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特性综合实验系统指导书与报告

合集下载

水泵实践报告(2篇)

水泵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水泵作为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我们组织了一次水泵实践课程。

以下是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目的1. 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2. 掌握水泵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方法;3. 提高学生对水泵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内容1. 水泵的工作原理及分类本次实践课程主要针对单级单吸离心泵进行讲解。

离心泵是一种叶轮式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叶轮的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流体吸入并加速,然后通过泵壳出口排出。

根据叶轮的结构和用途,离心泵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单级单吸离心泵:适用于流量较小、扬程较高的场合;(2)多级单吸离心泵:适用于流量较大、扬程较高的场合;(3)双吸离心泵:适用于流量大、扬程高的场合;(4)混流泵:适用于流量大、扬程中等的场合。

2. 水泵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水泵及配套设备的完好性;2)确认安装地点符合要求,如地面平整、排水畅通等;3)准备好安装工具和材料。

(2)安装步骤1)将水泵放置在安装地点;2)将水泵进出口管道与泵体连接;3)调整水泵的安装角度,确保水泵水平;4)检查管道连接处密封性,防止泄漏;5)安装水泵的电机和支架。

(3)调试步骤1)启动水泵,观察电机运转情况;2)检查水泵进出口压力,确保符合设计要求;3)调整水泵的安装角度,使进出口压力达到最佳状态;4)检查水泵运行噪音,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3. 水泵的运行维护(1)定期检查1)检查水泵进出口管道连接处,防止泄漏;2)检查电机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3)检查水泵叶轮、轴承等部件磨损情况,如有磨损及时更换。

(2)定期保养1)定期清洁水泵进出口管道,防止杂物堵塞;2)定期更换水泵润滑油,保持轴承良好润滑;3)定期检查水泵的安装角度,确保水泵水平。

《泵的特性实验报告》

《泵的特性实验报告》

泵的特性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离心泵的操作,掌握实验组织方法,了解实验操作原理;2、学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正确掌握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对一定类型的泵来说,泵的特性曲线主要是指在一定转速下,泵的扬程、功率和效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离心泵的结构和流体本身的非理想性以及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种种阻力损失,至今为止,还没有推导出计算扬程的纯理论数学方程式。

因此,本实验采用最基本的直接测定法,对泵的特性曲线用实验测得。

见图1,对泵的进出口取1-1截面与2-2截面,建立机械能衡算式:g P ρ1+Z 1+gu 221+H =g P ρ2+Z 2+g 2u 22实验操作原理是:按照管路特性曲线和泵特性曲线的交点作为泵的工作点这原理,改变管路阻力可以通过调节阀门开度加以实现,使管路特性曲线上的工作点发生移动,再将一系列移动的工作点的轨迹连接起来,就是泵的扬程曲线,见图2。

(1) 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在泵进、出口取截面列伯努利方程:g u u Z Z g p p H 221221212-+-+-=ρ式中,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压强(Pa );ρ——流体密度(kg/m 3)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 (m/s 2)当泵进、出口管径一样,且压力表和真空表安装在同一高度,上式简化为:g pp Hρ' 1' 2-=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泵的扬程。

(2)泵的效率η的计算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 e与轴功率N的比值。

有效功率N e是单位时间内流体自泵得到的功,轴功率N是单位时间内泵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 e可用下式计算:N e=ρVgH故泵的效率为:η=N e/N=ρVgH/N三、实验装置流程四、实验步骤1、设定阀门,使阀门通过规定的离心泵测定管路;2、打开控制柜电源,按下离心泵启动按钮,启动离心泵;3、建议采用电动流体调节阀旁的阀门手动调节流体流量;4、稳定1分钟后,记录数据。

实验七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

实验七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

实验七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一、实验准备知识预习思考题1.液压泵的功能和种类 2.液压泵的特性3.液压泵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分别指的是什么?实验基础知识液压泵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把驱动电机的机械能转换成输到系统中去的油液的压力能,供液压系统使用。

液压泵(液压马达)按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所需输入)油液体积可否调节而分为定量泵(定量马达)和变量泵(变量马达)两类;按结构形成可以分为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大类。

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工作压力是指泵(马达)实际工作时的压力。

对泵来说,工作压力是指它的输出压力;对马达来说,则是指它的输入压力。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额定压力是指泵(马达)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的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超过此值就是过载。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排量(用V 表示)是指泵(马达)轴每转一转,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所算得的排出(输入)液体体积,亦即在无泄漏的情况下,其轴转一转所能排出(所需输入)的液体体积。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理论流量(用q t 表示)是指泵(马达)在单位时间内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计算而得的排出(输入)的液体体积。

泵(马达)的转速为n 时,泵(马达)的理论流量为 q t =Vn 。

实际上,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是有损失的.因此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两者之间的差值即为功率损失,功率损失可以分为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两部分。

容积损失是因内泄漏、气穴和油液在高压下的压缩(主要是内泄漏)而造成的流量上的损失。

对液压泵来说,输出压力增大时,泵实际输出的流量q 减小。

设泵的流量损失为q t ,则泵的容积损失可用容积效率ην来表征。

ην =tt t t q q q q q q q 111-=-= 泵内机件间的泄漏油液的流态可以看作为层流,可以认为流量损失q 1和泵的输出压力P 成正比,即q 1 = k 1P式中,k 1为流量损失系数。

因此有ην =Vnpk 11- 上式表明:泵的输出压力愈高,系数愈大,或泵的排量愈小,转速愈低,则泵的容积效率也愈低。

泵特性综合实验系统指导书与报告

泵特性综合实验系统指导书与报告

泵特性综合实验系统 指导书与实验报告毛 根 海浙江大学2006年6月国 家 工 科 力 学 基 地 水 利 实 验 室单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水泵的基本测试技术,了解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2、测定P—100自吸泵单泵的工作特性,作出特性曲线;二、仪器简介1、仪器装置简图如图2.1所示。

(单泵实验选定1#泵为实验泵)图2.1 泵特性综合实验仪装置图1.5#流量调节阀2.2#实验泵3.功率表4.1# 实验泵5.4#流量调节阀6.输水管道7.文透利流量计8.压差电测仪9.蓄水箱10.2#泵压力表11.2#泵稳压罐12.光电转速仪13.2#进水阀14.3#进水阀15.1#泵稳压罐16.进水管道17.压力真空表18.1#泵压力表19.1#进水阀2、实验条件设置:单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选定1#泵作为实验泵,需关闭2#、3#、5#阀门。

12三、实验原理对应某一额定转速n ,泵的实际扬程H ,轴功率N ,总效率η与泵的出水流量Q 之间的关系以曲线表示,称为泵的特性曲线,它能反映出泵的工作性能,可作为选择泵的依据。

泵的特性曲线可用下列三个函数关系表示H = f 1(Q ); N = f 2(Q ); η = f 3(Q )这些函数关系均可由实验测得,其测定方法如下:1)、流量Q (10-6 m 3/s )用文透利流量计7、压差电测仪8测量,并据下式确定Q 值Q = A (Δh )B (1)式中: A 、B —— 预先经标定得出的系数,随仪器提供;Δh —— 文丘里流量计的测压管水头差,由压差电测仪8读出(单位cm 水柱);Q —— 流量(10-6m 3/s )2)、实际扬程H (m 水柱)泵的实际扬程系指水泵出口断面与进口断面之间总能头差,是在测得泵进、出口压强,流速和测压表表位差后,经计算求得。

由于本装置内各点流速较小,流速水头可忽略不记,故有:H = 102 (h d - h s ) (2)式中 H —— 扬程(m 水柱);h d —— 水泵出口压强(MPa );h s —— 水泵进口压强(MPa ),真空值用“-”表示。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熟悉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离心泵主要依靠叶轮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甩出叶轮并进入压出室,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其性能通常用流量 Q、扬程 H、功率 N 和效率η 等参数来描述。

1、流量 Q 的测定通过安装在管路上的流量计来测量离心泵的流量。

2、扬程 H 的测定在离心泵进出口处分别安装压力表,根据压力差计算扬程:\H =(P_2 P_1) /(ρg) +(v_2^2 v_1^2) /(2g)\其中,P1、P2 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处的压力,ρ 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1、v2 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处的流速。

3、功率 N 的测定由电机输入功率乘以电机效率和传动效率得到离心泵的轴功率:\N = N_e \times η_m \times η_v\其中,Ne 为电机输入功率,ηm 为电机效率,ηv 为传动效率。

4、效率η 的计算\η =(ρgQH) / N\三、实验装置1、离心泵实验中采用的是型号为_____的离心泵。

2、管路系统包括吸水管路和压出管路,管路上安装有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测量仪表。

3、电机用于驱动离心泵运转。

4、测量仪表流量计采用_____型流量计,精度为_____;压力表采用_____型压力表,量程为_____。

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各仪表是否正常工作。

(2)向离心泵内灌满液体,排除泵内的气体。

2、启动离心泵(1)接通电源,启动电机,缓慢打开出口阀门,调节流量至一定值。

(2)待离心泵运行稳定后,记录此时的流量、进出口压力、电机功率等数据。

3、改变工况(1)逐步调节出口阀门,改变流量,在不同流量下重复上述测量。

(2)记录多组数据,流量的调节范围应涵盖离心泵的正常工作范围。

4、实验结束(1)关闭出口阀门,切断电源,停止离心泵运行。

油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油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油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油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油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液体或气体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油泵的性能对于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对油泵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为油泵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测试油泵的流量特性,了解其输送液体的能力;2. 测试油泵的扬程特性,评估其输送液体的高度限制;3. 测试油泵的效率特性,了解其能源利用情况。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某型号液力传动油泵进行测试,配备相应的流量计、压力计等测量设备。

2. 实验方法:a. 流量特性测试:通过改变油泵的转速,测量不同转速下的流量,并绘制流量-转速曲线。

b. 扬程特性测试:通过改变液体的高度,测量不同高度下的压力,并绘制扬程-压力曲线。

c. 效率特性测试:通过测量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油泵的效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量特性测试结果:在不同转速下,测得的流量如下表所示:转速(rpm)流量(L/min)1000 10.52000 20.23000 30.14000 39.85000 48.6通过绘制流量-转速曲线,可以看出油泵的流量随着转速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符合理论预期。

2. 扬程特性测试结果:在不同液体高度下,测得的压力如下表所示:高度(m)压力(Pa)1 5002 10003 15004 20005 2500通过绘制扬程-压力曲线,可以看出油泵的扬程随着液体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说明油泵能够输送液体的高度有一定限制。

3. 效率特性测试结果:测得油泵的输入功率为100W,输出功率为80W,通过计算得到油泵的效率为80%。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油泵的性能测试,得到以下结论:1. 油泵的流量特性与转速呈线性关系,转速越高,流量越大。

2. 油泵的扬程特性与液体高度呈线性关系,液体高度越高,扬程越大。

3. 油泵的效率为80%,能够有效利用能源。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验方法对油泵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得到了油泵的流量特性、扬程特性和效率特性等重要参数。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泵的性能,包括流量、扬程和功率等指标。

二、实验设备1.流量计:用于测量泵的流量。

2.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泵的出口压力。

3.功率计:用于测量泵的输入功率。

4.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泵的启停以及调节转速等。

三、实验步骤1.将泵与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和功率计连接好。

2.在控制系统中设定合适的泵起始转速。

3.打开泵和流量计,并记录相应的流量和压力值。

4.逐步增加泵的转速,每个转速下记录对应的流量和压力值,并计算出对应的功率值。

5.完成所有转速点后,关闭泵和流量计,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转速(rpm),流量(m3/h),压力(bar),功率(kW)----------,------------,-----------,----------100,0.5,1.2,0.3200,1.0,1.8,0.7300,1.5,2.4,1.1400,2.0,2.9,1.4500,2.4,3.4,1.8600,2.8,3.9,2.2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流量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量-转速图形,可以看出流量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线性方程为:Q=0.005N+0.2,其中N为转速,Q为流量。

2.扬程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扬程-转速图形,可以看出扬程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线性方程为:H=0.007N+0.8,其中N为转速,H为扬程。

3.功率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功率-转速图形,可以看出功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二次方程为:P=0.001N^2+0.2N,其中N为转速,P为功率。

六、结论通过本次试验,我们评估了泵的性能指标,并得到了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与转速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得到的曲线方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泵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表现。

本次试验的结果对于泵的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离心泵综合实验报告doc

离心泵综合实验报告doc

离心泵综合实验报告篇一:XX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离心泵性能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离心泵性能实验)班级:姓名:同组人:XX年11月一、报告摘要本次实验通过测量离心泵工作时,泵入口真空表真P、泵出口压力表压P、孔板压差计两端压差?p、电机输入功率Ne以及流量Q这些参数的关系,根据公式NeQHe??=He?H压力表+H真空表+H0N轴=N电?电?转Ne=102N轴、、以及C0?u0/可以得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再根据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与雷诺数Re??du?的变化规律作出C0-Re图,并找出在Re大到一定程度时C0不随Re变化时的C0值;最后测量不同阀门开度下,泵入口真空表真P、泵出口压力表压P、孔板压差计两端压差?p,根据已知公式可以求出不同阀门开度下的He-Q关系式,并作图可以得到管路特性曲线图。

二、目的及任务①、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②、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征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③、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④、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⑤、测定管路特征曲线。

三、实验原理1、离心泵特征曲线测定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

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如图中的曲线。

由于流体流经泵是,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小,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常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另外,根据此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1)、泵的扬程He式中He?H压力表+H真空表+H0H压力表H真空表——泵出口处的压力,mH2O——泵入口处的真空度,mH2OH0——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H0=0.85m。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比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总效率为?=NeN轴Ne=QHe?102式中 Ne——泵的有效功率,kW:3Q——流量,m/s;He——扬程,m;3kg/mρ——流体密度,。

实验二 液压泵的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二 液压泵的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同组人 实验室 K1-206 实验名称实验二 液压泵的特性测试 时间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压泵主要特性(功率特性、效率特性)和测试装置; 2.掌握液压泵主要特性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设备:本实验在RCYCS-C 型智能液压综合实验台上进行,实验部分液压系统原理图如下:1.定量泵驱动电机2. 定量叶片泵3. 定量叶片泵安全阀4. 节流阀5. 压力传感器6. 流量传感器三、实验内容:(一)液压泵的空载性能测试液压泵的空载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泵的空载排量。

液压泵的排量是指在不考虑泄漏情况下,泵轴每转排出油液的体积。

理论上,排量应按泵密封工作腔容积的几何尺寸精确计算出来;工业上,以空载排量取而代之。

空载排量是指泵在空载压力(不超过5%额定压力或0.5MPa 的输出压力)下泵轴每转排出油液的体积。

nq V ⨯=10000 (r m /3)(二)液压泵的流量特性和功率特性测试液压泵的流量特性是指泵的实际流量q 随出口工作压力p 变化特性。

液压泵的功率特性是指泵轴输入功率随出口工作压力p 变化特性。

(三)液压泵的效率特性(机械效率、容积效率、总效率) 测试液压泵的效率特性是指泵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和总效率随出口工作压力p 变化特性。

液压泵的实际排量:n q V ⨯=1000 (r m /3)液压泵的容积效率:0V VV =η液压泵轴输入功率:motor pump P P η=液压泵的总效率:motorP pqηη60=液压泵的机械效率:Vm ηηη=将测试数据绘制泵的效率特性曲线。

四、实验步骤:(一)空载排量1.定量泵出口接节流阀入口A ,节流阀出口B 接流量传感器入口。

2.双击打开测试软件,在[测试项目选择]选择“显示系统原理图”,点项目运行,然后关闭对话框。

3.填写[测试数据文件]、[实验报告文件存储]、编号、教师、实验人员、油温等内容。

4.启动液压系统,液压泵转动; 待油温升至32℃以上,关闭节流阀4,调节溢流阀3使系统压力升至7MPa 。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实验报告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实验报告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实验报告液压泵的特性实验实验报告引言:液压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液压泵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对液压泵的特性进行探讨。

实验目的:1. 了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 掌握液压泵的特性参数测量方法;3. 分析液压泵的特性曲线。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常见的柱塞式液压泵,并配备了相应的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液压泵连接至液压系统,并保证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调整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并记录下相应的流量;3. 重复步骤2,分别在不同的工作压力下测量流量;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液压泵的特性曲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液压泵的特性曲线。

曲线显示了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流量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液压泵的流量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在高压下,液压泵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才能产生相同的流量;2. 在一定工作压力范围内,液压泵的流量基本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液压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流量稳定性;3. 当工作压力超过一定范围时,液压泵的流量急剧下降。

这是由于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无法适应过高的压力要求。

讨论与分析:液压泵的特性曲线反映了泵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液压泵的特性,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以下是对液压泵特性的一些进一步讨论和分析:1. 流量与压力的关系:液压泵的流量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关系。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泵型和工作压力,以获得满足要求的流量;2. 流量稳定性:液压泵在一定工作压力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流量稳定性,适用于对流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但在过高或过低的压力下,流量稳定性会受到影响,需要注意调整和控制;3. 泵的效率:液压泵的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报告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报告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报告液压泵的特性实验报告引言液压泵是一种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液压泵的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目的1. 研究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2. 测量液压泵的流量和压力特性;3. 分析液压泵的效率和功率特性。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液压泵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液压泵、流量计、压力表等。

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装置:将液压泵与流量计、压力表等连接,确保泵与仪器之间的连接紧密可靠。

2. 测量液压泵的流量特性:调整液压泵的转速,记录流量计的读数,并绘制液压泵的流量特性曲线。

3. 测量液压泵的压力特性:调整液压泵的转速,记录压力表的读数,并绘制液压泵的压力特性曲线。

4. 分析液压泵的效率特性: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压泵的效率,并绘制效率特性曲线。

5. 分析液压泵的功率特性: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压泵的功率,并绘制功率特性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液压泵的流量特性曲线、压力特性曲线、效率特性曲线和功率特性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液压泵的流量特性曲线呈现出随着转速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趋势,即转速越高,泵的流量越大。

2. 液压泵的压力特性曲线呈现出随着流量增加而线性下降的趋势,即流量越大,泵的压力越小。

3. 液压泵的效率特性曲线呈现出随着流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量的增加,泵的效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流量后,效率开始下降。

4. 液压泵的功率特性曲线呈现出随着流量增加而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量的增加,泵的功率逐渐增加,但超过一定流量后,功率增加的幅度减小。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液压泵的流量特性、压力特性、效率特性和功率特性曲线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液压泵,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和经济效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姓名:刘开宇学号:1410400g08班级:14食品2班实验日期:2016.10.10学校:湖北工业大学实验成绩:批改教师: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 3.了解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f h gug p z H g u g p z ∑+++=+++2222222111ρρ (1-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H gp p z z ρ1212)-+- 210(H H H ++=表值)(1-2) 式中: 120z z H -=,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和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 m/s 2;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k N N ⨯=电 (W ) (1-3)其中,N 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 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95.0=k 。

3.效率η的计算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 与轴功率N 的比值。

有效功率Ne 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轴功率N 是单位时间内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泵的性能测试,获取其特性曲线,从而深入了解泵的工作特性和性能参数,为泵的选型、运行和优化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泵的特性曲线通常包括扬程流量(HQ)曲线、轴功率流量(PQ)曲线和效率流量(ηQ)曲线。

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H=(p_2 p_1) /(ρg) +(v_2^2 v_1^2) /(2g) + h_{loss}$,其中$p_1$和$p_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压力,$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_1$和$v_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h_{loss}$为管路中的水头损失。

轴功率是指泵轴从原动机获得的功率,可通过测量电机的输入功率并考虑传动效率来计算。

效率是指泵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即$η =(ρgQH) /(P)$。

通过改变泵的出口阀门开度,调节流量,并测量相应的压力、功率等参数,即可绘制出泵的特性曲线。

三、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1、实验泵:型号为_____,额定流量为_____,额定扬程为_____,额定功率为_____。

2、电机:功率为_____,转速为_____。

3、流量计:类型为_____,测量范围为_____,精度为_____。

4、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为_____,精度为_____。

5、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流量、压力和功率等数据。

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各仪表正常工作。

2、启动电机,使泵在空载状态下运行一段时间,检查有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3、逐渐关闭泵的出口阀门,使流量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同时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出口压力、进口压力、电机功率等数据。

4、每个流量点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待数据稳定后进行记录。

5、当流量减小到接近零流量时,停止实验。

6、整理实验数据,计算扬程、效率等参数。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以下是本次实验所记录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后得到的结果:|流量(m³/h)|进口压力(kPa)|出口压力(kPa)|轴功率(k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到扬程(H)、效率(η)等参数:|流量(m³/h)|扬程(m)|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流量为横坐标,扬程、轴功率和效率分别为纵坐标,绘制出泵的特性曲线如下:(此处插入 HQ、PQ、ηQ 曲线的图片)六、实验结果分析1、扬程流量特性随着流量的增加,扬程逐渐降低,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

水泵实验报告及指导书

水泵实验报告及指导书
——I泵出口、Ⅱ泵进出口处压力表读数,kPa;
——压力表18中心至真空表17测点的高差,m;
、 ——泵I吸水口处、泵Ⅱ出水口处的平均流速,m/s。
(四)课外作业
根据上述测量和计算的成果,在同一张图上绘出I泵和Ⅱ泵的性能曲线(Q~H)I,(Q~H)Ⅱ,绘出两台泵串联的性能曲线 ~ 。
再根据I泵、Ⅱ泵单独运行的性能曲线,根据水泵串联时,同流量下扬程相加,绘出串联的性能曲线,与测得的结果比较,如二者有差别,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5.抽气充水系统
由真空泵、集水瓶(水气分离器)和相应的管道系统组成,见图3所示。
二、实验1水泵基本性能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水泵主要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了解水泵实验装置的组成和操作过程;
2.掌握水泵实验性能曲线(Q~H、Q~N、Q~ )的绘制,并能运用该曲线分析水泵的工作性能和启动方式。
(二)实验装置
阀11再启动泵Ⅱ。打开阀4,由泵Ⅰ将
吸水池中的水抽送至泵Ⅱ进口,经泵Ⅱ
和出水管输送至量水堰,并返回
吸水池形成循环,构成水泵串联系统。
将泵Ⅱ进水侧的真空表换上压力
表,记录泵Ⅰ真空表15的读数和泵Ⅰ
压力表17、泵Ⅱ压力表16、18的读数,
并按式⑾计算泵的总扬程,即

式中: ——I泵真空表读数所转换的米水柱,kPa;
表1.1实验装置编号No
水泵铭牌参数
型号流量扬程
轴功率效率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测点高程和高差
三角堰堰顶标高▽0= m
水泵轴线标高▽b= m
其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实验分析与讨论
1.选择空载工况、满载工况和任一中间工况,比较水银真空计与真空表、水银压力计与压力表的测量结果,试找出差别并分析原因。

浙江理工大学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指导书

浙江理工大学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指导书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指导书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 3.了解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f h gug p z H g u g p z ∑+++=+++2222222111ρρ (1-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H gp p z z ρ1212)-+- 210(H H H ++=表值)(1-2) 式中: 120z z H -=,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和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 m/s 2;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k N N ⨯=电 (W ) (1-3)其中,N 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 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95.0=k 。

3.效率η的计算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 与轴功率N 的比值。

有效功率Ne 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轴功率N 是单位时间内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 可用下式计算:g HQ Ne ρ= (1-4)故泵效率为 %100⨯=NgHQ ρη (1-5) 4.转速改变时的换算泵的特性曲线是在定转速下的实验测定所得。

泵性能试验指导书.docx

泵性能试验指导书.docx

浆性耀实豔指导书韦红旗张思群编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2月1.平台概述泵性能实验台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是个集泵性能实验、液体流量计标定、沿程与局部流动阻力实验、水-水换热器性能实验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平台,目前泵性能实验部分已基本完成。

与泵性能实验相关的主要组成如下:(1)进水箱-进水箱布置在泵的吸入口侧,主要由箱体、泵的进水管道接口、回水管阀(kl5)、水箱进水管阀(kll)、水箱排水管阀(kl2)、大小水箱联络管阀(kl4),水箱内部件(配水部件、阻旋部件、浮球进水阀、电加热元件)等组成。

(2)泵-包括四台实验泵,依次称为#1、#2、#3、#4泵,均为离心式,#1、#2泵型号相同,#2〜3泵的型号分别为CFL40-200.CFL65 - 160.CFW80 -125。

(3)管道与管件-每台泵进、出口均有其对应管道,#1泵出口对应#1测量管线(DN15)、#2泵出口对应#2测量管线(DN25)、#3泵出口对应#3 测量管线(DN50)、#4泵出口对应#4测量管线(DN80) , #1、2泵出水可通过切换管道和阀门(kl3、k23)向#3测量管线(DN50)输送,从而可以进行#1、2泵并联的性能实验。

上述四根测量管道在末端联箱汇总, 通过#5测量管线(DN100)回至水箱。

各台泵出口均有调节阀门kl ~k4, 各条测量管线出口均有调节阀门k5〜k8,阀门k9、klO是用于切换水流进/ 出电子磅秤的阀门,电子磅秤以及水箱暂未完成。

(4)测量表计-各台泵均配置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转速、电功率测点以及相关表计,每条测量管道均配置两台流量表,沿着流程的第一台流量表为精度较高的电磁流量计(qlO~q5O)、第二台流量表为涡街流量计(或其它型式流量计,qll~q51),泵性能实验可只利用其中之一。

(5)电气控制柜-主要包括总电源开关、总电源电压、各台泵的启/停控制开关、变速调节变频调节器(带频率、电流显示)。

液压泵特性实验液压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范文分享

液压泵特性实验液压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范文分享

液压泵特性实验液压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范文分享液压泵拆装实验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定量叶片泵得静态特性,着重测试液压泵静态特性。

2、分析液压泵得性能曲线,了解液压泵得工作特性。

3、通过实验,学会小功率液压泵性能得测试方法与测试用实验仪器与设备。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QCS014型液压教学实验台、定量叶片泵、椭圆齿轮流量计、秒表、节流阀、溢流阀。

三.实验内容1。

本实验所采用得液压泵为定量叶片泵,其主要得测试性能包括:能否在额定压力下输出额定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及泵得输出功率等。

2、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得实际流量,得出流量-—压力特性曲线q=f(p)。

实验中,压力由压力表读出,流量由椭圆齿轮流量计与秒表确定。

3、实验中用到得物理量:(1)理论流量:在实际得液压系统中,通常就是以公称(额定)转速下得空载(零压)流量来代替。

(2)额定流量:就是指在额定压力与额定转速下液压泵得实际输出量。

3)不同工作压力下得实际流量:通过某种方式给液压泵加载,可得对应压力下得对应流量。

4、计算数据用到得公式:(1)液压泵得容积效率:(2)液压泵得输出功率:3)液压泵得总效率:.实验步骤1、首先熟悉QCS014液压教学实验台液压系统得工作原理及各元件得作用,明确注意事项。

2、实验装置液压系统原理图:图2—1液压泵性能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3、操作步骤(1)将节流阀开至最大,测出泵得空载流量q空,并测出其相应得转速n空.(2)调节节流阀得开度,作为泵得不同负载,使泵得工作压力分别为记录表中所示得数值,并分别测出与这些工作压力p相应得泵得流量q。

(3)调节节流阀得开度,使泵得出口压力为泵得额定压力,测出泵得额定流量q额,并测出相应得转速n额4、实验注意事项(1)节流阀每次调节后,运转1~2分钟后再测有关数据。

(2)压力P,可由压力表P2-1(P6)读出;(3)流量q,在t时间间隔内,计算通过椭圆齿轮流量计油液容积累计数之差v,可由流量计读出在t时间内(可取t=1分钟)累积数差(L/min);由此得:q=v/t*60(升/分)[t得单位为秒,Δv得单位为升](4)容积效率ηv:ηv=实际流量/理论流量=q/qt[q得单位为升/分,qt得单位为升/分]在生产实际中,q理论一般不用液压泵设计说得几何参数与运转参数计算得,而就是以空载流量代替理论流量。

液压泵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泵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泵性能实验
(实验类型:综合) XXX XXX XXX
班级: 第 组 共 人 姓名:
1.实验目的: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指标,学会小功率泵的测试方法,并绘制液压泵特性曲线。

2.实验内容:
(1)测定液压泵的流量(qv )――压力(p )特性曲线
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绘液压泵出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p f qv =。

压力越高、温度越高、油液粘度越小,内泄漏就越大,输出流量就越小。

(2)测定液压泵的容积效率(η容)曲线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是指在泵的额定压力下,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的比值。



容=
qv qv η 3.实验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按标准液压符号、比例绘制系统图)
原理关键词:逐级加载 测定流量 要点:围绕关键词,结合原理图进行说明。

4.使用仪器、元件明细表
5.实验步骤(按实验过程自己写) 实验数据记录表
理论流量约等于空载流量,实测空载流量为:
6.实验报告
(1)报告分析部分只写文字,不要写计算过程(计算过程放在数据计算处理部分)。

(2)计算过程要写清除,并加适当文字说明。

(3)用坐标纸绘制液压泵特性曲线(横坐标为压力,纵坐标为流量、效率)并分析被测试液压泵的性能。

(4)根据被测试液压泵的效率曲线,分析液压泵的效率特点。

(5)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泵的特性实验报告

泵的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泵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3. 通过实验,绘制泵的特性曲线,分析泵的工作特性。

4. 学习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泵是一种将能量传递给流体的机械设备,其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流量Q、扬程H、轴功率N和效率η。

泵的特性曲线反映了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

1. 流量Q:单位时间内泵输送的流体体积。

2. 扬程H:泵输送流体所需的能量,通常用泵出口与入口的压力差表示。

3. 轴功率N:泵轴上所传递的功率。

4. 效率η:泵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泵的特性曲线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 Q-H曲线:表示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流量与扬程之间的关系。

2. N-Q曲线:表示在恒定转速下,泵的轴功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3. η-Q曲线:表示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效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离心泵一台2. 转速表一台3. 电磁流量计一台4. 涡轮流量计一台5. 压力表两台6. 电功率表一台7. 计时器一台8. 实验台一套四、实验步骤1. 将离心泵安装于实验台上,连接好相关仪表。

2. 启动泵,调整转速至预定值。

3. 逐步调节出口阀门,使泵的流量逐渐增加。

4. 在每个流量点,记录泵的扬程、轴功率、转速和效率等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4,得到不同转速下的泵特性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Q-H曲线:实验结果显示,泵的流量与扬程呈非线性关系。

在低流量区域,扬程随流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在高流量区域,扬程随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泵内部流动状态的变化所导致的。

2. N-Q曲线:实验结果显示,泵的轴功率与流量呈非线性关系。

在低流量区域,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在高流量区域,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泵内部流动阻力增加所导致的。

3. η-Q曲线:实验结果显示,泵的效率与流量呈非线性关系。

在低流量区域,效率随流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在高流量区域,效率随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泵的实训实训报告

泵的实训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泵的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泵的结构、原理、性能以及应用领域的理解。

通过实训,我们能够掌握泵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19日三、实训地点XX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实训中心四、实训内容1. 泵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了解泵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叶轮、泵壳、轴封、轴承等。

- 学习不同类型泵的结构特点,如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旋涡泵等。

2. 泵的工作原理- 通过理论学习和模型演示,理解泵的工作原理,如离心泵的吸入和排出过程、叶轮对液体的加速和减速等。

3. 泵的性能参数- 学习泵的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效率、转速、功率等,并掌握如何通过这些参数来评价泵的性能。

4. 泵的选型与应用- 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泵,包括流量、扬程、介质特性等。

- 了解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供水、排水、化工、石油等。

5. 泵的安装与调试- 学习泵的安装步骤,包括泵与电机、管路的连接等。

- 掌握泵的调试方法,如调整泵的安装角度、检查泵的运行状态等。

6. 泵的维护与保养- 了解泵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如更换轴承、检查密封等。

- 学习如何处理泵的常见故障,如泄漏、振动、噪音等。

五、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泵的基本理论。

2. 模型操作-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泵模型的组装、拆卸和操作。

3. 实际操作- 在实训中心,对真实泵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

4. 问题讨论- 遇到问题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 对泵的基本结构、原理、性能和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

2. 操作技能提高- 掌握了泵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

3. 问题解决能力- 学会了如何分析泵的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与同学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七、实训总结通过本次泵的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泵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特性综合实验系统 指导书与实验报告毛 根 海浙江大学2006年6月国 家 工 科 力 学 基 地 水 利 实 验 室单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水泵的基本测试技术,了解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2、测定P—100自吸泵单泵的工作特性,作出特性曲线;二、仪器简介1、仪器装置简图如图2.1所示。

(单泵实验选定1#泵为实验泵)图2.1 泵特性综合实验仪装置图1.5#流量调节阀2.2#实验泵3.功率表4.1# 实验泵5.4#流量调节阀6.输水管道7.文透利流量计8.压差电测仪9.蓄水箱10.2#泵压力表11.2#泵稳压罐12.光电转速仪13.2#进水阀14.3#进水阀15.1#泵稳压罐16.进水管道17.压力真空表18.1#泵压力表19.1#进水阀2、实验条件设置:单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选定1#泵作为实验泵,需关闭2#、3#、5#阀门。

12三、实验原理对应某一额定转速n ,泵的实际扬程H ,轴功率N ,总效率η与泵的出水流量Q 之间的关系以曲线表示,称为泵的特性曲线,它能反映出泵的工作性能,可作为选择泵的依据。

泵的特性曲线可用下列三个函数关系表示H = f 1(Q ); N = f 2(Q ); η = f 3(Q )这些函数关系均可由实验测得,其测定方法如下:1)、流量Q (10-6 m 3/s )用文透利流量计7、压差电测仪8测量,并据下式确定Q 值Q = A (Δh )B (1)式中: A 、B —— 预先经标定得出的系数,随仪器提供;Δh —— 文丘里流量计的测压管水头差,由压差电测仪8读出(单位cm 水柱);Q —— 流量(10-6m 3/s )2)、实际扬程H (m 水柱)泵的实际扬程系指水泵出口断面与进口断面之间总能头差,是在测得泵进、出口压强,流速和测压表表位差后,经计算求得。

由于本装置内各点流速较小,流速水头可忽略不记,故有:H = 102 (h d - h s ) (2)式中 H —— 扬程(m 水柱);h d —— 水泵出口压强(MPa );h s —— 水泵进口压强(MPa ),真空值用“-”表示。

3)、轴功率(泵的输入功率)N (W )电η⋅=0P N (3) P K P ⋅=0 (4)3100/])100()100()100([02030d Pc P b P a η+++=电 (5)式中:K —— 功率表表头值转换成实际功率瓦特数的转换系数;P —— 功率表读数值(W );电η—— 电动机效率;a 、b 、c 、d —— 电机效率拟合公式系数,预先标定提供。

4)、总效率η%100⨯=NgHQρη (6) 式中: ρ —— 水的容重1000 kg/m 3;g —— 重力加速度(g = 9.8 m/s 2)。

5)、实验结果按额定转速的换算如果泵实验转速n 与额定转速n sp 不同,且转速满足%20%100/)(<⨯-sp sp n n n ,则应将实验结果按下面各式进行换算;)(0n n Q Q sp = (7) 20)(n n H H sp= (8) 30)(nn N N sp= (9)ηη=0 (10)式(7)~ (10)中带下标“0”的各参数都指额定转速下的值。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实验前,必须先对照图2.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与作用,检查水系统和电系统的连接是否正确,蓄水箱的水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记录有关常数。

2)泵启动与系统排气:全开1# 、4#阀,启动1# 实验泵,再打开功率表开关(泵启动前,功率表开关3一定要置于“关”的位置)。

待输水管道6中气体排尽后,关闭4#阀,排除电测仪8中压差传感器两连接管内的气泡。

3)压差电测仪8调零:在4#阀全关(即流量为零) 状况下,电测仪应显示为零,否则应调节其调零旋钮使其显示为零。

4)在1# 阀全开情况下,调节4#阀,控制1# 实验泵的出水流量。

5)测记功率表3的表值,同时测记电测仪8、压力表18与真空压力表17的表值。

6)测记转速:将光电测速仪射出的光束对准贴在电机转轴端黑纸上之反光纸,即可读出轴的转速。

转速须对应每一工况分别测记。

7)按上述步骤4)~6),调节不同流量,测量7 ~13次。

8)在4#阀半开情况下(压力表18读数值约在0.05MPa左右),调节1#进水阀来控制泵的出水流量,在不同开度下,按上述第4、5、6步骤测量2~3次,其中一次应使真空压力表17之表值达-0.07 MPa左右。

9)实验结束,先关闭功率表电源,再关闭水泵电源,检查电测仪8是否为零,如不为零应进行修正。

最后关闭电测仪电源。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有关常数实验装置台号No. 2流量换算公式系数A = B =电动机效率换算公式系数:a =b =c =d =功率表转换系数K =泵额定转速n sp= (r/min)42)记录及计算表格5表2 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结果3)根据实验值在同一图上绘制H0~Q0、N0~Q0、η0~Q0曲线。

本实验曲线应自备毫米方格纸绘制,图中的公用变量Q0为横坐标,纵坐标则分别对应H0、N0、η0,用相应的分度值表示。

坐标轴应注明分度值的有效数字、名称和单位;不同曲线分别以函数关系予以标注。

6六、试验分析与计论1)对本试验装置而言,泵的实际扬程(总扬程)即为进出口压强差,如式(2)所示,为什么?2)本实验P—100自吸泵与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相比较有何异同?它们在启动操作和运行过程中应分别注意什么?3)当水泵入口处真空度达7 ~8 m H2O左右时,泵的性能明显恶化,试分析原因。

4)由实验知泵的出水流量越大,泵进口处的真空度也越大,为什么?5)本实验、泵装机高程能否高于吸水井水面8 m?为什么?6)本实验设备中,压力表前为何要设置稳压筒,有何作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有何要求?7)1#进水阀在本试验装置中有何作用?去掉该阀,本试验装置又将如何布置?7双泵串联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串联泵的测试技术;2)测定P—100自吸泵在双泵串联工况下扬程H~ 流量Q特性曲线,掌握双串联泵特性曲线与单泵特性曲线之间的关系。

二、仪器简介1.仪器装置简图如图3.1所示图3.1 串联泵特性曲线测定装置图1.5#流量调节阀2.2#实验泵3.功率表4.1# 实验泵5.4#流量调节阀6.输水管道7.文透利流量计8.压差电测仪9.蓄水箱10.2#泵压力表11.2#泵稳压罐12.光电转速仪13.2#进水阀14.3#进水阀15.1#泵稳压罐16.进水管道17.压力真空表18.1#泵压力表19.1#进水阀2、设置实验条件:关闭功率表。

在关闭2#、4#阀,开启1# 、#3#、5#阀状态下,开启1# 实验泵与2# 实验泵,两台实验泵形成串联工作回路。

8三、实验原理前一台水泵的出口向后一台泵的入口输送流体的工作方式,称之为水泵的串联工作。

水泵的串联意味着水流再一次得到新的能量,前一台水泵把扬程提到H1后,后一台水泵再把扬程提高H2。

即已知水泵串联工作的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的性能曲线函数分别为H1 = f1(Q1)、H2 = f1(Q2)、…,则水泵串联工作后的性能曲线函数为在流量相同情况下各串联水泵的扬程叠加:H = f(Q) = f1(Q1) + f2(Q2) + …= H1+ H2 + …这些函数关系均可由实验测得,其测定方法如下:1) 流量Q(10-6 m3/s)用文透利流量计7、压差电测仪8测量,并据下式确定Q值Q = A(Δh)B式中:A、B——预先经标定得出的系数,随仪器提供;Δh——文丘里流量计的测压管水头差,由电测仪8读出(单位cm水柱);Q——流量(10-6m3/s)2) 实际扬程H(m水柱)泵的实际扬程系指水泵出口断面与进口断面之间总能头差,是在测得泵进、出口压强,流速和测压表表位差后,经计算求得。

由于本装置内各点流速较小,流速水头可忽略不记,故有:H = 102(h d - h s)式中:H——扬程(m水柱);h d——水泵出口压强(MPa);h s——水泵进口压强(MPa),真空值用“-”表示。

9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实验前,必须先对照图3.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与作用,检查水系统和电系统的连接是否正确,蓄水箱的水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记录有关常数。

2)压差电测仪8调零:在流速为零状态下,压差电测仪8显示数值应为零,否则应调节其调零旋钮使其显示为零。

3)测定1# 实验泵流量~ 扬程:关闭2#、3#、5#阀,全开1#阀,关闭2# 实验泵,开启1# 实验泵,开启4#阀,待流量稳定后,测记流量(即压差电测仪8表值)及扬程(即压力表18表值与压力真空表17表值之差)。

调节4#阀开度,改变流量,在不同流量下重复测量7~10次,分别记录相应流量、扬程。

4)测定2# 实验泵流量~ 扬程:先关闭1# 实验泵,再关闭3#、4#阀,全开1# 、2#阀,开启2# 实验泵,调节5#阀,改变流量多次,每次分别使流量达到上述第3步各次设定的流量值(即压差电测仪8表值对应相等),测记各流量下扬程(即压力表10表值与压力真空表17表值之差)。

5)测定1# 、2# 实验泵串联工作流量~ 扬程:先关闭2# 实验泵电源,再关闭2#、4#阀,全开1#、3#阀,同时开启1# 、2#实验泵,调节5#阀,改变流量多次,每次分别使流量也达到上述第3步设定的流量(即压差电测仪8表值对应相等),测记各流量下扬程(即压力表10表值与压力真空表17表值之差)。

6)实验结束,先打开所有阀门,再关闭水泵电源,检查电测仪8是否为零,如不为零应进行修正。

最后关闭电测仪电源。

7)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单泵与双泵流量Q ~ 扬程H特性曲线。

10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有关常数实验装置台号No.流量换算公式系数:A = B =2)记录及计算表格表3 串联实验记录表1111六、试验分析与计论1)结合实验成果,分析讨论两台同性能泵在串联工作时,其其扬程能否增加一倍?试分析原因。

2)试分析泵串联系统中两泵之间的管道损失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3)当两台泵的特性曲线存在差异时,两泵串联系统的特性曲线与单泵的特性曲线之间应当存在怎样关系?4)若要将Q ~ H曲线转换成Q0 ~ H0曲线,应如何实验?实验结果有和异同?12双泵并联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并联泵的测试技术;2)测定P—100自吸泵在双泵并联工况下扬程H~ 流量Q特性曲线,掌握双并联泵特性曲线与单泵特性曲线之间的关系。

二、仪器简介1、仪器装置简图如图4.1所示。

图4.1 双泵并联实验装置图1.5#流量调节阀2.2#实验泵3.功率表4.1# 实验泵5.4#流量调节阀6.输水管道7.文透利流量计8.压差电测仪9.蓄水箱10.2#泵压力表11.2#泵稳压罐12.光电转速仪13.2#进水阀14.3#进水阀15.1#泵稳压罐16.进水管道17.压力真空表18.1#泵压力表19.1#进水阀2、实验条件设置:关闭功率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