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在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_0
---------------------------------------------------------------最新资料推荐------------------------------------------------------ 在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但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以教师备课《年、月、日》为例看看怎样把握和实现目标的(当然前提是精心备课)。
《年、月、日》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一般老师可能是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很多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挂历,通过认识挂历等等来教给学生认识年月日。
1 / 11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有些老师没有深思。
大部分老师可能认为只要要让学生认识一年有 12 个月和闰年平年就行了。
如果老师在进一步探究课标,就会发现《课程标准》中还规定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于是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时间是不是不够 1、谈话引入:现在你们每人的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这信封里共有 6张卡片,老师都给它们编好号了,等下老师叫你拿出哪一张你按序号抽出来。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应如何把握教材
的解决 问题 的方法 , 而且初 步获得 了数形结合思想 。 在解决第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 ,只有深刻领会教材 的 二个 问题 时, 学生们更是各 显神通 。 这一 问题原本可以直接列
5 8但学生们 只学习了表内除法 , O 如何解决有余数 编写意网, 深入钻研教材 , 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 , 挖掘教材的隐 式计算 : ÷ ,
新课标 数 学教师应 如何把握教材
■ 文, 婕 张
作 为 一线 教 师 , 实施 好 新课 程 , 键 是 要 把 握 好 教 材 , 要 关
费是 5 元。 7 ①明 明这个月节余多少元?②如果每个月都节余
理解编者的编排意 图. 因为教 材 是 教 师 进 行 教 学的 重 要 资 源 . 这 么多钱 , 买一套价格 为 5 0元的书 , 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到? 是 精 选 出 来供 学 生 学 习 的 材料 教 师善 于 运 用教 材 是 有 效 地 在解决第 一个问题时 , 大多数学生都列 出了这样的算式 ,6 3 +
进 行 教 学教 学 不 可忽 视 的 因素 之 一 。 为 此 . 们 要 坚持 “ 学 我 以 2 =6 ( ,5 5 =8元)可有 一位 学生却用 画图法解 决了 9 5元)6 - 7 ( ,
生 的发 辰 为 本 ” 原 则 . 的 以崭 新 的 内容 和 形 式 . 每 一 个 孩 子 这 个问题 。在他的启发下 ,另一 位学 生又想出了另外一种算 为 一
走进生活 , 去感受数学 的内涵 , 数学 的真 正价值 。 体会 加减法 后 , 我安排 了这样一 道思考题 , 目是 : 这个月 给 教材 , 题 妈妈
明明 3 6元钱 , 爸这个月给 明明 2 爸 9元钱 , 明明这个月 的午餐
小议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性, 以及 当地 、 当时 的地 域环境 特点 和教 学改革 情况 , 去把 握 维 、 智力、 非智力等各 方面塑造 自己。 根据需 要补充 习题 。 习题
教材 , 吃透教 材 , 调整教材 , 驾驭 教材 , 选 择适 当的 素材和流 程 是教 材的有机 组成部分 , 在教 学 中有 重要 的作 用。 现在有 些教
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反复对照和学习《 课标》 。以《 课标》 为纲,
学 。不 能单纯 以教 材为本 , 抛开 课程标准 。
有些教 材给 学生 预 留了 自 主 探究 与思 考 的较 大空 间 , 有
探 究和交流空 间 , 教 学的灵 活性增加 了 , 教师 的选 择空 间扩大
借助教 材这一课 程标准实验 的载体 , 规范 、 科 学地实施 组织 教 些教 材提供 的问题开放 性较大 , 这 为教与 学 留下 尽可能 大的 《 课标 》 是 比教材 更加 上位 的、 法律 意义下 的 “ 标准” 性文 了 , 这些教 材空 间给 教师教 学带来一定 的困惑和 难度 , 同时也 件, 是教 材修 订的 刚性依 据 , 所 以教师 应该 首先 学好 《 课标 》 , 给主 体间的有效 合作带来 了 良好 的机会 ,让教师在 使用教 材 并且 在使 用教材 的过 程 中再反复 细读 和领悟 《 课标 》 , 不但 包 时有 更多的联想 意境和 创造空 间。教师要 善于在教 材 的 “ 空
●
小议初 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中如何把握教材
吉林 省 榆 树 市 洒河 镇 中学 ( 1 3 0 4 0 0 )尚 晓东
[ 摘 要 ]在 初 中新课 程标 准实验教 学 中 , 如何整体 把握教 材 , 从教 材 与课 标 的关 系, 使用 教材 的原则 , 在教 学 中如何整 体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和资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的
重要方法。
如何才能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全面理解教材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比如文章的主
题思想、结构、蕴涵的意义等。
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全面理解教材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
第二,掌握教材要点。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一定要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阅读
和理解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的钻研,不断巩固和加强对教材要点的掌握,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
独立思考教材问题。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养成独立思考教材问题的习惯,不能只停
留在教师讲解教材的层面上,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教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
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第四,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不能仅仅停留
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要善于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运用教材知识,这样才能真正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在学生的学习中,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掌握了教材内容,才
能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
学习能力,不断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怎样用好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怎样用好教材新教材必须适应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来充实化学教材、加强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中,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用教材。
一、熟悉教材新课程理念里用的教材是范例,作为教师在拿到教材第一时间通读教材,了解教材是否有改动,哪些内容有调整,对教材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教师要熟悉教材中的每章在教材中的位置,每节在每章中的位置,更应该清楚每章每节中的重点、难点,要熟悉每节课的基本课型、构思每一节课型实施流程,找出每一节课型实施关键。
如:空气的教学的流程可以用设、探、合、巩、思。
二、研究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教材,真正做到教材内容消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学习2CO 的性质时,把2CO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学生存在不能从现象中得出正确结论,总认为是2CO 使石蕊试液变色,而不是生成的碳酸。
为了让学生很好理解并掌握,从习题中引入典型例题进行突破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四个实验。
例题:你能说出各个实验的现象并能解释其原理吗?如学习催化剂时,学生很容易接受速度的改变,但对其“化学性质、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疑惑。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设计如下几组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浓度22O H 溶液,然后其中一个加入MnO 2;2、把1中的上层清液倒出后,然后继续加入22O H ;3、对比实验进行拓展,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①取等质量等浓度的22O H 溶液两份,一份加入2g MnO 2,另一份加入2g CuO 。
②取等质量等浓度的22O H 溶液两份,一份加入2g MnO 2,另一份加入1g MnO 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如何把握教材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如何把握教材人教版新课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是多维的、互动的,包括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
其中,我认为首要的是师本对话。
即解读教材,钻研教材,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只有明确教什么,才能进一步研究怎么教的问题。
如果教师在把握教材上出现了问题,比如曲解、误解教材,片面地理解教材,即使教学方法再好,也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因此,对于教材的解读至关重要,把握好教材,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只有深入地解读教材,才能使阅读教学浅出。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握教材。
一、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的真谛。
写人的文章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把握要准。
一篇教材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把握人物,我们有时还要精心搜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多角度、立体地去审视人物。
比如第十册《二泉映月》一文记叙了阿炳创作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是阿炳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的,同样是二泉,但是阿炳十多年前为什么没有听出来呢?这与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
课文第三自然段也交代了:“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这段文字虽然交代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但是粗线条的,白描式的。
为了更深刻地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于是我又搜集了一些关于阿炳的资料: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无锡是个大道观,观主会弹琵琶,人称“铁手琵琶”。
道观里有个帮工的女子,常痴痴地听观主弹琴,后来就和观主好上了,还怀了身孕。
1897年,她生下一个孩子,小名阿炳。
同族觉得阿炳的妈出生卑微,孩子刚生还容她活着,等阿炳四岁时送回道观后,族里就逼她自尽了……阿炳回雷尊殿后,因为父亲是个道士,就只能管“铁手琵琶”叫师傅,从来没叫过父亲,他是多么渴望能叫他一声“爸爸”啊!铁手琵琶仔细教养这孩子,把所有的琵琶技艺,和他懂得的民间音律都传给了阿炳。
新课标下如何使用好语文教材的相关培训美篇
新课标下如何使用好语文教材的相关培训美篇标题:如何高效使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导语: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的重要工具。
然而,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果,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高效使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一、充分理解教材结构1. 熟悉教材目标:在使用教材之前,教师应该详细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分析教材结构:仔细阅读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和脉络,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重点和难点的讲解。
二、灵活运用教材资源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选取合适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取与之相关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注重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巩固与评估1. 反复强化: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课堂复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定期评估:定期进行学生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评价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谈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谈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作为一位新教师,如果不能尽快把握教材,教学活动就很难顺利开展。
教材的把握首先要对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进行分析,明确各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是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日常的备课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快速准确把握教材的目的。
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方面1.知识的传授方面(1)明确本课时有哪些知识点从高中生物课本来看,文字描述的内容较多。
已概括的知识点较少。
所以,要求新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光合作用的这部分教材可以概括为光合作用的发现、概念、反应式、过程、实质、意义和相关的实验。
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知识,可以通过列表比较,将两者的快慢、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实质等进行比较。
(2)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本课时的知识点与前后课时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
例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有密切的联系,是植物有机物合成与分解的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和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代谢也有密切的关系。
(3)明确知识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是什么,是了解或理解或掌握。
教学目标的陈述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合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用一些可操作的词来陈述。
例如,记住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会计算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条数。
2.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的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其核心是思维力。
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
所以,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仔细分析教材中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关系。
(1)对应关系什么样的知识点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把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上。
例如,通过观察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提问:“此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理解把握教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理解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备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因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成功的教学,常常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使教材成为真正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材”。
怎样才能够做到正确理解教材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整体把握,明确教材使用方向。
拿到教材,我们应做到胸中有数,要对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掌握其精神实质,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整体上感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二、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和教学方向。
根据学年段目标要求,进行解读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做到有纲可依,才有力于确定教学方向。
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
确定简明且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关于重点、难点、关键的确定是依据内容的知识点来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本的重点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的难点;关键在于根据把握知识的难点,力求为教学找出更简单有实效的突破口,来解决消除教学中的障碍。
三、活用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适当合理地“活用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大胆取舍、整合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精读活用,设计合作流程,要针对教材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意图、思路,真正做到“活用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如何正确把握教材
教师应该如何正确把握教材教师应该如何正确把握教材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如何准确把握教科书淡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要准确把握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基本特点最为科学的概括。
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大修订教科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1、人文性的体现一是体现在课文的内容中,如教材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对人类普遍关注的世界和平问题、资源问题、环保问题、科技发展问题,都有一定数量的选文;增加了情感性、哲理性的选文,反映亲情、友情的课文比以前多了,反映现代人生智慧的课文比以前多了。
课文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丰富人文性的内涵,使学生在读书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不知不觉地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
二是体现在“预习”和“思考?练习”中。
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尊重人,尊重人的选择,尊重人的探究天性,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
“预习”和“思考?练习”题中的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探究等,都充分地体现了人文精神。
2、工具性的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精读课文体现在“预习”和“思考?练习”中,略读课文体现在“阅读提示”中,“思考?练习”和“阅读提示”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
“积累?运用”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3、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培养,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在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
阅读教学中培养感悟能力,通过对--篇篇课文内容的感悟,诵读,人文精神的熏陶自然蕴涵在其中;习作教学培养写作能力,在一次次对写作素材的舍取过程中,真、善、美等人文精神的陶冶也蕴涵在其中;口语交际的一个个话题,也充分体现了人文性。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标签:新课标;新教材;灵活运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多次课程改革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材改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教材编写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新教材为课堂教学开创了自由的空间,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因而新教材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教师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开放性,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深深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课标,把握新课标内容标准的度与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对于生物学科应达到的要求。
因此,认真研究新课标是从事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了解本学科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中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是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于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遵照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学习目标,技能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按不同层次逐一分解,把握好度与量,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延伸。
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1章走进细胞重点应放在分析细胞学说的过程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其余的都是为学习细胞做必要的铺垫,不必涉猎太多,否则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困难。
二、了解新教材突出的特色1、知识结构完善化新教材力图给学生展现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应如何把握教材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应如何把握教材作者:张婕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0年第02期作为一线教师,要实施好新课程,关键是要把握好教材,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因为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
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为此,我们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为每一个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搭建舞台:一、要认真挖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含内容,使教师的教有新意,使学生的学有创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之中,勾勒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信息,设计各种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学《粉刷墙壁》一节课时,我首先创造了学校要进行校容校貌改造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什么地方要粉刷,什么地方不能粉刷,最后经过探讨,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计算、市场调查、写粉刷预算报告等,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放在了主体位置,同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还了解了铺地砖做预算的方式方法等社会知识。
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方法,如归一方法、转化方法、集合方法、类比方法、极限方法、数形结合方法……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
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教学方法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
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
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教学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提高。
新课标英语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新课标英语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面对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教学,整体把握教材,抓住最本质的教学内容,分清层次,明确目标,着眼能力培养,科学地组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效率,最终提高学生成绩。
标签:英语教学教材把握教材使用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们都感到无从下手。
我认为我们作为课改试验区的教师,应作“火箭型教师”或者“科研型教师”,抓紧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沉浸其中的学习环境。
新课标下在把握英语教材这个问题上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把握教材,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是关键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面对新教材,许多教师心存困惑,因为新教材内容涉及面宽、信息量大,任务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载体丰富多彩。
我认为在教学中对教材的认识很重要,教材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编繤的,它照顾到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取材贴近学生生活。
教材内容涉及谈论时间、谈论空间关系、提供与请求帮助、饮食、习惯、购物等,每个项目都选用了较为简单的语言结构,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这些取材体现了人文化教育,以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为核心,课程内容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体现出认知、思维、情感及行动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由于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教材图文并茂,能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认识,让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受它;文字内容减少,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大了。
活动的增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抓住教材的特点,能充分认识教材,吃透教材,认识和理解应用教材,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
只有整体认知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授课过程的盲目性。
对教材有整体认识,就要对新课标认真研究。
新课标规定了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目标,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英语教学法“功能法”的思想,是很具有时代特色的提法,很符合我国的国情,也符合与时俱进的大形式对外语教学的要求。
“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只是听、说、读、写的技能,而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包括技能但超出了技能。
把握教材,实施有效的教学预设
把握教材,实施有效的教学预设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和获得理想效果,都必须在活动之前认真进行预设设计. 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目的,完成预期任务,更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 可以说,精心预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精心预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教材. 那么如何把握教材,实施有效的教学预设呢?一、用新理念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教材1. 理念上把握课标新课程观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把课程理解为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 因此我们必须用“把学生看做人”、“把教学过程看做活动”、“把教材看做资源”等课标理念来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这样才能把教材理解得更深入、更全面,预设就更富有生机.2. 宏观上理清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要理清教材中每一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把握它的地位和作用,既要“瞻前”,即研究新知识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要“顾后”,即研究新知识的学习是为今后哪些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 从整体上理清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各段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教学时就容易站得高、看得远.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分两次教学分数的直观认识. 第一次通过对一个物体的平均分,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运用获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二次通过对多个物体的平均分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运用获得的初步认识学习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从每一段内容来看,教材对分数的知识和运用分数方法解决问题进行了整合. 第一段着重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大小比较,第二段着重解决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上述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都是对分数概念的运用,分数的意义和方法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 只有正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者的意图,才能在预设时不至于产生混乱,甚至超越目标要求.3. 细节上学会推敲新课标教材,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蕴涵着丰富的创新智慧,值得我们细心体会、深刻理解并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予以实施.教师既要思考这一节课要教学的知识点有哪些,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教学的难点是什么,还要思考教材创设的情境对帮助学生学习有什么好处,教材提供的学习线索是什么. 只有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教学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提供素材的用意和隐含的学习线索,教学才能在体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对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上得复杂.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教材从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相加出发,通过撕拼的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是原来大纲版教材没有的内容. 本人听到了多位教师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第一层次,请同学们拿出一副三角板,说说每个角的度数,再分别算一算每个三角板中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二层次,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不是180°?再来验证一下,拿出自己剪的三角形,请你撕下三角形的三个角,把它们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学生动手操作拼摆)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还可以折一折来验证. 拿出自己剪的一个三角形,把左右两个角各向中间折过去,顶点相对,另一个角的顶点也向两角顶点对齐,这样可以对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示范). 观察这三个角,你又发现了什么?三个角顶点重合后,正好也是一个平角.第三层次,通过刚才的量、撕、折,我们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情境导入观察两个已经破损的仅剩半块的三角尺(如图)(这是老师特意安排的教具),你能知道它们原来的形状吗?(2)新知探究第一层次(发现问题):认真地观察图1这两个半块三角尺,进行思考和想象,运用哪一块能还原原来的三角形?预设选A,因为比较大,能知道原来的形状. 有些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大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一个角的两条边哪一条长,哪一条短无法确定,而且可以无限延长,越延长,三角形就越大,因此原来的形状、大小不能确定. 预设选B,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一定会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引导发现:为什么三角形中两个角确定了,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呢?第二层次(合作探究):围绕上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1. 先猜想一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可能会存在怎样的关系?2. 你想怎样探究这个问题?3. 你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请试着证明一下.4. 你的结论是什么?5. 你觉得自己的这种证明能让别人信服吗?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预设1:从“两个角确定,第三个角也就确定”这句话中可以联想到:第三个角的度数可能等于一个固定的数减去另两个角的度数,也就是三个角的度数的和是一定的. 我们小组先把三角尺三个角的和算出是180°,而且两把尺的三个角的和都是180°,所以可能会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是180°.预设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不一定的. 因为在测量的时候会有误差.预设3:也认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是不一定的. 不过,可能会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是在180°左右发生变化.。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教育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变革之一就是实施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统一了全国的教学大纲,减少了教材质量差异以及内容重复的情况,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标准。
如何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策略。
为学生承担更多主体职责在以前,教学过程被看作是教师讲课的过程,而学生的角色仅仅是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
但是在今天,随着统编教材的实施,教育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变,学习变得更多元化并且学生可以充当更多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开始变成引导者和协同者。
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他们在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承担起学习任务的责任。
创新教学方式统编教材的实施,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更创新的教学模式。
比如,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被广泛采用,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技能和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课外活动和社区教育也被引入课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选择和组合教学资源和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等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课程目标。
使用有效的教具和工具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教材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适合于探究式和沟通式的学习环境,这需要相关的教具和工具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掌握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工具,比如互动白板、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等,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经验。
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需要评估其质量和效果,以确保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持久、印象深刻的学习体验。
总体来说,要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教师需要积极投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并将其转化成行动。
教师还需要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实施课堂教育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资源,使学生如鱼得水,轻松愉快的接受教育。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试验教学,从2022年9月领先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铺开,一年之后江苏省进入试验,2022年9月又有天津、浙江、安徽、福建、辽宁五省市进入第三批试验,2022年将全部进入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的试验,在课改理念、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老师,结合近三年来对课标教学的一些讨论,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 一、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乐观贯彻课改理念: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一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训练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根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试验版本,如人教A版、人教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相同. 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自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要求是统一的,我们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试验的载体,标准、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 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详细要求. 例如,?选修2-1?中?圆锥曲线?一章内容,人教A版只是把椭圆、双曲线的准线方程及统肯定义进行渗透,消失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中,很明显,准线〔抛物线的准线除外〕及统肯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明确的要求. 而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 圆锥曲线的统肯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 各个版本教材在某些学问点上的处理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状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那么确定是正确的. 二、合理处理教材内容,抓住核心打造亮点:1.实事求是地对待教材优缺点:本次各版课标教材都是一些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没有经受试验胜利之后的反复修订. 它是局部学者的劳动成果,并不是全体一线老师的才智结晶. 教材的编写也受课程标准的约束. 所以,课标教材有它亮点,也有一些弱处. 由于编写的紧迫,教材及教参中的各种错误都在所难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有反应错误和修订建议的权利和义务. 养成一种良好的教研习惯,随时把教学中的个人体会登记,改良建议写出,通过一些渠道参加沟通,进行反应. 2. 明确教学内容把握的程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究竟把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 在?课标?中,对学问点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即了解、理解、把握、能〔会〕. 了解是知道这些学问就足够了,而理解是指用概念作出推断,能〔会〕那么是用学问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的把握,表达在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尺度. 然而,四个层次的区分并不是非常简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仔细分析. 作为一名课改前线的老师,必需提高教材把握的力量,明确哪些是重点,核心内容必需心中有数,不搞题海战术,少拔高教学要求,让同学在合理的认知水平上学到学问、用好学问. 3. 敏捷处理教材中例题与习题:教材中例题和习题都是固定的,但我们同学的状况却是变化的,所以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必需确保因材施教的原那么. 老师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对所教同学的认知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有些例题,估量同学难以接受,我们那么应当降低难度. 有些例题,估量同学简单上手,我们那么可适当拓展. 例如,在选修系列教材变化率与导数的教学中,人教A版的课标教材选用了两个情景问题引入平均变化率的概念,问题1是气球的膨胀率,问题2是高台跳水. 我们猜测问题1同学难以理解,那么将问题1改为平均速度的讨论,设计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0 ,加速度为2 ,依据所学物理学问,可以得到时刻t的路程,分别求,,的平均速度. 这样的处理,让两个问题更贴近实际,也符合由易到难的梯度,且在学习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之后,能自然地过渡到下一节瞬时变化率的讨论. 相当一局部的老师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如不照本宣科地直接讲授教材上的例题,而是把例题进行适当改改〔改数据、改条件、改问题〕后进行教学,注意例题的变式训练和拓展提高. 一堂好课,经常是一条线索把几个例题、几个问题连贯起来. 教材是死的,同学和老师都是活的,我们惟有用活教材,敏捷组织教学,才能克服各种课改试验中的困难,到达抱负的试验效果. 三、有效讨论教材连接,适时适度补充内容:在教材内容上,由于学校的课程标准与高中接轨不严密,导致有些学问脱节. 如学校的因式分解没有了十字相乘法,乘法公式的学习仅局限于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削减了立方和差、三数和的平方、两数和与差的立方等公式. 根式的学习中,也缺少了分母〔子〕有理化等讨论,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也减去了. 平面几何中更是削减了很多内容,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的四心,圆中的有关性质及比例线段等. 而这些学校未学的学问,在高中将要用到,如何处理这个冲突呢?一种做法是编写补充读本〔网上也有〕,在高一学期初支配时间先把补充读本讲授,在全面、系统的预备下,沉着迎战新课程的学习. 另一种做法是在需要的时候再赐予补充,例如,模块1教学中,讨论的单调性问题,那么把一些乘法公式补充进来;模块2教学中,讨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那么具体讲授1~2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补充进来. 实践证明,需要的时候赐予补充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教者必需明确,哪些地方需选用一些什么例题或习题,补充进来一些什么内容. 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用科学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用好、用活现行的课标试验教材,一分为二地看待各种问题,学习他人的先进阅历,施展自己的教学魅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课标实验教材,本文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课改理念、实验困扰、内容把握、教材衔接等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改实验把握教材衔接问题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从2004年9月率先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铺开,一年之后江苏省进入实验,2006年9月又有天津、浙江、安徽、福建、辽宁五省市进入第三批实验,2008年将全部进入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在课改理念、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结合自己对课标教学的一些研究,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1. 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实验版本,如人教A版、人教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相同. 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自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要求是统一的,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实验的载体,规范、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 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例如,《选修2-1》中《圆锥曲线》一章内容,人教A版只是把椭圆、双曲线的准线方程及统一定义进行渗透,出现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中,很明显,准线(抛物线的准线除外)及统一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明确的要求. 而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 各个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处理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则肯定是正确的.2.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 既要备一份《课标》的电子稿,也要备一本《课标》的纸质书. 人教社在一项关于课改实验的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课标》学习的情况,统计是否有《课标》的人数. 其中有《课标》的622人,没有《课标》的173人,没有《课标》的占22.06%. 虽然这1/5的数量不大,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人教社的调查是在课标教材实验一年后进行的,那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两届的高一年级参与课标实验的老师是否都配备了《课标》,肩负课改实验的老师是否认真研读过《课标》.大部分老师都是专心研究课标教材,抛开了课程标准,所以对教材疑惑不解的地方是许许多多.我们研读《课标》,不应只是进入课改实验时浏览一遍,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 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加以证明.3. 课改理念到底是哪些: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如下10条:(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人教社所编写的A版教材中,也体现了如下特点:(1)亲和力;(2)问题性;(3)科学性与思想性;(4)时代性与应用性;(5)联系性. 特别突出的是“问题性”,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而应当是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学习. 所以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课改实验收效良好的保障. 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1)问题意识. 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力. 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 在课标教材中,通过“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栏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各项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我们不应当再念念不忘大纲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的优势,嫌弃课标教材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积极落实课标教材各栏目的教学,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十分广泛,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不会再埋怨教材中应用问题的频繁,也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3)知识再现. 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能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摸索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的历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素质. 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才能改进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创新能力.二、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减少随意超标教学:1. 违背课程标准的原因:课改实验,继承了大纲教材的若干优点,涌现了一些崭新的理念,与大纲教材体系最大的区别是“螺旋式上升”与“选修课程的多样化”.“螺旋式上升”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使本学科内容不断地拓展与加深,并在知识的学习上有良好的复习和强化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它不再像大纲教材的分科安排,体现出知识体系上的逻辑性,造成了本学科内容的臃肿和不必要的重复.“选修课程的多样化”原则是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学习之后,可以从选修系列1(2个模块)、系列2(3个模块)、系列3(6个专题)、系列4(10个专题)等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学生情况的不同,出现了选择课程的不同组合,给学校和老师的组织教学增大了压力. 老师们不再像执教大纲教材那么单纯,将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全校学生不同的选择.教过大纲教材的老师,由于教学习惯与思维定势的原因,许多新的内容难以接受,所以也造成或多或少地违背《课标》中的一些要求. 新课标教辅资料蜂拥而上,可以说其中很多是滥竽充数,超纲现象十分严重,师生在使用教辅资料的过程中,不得不补充一些内容.面对课改实验,频繁叫苦的老师比较多,新增内容的学习、课改理念与新课标教材下的课堂组织教学等一切新生事物都是困难重重. 所以,对课程标准的种种怨声都有,也导致出现一些违背课程标准的现象. 老师叫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盲目地拔高教学要求,把后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增大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困难.2. 违背课程标准的几种现象:常见的违背课程标准的现象有如下一些情况:(1)打乱模块顺序,否认课程标准的逻辑体系. 普遍认为,模块2中综合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两大块内容,高一学生难以接受,模块3中概念性的知识太多,算法等新增内容也比较陌生. 所以出现一些学校把这两个模块移后教学. 人教社关于模块教学顺序的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看出来,严格按照模块12345组织教学的不到1/2. 但是,一些打乱模块顺序教学的学校,也有一部分在后来的课标教材实验中,回归到正常模块顺序教学的轨道.(2)调整个别教学内容. 例如,在模块1中学习集合的时候,常常把模块5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移到这里教学,理由是学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后,可以解决许多集合问题及函数定义域的问题.(3)增加某些教学要求. 例如,在模块3中学习古典概型时,补充了计数原理还觉得不够,甚至把排列组合的计算也补充进来,我们查阅《课标》可以知道,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只针对理科学生(选修2系列)才有要求,文科学生(选修1系列)不作要求.(4)删减个别内容和降低要求. 二分法、三视图、算法、框图、统计案例、积分等新增内容比较陌生,部分老师学习起来也感到困难,数学应用建模的难度偏大,这些原因都导致放弃一些内容或者例题. 又如算法中算法语句,不同版本的教材所选择的编程语言不同,大家预测高考只能涉及到程序框图的考查,所以减少了算法语句的课时,课标中学习算法语句及算法案例的初衷是体会算法思想,我们却背道而驰.3. 遵循课程标准的成功体会:在课改实验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模块顺序进行教学,切身的体会是并没有遇到绊脚石,相反教师没有乱阵脚,也培养了学生稳扎稳打的学习风气. 我们也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必修①中,教辅资料上所有涉及不等式超纲的题都删掉;在必修③古典概型的教学中,不补充排列组合的计算,而只是简单的讲解一些利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解答的实例,但不上升到计数原理;在选修系列中讲授椭圆与双曲线时,所有关于准线的题(课标不作要求)也坚决不涉及. 在高三复习中,算法案例没有纳入考试大纲,所以只能把算法案例的题以新定义类型等创新问题呈现,当然在必修③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算法案例的教学,因为它是一种算法思想的熏陶.关于本次课改实验,我们老师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我们无法改变,只能积极面对”. 课改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在集体备课等群策群力的活动中,我们肯定会一个个地解决,把成功的经验沿袭下去.三、合理处理教材内容,抓住核心打造亮点:1. 实事求是地对待教材优缺点:本次各版课标教材都是一些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没有经历试验成功之后的反复修订. 它是部分学者的劳动成果,并不是全体一线教师的智慧结晶. 教材的编写也受课程标准的约束. 所以,课标教材有它亮点,也有一些弱处.由于编写的紧迫,教材及教参中的各种错误都在所难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反馈错误和修订建议的权利和义务. 养成一种良好的教研习惯,随时把教学中的个人体会记下,改进建议写出,通过一些渠道参与交流,进行反馈.2. 认真对待教材中的众多栏目:由于课程标准的统一,不同版本教材在知识点讲解上大同小异,编写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栏目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人教A版的教材设置了“观察”、“思考”、“问题”、“探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栏目,给人的感觉是琳琅满目. 部分教师只重视教材正文部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这些栏目的价值. 通过这些栏目,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得以改进. 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课标教材中的探究性学习等时髦的做法,而应当切合学生实际,把教材化难为易,讲透知识的再现过程,归纳出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一步一个梯度引导学生走上快乐学习的舞台. 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一些知识点为平台,偶尔结合相关类型的题加以训练.3. 明确教学内容把握的程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到底把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 在《课标》中,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即“了解”、“理解”、“掌握”、“能(会)”. “了解”是知道这些知识就足够了,而“理解”是指用概念作出判断,“能(会)”则是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尺度. 然而,四个层次的区分并不是十分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 作为一名课改前线的教师,必须提高教材把握的能力,明确哪些是重点,核心内容必须心中有数,不搞题海战术,少拔高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合理的认知水平上学到知识、用好知识.4. 灵活处理教材中例题与习题:教材中例题和习题都是固定的,但我们学生的情况却是变化的,所以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必须确保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对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有些例题,估计学生难以接受,我们则应当降低难度. 有些例题,估计学生容易上手,我们则可适当拓展.5. 重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可以反映出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精神实质. 教学中重视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实质就是突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思想的掌握,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算法等核心的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中学数学阶段,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以数形结合思想最为重要. 教学中不应当只是局限于形式上传授数学思想方法,而应当从思想意识上逐渐灌输,让四大思想铭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跃于学生的思维中.四、有效研究教材衔接,适时适度补充内容:1. 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初中阶段属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大降低了数学知识的难度、深度与广度,数学的研究多以常量为主. 而高中阶段新课标的实施,在学习方式上有较大的变革,在学习内容上相比初中是一个大的飞跃,研究的内容包含字母、变量等抽象的知识,在计算、推理、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首先需要抓好学法的指导,其次在教材处理上下一点功夫,估计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难以接受的内容,可以低起点、多梯度地组织教学.在教材内容上,由于初中的课程标准与高中接轨不严密,导致有些知识脱节. 如初中的因式分解没有了十字相乘法,乘法公式的学习仅局限于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减少了立方和差、三数和的平方、两数和与差的立方等公式. 根式的学习中,也缺少了分母(子)有理化等研究,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也减去了. 平面几何中更是减少了许多内容,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的四心,圆中的有关性质及比例线段等. 而这些初中未学的知识,在高中将要用到,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一种做法是编写补充读本(网上也有),在高一学期初安排时间先把补充读本讲授,在全面、系统的准备下,从容迎战新课程的学习. 另一种做法是在需要的时候再给予补充,例如,模块1教学中,研究的单调性问题,则把一些乘法公式补充进来;模块2教学中,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则详细讲授1~2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补充进来. 实践证明,需要的时候给予补充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教者必须明确,哪些地方需选用一些什么例题或习题,补充进来一些什么内容.2. 教材本身知识体系上的衔接:新课标教材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螺旋式上升”,在下一阶段的知识的学习中,必须以前一阶段的知识为基础. 比如选修2-1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我们要适当地回顾平面向量的一些知识,类比平面向量,推广学习空间向量. 同时,立体几何中有关空间角度和距离的概念及几何法,都可以通过1~2个题的渗透来达到回忆强化效果.新课标教材因为课程标准限制的原因,也客观存在一些弱点,如古典概型中的概率计算,教材只停留在事件个数由例举分析得到. 大量这样的练习,增大了例举的困难,且耗时费力. 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例题或习题解法的讲授为载体,适当补充两个计数原理的计算方式,不一定要提出计数原理的理论.又如选修2-1的2.1节《曲线与方程》,以此为基础再学习之后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三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探索圆锥曲线的方程可以轻松上手,而选修1-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却直接从《椭圆》开始教学,少了《曲线与方程》一节.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疑惑,理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都要以曲线与方程这一知识点为基础,而文科学生相反少了这个基础的学习,直接跨越到《椭圆》的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文科学生直接探讨椭圆方程十分棘手. 虽然课标如此要求,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通过2个左右的求轨迹方程的简单题目,把求轨迹的五步法补充进来,弥补文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这一缺陷.3. 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世界上万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中学阶段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也必然有所牵连. 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单纯是数学知识的传授,也可以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渗透其它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模块1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历史上的考古价值、银行里利息的计算等可以作为应用问题的情景而渗透. 在模块4中,物理学中机械波、电磁波、力作功都可以渗透到三角函数与向量的教学中. 这样的例子许许多多,我们需做一个有心人,把我们的数学课堂适度拓展,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在课改实验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用科学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用好、用活现行的课标实验教材,一分为二地看待各种问题,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施展自己的教学魅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指引我们的学生飞翔在知识的宇宙中.参考文献:[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章建跃,A版数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试教通讯》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