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族的装饰文化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白族的装饰文化特色
——话说大理
【摘要】说起大理,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白族风情及其民居。人们来到古城,无不为白族花园的古色古香和环境清幽所倾倒。大理白族是“家家养花、户户流水”,置身其间就像到了江南名园,此所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在大理,最有名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坐落在周城村和喜洲村。
【关键字】大理白族建筑艺术
去年暑假高考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旅游,在大理,我们接触到了白族人,也看了大理古城,那里白族人的习俗以及大理白族的居住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说起大理,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白族风情及其民居。人们来到古城,无不为白族花园的古色古香和环境清幽所倾倒。大理白族是“家家养花、户户流水”,置身其间就像到了江南名园,此所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在大理,最有名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坐落在周城村和喜洲村。
1、古风古韵的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面临洱海,背靠苍山。它修筑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后,明朝以来五百多年间,这里曾经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文献记载,它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城的四角还有角楼。时至今日,大理古城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格局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的民居在这里比比皆是。他们的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的门楼照壁工艺精致,清新典雅。
夕阳渐渐从头顶滑落,金色的光线缓缓划过街道两旁被青瓦相联的民居、商店、作坊。贯穿全城的涓涓溪流默默流淌,垂杨依依山,茶朵朵装点着条条大街小巷。是谁,用诗情画意的笔调,浓墨淡彩的线条,浅浅勾勒出一幅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中国水墨画。
1、古朴典雅的周城白族民居
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民,约有近9000人口,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这里曾是大理国王的御花园。村内有古戏台,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现已被辟为白族民俗旅游村。在这里可参观白族民居,集市、白族扎染的制作,并可领略白族婚礼,还可品尝白族风味食品,选购白族民间工艺品。
“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庄的特色。巷道纵横,密如蛛网,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巷道曲折有致;苍山上流下来的汩汩泉水,顺着鹅卵石砌的墙角旁七拐八弯的巷道淙淙流淌,古朴而又幽静。巷道两侧一幢幢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飞檐翘角的白墙青瓦楼房,整齐、庄重、轩昂、精致、大方。它们都是白族传统的石墙土木结构建筑,精雕细刻,千姿百态,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的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拒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四合院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青砖碧瓦,丹青翰墨的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白族民居都是独立的封闭式建筑,一家一院,由大门、照壁、正房、厢房组成,其组合形式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所谓“坊”,指的是三间两层的一个建筑单元。“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带两瓦房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即是由一幢三间两层楼的主房两侧各配一座厢房,以及主房对面的一堵墙壁共同围成的一座封闭式院落,房屋与照壁围出的院心即称为“天井”。主房比两边厢房高,在主房和两边厢房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是指四面都是楼房,四个角的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天井,加上中央一个大天井的院落式建筑。除此以外,正房和厢房二楼的走廊串通,则为“走马串角楼”;更大的住宅以院落为单位串列组成“一进两院”,称为“六合同春”;还有数院相串的,更为壮观。大门开在照壁一侧,即院落的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白族民居建筑吸收了西方和江南民宅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白族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去看白族民居,一定得往背街小巷里钻。当进入那些幽深僻静的小巷后,你就会发现白族民居十分考究。雄奇秀丽的大理风光,孕育了白族人民对美的深深理解和追求。白族民居建筑讲究,飞檐高翘,斗拱别致,镂空花枋,比较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以及山墙彩绘的装饰艺术。这也正是与丽江民居的不同之处。“粉墙画壁”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清一色的青石墙基,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一幅幅古香古色的书法绘画,山水花鸟,唐诗宋词,林林总总,古朴典雅。虽历经百年,至今仍清晰可辨。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增强空间层次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挡风;另可以用来驱邪避难。照壁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一块块照壁正中写有“修身齐家”、“苍洱毓秀”等吉祥字句,或嵌有精美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绘画,装潢雅致,文雅秀气,独具匠心。壁上有画,壁下有花,整座照壁形成了一幅山水花鸟大花屏,给人以和谐、大方、精巧的美感,显示出白族民居的独特个性。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山等名贵木材。山墙则以白灰粉刷,山尖呈三角形,其上用水墨绘以云纹、如意纹、莲花、菱花纹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门楼,象白鹤展翅。门楼的基本造型有“一滴水”和“三滴水”两种。“一滴水”即普通的坡屋面式,简朴大方,为一般民居通用;“三滴水”则宏伟壮观,有精致的斗拱,双层上翘,额溯结构繁缚。殿阁式的造型,加上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立体图案,造型精美,色彩雅丽,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更显出白族民居的典雅与庄重。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分,上面多雕刻镂空的历史人物和花鸟图案,更是精美绝伦。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金鸡富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情趣怏然的吉祥图案。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橼、翠竹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白族村落到处绿树成荫,巷道幽深,溪流潺潺。周城村内有多株大青树,枝蘩叶茂犹如巨伞擎天。树下小广场有古戏台,周围店铺成排,自然形成农贸和娱乐中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的古戏台,以其建筑宏大和工艺精湛,堪称周城白族建筑的精品。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是周城居民节日歌舞娱乐的公共场所。
2、庄严玲珑的喜洲白族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