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经济发展是大概念,经济增长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2.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3.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结果。 区别: 1.内涵不同: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偏重于数量概念;经济发展则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2.表示方法不同:经济增长多指产出,常以GNP、GDP、IP及其人均值的增长率表示;而经济
5.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 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 求。由于北欧各国普遍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全民医疗保险,因而许多人认为北欧的实际生活水 平高于美国。
一个社会的净经济福利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制度、文化和心里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人们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及安全感,社会是否给人 们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离婚率、犯罪率、司法公正程度,人们在受教育、职业等方面选择 的自由度以及民主和政治方面的透明度和官僚的腐败程度都影响着社会的净经济福利。
名义GDP 实际GDP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多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多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它仅指该时期内
新生产出来的东西。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旧货市场的交易佣金。
2.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 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美国政府为此每 年损失的税收收入为31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 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区域经济学》课件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绪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 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区域 经济活动协调以及区域决策。
1.经济活动空间布局
经济活动空间布局,主要指厂商、劳动力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区位 选择。
2.区域经济活动协调 区域经济活动协调,主要指区内和区际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从区 内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而言,主要指区内经济活动所需的各部门的相互 匹配;从区际经济活动相互匹配而言,主要指区域间经济活动的相互补 充与依赖,包括区际分工与合作、价值链共享、都市经济圈等;从如何 协调区内外经济活动而言,主要指区域的自组织能力。
1.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决定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指的是市场接近效应和生活(生产)成本效应相互 成为因果关系,这种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进一步放大初始冲击对经济系统的 影响,导致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最终形成核心区和边缘区。反过来, 如果不存在循环累积过程或聚集力小于分散力,则初始冲击的影响力逐渐 减弱,产业空间分布保持不变活变化较小,不会形成核心区和边缘区的格 局。
4.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 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 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 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
输出基础理论认为,有些市场规模很大的经济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来实现经济发展,但有些市场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
实现经济发展,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与外部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 世纪30年代,霍伊特建立了解释城市发展的一个简单的模型-输出
电力、煤炭等)逐渐替代了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
车头”;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
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经过成熟阶段的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人
结论
➢ 开放经济实现经济恒定增长时的限定条件较少,因此相对于封闭的国家模型
更容易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 区域经济特征是由净输入资源刻画,净输入剩余使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 如果不同区域的初始增长率不同,那么区域间差距会随时间逐渐扩大。
能保证该地区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当能够从区外输入资本和生产资料时,
这种区外输入是决定本地的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相对于那些实行闭关自
守的地区,区外输入使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更宽松,更容易实现长期的
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与输出基础模型的不同点:
➢ 前者强调区外投资,后者强调区外需求
➢ 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储蓄不再是有效需求的扣除项,而是生产性投资的
强调总体而忽略不同生产活动或不同专业化部门的区别;忽略了为本地区
服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5.基础部门的确定和选择
区域经济学
二、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梯度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 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这样一种发展思路 简单地用梯度推进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 应的分析方法。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 线辐射 :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 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 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 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 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 开。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3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线辐射
(1)辐射干线上: 交通方便,辐射效率高; 运输成本上,铁路、公路差异不大,但大江大河上游有 优势。 (2)特点: 不仅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 下游之间的辐射。 (3)濒临沿海陆地带的线辐射: 只能向一翼辐射,即向内陆地区辐射。
跳跃式 辐射
特点:这种辐射从空间 上来看是跳跃式的,先 进地区、 落后地区之间 出现一个盲区。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6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摊饼式辐射具有更大的现实性
②居民之间的思 ①摊饼式辐射 想观念、思维方 的辐射距离比 3、 式和生活习惯差 跳跃式辐射短, 比 异较小,在推进 辐射效率更高。 较 过程中,摊饼式 辐射遇到的阻力 也较小。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5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3.面辐射:摊饼式辐射 、跳跃式辐射
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进行资本、技术、 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的发 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系统结构: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系统结构的数量特征。
区域系统结构:区域系统内部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
(空间结构、中心地结构、资源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积累结构、进出口结构、市场结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整个生活消费的比例。
区位商:Q=(N1/A1)/(N/A) 含义:Q越大,该地区的这个部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区位商大于1,表明本区域的部门相对高于背景区域,因而可能是专业化部门或优势部门。
基尼系数:再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地区域(经济)系统,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发展,任务是揭示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寻求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二章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区域发展的形式:量的扩张(描述区域经济规模的指标包括产值、产量和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质的改善(包括资本的积累、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出的质量的提高,以及与周边地区关系、与环境关系的改善等)。
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消费积累结构)。
生产函数:假定在一个区域内,科技进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不发生变化,则这个区域的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为Y i=A i*Kαi*L iβi为第i个区域;k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固定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
A i越大,i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越高。
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β<1,规模报酬递减;α+β>1,规模报酬递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题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出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3、4、5、6章)马工程
• 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与改善,主要体现为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
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为科技含
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产业层次的提升;体现为人民群众能
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体现为以比较充
分的就业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
长率等于区域基础部门收入增长率,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行业就业数
量(收入水平)与总就业数量(总收入水平)之比仍为常数。但如果
常数a0不等于零,则区域总收入增长率不等于基础部门收入增长率;
如果a0小于零,则区域总收入增长率大于基础部门收入增长率;反过
来如果a0大于零,则区域总收入增长率小于基础部门收入增长率.
用该模型预测长期趋势时,其主要的缺陷是乘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一、区外需求: 输出基础理论
(五)基础部门的确定和选择
• 根据输出基础模型,一个区域要求得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该区域建
立起输出基础产业。
1. 区域优势产业的概念
• 第一,区域优势产业是一个比较概念,它是一个区域在区域之间同类
产业比较基础上所确认的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产业。
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
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五)高额消费阶段
• 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导工业部门开始转移到生产耐用消费品和
服务业方面来,汽车工业成为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主导部门,标志
着“高额消费阶段”的形成。这一阶段的经济特点主要是“服务型”
础性部门)就业的劳动力(Ls),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如下公式:
区域经济学第三章课件1高洪深
10/233//22002211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3
第十三页,共26页。
(2)通往经济和货币联盟之路
• 1988年6月,启动新一轮推进经济和货币联盟的行动 • 1989年4月,完成了《德洛尔报告》并予以公布 • 1995年12月,欧盟决定实行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计划 •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将联盟建立在“欧共体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之上 (2)条件:
第一,共同的外交政策。
第二,共同的防务政策。
第三,共同的社会政策。
第四,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力。
10/233//22002211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5
第十五页,共26页。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区域经济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概况
或多边贸易协定的谈判
10/233//22002211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0
第二十页,共26页。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概况 • 一个协商与合作机构,不具有指令职能,不搞机制化。 • 组织成员差异性极大,既有发达成员,又有发展中成员
• 内部围绕这一区域经济组织的性质,展开了一系列斗争。
10/233//22002211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8
第十八页,共26页。
8.投资
(1)范围 :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所有权和以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参
与,以及通过合同产生的所有权。
(2)非歧视待遇和最低待遇 (3)经营条件
(4)转移
(5)征用 (6)争端解决
(7)各国的承诺和特殊的例外 (8)例外
(9)投资和环境 9.金融服务 10.服务 11.知识产权
区域经济学完整课件
韦伯认为,劳动费和运费一样也是影响工业布 局的重要因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 比重或与运费相比较劳动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 大一些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 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 同样会对工业区位施加影响。为了研究这种影 响,韦伯提出了劳动费指数这个概念: 劳动费 劳动费指数= ———————— 制成品重量
其理论的假设为:(1)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个 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的孤立国。其中 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唯一的,必须供 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依 赖四周的土地;(2)假设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 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3)假设孤立国内各 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运费同运输距离成正比;(4)农业生产以取得 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 资和利息固定不变。
n MinF=f*Min(∑miri +rk) ⅰ=1 式中F为单位产品总运费,f为运费率, m1(i=1,…,n)为单位产品消耗的i原、燃料重量, r1为i原、燃料的运距,rk为产品运距。上式含 有若干假设条件,主要有:①所研究的是一个 匀质国家,各地生产成本一致;②只研究一种 产品的生产布局,不考虑生产的相互作用;③ 原料地与市场已知;④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 比。
从这些假定出发,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 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P), 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 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个因 素决定的。 数学表达式为: P=V(E+T)
设计了孤立国6层农业圈: 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业圈,主要生产鲜菜、 牛奶; 第二圈层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 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 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 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课件(PPT 80页)
23.03.2022
3.欧盟东扩之后面临诸多挑战
4
•新老成员在决策机构表决权的分 配上存在矛盾。
3
•新老成员国利益差距的拉开,使
欧盟一体化的基础可能发生动摇。
2
•欧盟财政预算中的收入和支出分 配,难以令全体成员满意。
23.03.2022
2.欧元区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欧共体成立后,为了防止货币汇率的波动对经济产生 不利影响,于1971年决定建立货币同盟。1993年“马约” 签订后,欧盟决定在1999年发行统一的、可流通的货币 “欧元”,并规定各国货币于2002年退出市场。目前欧盟 原15个成员中,除英国、丹麦、瑞典外,欧元在其他12国 均成为可自由流通的货币。后加入的12国中,只有斯洛文
23.03.2022
3.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互补 经济一体化能够建立和稳定还在于成员国产业优
势或贸易优势的互补。这种互补既包含产业间贸易优 势的互补,也包括产业内贸易优势的互补。一般而言, 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互补性越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越容易建立和稳定,否则会面临崩溃的危险。
23.03.2022
4.成员国经济条件相近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需要照顾到每
23.03.2022
4.经济联盟 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 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对外统一的贸易政策,而且还制定和执 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 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关税、贸易和市场逐步扩展到生 产、货币、财政、社会福利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并建立起 基于成员国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的超国家的协调管理机制。 经济联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目前的欧洲联盟 就是典型的经济联盟。
区域经济学课件3
开发治理的战略与规划
目标
包括目标的提法和目标体系
开发治理重点与区域产业结构规 划
地区布局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网络的建设
22
对策与政策
在本省范围内采取的政策和对 策
由国家统一研究制定政策、对 策
23
第三节 区域国土资源评价 与“区力”分析
资源评价原则
区域综合力分析
24
资源评价原则
l 分析的客观性 l 善于比较 l 对资源的优劣,要从动态中进行
综合国土规划中的产业结构,不是搞一个一个的 产业规划,而是重点研究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 优化组合
不应在转型结构、重型结构上兜圈子,也不应盲 目追求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防止区域产业结构的刚性化 46
第八节 区域经济布局
47
区域经济布局(一)
l 区域经济布局,要研究解决以下 问题
空间投资政策 区域经济布局框架 主要工业部门的布局 重点建设区内骨干企业的成组布
区域经济学课件3
1
第一节 区际联合的理论基础
主要理论:
l 相互依赖理论 l 比较成本学说与地域分工论
2
相互依赖理论中定量分析通常 使用以下指标
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与国民生产总值 增长速度之比
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国际资本的流动总额的增长速度 世界劳务出口的增长速度 国际间的信息流量
3
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的原因
20
区域国土资源的综合评价
l 对全区整个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资源 作一个总的概括与评价,使人们对区 域的国土资源有一个清晰的总概念
l 重点分析评价区域的优势资源及其特 点
l 从现状看,从规划期的发展看,在国 土资源方面的主要限制因素和资源的 潜力是什么
区域经济学教学幻灯片-区域经济开发
创新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的核心动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 、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区域经济开发的方 式和手段,提高开发效率和水平。
未来区域经济开发将更加注重开放合作,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与 交流,拓展发展空间和机遇。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合作与竞争
合作
区域经济开发需要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形成合力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建立城市间合作机制,实现了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竞争
区域经济开发中,各地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
区域经济开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提 升创新能力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不同区域的经济开发模式和路径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区域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选择 适合的开发模式和路径。
政府在区域经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创新与创业
创新
区域经济开发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和转型。例如,京津冀地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
创业
区域经济开发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吸引了大 量的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创业。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 优化创业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
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开发的策略 和建议
区域经济开发的意义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学ppt25页
第二节 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
产业政策的本质是: 一种政府行为, 一种非市场性质的经济调控手段, 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工具。
(3)一般目标: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兼具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效益的竞争),提高 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4)手段:控制市场结构,控制市场行为,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5)核心内容 ①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基本内容:分割已经形成的垄断企业;限制价格共谋行为,鼓励竞争;禁止搭配销
售和排他性交易。 例外原则:自然垄断产业
5.产业技术政策
(1)定义:国家对产业技术发展实施指导、选择、促进与控制的政策总和。 (2)内容:确定产业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计划,包括制定各种具体的技术标准、技 术发展规划,公布重点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限期淘汰的落后技术项目清单;技术进步促进 政策,包括技术引进政策、技术扩散政策、技术开发扶植政策。 (3)手段:直接干预手段,间接干预手段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特征及作用
一、产业政策的特征 (1)时代性:产业政策的内容、目标和手段必须符合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要,并与不同历史时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2)民族性 ①各国产业政策都旗帜鲜明地维护自身民族利益; ②产业政策必须同具体国情相适应。
4.产业布局政策
(1)定义:政府制定机构根据产业的经济技术特性、国情国力状况和各类地区的综合 条件,对若干重要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整的意图及其相关措施。
(2)内容:地区发展重点的选择和产业集中发展战略的制定 (3)目标:经济不发达阶段,非均衡性;经济较为发达,均衡性 (4)手段:规划性的,政府直接干预
区域经济学演讲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促进区 域与外部市场的交流和合作。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因素,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 区域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政策与制度
政策与制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保障,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可以
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01
02
03
04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区域
经济均衡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区 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绿色发展战略
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对外开放战略
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吸 引外资和技术,提高区域经济
政策因素
政府在税收、投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 产生。
人力资本
不同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技能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影 响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差异的解决对策
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引导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优 化产业布局,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 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降 低地区间的交易成本,促进经济交流 与合作。
03
与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而区域经济学则更
关注城市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和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了成员国的福利。 降低了非成员国的福利。 (2)区内的福利效应 市场规模较大的成员国获益较多。 市场规模较小的成员国福利水平也在提高。 4.交易成本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 由于降低了贸易壁垒,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5.其他静态效应 如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支出、减少走私、改善贸易条件、加强集体谈判力量等。
正,以及实现更为广泛的政策目标所带来的效果。 国家内部的一体化
4.经济联合过程 国际经济一体化
全球一体化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1.类型
(1)特惠关税区:只课征远低于对第三国所课征的关税。 (2)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 (3)关税同盟:统一的外贸税率和实行共同的外贸政策。 (4)共同市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货币、财政等政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协调。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在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上完全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2.目的:
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 有效地利用成员国的资源,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 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3.效率问题:生产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1)消极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过程所带来的歧视性做法等。 (2)积极一体化:为使市场有效率而对现存的措施和制度进行修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重点问题
●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 ●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及新趋势 ●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 第三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及新
趋势 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
一、关税同盟理论 (一)静态经济效应 1.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转移是指一过参加关税同盟,使得原来从外部世界进口低成本的产品变为向同盟内成员国 购买高成本的产品。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关税同盟中一些国家高成本的产品被来自另一成员国低成本的进口品替代。 维纳认为:关税同盟会降低世界的福利水平。 但是,该理论也受到了许多质疑。 2.生产转移和投资转移效应 生产转移效应是指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本地市场的放大作用下,区外的产业向区内转移,
首要,成员国之间取消相互进口和出口商品的关 税
其次,取消数量限制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
成员国之间消除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
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2.从共同市场到经济与货币联盟
(1)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第一次尝试
1969年,提出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动议 1971年1月1日,启动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第一个阶段 1974年2月,进入实现其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第二个阶段 1979年,提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设想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1.定义: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 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 在区域 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 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 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 区域的过程。
立单个商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佩克。 4.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相互经济、政治关系发展需要建立一体
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西非国家共同体、南非发展共同体和东南 非共同市场等。 5.地理位置上不相邻国家之间根据某种目的而建立一体化。如美国与中东国 家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 6.单个国家间建立的双边经济一体化组织。如美国与约旦达成的自由贸易协 定等。 7.单个国家与一个国家集团之间建立一体化组织。如墨西哥与欧盟达成了FTA。 8.集团与集团之间签订一体化协定进行合并。如欧共体。 9.已有的一体化集团与一个国家形成一体化。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 10.地理范围上连接的国家不短扩展形成的一体化。如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自 由贸易区的构建。
一致。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2.特点
第一,具有较大影响力。 第二,覆盖面趋于重叠。 第三,经历的时间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作用
1.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内部贸易发展。
第二,有利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它不仅通过关税同盟而 形成的贸易自由化实现了产品市场的一体化, 而且通过消除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 实现了要素市场的一体化。
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
四、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在实行分工之前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
但由于市场狭小,导致产量很小,成本很高, 两国经过协议性分工后,各自生产一种不同 的产品,导致市场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成 本下降。协议各国都享受到了规模经济的好 处。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同时并存的两种世界 经济发展趋势 。
对立:区域经济 一体化组织经济
利益的独享性和排他性
统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内部的经济自由度的增强, 意味着世界经济整体变得更
为自由与开放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前景
? 只要设法减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
增加其开放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就会促进前者 的发展,自身也会,导 致国际竞争加剧
形成区域化组 织间竞争加剧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
1.发展轨迹
第一,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深化:如卫生、环境标准。 第二,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扩展 。 第三,订立新的区域贸易协定。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2.发展较快的原因
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 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及新趋势
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
1.由一体化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模式。如:欧盟。 2.一体化覆盖的内容由少到多。 3.针对各国关注的共同的战略性资源或物资产品,为协调其生产和出口而建
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
五、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1.把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视为 一种发展战略。 2.不限于市场的统一。 3.认为生产和基础设施是其经济一体化的基 本领域。 4.通过区域工业化来加强相互依存性。 5.强调有效的政府干预。 6.把经济一体化看作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 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APEC的制度创新
(1)APEC原则框架创新
其中“全面性”、“维持现状”、“同时启动”、 “持续进程与不同的时间表”、“灵活性”等体现了 APEC适应各成员的差异性 。
(2)APEC协商机制创新
第一层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第二层次,APEC部长级会议。 第三层次,APEC高官会,为APEC的常设机构。 第四层次,各委员会和工作组,负责具体领域工作。
1992年12月17日,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1月1日,该协定开始生效实施 协定规定:15年内分三个阶段取消进口关税及
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的自由流通。
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宗旨与政策框架 (1)宗旨:
消除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 资机会,对知识产权提供适当的保护,建立执 行协定、解决争端的有效程序,以及促进三边 的、地区的和多边合作。
(1)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2)美国立场的转变 (3)加拿大在区域一体化上的活跃 (4)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改变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3.其他发展
1990年6月,美国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 1994年,欧洲提出欧洲经济区计划的倡议 1995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吸收越南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内部围绕这一区域经济组织的性质,展开了一系列 斗争。
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2.APEC的创新及其特点 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1)大多数成员普遍实行了加工贸易立国或出口导向 的经济发展战略。
(2)APEC特殊的成员构成和经济政策和经济利益的 多样性,不允许其实行封闭的政策。
(3)任何一个地区内部运行法则都必须与WTO的原则 相协调。
第三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及新趋势
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 势
1.出现了明显加速的趋势。 2.向双边化发展。 3.向纵深推进。 4.趋向复杂性和多样性。 5.空间概念淡化。 6.趋于开放性。 7.走向南北合作。
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一、欧洲联盟
1.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
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
一、关税同盟理论 (二)动态经济效应 1.规模经济效应
市场容量扩大,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降低生产成本,规 模经济效益递增。 2.竞争效应 优胜劣汰。 3.投资效应 促使投资增加。
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
二、自由贸易区理论 自由贸易区是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基本
第四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2)通往经济和货币联盟之路
1988年6月,启动新一轮推进经济和货币联盟的行动 1989年4月,完成了《德洛尔报告》并予以公布 1995年12,欧盟决定实行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计划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