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学科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B.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红烛》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体现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诗人借景抒情”错误,本诗不是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2.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五四”思想影响,郭沫若的诗歌主题多为狂飙突进、摧枯拉朽,呼吁开辟崭新的纪元,本诗集中反映了郭沫若这一主张。

B.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将茫茫的宇宙,漂浮的白云,广袤无垠的大洋,翻滚奔涌的大浪呈现于面前。

C.诗歌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的呼喊,也是时代的号角。

D.作者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尽情呼唤“力”,歌颂“力”,为摧毁呐喊,为创造呼号,希望把历史的车轮更快推进。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从抽象到具体”错误,根据诗歌的开头“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可知,开头描写的“白云”“北冰洋”等为具体意象;根据诗文的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可判断,“力”为抽象意象。

因此诗歌内容应为“从具体到抽象”。

3.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凝练,“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新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谆谆(zhūn)教诲慰藉(jiè)恣意(zì)瞠目结舌(chēng)B. 蹉跎(cuō)岁月缱绻(quǎn)踯躅(zhízhú)舶来品(bó)C. 筚路蓝缕(lǚ)锲而不舍(qiè)剽窃(piāo)蹑手蹑脚(niè)D. 踌躇(chóu)满志恣睢(suī)蹉跎(cuō)缱绻(quǎ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们的敬重。

D. 学校决定对教学楼进行维修,预计工期为一个月左右。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一位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了。

B.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真是无懈可击。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从不轻易下结论。

D.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真是天衣无缝。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和《易经》。

C. 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间制度。

高一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附答案)

⾼⼀语⽂考试题(附答案)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都做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全对的⼀项A.踌躇(chú)洗涤(dié)赁屋(lìn)浸渍(zì)....B.漫溯(sù)执拗(ào)作揖(yī)悲怆(chuàng)....C.瞩⽬(zhǔ)蜷缩(quán)叱咤(zhà)怯懦(qiè)....D.窒息(zhì)沾襟(jīng)修葺(qì)创伤(chuāng)....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组是A.廖廓颓圮斑斓图穷⼔见B.忸怩喋⾎愠怒舐犊情深C.凌侮赊⽋伛褛涕泗交流D.诘难桀獒箜篌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恰当的⼀句是A功⽽⽆还⼿之⼒。

B以步⾏为宜,时间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着凉。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科学的⽅法,对儒家学说进⾏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A.⼤学毕业⽣不应该只关注⼀⼰之屈伸,⼀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的责任和义务。

B.⽬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批思想品质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污染,极易发⽣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死亡。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条⾼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把下⾯⼏个句⼦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排序正确的⼀项是①“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情,这些形象本⾝就是诗⼀般的语⾔。

上海市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恣意妄为一愁莫展锲而不舍B. 浮光掠影桀骜不驯出类拔萃C. 偃旗息鼓一诺千金明察秋毫D. 心旷神怡揠苗助长锲而舍之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他恣意妄为,不顾他人感受。

B. 她一愁莫展,面对困难不知所措。

C. 他浮光掠影地浏览了整本书。

D. 他桀骜不驯,不听从任何命令。

3.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出色。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冲向终点。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C.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出色,还乐于助人。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学习勤奋,工作认真,生活节俭。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排比。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夸张。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对的吗?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反问。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首先要冷静思考。

B. 他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因为他勤奋努力。

C. 你准备好了吗?我想是的。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设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B. 春天的花开了,秋天的叶子黄了。

C. 他学习好,体育成绩也出色。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对偶。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归依)B.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C.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D. 学而时习之(时常)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没有读完。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死靡它D. 之乎者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敢。

B.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C.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脆。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唱了,万物复苏了。

B.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深受同学喜爱。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D. 秋天的景色,金黄的麦田,丰收的喜悦,农民的笑容。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

B.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C. 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愤怒如同火山爆发。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B. 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因为他勤奋努力。

C.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坚强的心。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高一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二、填空题4. 请填写《静夜思》中缺失的诗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

5.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滕王阁序》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7. 请解释《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四、翻译题8. 将《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翻译成英文。

9. 将《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翻译成英文。

五、鉴赏题10. 请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选取一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六、写作题11. 以《春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表达你对春天的感悟。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二、填空题4. 疑是地上霜5.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三、简答题6.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于唐高宗时期。

王勃在滕王阁上作此文,以表达对滕王的怀念和对当时政治的忧虑。

7. “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琵琶声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清脆悦耳,如同珍珠落在玉盘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翻译题8. A thousand mountains are silent without a bird, and ten thousand paths are deserted without a trace of man.9. Th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and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五、鉴赏题10. 以“对海而唱”为例,这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海浪声比作歌声,表现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技艺的磨练,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支撑。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唯一手段。

B. 书法艺术的传承需要技艺磨练和文化涵养。

C.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模仿。

D. 书法艺术的实践与个人品德修养无关。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是(3分)A. 技艺磨练B. 文化涵养C. 精神支撑D. 政治环境3. 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3分)A. 提升艺术水平B. 体验传统文化C. 锤炼个人品德D. 传承传统技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 每小题3分)一、(12分)1.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寥落(liáo) 桀骜不驯(ào)立仆.(pū) 赁.屋授课(lìn)B. 作揖(yī) 干练坚决(ɡān)解剖.(pōu) 长歌当.哭(dānɡ)C. 莅校(lì) 以待屏息(pínɡ)激亢.(kànɡ) 涕泗.交流(sì)D. 鳏夫(ɡuān) 屠戮妇婴(lù)山阿.(ā) 归纳演绎.(yì)2.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深味悲凉出离愤怒陨身不恤绯红黎明B. 微漠悲哀直面人生枪弹攒射欣然前往C. 广有羽冀黯然泣下惊心动魄浸渍人心D. 绿草如茵逆来顺受高官显宦深居拣出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是个有名的足球迷, 经常看得出神入化, 有时竟忘了吃饭, 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足球。

B.据经营者透露, 近年来新兴的书吧, 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C. 创业者如果孤注一掷将所有资金投入到某一项目上, 一旦面临挫折, 创业者的生活将会陷入窘境。

D. 做人要正派, 到处打探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 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 错误的一项是( )A.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 共有杂文集16本。

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 巴金, 现代小说家,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 20世纪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

《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题为一次演讲, 好像是记事, 其实是写人, 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 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语文高一年级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年级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年级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 shān)B. 筵席(yán xí)C. 踌躇(chóu chú)D. 恣意(zì y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C.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D. 他的眼神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刺人心。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一部悲剧。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D.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讲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

5. 下列关于古文翻译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复习旧知识,就能成为老师。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愤怒就不会启发,不郁闷就不会奋发。

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小人总是忧虑。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去图书馆了。

”这句话中的“昨天”是状语。

B. “这本书很有趣。

”这句话中的“有趣”是谓语。

C. “他们正在讨论问题。

”这句话中的“正在”是补语。

D. “她喜欢唱歌。

”这句话中的“喜欢”是定语。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卡)2023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卡)2023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典小说以及“旧历史小说”常常体现单一的、线性的时间观念,归根结底与传统的历史时间观念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关。

中国古代一贯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总是使古人时刻牢记要把天道、时间、人心交融为一体。

自然,与此相应的是,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

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一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

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

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

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

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

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

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

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语文高一上册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上册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上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恣意(zì)桎梏(gù)恪守(kè)B. 斡旋(wò)缄默(jiān)逡巡(qūn)蹉跎(cuō)C. 氤氲(yīn)桎梏(gù)恪守(kè)踌躇(chú)D. 斡旋(wò)缄默(jiān)逡巡(qūn)蹉跎(cuō)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非常深刻,真是入木三分。

B.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过自新,我们不能对他吹毛求疵。

C. 他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是无的放矢,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对待。

D. 他虽然工作勤奋,但成绩平平,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然坚持每天阅读。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新颖,值得大家学习。

D. 他因为迟到,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我们去郊游吧。

”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D.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我们去郊游吧。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温暖人心。

6. 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准确的一句是()A. 他可能明天会来。

B. 他明天可能会来。

C. 他明天一定会来。

D. 他明天不会来。

7. 下列各句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D.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8. 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他学习勤奋,但是成绩不理想。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古诗文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古诗文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古诗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正确描述了“对仗”的修辞手法?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对海而唱。

”出自《离骚》。

2. “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______,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描绘的景象及其寓意。

2. 请分析《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

四、古诗文默写(每题5分,共20分)1. 默写李白的《静夜思》。

2. 默写杜甫的《登高》。

...(此处省略其他默写题)五、古诗文鉴赏(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以下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请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阅读《赤壁赋》中的一段:“对海而唱,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请从修辞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1. 长太息以掩涕兮2. 海内存知己3. 明月几时有...(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答案)三、简答题1. 《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江面上,孤鹜飞翔,秋水与天空连成一线的壮丽景象。

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也隐喻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左传·宣公十五年》宣公十五年春,晋师伐郑。

郑人使子产如晋,晋人执之。

子产曰:“吾闻君子不以人之罪,而害其身。

今晋以郑之罪,而执我,是害我身也。

”晋人释之。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词义。

- 执:()- 闻:()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 “吾闻君子不以人之罪,而害其身。

”的意思是:3. 子产在文中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4. 根据文本内容,简述晋人为何最终释放了子产。

试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5-8题。

《窗外》窗外,是一片繁华的世界。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然而,在这喧嚣之中,我更喜欢静静地坐在窗前,观察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5.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6. 作者为什么更喜欢静静地坐在窗前?7. 请分析文中“窗外”一词的象征意义。

8.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什么主题?试题三:作文9. 以“时间的价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1. 执:拘留、扣留;闻:听说、知道。

2. “吾闻君子不以人之罪,而害其身。

”意思是: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罪过而伤害自己。

3. 子产表现出了机智和勇敢的品质,他以君子之道来反驳晋人的行为,展现了他的聪明和胆识。

4. 晋人最终释放了子产,可能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子产的话中的道理,或者被他的言辞所打动,从而改变了主意。

5. 作者描绘了窗外繁华的城市景象,包括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人来人往。

6. 作者更喜欢静静地坐在窗前,可能是因为他想远离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

7. “窗外”一词在文中象征着外部世界,与作者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8. 作者可能想要传达的主题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以保持内心的平和。

9. 作文部分需考生自行发挥,围绕“时间的价值”这一主题进行论述。

语文高一上册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上册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上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恣意(zì)襁褓(qiǎng)蹑手蹑脚(niè)B. 觊觎(jì)逶迤(wēi yí)剽窃(piāo)踽踽独行(jǔ)C. 桎梏(zhì gù)缱绻(qiǎn quǎn)踟蹰(chí chú)叱咤风云(chì zhà)D. 峥嵘(zhēng róng)踟蹰(chí chú)缱绻(qiǎn quǎn)叱咤风云(chì zhà)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品德高尚。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平时不苟言笑,今天却突然开怀大笑,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B.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C. 他做事总是敷衍塞责,从不认真对待。

D. 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B. 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响亮。

C. 他像小鸟一样自由。

D. 他像春风一样温暖。

6.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B. 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响亮。

C. 他像小鸟一样自由。

D. 他像春风一样温暖。

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抚摸着大地。

语文名校试题及答案高一

语文名校试题及答案高一

语文名校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恣意(zì yì)蹉跎(cuō tuó)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B.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峥嵘(zhēng róng)恣意(zì yì)C. 峥嵘(zhēng róng)蹉跎(cuō tuó)踽踽独行(jǔ jǔdú xíng)恣意(zì yì)D. 踌躇(chóu chú)恣意(zì yì)峥嵘(zhēng róng)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由于他刻苦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他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他的刻苦学习。

D. 他刻苦学习,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同学们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窗外的小鸟也仿佛被吸引过来,静静地聆听。

B.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了。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堪称是一篇典范之作。

D.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于与人交往,真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人。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C.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默默忍受着痛苦。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班的佼佼者。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高一语文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劝学测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劝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劝学》一文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B2. 《劝学》中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A. 青色比蓝色更美B. 学习可以超越前人C. 青色是蓝色的一种D. 学习可以改变自然答案:B3. 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C. 温故而知新D. 学以致用答案:D二、填空题4. 《劝学》一文中,荀子提出“_________,不亦说乎?”来强调学习的乐趣。

答案:学而时习之5.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三、简答题6.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观点。

答: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

荀子还指出,学习应当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7.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答:荀子在《劝学》中提到了多种学习方法,包括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循序渐进等。

他强调了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巩固新知识,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成果,以及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学习。

四、论述题8. 结合《劝学》的内容,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答: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

荀子在《劝学》中所提倡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反思和总结,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

五、翻译题9. 将《劝学》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如果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如果不积累小溪,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B. 锲而不舍(qiè)C. 锲而不舍(qiè)D. 锲而不舍(qiè)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很有创新精神。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依旧精神矍铄。

C.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D. 他总是不辞辛劳地工作,真是不辞辛苦。

二、填空题1. 请填写《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

床前明月光,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阅读以下现代文,回答以下问题。

段落一:“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也争先恐后地开放。

”1. 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特点?2. 作者通过描述小草和花儿,想要传达什么信息?段落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金黄的麦田,硕果累累的果树,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1. 这段文字中,“硕果累累”一词用来形容什么?2.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出作者对四季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应为“锲而不舍”注音为“qiè ér bù shě”)2. 答案:D(“不辞辛劳”与“不辞辛苦”重复,应选择其中一个)二、填空题1. 答案:疑是地上霜三、阅读理解1. 答案:春天2. 答案:作者通过描述小草和花儿,想要传达春天生机勃勃、万物生长的景象。

3. 答案:形容果树上结满了果实。

4. 答案: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表达对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四、作文题(此部分为开放性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创新应该以深厚的传统为基础。

没有对传统的继承,所谓“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

20世纪以来,由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敦煌学的兴起,很多艺术家开始关注敦煌,认识到了像敦煌艺术这样由古代无名艺术家们创造的艺术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当今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画家张大千曾在敦煌长期临摹壁画。

经过敦煌艺术的熏陶,他在人物画方面有了新的风格。

对色彩的领悟,使他在山水画、花鸟画上采用极为大胆的泼墨泼彩法,尤其在晚年的作品中,张大千已经把敦煌壁画中那种恢宏的气度和绚烂的色彩自由地运用于山水画、花鸟画中。

潘挈兹曾长期从事敦煌壁画的临摹和研究工作。

他创作的《石窟艺术的创造者》,便是直接以他在敦煌石窟临摹的切身感受而画出的。

董希文也曾在敦煌学习、临摹壁画,他的油画中往往体现出东方式的平面感,如《哈萨克牧羊女》、油画巨制《开国大典》等,都体现了敦煌艺术对画家的深刻影响。

此外,曾在敦煌工作过并在艺术创作中充分发扬了敦煌艺术的优势,创作出富有影响力作品的艺术家还有很多,如常沙娜在设计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建筑的装饰时,充分利用敦煌壁画中的元素来创作,形成了富有民族精神的工艺装饰。

敦煌石窟中的音乐舞蹈也是极富生命力的,尤其是在现代艺术的创作中,敦煌舞蹈给艺术家们极大的启发,促成了一系列敦煌风格的音乐舞蹈艺术。

最早从敦煌艺术中获得灵感而进行舞蹈创作的,首推舞蹈家戴爱莲,她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成功地推出了飞天舞。

戴爱莲1945年曾住在张大千家中,得以朝夕观摩张大千所临摹的敦煌壁画,揣摩敦煌飞天的意蕴。

敦煌石窟艺术中包含壁画、塑像、石窟建筑等艺术门类,在壁画中又有音乐、舞蹈、飞天、佛像、菩萨像、供养人服饰、装饰图案等多样化的内容;有佛经故事、历史故事等艺术素材;也有壁画色彩、技法、构图、布局等艺术手法。

它们都是进行现代文化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库。

这些文化元素已被广泛运用到城市象征、品牌标志、工艺品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出版、动漫、影视、纪录片等现代文化艺术的创作当中,无数中外艺术创作者从敦煌艺术中获得了灵感。

随着互联网科技和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新科技,如沉浸式新媒体、球幕电影等使我们获得了对敦煌文化遗产的全新体验效果。

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展现敦煌文化成为新世纪以来的重要探索,数字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敦煌文化创意开发的各个方面,例如,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千年莫高》是一部高质量纪录片;《梦幻佛宫》是实景还原文物的大型球幕电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8K画面分辨率的球幕电影节目。

此外,已有不少艺术家利用敦煌故事、敦煌元素创作出一些富有特色的动漫作品。

(选自2017年3月13日《光明日报》《敦煌艺术:古为今用谱华章》,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世纪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敦煌艺术等由古代无名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的极强的生命力,开始关注敦煌。

B.敦煌艺术在今天仍然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张大千、潘挈兹、董希文等都曾临摹过敦煌壁画。

C.敦煌石窟艺术门类很多,主要有壁画、塑像、石窟建筑等,但是壁画中又有音乐、舞蹈、飞天、佛像等内容。

D.敦煌石窟艺术中的艺术门类、内容、艺术素材、艺术手法等诸多元素都是现代文化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张大千在人物画方面形成的新风格,在山水画、花鸟画上泼墨泼彩法大胆的采用,源于敦煌艺术的熏陶和对敦煌艺术色彩的领悟。

B.董希文的油画往往体现出东方式的平面感,其代表作《哈萨克牧羊女》及油画巨制《开国大典》均从不同侧面体现出敦煌艺术的影响。

C.敦煌艺术的影响力不止于绘画方面,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的设计者常沙娜利用敦煌壁画中的元素创作,使其作品富有民族精神。

D.舞蹈家戴爱莲住在张大千家里时,朝夕观摩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揣摩敦煌飞天的意蕴,从中获得了灵感,成功推出了飞天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创作离不开对深厚传统的依赖与传承,20世纪以来,由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敦煌学的兴起,为此后多方面的艺术创新提供了滋养。

B.张大千、潘挈兹、董希文、常沙娜等艺术家因长期在敦煌临摹壁画或在敦煌学习过、工作过,他们的作品无一不受到敦煌艺术的深刻影响。

C.敦煌艺术中的文化元素已都被广泛运用到了现代文化艺术创作中的城市象征、品牌标志、工艺品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出版、影视、纪录片等的创作中。

D.敦煌艺术对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滋养和灵感,现代科技也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纪录片、球幕电影、动漫作品等形式对敦煌艺术予以展示发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儿子烙的饼林华玉林峰的儿子小帅一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林峰两口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可儿子到了十岁,走起路来还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口齿也不清,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词语,而且一说话,嘴角就会流下一串口水。

妻子最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留下一封信后,逃离了这个家,再无音讯。

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走路歪歪斜斜的儿子,林峰觉得生活再无颜色。

他开始酗酒,每天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回到家倒头就睡,沉醉不醒。

这天,他再一次大醉而归,衣服也不脱就一头扎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他好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爸……爸,起……床,吃……饼!”接着他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饼香。

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床前立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端着一个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

他怀疑是在梦中,所以用手指触了一下那张饼,很烫,他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

同时,他也清醒了过来,眼前的一切并非做梦,确实是儿子端着一张饼站在他面前,用含混不清的语气说着:“爸……爸,起……床,吃……饼!”儿子会烙饼了?他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低头看去,与其说那是一张饼,不如说是一个丑丑的面疙瘩,一个烧糊的面疙瘩,上面有几片颜色深一些的东西,好像是葱花。

儿子很兴奋地说:“爸……爸,你……最喜欢……吃饼,我……是跟着……奶奶学的,以后,你就……可以……天天……吃饼了!”烙葱油饼是林峰母亲的拿手好戏,林峰一直认为母亲烙的葱油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

母亲烙的葱油饼又薄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身体,只从乡下来过林峰家一次,那时林峰对她说:“娘,很长时间没吃到您烙的葱油饼了,您今天给我烙一张吧!”当时,林峰的儿子就跟在奶奶的身后当小尾巴,看着奶奶从面粉袋里舀了几勺面粉出来和好放一旁,然后切好葱花放在碗里,浇上几小勺花生油,拌匀。

之后把饧好的面团擀开,擀得薄薄的,浇上油和葱花,再团起来,慢慢擀平,再在平底锅上浇上一层花生油,待油温上来后,把那张擀好的饼放进锅里,时不时地用铲子翻一翻。

约莫十几分钟后,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出锅了。

回想起来就是那一次,儿子竟然记住了奶奶烙葱油饼的程序。

也记住了爸爸最喜欢吃的是葱油饼,所以给爸爸烙了一张。

林峰忽然看到,儿子的小手通红,他一把抓过来,看见儿子的两只小手上有好几个水泡。

显然,刚才烙饼时,滚烫的铁锅烫伤了儿子的手,林峰哽咽着说不出话,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

儿子一边用小手给他擦眼泪,一边说:“爸……爸,我不……疼,你……尝尝,我做……的饼,跟奶奶……做的……是不是……一样的?”林峰撕了一块饼放在嘴里,饼有点夹生,里边还有没和开的面疙瘩,但林峰觉得这块饼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饼。

他说:“儿子真能干,烙的饼和奶奶烙的一样好吃!”儿子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只要……爸爸……不喝酒,小帅……就……天天……给爸爸烙饼,妈妈……说过,喝酒不好……”林峰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他搂住儿子,摸着他的头说:“爸爸答应小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从那以后,林峰再也没有酗酒。

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可以照顾儿子。

一年后,他把小帅送进了特殊教育学校。

小帅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学习了修理电脑。

长大后的小帅不仅生活能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他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林峰至今仍记得小帅给他烙的饼,正是那张饼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一段概括叙述林峰儿子的病情、家境的窘迫、妻子的逃离等内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为后文儿子长大成材埋下伏笔。

B.林峰因家境的破败和儿子的病情自暴自弃,整日酗酒,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但儿子在他一次大醉后为他烙葱油饼的举动,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C.小说详细描述林峰母亲烙葱油饼时的细节,既表现出林峰对母亲烙葱油饼的关注,更是为交代儿子会烙葱油饼的缘由,看似一段平常的描述,在文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作品两次描写林峰流泪,这充分说明即便像林峰这样的坚强的人,面对儿子因为给他烙葱油饼而烫伤了手以及儿子劝他不要再喝酒时所说的真诚而贴心的话也会被感动。

5.小说以“儿子烙的饼”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6.小说的价值不但能给人带来愉悦,同时教人明理,这篇作品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方汉奇: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王润泽方汉奇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新闻史学者,也是新中国新闻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史学者,方先生的工作可谓筚路蓝缕,所涉研究方向要正确,框架体系要经得住实践检验,史料也要全面重新开拓。

方先生在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新闻史的研究特点时说:“立场观点比较陈旧。

多数著作以资产阶级报刊为正统,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报刊为异端,对后一部分报刊的介绍,既简单又有偏见。

个别作者站在反动立场,为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所做的报刊涂脂抹粉,发表过不少错误的言论。

”方先生新闻史研究所坚持的方法和立场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史料第一、多打深井、厚积薄发,这是先生研究新闻史的特色,也是特长。

和许多研究者不同,方先生的研究之路始于高中时代的集报活动,到大学时,他已集有1400多种报刊,而且不少是“海内孤本”。

他集报最多时有3000多种、5000余份(1947年10月)。

正是利用如此丰富的一手史料,方先生大二时(1948年6月)就写出13600多字的新闻史文章《中国早期的小报》,在《前线日报》副刊上连载8期。

由于一手史料丰富,方先生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很多,如第一次关于中国最早官报雏形“敦煌进奏院状”的研究,关于中国最早报纸文献记载《开元杂报》的研究,第一次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新闻传播问题的研究,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