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素材第6课 北宋的政治记忆歌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记忆歌谣潘勇原创,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记忆歌谣
陈桥兵变960,黄袍加身赵匡胤,取代后周建北宋,建都开封改东京,庙号定为宋太祖。
北宋建立正当时,统一趋势已形成,先南后北促统一,中原南方割据除。
北宋建立强集权,知识重要要牢记。
措施首先要掌握;第一强化在军事,解除禁军将领权,控制军队乱调动,将领握兵无发兵,军队将领常调换,定期换防互不识;第二政治要分权,中央地方分又分。
中央分化事务权,宰相权力被削弱,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加宰相数,多人一起议大政;二是多重机构设,分割宰相军财权;地方文臣州县官,三年一换防专权,各州还要设通判,以分知州专断权;取消节度收税权,设置财赋转运使,地方财赋归中央。
这些措施影响大,中央集权大强化,皇帝权力得加强。
重文轻武宋朝始,防止唐末武将专,主要措施有三项:宋太祖时重文臣,文臣掌握军政权;太宗文臣统军队,文官地位超武将,武将权力多牵制,严重束缚指挥权;注重发展文教事,改革发展科举制。
这些措施影响深,积极消极两面性,积极因素很突出,扭转尚武轻文风,杜绝武将跋扈兵变生,利于政权稳固社会安,读书风气日渐浓,文化素养大提高,科技发达文化昌,人才辈出文治昌。
消极方面也重要,两宋命运与相关,军队战斗能力弱,政府行政效率低,朝廷财政支出大,积贫积弱难振兴。
宋朝科举大发展,科举改革分不开,主要措施有两点:大幅增加取士数;进士地位得提高,授官从优升迁速。
科举改革影响大,全国读书风气浓,文化素养得提高,科技发达文化昌,人才辈出文治昌。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度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分析材料,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三】梳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项目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学习任务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五】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领域、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六课北宋政治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主备人课时:序号: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2.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具体的措施和影响。
学习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学习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标注*部分内容是A层同学完成内容,B层同学可以选做)一、自主学习:1 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史称北宋。
就是宋太祖。
2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①军事上②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
③在地方重文轻武政策。
3、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4、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唐朝后期,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唐朝灭亡的标志是()5、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第一个政权是()*6(1)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2)唐朝灭亡后进入哪一历史时期(3)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个朝代是二、自读教材,找出相关的问题,相互交流。
1、找出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说出北宋统一南北的史实。
2、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牢牢的控制军队的?在中央和地方又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3、找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及影响。
*问题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探究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有什么背景?主要有哪些举措?这些举措对北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五、我的问题与收获:当堂检测:1、北宋的建立者是()A 、杨坚B、朱温C、赵匡胤D、赵构2、北宋的都城是()3、A、长安B、开封C、洛阳D、灵武3、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开始的封建帝王是()A、宋太祖B、唐太宗C、宋钦宗D、宋高宗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A、宋太宗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C、重武轻文D、对外开放6、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武将专权制D、宰相制度7、设置进士科、提高进士地位的朝代分别是()A、隋朝北宋B、唐朝北宋C、北宋南宋D、唐朝南宋8、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9、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地方设置转运使10、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历史绩优学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课核心突破
历史绩优学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课核心突破1、92.对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单选题] *A.纺织技术的革新,促进经济的发展B.汉字字体的演变,促进文明的发展C.书写材料的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正确答案)D.文书格式的改进,提高行政的效率2、21.据记载,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不但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而且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
这会带来[单选题] *A.科举制开始走向没落B.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正确答案)C.各民族之间关系紧张D.对唐朝的经济发展造成冲击3、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别的科学家是()。
[单选题] *A.刘徽B.祖冲之(正确答案)C.贾思勰D.郦道元4、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著作是(),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众方之宗,万方之祖”。
[单选题] *A.《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B.《黄帝内经》C.《千金方》D.《本草纲目》5、由于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而被领主控制,为此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的斗争来争取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是( ) [单选题] *A.武力斗争杀死领主B.金钱赎买武力斗争(正确答案)C.政治谈判金钱赎买D.国王支持武力斗争6、27.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
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
这位高僧是[单选题] *A.张骞B.玄奘C.鉴真(正确答案)D.晁衡7、“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
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哲学家是( ) [单选题]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阿基米德D.德谟克利特(正确答案)8、7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单选题] *A.理藩院B.中书省C.宣政院(正确答案)D.行中书省9、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第六课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政治上:号令诸侯:
2、争霸的实质
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春秋争霸 东 (相继称霸) 3、著名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1) 齐桓公首成霸业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小红说: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 卒四十多万人,真够狠的。 小东说:史书记载未必可靠,坑杀赵国 四十多万降卒,秦将白起手下至少要有 八十多万人,他上哪儿找那么多人?
一、单项选择题
1.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 宋襄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2.“退避三舍”成语出自以下哪次战役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 权,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
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 A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B 加快了统一步伐。 C 促进了民族融合。
D、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判断: 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一、春秋诸侯争霸
背 景
①王室衰微 ②生产力发展 ③外族入侵
晋
齐
目
的
吴 楚 越
争夺土地人口
1、齐桓公称霸
物质条件
称霸的条件
政治军事条件
正确的策略
北御夷狄 过程: 南制楚蛮
BC7中期 称霸标志: 葵丘会盟
2、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
(BC7世纪后期-BC6世纪初)
城濮大战
晋文公称霸
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 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 争 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战略 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 在实力上占优势,但是晋军 采取了 “退避三舍,后发制 人”的方针 ,最终击败了不 可一世的楚军,雄踞中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渭
海
晋 周
卫
鲁
洛邑
齐
秦穆公 水
楚
宋 宋襄公
吴 越
海
周王城 封国都邑
楚庄王
齐 桓 公
越 王 齐 勾 桓 公 践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秦 穆 公
吴 王 阖 闾
晋文公是
怎样称霸的?
城濮之战看
图
说
史
2. 楚成王的礼待
1. 重耳流亡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3.晋军“退避三舍”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 象征九州。成为夏,商, 西周传国的宝物。周王朝 掌着它,是作为中国最高 统治者的凭证。楚国楚庄 王问鼎,是挑战王权,是 暗示想取而代之。 【含义】比喻企图夺取天 下。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条件有哪 些?
齐桓公争霸 1、靠海,盛产鱼盐 2、管仲改革: 条件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 3、“尊王攘夷”,扩 充疆界。
称霸 方式
召集诸侯会盟: 标志:公元前651 年 葵丘会盟
春秋形势图 春秋五霸另一说:
燕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诸 侯
天 子
诸 侯
诸 侯
诸 侯
〖周王势力变化表〗
名 称
土地
兵力
王室直接管 辖的军队多 达14万人以 上
财力物 力人口
天子与诸 侯的关系
周王室直接管辖 从镐京到洛邑方 西 约千里的土地 周
人口众多, 天子是政治上 资源丰富。 有最高的地位。 “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 直辖的人 天子在政治上 口所剩无 成了傀儡,不 几,财力、 得不依靠强大 物力、兵 的诸侯。“礼 乐征伐自诸侯 源减少 出”
权力的象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课本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1到2单元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6
第三课盛唐气象 11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9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28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3
第八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41
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47
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 51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54
第十三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5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事件内 容
时 间
目的 地
途中遭 独行还是 遇 结伴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结伴 历尽磨难。 历尽千难 万险,九 死一生
著作
唐 鉴真 玄 东渡 宗
日 本
天 玄奘 唐 独行 《大唐西域记》 竺 西游 太 宗 他们都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鉴真和玄奘有顽强的毅力和百 折不回,坚持不懈的精神,
“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 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 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 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2)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他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4)由于他实施这种政策,赢得北方和西 域少数民族的拥戴,称他为什么?
用史实说明唐朝与边疆民族的友好关系。 ①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 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 普。 ③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④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⑤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三、唐与天竺
玄奘
玄奘
这幅图描绘的是玄 奘从印度归国的情景。 他背上背着书籍,头顶 上有防雨的伞,伞前垂 下的线挂着一盏油灯。 玄奘左手持经书,右手 拿拂尘,胸前挂着念珠, 表明他夜晚一边赶路, 一边还在苦读经书。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645年正月,玄奘带着 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
二、唐与新罗
崔致远
新罗与唐朝的交流表现在哪些方 面?
政治制度 科技成就 贸易交流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艺术交流
朝鲜 半岛 1.新罗位于________
2.新罗与唐朝交往的相互影响有哪 些? (1)新罗对唐朝的影响: A 物产居唐进口首位 B 朝鲜的音乐广泛流传于中国的宫廷和 民间 (2)唐朝对新罗的影响: A 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人 才 B 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
河北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稿(新人教版)
河北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河北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6课“北宋的”。
教材主要讲述了北宋的制度、行政区划、科举制度以及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状况,认识北宋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北宋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北宋时期的制度、行政区划、科举制度等内容,并能够理解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制度、行政区划、科举制度,认识北宋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掌握北宋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制度、行政区划、科举制度。
2.教学难点: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北宋时期的话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制度、行政区划、科举制度。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宋时期的制度、行政区划、科举制度,以及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5.案例分析:分析北宋时期的著名家、文学家、科学家等人物,引导学生认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北宋时期制度和社会状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制度:皇帝、宰相、文武百官2.行政区划:路、府、州、县3.科举制度:进士、举人、解元4.民族关系:与周边民族的战和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3、隋初经济的繁荣:原因:①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二、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治国措施: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得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3、治世局面: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改国号为周。
2、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改革措施: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开元初年注意“戒奢从简”。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身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六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六课一、课本内容重点。
1. 标题与主题理解。
- 明确第六课的标题,这通常反映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例如可能是关于某个朝代的特定时期、某个历史事件或者某类历史现象。
2. 正文内容。
- 历史背景。
- 这部分会介绍与这一课相关的时代大背景。
如果是讲述一个事件,会提及事件发生之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例如,政治上的政权格局(是统一王朝还是分裂割据状态),经济上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如当时的主要农作物、重要的手工业产品等),文化上流行的思想流派、教育状况(有没有著名的学府、学者等)。
- 主要内容阐述。
- 如果是一个历史事件,会详细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可能包括内外矛盾、利益冲突等因素。
经过会涉及到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以及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
结果则包括事件对当时和后世的直接影响,如政治格局的改变、社会阶层的变动等。
- 如果是讲述一种历史现象,如某种文化习俗或者社会制度,会介绍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 重要人物与群体。
- 介绍在这一历史内容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他们的身份、事迹、思想等。
例如,如果是在一个朝代的变革时期,会有改革家,讲述他们改革的目的、措施和影响;如果是战争时期,会有军事家,他们的军事策略、战役指挥等情况。
同时也可能提到普通民众在其中的作用,比如民众是如何受到事件影响,又是否对事件有推动或抵制作用等。
3. 插图、图表与辅助资料。
- 课本中的插图往往能够直观地反映当时的历史场景,如人物画像可以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服饰、外貌特征;建筑、文物图片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
- 图表可能包括历史年表(梳理事件的先后顺序)、经济数据图表(如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变化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数量关系。
4. 课后思考与练习。
- 课后的思考问题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挖掘,可能会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皇帝
皇帝
丞相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事无不统Biblioteka 副相 军权 财权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地方
兵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钱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权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了解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 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兵变夺天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朝代信息卡
时间: 960 年
中国自三人代物以后:,得国赵最匡正者胤,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 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事件: 陈桥兵变
矣.
权
钱兵
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 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集权安天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加强 (2)统调分离
禁军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驻地
将1
(4)收地方精兵
驻地
将3
驻地
将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 堂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六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六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 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广泛使用,相比于之前的青铜农具,铁农具更加坚硬和耐用。
例如,铁锄、铁铲等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开垦土地和耕种的效率。
- 牛耕技术也逐渐推广开来。
牛耕是一种使用牛拉犁进行耕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它的出现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以前主要靠人力耕作,效率低下,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耕地的速度和质量,使更多的荒地得以开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 手工业。
-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 青铜业方面,虽然春秋时期铁制工具逐渐兴起,但青铜业仍然在制作工艺等方面有发展,例如一些精美的青铜鼎、青铜编钟等,其造型和纹饰更加复杂精美。
- 冶铁业作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出更多的铁制工具和兵器。
- 纺织业能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纺织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贵族阶层的需求。
煮盐业在沿海和一些有盐池的地区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漆器制作工艺也日益精湛,漆器制品在贵族生活中广泛使用。
3. 商业。
-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 像齐国的临淄、晋国的绛等城市,都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
城市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商人在市中进行各种商品的买卖,商品种类繁多,包括农产品、手工业品等。
- 金属货币的使用方便了商品交换。
例如,铜铸币的流通,取代了以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王室衰微。
1. 表现。
-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 政治上,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不断缩小。
一些诸侯国不再听从周王的命令,不再定期向周王纳贡。
例如,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就曾经与周桓王发生冲突,还在繻葛之战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这表明周王室的权威已经严重下降。
- 经济上,周王室的财政收入减少。
由于诸侯不再按时纳贡,周王室的经济来源受限,无法维持像以前那样庞大的王室机构和军队。
初一历史课件第六课
和宗法制。
02
王位世袭制
夏商周时期,王位的传承实行世袭制,即由王室成员继承王位。这种制
度确保了王室血统的纯正,但也容易导致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
03
宗法制
宗法制是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规定了贵族的等级制度和权力分配。宗法制对于维护贵族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朝的政治制度
初一历史课件第六课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第六课概述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 古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本课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 和概念。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形成 正确的历史观。
能力目标
跨学科学习
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 学科相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3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例 如在研究地方文化和家族史等方面,培养实际应 用能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传承
强调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和多样性,通过介绍不同朝代的文学、艺 术和科技发展,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历史人物
介绍了若干位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 武帝、唐太宗等,分析了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对古代中国历史的认识与思考
文明连续性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系统学习,认识到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和连续性,尽管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变革,但文 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仁义 和礼制,对中国乃至东亚 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 字;
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上至今 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建 筑、服饰、饮食等)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
鉴真东渡
唐 招 提 寺
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 设计并修建唐招提寺。
讨论后回答,教师指出: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日本平城京
朱 雀 大 街
西
东
市
市
西
东
市朱
市
雀
大
街
中文: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你知道吗?
日本文字是在唐朝 时由遣唐使根据汉
字创制的哦!
日语: 初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
谐音:
(哈记买吗系带, 到早要老系库)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的
关
时间:唐玄宗时期
系
经过: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
影响: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
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
自学指导三:
看课本P31,结合小字材料思考:
唐朝与新罗交往中, 唐朝对新罗在人才选拔、 贸易关系、文化交流方面 是怎样的?
唐
朝
1、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与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
新
居唐朝进口首位
罗
3、文化交往:新罗 采用
品 , 人 间 喜 剧就这 么从悲 中开始 了。 本 书 的 故 事 情节倒 不复杂 ,希望 进入上 流社会 的年轻 人欧也 纳碰巧 和退休 的面粉 商 高 老 头 住 在一个 屋檐下 ,他误 打误撞 认识了 高老头 的两个 女儿并 被她们 吸引, 依 托 表 姐 的 关系, 他获取 了高老 头小女 儿的芳 心。但 随着他 对于高 老头和 他两个 女 儿 认 识 的 加深, 他看清 了那两 个女儿 对于父 亲的压 榨。在 高老头 悲惨死 去的同 时 , 他 也 认 识到了 所谓巴 黎上流 社会的 丑恶, 也完成 了他进 入社会 的启蒙 教育。 不 过 , 本 书 给我印 象更深 的是欧 也纳这 个人物 ,《高 老头》 结尾处 的几句 话暗示 了 巴 尔 扎 克 会让他 在人间 喜剧的 后面作 品中继 续登场 ,说不 定还是 以他作 为主线 。 这 个 人 物 是典型 的懵懂 无知的 青年, 他和我 一般大 ,二十 来岁, 对这个 社会充 满 着 各 种 各 样的期 待,觉 得自己 有能力 在这个 社会混 的很好 ,凭着 自己的 一腔热 情 , 一 种 冲 动,再 加上自 己的年 轻,帅 气,他 开始施 展自己 的力量 。投靠 表姐,
两个人物
唐朝时东渡日本的是_鉴__真__,到天竺取经的是 _玄__奘__。
三个国家
本课提及到唐朝与_日___本_、新__罗___、 天___竺__频繁
来往。
课堂总结
时光流逝千百年,盛唐往事仍在目。 遣唐使者四方来,鉴真东渡传文化。 唐招提寺样式美,独具特色为明珠。 玄奘西游往天竺,那烂陀寺取真经。 撰写《大唐西域记》,至今流传千百年。
唐太宗时期,文 成公主嫁入吐蕃 ;唐中宗时期, 金城公主嫁入吐
蕃。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 领为渤海郡王
。
唐玄宗封其首 领为云南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武威第二十三中学
高 老 头 读 后 感500字 昨 天 看 完 了 巴尔扎 克人间 喜剧这 部百科 全书中 的第一 部《高 老头》 ,很好 奇为何 巴 尔 扎 克 以 这么一 部作品 作为他 力图营 造的宏 大人间 的开头 ,这是 一部悲 惨的作
对外开放要实施,祝愿祖国更富强!
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传授技术知识,对中日 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 贡献。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学习方式:日本派谴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唐 与 日 本
唐朝对日本 文化的影响
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2、参考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3、在社会生活上至今保唐朝人的 某些风尚
自学指导一:
看课本P28第一自然段, 结合P29页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思考:
(1)唐朝海上与陆路交往的国家。 (2)世界各国为什么称中国人为 “唐人”?
看图说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
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 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欧 洲 唐 人 街
的
科举制选官、 引入中国 医学、天文、历算等成就
关
系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玄奘西游
自学指导四
看课本P31,玄奘西游思考: (1) 你能说出玄奘西游的 目的和时间吗?经过怎样? (2)玄奘对唐朝佛教 文化的传播及其撰写 《大唐西域记》的历史贡献?
玄
奘
图
西 游
路
线
那烂陀寺
天竺到达天竺西北部。
玄奘贡献:
《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 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 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玄奘西游的目的:
求取佛教精义。
唐 代表:玄奘西游 朝 与 时间:贞观初年 天 影响:对中印文化交流 竺 作出贡献;《大唐西域 的 记》成为研究中亚、印 关 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 系 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复习巩固: 1.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 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连线
吐蕃(今藏族 的祖先)
回鹘(今维 吾尔族的祖
先)
靺鞨(今 满族的祖
先)
南诏(今彝 族、白族祖
先)
游牧于色楞个河流域, 后来,大部分西迁到今
甘肃、新疆等地
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青藏高原一带
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 域
俘 获 高 老 头 小女儿 的芳心 ,向贫 困的家 庭要钱 打扮自 己,出 入各种 舞会等 等,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 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 本产生的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 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 感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所体现的奋斗精神; 3.归纳隋唐时期中外频繁友好交往的原因。
唐 装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自学指导二:
看课本P29-P30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思考:
(1)哪些人物对隋唐时期中 日关系发展做出了贡献?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举例说明)
(3)鉴真东渡(时间、次数、贡献)
》 达定大
。,唐
——
珍国
《 日
国者 也,
本 ,法
书 纪
常式 须备
我要说
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钱 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 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 例吗?
1、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 产生强大吸引力。 2、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 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3、唐朝海路、陆路交通发达,为中外相互交往 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一本书
玄奘从天竺回来后,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
见闻写成__《__大___唐__西__域___记__》_。
学习与探究之一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的异同?他们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 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僧 人
日本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结伴 否 历尽磨难。
僧 人
天竺
历尽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独行
回 国
¤学习与探究之二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 活跃呢?
(结合课本28页《职贡图》从政 治和经济文化、对外政策、交通 等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