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种植产量分析
中药材土茯苓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土茯苓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土茯苓(学名:Sclerotium Poriae Cocos),是中医药上的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它具有利尿、消肿、化湿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水肿、湿热、泄泻等疾病。
目前,土茯苓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本文将具体介绍土茯苓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土茯苓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翻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环节。
首先是选地,土茯苓喜爱潮湿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因此选择平坦、排水良好、有机质充足的土壤进行种植效果较好。
其次是翻耕,将地块进行深耕深翻,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的肥力。
然后施肥,土茯苓对有机肥的需求比较大,可以选择施用鸡粪、猪粪等有机肥,并适量添加磷钾肥,提高茯苓的产量和品质。
接下来是播种,土茯苓一般采用播种的方式进行种植,每亩播种量在15-20公斤左右,播种后进行覆土压实。
最后是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松土、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土茯苓的田间管理是土茯苓种植的关键环节,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首先是除草,在土茯苓的生长初期要及时进行除草,以保证茯苓正常生长。
其次是松土,土茯苓的根系发育比较发达,需要进行适时的松土,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然后是追肥,土茯苓在生长期需要补充适量的肥料,一般采用追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方式,以促进其生长和营养吸收。
最后是病虫害防治,土茯苓容易发生紫斑病、锈病、灰霉病等病害,可以采用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总之,土茯苓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
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土地、施肥、播种和进行田间管理,才能够保证土茯苓的良好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民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资源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土茯苓的生长需求,提高种植效益。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推进土茯苓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土茯苓的生产方式,提高土茯苓的质量和产量。
土茯苓种植的方法

土茯苓种植的方法土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常用于清热除湿、健脾胃、化痰止咳等方面。
它的主要产地在中国南方,因其品质优良,被广泛种植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土茯苓的种植方法。
一、土壤选择和准备1.土壤要求:土茯苓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中。
土壤PH值在6.5-7.5之间为宜,过酸和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土茯苓的生长。
2.土壤改良:选择合适的土地后,进行土壤改良工作。
清除杂草和残留作物,翻松土壤,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料和磷、钾等基础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持水保湿能力。
二、土茯苓种苗培育1.种子处理:将采收的土茯苓实体清洗干净,晾干后倒入细网隔栅进行筛分,去除较大的杂质。
然后在50℃温水中浸泡15分钟,再冷却至10℃的水中浸泡1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培育基质:选取营养含量高的灰岩粉、泥炭和细沙按1:1:1的比例混合制成育苗基质。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盘中,覆盖一层基质,保持湿润。
3.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发芽期,保持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80%以上,为种子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定植后逐渐降温,保持温度在15-20℃。
4.种苗管理:保持基质湿润,并避免过度湿润造成种子窒息。
同时,要定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三、土茯苓定植1.定植时间:土茯苓适宜在春季和秋季定植。
春季一般选择3月底至4月初,秋季一般选择9月初至10月初。
3.定植方法:选用苗龄约为3个月的土茯苓苗进行定植。
先在定植地挖好坑洞,并将坑洞内壁保持湿润。
然后将苗木放入坑洞中,将基质填入坑中,稍微压实,使苗木牢固。
四、土茯苓田间管理1.松土除草:定植后,要适时进行松土,促使根系生长,同时要及时除去杂草,保持田间整洁。
2.合理浇水:土茯苓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需适量浇水。
一般根据天气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积水。
3.施肥控虫:土茯苓生长期间,要进行适量施肥,可选用有机肥料和磷、钾等微量元素进行补充。
土茯苓的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土茯苓的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一、意义土茯苓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
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原名禹余粮。
陶弘景在注“石部”禹余粮时指出:“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
”历代本草书籍如《图经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土茯苓(Tufuling Rhizom glabrae)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
土茯苓味甘,归胃、肝经。
中医理论认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梅毒、筋骨挛痛、肾炎水肿、淋浊、带下、湿热疮毒、痈肿、瘰疬等[i]。
广东地区因地处湿热,当地居民常在煲汤中加入土茯苓,以清热祛湿,市面上也有以乌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的龟苓膏出售,清热养阴。
现代人喜欢醇酒厚味、膏粱美食,致痰浊湿热内蕴,利用土茯苓清热祛湿,泄浊解毒治疗效果良好。
此外,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抗动脉硬化、β受体阻滞样作用、利脉血栓、免疫抑制、保护胃粘膜、保肝、抗菌、抗癌等作用。
二、现状土茯苓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
土茯苓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土茯苓现在国内年需求量已达500吨左右,现已由08年初的每千克5-10元左右上升到30-40元以上,混淆品增多。
由于长期过度采集,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导致“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预计至2017年前后野生资源将逐渐枯竭,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目前全国仍未进行人工栽培。
除此之外,土茯苓产品的开发利用也只是局限在鲜土茯苓、土茯苓饮片、土茯苓汤料。
还有很多值得开发利用的地方。
1.资源现状:1.1 土茯苓的资源分布土茯苓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江南各省区均有生长[ 1] , 主产于广东高要、郁南、罗定、阳山, 湖南邵阳、郴县, 湖北孝感, 浙江青田、丽水, 安徽芜湖、六安等处[ 12] , 从本次调查发现, 尽管土茯苓药材分布广泛,但何地能形成商品及商品集散地, 与当地的采药、用药史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土茯苓的种植前景分析

土茯苓的种植前景分析土茯苓是一种常见中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中药材,那么它的种植前景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茯苓的种植前景分析,一起来看看。
土茯苓的种植前景分析1、土茯苓的药用价值很高。
根据中医理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湿热疮毒、梅毒、淋浊、带下等并。
近年来对土茯苓的临床研究以及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抗癌、治疗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方面,土茯苓也有良好的疗效。
因此,土茯苓在中药市场需求量极大。
2、但是,由于近年来连年开采,野生土茯苓形成“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循环,并且目前还未实现人工栽培批量生产,所以其不可持续利用问题越来越严重,土茯苓价格也日益紧俏。
土茯苓的种植方法1.备料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并分解和吸收其中养分和水分之特点,选用松树作为茯苓的生活原料。
为了充分发挥松树的利用效率,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
(1)段木备料每年10~12月松树砍伐后,立即修去树桠及削皮留筋,具体要留几条筋,要看树的大小而定,削皮要露出木质部,顺木将树皮相间纵削(不削不铲的一条称为筋),各宽4~6厘米,削皮留筋后全株放在山上干燥。
经半个月以后,将木料锯成长约80厘米的小段,然后就地在向阳处难叠成“井”字形,待敲之发出清脆响声,两端无松脂分泌时即可供用。
(2)树蔸备料即利用伐木后留下的树蔸作材料。
在秋、冬季节伐松树时,选择直径12厘米以上的树桩,将周围地面杂草和灌木砍掉,深挖40~50厘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部分别铲皮4~6向,留下4-6条约3~6厘米宽未铲皮的筋(也叫引线)。
树桩下的粗大树根也可用来栽茯苓,每条树根铲皮3向,留3条引线。
根留1~1.5厘米长,过长即截断不要,使树蔸得到充分暴晒至干透。
干后可用草将树蔸盖好,防止降雨淋湿。
2.选地挖窑(1)选地宜选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土质深厚、疏松的砂质壤上(含沙量60%~70%)为好。
土茯苓行业投资研究及前景分析报告

土茯苓行业投资研究及前景分析报告一、行业简介土茯苓,又称地黄苓、地肤子、土鹿茸子等,为禾本科植物茯苓的干燥地下茎和根。
土茯苓含有多种生物碱、多糖、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益气、强身健体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土茯苓主要产地为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份。
二、产业分析1. 地域分布:以山东为主产区,占全国总体的60%。
另外,河南、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份也有着一定的产量。
2. 种植规模:目前,土茯苓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主要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种植为主。
但是,种植规模和收成水平的参差不齐,行业整体技术含量不高。
3. 市场需求: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在中药材市场需求大。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土茯苓保健品市场也逐渐扩大。
4. 价格趋势:由于市场需求大,土茯苓价格在近几年有所上涨。
但是,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加工工艺的土茯苓价格波动较大。
三、前景展望1. 市场前景:目前,土茯苓市场需求大,且在未来几年增长趋势明显。
随着中药材市场和保健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土茯苓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渐拓展。
2. 技术进步:由于土茯苓种植技术门槛低,行业内部技术含量不高。
未来几年,加强种植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提高土茯苓质量和收成水平,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3.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对于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一直十分重视,未来几年中药材产业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土茯苓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之一,也将受益于政策扶持。
四、投资建议1. 投资风险:土茯苓种植、加工和营销需要一定的技术、资金和市场资源,行业内竞争激烈。
投资者在投资前需要充分了解行业动态,降低投资风险。
2. 投资机会:随着中药材和保健品市场不断扩大,土茯苓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行业内部技术含量不高,投资者在发展种植、加工和营销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将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3. 投资收益: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需要对市场进行适时的分析和预判。
野生土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

野生土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野生土茯苓,又称为山药、茯苓、土茯苓、赤茯苓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具有补脾益肾、增强免疫力、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
由于其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野生土茯苓的种植和栽培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野生土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一、生态环境选择野生土茯苓喜欢生长在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海拔在800米至2000米左右的山区为其最佳生长环境。
在选择种植土地时,应尽量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地方进行种植,以便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准备在土地准备阶段,应先将土地进行耕整,清除杂草和病虫害,然后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牛粪、鸡粪等,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还应根据土地的酸碱度进行调节,使土壤PH值在6.5至7.5之间,有利于土茯苓的生长。
三、种子选择与播种选择优质的土茯苓种子至关重要,应选择外形饱满、无病害的种子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可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促使种子发芽,提高成活率。
播种时应均匀撒播,控制好密度,然后轻轻覆土,保持适当湿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四、管理与护理在土茯苓生长期间,需及时除草、松土、补充养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过湿或过干。
同时,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定期喷洒农药杀虫,确保土茯苓的生长健康。
在生长过程中,还可适量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和品质。
五、采收与加工野生土茯苓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生长2至3年后进行,采收时应小心轻拔,避免破坏地下茎,影响再生。
采收后,应及时清洗、晒干或阴干,然后进行加工,如切片、制粉等,便于保存和食用。
野生土茯苓干品保存时间较长,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六、市场前景与食用方法野生土茯苓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中草药材。
野生土茯苓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也可制成保健食品、茶叶等,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食用时可煮汤、炖肉或泡茶,具有补脾益肾、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土茯苓的种植产量分析土茯苓种植多久有收获

土茯苓的种植产量分析土茯苓种植多久有收获土茯苓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
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
性味甘、淡平。
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
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茯苓的种植产量分析,一起来看看。
土茯苓的种植产量分析一亩的用量在6-10吨左右木材,茯苓菌种每亩需要1800-2000袋,每袋1.8元,田间管理还是比较轻松。
最高出个5000公斤也会有,低的出1000公斤也正常,现在茯苓价格在3元左右。
当年可以收获。
土茯苓种植行情一、资源分布及功效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随着这几年对土茯苓的市场需求变大,很多产区现在已经很难组织比较大的货源了。
现在主要产区在湖南、贵州、云南、广西。
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
有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等作用。
二、供求关系简述市场上销售的土茯苓基本上都是野生品种,资源的再生时间是3到5年,随着这几年大量的采挖,产区的产量逐年递减。
在贵州遵义等地现在已有少量的家种土茯苓,由于投入成本比较大,及生长周期比较长,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种植。
随着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极大的刺激了土茯苓需求。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食用方面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三、历史行情回顾1、1996-1997年(AB区间):在95年土茯苓的价格比较低只有2-3元,需要到深山里采挖,回来之后还需要去除须根、洗净、干燥,工序比较繁杂,也比较辛苦,很多人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意去采挖,这也就造成了产区当时的库存不丰。
随着药厂对土茯苓需求变大,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市场价格也由4.5元升到7.2元左右。
2、1998-2003年(BC区间):当时产区的野生土茯苓资源还很充裕,闲置的劳动力也比较多,往年的陈货也比较多,造成产区的存货量迅速堆积。
土茯苓的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土茯苓的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土茯苓的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一、意义土茯苓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
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原名禹余粮。
陶弘景在注“石部”禹余粮时指出:“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
”历代本草书籍如《图经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土茯苓(Tufuling Rhizom glabrae)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
土茯苓味甘,归胃、肝经。
中医理论认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梅毒、筋骨挛痛、肾炎水肿、淋浊、带下、湿热疮毒、痈肿、瘰疬等[i]。
广东地区因地处湿热,当地居民常在煲汤中加入土茯苓,以清热祛湿,市面上也有以乌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的龟苓膏出售,清热养阴。
现代人喜欢醇酒厚味、膏粱美食,致痰浊湿热内蕴,利用土茯苓清热祛湿,泄浊解毒治疗效果良好。
此外,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抗动脉硬化、β受体阻滞样作用、利脉血栓、免疫抑制、保护胃粘膜、保肝、抗菌、抗癌等作用。
二、现状土茯苓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
土茯苓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土茯苓现在国内年需求量已达500吨左右,现已由08年初的每千克5-10元左右上升到30-40元以上,混淆品增多。
由于长期过度采集,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导致“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预计至2017年前后野生资源将逐渐枯竭,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目前全国仍未进行人工栽培。
除此之外,土茯苓产品的开发利用也只是局限在鲜土茯苓、土茯苓饮片、土茯苓汤料。
还有很多值得开发利用的地方。
1.资源现状:1.1 土茯苓的资源分布土茯苓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江南各省区均有生长[ 1] , 主产于广东高要、郁南、罗定、阳山, 湖南邵阳、郴县, 湖北孝感, 浙江青田、丽水, 安徽芜湖、六安等处[ 12] , 从本次调查发现, 尽管土茯苓药材分布广泛,但何地能形成商品及商品集散地, 与当地的采药、用药史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土茯苓的种植栽培技术

土茯苓的种植栽培技术
土茯苓,又名茯苓、茯神、茯苓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土茯苓的种植栽培技术对于保证其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土茯苓的种植栽培技术。
一、土茯苓的选择和准备
1. 土壤选择:土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2. 地块选择: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3. 种子准备:选择外形完整、无病虫害的土茯苓种子进行种植。
二、土茯苓的种植方法
1.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3月至4月或秋季9月至10月进行
播种。
2. 播种方式:将土茯苓种子均匀撒播在整齐排列的沟内,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
3. 管护管理:保持地块湿润,避免水浸和干旱,及时除草、松土。
三、土茯苓的生长管理
1. 灌溉管理:土茯苓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注意避免积水。
2. 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影响产量和质量。
四、土茯苓的收获和加工
1. 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1-2年后进行收获,秋季为宜。
2. 收获方法:用铁锹或铲子小心挖掘土茯苓,注意保持完整。
3. 加工方法:将土茯苓洗净晾干,晒干后切片或制成粉末,即可保存或入药使用。
通过以上种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茯苓的产量和品质,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优质原料。
希望广大农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土茯苓种植的良好效益。
土茯苓栽培技术

土茯苓栽培技术土茯苓(Scientific name: Poria cocos)是中药材中的常用药材,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食用真菌。
它具有活血化瘀、健脾养胃和益气补肾等药用功效,而且其味甘淡、性平稳、非常适合作为长期食用的保健食品。
目前,土茯苓在民间是很受欢迎的中草药之一,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因此,其种植和生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对土茯苓的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一、土茯苓的品种选择选用优质土茯苓的种苗非常重要,这决定了种植的出产量和质量。
常用品种有金茯苓、贵州瓖云、湖南桂林、安徽玉坪、山东寿光等。
选择种苗时,要选择外形完整、颜色均匀、内部中空、纤维少且容易分离的苗条。
这样的苗条就容易存活和生长。
二、土茯苓的环境要求土茯苓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真菌,但是其仍需要在一些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
适宜温度:土茯苓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
在高温下,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在夏季需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温。
适宜湿度:土茯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湿度进行基原的发芽和生长。
土茯苓的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5~85%。
在种植时,要增加灌溉的次数和保持盆土湿润,同时注意保持通风和避免积水。
适宜光照:土茯苓在生长时需要光照,最好在弱光照环境下种植。
在阳光直射的时候,最好放置在较为阴凉的场所。
对于盆栽土茯苓,可以选择透明的容器,以保证其能够接受到足够的光照。
适宜土壤:土茯苓的适宜土壤为酸性土壤或微酸性土壤。
其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通透性、保湿性和透气性。
可以配合添加一些有机肥,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三、基原的培育1. 手动培育:选好健康的麦秆、稻草或松针等生物基原材料,放在涉水、消毒处理过的容器中,按一定比例混合涂抹泥浆或菌菇原料,把基原材料压实,连续几次混合和压实,净化并紧密固定。
备好的基原托盘在室外通风阴(阳)凉处,定期加水,每天钻洞1~2次,以利于基原的呼吸和水分的均匀渗透,约6~8个月后,能掏出白色或淡黄色菌丝块,即可做为接种基种。
土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

土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土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药材。
土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对于促进土茯苓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一、适宜种植区域土茯苓适宜在温暖湿润的地区种植,一般在气温15~25℃、年降水量800~1500mm的地区生长最好。
同时,土茯苓对阳光的需求较高,需要保持一个充足的光照条件。
二、土壤要求土茯苓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种植。
土壤的pH值适宜在6.5~7.5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对于土茯苓的生长不利。
需保持土壤的湿润程度,但也要避免水涝。
同时,控制土壤的盐碱度也很重要。
三、种子处理选用健康、发育良好的土茯苓子实作为种子进行繁殖。
首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3~4小时,然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并晒干备用。
四、育苗土茯苓的育苗一般采用播种的方式进行。
首先,将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然后,在育苗盘中均匀撒播土茯苓种子,稍微覆盖一层细土,并保持适宜的湿度。
育苗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浇水和通风,以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五、移栽当土茯苓幼苗长到3~4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将幼苗仔细取出,保留每株一棵苗进行移栽。
首先,将移栽的地块进行整地处理,将杂草和病虫害的残留物清除干净。
然后,进行栽培坑的挖掘,栽培坑的深度和宽度适宜为15~20cm。
在栽培坑中撒入适量的基肥,并将细土进行充分混合。
将幼苗移植到栽培坑中,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
移栽后,要及时浇水,并进行适度的遮荫保湿。
六、管理土茯苓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施肥、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等。
施肥方面,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基肥施用,并在生长期进行追肥。
一般建议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混合施用,以保证土壤的养分供应。
除草工作要做到及时,以免影响土茯苓的生长和产量。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控制和化学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防治。
七、采收土茯苓的采收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进行。
土茯苓栽培技术

土茯苓栽培技术土茯苓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也是著名的保健食品之一。
其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云南和广西等地。
土茯苓以其强大的药效和保健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种植土茯苓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土茯苓的栽培技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种植土茯苓,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选择土地:土茯苓是一种比较耐寒的植物,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和透气性好的土壤。
因此,在选择土地方面,我们应该选择平地或坡地,避免较低的摆放,避免积水。
同时,土壤的pH值应在5.5-6.5之间,含有适量的有机质、钾、磷等营养物质。
二、育苗:土茯苓的育苗是整个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在选择种子时,我们应该选择外形完整,带有硬壳的种子,避免使用虫咬或发霉的种子。
育苗时,我们应该先将这些种子用淡盐水浸泡一两个小时,以杀死细菌和虫卵。
然后将它们放在温度保持在20-25度的场所,等它们开始发芽后,移植到车站或花盆里。
三、选地播种:土茯苓播种时,我们应该将株距控制在20-30cm之间。
夏天的荒地可以覆盖上芝麻皮或土被,以降低温度。
而冬季时可以在地前铺上黄锈草和麻沫等物,起到保暖的作用。
播种整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通风、光照和湿度等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
四、育苗护理:土茯苓成活后,我们应该增加肥料的投入,提供适当的养分和水分。
在土壤季度,我们还应该增加深耕,保证周围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避免病害和虫害的侵扰。
五、收获:土茯苓种植一般在2-3年后进行收获。
收获的标志是茯苓表层开始皮开、已经即将成熟。
收获茯苓时,我们应该将根系从土壤里拉出来,以保持茯苓的完整性。
然后将茯苓放到阴凉处晾晒12-15天后,磨去外层的灰色外壳,并将其切成小片,晾干即可。
在进行土茯苓的栽培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 育苗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水分;2. 种植土壤的pH值应在5.5-6.5之间;3. 涉及到肥料和深耕的操作时,应该避免破坏土壤的松散结构;4. 避免在茯苓生长时涉及到病虫害;5. 收获时要保证茯苓的完整性;6. 进行收获后,茯苓需要晾干以利于贮存和加工。
土茯苓的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

土茯苓的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摘要:通过研究土茯苓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土茯苓资源的生长分布,对其蕴藏量及市场需求量进行评价;对土茯苓资源的种植情况及已开发的产品进行搜集和分析。
为土茯苓的可持续利用及深度开发提供可行措施。
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保护土茯苓的种质资源及生态环境。
让土茯苓更好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字:土茯苓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市场需求英文摘要:前言:土茯苓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
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原名禹余粮。
弘景在注“石部”禹余粮时指出:“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1]。
”历代本草书籍如《图经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
《中华人民国药典》(一部)规定土茯苓(Tufuling Rhizom glabrae)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2]。
土茯苓味甘,归胃、肝经。
中医理论认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梅毒、筋骨挛痛、肾炎水肿、淋浊、带下、湿热疮毒、痈肿、瘰疬等[ 3]。
地区因地处湿热,当地居民常在煲汤中加入土茯苓,以清热祛湿,市面上也有以乌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的龟苓膏出售,清热养阴。
现代人喜欢醇酒厚味、膏粱美食,致痰浊湿热蕴,利用土茯苓清热祛湿,泄浊解毒治疗效果良好。
此外,近年来临床研究和药理试验表明,土茯苓在用于抗癌、抗动脉硬化和治疗冠心病等方面效果良好[4]。
土茯苓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
主要以野生采收为主,全年均可采收。
土茯苓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江南各省区均有生长[ 5] , 主产于高要、郁南、罗定、阳山,、郴县, , 青田、, 、等处[6]。
土茯苓在临床上做为药材广泛使用,在生活和生产中亦做为食品或食品原料,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常作为入汤羹的药材。
近年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将土茯苓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关于全市茯苓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茯苓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全市茯苓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茯苓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益气健脾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近年来,我市茯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茯苓产业的现状和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二、茯苓种植情况目前,我市主要种植茯苓的地区集中在山区和农田边缘地带。
调查发现,茯苓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农民对茯苓的认可度也在增加。
种植茯苓的农户主要以山区居民为主,种植户数量相对较少,但平均种植面积较大。
调查还发现,茯苓种植方式以单一种植为主,也有少数农户将茯苓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种植。
茯苓种植过程中,大部分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对于茯苓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缺乏,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茯苓加工情况目前,我市茯苓的初加工环节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清洗、晾干等简单的加工过程。
调查发现,由于农户对于茯苓初加工技术的理解不足,导致茯苓产品质量不稳定,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茯苓深加工方面,我市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企业和技术。
部分农户将茯苓出售给其他地区的加工企业,然后通过销售中间产品获得利润。
但是,茯苓深加工环节仍然面临着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挑战。
四、茯苓市场销售情况调查显示,目前茯苓市场销售主要分为两个渠道:一是农民直接将茯苓出售给中药材市场或医药企业;二是茯苓种植合作社进行集中收购,然后统一销售。
从销售价格来看,茯苓价格相对较高,但受到市场需求和茯苓质量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茯苓产品的销售主要以中药材市场为主,也有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
随着茯苓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茯苓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茯苓市场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建设不足等。
五、茯苓产业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茯苓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农户需要更多的技术培训,提高茯苓种植和初加工技术水平,增加茯苓产品的附加值。
2.促进茯苓深加工。
中药材土茯苓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土茯苓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毫米。
茎光滑,无刺。
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厘米。
叶互生,叶柄长5~15毫米,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
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
土茯苓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毫米,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
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厘米,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
浆果直径6~8毫米,熟时黑色,具粉霜。
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土茯苓的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略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多分歧,有结节状隆起,长约5~15厘米,直径约2~5厘米。
表面土棕色或棕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上端具茎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糙,有粉性,淡棕色。
气微,味甘淡。
土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植物,其根茎可入药,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要用于梅毒、筋骨疼痛、湿热淋浊。
土茯苓的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土茯苓的适应力强,对于种植地无过高的要求,山地和平地均可种植,但是如果想获得高产,建议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有助于产量。
在头年冬季时将土壤深翻几次,使其充分风化,开春后结合翻耕施入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的化肥。
整形耙平后,做畦或起垄,等待播种。
2、繁殖方法土茯苓采用种子进行繁殖,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也就是清明节前后,这时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有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采用条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两周即可出苗。
在出苗后做好除草工作,适中耕,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当幼苗生长到10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移栽。
3、移栽移栽起苗时对起苗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起苗,移栽时在地块上按株行距25×25厘米开穴。
土茯苓的种植方法几年收获

土茯苓,又称生土茯苓、倭茯苓,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补益肾虚等功效。
种植土茯苓的方法和周期如下:一、土茯苓的生态环境要求:1.温度要求:土茯苓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2.湿度要求:土茯苓对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在60%以上,能促进它的生长。
3.光照要求:土茯苓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但也能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下生长。
二、土茯苓的繁殖方式:土茯苓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
1.种子繁殖:(1)采种:在土茯苓成熟时,采取摇晃茎秆,使种子掉落在纸袋中。
(2)备种:将采集到的种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去除杂质。
(3)浸种:将晾干的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4)育苗:在育苗盘或育苗床上撒上细沙或腐叶土,将浸泡过的种子均匀撒在上面,稍微掩土,保持湿润即可。
(5)定植:当苗子长到一定高度时,可以进行移栽定植,旺盛生长期一般为3-4个月。
2.分株繁殖:(1)选株: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茎秆较粗大的株进行分株繁殖。
(2)分株:将选好的种质在土茯苓休眠期,即秋季或春季,用锄头或刀具将根茎剖开,注意保留每一块原始种质的小茎。
(3)移植:将分割好的根茎移植到盆栽或种植槽中,乘肥田园土或花土,保持湿润。
三、土茯苓的管理:1.灌溉:土茯苓在生长期需要保持适度湿润,但避免积水,应选择排水良好的种植地。
2.施肥:土茯苓对肥料需求较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基肥即可,可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
3.病虫害防治:土茯苓易受到黑斑病、炭疽病等病虫害的侵袭。
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每两周喷雾一次,注意药剂的浓度,以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四、土茯苓的收获:土茯苓的收获时间与种植方式有关。
种子繁殖的土茯苓一般可以在种植后3-4年开始收获,而分株繁殖的土茯苓一般在种植后2-3年即可开始收获。
为了取得较好的药材品质,一般在秋季开始收获,待土茯苓成熟后,用铁锹或锄具轻轻将土茯苓挖起,清洗干净后晾晒阴干。
土茯苓种植亩产量及种植方法

土茯苓种植亩产量及种植方法推荐文章白术的种植成本是多少热度:白芍的亩产量与种植方法热度:白芍的种植成本是多少热度:艾草的种植价格是多少热度:种植葡萄之间的株距需要多少热度:土茯苓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那么土茯苓种植亩产量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茯苓种植亩产量,一起来看看。
土茯苓种植亩产量一亩的用量在6-10吨左右木材,茯苓菌种每亩需要1800-2000袋,每袋1.8元,田间管理还是比较轻松。
亩产要看种植技术水平,如的话,最高出个5000公斤也会有,低的出1000公斤也正常,现在鲜茯苓价格在3元左右。
当年可以收获。
土茯苓的种植方法1. 选地整地:土茯苓比较粗生,适应性强,山地平地均可种植。
建议应选地以选择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植,比较容易高产。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
3.种植按行:株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土茯苓的种植要点一、备料。
把新伐又无虫蛀、无脱皮的松树根挖出来,斩去横根,剥皮留筋。
剥皮要露出木质部,顺树根将树皮相间纵削,每条树根铲皮3向,留3条引线,然后放在通风、干燥处堆叠晒干。
二、造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
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三、种植。
1. 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
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每亩用白蚁药4~5千克撒于地面,预防白蚁。
同时把松树头锯成平截面。
选择晴天种植。
2.开窖摆料。
窖底坡度以20~30度为宜。
摆好木料后从下至上覆土并压紧木料。
将选好的茯苓种用削利的竹片切成小块,贴在木头和木尾交接的新口处,每10千克木料用种0.1~0.15千克。
中药“土茯苓”种植前景如何?种几年收获?土茯苓的种植方法 - 价格行情

中药“土茯苓”种植前景如何?种几年收获?土茯苓的种植方法-价格行情土茯苓,中药名。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那么,中药“土茯苓”种植前景如何?种几年收获?土茯苓的种植方法,具体来了解一下:2022年土茯苓价格多少钱一斤?土茯苓,需求较为坚挺,市场货源小批量成交为主,因资源野生,近年供求平衡,行情持续走稳,现土茯苓价格薄片在16-16.5元之间,厚片19-20元,后市继续稳定。
土茯苓价格会上涨吗?土茯苓别称白余粮、刺猪苓、过山龙、冷饭团等,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光叶菝葜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
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毫米。
茎光滑,无刺。
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厘米。
叶互生,叶柄长5~15毫米,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
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
土茯苓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毫米,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
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厘米,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
浆果直径6~8毫米,熟时黑色,具粉霜。
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土茯苓的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略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多分歧,有结节状隆起,长约5~15厘米,直径约2~5厘米。
表面土棕色或棕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上端具茎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糙,有粉性,淡棕色。
土茯苓的种植技术

日照
土茯苓需要充足的日照来支持其生 长。在日照不足的地方,应考虑使 用人工照明来满足其需求。
降雨量
土茯苓需要适量的水分来支持其生 长。在干旱的地区,应考虑定期浇 水或使用集水系统来满足其水分需 求。
种植地点的选择
01
02
03
排水性好的地方
选择排水性好的地方进行 种植,以避免土壤积水对 土茯苓生长的影响。
劳动强度适中
土茯苓种植过程中需要适量的劳动投入,但相对 其他农作物来说,劳动强度较低。
市场前景预测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01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土茯苓等天然药材的需
求不断增加,因此土茯苓的市场前景广阔。
种植面积有限
02
由于土茯苓生长环境特殊,种植面积有限,供应量难以满足市
场需求,价格相对稳定。
土茯苓适应在pH值为5.0-7.0的土壤中生长。在 种植前,应测试土壤的pH值,并使用适当的调 整剂使其达到适宜的pH范围。
土壤肥力
土茯苓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其生长。在种植前 ,应进行土壤肥力测试,并根据需要施用适量的 有机肥料。
气候条件
气温
土茯苓对气温的要求因品种而异 。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5-30℃,但不同品种和生长阶
技术支持与政策扶持
03
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对土茯苓种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政策扶持
,有助于促进产业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04
土茯苓适应性强,适合在多种 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
适当的施肥和灌溉能够提高土 茯苓的产量和品质。
采收时间对土茯苓的产量和品 质也有影响,应在合适的时间
中药“土茯苓”的价格是多少钱一斤,种植前景如何,种几年才能收获?

中药“土茯苓”的价格是多少钱一斤,种植前景如何,种几年才能收获?土茯苓,属于一种中药材,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江西、云南等地,冷饭团、硬饭头等有趣的别称。
土茯苓入药部分是其根茎,需干燥之后方可,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
一、土茯苓的种植前景一般中药'土茯苓'的种植前景一般,没有什么比较令人兴奋的点,价格相对平稳。
有人说土茯苓的价格在180~200元之间,这个价格应该是种植出来之后,还需要晒干。
但是,规模化种植土茯苓,一般都是种植出来之后就直接出售鲜土茯苓。
那么,鲜土茯苓的市场行情怎么样呢?二、土茯苓市场价格不高,相对稳定由于地方不同、品质不一、市场各异,导致中药'土茯苓'价格差异很大,广西兴安县的价格最低,为6.5元/斤。
而广东台山市的价格最高,为120元/斤。
另外,价格相对高的有广西全州县的40元/斤以及江西全南县的20元/斤。
有些地方,种植土茯苓,收获鲜茎块之后,需要切成块,然后晒干在出售,薄一点的市场价格在16元/斤左右,厚一点的20元/斤左右。
三、土茯苓生长周期,需一年左右才可以收获土茯苓种植几年就可以收获,要看选择什么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等各方面是否到位。
这里单就土茯苓的品种而言,进行分析。
由于品种不一样,结苓的时间不一样,有的品种栽种3~4个月之后就可以节苓,栽种9~10个月之后就可以收获;而有的品种栽种6~7个月才开始结苓,栽种12~14个月之后才可以收获。
总之,无论是早熟品种还是晚熟品种,种植一年左右的时间都是可以收获了。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有关于《中药'土茯苓'的价格多少钱一斤?种植前景如何?种几年收获?》问题的看法,大家觉得怎么样?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对本人观点有疑问的,欢迎评论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茯苓的种植产量分析
一亩的用量在6-10吨左右木材,茯苓菌种每亩需要1800-2000袋,每袋1.8元,田间管理还是比较轻松。
最高出个5000公斤也会有,低的出1000公斤也正常,现在茯苓价格在3元左右。
当年可以收获。
一、资源分布及功效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随着这几年对土茯苓的市场需求变大,很多产区现在已经很难组织比较大的货源了。
现在主要产区在湖南、贵州、云南、广西。
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
有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等作用。
二、供求关系简述
市场上销售的土茯苓基本上都是野生品种,资源的再生时间是3到5年,随着这几年大量的采挖,产区的产量逐年递减。
在贵州遵义等地现在已有少量的家种土茯苓,由于投入成本比较大,及生长周期比较长,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种植。
随着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极大的刺激了土茯苓需求。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食用方面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三、历史行情回顾
1、1996-1997年(AB区间):在95年土茯苓的价格比较低只有
2-3元,需要到深山里采挖,回来之后还需要去除须根、洗净、干燥,工序比较繁杂,也比较辛苦,很多人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意去采挖,这也就造成了产区当时的库存不丰。
随着药厂对土茯苓需求变大,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市场价格也由4.5元升到7.2元左右。
2、1998-2003年(BC区间):当时产区的野生土茯苓资源还很充裕,闲置的劳动力也比较多,往年的陈货也比较多,造成产区的存货量迅速堆积。
在这长达6年的时间里,因为产地还有原来的存货还没有消化,很多药商不敢囤货,一般都选择随购随销,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也回到了4.3元左右。
3、2003-至今(CD区间):随着经济水平的、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很多饭馆、酒店都会进行大量采购,在2010年估计消耗了1000吨左右,2011年消耗了1300吨左右2012年消耗了1500吨左右。
随着前几年的采挖,土茯苓的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增加了采挖的难度。
这几年价格都是稳中有升,目前的市场价格是16元左右。
典型的上升趋势,每一次回调都没有打破起涨点。
四、后市行情预测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虽然目前的产量还可以勉强供应市场的需求,随着野生资源的进一步采挖,必定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贵州等地现在已经有少量的家种土茯苓,鉴于其生长周期长,短时间内见不到收益,只有等到一个满意的价位农户才会大面积种植。
从价格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从2003年到现在价格呈现稳步攀升的势态,这也正是野生资源有限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从2012年6月至今市场价格没有选择先下跌然后在上涨,而是在15元左右徘徊,徘徊的时间越长,向上的信心越坚定,通过时间来换取空间。
在未来几年大体是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