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_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_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555995d658f5f61fb73666c1.png)
(二)主要特征
身体侧扁 , 左右对称 ,两个瓣状贝壳 , 头部退化。瓣 状鳃。
七、头足纲
主要特征
1. 全海产,肉食性。
2. 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 3. 头部发达,有一对发达的眼。 4. 原始种类具外壳,一般为内壳或无。 5. 足着生于头部,特化为腕和漏斗。
6. 羽状鳃1~2对,具软骨。
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
伸缩,刮取食物。
过头部正中切面,示原始软体动物的齿舌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在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 泄器官的内腔。 初生体腔: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心室1个,心耳1个或2个 开放式循环:腹足类,双壳类等。
闭管式循环:头足类。快速游泳种类为闭管式。
代表动物:龙女簪,新月贝
特点 : 体蠕虫状,无贝壳,外套膜发达,体表被有角 质并带有各种石灰质针状棘的外皮。腹面中央有一条 沟,无鳃,齿舌具许多齿,无阴茎。体后有排泄腔, 多数种类在腔内有一对腮,腔后为肛门。无板类无触 角、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血管系统退化;雌 雄同体或异体,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期。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概述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
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概述
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的划分
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身体分头、
足、内脏团三部分。 1.头部:口,眼,触手和其它感觉器官 。 2.足:为运动器官,叶状,斧状,柱状。 3.内脏团:内脏器官,如消化,循环,生殖。
血液无色,但有些种类因血中含血红素血液为红色。
(六)呼吸器官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66d0bbc39b89680203d8256b.png)
6. 生殖系统: ♂/♀;
♂<♀
A.雄性生殖器官:精巢,输精管,前列腺. B. 精巢位于外套腔右侧 , 弯月状 , 产生两种 不同形状的精子 , 正型精子 ( 头部螺旋状卷 曲);异型精子(长,粗,尾丝) C.雄性生殖孔开口于右触手内. D.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 E.卵巢长形,与直肠上部平行,子宫为一个 大腔,卵胎生.
3. 外套膜: 身体背侧皮肤的一 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 , 能分泌贝壳,保护功 能. 外套腔 : 位于外套 膜与内脏囊之间的空 腔,与外界相通.
4. 贝壳 成份:95%CaCO3+贝壳素 结构: 角质层 (最外 ): 仅有贝壳素构成,透明而薄, 具色泽。由外套膜缘生壳突起分泌形成的,起 着保护外壳作用。 壳层(中间层): 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由外 套膜缘背面表皮细胞分泌而成的 珍珠层(底层): 由叶状的霰石构成,这一层由 外套膜的整个外表皮细胞分泌形成,富光泽, 不断加厚。
二、代表动物——乌贼
1. 外形: 头:5对腕,一对眼,眼下有嗅觉陷。 足:特化为腕和漏斗。 腕:10条,第四对腕为触腕,雄性 特化为生殖腕。 漏斗:为快速运动的动力,上有闭 锁器。 躯干:外被肌肉发达的套膜,其内为内脏团。 两侧具鳍,为运动器官。
(4)呼吸器官 羽状鳃1对
(5)循环器官:基本为闭管式循环,仍有一 些血窦。 心脏具1心室2心耳,位于围心腔内。
(一)单板纲
代表动物:新蝶贝(活化石) 特点 : 两侧对称 , 腹部有足 , 帽状贝壳 , 内部器官分节排 列 , 两对心耳 5 对鳃 ,5 对肾 脏 ,8 对 缩 足 肌 ,10 对 足 神 经,2对生殖腺。 现在共发现8种,对探讨贝 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新 的材料 。
(二)无板纲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1ba55010a32d7375a41780ae.png)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真体腔不分节动物(Mollusca)●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115,000多种,仅次于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
●软体动物与环节动物的亲缘关系很近。
●现存软体动物可分为: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掘足纲、瓣鳃纲、腹足纲和头足纲。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身体的划分●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
●2. 身体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
●头部: 位于身体的前端,是觅食、感觉中心。
●结构因生活方式不同而不同:运动敏捷的种类分化明显,其上具眼、触手等感官;行动迟缓的种类头部不发达;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已消失。
足:运动器官,通常位于身体的腹侧,具发达的肌肉。
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发达程度不同,形态各异。
有的发达,呈叶状、斧状、或柱状,可爬行或掘泥沙;有的足部退化,失去运动功能;固着生活的种类则无足;有的特化成腕,生于头部,为捕食器官。
●内脏团:内脏器官所在部分,常位于足的背侧,为代谢、生殖中心。
●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但有的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形,如螺类的内脏团。
二、外套膜和外套腔●1.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
在胚胎发育中,躯体背侧皮肤褶襞向外延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部或侧面,或包裹整个内脏团和鳃。
●左右2片套膜在后缘处常有一、二处愈合,形成出水孔和入水孔。
有的种类延长成出水管和入水管。
●功能:●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构成。
●外层上皮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外套膜还能保护躯体、辅助呼吸、形成外套腔。
●2. 外套腔:●位于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的空腔,与外界相通。
腔内常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三、贝壳●体外具贝壳为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研究软体动物的科学称贝类学。
●大多数软体动物都具有一个或多个贝壳,形态各不相同。
●贝壳一般包在躯体外,也有的位于体内,有的缺。
●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特点。
形态有瓣状、管状、覆瓦状、螺旋状等各种形状。
●贝壳可随动物生长而增大加厚,有保护柔软身体的功能。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33d519c78bd63186bcebbc17.png)
神经系统:四对主要神经节。 (八)神经系统:四对主要神经节。 脑神经节: 位于食道背侧, 脑神经节 : 位于食道背侧 , 发出神经从头部到身体的 前端,司感觉。 前端,司感觉。 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它发出神经至足部, 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它发出神经至足部,司足的 运动和感觉。 运动和感觉。 侧神经节:发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 侧神经节:发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 脏神经节: 脏神经节:发出神经到消化管和其它内脏器官 头足类动物中 主要的神经节集中在食道的周围, 在 头足类动物 中 , 主要的神经节集中在食道的周围 , 形成脑并有软骨包围成为无脊椎动物高级的中枢神 经系统。 经系统。 感觉器官:触手, 平衡囊等。 感觉器官:触手,眼,平衡囊等。
(四)消化系统 消化管发达,少数寄生种类退化。 消化管发达,少数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口腔 内有颚片和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助捕食。 内有颚片和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助捕食。 颚片 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 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 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 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 伸缩,刮取食物。 伸缩,刮取食物。
口
口盖 贝壳 腮
足 外套膜 肛门 A A 新碟贝腹面观( )及贝壳( ) 新碟贝腹面观(A)及贝壳(B) B
二、无板纲
代表动物:龙女簪, 代表动物:龙女簪,新月贝 特点:体蠕虫状,无贝壳,外套膜发达, 特点 : 体蠕虫状 , 无贝壳 , 外套膜发达 , 体表被有角 质并带有各种石灰质针状棘的外皮。腹面中央有一条 质并带有各种石灰质针状棘的外皮。 无鳃,齿舌具许多齿,无阴茎。体后有排泄腔, 沟,无鳃,齿舌具许多齿,无阴茎。体后有排泄腔, 多数种类在腔内有一对腮,腔后为肛门。 多数种类在腔内有一对腮,腔后为肛门。无板类无触 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血管系统退化; 角、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血管系统退化;雌 雄同体或异体,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期。 雄同体或异体,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期。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rivesed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rivesed](https://img.taocdn.com/s3/m/af3012d9b14e852458fb57ea.png)
6. 羽状鳃1-2对,具软骨
7. 神经系统集中,感官发达
8. 闭管式循环,直接发育
五、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 有益方面
– 食用、入药、工业原料、家禽饲料
• 有害方面
– 危害海港建筑 – 堵塞工业输水管道 – 危害农作物或破坏贝类养殖 – 吸虫的中间寄主,危害很大
一、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 (二)身体分部:头、足、内脏团;外被外 套膜,贝壳
功能:
分泌物形成贝壳
围成的外套腔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的开口
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主要特征
1. 一个螺旋形贝壳 2. 口腔内常具齿舌和颚片 3. 呼吸器官: 水生种类---鳃 陆生种类---肺 4. 心脏1心室、1-2个心耳 5. 神经系统具4对神经节 6. 一些种类为卵胎生
(六)、双壳纲
主要特征 1. 体扁平,左右对称,无头,足斧状,鳃瓣状 2. 外套膜及贝壳均2片 3. 具发达的闭壳肌 4. 开管式循环 5. 3对神经节(脑,脏,足) 6. 多♀♂异体发育经 钩介幼虫阶段
主要特征
(七)头足纲
1. 全海产,肉食性
2. 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 3. 头部发达, 一对眼发达 4. 一般具内壳或无 5. 足着生头部,特化为腕、漏斗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2a2a4ddc80eb6294dd886c42.png)
消化管发达, 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 少数寄生种类退化。 具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等 。 口腔内常有颚片及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 助捕食。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可锉碎食物。
11
软 体 动 物 的 齿 舌 :
12
(四)呼吸系统:
具专职呼吸器官。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 ;陆生种类外套腔内部 一定区域的微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不过这 种"肺" 只能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所 以这些陆生种类多数在夜间或阴天活动。
35
河
蚌
36
海
扇
蓝
蚬
37
丽 蚌
珠 蚌
38
帘
蛤
39
牡
蛎
40
七、头 足 纲
外套膜有发达的肌肉,足特化为腕(8、10或更多 条)和漏斗,闭管式循环系统,脑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 匣保护; 原始种类有贝壳,多数种类贝壳被外套膜包被或退 化。全部海产,运动迅速。 现存约650种,化石种类9000多种。常见种类如乌 贼、章鱼等。
15
(六)排泄系统:
两种类型: 1、后肾管: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于围心腔,称
肾口;另一个开口于外套腔,称肾孔。
2、围心腔腺: 也有排泄的功能,可将代谢产物
排于围心脏内,由后肾管排出体外。
16
(七)神经系统:
典型的软体动物主要有 4对神经节,其间有神经相互 连接。
1 脑神经节:位于食道背侧,发出神经至头部及体前
乌贼的直肠有一支管,末端膨大为囊状,称墨囊, 内有墨腺分泌墨液用以自卫。
41
42
乌
贼
43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yi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yi](https://img.taocdn.com/s3/m/885b6381aef8941ea76e05d0.png)
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 软体动物按其体制是否对称,贝壳、鳃、 外套腔膜、运动器官等方面的特点,进行 分类,可分为七个纲:
• 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 纲、瓣鳃纲、头足纲。
三、多板纲(Polyplacophora)
• 全部生活于沿海潮间带,常以足吸附于岩 石或藻类上。本纲全世界约有1000种。
唐冠螺
笔 螺
梭尾法螺
骨螺
哈姆伯格黄色大海兔
海兔
六、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一)瓣鳃纲的主要特征
• 身体侧扁,左右对称,头部退化,故名无头类。 具有左右合抱身体的两片外套膜及两片贝壳,故 又名双壳类。外套膜内具有瓣状的鳃,故名瓣鳃 纲。足一般是单一的斧状,又名斧足纲。多数雌 雄异体,个体发育中,海产种类经过担轮幼虫和 面盘幼虫期,淡水蚌特有钩介幼虫期。
(Pleria martensii)
珍珠贝科。
牡蛎(Ostrea)简称“蚝”,牡蛎
牡蛎又名海蛎子、蛎
文
黄或蚝(蠔)、蚵
蛤
毛 蚶
farreri
栉
孔
)
扇 贝
(
Chlamys
Corbicula
蚬 ( ) )
许扇
多贝
小 眼 睛
注 意 它
有
日月贝(Amusium pleuronectes)
竹蛏(Solen gouldi 左)
(四)呼吸系统
•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鳃 是外套腔内体壁的突起, 鳃有栉状,羽状、瓣状 等。陆生种类外套膜的 一定区域密布血管,形 成“肺”,可直接呼吸 空气中的氧(图9- 2B)。鳃的数目除多板 纲较多外,一般与心耳 的数目一致。大多1-2 对(图9-2C)。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1833537fdd36a32d737581ee.png)
(一)代表动物——圆田螺
❖生态:生活于湖泊,河流,水田等地,以水生植物的叶 子为食。
❖ 外形:头部圆锥形,吻突出,一对触手很长,右触手比 左触手短而粗(交接器);肌肉质唇右侧的较发达为 出水管,左侧的为入水管;足大型。
中 国 圆 田 螺
内部器官 1.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A.具齿舌,磨碎食物。 B.具唾液腺(无消化酶)。 C.肝脏呈螺旋状,分泌淀粉酶,蛋白酶具胞外消化作用。 D.小肠短。
三、多板纲
代表动物:毛肤石鳖,锉石鳖 特点:体椭圆形, 左右对称,•背腹扁平,贝壳由8块石灰 质的板构成。有环带,头部无触手和眼等附属器官神 经呈梯型 (原始),肾脏1对,雌雄异体。
四、腹足纲
代表动物:鲍,田螺,蜗牛等 特点:身体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有眼,触手,贝 壳通常螺旋形,心脏位于身体背侧,心室1个,足部发 达 ,扁平,位于身体之腹面。
过头部正中切面,示原始软体动物的齿舌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在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
泄器官的内腔。 ❖ 初生体腔:形成血窦。 ❖ 循环系统:心室1个,心耳1个或2个 ❖ 开放式循环:腹足类,双壳类等。 ❖ 闭管式循环:头足类。快速游泳种类为闭管式。 ❖ 血液无色,但有些种类因血中含血红素血液为红色。
珍珠的形成 由珍珠质层形成。 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粒等异物侵入刺激,受刺激处的上 皮细胞即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上皮之间结缔组 织中,陷入的上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由囊分 泌珍珠质,层复一层将核包住,逐渐形成珍珠。
(四)消化系统
消化管发达,少数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口腔 内有颚片和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助捕食。 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 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 伸缩,刮取食物。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1bc5fe27453610661ed9f4f4.png)
一、单板纲
绝大多数为化石种, 已灭绝了近4亿年; 现仍有少数生存,如 新碟贝被称为“活化 石”。 两侧对称,具贝壳, 腹足强大,海底滑行。
活化石
狭义概念 活化石是指曾经繁盛于某一地史时期,种类多, 分布广,形成重要的化石生物类群,现残存于个 别地区并且变化不大的孑遗种(银杏)。 广义概念 活化石也泛指发生于地史时期而至今犹存的生 物,如寒武纪即出现,现仍广泛分布的舌形贝。
五. 体腔和循环系统
体腔
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 腔及生殖腺和排泄器管的内腔。 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来自的间隙,内有 血液流动,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
心脏 心室一个,壁厚,能搏动;心耳一个或成对,常与鳃 的数目一致。心耳与心室间有瓣膜,防止血液逆流 血管 分化为动脉和静脉。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 各部分,后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故软体动物为开 管式循环。 一些快速游泳的种类,则为闭管式循环。 血液无色,内含有变形虫状细胞。有些种类血浆中含有血 红蛋白或血青蛋白,故血液显红色或青色。
外套腔移到前端之后,水流、鳃、肛门、排泄孔及生 殖孔都通畅了。但使一侧的器官发育受到阻碍,使身 体只留下了一个鳃、一个心耳及一个肾,内脏囊由对 称变成了不对称。
总之,腹足类的体制变成了不对称,螺旋与扭转是两 个过程,许多化石证据说明螺旋是先于扭转。在腹足 类的进化中扭转过程是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内完成的, 这一进化过程在海产腹足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得到了 重演(笠贝,仅2-3分钟)。
圆田螺感官发达
皮肤有感觉作用、触角灵敏、平衡囊(位
足神经节内侧)内有细小的耳石,可维持身体
平衡、眼为视觉器官、嗅检器为皮肤突起是化 学感受器。 圆田螺的神经、感官发达,与其活动的生活方 式相适应。
第9章 软体动物门
![第9章 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7c89f11ffad6195f312ba686.png)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1.试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变异较大,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消化管发达,少数寄生种类退化。
多数种类口腔内具颚片和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助捕食。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为开管式循环。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鳃为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位腔内。
陆地生活的种类均无鳃,其外套腔内部一定区域的微细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可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氧。
排泄器官基本上是后肾管,其数目一般与鳃的数目一致。
原始种类的神经系统无神经节的分化,仅有围咽神经环及向体后伸出的一对足神经索和一对侧神经索。
较高等的种类,主要有4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
软体动物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不少种类雌雄异形;也有一些为雌雄同体。
卵裂形式多为完全不均等卵裂,许多属螺旋型。
少数为不完全卵裂。
2.软体动物与环节动物在演化上有何亲缘关系,根据是什么?答:软体动物种类多,为动物界第二个大群类,与人生的关系密切。
软体动物的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趋于完善,它们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
3.软体动物分哪几纲,简述各纲的主要特征。
答:软体动物分为7纲:(一)单板纲体为两侧对称,具一近圆形而扁的贝壳,腹足强大,周缘肌肉发达,中央薄,故无吸附能力,仅适于在海底滑行。
缩足肌8对,分节排列于足的周围。
足四周为外套沟,两侧共有鳃5或6对。
足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
口前有一对具纤毛的口盖,口后有扇状触手一对。
心脏位围心腔内,由一心室及2对心耳构成;肾6或7对;雌雄异体,生殖腺2对,有生殖导管,开口于肾,生殖细胞由肾排出体外。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PPT文档资料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bce7b66f7ec4afe04a1df30.png)
一、身体分三部分: 1.头部:位于身体前端,运动敏捷者头部 分化明显,其上有眼,触角等感官(如田 螺、蜗牛、乌贼等);行动迟缓者头部不 发达(如石鳖);穴居或固着生活种类无 头(如蚌类、牡蛎等)。
2.足:通常位于身体侧面,为运动器官, 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形态各异。足部发达, 呈叶状、斧状或柱状,可爬行或掘沙;有 的退化如扇贝等;固着生活者则无足,如 牡蛎;有的足特化成腕,生于头部为捕食 器官,如章鱼、乌贼称头足;少数特化成 片状或翼或者鳍,如翼足类。 3.内脏团:为内脏器官所在的部位,常位 于足的背侧。。多数左右对称,但也有扭 曲成螺旋状者,失去对称,如螺类。
二、无板纲:为原始种类、体呈蠕虫状,细 长或短粗,无贝壳,被以具棘角质,头小、 躯干细长,腹中线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齿舌有或无, 心脏为1心室、1心耳。血管S退化。雌雄同体 或异体。如龙女簪(zan,三声。)
三、多板纲:生活于潮间带,以足附于岩 石、藻类上。体呈椭圆形。背隆、腹平。 背侧8块贝壳,呈覆瓦状,前一半月形头板, 最后一块为元宝形尾板,中间板6块一致。 贝壳周围一圈外套膜称环带(与环节A比 较),具有丛生小针、小棘,头部发达, 有向下短吻、中间为口。宽大的足具强的 吸附作用,可缓行。足与环带间为外套沟、 两侧各一列—6对或数十对楯鳃。口腔具齿, 消化腺发达。如涎腺、糖腺、肝等。次生 体腔发达。
四、消化系统:贝类消化系统发达,仅 少数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口腔内具 颚片和齿舌。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 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 状,为软体A所特有。其上小齿形状和 数目依种类而异。齿舌上小齿的排列以 齿式表示,如中国圆田螺齿式为: 2•1•1•1•2。在无齿蚌等软体动物胃内有 一个特殊构造—晶杆,晶杆在饥饿时消 失。
生物课件-软体动物门
![生物课件-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9cda3a5210661ed9ac51f35c.png)
◆ 瓣鳃纲
约有2万种。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 故称双壳类;头部消失,称无头类;足呈斧状, 称斧足类;瓣状鳃,故称瓣鳃类。本纲动物全 部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 少数为寄生(内寄蛤、恋蛤等)。约有2万种, 分布很广。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 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 营寄生生活。
生活类型:海洋中生活的各种海螺、贝类和章 鱼、乌贼等,也有淡水中的河蚌、田螺,以及陆地生活 的蜗牛。
2
软体动物的进化类群
3
进化:
原始软体动物出现在前寒武纪,生活在浅海,身体 呈卵圆形,不超过1cm,具1对触角,两侧对称,体背有 一个略扁平的壳,壳下面有由体壁延伸形成的外套膜, 外套膜下包着内脏团,外套膜与内脏团间形成了空腔, 称为外套腔,外套腔中有鳃、排泄器官的开口、肛门。 生殖孔。
孔通外套腔;雌性有1对发达的缠卵腺和副缠卵腺,可分 泌粘液,粘附卵子成卵群。雄性有精巢、输精管、储精 囊、摄护腺、精荚囊和阴茎
◆ 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时期,陆生种直接
发育为成体。
19
乌贼的
A.雄性生殖系统:
B.自然状态。
20
乌 贼 的 :
雌 性 生 殖 系 统
21
图36-67 软体动物的幼虫
35
36
腹 足 纲 代 表
37
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软体动物种类多,分布广, 大多数种类与人类关系密切,有 的可食用、入药或为家禽家畜的 饲料等;不少有害的种类与吸虫 病的传播有关。
38
食用的软体动物含丰富的蛋 白质、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有 的含大量糖原,且营养成分易溶 于水,易消化吸收。淡水种类的 田螺、蚬等,海产的鲍、泥螺、 蚶、扇贝、牡蛎、乌贼、柔鱼等, 均为习用食品,味鲜美,富营养。 可入药的如鲍的壳(石决明)、 乌贼内壳(海螵蛸)、海兔的卵 群(海粉)等。
动物学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动物学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db72bd2458fb770bf78a5539.png)
河蚌的循环系统 心耳,1心室 心脏 (2心耳 心室 心耳 心室) 后大动脉) 心室 (前,后大动脉) 套膜静脉 心耳 出鳃静脉 外套窦 鳃
小动脉 外套膜 入鳃静脉
组织器官
血窦
肾
肾静脉
五,呼吸器官 本鳃:盾鳃;栉鳃;瓣鳃; 本鳃:盾鳃;栉鳃;瓣鳃;丝鳃 鳃 次生鳃: 次生鳃: 肺:陆生种类 外套膜
六,排泄器官 腺质部分: 腺质部分: 后肾管 管状部分: 管状部分: 围心腔腺: 围心腔腺:
第九章 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进化地位: 进化地位: 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1 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有三个胚层和真体腔. 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有三个胚层和真体腔. 2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具贝壳. 身体分为头, 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具贝壳. 3 排泄系统是后肾型,开管式循环(头足纲除外),出现 排泄系统是后肾型,开管式循环(头足纲除外), ),出现 了呼吸器官. 了呼吸器官. 4 间接发育的具有担轮幼虫期. 间接发育的具有担轮幼虫期.
3 珍珠的形成
三,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1 消化管发达:口,口腔,胃,肠,肛门 消化管发达: 口腔, 2 腭片和齿舌 腭片和齿舌 齿舌: 3 晶杆:释放消化酶;贮存食物 晶杆:释放消化酶;
四,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次生体腔+初生体腔(血窦) 1 混合体腔:次生体腔+初生体腔(血窦)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2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 开管式循环(头足纲除外): 开管式循环(头足纲除外): 心室: 心室:1 心脏 心耳: 心耳:成对 心室 动脉 组织中血窦 心耳 静脉 呼吸色素: 呼吸色素:血红蛋白或血清蛋白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088726a3f7ec4afe05a1df36.png)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Mollusca)——动物界第二大类群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头一、身体的划分身体前端,有摄食和感觉器官,是觅食、感觉中心。
足形状差别大。
发达或退化。
通常位于身体腹面,为运动器官。
内脏团常位于足的背侧,含内脏器官。
对称或不对称。
二、外套膜分泌形成贝壳具纤毛,摆动造成水流,完成呼吸、排泄、摄食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
与内脏团之间的腔为外套腔。
类型因种而异功能三、贝壳多数都有贝壳,数目及形态各不相同。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有少量的壳基质。
有保护作用。
薄,透明,有不同颜色,由壳质素构成。
保护钙质不受酸碱腐蚀。
由外套膜边缘分泌形成。
可加大不可增厚。
由角柱状方解石构成,由外套膜边缘分泌形成。
可随动物的生长而加大,但厚度不变。
由叶状霰石构成。
能折光反射。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可随动物的生长而增加厚度。
珍珠即由此层形成。
珍珠的形成外物入侵——有核珍珠外套膜表皮病变、受伤——无核珍珠光谱分析法发现,金黄色、奶油色珍珠含较多的铜和银;白色、肉色和粉红色珍珠含钠、锌、锰较多黑珍珠——分泌黑色珍珠质的黑蝶贝四、消化系统消化管发达,口腔内有齿舌,为软体动物所特有。
齿舌上小齿的形状和数目是种类鉴定的重要特征。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由心脏、血管、血窦组成,血管有动脉和静脉之分。
快速游泳种类是闭管式。
血液无色、红色或青色。
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共存。
次生体腔只限于围心腔、生殖腔和排泄器官的内腔;初生体腔形成血窦,没有血管壁包围,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器官间。
六、呼吸器官水生种类:鳃,由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位于腔内。
楯鳃:鳃轴两侧均有鳃丝,羽状。
多板纲栉鳃:鳃轴一侧有鳃丝,梳状。
腹足纲瓣鳃:瓣状。
瓣鳃纲丝鳃:鳃延长成丝状。
瓣鳃纲陆生种类:肺,外套腔一定部位微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可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
腹足纲七、排泄器官后肾管,少数种类幼体是原肾管。
腺质部:富含血管,肾口有纤毛,开口于围心腔。
管状部:薄壁管,内壁有纤毛,肾孔开口于外套腔。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8f318dcf8bd63186bcebbcfa.png)
脏神经节
胡桃蛤
图9-6 双壳类的神经系统
无齿蚌
3、感官: 触角 眼 嗅检器 平衡囊
乌贼眼
十、生殖和发育
1、多雌雄异体,少数为雌性同体 2、完全不等卵裂,许多为螺旋卵裂 3、个体发生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veliger larva)
4、淡水蚌类有特殊的钩介幼虫(glochidium)
图9-7 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1、水生种类用鳃呼吸
栉鳃
楯鳃 瓣鳃 丝鳃 次生鳃
2、陆生种类用外套腔壁形成的“肺”呼吸
软体动物栉鳃的原始结构图 (C.P.Hickman,1995)
软体动物-肺螺亚纲内部结 构图(C.P.Hickman,1995)
图 9-4 八、排泄器官 瓣 鳃 内肾孔 类 的 围 心 静脉窦 腔 与 肾 横 断 面 1 围心腔 图 3 心耳 生殖孔 解 8 肾的管状部
软体动物-腹足纲-前 鳃亚纲类群图 (彼得.丹斯,1998)
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
• • • • • 全部海洋生活。 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8”字形; 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发达,亦有全缺者; 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如泥螺(Bul1acta)、海兔(Notarchus)、石磺海牛 (Homoiodoris)等。
纤毛滤食蛤类的胃和晶杆结构
软体动物-腹足纲扭转图(C.P.Hickman,1995)
头足纲肛门成内漏斗
六、体腔和循环系统
1、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腺 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2、循环方式
开管式:心脏——动脉——血窦——静脉——心脏
闭管式:心脏——动脉——微血管——静脉——心脏
七、呼吸器官
结缔组织
图9-2 贝壳和外套膜的切面图
9.软体动物门
![9.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900fd5345727a5e9856a614a.png)
红螺
方斑东风螺
浅缝骨螺
鹬头骨螺
笔 螺
瓜 螺
织锦芋螺
字码芋螺
金 唇 榧 螺
台 湾 榧 螺
笔螺
织锦芋螺
斑鹑螺
蜘蛛螺
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
贝壳一般不发达,有退化倾向,亦有全缺者。除 捻螺外都无厣。外套膜大多消失。侧脏神经索 不扭成“8”字形。鳃和心耳一般在心室后方, 故名之。雌雄同体,两性生殖孔分开。海产。 分为8个目。
本章要点:
•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
•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难点) • 腹足纲 • 瓣鳃纲 • 头足纲 • 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
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柔软不分节,由4部分构成:
• 头部:生活方式不同其发达程度不同。
退化或消失:河蚌
不发达: 发达: 石鳖 乌贼,田螺,蜗牛
• 足部:生活方式不同其形态不同。 斧状,叶状,柱状,腕状。 • 内脏团:位于足背侧,多数种类左右对称, 少数扭曲呈螺旋状。
(八)神经系统
• 较高等的种类有4对神经节 脑神经节:发出神经到头部及体前部,司感觉 足神经节:发出神经至足部,司运动和感觉
侧神经节:发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 脏神经节:发出神经到各内脏器官 特点:神经系统有集中的趋势,有的种类形成了 脑,外有软骨包围,如头足类。 • 已分化出触角、眼、嗅检器、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 消化道最大的特点:动物界中最早出 现大型消化腺的动物(唾液腺、肝 脏)。
(五)体腔及循环系统
• 体腔 • 次生体腔退化,仅残留围心腔、生殖和排泄器官 的内腔。 • 初生体腔广泛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形成血 窦。 特点:真体腔和假体腔并存。 •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 特点:具有真正的心脏。一般为一心室二心耳。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4dcdbef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5.png)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第九章软体动物门真体腔不分节动物(Mollusca)●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115,000多种,仅次于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
●软体动物与环节动物的亲缘关系很近。
●现存软体动物可分为: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掘足纲、瓣鳃纲、腹足纲和头足纲。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身体的划分●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
●2. 身体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
●头部: 位于身体的前端,是觅食、感觉中心。
●结构因生活方式不同而不同:运动敏捷的种类分化明显,其上具眼、触手等感官;行动迟缓的种类头部不发达;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已消失。
足:运动器官,通常位于身体的腹侧,具发达的肌肉。
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发达程度不同,形态各异。
有的发达,呈叶状、斧状、或柱状,可爬行或掘泥沙;有的足部退化,失去运动功能;固着生活的种类则无足;有的特化成腕,生于头部,为捕食器官。
●内脏团:内脏器官所在部分,常位于足的背侧,为代谢、生殖中心。
●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但有的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形,如螺类的内脏团。
二、外套膜和外套腔●1.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
在胚胎发育中,躯体背侧皮肤褶襞向外延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部或侧面,或包裹整个内脏团和鳃。
●左右2片套膜在后缘处常有一、二处愈合,形成出水孔和入水孔。
有的种类延长成出水管和入水管。
●功能:●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构成。
●外层上皮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外套膜还能保护躯体、辅助呼吸、形成外套腔。
●2. 外套腔:●位于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的空腔,与外界相通。
腔内常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三、贝壳●体外具贝壳为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研究软体动物的科学称贝类学。
●大多数软体动物都具有一个或多个贝壳,形态各不相同。
●贝壳一般包在躯体外,也有的位于体内,有的缺。
●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特点。
形态有瓣状、管状、覆瓦状、螺旋状等各种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有益方面 1、食用 2、药用:珍珠、石决明、海螵蛸、蜗牛等。 3、工农业用:贝壳、墨囊中的墨汁等。 4、装饰和工艺品 5、地质找矿的应用
84
二、有害方面 1、危害港湾建筑:船蛆、海笋等。 2、有毒和传播疾病 3、危害贝类养殖和农作物 4、影响船速和堵塞水管
85
23
三. 多板纲
24
25
四、腹足纲
26
(一)本纲的主要特征
1.体分头、足、内脏团。 头部有眼、口及1-2对触 角。足发达,具足腺。 2、贝壳:一般1枚,又 称螺壳,多右旋,少左 旋。具壳顶、螺层、缝 合线、生长线、厣等。 最后的螺层称体螺层。
27
3.内脏团左 右不对称
28
扭转学说:背具1贝壳,腹面的足爬行→足逐 渐发达→贝壳向后方倾到→外套膜开口、肛门和肾 孔受压→部分内脏团发生180℃扭转,同时发生螺 旋曲卷→外套腔开口移到至体前,内脏团扭转,致 一侧的器官消失,心耳、鳃、肾等为单个,侧、脏 神经节间的侧脏神经连接从平行而扭成‘8’字形。
52
53
54
55
竹蛏
56
七、头足纲(Cephalopoda)
57
思考:
1、河蚌与乌贼外形相差很大,为 什么会在同一个门中,它们有何共同 特点?
2、河蚌如何跟它的埋栖生活相适 应?高度活动的乌贼其各大系统又有 何变化?
58
(一)代表种类—乌贼 1、外形 身体两侧对称 ,可分为头、足、躯干。 ① 头部发达,具较高等 的眼,眼后下方有嗅觉 陷。口腔中有颚、齿舌, 两者构成口球。
80
四.体腔和循环系统:软体动物的真、假体腔并存, 原体腔里充满血液形成血窦。
血液从心脏→血管→血窦→血管→心脏,多为 开管式循环。运动迅速的乌贼为闭管式循环。 五.呼吸系统:用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囊 进行呼吸。 六.消化系统:具有完全的消化管,部分种类具齿 舌。具肝脏、唾液腺、胰腺、晶杆等。
61
3、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 发达,心脏由1心室和2心耳组成。呼吸为羽状鳃。 鳃心:位于二鳃基部,由入鳃静脉血管膨大形成,起
辅助加压作用。
血流途径: 心室→前、后行 大动脉→门静脉→ 入鳃→鳃心→鳃→ 出鳃血管→心耳→ 心室
62
4、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
腔、咽、食道 、胃、胃盲囊 、小肠、直肠 、肛门。
70
71
72
73
7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横纹乌贼
大
王
乌
贼
金乌贼
76
莹乌贼
僧头乌贼
蓝
圈
章
锦英船蛸 鱼
77
章鱼
章鱼保护色
78
第三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划分:头部、躯干部、外套膜及足四个部 二分、。外套膜: 外表皮层(分 泌贝壳)、结 缔组织层、内 表皮层。
79
三.贝壳:角质层、棱柱层(含钙质)、珍珠层。
4
第一节 代表动物——河蚌
一.外形 二.内部结构
外套膜 肌肉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及发育
5
第一节 代表动物——河蚌(无齿蚌)
(一)外形:无明显的头部,身体两侧对称,左右侧 扁,壳分前端盾圆,后端较尖,河蚌铰合部无齿,故 又称无齿蚌。体分贝壳、外套膜和肉体团。
13
6.排泄系统:后肾型 河蚌有两种排泄系统,一种是肾(鲍雅氏器)
,它是由后肾管演变而成,来源于中胚层;由腺体 部和管状部组成。肾口→管状部→肾孔→鳃上腔, 再随水流排出体外。
另一种是围心腔腺(凯伯尔氏器)。各组织的 吞噬细胞也有排泄功能。
14
7.N系统:不发达,主要有3对N节及节间的N索, 脑、侧神经愈合成一对;脏N节一对;足N节一对。
65
感官发达:眼、平衡囊、嗅觉陷等。
66
7、生殖系统及发育:雌雄异体、盘状卵裂。 雌体:卵巢、输卵管、缠卵腺及付缠卵腺。 雄性:精巢、精巢囊、输精管、储精囊、摄护腺
、精荚囊和阴茎等构造。
67
乌贼卵群
68
(二)主要特征
1、全部是海产种类。 2、肉食性,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体左右对称,分
头、足、躯干。 3、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 4、原始种类具外壳,多数为内壳或无壳。 5、足着生于头部,特化成腕和漏斗,故称头足类。 6、羽状鳃,心耳和肾的数目与鳃一致。 7、神经系统集中,感官发达。 8、闭管式循环。
69
(三)头足纲的分类
1.四鳃亚纲(外壳亚纲):具外壳,鳃、心耳、 肾均4个,漏斗2叶,无墨囊。如鹦鹉螺、菊石
2.二鳃亚纲(内壳亚纲):具内壳或无壳,鳃、 心耳、肾均2个,漏斗1个,有墨囊,腕8-10条,上 有吸盘,分二目:
1)十腕目:腕十条,吸盘有柄,两侧具鳍,一般 具缠卵腺,如乌贼、柔鱼。
2)八腕目:腕八条,吸盘无柄,内壳小或消失, 无缠卵腺,鳍小或缺,如章鱼、蛸。
17
钩介幼虫:具壳两片,壳腹缘弯曲成钩状,钩 上有小齿,壳内有紧贴贝壳的外套膜,外套膜上有 多束感觉用的刚毛,有一发达的闭壳肌和一条足丝, 幼虫有口无肛门,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
18
思考: 河蚌与埋栖生活相适
应的特点?
19
参考要点: 1、体被外壳,无明显头部 2、鳃发达,靠鳃丝上纤毛的摆动使水流川行,带进 食物、氧气,其代谢废物、生殖细胞、幼虫则通过 水流进出。
6
(二)内部结构
1.外套膜:位于贝壳与内脏团之间,在内脏团与 外套膜之间有一空腔称外套腔。河蚌的左右外套膜 在后部形成两个短管,上为出水管,下为入水管。 河蚌的外套膜内除内脏团外,还有足及鳃。
7
2.肌肉系统: 前端:前闭壳肌,前缩足肌,伸足肌 后端:后闭壳肌,后缩足肌 在外套膜的边缘具肌肉,足本身有发达的肌
肉,为主要的食用部分。
8
3.呼吸系统:鳃(瓣鳃lamina) 两个鳃小瓣及瓣间隔组成鳃瓣,鳃分外、内鳃
瓣。鳃小瓣背面为鳃上腔,之间有鳃水管(鳃内腔) 。鳃丝及丝间隔构成鳃小瓣。
9
水流→进水管→外套腔→鳃小孔 →鳃水管→鳃上腔→出水管→体外。
10
4.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食道→
胃→肠→直肠→肛门。 晶杆:位于肠内,可
29
4.口腔内常具齿 舌和颚片;消化腺 有唾液腺、肝脏。
30
5.鳃:栉状,原始种为盾鳃,陆生种以肺呼吸。 6.心脏具1心室,1或2个心耳。肾一个。 7.神经系统由脑、 足、侧、脏4对神经 节组成,感觉器官有 触角、眼、嗅检器、 味蕾、平衡囊等。
31
8、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螺旋卵 裂,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有卵 胎生现象。
感觉器官不发 达,无眼,除触唇 、入水管及外套膜 内壁分布有感觉细 胞以外,在足N节后 有1对平衡囊,脏N 节下有1对黄色嗅检 器。
15
8.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具一对生殖腺,位 于足部背侧肠的周围,呈葡萄状。
16
9.发育:多在夏季繁殖。 精卵在雌蚌外鳃瓣的鳃水管中受精→卵裂→
囊胚→原肠胚→幼体→越冬→春季,幼体孵出→ 钩介幼虫。
35
2.后鳃亚纲:壳退化,内脏团反扭转,雌雄 同体,全部海产,如海兔、海牛、壳、蛞蝓、 泥螺。 3.肺螺亚纲:无鳃,用肺呼吸,N索一般不成 8字形。无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 育。如耳螺、蜗牛、蛞蝓、隔扁螺、椎实螺、 菊花螺等。
36
37
38
39
海兔 海 牛
40
41
笔螺
耳螺
纺 锤
瓜 螺
32
雌性:卵巢,输 卵管及输卵管末端膨 形成的子宫。
雄性:精巢、输 精管及阴茎,另有前 列腺、交接器等。
33
34
(二)腹足纲的分类
1.前鳃亚纲:侧脏神经索8字形,鳃和心耳位于 心室前方。多数雌雄异体,发生时常有面盘幼虫。
1)原始腹足目:鲍、笠贝、马蹄螺等。 2)中腹足目:圆田螺、滨螺、沼螺、钉螺、玉螺 、冠螺、宝贝等。 3)新腹足目:荔枝螺、骨螺、织纹螺、芋螺等。
3、不活动,吃的食物小(滤食性),消化道不发达 ,胃、肠交界处具晶杆。
4、开管式循环,有血窦,血压相对较低,与缓慢运 动相适应。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不发达。
20
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一.单板纲 二.无板纲 三.多板纲 四.腹足纲 五.掘足纲 六. 瓣鳃纲 七.头足纲
21
一、单板纲
22
二.无板纲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1
软体动物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无齿蚌、乌贼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3、了解多板纲、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 主要特片及软体动物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门及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腹足类身体不对称的起源
3
本章授课内容
▪ 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 ▪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点 ▪ 软体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消化腺: 唾液腺、肝脏 、胰腺,具墨 囊。
63
5、排泄系统 乌贼的体腔 发达,包括围 心腔、肾腔及 生殖腔等,肾 由2个左右对称 的腹囊及一个 背囊组成。静 脉附属腺也是 一种排泄组织
64
6、N系统:由中 枢神经系统、周围 神经系统及交感神 经系统组成。有脑、 脏、足和腕神经节 集中形成脑。此外 还具眼N节、星芒N 节、胃N节。
思考题:P231 1-6 名词解释:外套膜、开管式循环、围
心腔、鳃心、钩介幼虫、 面盘幼虫
86
59
② 足:足特化成腕和漏斗。 腕10条,第4对特长,雄性乌 贼左第5腕特化为茎化腕。 漏斗:由足的基部特化而成, 主要的运动器。 ③躯干部(胴部):外套膜所 包围的部分,两侧具肉质鳍。
60
2、贝壳和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