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专题九 专题整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练习题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题1.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1990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
‛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B.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C.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D.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2. 《国际信使报》刊登了下面一幅漫画,此漫画基本反映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
其担忧的理由主要是( )A.俄欧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B.美国在俄后院建反导系统会引爆世界新冷战C.美俄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将使世界充满核恐怖D.北约和俄国争夺中东将致地区形势迅速恶化3. 1969年11月,尼克松提出‚鼓励并期望将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国内安全问题‛。
美国将继续发挥在亚洲的重要作用,但必须‚避免采取那些会使亚洲国家依赖我们以致把我们拖人像越南那类冲突中去的政策‛。
这表明A.日本的崛起影响美国亚洲战略B.美国逐渐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C.尼克松主张实行对外战略收缩D.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两极格局4. 二战后美国社会舆论研究机构曾定期开展这样的民意测验:‚您预测在未来25年内会发生战争吗?美国应该承担保卫和平的责任吗?‛做出肯定回答的被调查者在1945年占32%,在1946年占41%,而到了1947年则达到63%。
这反映出( )A.战争爆发的危险日益迫近B.美苏意识形态的对抗日趋加剧C.美民众的道义感日益增强D.美国保卫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5.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将大批社会科学家作为国家智力储备,这些参与到政府事务中的理论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大都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都是既希望限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又希望避免核战争。
这反映了A.人文科学地位高于自然科学B.战后美国的国家战略诉求C.美国冷战政策重心发生转移D.美国在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6.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指出:‚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进行声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书本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专题一目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自我测评】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从文明初期到周代政治形成的历史演进过程。
答案提示: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物资出现,为阶级的分化准备了条件。
人口的增多,使得社会构成复杂化,管理成为共同的需要。
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发生部族间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也使得权力者受到拥戴。
早期国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
夏的历史尚待探索,殷商时代的政治形式已经逐渐完备。
西周政权的统治地域空前广阔,以“礼乐”为标志的秩序,反映当时政治建设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材料阅读与思考】《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怎样理解孔子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就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案提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西周。
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自我测评】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答案提示:(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2)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材料阅读与思考】为什么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答案提示:秦自商鞅以后,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
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
但秦法的极端残酷和酷烈,“焚书”“坑儒” “挟书律”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出现“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的局面,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测试.doc
5.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1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1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2013必修一专题九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4.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6.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
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7.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九专题检测评估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解析:选A。
材料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
“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下图所示的局面,造成图中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冲突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C.美苏对抗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解析:选C。
德国形成东西柏林、朝鲜半岛的分裂,都是由于美苏对抗,并非由于国内冲突,排除A。
多极化趋势当时并未出现,排除B。
D与题意无关。
3.上个世纪40年代这张法国共产党人张贴的“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左下图)所表明的美国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
右下图的宣传海报却在强调欧洲复兴计划使全欧洲人联合起来。
美国1947年以来实施“欧洲复兴计划”最根本的目的在于()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B.借此扩大美国的国际市场C.稳定世界资本主义秩序D.控制受援国,建立世界霸权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个选项都是其目的,但马歇尔计划服从于美国当时的全球霸权政策,其实质是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建立世界霸权。
4.威廉·兰格在《世界史编年手册》中记载了发生于1957年的三则信息: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这表明,当时的世界整体局势是()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B.仍处在冷战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A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表述错误;在1957年前已经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故排除D项。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综合试题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综合试题一、单选题1.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2.历史课上,某同学以流行歌曲的形式诠释了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
该总结其实反映了()A. 日本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B. 从两极格局到一超多强的发展趋势C. 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D. 日本对二战中罪行的深刻反省3.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4.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下列有关“不结盟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B.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C. 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国际关系格局D. 第十次不结盟首脑会议上中国成为成员国5.2016年6月,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面临欧元、难民、恐怖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危机。
欧洲一体化开始于( )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6.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九 专题整合
专题九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三大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末三大特征:1.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六七年代,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20世纪末,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重大历史线索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
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1)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①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借以扶植和控制了西欧各国。
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欧逐步制定独立的外交政策,不愿像过去那样受美国控制。
③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欧由欧共体发展成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的力量,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欧政策。
(2)美国与日本关系: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②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扶植日本,但同时也控制了日本,日本政府也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练习:(9)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九)辛亥革命(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此一省亦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成立兴中会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2.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
这是因为()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3.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这表明孙中山()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B.放弃了革命信仰C.丧失了革命斗志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4.“国”是汉字中写法比较多的一个字。
下面是关于“国”的四种写法,其中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应是()A B C D5.“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6.2016年为中华民国成立104周年,若将公元2016年换算成中华民国纪年,则是() A.99年B.100年C.101年D.105年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8.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九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1.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下列体现这一声音的重大历史事件有()①1945年雅尔塔体制的建立②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③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④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①③是战后冷战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事件。
2.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解析:选A。
从参与到不支持再到明确反对,表明了西欧国家在对外政策上不再完全听命于美国,逐渐走向独立自主,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西欧走向联合,实力逐渐增强,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故选A。
3.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日本和西欧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冲击,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材料不能够明确反映B、C、D三项的说法。
4.(2012·北京东城区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这里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A.雅尔塔体系B.美苏对峙C.欧洲国家的联合D.多极化趋势解析:选D。
由材料中的“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等信息可判断,“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多极化趋势。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1978年为101.25亿美元,1988年为521亿美元。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九 专题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 固势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 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2)措施: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改革科举
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意义:培养了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 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
二、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项目
社会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 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势 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 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 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较强大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
请回答: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 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
措施?
解析:第(1)问结合戊戌变法的失败分析其含义,戊戌变法未 能改变旧制度而失败,因此,改革必须打破旧制度才能成功, 失败原因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等方面考虑。第(2)问结合 明治维新打破旧制度的措施分析。
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
“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 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 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
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政治团体。 (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 占胶州湾。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九三速效提能演练
1.一位细心的同学通过查阅有关材料发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德国的两面国旗(图一、图二),可90年代后只剩下图二所示国旗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欧共体成立B.联合国改革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解析:选C。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在东欧剧变中,民主德国(国旗为图一)并入联邦德国(国旗为图二),两德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其国旗采用原联邦德国的国旗。
2.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解析:选C。
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3.201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朝韩在争议岛屿相互炮击。
2011年2月以来埃及、利比亚国内多次发生流血冲突。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B.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霸权主义主导国际关系D.多极化的趋势停滞解析:选A。
材料反映的关键信息是当今世界局部冲突不断,甚至发生流血冲突,A符合材料反映的问题。
局部冲突不能证明B的说法。
霸权主义影响国际关系,但不是主导,排除C。
D项说法错误。
4.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①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②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③世界形势趋向紧张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
本题可用排除法。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可排除带③的选项。
5.(2011年广州市调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罗斯福提出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金版学案】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练习:专题9 阶段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阶段检测卷(三)(专题七~专题九)(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当代历史学家哈勒维评论某国的政治制度时说“(它)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聚了以往岁月(中世纪)的陈物遗迹。
”哈勒维评论的是(B)A.美国政制B.英国政制C.法国政制D.苏联政制解析:英国自中世纪就有议会民主的传统,开创了通过立法限制王权的先河。
2.下图所示是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她的政治作用不包括(C)A.国家元首B.国家的象征C.政府首脑D.英联邦首脑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国王和首相的权力。
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的象征、英联邦首脑;而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则是英国首相。
3.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在性质上的区别是(D)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解析:明朝内阁不是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是行政机构。
4.《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C)A.维护各州的权利B.争取民族独立C.强化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解析:材料强调“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恶果,即批判松散的邦联制的弊端,强调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因此选C项。
5.辉格(苏格兰语“马贼”)即英国自由党、托利(爱尔兰语“歹徒”)即保守党;“驴”是美国民主党标志、“象”是美国共和党的标志。
本来是政敌咒骂或人们讽刺的言论,结果却变成了各自愉快接受的政党名称或标志。
这表明现代代议制体现了(A)A.宽容的政治理念B.平等自由的宗旨C.政治娱乐性D.民族特色解析:“本来是政敌咒骂或人们讽刺的言论,结果却变成了各自愉快接受的政党名称或标志。
”说明宽容和妥协。
因此选A项。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专题九-一美苏争锋-含解析
一美苏争锋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2.理解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和表现。
3.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
(2)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3.表现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的对策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经济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整体形势: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
2.具体表现(1)全面冷战①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引发美苏两国关系高度紧张,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2)局部“热战”①朝鲜战争:1950—1953年,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高中历史人民版版必修1同步练习专题九二速效提能演
1.(2011年镇江学业水平检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②日本崛起③中国的振兴④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解析:选A。
本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在战后两极格局局面下,欧洲开始走向联合、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2.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注意漫画中的美、苏国旗,法、德等西欧国家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只有联合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GkStK3.(2010年泉州高一检测)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种现象说明()A.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说不,就是因为日本在80年代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
4.(2010年南通高一检测)有一段1961年的一次会议的宣言是这样描述的:“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
……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这个会议是()A.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B.中印外交会议C.日内瓦国际会议D.亚非万隆会议解析:选A。
从时间上可以明确判断,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并且该组织的目标就是推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5. (2011年潍坊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50年春,让·莫奈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奈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练习
树人中学2013学年高一历史练习(十二)——专题九之美苏争锋与新兴力量的崛起使用班级:高一1-10班份数:高一全段编者:侯仰存孙永华日期:2013年11月15日1.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A.三国鼎立 B.美苏均势 C.多极格局 D.单极格局2.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苏联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C.丘吉尔“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5.“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
”这段话旨在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建立欧洲共同体 D.推行杜鲁门主义6.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停战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原因在于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8.杜鲁门声称:“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节同步测试
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节1、从1947年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开始思考制定新的对日政策,其构想是:推迟媾和,稳定日本的政治与经济形势,加强日本保守稳健政权的统治,把应当媾和后方能推行的扶日政策提前一步推行。
其主要目的是A.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加强对日本政治、经济的控制C.为朝鲜战争提出后勤支持D.应对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2、1953年,法国外长舒曼在对外政策报告中指出:“正是俄国问题使德国问题退居次要地位,它使法国人比较容易在对德政策中来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此观点表明,当时法国A.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激化B.有意缓和与德国的矛盾C.欧洲政策转向了自主性D.意欲联合德国摆脱美国3、1946年,丘吉尔在演说中指出,如果苏联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建立一个亲共的德国,就将给美英两国的占领区造成严重苦难,这不是我们进行武装斗争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欧洲,也不是具有永久和平的必要条件的欧洲。
这从侧面反映出A.战后两极格局初步形成B.美英意图联合遏制苏联C.战后英国依然举足轻重D.战后意识形态斗争严峻4、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后,斯大林派遣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到巴黎与英、法两国外长会谈,英、法两国外长坚持被援助国必须附带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
英法这一要求实际上A.意在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D.助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5、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词:“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
……所有这些饱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的演说意味着A.对苏“冷战”的开始B.马歇尔计划的即将实施C.北大西洋组织的建立D.西方策略将有重大转变6、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威胁着和平,但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使得美苏称霸的企图严重受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三大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末
三大特征:1.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六七年代,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20世纪末,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
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
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
(1)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
①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借以扶植和控制了西欧各国。
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欧逐步制定独立的外交政策,不愿像过去那样受美国控制。
③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欧由欧共体发展成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的力量,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欧政策。
(2)美国与日本关系: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②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扶植日本,但同时也控制了日本,日本政府也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③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崛起,日本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之间既有联盟又有摩擦;但相对于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更密切些。
三、题型应用体验
探究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和观点为出题的素材。
2.从出题方式看,此类选择题多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问题,探究性、开放性较强。
【典型例题】
《独立报》经济编辑奥格雷迪认为,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
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由全球暖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
这一判断() A.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
B.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C.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技法攻略】
析题干―→材料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
“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
这些是核心信息,题干要求对“这一判断”在选项中选出最佳观点。
挖寓意―→材料中的判断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提及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因此认识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
构联系―→材料中“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愈来愈愿意发挥影响力”,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
明答案―→本题中A、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故选D。
【针对训练】
1.下表是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活动的部分史实,以下评价不符合材料的是()
A.在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中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D.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起核心作用
解析: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D项结论,且D项也不符合事实,故本题选D项。
答案:D
2.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解析:1964年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而1973年是“反对霸权”,故C项正确。
当时推行霸权主义的
不只是美国,故A项不正确。
B项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故排除。
材料未体现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故排除D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