常用骨科方剂
骨科常用中药方剂

骨科常用中药方剂(31首)1、身痛逐瘀汤秦艽9g 羌活12g 香附9g 川芎15 桃仁12g红花9g 当归9g 没药9g 牛膝12g 地龙6g甘草6g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臂、腰、腿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2、参苓白术散人参10g 茯苓15g 白术10g 山药12g 陈皮10g薏苡仁10 莲子8g 砂仁3g 桔梗6 甘草8g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引起的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3、左归丸熟地20g 山药山15g 茱萸12g 枸杞12g 牛膝15g茯苓12g 鹿角胶12g 龟甲胶12g 兔丝子12g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损伤日久或骨疾病后,肝肾精血亏损,骨折修复期,肾阴虚引起的骨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4、右归丸熟地20g 附子9g 肉桂6g 山药15 山茱萸12g枸杞12g 杜仲12 兔丝子12g 鹿角胶12g 补骨脂20g牛膝6g功用:温补肾阳主治:骨及软骨损伤后期,肾阳不足、精血亏损而致神疲气怯,筋骨连接延迟或下肢浮肿者。
5、独活寄生汤独活9g 桑寄生18g 秦艽9g 防风9g 细辛3g当归12g 芍药9g 川芎6g 地黄15g 杜仲9g牛膝9g 党参12g 茯苓12g 甘草6g 肉桂6g功用: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腰脊损伤后期,肝肾两亏,风湿痛及腿足屈伸不利者。
6、四妙散苍术20g 黄柏10g 苡仁30g 牛膝15g功用: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所致骨性关节炎或者湿热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7、十全大补汤炙黄芪20g 肉桂9g 人参9g 白术12g 茯苓12g川芎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15g 炙甘草6g功用:气血双补主治:损伤后期,气血虚弱所致的骨性关节炎。
8、桃红四物汤桃仁6g 红花6g 川芎12g 当归15g 生地12g赤当12g功用:活血祛瘀主治:伤后瘀血作痛者。
骨科方剂50首

骨科方剂50首.(一)内服方.大成汤(理作续断方)组成:大黄20g,芒硝10g(冲服),当归lOg,木通lOg,枳壳20g,厚朴10g,苏木10g,川红花10g,陈皮10g,甘草10g,水煎服。
药后得下即停。
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组成:丁香6g,木香6g,瓜儿血竭log,儿茶10g,熟大黄20g,红花lOg,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15g,丹皮10g,甘草6g,水煎服。
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柴胡15g,天花粉10g,当归尾log,红花6g,穿山甲10g,酒浸大黄30g,酒浸桃仁12g,水煎,分2次服。
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即停服;如6个小时之后,仍无泻下者,则服下第二次,以利为度。
润肠丸(正体类要)组成:大黄(煨)15g,归尾15g,羌活15g,桃仁(去皮尖)30g,麻子仁30g,皂角15g,秦艽1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五十丸,空心开水送服。
桃仁四物汤(中国医学大辞典)组成:桃仁25粒,川芎3g,当归3g,赤芍3g,生地黄2g,红花2g,牡丹皮3g,制香附3g,玄胡索3g,水煎服。
复元通气散(活法机要)组成:木香、茴香(炒)、青皮、穿山甲(炙)、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服36g,温酒调下。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9g,川芎6g,赤芍9g,桃仁9g,红花6g,枳壳5g,丹皮9g,香附9g,延胡索12g,乌药9g,五灵脂9g,甘草5g,水煎服。
精品.清心药(证治准绳)组成:当归、丹皮、川芎、赤芍、生地黄、黄芩、黄连、连翘、栀子、桃仁、甘草,水煎服。
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大黄、山栀、棕榈皮、牡丹皮,以上各药等量。
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保存待用。
每服1015g,用鲜藕汁或鲜萝卜汁调服。
五昧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水煎服,每日l3剂。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包含方歌)

中医医院⾻伤科常⽤中药⽅剂⽬录(包含⽅歌)⽅剂⽬录1、⼗灰散《⼗药神书》【组成】⼤蓟⼩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栀⼤黄牡丹⽪棕榈⽪各9克【功效及适应证】凉⾎⽌⾎。
主治损伤所⾄呕吐⾎、咯⾎、创⾯渗⾎【⽤法】各烧灰成性,研细末。
每服10~15克,⽤鲜萝⼘汁调服。
【⽅歌】⼗灰散治⼤⼩蓟,荷柏茅茜棕丹⽪;⼭栀⼤黄俱为灰,上部出⾎此⽅宜。
2、⼤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组成】⼤黄20克芒硝10克当归10克⽊通10克枳壳20克厚朴10克苏⽊10克陈⽪10克⽢草10克川红花10克【功效及适应证】攻下逐瘀。
治跌扑损伤后瘀⾎内蓄,昏睡、⼆便秘结;或腰椎损伤后,伴肠⿇痹、腹胀者。
【⽤法】⽔煎服,药后得下即停服。
【⽅歌】⼤成活⾎便⽴通,硝黄枳壳厚归红;⽊通苏⽊陈⽪草,煎服不⾏加蜜冲。
3、五味消毒饮《医宗⾦鉴》【组成】⾦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0克【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
治创伤感染初期【⽤法】⽔煎服。
每⽇1~3剂。
【⽅歌】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与天葵⼦,煎加酒服效⾮轻。
4、四⽣丸《妇⼈良⽅》【组成】⽣地黄12克⽣艾叶10克⽣侧柏叶10克⽣荷叶10克【功效及适应证】凉⾎⽌⾎。
治损伤出⾎,⾎热妄⾏,或吐⾎,衄⾎【⽤法】⽔煎服。
【⽅歌】四⽣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地餐;热迫⾎⾏成吐衄,⾎随⽕降⼀时还。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组成】乌药砂仁⽊⾹元胡⾹附⽢草【功效及适应证】理⽓⽌痛⽤于损伤后⽓滞疼痛。
【⽤法】⽔煎服。
【⽅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附⽊⾹乌草伦;配⼊⽞胡共六味,损伤滞痛服之堪。
6、仙⽅活命饮《外科发挥》【组成】炮穿⼭甲天花粉⽢草乳⾹⽩芷⾚勺贝母防风没药皂⾓刺归尾各3克陈⽪10克⾦银花10克【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痛。
治⾻痈初期。
【⽤法】⽔煎服⽤。
【⽅歌】仙⽅活命⾦银花,防芷陈⽪皂⼭甲;贝母花粉及乳没,⾚芍⽢草酒煎佳。
7、⾎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10克⽣地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勺6克柴胡3克⽢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膝10克【功效及适应证】活⾎逐瘀,通络⽌痛。
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课件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 十灰散《十药全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
吐血、咯血、嗽血、衄血。
用法: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
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15g),食后服下。
2 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方》。
组成:大黄4两,川芒消2两,甘草2两,陈皮2两,红花2两,当归2两,苏木2两,木通2两,枳壳4两,厚朴少许。
功效:通下瘀血。
主治:男子伤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2钱,水1盏半,煎至1沸,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待通下瘀血后,方可服损药。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4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组成: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12g 生地黄15g 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
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功用:凉血止血。
用法:上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12g),水煎服。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组成: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1各一两(各10g)香附1炒,去毛二两(10g)甘草一两半(5g)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痛经。
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用法:细挫,每服七钱(209),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组成: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骨科方剂小全

中药方剂独活寄生汤独活10.0 寄生10.0 当归20.0 川芎10.0秦艽6.0 细辛3.0 丹参20.0 牛膝10.0杜仲15.0 川断10.0 赤芍10.0 甘草6.0木香10.0 薏仁20.0复原活血汤柴胡15g 天花粉10g 当归尾10g 红花6g炮甲10g 熟地30g 桃仁12g 川芎6g赤芍10股骨头坏死汤。
补肝肾、活血止痛治疗,方药如下:黄芪30.0 苡仁20.0 生地10.0 川牛膝15.0骨碎补15.0 花粉10.0 当归15.0 川芎15.0独活15.0 川断15.0 白术10.0 甘草6.0杜仲15.0 白芍30.0 炮甲10.0 皂角刺10.0股骨头坏死基本方治法:益气活血,化湿通络,补肾壮骨黄芪30.0g 当归20 .0g 细辛3 .0g 全虫10.0 g牛膝15.0 g 川断10 .0g 炮甲9 .0g 骨碎补10.0 g苡仁30 .0g 炒二术各10 .0g 皂角刺10 .0g 二地各15 .0g阴虚火旺加:知母20 .0g;下焦湿热加:黄柏10 .0g2.颈椎病2.1神经根型颈椎病治法:祛风通络,解筋止痛葛根30-60.0 g 黄芩10 .0g 当归20 .0g 桑枝10.0 g木瓜10 .0g 川断10.0 g 杜仲10 .0g 白芍10 .0g炒二术各10 .0g 桂枝10 .0g 川芎10 .0g 白芷6 .0g薏仁30 .0g 丹参30 .0g 炙甘草6 .0g2.2椎动脉型伴眩晕、呕吐治法:平肝熄风,健脾和胃,降逆,养心安神天麻10 .0g 钩藤10 .0g 石决明30 .0g 黄芩10 .0g栀子10 .0g 陈皮10 .0g 法夏10 .0g 竹茹10 .0g伏神10 .0g 枣仁10 .0g 珍珠母30 .0g 炙甘草6 .0g丹皮30 .0g 枳壳10 .0g3.胸肋挫伤骨折方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柴胡9 .0g 当归20 .0g 花粉15 .0g 白芷6.0 g炮甲9 .0g 桃仁8.0 g 红花6 .0g 桔梗10.0 g枳壳10 .0g 厚补10 .0g 生军6 .0g 川芎10 .0g4.腰椎骨折方治法:补肾活血,寛肠理气,泻腑通便二地各10 .0g 桃仁8 .0g 红花6.0 g 川断10 .0g骨碎补10 .0g 牛膝10.0 g 厚朴10 .0g 玄明粉10 .0g制乳没各10.0g 枳实10 .0g 川芎10 .0g 当归15.0 g 赤芍10.0g 炮甲9 .0g 花粉15 .0g 杜仲10.0 g狗脊18 .0g女性可加益母草15.0 g5.腰椎间盘突出方治法:补肾壮骨,益气养血,祛风理筋,通络止痛黄芪30 .0g 当归20 .0g 细辛3 .0g 牛膝15.0 g炒二术各10.0 g 薏仁30 .0g 二活各10 .0g 威灵仙10 .0g 二地各15.0 g 山萸肉10 .0g 山药10 .0g 云苓15 .0g丹皮10 .0g 川断10.0 g 菟丝子10 .0g下焦湿热者:四妙散加减(牛膝黄柏苍术薏仁)6.外伤发热治法:养阴透热青蒿10.0 g 知母10 .0g 生地15 .0g 鳖甲20.0 g 丹皮10 .0g 花粉15.0 g淤血症者加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川芎当归白芍)7.膝骨关节炎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祛风化湿,利水消肿二地各10 .0g 山茱萸10 .0g 山药10 .0g 川断10 .0g 骨碎补10 .0g 炒二术各10 .0g 薏仁10.0 g 白茅根30 .0g 汉防己10 .0g 云苓15.0 g 桃仁8 .0g 白芷6 .0g 花粉15.0 g 滑石10 .0g 活血藤30.0 g 伸筋草10.0 g 炮甲9 .0g8.术后方:益气养血,止血消肿,祛瘀止痛黄芪30 .0g 当归20 .0g 二芍各10 .0g 地龙10 .0g桃仁10 .0g 田三七10.0g 花粉15.0 g 炮甲9 .0g白芷6 .0g 车前草10 .0g 姜黄10 .0g 薏仁30 .0g云苓15.0 g 五加皮30 .0g 川芎10 .0g 制乳没各6 .0g 颈复康冲剂黄芪15.0 白术10.0 山药10.0 茯苓6.0桃仁6.0 红花6.0 葛根20.0 桂枝6.0芍药10.0 川芎6.0 羌活10.0 甘草6.0颈椎病天麻10 钩藤10 石决明30 薤白10黄芩10 栀子10 杭菊10 竹茹10枣仁10 茯神15 白术10 炙甘草6枳壳10 法夏10 全瓜蒌10 柏子仁10泡酒方牛膝12.0 独活10.0 石楠藤10.0 香附10.0木瓜10.0 红花10.0 甘草10.0 木通10.0杜仲10.0 接骨丹10.0 大骨10.0 补骨脂10.0苡仁15.0 熟地15.0 桔梗15.0 川芎10.0活血藤15.0 当归25.0 白芍10.0 穿山甲10.0老官草25.0 陈皮10.0 枳壳15.0 川断10.0五加皮25.0 枸杞10.0 土鳖虫6.0 清风藤15.0桂枝10.0 秦艽15.0 行骨风10.0 威灵仙10.0过山龙25.0 松节25.0 伸筋草25.0 三七25.0泡酒10斤,一月后服。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资料类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中药方剂名称2、方剂组成3、功效主治4、用法用量5、注意事项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为医疗实践、学术研究及患者用药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资料。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骨伤科领域的医疗专业人员、研究人员以及相关医疗机构。
112 协议有效期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具体时长。
21 中药方剂名称以下列出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名称:211 接骨紫金丹212 活血止痛汤213 续骨活血汤214 新伤续断汤215 跌打养营汤22 方剂组成221 接骨紫金丹: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222 活血止痛汤:当归、川芎、乳香、苏木、红花、没药、地鳖虫、三七、赤芍、陈皮、落得打、紫荆藤。
223 续骨活血汤:当归尾、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224 新伤续断汤:当归尾、地鳖虫、丹参、苏木、桃仁、泽兰、炙乳香、炙没药、骨碎补、煅自然铜、续断、延胡索。
225 跌打养营汤:西洋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枸杞、淮山药、续断、砂仁、三七、补骨脂、骨碎补、木瓜、甘草。
23 功效主治231 接骨紫金丹:具有活血祛瘀、接骨续筋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等。
232 活血止痛汤:有活血止痛、祛瘀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233 续骨活血汤:能祛瘀止血、接骨续筋,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
234 新伤续断汤: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止痛接骨,用于新伤骨折。
235 跌打养营汤:具有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的作用,用于骨折后期气血虚弱、肝肾不足。
24 用法用量241 接骨紫金丹:口服,每次具体剂量,每日次数。
242 活血止痛汤: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次数服用。
243 续骨活血汤:用水煎服,一剂分次数服。
244 新伤续断汤:水煎,每日一剂,分次数温服。
245 跌打养营汤:水煎,每日一剂,分次数服。
120首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组成〗大黄20芒硝10(冲服)当归10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川红花10陈皮10甘草10〖功用〗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7.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9. 鸡鸣散《伤科补药》〖组成〗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和皮)15克紫苏茎叶9克〖功用〗行气降浊,化湿通络。
10. 金铃子散《圣惠方》〖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各9g〖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12.活血止汤痛(《伤科大成》〖组成〗当归12 川芎6 乳香6 苏木5 红花5 没药6 蛭虫3 三七3 赤勺9 陈皮5 落得打6 紫荆藤9 〖功用〗活血止痛。
治跌打损伤肿痛。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组成〗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赤芍桃仁苏木香附〖功用〗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用于胸腹挫伤,气滞胀满作痛。
15. 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组成〗青皮陈皮各120克甘草90克(生熟各半) 穿山甲(炮) 栝楼根各6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功用〗诸气涩闭,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
16.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组成〗柴胡15 天花粉15 归尾15 红花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 酒浸桃仁12〖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17.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芍药、香附4.5克,甘草(炙)1.5克,〖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19.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功用〗养血活血。
21. 清营汤《温病条辨》〖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1、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功效和适应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疗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2、桃红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功效和适应症:活血祛瘀。
用于损伤血瘀。
3、海桐皮汤组成: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功效和适应症:活络止痛。
治疗跌打损伤疼痛。
4、健步虎潜丸组成:龟甲胶鹿角胶虎胫骨(现用狗骨代)何首乌川牛膝杜仲锁阳当归熟地威灵仙黄柏人参羌活白芍白术大川附子蜜糖功效和适应症:补血气,壮筋骨。
治疗跌打损伤,血虚气弱,筋骨痿软无力,步履艰难。
5、桃花散组成:白石灰大黄功效和适应症:止血。
治疗创伤出血。
6、消肿止痛胶囊组成:丹参当归赤芍延胡索土鳖虫大黄三七木香青皮冰片功效和适应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及闪腰岔气、筋脉不舒之疼痛。
7、透脓散组成:生黄芪当归穿三甲皂角刺功效和适应症:补益气血,托毒溃脓。
主治痈疡肿毒,内已成脓,不易外溃。
8、接骨膏组成:五加皮地龙乳香没药土鳖骨碎补白及蜂蜜功效和适应症:接骨,活血、止血。
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
9、接骨药丸组成:续断骨碎补土鳖虫炒甜瓜子丹参煅自然铜功效和适应症: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续筋接骨。
用于中、后期的各类骨折。
10、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尾赤芍白芍生地黄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功效和适应症: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11、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功效和适应症:祛瘀、续骨、止痛。
治疗损伤骨折,瘀血内停者。
12、舒筋活血汤组成: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功效和适应症:舒筋活络。
治疗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后期筋肉挛痛者。
13、舒筋活血洗方组成:伸筋草海桐皮秦艽独活当归钩藤乳香没药川红花功效和适应症:舒筋活血止痛。
治疗损伤后经络挛缩疼痛者。
14、碎骨丹组成:骨碎补白及片陈皮茄皮虎胫骨冰片麝香三七血竭地鳖虫乳香川断硼砂没药雌雄活鸡功效和适应症:接骨续损。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共为臣佐药。
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痛头痛等症。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柴胡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3、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瓜蒌根润燥消瘀;穿山甲破瘀通络;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甘草调和诸药。
二、接骨续筋类1、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用于骨折中期,瘀肿渐消而未尽,疼痛减轻。
方解: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活血养血;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接骨续筋;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新伤续断汤组成:当归尾、地鳖虫、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续断、桃仁、桑枝。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适用于新伤骨折,筋脉损伤。
方解:当归尾、桃仁、丹参、地鳖虫、苏木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骨碎补、续断接骨续筋;泽兰叶活血利水;桑枝通经络。
3、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方解:土鳖虫、自然铜接骨续筋;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大黄逐瘀通经;硼砂清热解毒。
中医医院骨科常用方剂

中医医院骨科常用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9g 小蓟9g 荷叶9g 侧柏叶9g茅根9g 茜根9g 山栀9g 大黄9g牡丹皮9g 棕榈皮9g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用法:各药烧炭存性,为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15g;亦可作剂,水煎服。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别名:大成气汤大成汤1大黄120g 川芒硝60g 甘草60g 陈皮60g红花60g 当归60g 苏木60g 木通60g枳壳120g 厚朴(少许)功效主治:主受伤甚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大成汤2大黄12g 川芒硝6g 甘草6g 陈皮6g红花6g 当归6g 苏木6g 木通6g枳壳12g 厚朴(少许)功效主治:通下瘀血。
主男子伤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用法:每服6克。
用水225毫升,煎10~15分钟,去滓温服。
不拘时。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30g 野菊花12g 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12g天葵子12g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治:火毒结聚之疔疮。
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似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疔肿,局部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
渣如法再煎服,被盖出汗为度。
现代用法:水煎服,加酒一二匙和服,取汗。
4、四生丸(《妇人良方》)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9g 生地黄9g 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者绛,脉弦数。
用法:共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候。
5、加味乌药丸(《济阴纲目》)乌药15g 香附12g 木香10g 砂仁10g元胡索10g 甘草3g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治:肝郁气滞之痛经。
月经煎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常用骨科方剂

常用骨科方剂(2012-01-30校正、发布)一:内服方:1、胸伤二方《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党参12 当归12 桔梗9 白术9 香附9 白芍9 郁金9 茯苓15 炙甘草6功效与适应症:补气养血,宽胸解郁。
用于胸胁损伤中、后期气虚胸痛不舒者。
用法:水煎服。
2、续骨活血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组成:归尾12 赤芍10 白芍10 生地15 红花6 地鳖虫6 骨碎补12 煅自然铜10 川断12 落得打10 乳香6 没药6功效与适应症: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用法:水煎服。
3、舒筋汤《外伤科学》经验方A、当归10白芍10姜黄6宽筋藤15松节6海桐皮12 羌活10防风10续断10甘草6B、当归12陈皮9羌活9骨碎补9伸筋草15五加皮9桑寄生15木瓜9 功效与适应症:祛风舒筋活络。
治骨折及关节脱位后期,或软组织病变所致的筋络挛缩。
用法:水煎服。
4、一盘珠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1组成:续断15生地12川芎12木香6红花6泽兰12当归12赤芍12苏木12桃仁6乌药12大黄6甘草6制乳香9制没药9功效与适应症:行瘀和血,治损疗伤。
为跌打损伤通用方。
用法:水煎服。
5、三棱和伤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组成:三棱莪术青皮陈皮白术枳壳当归白芍党参乳香没药甘草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胸胁陈伤、隐隐作痛。
用法:水煎服。
6、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组成:生地12 芍药9 川芎6 黄芪9 杜仲9 五加皮9 牛膝9 红花5 当归9 川断9功效与适应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
治扭伤挫伤及脱位骨折的中后期患处未愈合并有疼痛者。
用法:水煎服。
7、活血祛瘀汤(经验方)组成:当归15 红花6 地鳖虫9 煅自然铜9 狗脊9 骨碎补15 没药6 乳香6 田七3 路路通6 桃仁9加减法:A、便秘者去骨碎补、没药、乳香,加郁李仁15 火麻仁15B、疼剧者加延胡素9C、食欲不振加砂仁9D、心神不宁加龙齿15 磁石15 枣仁9 远志9F、尿路感染加知母9 黄柏15 车前子15 泽泻15功效与适应症: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续筋接骨。
骨伤科中药方剂

骨伤科中药方剂1.顺气通便汤:桃仁12g 生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桂枝15g 土鳖12g 川芎12g 芒硝12g(冲服)当归15g 乳香6g 没药6g 泽兰15g川牛膝15g 茯苓15g 甘草6g2.肩周炎: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 羌活15g 牛膝15g 肉桂15g细辛6g 秦艽15g 桑寄生15g 当归15g薏苡仁15g 赤芍15g 生地黄15g 茯苓15g伸筋草15g 玄参15g 甘草6g3.肋软骨炎:羌活12g 防己12g 牡丹皮30g 白术12g防风12g 赤小豆30g 栀子15g 甘草6g柴胡12g 白芍20g 当归12g 茯苓15g4.骨髓炎:当归15g 生地黄15g 川芎15g 赤芍12g党参20g 白术12g 茯苓20g 黄芩30g黄连10g 大黄10g 栀子15g 蒲公英15g紫花地丁20g5.坐骨神经痛:制川乌5g 制草乌5g 乳香6g 没药6g桑寄生25g 当归12g 丹参15g 延胡索12g蜈蚣5条全蝎30g 乌梢蛇30g 杜仲20g木香10g 防风10g 独活10g6. 1号熏洗药组成:川红花60克赤芍60克血通60克合欢皮40克松节40克香附40克威灵仙40克三七根20克木瓜20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南星15克功用:活血散瘀,解痉止痛。
主治:用于陈旧性损伤局部冷痛,酸痛,肌肉萎缩,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受限。
用法:以上各药切片,混合均匀,分装成袋,每袋重70克。
水煎,外用熏洗患处。
每日熏洗2~3次。
2号熏洗药组成:通桂45克吴茱萸45克甘松45克独活45克土茯苓45克威灵仙45克••陈皮30克血通30克川芎30克藁本30克骨碎补30克钻地风30克苍术15克细辛15克功用:行气,通经络,散寒,暖筋骨。
主治:用于筋骨冷痛,腿脚麻木,胀痛,风湿性关节痛。
用法:同1号熏洗药。
郑氏3号熏洗药组成:生南星45克白蔹45克赤芍45克川红花30克川芎30克王不留行30克木鳖子30克泽兰30克川木香30克海桐皮30克土茯苓30克鸡血藤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生川乌20克生草乌20克木瓜20克穿山甲15克功用:活血通经,软坚散瘀积,解痉挛。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骨伤科常用方剂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早期常用方剂:1.七厘散(XXX厘散《良方集腋》)该方剂由血竭30、麝香0.36、冰片0.36、乳香4.5、没药4.5、红花4.5、朱砂0.36、儿茶7.2组成。
具有活血逐瘀、定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等。
用法: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
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该方剂由大黄20、芒硝10(冲服)、当归10、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川红花10、陈皮10、甘草10组成。
具有攻下逐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用法:水煎服。
药后得下即停。
3.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该方剂由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组成。
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
用法: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
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四黄膏(《证治准绳》)该方剂由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组成。
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5.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该方剂由当归12、赤芍12、桃仁10、红花6、黄柏10、防风10、木通10、甘草6、生地12、乳香5组成。
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的瘀肿疼痛。
用法:水煎服。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该方剂由柴胡15、天花粉15、归尾15、红花6、穿山甲10、酒大黄30、酒浸桃仁12组成。
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
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则停服;如6小时后,仍无泻下者,则服第二次,以利为度。
骨科方剂

1.抵当汤: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2.活血止痛汤活血止痛乳没鳖,归穹芍红陈三七,紫荆苏木落得打,水酒煎服痛能医。
3.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4.顺气活血汤顺气活血桃砂仁,枳朴木香苏木邻,苏梗归芍红香附,损伤气滞非七情。
5.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6.复方活血汤复元活血用柴胡,大黄花粉桃红入,当归山甲与甘草,跌打损伤瘀痛除。
7.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胀皆能除。
8.桃仁承气汤桃仁承气五般奇,甘草硝黄并桂枝,热解膀胱少腹胀,如狂蓄血最相宜。
9.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寓归芎,瘀家经少此方通,桃红活血地芍补,祛瘀生新效力雄。
10.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11.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12.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13.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14.膈下逐淤汤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5.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16.七厘散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砂末,外敷内服功见长。
17.八厘散八厘然铜古铜钱,红花木鳖麝丁全,乳香没药同苏木,血竭调服酒服全。
18.生血补髓汤生血补髓四物共,杜芪续膝五加红,筋肉软弱体虚损,扭挫伤筋此方宗。
19.正骨紫金丹正骨紫金竭儿莲,丁香木香大黄联,归芍花苓草丹红,活血生血此方研。
20.牵正散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歪斜疗效彰。
中医骨科医生常用的骨伤科20个方子

中医骨科医生常用的骨伤科20个方子需要掌握的骨伤科20个方1 桃红四物汤桃仁9 g 红花6g 当归 9g 白芍9 g 川芎6g 生地黄12g2 独活寄生汤独活10g 桑寄生12g 杜仲9 g牛膝9 g细辛3g 秦芁9 g茯苓12g肉桂3 g防风10 g川芎 9g当归 6g白芍9g熟地12g3 乌头汤制川乌(先煎)10g制草乌(先煎)10g 桂枝 15g甘草10g 黄芪20g天麻 10g防风15 g赤芍9g 当归25 g 海桐皮15g4 六味地黄丸熟地24 g 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 9g茯苓 9g5 续骨活血汤当归10g 赤芍10 g 生地15g 红花5g 地鳖虫6g 骨碎补12g 锻自然铜(先煎)15 g 川断12g 落得打10g 乳香6g 没药6 g 白芍10g6 八珍汤党参15g 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5g 川芎9g 当归10 g熟地30g 白芍10 g7 金匱肾气丸熟地30 g淮山药12 g 茯苓9g 泽泻15g 萸肉12 g丹皮 10g肉桂 3g附子(先煎)6g8 身痛逐瘀汤桃仁9 g 红花9g 川芎6g 当归9g 白芍 9g 没药6 g五灵脂6g 秦芁3 g 香附3 g羌活3 g 地龙6g 牛膝9g 甘草6g9 右归丸熟地9g 山药12 g 山茱萸9 g枸杞子9 g菟丝子9g 鹿角胶12 g 杜仲12g 肉桂3 g当归9g 制附子(先煎)6g10 左归丸熟地15g 山药 12g 山茱萸 10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5 g鹿角胶12g 龟板胶15g 川牛膝9g11 大秦芁汤秦芁15g 当归12 g甘草6g羌活12g 防风9 g白芷12g 熟地10g 茯苓9 g石膏30 g 川芎9g 白芍12 g 独活9g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12 薏苡仁汤薏苡仁30g 川芎9 g当归 12 g麻黄9g 桂枝12g 羌活12g 独活9g 防风 9g 制川乌(先煎)6g苍术12g 甘草6g 生姜6g13 尫痹汤生地12g 熟地10g 川断15g 制附子5g(先煎)独活9 g骨碎补12g 桂枝12g 仙灵脾12g防风9 g 威灵仙6g 皂刺 9g 白芍12 g 狗脊10g 知母6g 伸筋草9g 红花6 g14 身痛逐瘀汤桃仁9g 红花6g 川芎6g 没药6g 五灵脂6g 秦芁3 g 香附3 g羌活3 g地龙6g 当归6 g牛膝9g 甘草6 g15 荆芥细辛汤熟地30g 细辛6g 荆芥9g 蜈蚣3条徐长卿12g 桑寄生10g 独活10g白术10g 制狗脊10 g 生黄芪30g 当归15g16 复元活血汤柴胡15g 天花粉15 g当归尾15g红花6g穿山甲10g 酒大黄30g 酒浸桃仁12g 川朴9 g枳壳9g 生地12g 狗脊9g 泽兰9g17 补肾壮筋汤当归g 川断g熟地g 白芍g杜仲g 淮牛膝g 青皮g 茯苓g 萸肉g 五加皮g18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5g 野菊花6g蒲公英6g 紫花地丁6g 紫背天葵6g19 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5g 归尾6g 赤芍6g 地龙6g 川芎6g 红花6g 桃仁6g20 壮筋续骨汤当归15g 川芎9g 白芍12g 熟地15g 杜仲12g 川断9g 五加皮9g骨碎补15g 桂枝9 g 三七15g 黄芪20g 狗脊12g 补骨脂12g。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20

临床科室建设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大鸡蛋黄和小鸡毛,总值百钱(大蓟炭丹皮炭大黄炭荷叶炭小蓟炭茅根炭棕榈炭山栀炭侧柏炭茜草炭【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
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花花公子拜天地)【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效】清热解毒。
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4.四生丸(《妇人良方》)【歌诀】四生丸用三般叶,鲜荷鲜艾侧柏叶,生地共捣如泥煎,吐衄妄行因血热。
【组成】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功效】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歌诀】【组成】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功效】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枳壳桃仁红花川芎柴胡甘草芍药当归牛膝桔梗生地)【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证。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骑龟(黄芪当归)【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根据中医骨伤科方剂学教材整理制作1.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克)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大黄120克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6O克枳壳120克厚朴少许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三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10克)4.四生丸(《妇人良方》)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黄芪(30克)当归(6克)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槟榔1.3、陈皮1.3、木瓜1.3、吴茱萸0.4、紫苏0.4、桔梗0.7、生姜0.710.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11.抵当汤(《伤寒论》)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13.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30克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苏梗1钱,厚朴1钱,枳壳1钱,砂仁5分,归尾2钱,红花5分,木香4分,炒赤芍1钱,桃仁3钱,苏木末2钱,香附1钱。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
骨科方剂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1.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大黄川芒硝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木通枳壳厚朴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4.四生丸(《妇人良方》)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香附炒甘草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黄芪当归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当归尾桃仁大黄10.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延胡索11.抵当汤(《伤寒论》)大黄、桃仁、水蛭、牤虫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当归苏木末落得打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紫荆藤地鳖虫13.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红糖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炒赤芍,桃仁,苏木末,香附。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木香、茴香、青皮、炮甲、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柴胡半两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陈皮、川芎、枳实、芍药、香附、甘草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大黄芒硝桃仁当归芍药丹皮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21.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水牛角代] 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芍药地黄丹皮犀角屑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25.黎洞丸(《医宗金鉴》)三七生大黄阿魏孩儿茶天竺黄血竭乳香没药雄黄山羊血冰片麝香牛黄藤黄26.七厘散(《良方集腋》)血竭、儿茶、乳香(制)、没药(制)、红花、朱砂、冰片、麝香27.八厘散(《医宗金鉴》)苏木面半两钱自然铜乳香没药血竭麝香红花丁香番木鳖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生地白芍川芎黄芪杜仲茄皮牛膝红花当归续断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丹皮生甘草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白芍当归川芎川断红花生地牛膝9牡丹皮杜仲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当归川芎白芍炒熟地杜仲川断五加皮骨碎补桂枝三七黄芪虎骨破故纸菟丝饼党参木瓜刘寄奴地鳖虫32.补筋丸(《医宗金鉴》)五加皮蛇床子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怀山药人参广木香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硼砂乳香没药血竭大黄归尾骨碎补自然铜地鳖虫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36.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防风、炙甘草、生姜37.八珍汤(《正体类要》)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黄芪、肉桂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39.三痹汤(《妇人良方》)川续断杜仲防风桂心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黄芪川牛膝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蕲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麻黄、贯众、甘草、羌活、肉桂、广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沉香、细辛、赤芍、木香、没药、丁香、乳香、僵蚕、天南星、青皮、骨碎补、豆蔻、安息香、黄芩、香附、玄参、白术、防风、龟版、葛根、虎骨、当归、血竭、地龙、犀角、麝香、松香、牛黄、冰片、红参、制草乌、天麻、全蝎、何首乌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赤敛(即何首乌,焙干),川乌天南星芍药土当归骨碎补牛膝细辛赤小豆自然铜青桑炭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熟地黄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44.乌头汤(《金匮要略》)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当归没药五加皮皮消青皮川椒香附子丁香麝香老葱地骨皮丹皮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甘草茯苓白术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48.归脾汤(《济生方》)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生姜,大枣49.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50.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防风根、于术、当归、姜黄、生黄芪、桑枝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熟地、当归、牛膝、山萸、云苓、川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熟地杜仲杞子破故纸菟丝子归尾没药萸肉红花独活淡苁蓉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生姜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熟地黄、龟板、锁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杜仲炭、人参、黄芪、秦艽、防风、当归、白芍、木瓜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人参59.太乙膏(《外科正宗》)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土木鳖阿魏轻粉柳槐枝血余炭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虫白蜡、血竭、轻粉61.四黄膏(《证治准绳》)黄连,大黄,黄柏,黄芩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芪川羌活沙苑蒺藜白附子63.陀僧膏(《伤科补要》)南陀僧赤芍全当归乳香没药赤石脂苦参百草霜克银黝桐油香油血竭孩儿茶川大黄64.金黄膏(《医宗金鉴》)天花粉姜黄白芷苍术南星甘草大黄黄柏厚朴陈皮小磨麻油黄丹65.定痛膏(《疡医准绳》)芙蓉叶紫金皮独活南星白芷66.乌龙膏(《伤科补要》)当归赤芍药官桂大黄生地黄白芷玄参67.象皮膏(《伤科补要》)真象皮(无真者,则以驴、马剔下之爪甲代之),当归人发大生地玄武版真麻油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防风荆芥川芎甘草当归苍术牡丹皮苦参黄柏69.万灵膏(《医宗金鉴》)鹳筋草透骨草紫丁香根当归自然铜没药血竭川芎半两钱一枚红花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茅术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附子半夏石斛萆薢鹿茸虎胫骨麝香麻油黄丹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番木鳖红花生半夏骨碎补甘草葱须醋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熟地黄生地黄人参川芎当归黄芩73.五神汤(《洞天奥旨》)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牛膝、紫花地丁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人参木瓜白术金银花防己天花粉白鲜皮薏苡仁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土茯苓威灵仙甘草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皂角针桔梗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当归白术黄芪人参白芍茯苓陈皮附子木香甘草川芎山甲78.透脓散(《外科正宗》)黄芪山甲川芎当归皂角针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白茯苓泽泻柴胡薄荷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土茯苓白鲜皮金银花薏苡仁防风木通木瓜皂角子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丁香肉桂82.九一丹(《医宗金鉴》)熟石膏升丹83.八宝丹(《疡医大全》)珍珠牛黄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冰片芦甘石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泽泻瓜蒌根甘草白石脂赤石脂铅丹胡粉石膏85.白降丹(《医宗金鉴》)朱砂雄黄水银硼砂火硝食盐白矾皂矾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芙蓉叶凡士林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草乌干姜赤芍白芷南星肉桂88.冲和散(《外科正宗》)紫荆皮独活赤芍白芷石菖蒲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牛蒡草透骨草生川乌桂枝大黄当归生草乌生附子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及川芎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肉桂乳香没药苏合香麝香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麝香冰片白芨南星姜黄炒甲片樟冰轻粉胆矾铜绿青黛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明雄朱砂礞石火消月石麝香洋片佛金92.金黄散(《医宗金鉴》)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制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陈皮、桂心、五味子、远志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没药归身乳香麝香墨炭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紫河车熟地黄归身茯苓人参枸杞菟丝子肉苁蓉黄精白术何首乌川牛膝仙茅骨碎补川巴戟破故纸远志木香青盐丁香黑枣肉97.清骨散(《证治准绳》)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明矾、砒石、雄黄、乳香99.桂麝散(《药蔹启秘》)麻黄细辛肉桂牙皂生半夏丁香南星麝香冰片100.白虎汤(《伤寒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知母生石膏甘草粳米桂枝102.防风汤(《宣明论方》)防风甘草当归赤茯苓杏仁官桂黄芩秦艽葛根麻黄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104.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半夏蚕沙赤小豆皮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苍术羌活茯苓泽泻白术陈皮甘草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薏苡仁白术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川乌草乌当归川芎生姜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109.五痿汤(《医学心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苡仁麦冬黄柏知母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113.虎潜丸(《丹溪心法》)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甘草黄芩黄连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车前子柴胡甘草生地黄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荆芥防风柴胡茯苓桔梗川芎羌活独活枳壳甘草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淮生地山萸肉山药牡丹皮白茯苓人参当归身泽泻麦门冬龙骨地骨皮木香砂仁黄柏知母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牛黄乳香没药麝香黄米饭。
骨伤科常用方药详解

• 腰腿疼痛常用方剂
• 1、(风湿寒证)
• 独活寄生汤
• 药物组成: 独活 20 桑寄生20 杜仲20 牛膝20 细辛10 秦艽10 茯苓15
•
肉桂心10 防风10 川芎15 人参15 甘草8 当归15 芍药15 干地黄15
3、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 [组成] 柴胡15 归尾15 红花6 天花粉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 酒浸桃仁12 甘草6
(将军归天山,胡老献红桃)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 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 方解:本方证系外伤损络,血离经脉,停滞于胁肋所致。胁肋是肝经循行的部位,跌 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血瘀气滞,以致胁肋疼痛,甚则痛不可忍。治当活血祛瘀 为主,兼以疏肝行气通络。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 理气,使气行血活,兼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 共为君药。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穿山甲破瘀通络;天 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又能清热散结消肿,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是为使药。加酒煎药,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诸药合用,使瘀去新生,气行络通,服 药后以利为度,提示瘀血已下,免伤正气。方中柴胡疏肝胆之气,当归养血活血,山 甲破瘀通络,桃仁、红花祛瘀生新,甘草缓急止痛,重用大黄荡涤凝瘀败血。诸药合 用,气血畅行,肝络疏通,则胁痛自平。清张秉成云:“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 元自复矣。”故方以“复元”为名。
• 2、(阴证疮疡)
• 阳和汤加减
• [组成] 熟地30 麻黄6 鹿角胶10 白芥子6 肉桂6 生甘草6 姜炭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骨科方剂(2012-01-30校正、发布)一:内服方:1、胸伤二方《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党参12 当归12 桔梗9 白术9 香附9 白芍9 郁金9 茯苓15 炙甘草6功效与适应症:补气养血,宽胸解郁。
用于胸胁损伤中、后期气虚胸痛不舒者。
用法:水煎服。
2、续骨活血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组成:归尾12 赤芍10 白芍10 生地15 红花6 地鳖虫6 骨碎补12 煅自然铜10 川断12 落得打10 乳香6 没药6功效与适应症: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用法:水煎服。
3、舒筋汤《外伤科学》经验方A、当归10白芍10姜黄6宽筋藤15松节6海桐皮12 羌活10防风10续断10甘草6B、当归12陈皮9羌活9骨碎补9伸筋草15五加皮9桑寄生15木瓜9 功效与适应症:祛风舒筋活络。
治骨折及关节脱位后期,或软组织病变所致的筋络挛缩。
用法:水煎服。
4、一盘珠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组成:续断15生地12川芎12木香6红花6泽兰12当归12赤芍12苏木12桃仁6乌药12大黄6甘草6制乳香9制没药9功效与适应症:行瘀和血,治损疗伤。
为跌打损伤通用方。
用法:水煎服。
5、三棱和伤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组成:三棱莪术青皮陈皮白术枳壳当归白芍党参乳香没药甘草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胸胁陈伤、隐隐作痛。
用法:水煎服。
6、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组成:生地12 芍药9 川芎6 黄芪9 杜仲9 五加皮9 牛膝9 红花5 当归9 川断9功效与适应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
治扭伤挫伤及脱位骨折的中后期患处未愈合并有疼痛者。
用法:水煎服。
7、活血祛瘀汤(经验方)组成:当归15 红花6 地鳖虫9 煅自然铜9 狗脊9 骨碎补15 没药6 乳香6 田七3 路路通6 桃仁9加减法:A、便秘者去骨碎补、没药、乳香,加郁李仁15 火麻仁15B、疼剧者加延胡素9C、食欲不振加砂仁9D、心神不宁加龙齿15 磁石15 枣仁9 远志9F、尿路感染加知母9 黄柏15 车前子15 泽泻15功效与适应症: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续筋接骨。
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初期。
用法:水煎服。
8、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柴胡15 天花粉10 归尾10 红花6 炮穿山甲10 酒浸大黄30 酒浸桃仁12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以利为度,泻下则止。
6小时仍无大便者则服第二剂。
用法:水煎服。
9、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秦艽3 川芎6 桃仁9 红花9 甘草6 羌活3 没药6 当归9 炒五灵脂6 香附3 牛膝9 地龙6功效与适应症:治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痛等症。
用法:水煎服。
10、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组成:当归12赤芍12生地12桃仁10黄柏10防风10木通10红花6甘草6乳香5功效与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治四肢损伤初期瘀肿疼痛者。
用法:水煎服。
11、肢伤二方《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当归12 赤芍12 续断12 威灵仙12 生薏苡仁30 桑寄生30 骨碎补12 五加皮12功效与适应症:祛瘀生新,舒筋活络。
治跌打损伤筋络挛缩,用于四肢损伤的中后期。
用法:水煎服。
12、肢伤三方《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当归12 白芍12 续断12土鳖虫10骨碎补12威灵仙12 木瓜12天花粉12黄芪15熟地15 煅自然铜10功效与适应症:补益气血,促进骨合。
治骨折后期。
用法:水煎服。
13、活血汤(经验方)组成:柴胡6 归尾9 赤芍9 桃仁9 鸡血藤15 枳壳9 红花8 血竭3 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用于骨折早期。
用法:水煎服。
14、生血接骨方《玉林市骨科医院方》组成:当归10熟地16 川芎6 白芍10 白术10 黄芪16 煅自然铜13 五加皮13 川断13 骨碎补10 炙甘草7党参13 川仲16功效与适应症:益气生血,健脾补肾,续筋接骨。
治气血不足、脾虚肾亏、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用法:水煎服。
15、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组成:党参10 白术10 炙黄芪10 甘草10 陈皮10 肉桂心1(冲服)当归10 熟地7 五味子7茯苓7 远志7 白芍10 大枣10 生姜10功效与适应症:补益气血,养心宁神。
治损伤后期气血虚弱,症见面色萎黄、心悸健忘、失眠或虚损劳热。
用法:水煎服。
16、腰伤汤(成都中医学院骨科方)组成:枳实9 厚朴9 木香9 槟榔9元胡12 苏木9 赤芍9 桃仁9 红花6 木通9功效与适应症:行气消滞,活血化瘀。
治腰部及肢体损伤,气滞血瘀胀痛。
用法:水煎服。
17、腰伤一方《外伤科学》组成:当归12赤芍12川断12秦艽15木通10延胡索10枳壳10厚朴10桑枝30(先煎)木香5(后下)功效与适应症:活血通络止痛。
治腰伤初期,积瘀肿痛,或兼小便不利者。
用法:水煎服。
18、腰伤二方《外伤科学》组成:钩藤12川断12杜仲12熟地12当归12独活10牛膝10威灵仙10白芍5炙甘草6桑寄生30功效与适应症:补养肝肾,舒筋活络。
治腰伤中后期腰部痠痛。
用法:水煎服。
19、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羌活6 防风9 荆芥6 独活9 当归12 续断12 青皮5 牛膝9 五加皮9 杜仲9 红花6 枳壳6功效与适应症:舒筋活络。
治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后期筋肉挛痛者。
用法:水煎服。
2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组成:海桐皮6透骨草6乳香6没药6当归5川椒10川芎3红花3威灵仙3甘草3防风3白芷2功效与适应症:活络止痛。
治跌打损伤疼痛。
用法:研末布袋装煎水洗患处,亦可内服。
21、独活寄生汤《千金方》组成:独活6防风6川芎6牛膝6桑寄生18秦艽12杜仲12当归12茯苓12党参12熟地15白芍10细辛3甘草3肉桂2(冲服)。
功效与适应症: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治腰肾损伤后期肝肾两亏、风湿痛及屈伸不利者。
用法:水煎服。
2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组成:当归12川芎6乳香6苏木5红花5没药6地鳖虫3三七3赤芍9陈皮5落得打5功效与适应病:活血止痛。
治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水煎服。
23、脑震荡方——头伤二方组成:党参12首乌24白芍9茯神15白蒺藜12当归12川芎12炙甘草4.5龙齿30(先煎)功效与适应症:平肝熄风,和营通窍。
治头目眩晕作痛,神志迟钝。
酌加石菖蒲、远志。
用法:水煎服24、补肾壮阳汤(经验方)组成:熟地15生麻黄3白芥子3炮姜6杜仲12狗脊12肉桂6菟丝子12牛膝9续断9丝瓜络6功效与适应症:温通经络,补益肝肾。
用于腰部损伤的中后期。
用法:水煎服。
25、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组成:熟地12牛膝10当归12山萸肉12茯苓12续断12杜仲10白芍10青皮5五加皮10功效与适应症: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治肾气虚损及习惯性脱位等。
用法:水煎服。
26、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组成:熟地10杜仲3枸杞子3破故纸10菟丝子10归尾3没药3山萸肉3红花12独活3肉苁蓉3功效与适应症:补肾壮筋,活血止痛。
治伤患后期各种筋骨酸软无力等症,尤以腰部伤患为宜。
用法:水煎服。
27、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当归9川芎6白芷9续断12红花5生地12牛膝9丹皮9杜仲6 功效与适应症:活血壮筋。
用于软组织损伤。
用法:水煎服。
28、跌打营养汤《林如高正骨经验方》组成:西洋参3(或党参15)黄芪9当归6川芎4.5熟地15白芍9枸杞15淮山15续断9砂仁3三七4.5补骨脂9骨碎补9木瓜9甘草3功效与适应症: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
用于骨折中后期。
用法:水煎服。
29、新伤续断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组成:归尾12地鳖虫6乳香3没药3丹参6自然铜(醋煅)12骨碎补12泽兰6延胡索6苏木10续断10桑枝12桃仁18.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用于骨损伤初中期。
用法:水煎服。
30、宣痹汤《百一选方》。
组成:羌活6姜黄6当归12赤芍9黄芪12防风6炙甘草3生姜5片功效与适应症:行气活血,祛风除湿。
治损伤后风寒乘虚入络者。
用法:水煎服。
31、骨折加速愈合汤组成:煅自然铜15熟地20杜仲15沙参15鸡血藤15党参10当归10苏木10黄精10五加皮6乳香6没药6川断10甘草6 可加蟅虫6骨碎补12丹参15功效与适应症:治疗骨折中、后期。
用法:水煎服。
3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组成:当归12川芎6乳香6没药6落得打6苏木5红花5陈皮5地蟞虫3田七3赤芍9紫荆藤9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损伤肿痛。
用法:水煎服。
33、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组成:黄边3~9黄芩6黄柏6山枝子9功效与适应症:泻火解毒。
治创伤感染,附骨疽等。
用法:水煎服。
3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9赤芍9桃仁9丹皮9香附9乌药9五灵脂9川芎6红花6延胡索12枳壳5甘草5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止痛。
治腹部损伤,蓄瘀疼痛。
用法:水煎服。
35、和血舒筋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组成:当归12川断12川木香12威灵仙12白芍12五加皮12忍冬藤18鸡血藤15功效与适应症:和养血脉,舒展筋络。
治损伤中期筋络挛痛者用法:水煎服。
36、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组成:赤芍9归尾9乌药9川断12川芎6木通6苏木6陈皮6桃仁6乳香6没药6甘草6功效与适应症:活血止痛,祛瘀生新。
治损伤积瘀肿痛。
用法:水煎服。
37、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组成:熟地12当归12山萸肉12茯芩12川断12白芍10杜仲10牛膝10五加皮10青皮5功效与适应症: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治肾虚筋弱、习惯性脱位等。
用法:水煎服。
38、补肾壮阳汤《中医伤科学》组成:熟地15生麻黄3白芥子3炮姜6肉桂6丝瓜络6杜仲12狗脊12菟丝子12牛膝9川断9功效与适应症:补益肝肾,温经通络。
治腰部骨关节疾病、肾阳虚弱者。
用法:水煎服。
39、活血祛瘀汤《中医骨伤科学》组成:当归15骨碎补15地蟞虫9自然铜9狗脊9桃仁9红花6乳香6没药6三七3功效与适应症: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续筋接骨。
用于骨折伤筋初期。
用法:水煎服。
40、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桃仁12红花9当归9生地9牛膝9川芎5桔梗5赤芍6枳壳6柴胡3甘草3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治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经脉闭塞疼痛。
用法:水煎服。
41、活血舒肝汤《中医正骨学》组成:桃仁红花归尾赤芍陈皮厚朴枳壳槟榔柴胡黄芩大黄甘草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理气止痛。
治胸肋损伤、瘀滞疼痛、精神不振等。
用法:水煎服。
42、活血舒筋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组成:归尾赤芍姜黄伸筋草松节海桐皮落得打路路通羌活独活防风川断甘草(上肢加川芎、桂枝,下肢加牛膝、木香,痛甚加乳香、没药。
)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舒筋活络。
用于伤筋关节肿痛、活动障碍。
用法:酌情用量水煎服。
43、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组成: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赤芍桃仁苏木香附功效与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