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4二沉池及其它辅助设施

课程设计4二沉池及其它辅助设施

3.7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二次沉淀池采用辐流式 3.7.1 设计数据1)池子的直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 2)池径不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4)一般采用机械排泥,也可附有气力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进出水管的布置采用中间进水周边出水7)池径<20m 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池径>20m 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其传动装置设在桁架外缘 8)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转/h ,外周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超过3m/min ,一般采用1.5m/min9)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池断面积的10~20 10)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 3.7.2 设计计算图3.10 二沉池计算草图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qn max'⋅Q i=0.05D=2mh 1 h 2h 3 h 4 H 5max Q —最大设计流量,m 3/h n —池数,取4个q '—表面负荷,m 3/m 2.h ,取1.5 m 3/m 2.hF=5.143.5958⨯=993m 22)池子直径:D=πF4=14.39934⨯=36.0,取D=37m 校核实际负荷:22/3714.349934max 4⨯⨯⨯=⨯=D n Q q π=0.23m 3/m 2.h 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沉淀时间t=2.5小时,有效水深 h 2=t q ⋅' =2.5×1.5 =3.75m 4)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n tm ax ⋅Q=45.2993⨯=620.63m 35)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规范规定:二沉池每人每日污泥量10~21g/cap*d,含水率99.2~99.6%。

本设计取16g/cap*d,含水率取99.4%当量人口N=62.9⨯104人S —每人每天污泥量,)*/(d cap L S=7.210001006.01610001%4.991=⨯=⨯-s a )*/(d cap L采用连续排泥,排泥间隔时间按4小时计V=n1000⋅⋅⋅T N S =42410004 10 62.97.24⨯⨯⨯⨯⨯=70.76 m 3N —设计人口数(cap ) T —贮泥时间,h6)污泥斗以上圆锥部分污泥容积: 设池底径向坡度为0.05,池底1r =1m则1005)15.18(1005)(14⨯-=⨯-=r R h =0.83m V 1=3h 4⋅π×(R 2+Rr 1+r 12)=383.014.3⨯×(18.52+18.5×1+12) =314.26m 3>70.76m 3 7)沉淀池总高度:H=h 1+ h 2+ h 3+ h 4h 1—超高,一般取0.3 h 3—缓冲层高度H =0.3+3.75+0.5+0.83 =5.38m8)池边高度H /=h 1+ h 2+ h 3=0.3+3.75+0.5=4.55 m9)径深比校核:D/h 2=37/3.75=9.86 (6~12之间符合要求) 3.7.3 吸泥设备的选择选用ZXB 型周边传动吸泥机,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其主要参数见下表: 型号池径(m )周边线速度(m/min)功率( KW ) 压缩空气压力(MPa )生产厂家ZBX-37371.61.5⨯20.1扬州天雨给排水设备公司3.7.4 拦浮渣设施及出水堰计算 1)拦浮渣设施:浮渣用刮泥板收集,刮泥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设置浮渣挡板,以降低后续构筑物的负荷 2)出水堰的计算本设计中出水堰采用环形双出水堰,溢流堰形式采用90º等腰直角三角形双出水堰,且内外堰之间距离为0.3~0.5m ,取0.5m ,沉淀池直径37m ,取外堰直径36m ,内堰直径35m 。

计算书-辐流式二沉池

计算书-辐流式二沉池

项目名称
SJY-BZ-V1-WS-02-辐流式二沉池
签字:
日期:
符号或计算公式
设计取值 计算值
设计取值
校核值 单位
参考书籍或规范
进水来源 生化池
进水来源 生化池
是否带压 重力流
状态 连续
平均 300 300.00 300.00
水量(m3/h) 峰值系数
1.2
1.20
COD(mg/L) 60.00 60.00 60.00 58.00 3.3%
m
尺寸(m) Ф26.0×5.9
7.0×5.5×4.5
标高(m)
地坪标高:0.000 池底标高:-3.000 池顶标高:3.200 池边高度:2.600
地坪标高:0.000 池底标高:-3.000 池顶标高:1.500 有效水深:4.000
单位 座

m3/h
m/s
0.50
m
m/s
m m m 个 m/s
污泥回流池
Q'=Q(1+R)= v1= D3=
v1'=Qmax(1+R)/3600/(π D32/4)=
D4= l= b= n=
v2=Q'/3600/l/b/n=
v3= f=Q'/3600/v3= D5=(4f/π+D42)^1/2=
600.00 0.90 0.49 1.02
1.50 0.80 0.30
序号
D1= D2=
α= h5=(D1-D2)/2*tanα= V1=πh5(D12+D1D2+D22)
/12= h4=(D-D1)/2*i= V2=πh4(D2+DD1+D12)/12=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和运行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辐流式沉淀池的物理结构和运行原理。

2.分析不同运行参数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3.设计简单的辐流式沉淀池系统。

4.评估和优化沉淀池的性能。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展开,具体包括:1.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辐流式沉淀池的物理结构和设计原则。

3.沉淀过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4.运行参数对沉淀效率的影响分析。

5.沉淀池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

教学大纲将按照辐流式沉淀池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给水排水工程》相关章节。

2.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深入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以上资源将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目录一,任务书二,实践设计方案简介1.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三,环保设备草图与说明四,设备主题设计、计算以与选型1.设计前提2. 设计计算过程3.刮泥机选型与实物图4.辐流式初沉池实物图五,设计结果概述或者一览表六,对本设计设计的评述七,参考文献八, 附图二.实践设计方案简介沉淀池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水处理构筑物,在水处理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水处理中最基本方法的沉淀法,在水处理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沉淀池与其排泥机构的研究日益受到给排水工作者的重视.本次对辐流式沉淀池的各部份的结构和尺寸进行了设计.在进行污水处理工程时,应充分考虑辐流式沉淀池的优点与缺点,最大程度上设计出高效率、投资少的实际可行方案.在这次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中,我们将根据沉淀池的性能与结构设计沉淀池参数说明与参数选取、沉淀池结构计算、沉淀池配套设备选取等内容,最好的整理出一套完美的辐流式沉淀池方案.设计前提: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流量为Qmax10000m³ /d, 设计人口N=6 万人.采用机械刮泥.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者正方形,直径普通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1.5~3.0m.污水从辐流式沉淀池的中心进入, 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周围流动,沉淀后的污水由四周的集水槽排出. 由于是辐射状流动, 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而流速逐渐减小.辐流式沉淀池大多数采用机械刮泥〔特别直径大于20m 时, 几乎全用机械刮泥〕,将全池沉淀污泥采集到中心泥斗,再借静压力或者排泥泵排出.刮泥机普通为架结构,绕池中心转动,可中心驱动或者周边驱动,池底坡度普通为0.05.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普通采用6~12.<2> 池径不宜小于16m.<3> 池底坡度普通采用0.05~0.10.<4> 普通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者静水头排泥设施.如图2-1 带有中央驱动装置的吸泥型辐流式沉淀池<5> 当池径〔或者正方形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 进、出水的布置方式可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周边进水周边出水.<7> 池径小于20m,普通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见图2-2, 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 时,普通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图2-2 中央驱动式辐流式沉淀池<8> 刮泥机的旋转速度普通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3m/min,普通采用1.5m/min.<9> 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10> 浮渣用浮渣刮板采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三.环保设备草图与说明四.设备主体设计、计算与选型1.设计前提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流量为Qmax10000m³ /d,设计人口N=6 万人.采用机械刮泥.2.设计计算过程〔1〕沉淀池的表面积 A 、直径 D 等基本参数计算A=Qmax/nq=10000/<1*2*24〕=208.33m³D=〔4A/3.14〕^〔1/2>=16.29m 取 D 为 17mn ——池数,取 1 个q ——表面负荷, m³/〔m²*h 〕,取 2m³/〔m²*h 〕〔2〕有效水深 h 2 计算h 2=q*t=2*1=2mt ——沉淀时间,h,取 1h〔3〕沉淀池总高度 H①.每天污泥量 V,m²V=SNT/1000n=0.5*60000*4/1000*24=5m³S —— 每人每日 污泥量 ,L/< 人*d 〕, 普通取 0.3-0.8, 取 S=0.5L/ 〔人*d 〕N ——设计人口数,N=60000T ——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d,采用机械刮泥,取 T=4h②.污泥斗容积 V 1,m 3V 1=〔3.14*h 5〕*〔r 12+r 1 *r 2+r 22〕/3h 5——污泥斗高度,m ;r 1——污泥斗上部半径,m,取r 1=1.8mr 2——污泥斗下部半径,m,取r 2=0.8m其中 h 5=〔r 1-r 2 〕tan α =〔1.8-0.8〕*tan60=1.73mV 1=9.6m 3③.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份容积 V 2,m 2V 2=3.14*h 4*〔R 2+R*r 1+r 12〕/3h 4——坡底落差,mR ——池子半径,mh 4=〔R-r 1〕*0.05=0.335m因此,池底可贮存污泥的体积为V 2=31.85m 2共可贮存污泥的体积为: V 1+V 2=9.6+31.85=41.45m 3>5m 3可见池内有足够的容积.④.沉淀池总高度 H,mH=h +h +h +h +h h 1——超高或者保护高,普通取 0.3mh 2——有效水深,计算为 2mh 3——缓冲层高度,m,取h 3=0.5mh 4——污泥斗以上部份高度,计算为 0.335mh 5——污泥斗高度,1.73mH=4.865m〔4〕径深比校核D/ h 2 =17/2=8.5,在 6-12X 围内,满足.〔5〕处理水质1 2 3 4 5①.管内水流平均流速 V nV n =〔2tµ〕^0.5*G m t ——导流絮凝区平均停留时间,s,取 360sµ——污水的动力粘度,取 1.25*10-3G m ——导流絮凝区平均速度梯度,取 10s - 1V n =0.3m/s②.沉淀池能捕集的最小尘粒直径 d minV n =〔p s -p L 〕*gd min 2/〔18*µ〕p s ——悬浮颗粒的密度,取 1350kg/m 3P L ——液体的密度,取 1000kg/m 3则 d min =0.044mm3.刮泥机选型与实物图本次设计选用 CG-A 型中心传动刮泥机,该机型多用于污水处 理工程中,辐流式沉淀池的排泥和除渣 ,本机采用中心传动 , 固定 平台, 中心支墩垂架式, 中心进水,排泥,周边出水.选用 CG-18A 型中心传动刮泥机.CG-A 型中心传动刮泥机结构图:CG-A 型刮泥机实物图:4.辐流式初沉池实物图五.设计结果概要或者设计一览表辐流式初沉池设计参数沉淀部份水面面积:208.33m 2池子直径:17m:0.3m保护高h1:2m有效水深h2缓冲层高度h:0.5m3污泥斗以上部份高度h:0.335m4:1.73m污泥斗高度h5池子总高度H:4.865m坡向泥斗坡度:0.05进出水方式:中心进水,排泥,周边出水沉淀池所能捕获的颗粒最小粒径:0.044mm采用CG-A 型中心传动刮泥机.六.对本实践设计的评述无论是直流式,辐流式还是竖流式,沉淀池的研究与开辟,都是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匮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而提出来沉淀水中悬浮颗粒物具体方案.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水处理工艺也对传统水处理方式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水质质量,向来受到众学者的关注、研究,形成各种新兴水处理工艺.本次环保设备制作是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合作完成的,经过小组成员和老师的努力,我们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辐流式初沉池的模型,我们掌握了辐流式沉淀池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与其优缺点等,对辐流式沉淀池的功能有了详细的了解,这次设计制作,为我们以后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七.参考文献1.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高廷耀、顾国维、周琪;2. 《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化学工业,X 玉川、X 振江、X 绍怡;3. 《水处理工程师手册》,化学工业,唐受印、戴友芝;4.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篇》,化学工业;5 .《实用废水处理技术》,化学工业,李亚峰、佟玉衡、陈立杰;6. 《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赵庆良、任南琪;。

(完整word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完整word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nqQ F =式中: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 23333.31111.1m 2 1.5Q F nq ===⨯ (2)池子直径.1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表8 35-ZBG 性能参数(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实际负荷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21.63.0m 4.8mh q 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 n S N T V 1000=式中: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n —沉淀池座数,2=n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 N 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 60a m 1m 221===,,r r ,则m 73.160tan 12a tan )(215=⨯-=-= )(r r h ,取1.7m 。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的设计二、基本资料:1、生活污水平均流量:100000m3/d。

2、生活污水水质:CODcr BOD5SS N-NH3pH612mg/L 315 mg/L 200 mg/L 15 mg/L 6.5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回流污泥三、设计内容:1、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设备结构图。

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和目录,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设计参数选择说明,设计计算(列出计算公式和采用的数据),计算草图、参考文献、设计体会等。

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

2、设计图纸一张(2号图纸)。

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幅面和标题栏均应采用国标的规定。

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尺(1﹕50~1﹕100)绘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表达,局部可以用详图表达;图中应表示出构筑物的工艺布置、管道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其相应尺寸和高程;以中线表达构筑物、设备外形结构线,以点划线表达中心线,以细实线表达尺寸线,以粗实线或中线表达管道;应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等。

1. 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

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也可以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

沉淀过程简单易行,分离效果比较好,是水处理的重要过程,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是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元过程。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沉池的作用,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辐流式沉淀池2.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最新整理)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最新整理)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nqQ F =式中:—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Q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池数(个)—n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q 23333.31111.1m 2 1.5Q F nq ===⨯(2)池子直径37.62mD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m 37=D 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37-ZBG 表8 性能参数35-ZBG 规格型号池 径周边线速电机功率压缩空气生产厂家D(m)(m/min )(kW )压力(MPa )37-ZBG 371.60 1.52⨯75扬州天雨给水排水有限公司(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 实际负荷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沉淀区有效水深,m ;2h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t 2 1.6 3.0m 4.8mh qt ==⨯=(5)校核径深比,在6—12内,符合要求2377.74.8D h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n SNT V 1000=式中:—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0.8 L/(人·d )S =S—设计当量人口数,25万N =N—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T h 2=T —沉淀池座数,n 2=n 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N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则60a m 1m 221===,,r r ,取1.7m 。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说明书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说明书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4.1 配水系统的设计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

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

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

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

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3.3 环状配水槽图3.4 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

孔径为800mm,孔距为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50~100mm。

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内壁厚度的2倍,分别为0.3m和0.15m。

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从沉淀池池壁内边计算)δ2B(δ为配水槽内壁和++b集水槽堰壁厚度)。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

与池壁的距离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常见有3 种布置形式: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3.5。

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 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 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内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

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1) 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内侧水质优于外侧。

(2) 因集水槽内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图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在实际运行中,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内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 池径不宜小于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 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 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 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 停留时间2.5~3h ;(7) 表面负荷:0.6~1.5m 3/ (m 2• h )。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⑴:(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Qnq式中:Q —设计最大流量 m 3/h ;n —池数(个),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 • h) , 0.6~ 1.5 m 3/(m 2• h) (3)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qt式中:h 2 —沉淀区有效水深,m ;[1](2)池子直径 D37.62m4 1111.1t —沉淀时间,1.5~4.0h;取3.0h(4) 校核径深比D , 在 6-712内,符合要求h 2 4.8(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6) 沉淀区的所需容积 SNT 1000n式中:n —沉淀池座数。

(7) 污泥斗的容积匚二污泥斗上部半径60 h 5 —污泥斗的高度(m ,1) tan60 1.73 r 2—污泥斗下部的半径(8)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h 4—圆锥体高度 R —池子半径(9) 污泥总容积V V 1 V 2 12.68 282 333.58m(11)沉淀池总高度H h 1 h 2 h 3 h 4 h 5式中:3333.3 3m 3 4999.95m 3S —每人每日污泥量, L/(人・ d ) — 般为 0.3~0.8 N —设计当量人口数,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12仃(22 2 1 12) 12.68m 3V 2 -y (R 2 Rn 「) 0.8(18.52 18.5 2 22) 320.9m 3 Vnh1—沉淀池超高,m;h3—缓冲高度,m;h5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6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3.6.1设计参数1、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范:6.5.1二沉池的设计满足以下数据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6.5.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6.5.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 1.5m ;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2.9L/(s·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 m)。

6.5.9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 ,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设计流量Q=3.0m3/s=10800m3/h水力表面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3、污泥回流比R=50%,SVI=83.3l/4000mg 5.15.012000Xr R 1R X12000mg/l 3.8310Xr 6=⨯=⨯+=∴==∴ 3.6.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八组向心辐流式二沉池,N=8座,每座设计流量为3.0/8=0.375m3/s ,从氧化沟流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课程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提交日期:2015-1-3目录1构筑物设计说明 (2)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3参考文献 (5)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最大进水流量Q :3000m 3/h ,人数为N:35万人,设计辐流式沉淀池1.2设计依据及原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1设计参数(1)停留时间t 取1-2h(2)进、出水的布置方式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3)池周围采用环形集水槽(4)出水溢流堰采取出水三角,堰上水头高度为0.05m,共设502个2.2设计计算2.2.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水力表面负荷q 取2.5m 3/(m 2·h ),取值范围2~3 m 3/(m 2·h )) 设池子数目等于2则A=5.223000⨯=600m 22.2.2初沉池直径D :m m AD 2865.2714.360044≈=⨯==π2.2.3有效水深h 2:h 2 = qt (污水停留时间t 取1.5 h ,取值范围1~2 h ) h 2 = qt = 2.5×1.5= 3.75 m2.2.4校核径深比:47.775.3282≈=h D ∈[6,12] 符合要求 2.2.5污泥所需体积V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每日人均消耗污泥S 取值0.5 L/(人·d ),取值范围0.3~0.8 L/(人·d );N 为城市人口数35万人;排泥时间间隔T 取1 d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8721000135000015.0=⨯⨯⨯ m 3 2.2.6污泥斗尺寸V 2 :(r 1、r 2分别为污泥斗上底下底半径,取r 1=2 m 、r 2=1 m ;h 5为泥斗高度,令泥斗母线与下底面成角︒=60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标准设计.docx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标准设计.docx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4.1 配水系统的设计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

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

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

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

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 3.3 环状配水槽图 3.4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

孔径为 800mm,孔距为 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 50~100mm。

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内壁厚度的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 从沉淀池池壁内边计算) B b2倍 , 分别为 0.3m和0.15m。

2 (为配水槽内壁和集水槽堰壁厚度) 。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 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

与池壁的距离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 常见有 3 种布置形式 :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 3.5。

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内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

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1)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 内侧水质优于外侧。

(2)因集水槽内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图 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在实际运行中 ,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 : 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内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

辐流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沉淀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辐流沉淀池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2. 掌握辐流沉淀池在给排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3. 了解影响辐流沉淀池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辐流沉淀池在不同工况下的处理效果,并能够提出优化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与辐流沉淀池相关的问题;3. 掌握使用相关实验仪器进行辐流沉淀池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激发学生对水处理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设计,旨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辐流沉淀池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水处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辐流沉淀池基本概念:介绍辐流沉淀池的定义、类型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地位;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辐流沉淀池的原理与类型”2. 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分析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辐流沉淀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影响因素及优化:探讨影响辐流沉淀池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辐流沉淀池的运行与优化”4.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辐流沉淀池的应用案例,总结经验与教训;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辐流沉淀池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开展辐流沉淀池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六节“辐流沉淀池的实验研究”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材章节:本章总结与拓展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内容共计6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

目录第一章绪论■当前水污染状----------------------------------------------------------------------2■水体污染的影响-------------------------------------------------------------------3 ■水资源保护策施-------------------------------------------------------------------4 ■设计意义和目的-----------------------------------------------------------------6 ■几种沉淀池比较及设计内容-------------------------------------------------8第二章设计参数选择-----------------------------------------------------------------------9第三章工艺计算■主要尺寸计算-------------------------------------------------------------------10 ■进水系统计算-----------------------------------------------------------------12 ■出水部分计算-----------------------------------------------------------------13 ■出水溢流堰设计--------------------------------------------------------------1 4■排泥部分设计------------------------------------------------------------------15■出水管设计---------------------------------------------------------------------15第四章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去除率分析-------------------------------------------------------------------16■贮泥区的容积及存在问题-----------------------------------------------16■集水槽三角堰的设置位置对水质的影响分析------------------------------------------------------16■本次设计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的优缺点---------------------------------------------------------------------17第一章绪论当前水污染状况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的设计说明书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的设计说明书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4.1 配水系统的设计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

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

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

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

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3.3 环状配水槽图3.4 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

孔径为800mm,孔距为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50~100mm。

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壁厚度的2倍,分别为0.3m和0.15m。

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从沉淀池池壁边计算)δ2B(δ为配水槽壁和集水++b槽堰壁厚度)。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

与池壁的距离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常见有3 种布置形式: 置双侧堰式、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3.5。

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 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 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

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1) 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侧水质优于外侧。

(2) 因集水槽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置双侧堰式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图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在实际运行中,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6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3.6.1设计参数1、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范:6.5.1二沉池的设计满足以下数据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6.5.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6.5.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 1.5m ;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2.9L/(s·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 m)。

6.5.9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 ,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设计流量Q=3.0m3/s=10800m3/h水力表面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3、污泥回流比R=50%,SVI=83.3l/4000mg 5.15.012000Xr R 1R X12000mg/l 3.8310Xr 6=⨯=⨯+=∴==∴ 3.6.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八组向心辐流式二沉池,N=8座,每座设计流量为3.0/8=0.375m3/s ,从氧化沟流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辐流式沉淀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层布置的三角堰个数为
(4)出水管、排渣管和排泥管
出水管管径D=800mm (i=1‰),则水流速度为:
设置直径为D=500mm的排渣管和排泥管。
>12.68m3
(11)沉淀池总高度
式中:
—沉淀池超高,m,为0.5m;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为0.5m;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12)沉淀池池边高H’
H’=h1+h2+h3
则:H’=h1+h2+h3=0.5+4.8+0.5=5.8m
4.5.5进出水设计
(1)进水管的计算
式中:
——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0.61m3/s;
(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3/(m2·h)。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式中:
—设计日平均流量m3/h;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表面负荷,m3/(m2·h),本设计取1.5m3/(m2·h)
(2)池子直径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性能参数
规格型号
池径
D(m)
周边线速
(m/min)
电机功率
(kW)
压缩空气压力(MPa)
生产厂家
37
1.60
1.5
75
扬州天雨给水排水有限公司
(3)实际水面面积
实际负荷
(4)沉淀区有效水深
式中:
—沉淀区有效水深,m;
—沉淀时间,1.5~4.0h;取3.0h
(5)校核径深比 ,在6—12内,符合要求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一册第682页表16-1查知,当堰上水深为h=0.03m时,过水堰流量为 ,则需要用到的三角堰个数为:
(个)
槽宽为0.5m,设堰厚度为0.3m,则内外层堰板所在圆直径分别为:
集水渠层堰所在圆直径为:
溢流渠堰板堰所在圆直径为:
堰周边总长为:
则三角堰宽为:
内层布置的三角堰个数为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3/s, 1ຫໍສະໝຸດ 219 m3/s③集水井的直径
式中:
—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 ,取0.3m/s
,本设计中取4.0m。
④溢流堰
配水井中心管的污水通过薄壁堰溢流到配水井,薄壁堰的过流量公式为[4]:
式中: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3/s;
—薄壁堰的流量系数,取0.45;
—堰宽,m, ;
——进水管水流速度,取为1.2 m/s;
(2)二沉池集配水井设计
二沉池的采用配水井进行配水,分别往两座沉淀池均匀进水。
①配水井中心管径
式中:
—中心管内污水流速, , ,取0.6m/s;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3/s, 1.219 m3/s
②配水井的直径
式中: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 , ,取0.2m/s;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
(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堰上水深,m
将上式变换得,薄壁堰堰上水头为:
(3)二沉池出水堰设计[6]
二沉池出水采用90°三角堰,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左右两侧汇入出水口。设设集渣渠深度为0.4;溢流渠深为0.8m、渠宽为0.5m,集水渠深为0.8m,渠宽为0.8m,出水堰跌水0.15m;出水槽深1.6m,长1.6m,宽为1.2m。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7)沉淀区的容积
式中: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一般为0.3~0.8,取 0.8 L/(人·d)
—设计当量人口数, 25万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取
—沉淀池座数,
(8)污泥斗的容积
设 ,则
,取1.7m。
(9)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坡度
,取0.8m
(10)污泥总容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