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淋巴瘤诊治现状_日本_胃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_首版解读_陈峻青
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求医问药 半月刊SeekMedicalAndAskTheMedicine 2011年第 9卷 第 10期
2 结 果 治疗 组与对 照组有显 著差异性 (P<0.05=,治 疗组术后 并发症 的明显
小于 对照组 (见 下表 ),并且 在拔 牙所耗 的 时间上 ,治疗 组 比对照 组 明显缩 短,治疗组拔牙平均耗时lO分钟,对照组拔牙耗时2O分钟 。
【关键 词 】 胃恶性淋 巴瘤 ;诊 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 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l672—2523(201 1)10-0308—02
胃恶 性淋 巴瘤 是发生 于胃牯膜 下层淋 巴组织的恶性肿 瘤 。临 床发病率 较低 ,占胃恶性肿 瘤 的r5o4 ̄。I。其临 床特 异性表 现较 缺乏 ,需要进 行严格 的 术前 诊断 。
[J】,第三 军 医大 学学报 ,2007,29(8):71 3-7I 6. 【2 ] Quek SL,Tay Kh,eta1.Pattern of thi rd molar impaction in a Singapore
Ohinese population:a retrospective radiographic survey 【J】l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5,32(5):548-552. 【3】 杨擎天,胡开进 ,薛洋等.阻生下颌第三磨牙2种拔除方法的比较【J],实 用 口腔 医学杂 志 .2010,26(I):71-74.
胃恶性淋 巴瘤 的诊 断与治 疗
董 旋 孙 乐斌
(庄河市 中心 医院普外科 1 1640)
【摘要 】 目的:探讨 胃恶性淋 巴瘤 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I 995年3月到200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 的1 2例 胃恶性淋巴瘤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 胃恶性淋巴瘤诊断标准。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 、消瘦、发热 、消化道 出血 、贫血和恶心呕吐等。所有 人 群均采用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的治疗方案,研究患者均符合Dawson胃恶性淋巴瘤诊 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 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对研 究人群进行手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临床常见的非何氏杰金 氏淋巴瘤。进行有针对性的化疗后进行5年随访 ,1年死亡病例为l倒,生存率为91.67%;3年 内死 亡病 例 为 1例 ,生存 率 为83.33%;5#-内死 亡 病例 为2例 ,生存 率为66.67%。其 中 I EⅡE 期 5#- 生存 率为 87.5 (7/8),IIIEⅣE期5#- 生存 率为25.0 1/ 4 o结论:对 胃恶性淋 巴瘤的临床诊断率较低 ,临床表现特异性低 ,早期诊 断采取手术化疗治疗效果较好 。
新版日本胃癌规约和指南的解读
N0 N1 N2 N3 无论T/N,M1
ⅠA ⅠB ⅡA ⅡB
ⅠB ⅡA ⅡB ⅢA
ⅡA ⅡB ⅢA ⅢB
Ⅳ
ⅡB ⅢA ⅢB ⅢC
ⅢB ⅢB ⅢC ⅢC
*在第7版TNM分类中,肿瘤中心距离食管胃结合部5cm以内,浸润食管的腺癌为食 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 TNM分类中,即使肿瘤细胞的数量不占优势,低分化程度做为组织型分型标准 *TNM组织分化程度分类(Histopathological grading) Gx:不能确定分化程度(Grade)
不明
N1
1~2
N2
Concept
3~6
N3a
7~15
N3b
16个以上
1.推荐病理学检查16个以上淋巴结,不够数量=N(+) 2.即使N0.13和No.16淋巴结转移,不能计数到N分类,作为M1 3.病理学检查在胃壁外脂肪中发现癌灶,可以算作淋巴结计数 4.术前放化疗可不进行淋巴结计数、分类,CN(+)
SM2(T1b2)
粘膜下层
MP(T2)
(固有)肌层
SS(T3) SE(T4a) 浆膜层(浆膜下组织以及浆膜表面)
SI(T4b)
几点说明
注 1)由于溃疡疤痕,即使胃壁各层不存在,以癌细胞浸润的最深 层次表示深达度。
注 2)即使癌巢位于胃壁的脉管内,也适用这个原则。即从主病灶 可见连续性或者间断性脉管浸润,脉管侵袭存在的最深部位 层次为深达度。
缩小手术
N1-N2
D2
N3 新辅助 扩大或姑
息
扩大根治手 术
D2
(联合脏器
切除)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进展(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进展[ 08-09-22 08:47:00 ] 作者:余长锋陈丽荣编辑:Studa_hasgo122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属非上皮性胃恶性肿瘤,原发于胃粘膜下淋巴组织,占胃恶性肿瘤的4.5%~5.0%,占胃肉瘤60%左右。
与胃癌相比,本病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本病的诊断标准是病人的临床症状单一或主要地表现在胃肠道,病灶局限或原发于胃,通过适当检查如胸片、腹部CT、骨髓检查和双足淋巴造影等排除全身恶性淋巴瘤继发于胃的可能性。
PGL的临床表现和胃癌相似,甚至在术中有时也难以区别,但治疗效果及预后却较胃癌为好。
一旦误诊,将使部分病人错过合理治疗机会,因此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至关重要。
由于本病少见,很少有医疗单位能积累相当数量有临床意义的资料,从而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且PGL的组织分类和临床分期方法历来演变较多,缺乏统一的见解,本文的目的是复习有关文献,探讨本病的病理分类、分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1 病理1.1 大体表现PGL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窦部,其次为体部,贲门、幽门。
肿瘤可单发或弥漫浸润性生长。
肿瘤直径2~18cm不等。
大体类型可分为:(1)结节型;(2)溃疡型;(3)弥漫浸润型。
PGL可直接累及邻近脏器或腹腔,也常常发生胃周围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Connor报告胃周淋巴结转移率为52%,我院外科资料为55.6%,少数患者可经血行播散。
1.2 组织学表现大部分PGL是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认为,它们属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型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Ki-1+)淋巴瘤偶见报告。
霍奇金淋巴瘤极为少见。
PGL组织学分级可分为两大类:(1)低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以小细胞为主;(2)高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以大细胞为主。
深刻理解新版日本胃癌_处理规约_和_治疗指南_提高我国胃癌治疗水平
专家评述文章编号:1005-2208(2010)08-0621-04深刻理解新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和“治疗指南”提高我国胃癌治疗水平陈峻青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胃癌Keywords gastric cancer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简称《规约》)始创于1962年。
第10版前版间修订年限均短,后4版版间时距明显延长,意味着每次修订均积蓄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标志着胃癌的诊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日本《规约》居各种癌症规约的首位。
2001年初,为了顺应胃癌治疗的进步及多样化,可供广大医生与病人对治疗方针、方法的公开沟通与选择,日本胃癌学会出版了首版《胃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亦同样受到了欢迎。
2010年春,日本胃癌学会出版了《胃癌处理规约》第14版[1]与《胃癌治疗指南》第3版[2]。
均做了较大修改,且二者做了明确分工。
《规约》主要内容是胃癌进行程度、癌肿状态(原发癌、转移、分期)的记载方法和治疗结果的评价方法。
《指南》的内容是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临床具体治疗方法等[3]。
《规约》与《指南》不仅在日本,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充分地熟悉掌握其精神与内容,对推动我国胃癌诊治工作肯定会有所裨益。
1第7版TNM分期简略评述14版《规约》与3版《指南》修订中,日本胃癌学会主动废弃了多年坚持应用的PHNS解剖学分期法,与国际胃癌学会密切合作提出了第7版TNM分期法及治疗适应证。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且为了与食管癌、大肠癌分期相对应(此点有待今后验证),对T分期、N分期做了较大修改。
梗概内容如下。
1.1T分期T2为MP、T3为SS是修改的最大点。
Tx:癌浸润深度不明;T0:无癌;T1:癌局限于黏膜(M)或黏膜下层(SM);T1a⁃M:癌局限于M;T1b⁃SM:癌浸润局限于SM;T2⁃MP:癌浸润超过SM,局限于固有肌层(MP);T3⁃SS:癌浸润超过MP,局限于浆膜下层(SS);T4:癌浸润接近浆膜或露出(SE),或侵及胃周脏器(SI);T4a⁃SE:癌浸润接近浆膜表面或穿破浆膜暴露于腹腔;T4b⁃SI:癌侵及周围脏器。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相关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6 年2月至2011年7月经诊断患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已有的报道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
结果术前内镜活检确诊15例,其余33例经过手术和病理得到确诊,误诊率达68.75%;48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I、Ⅱ、Ⅲ和IV期分别为20例、18例、8例和2例,46例采取手术切除,2例Ⅳ期采取单纯活检;随访1年内I~Ⅲ期患者生存率达100%,Ⅳ期只有50%;3年后的总生存率是79.2%。
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内镜活检和手术检查可提高诊断率,I、Ⅱ、Ⅲ期病例应选择手术治疗,术后给与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Ⅳ期病例应采取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结合的治疗方式。
标签: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有文献报道,该病一般约占消化道肿瘤的3%左右,但该肿瘤却是最常见原发于淋巴结外的一种恶性淋巴瘤,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1]。
和全身性的淋巴瘤不同,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成人,儿童少见。
发病部位主要是胃和小肠,在就是大肠和回盲部,很少发生于直肠或食管中。
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明显,它的术前诊断也相对困难,经常会被误诊成胃肠癌,且容易造成漏诊。
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还不成熟,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我院48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和相关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以后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在我院选取2006 年2月至2011年7月患有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患者48例,男性患者占3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3岁。
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部并Dawson标准[2]:没有纵膈淋巴结肿大;全身没有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及引流區域淋巴结;肝脾正常。
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作者:王春叶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关键词】胃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0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44-01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PGL指原发于胃而起源于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也可为全身恶性淋巴瘤的一部分。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胃是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病部位,两者的影像学诊断不尽相同,但两者鉴别困难。
胃淋巴瘤包括原发及继发性,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低度恶性ALT淋巴瘤最常见,WHO提出其来源于粘膜淋巴滤泡边缘区B淋巴细胞。
肿瘤常发生于老年人胃窦部,表面常有浅表溃疡形成。
镜下以CCL细胞伴浆化、淋巴上皮病变以及反应性滤泡和肿瘤性滤泡共存为特点[1]。
1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主要是上腹痛,或类似溃疡症状,服用抑酸药能缓解症状导致误诊;如体重持续下降可出现胃癌样症状,厌食、恶心、呕吐等。
并发症穿孔、出现不常见,少数可有腹部包块。
2辅助检查2.1内镜下表现病变表现多样化,可有粘膜肿块隆起,表面粘膜充血或多发浅表溃疡或糜烂;深大溃疡、边缘锐利,与正常粘膜境清,不规则;增厚递胃粘膜皱襞,胃扩张差;粘膜结节样隆起及多发息肉肿块,表面有溃疡;由于肿瘤沿淋巴组织扩展,病变部位可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这与胃癌不同。
病理活检阳性率不高,对诊断有难度,注意深挖活检[2]。
超声内镜:对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作用。
表现为低回声肿块改变和局限性或弥漫的低回声浸润,胃壁增厚伴有浅溃疡;并能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和胃外的不正常淋巴结。
典型胃淋巴瘤声像胃局限性和广泛性胃壁第2、3层明显低回声,范围较广,早期结构层次存在,进展期层次不清,表现与皮革胃相似。
2.2PGL的X线特征[3-4]胃部出现的肿块大,一般是比胃癌的肿瘤大;胃壁的线条有扩张度并且是柔和的,但是胃癌的胃壁是非常僵硬的,出现了僵化的特征;胃壁出现弥漫性的粘膜增生导致不规则的增厚;此外我们还发现胃癌溃疡比肿瘤深,胃癌病变的边缘是非常清楚,但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溃疡大且浅,不规则;并且在进行X光检查时可以看见胃蠕动波经过;胃癌发病的部位一般在胃窦较为常见而胃部的肿瘤以全胃或胃部的大弯测较为多见。
胃malt淋巴瘤的研究与诊治进展
免疫治疗在淋巴瘤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研 发针对胃MALT淋巴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联合用药方案
针对胃MALT淋巴瘤的异质性,研发个体化、精 准化的联合用药方案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重 要途径。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深入探究发病机制
进一步深入探究胃MALT淋巴瘤的发 病机制,揭示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 律,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病因之一,感染后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淋巴组织增生,最终发 展为淋巴瘤。在分子生物学层面,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多种基因表达异常和信号通路紊乱。
03 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方 法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 状。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活检及影像学检查,参照WH进行鉴别,需结合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 染色结果进行判断。
04 胃MALT淋巴瘤的治疗策 略
抗生素治疗及适应证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作为胃MALT淋巴瘤的初始治疗手段,适用于病变早期、无严重 并发症的患者。
染色体易位
胃MALT淋巴瘤常发生染色体易位,涉及t(11;18)(q21;q21)、t(1;14)(p22;q32)和t(14;18)(q32;q21)等,导 致BCL2、BCL6和MYC等原癌基因重排和过表达。
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胃MALT淋巴瘤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如PIK3CA、KRAS、NRAS和BRAF等,这些基因突变与肿 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遗传学异常与淋巴瘤发病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学异常被发现在胃MALT淋巴瘤发病中起重要 作用,如染色体易位、基因突变等。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治观察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治观察概述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PGL)是指淋巴瘤在胃肠道原发部位发生的罕见疾病。
PGL占到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 - 2%,而在所有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中则占到10% - 15%。
近些年来,PGL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病因PGL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与以下因素有关:免疫系统异常PGL的发病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
临床上发现,PGL患者中30% - 40%伴有H. Pylori感染。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是PGL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HLA-DR7、DR53、DR1等基因的突变,与PGL的发病率有一定关系。
外部环境因素细菌、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可能是PGL发生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
例如寄生在胃肠道的弓形虫、沙门氏菌、螺旋体、EB病毒等。
临床表现PGL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不适感、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体重下降、发热、虚弱等非特异性体征。
•贫血、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症状。
不同的PGL部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胃PGL多见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腹痛等表现;小肠PGL则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泻。
诊断PGL的诊断主要依靠:放射学检查胶囊内镜和钡餐重影检查是PGL放射学检查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这些检查明确PGL的部位、形态和大小等信息。
病理学检查PGL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组织学、免疫组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组织学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从患者的活检或手术标本中获取病理学信息。
血液系统检查PGL患者血液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白细胞减少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检查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等。
治疗PGL的治疗主要依靠化疗、放疗、手术等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化疗,特别是黄体酮环磷酰胺联合环磷酰胺和长春瑞滨的多药化疗方案。
2024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对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可尝试采用 挽救性化疗方案。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治疗药物激活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攻击淋巴瘤细胞。
放疗
对于局部复发的淋巴瘤,可考虑采用 放疗进行局部控制。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部分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 ,可考虑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
疗。
支持性护理措施完善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 疏导。
如CT、MRI或PET-CT等,用于评估淋巴瘤病灶变化,建议每6个月 至1年进行一次。
骨髓检查
对于部分淋巴瘤患者,建议定期进行骨髓穿刺和活检,以监测骨髓浸 润情况。
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介绍
EORTC QLQ-C30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 涵盖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 会功能等多个领域。
3
治疗方案安全性与有效性
在确保治疗方案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最佳的治疗 效果。
个体化治疗策略探讨
基因突变检测
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选择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 物。
免疫组化检测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了解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 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试验参与
鼓励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处理建议
FACT-Lym
专门针对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包括生理 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淋巴瘤相关症状等 方面。
心理干预在淋巴瘤康复中作用
减轻焦虑和抑郁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增强治疗信心
通过心理干预,患者可以更加积极地面对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 信心。
胃恶性淋巴瘤知识点总结
鉴别诊断
胃癌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査可确诊。胃癌发病年龄较为淋巴瘤大。年龄>40岁
胃溃疡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的特点。胃溃疡通常在餐后30分钟后出现,疼痛持续1〜2 小时后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发。通常有季节、精神紧张、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诱因。 X线检査直接征象为龛影,一般突出于腔外,直径<2cm,溃疡边缘光滑整齐,周围黏膜呈辐射状,胃壁柔 软可扩张等。进一步作胃镜并行黏膜活检有助鉴别。
穿孔
极其少见的并发症,通常由溃疡演变为穿孔,由于该病恶性程度低,一般进展缓慢
分期
I期
淋巴瘤局限在胃,无淋巴结转移
Ⅰ1期:淋巴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
Ⅰ2期:淋巴瘤超过黏膜下层
Ⅱ期
淋巴瘤局限在胃,有淋巴结转移
Ⅱ1胃巴瘤伴胃周淋巴结转移淋
Ⅱ2胃淋巴瘤伴横膈下非胃周淋巴结转移
Ⅲ期
胃淋巴瘤伴横膈两侧淋巴结转移
近年来,由于EB病毒、幽门螺杆菌、以及AIDS、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肿瘤的放化疗后等继发性免疫功能异常的人数增加,还有Sjogren综合征、Hasmoto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结外淋巴瘤的发病率大幅攀升,与此同时,胃肠道淋巴瘤的发生也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据统计近20年胃肠道淋巴瘤发生率上升近一倍,因此引起对本病的广泛关注。
CVP方案:环磷酰胺800mg/m2,静注,第1、15天;长春新碱1.4mg/m2,静注,第1天;泼尼松100mg口服,第1-5天。
手术治疗
适应证:近年来胃MALT淋巴瘤治疗重心逐渐由外科向内科转变,一般不适合放疗和化疗者考虑手术治疗。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治观察(精)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治观察摘要:目的对患有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68例患有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患者病例,采用X线和内镜检查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
分别采用单纯手术方式和手术与放化疗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患者。
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应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采用手术与放化疗结合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为了对患有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特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1],为临床提供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使该类患者的诊断的准确率和存活率进一步提高,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患者病例,采用X线和内镜检查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手术和手术与放化疗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两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患者病例,采用X线和内镜检查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将其分为两组。
A组患者中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1岁,年龄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46.2岁;B组患者中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8岁,年龄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44.6岁。
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胃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
胃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胃恶性淋巴瘤(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的胃部淋巴组织肿瘤,通常来源于胃黏膜的淋巴组织。
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炎。
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临床表现胃恶性淋巴瘤的症状因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布等因素而异,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贫血等,严重时可引起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常显示低红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低白细胞等,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也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明确胃恶性淋巴瘤诊断的关键,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和取活检样本以确定病理类型。
病理诊断包括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查等,对于确诊、分型和评估预后十分重要。
治疗治疗原则胃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包括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及放疗,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根治性手术手术对于早期胃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至关重要,旨在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根治目的,并可进行淋巴结清扫。
化疗化疗是胃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可采用单药或多药联合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疗放疗可以用于局部晚期或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主要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 以达到治疗目的。
随访术后随访手术后定期复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状态及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化疗期间随访在化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肝功、肾功能等相关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放疗后随访放疗后需定期复查影像学,了解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生命质量及时干预。
综上所述,胃恶性淋巴瘤是一种需要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恶性疾病,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执业医师来说,要加强病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提高对该病种的认识,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重要修改内容简介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重要修改内容简介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年第1期第20卷国外医学动态与新进展作者:陈峻青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沈阳,110001【编者按】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已出版半年,在一些方面做了较大修改。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编辑部特请我国著名外科学者陈峻青教授将重要修改处(与12版对照)作一简介,供广大读者在临床工作中作一参考。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首版制定于1962年,于1999年6月修订出版了第13版。
此规约不仅应用于日本,在世界其它国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12版以前,均为日本胃癌研究会编著,1997年“日本胃癌研究会”改为“日本胃癌学会”。
13版出版者亦相应地改为“日本胃癌学会”。
本次修订是本着继承既往规约的基本原则,又充分考虑了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力图内容简明、实用,记载方法与用词与国际统一的精神,做了一些修改。
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客观评价标准与腹腔脱落癌细胞诊断项目。
对淋巴结亚组名称、淋巴结清除站属做了较大改动。
1记载方法原则所见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即T(肿瘤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M(远隔转移)。
所见大写字母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程度,不明者用X表示。
诊断所见分为4种,即临床、手术、病理与综合所见。
在所见大写字母前用小写英文字母c、s、p、f表示(表1)。
表1记载方法的原则与内容2原发癌的记载2.1胃部位划分英文缩写字的改变见表2。
胃壁断面划分,无改变。
食道、十二指肠英文缩写仍为E、D。
表2胃部位划分英文缩写的改变2.2大体型早期癌*进行期癌大体型未改变早期癌:仍为Ⅰ、Ⅱa、Ⅱb、Ⅱc、Ⅲ,复合型(Ⅱc+Ⅲ等)。
Ⅰ型和Ⅱa的区别:隆起高度小于正常粘膜2倍为Ⅱa型:大于2倍为Ⅰ型。
进行期癌:为Borrmann1、2、3、4、5型。
2.3癌浸润胃壁深度仍为M、SM、MP、SS、SE、Si,第13版未改变。
但将SM又分为SM1:癌越过粘膜肌不足0.5mm。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几点新认识与清除术的新进展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几点新认识与清除术的新进展
陈峻青
【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
【年(卷),期】2008(21)3
【摘要】胃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诊治、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在胃癌分期、淋巴结分站中改动极为活跃的一个项目。
制定胃癌分期中N分期是
改变最大、分歧最大一项内容。
历次改动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混乱。
目前正处在由淋巴结转移距离改为枚数决定分期的实践进程中。
【总页数】3页(P233-235)
【作者】陈峻青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1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R730.56
【相关文献】
1.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评分预测第一站淋巴结转移 [J], 朱登峰;朱松明
2.现代胃癌外科治疗的几点新认识 [J], 陈峻青
3.胃癌淋巴结转移研究新进展 [J], 文宇;李铁钢
4.胃癌淋巴结转移、清除术近30余年的研究与应用变迁 [J], 陈峻青
5.胃癌扩大切除术的几点新认识 [J], 陈峻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王舒宝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4(008)003
【摘要】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
01)王舒宝胃原发恶性淋巴瘤为一少见疾病,占胃肿瘤的4.5%,胃肉瘤的60~80%。
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各科医生对其临床特点认识不足,在X线、内镜及病理检查上仅满足于存在诊断,不重视质...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王舒宝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研究——附13例临床、胃双重造影及CT分析 [J], 邱水波;李明亮;吴政光;陈健群;龚小龙
2.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J], 梁健;蔡伟晖;张奕文
3.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J], 路平;王舒宝
4.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 [J], 霍雄伟;马清涌;高燕凤;孙学军;许延发;刘浩
5.多原发性食管癌及食管胃双原发癌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J], 杨钟波;郭启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转移淋巴结分型的病理研究
胃癌转移淋巴结分型的病理研究
王梅先;陈峻青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1989(005)003
【摘要】胃癌组织学生长方式,是估计胃癌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本组淋巴结转移癌的生长方式,多数(65.4%)与原发癌一致,这一部分转移淋巴结,同原发癌一样可反映胃癌的预后。
少数(34.6%)与原发癌生长方式不同的转移淋巴结,总的趋向变恶,
推测它们将比原发癌对预后表达得更深刻。
在粘液组化分型中,淋巴结转移癌与原发癌的各型分布近似。
【总页数】3页(P156-158)
【作者】王梅先;陈峻青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能谱CT在不同病理分型的老年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同源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马隽;张雪薇;张逸远;刘丽;马守成;李洋
2.胃癌Lauren分型的临床病理研究 [J], 许琦;曾珊
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胃癌转移淋巴结诊断价值 [J], 杨岳云; 苑双蕊; 李春阳; 刘晟宇; 刘凤杰; 曹振东
4.EMMPRIN、MT1-MMP蛋白在原发胃癌和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刘修莉;陈洪雷;余保平;郭明文;李玲
5.双源CT对不同病理分型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同源性研究 [J], 张雪薇;庞星一;马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 胃恶性淋巴瘤,主要有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
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为低度恶性 (indolent)B 细胞淋巴瘤和高度恶性(aggressive)弥漫大 B 细 胞淋巴瘤(du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还有滤 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 等 B 细胞淋巴瘤,成人白血 病淋巴瘤等 T 细胞淋巴瘤, 但 MALT 淋巴瘤和 DLBCL 以 外者少见。本指南重点论述 前两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 瘤。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年 11 月 第 31 卷 第 11 期
· 995 ·
CD20、CD23、CD79a、cyclin D1、BCL2 等检测。用流式细胞 术做细胞表面标志 kappa/lambda、CD14、CD20、CD5、CD23、 CD10 检查,MALT 淋巴瘤特异性(t 11;18)(q21;q21)染色体 易位、AP12-MALT1 融合基因阳性(胃约占 20%)等检查。 2.2 临床分期诊断 应用 1994 年卢加诺(Lugano)国际会 议修订的消化管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表 1)[4]。行消化管 内镜,颈、胸、全腹 CT,PET,腹部超声检查,血常规、生化 学、s-IL2R、骨髓穿刺等检测。胃淋巴瘤还应增加胃超声内 镜、HP 检测。DLBCL 的国际预后因子(IPI):年龄、病期、血 清 LDH、体能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结外病变数,了 解 IPI 也很重要。
Ⅳ 淋巴结以外的浸润、扩散 消化管病变同时有超越膈肌淋巴结浸润
3 治疗 首先简要回顾近 20 余年胃恶性淋巴瘤外科与非外科
治疗的研究情况。早在 1984 年 Maor 等报告 9 例Ⅰ、Ⅱ期胃 淋巴瘤采用化疗和放疗,仅 1 例复发。之后,更多报告证明 早期胃淋巴瘤不行外科治疗可获得良效。1991 年 Avites 等 前瞻性研究比较 52 例Ⅰ、Ⅱ期胃淋巴瘤化疗或外科+化疗 的结果,两组无复发存活率及全组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相继还有一些同样结果报告[2]。结论是早期胃淋巴 瘤行化疗、放疗可取得良效,不必要附加外科治疗。 3.1 胃 MALT 淋巴瘤治疗 3.1.1 除菌治疗 3.1.1.1 适应证与随诊 除菌治疗是Ⅰ、Ⅱ期胃 MALT 淋 巴瘤的首选标准治疗方法,日本作者报告有效率为 70%~ 80%,Yoon 等[2]报告有效率为 80%~95%(表 2)。除菌治疗 后 MALT 淋巴瘤消退时间为 2~3 个月至数年。需定期行内 镜检查。日本规定为 6 周行胃镜、胸、腹部 CT 检查判定效 果,以后第 1 年每 3 个月、第 2 年每 4 个月、第 3 年每 6 个月、 第 4 年后 1 年复查 1 次胃镜和 CT 检查。 3.1.1.2 治疗方法 HP(+)均首选除菌治疗,HP(-)者尚 无共识。可获得缓解病例效果,故多数主张除菌治疗。其 标准治疗方案是质子泵阻断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剂
陈峻青
2010 年 10 月日本胃癌学会修订出版了日本《胃癌治疗 指南》第 3 版,以附本形式发表了首版《胃恶性淋巴瘤诊疗 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鉴于近年恶性淋巴瘤研究进展 迅速,分类精细,诊断准确,治疗主导地位由外科治疗转变 为非外科治疗[2],而且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诊治诸方面均发 生了很大变化,不易为非专业医师正确掌握。该指南以胃 恶性淋巴瘤为主题,以其诊断、治疗为重点,简明概要地介 绍了当今胃恶性淋巴瘤的进展与现状。本文解读该指南 主要内容并略加论述,以资裨益于广大临床同道参考应 用。
多有腹痛、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表现。胃镜可见多发糜 烂、溃疡、黏膜褪色,类似早期胃癌;铺路石样黏膜,黏膜下 肿瘤样隆起,皱襞肥厚等多样性、多处表现。发病多以幽 门螺旋杆菌(HP)感染滤泡性胃炎为背景,临床经过缓慢, 预后良好,5、10 年存活率为 86%和 80%[3]。
胃 DLBCL:约占胃淋巴瘤的 45%~50%,发病中位年龄 60 岁 。 多 有 腹 痛 、呕 吐 等 狭 窄 症 状 及 便 血 等 。 胃 镜 呈 Borrmann 1、2 型样溃疡,皱襞肥厚等。发病与 HP 菌感染无 明确关联。其中一部分混合有 MALT 淋巴瘤成分。纯高度 成分恶性淋巴瘤,部分与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有关。 2.1 病理及基因诊断 恶性淋巴瘤主要靠病理组织学确 定诊断。HE 染色胃低度恶性淋巴瘤可见淋巴样细胞浸润 和胃腺破坏(图 1);胃高度恶性淋巴瘤为片状过渡型母细 胞(图 2)。
表2
作者 Wotherspoon Bayerdorffer Roggero Savio Fischbach Montalban Pinotti Neubauer Nobre-Leitao Steinbach Thiede Fischbach Stolte
HP(+)胃 MALT 淋巴瘤除菌治疗效果
时间(年)
表 1 Lugano 消化管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
Ⅰ 肿瘤限局于消化管,浆膜浸润(-) 单发、多发
Ⅱ 从原发灶向腹腔进展 淋巴结受侵 Ⅱ1:限局性(胃周和肠周淋巴结) Ⅱ2:远隔性(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盆腔内或肠系 膜淋巴结)
ⅡE 穿透浆膜侵及周围脏器或组织,将受侵脏器记载为ⅡE (胰、大肠、腹后壁)等;淋巴结与周围脏器均受侵,则记载 Ⅱ1E;穿孔和合并腹膜炎
· 996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年 11 月 第 31 卷 第 11 期
新碱 1.4mg/m2静脉滴注,仅首日 1 次;泼尼松龙 100mg 口服, 1~5 次/d。
抗体疗法与抗体联合化疗:抗体指利妥昔单抗,是嵌合 鼠/人单克隆抗体,作用于前 B 细胞和成熟 B 细胞上的 CD20 抗原,特异性结合,引发 B 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常用方案 为利妥昔与化疗联合应用(R-CHOP)方案,是治疗 DLBCL 的金标准方案,完全缓解率(CR)达 77%~86%,3 年存活率 为 67%~93%,5 年存活率达 47%~79%[5]。
· 994 ·
指南与解读
文章编号:1005-2208(2011)11-0994-03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年 11 月 第 31 卷 第 11 期
胃恶性淋巴瘤诊治现状 ——日本《胃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首版解读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 胃;恶性淋巴癌 Keywords stomach; malignant lymphoma
适应证:MALT 淋巴瘤化疗和抗体疗法治疗的主要对 象是进展期(Ⅲ、Ⅳ期)病例,限局期 MALT 淋巴瘤除菌治疗 失败、不适应放疗或复发病例,不适应手术或不欲手术者。
另外还有氟达拉滨(fludarabine)+ rituximab 方案。 对治疗抵抗和多次复发性进展期 MALT 淋巴瘤,采用 大剂量化疗,自家造血干细胞移植。同种造血干细胞移植 正在研究试用,疗效未确,宜慎重选择。 3.1.4 外科治疗 胃 MALT 淋巴瘤曾采用外科治疗。因为 病灶多发、范围广,多行全胃切除术,并按胃癌治疗标准行 淋巴结清除术。淋巴结转移率并非很低,有时包含 No.10 淋巴结的 N2 转移(+)。病理检查无 DLBCL 成分者,治疗效 果极佳[6]。近年,首选 HP 除菌治疗。应注意病灶内混杂存 在 DLBCL 成分,原来为 HP(-)者,除菌治疗不适应者应行 非除菌治疗。采用放疗和化疗可能有效。只有不适应放 疗和化疗者才考虑手术治疗。MALT 淋巴瘤引起严重出血 和穿孔的可能性甚少。有一种例外情况,即合并胃癌者如 不必行全胃切除,则行适当范围的胃切除,再加非外科治 疗。应选择施行全胃切除。 3.2 胃 DLBCL 治疗 3.2.1 化疗、放疗 初始病例进展期(Ⅱ期以上):不宜行单 一的局部疗法。成人行 R-CHOP 疗法 6~8 个周期为标准治 疗。国际预后指标(IPI)不良因素(>61 岁、Ⅲ期以上、pS 2 分以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结外病变多于 2 枚), 其中 3 项以上(+)者预后不良。当前临床试用方案有自家 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HD-SCT)和新药试用。 初始病例限局期(Ⅱ期以下):Binn 等[7]报告手术+化疗 3~4 个周期与仅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德国和日 本学者报告手术与化、放疗联合治疗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现在的手术适应证仅为穿孔和大出血。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限 局 型 DLBCL 的 标 准 治 疗 方 案 : R-CHOP 疗法 3 个周期后+放疗 40Gy。但长期随访发现晚 期复发有增加倾向。目前,对 CHOP 疗法 8 个周期或 4 个周 期后是否加放疗,其评价尚不完全明确。NCCN 指南推荐 对直径 10cm 以上的巨大肿瘤,R-CHOP 治疗 6~8 个周期 后+放疗。
总 之 ,DLBCL 初 始 病 例 标 准 治 疗 方 案 :限 局 期 为 R-CHOP 疗法 3 周期+放疗 40Gy。进展期为 R-CHOP 疗法 8 周期,每 3 周为 1 周期。
复发病例治疗:除高龄者外采用更强的化疗,推荐自家 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方案。更强化的化疗方 案有:依托泊苷、甲基泼尼松龙、阿糖胞苷、顺铂(ESHAP); 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卡铂(DeVIC);依托泊 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EPOCH)。 3.2.2 外科治疗 Ⅰ~Ⅱ1 期 DLBCL 行胃切除 D2 术后,5 年 存活率可达 90%[6],5 年后可见复发。外科治疗后复发特征 是远隔淋巴组织复发。DLBCL 一般行放疗和化疗联合治 疗,手术是局部疗法。如不适合放疗而行手术必需追加化 疗。反之,不化疗按胃癌标准行根治术仍可获得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