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艺术赏析
中外影视史中的经典电影解读与分析
![中外影视史中的经典电影解读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edab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2.png)
中外影视史中的经典电影解读与分析经典电影作为影视艺术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内核。
它们具有超越时代的影响力,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本文将解读和分析中外影视史中几部经典电影,探讨它们所表达的主题、艺术手法以及对观众产生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部中国经典电影《霸王别姬》。
这部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两位京剧伶人在互相竞争、互相依靠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命运展示了爱情、友谊和人性的复杂性。
该片以优美细腻的画面、极具张力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霸王别姬》通过对爱情的触动和痛苦描绘,探讨了性别、身份和自我牺牲等主题。
它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影视史上的巅峰之作。
接下来,我们转向西方经典电影,《教父》系列。
这一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三部电影,是影史上最杰出的黑帮电影之一。
故事发生在美国黑手党家族的权力斗争中,通过展示主人公科里昂家族的崛起和衰落,呈现了权力、家庭和道德的复杂关系。
《教父》系列以其出色的剧本、精湛的演技、令人难忘的角色刻画和卓越的导演功力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赞誉。
它揭示了黑帮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反思了现代社会的道德败坏和人性的黑暗面。
《阿甘正传》是一部美国经典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讲述了一个智商低下但善良坚韧的主人公阿甘的成长和奋斗故事。
这部影片通过阿甘的视角,回顾了美国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反映了人们对友善、勇气和自由的向往。
《阿甘正传》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浓郁的人文关怀和优雅的影像风格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与赞誉。
它给人们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探讨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部法国经典电影《疯狂的动物城》。
这部由伊夫·罗贝尔执导的动画电影揭示了动物们在一个以“和谐共存”为标榜的城市中遇到的种族歧视和社会冲突。
中外经典电影赏析.ppt
![中外经典电影赏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4c84de102de2bd960588a9.png)
盗火线 (穷追不舍 )
导演:迈克尔· 曼 主演:罗伯特· 德尼罗 阿什莉· 朱迪 瓦 尔· 基尔默 阿尔· 帕西诺 娜塔莉· 波特曼 问题: 1、影片为什么将帕西诺饰演的洛杉矶警 探写成脾气暴躁、家庭生活失败的“反 派”而将德尼罗饰演的强盗集团头子刻 画成 冷静、有情有义、举止文雅,风度翩翩,极富男性魅力的硬汉?影
《姐妹坡》(《四姐妹》)赏析
导演:大林宣彦 主演:泽口靖子 富田靖子 绀野美沙子 浅野温子 [提示与问题] 1.四个姐妹在人物表演上有何特征? 2.影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人物形象? 3.影片用季节的变化来表达什么? 4.影片中有许多象征手法是如何表现的?
魔鬼代言人
导演:泰勒-海克福德(Taylor Hackford) 主演: 阿尔· 帕西诺 基努· 里维斯 查理兹· 塞 隆(Charlize Theron ) 杰弗里· 琼斯 希瑟· 马特拉佐 康妮· 尼尔森 1、阿尔· 帕西诺扮演的米尔顿代表什么? 2、影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影片中出现的壁画幻影是什么意思? 4、影片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5、影片中律师死时为何化为天使? 6、影片结尾为何记者的影像又变为米尔顿?
《魂断蓝桥》赏析
1940年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出品 编剧:S· N · 伯尔曼、乔治· 弗罗塞、汉斯· 雷谬 导演:茂文勒洛伊 主演:费文丽 罗伯特· 泰勒 [提示与问题] 1.影片为何以二次战争为背景? 2.影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英国的等级制对人性残害? 3.影片在画面及节奏的把握上有何特性? 4.影片中桥出现了几次?吉祥符为何贯穿全片? 5。演员表演上有何特色?
片是如何刻画两位对立的主角的?在两位主角的服装上有何特点? 这刻画两位主角有何意义? 2、影片与一般的枪战片有何不同? 3、影片的主线有哪两条?为什么影片中对双方家庭生活的描写占 极大篇幅? 4、影片的片头拍摄有何特点?是如何来营造气氛的? 5、影片将最后两位主角的枪战放在什么场景中拍摄?为什么要放 在这样的场景中拍摄?影片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外电影的比较与融合
![中外电影的比较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dabc94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a.png)
中外电影的比较与融合多年来,电影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黑白电影到现今的3D电影技术,无论是从拍摄技术还是电影制作中,电影业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
无论是演技、剧情还是拍摄手法,各国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外电影在剧情,特效,拍摄手法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实现融合。
一、剧情方面的差异中外电影在剧情的处理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电影注重人物关系和情感体验,强调故事情感的刻画,如《活着》、《甜蜜蜜》等。
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故事本身的逻辑,追求冲突与悬念的张力,如《教父》、《蝴蝶效应》等。
与传统的商业电影不同,高端水准的艺术电影注重的是作品深度的探索,在剧情铺垫方面更为谨慎。
例如,意大利电影《美国往事》、《那不勒斯的故事》等不同于商业电影的电影作品,强调影片中人物经历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
二、特效方面的差异在特效方面,外国电影更具有优势。
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能够进行更复杂、更真实的特效制作,如《泰山》、《变形金刚》等。
另外,西方文化对怪物、幻想元素的创作非常自由灵活,例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
相较之下,中国电影制作的特效华丽程度较低,如《捉妖记系列》、国漫电影《大鱼海棠》。
不过,中国电影借鉴了西方的技术理念,正在逐渐接轨国际市场,如谢飞导演的《流浪地球》、《勇士》等已经在视觉效果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拍摄手法的差异西方电影拍摄手法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区别,追求生活的真相,例如《美丽人生》就通过演员、道具、场景等多种手法,刻画出二战时期犹太人的悲惨遭遇,表现出战争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电影则更注重中国特色的展现,如《芳华》、《刺客聂隐娘》等,通过颜色、场景、服装、习惯等多方面,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出自身的独特文化内涵。
四、中外电影的融合传统的中外电影差异可能在技术,文化等方面更为明显,但随着信息、文化相互渗透,中外电影差异正在减少。
具体来讲,互联网开始改变这一现象,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力量。
中外影视艺术欣赏
![中外影视艺术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f4291efeb8f67c1cfad6b8dd.png)
观《诺丁山》影评这部浪漫喜剧是好莱坞红透半边天的茱莉亚罗伯茨和休格兰特当年的春风得意之作。
这部99年就已上映的影片,虽然多年之后才去观赏,但却仍然觉得是那么经典。
电影在英国伦敦西郊附近的诺丁山地区真实取景,影片一开始就将诺丁山的街道、市场、商铺用镜头展示给观众。
最喜欢这种生活气息浓重的电影,有的时候,无需炫丽的灯光,无需华丽的服饰,就是街道的平静亦或熙攘,就是路边一间摆满五颜六色鲜花的商店,就是那水果摊上忙碌着的伙计和咖啡店里飘着热气的一杯咖啡,就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而故事也就在这种轻快活泼但又不失优雅的气氛中展开。
影片讲述的是当红明星与平凡男子的爱情之旅。
其实是很琼瑶式的剧情,但情节虽然有起伏,却始终充满温馨。
著名影星安娜斯各特(茱莉亚罗伯茨饰)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
一天她来到了诺丁山的一间书店, 邂逅了事业爱情两失意的老板威廉萨克(休格朗特饰)。
威廉认出了安娜是红极一时的明星,十分惊讶,也没想到自己会爱上这位明星,假扮记者借故约会安娜。
很快两人坠入爱河,本来甜蜜的生活却一下子被发现了的记者破坏了。
安娜承受着媒体的压力,需要做出决定,两人也吵了起来,影片非常经典的一个段落就是,失意的威廉走过四季的场景。
此时无需更多的语言,配上那恰到好处的音乐,愿所有的感伤都随时间而逝吧。
两位巨星茱莉亚罗伯茨和休格兰特在片中幽默睿智的语言是影片的闪光点,而结局处,安娜带着淡淡的忧伤对威廉说:―我只是一个女孩儿,站在一个男孩儿的面前,请求他爱我。
瞬间,虽然那个星光闪耀的明星不再,但这一句柔情的话语却又令人心潮澎湃。
其实除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主线外,片中的那些配角们也功不可没。
当威廉把安娜带回家参加妹妹的生日会时,家人和朋友的各色反应,会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将自己融入其中,想想看,如果某一天你的家里出现了一个这样的超级大明星,你是会冷静得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还是连在卫生间里看到他脱下一粒扣子都会激动得跳了起来?这些配角的演出个人觉得非常出色,制造了很多的笑料,也极好的烘托了影片愉快的气氛。
中外影视史中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
![中外影视史中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https://img.taocdn.com/s3/m/a60d6c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1.png)
中外影视史中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直接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中外影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丰富了世界影视史的发展。
本文将从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两个方面介绍中外影视史中的代表作品。
首先,艺术风格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电影制作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风格特点。
在中国影视史上,第一批代表性作品之一是《神女》。
该片以唐代文学作品《女娲补天》为背景,通过酷烈的战争场面、精致的服装和造型设计、优雅的表演形式等,展现了独特的古代中国艺术风格,让观众沉浸在古代传奇故事的魅力中。
在西方影视史上,法国新波浪潮电影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品包括《四百击》和《娜拉》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际影坛获得了一致好评。
例如,《四百击》使用手持摄像机和快速剪辑等多种技术手段,突破了传统的叙事规则,表达了导演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
其次,审美情趣是影视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代表了中国影视史上的审美情趣之一。
该片通过精美的摄影和细致的场景设计,展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瑰丽和复杂性。
观众在欣赏这一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在西方,美国好莱坞电影一直以其高质量的制作和吸引人的剧情闻名全球。
例如,《阿凡达》以其宏伟的视觉效果和惊人的特技动作,赢得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这种大制片厂的影视作品在审美情趣上注重效果和刺激感,追求视觉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冲击。
除了中国和西方,日本的动画电影也是全球范围内备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
宫崎骏导演的作品《千与千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部电影通过精美的动画表现和触动人心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成长的故事。
这种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展示了东方国家独特的审美情趣。
中外经典电影赏析——动画
![中外经典电影赏析——动画](https://img.taocdn.com/s3/m/c6eb88e96294dd88d0d26b3f.png)
18
2.1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6.《平衡》
剧作结构分析: 《平衡》采用了线 共同目标(平衡) 性的叙事方式。结构 特征是以时间线为基 准,强调事件之间的 因果关系,注重情节 的描述。 探讨了一个封闭空 共同目标(平衡) 间内人类之间的关系, 以开放式的结局引发 观众的思考。 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基本戏剧结构
3
第一课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工业革命使科技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当时各种新技术、 新发明层出不穷,尤其是光学镜头的发明、照相术的产生, 使电影的诞生具备了技术和物质上的条件。而由照相术的静 态图像转变为电影的运动图像,除了技术的因素外,其灵感 则完全源自动画的视像残留原理。
视像残留原理:如果一种连 续运动被分裂为一系列的断续过 程并迅速地呈现在眼前,则被认 为还是连续的。电影的拍制就是 将连续动作分裂为许多帧照片, 而放映时则令其相继出现在银幕 上。这种帧频率至少得16帧/秒, 一般取为24帧/秒。
12
风格赏析
《种树的牧羊人》是弗雷德里克· 贝克Fré dé ric BACK先生1987年出品 的一部代表作品,动画的剧本改变自法国作家Jean Giono在1953年出版 的同名小说。整部动画片充满了诗意的叙述。 叙事代替了色彩和形式成为主角。与其说这是一个动画片,不如说 它是一个精致的散文。淡泊而又意味深长,风格简约而又意味深长。
第一课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在动画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从街头杂耍而步入 艺术行列,还是从默片时期到有声电影,从黑白影像到彩色 影像,其艺术上的每一次飞跃,无不伴随着新科技的发明和 进步。而电影表现语言及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完善,也使动画 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不断得以升华。尤其是计算机科技的日 新月异,更是使动画的影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 的确,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动画获得了更为巨 大的表现空间和发展空间,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 题,这就是“动画是什么”,或“作为艺术的动画,其核心 内涵是什么”。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 第一章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9debef9524de518964b7d25.png)
第一节 影视艺术欣赏知识
一、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发展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并放映了世界上最早 的电影——《工厂的大门》。当他们深夜在自己的住宅放这部 电影,第一次看到活动的画面、奔走的火车时,竟然抑制不住 狂喜,高声欢呼起来。那放肆的狂笑,惊动了寻夜的警察。警 察来到他们屋里,看到黑咕隆咚的屋里,迎面开来了火车,也 吓得惊叫起来。等停止放映,面前只有一块挂在墙上的 白布。 警察对眼前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惊异。他小心翼翼地走到白布 跟前,掀开白布查看着。发明者激动地说:你是我们的第一个 观众。
两者记录形象的手段不同;释放形 象画面的方式方法不同: 一是通过摄影机,一是通过摄像机、录 相机记录形象; 一是在白色银幕上,一是通过电视接收 机的电视屏幕释放形象。
但就艺术特性来说,两者正像双胞胎那 样,令人难以分开。两者都是现代科技与艺 术相结合的产物,就目前来说,是最现代化 的艺术结合体。两者都是以现代科技为工具。 没有摄影机、胶片、录音机、放映机、扩音 器、银幕等等就没有电影;没有录相机、磁 带、电视发射机和接收机就没有电视。正是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电影电视艺术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二、个人化电影创作 1 先锋派
2 纯电影
3 达达主义电影 4 超现实主义电影
5 表现主义电影
二、个人化电影创作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 “先锋派”电影运动中 的独特一支,其主要代 表有: 库里肖夫、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维尔托夫、 杜甫任科等人。
三、好莱坞电影的类型模式源自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速度是惊 人的。就说电影吧,由无声到有 声,由黑白到彩色,越来越完美。 普通宽银幕电影早已经算不上什 么稀奇,立体电影也不是最近才 有的,我国50年代就拍摄了立体 电影《魔术师的奇遇》。圆周电 影也已经于1955年在美国和观众 见面。今天,它的足迹已遍布欧 美的许多城市 。
中外经典电影的审美特征与文化认同
![中外经典电影的审美特征与文化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0d7871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d.png)
中外经典电影的审美特征与文化认同中外经典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电影创作者对于美学与文化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
本文将从影像语言、故事叙述和主题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中外经典电影的审美特征,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认同。
首先,影像语言是中外经典电影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中外电影所采用的影像语言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借助画面、色彩、镜头运动等手法对观众进行触动与表达。
中国电影以其细腻、含蓄的表现风格备受赞赏,譬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等作品便深入人心。
影片中的中国风格元素,如唐山话、京剧、古老民居等,使观众在审美上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西方电影则常常追求现实主义手法,注重镜头的塑造和画面的表现。
例如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等影片,通过其恢弘的场景和特殊的镜头运用,融入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和个人主义。
其次,故事叙述是中外经典电影另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中外电影在故事叙述上也有不同的风格。
中国电影往往注重情感的细腻刻画和人物心理的表达,而西方电影则更倾向于突出剧情的紧凑与节奏的快速。
中国电影《卧虎藏龙》通过场景的构建和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引发了观众对于侠义精神和人性困境的思索。
而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则通过独特的故事线索和角色塑造,以乐观与勇气的主题感染着观众,引起深远的共鸣。
最后,中外经典电影中所呈现的主题意义也对观众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影常常以历史背景为依托,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遭遇、奋斗和抗争。
例如:张艺谋的《红高粱》以及琼瑶导演的《萧十一郎》等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激发了观众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思考。
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与命运,表达了个体的人生追求和自由意志。
例如美国电影《城市之光》表达了对人性纯净和慈悲的崇尚,体现了人道主义的价值。
总之,中外经典电影的审美特征和文化认同密不可分。
中外电影艺术的美学对比研究
![中外电影艺术的美学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78ed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6.png)
中外电影艺术的美学对比研究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中外电影艺术在美学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外电影艺术的美学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中外电影艺术在叙事结构上存在一些区别。
中国电影更加注重线性叙事,强调情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而西方电影通常更加注重戏剧性和冲突的呈现,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来探索主题和表达情感。
例如,中国电影《活着》以扑朔迷离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中的种种挣扎与矛盾。
而英国电影《无人知晓》则以复杂的时间线和异质的叙事手法向观众展现了多重人物之间的关系。
其次,中外电影在美学表达上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
中国电影更加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
较为重视人物的内在感受,情感的渲染和心理的刻画,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共鸣。
中国导演张艺谋的作品《卧虎藏龙》通过华美的景观和激烈的剑术场面,展示了中国武侠文化的独特魅力。
西方电影则更注重于表达社会问题和主题,关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例如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表达对纳粹大屠杀的谴责和警示。
此外,中外电影也在美学构图和色彩运用上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在构图上倾向于采用平衡和静谧的画面布局,注重对人物形象的表达和演员的表演。
中国导演王家卫的作品《花样年华》以精美的影像和诗意的画面展示了生活的美感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对动态和不稳定因素的捕捉,强调运动和戏剧性。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以紧凑的镜头和快速剪辑手法表现了紧张的动作场面和人物的情绪变化。
最后,中外电影在音乐运用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国电影在音乐选材和运用上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选择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电影配乐中,以增强情感和氛围的表达。
中国电影《霸王别姬》通过悠扬的京剧音乐配乐,与剧情相辅相成,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故事中。
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独立音乐的运用,选择独立音乐类型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相契合,以增强表达效果。
中外影视艺术风格与审美差异
![中外影视艺术风格与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62743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7.png)
中外影视艺术风格与审美差异近年来,中外影视作品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开始相互交融。
然而,中外影视艺术的差异仍然存在,这些差异既源自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也受到观众群体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以下将从故事叙事方式、角色刻画、美学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中外影视艺术风格和审美差异。
首先,中外影视艺术在故事叙事方式上存在差异。
国外的影视作品通常注重于线性叙事,以清晰的故事结构为基础,通过明确的故事目标和剧情进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影视作品常常采用较为复杂的叙事方式,包括多重时间线、闪回、倒叙等,以突破传统的故事结构,注重思想性和意境的表现,以此来展现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主题内容。
其次,角色刻画是中外影视艺术风格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国外的影视作品中,角色往往更加独立和个性化,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和情感表达,力求塑造真实而立体的角色形象。
而中国的影视作品更注重通过角色的互动和关系展现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家庭观念,角色的形象更容易被归类为类型化的代表,同时也更注重角色的情感内心变化以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此外,中外影视艺术在美学表现手法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国外影视作品注重画面的唯美、符号的隐喻和意境的表达。
通过精美的场景、摄影和视觉效果等手法,营造出鲜明的视觉风格和情感共鸣。
相比之下,中国的影视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通过细腻的人物情感和思想观念来传达信息和价值观。
然而,随着中外影视产业的全球化,两者之间的差异也逐渐缩小。
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使得国外影视作品在中国市场有了更广泛的传播,同时中国影视作品也更加受到国际观众的关注。
中外影视在风格和审美上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一方面,中国影视作品开始融入更多国际元素,融合西方的叙事方式和美学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符合国际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国外影视作品也受到中国市场的影响,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和观众的需求,力求更好地满足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念。
中外文化电影鉴赏
![中外文化电影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666d1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9.png)
中外文化电影鉴赏
中外文化电影鉴赏是指对中外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和艺术风格进行评析和欣赏的过程。
通过电影鉴赏,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生活和情感世界。
在中外文化电影鉴赏中,观众需要学会从电影作品中读懂、理解和思考创作者所传递的文化元素和深层次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外文化电影鉴赏要点:
1. 历史背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往往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观众需要了解电影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情节、人物和故事发展。
2. 文化特色:电影作为文化产品,通常会体现出所属文化的特色和价值观。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中的语言、服饰、建筑、习俗等元素,深入了解和分析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性。
3. 艺术风格: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观众可以通过对电影的摄影、配乐、剪辑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电影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价值。
4. 寓意与主题:电影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主题,通过观众的理解和解读,可以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观众可以思考电影中所探讨的人生、人性、社会问题等方面的主题,并从中找到与自身经验和价值观的共鸣。
5. 跨文化交流:中外文化电影鉴赏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观众可以通过欣赏各国电影作品,拓宽自己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进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中外文化电影鉴赏,观众可以拓宽自身的视野,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并深入思考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浅谈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ae379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f.png)
浅谈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浅谈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一总述电影是一门容纳了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语言、建筑的综合性艺术,在电影这个平台上,各个地区和各个名族的文化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电影文化的差异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分述1.情感表达方式不同中国电影中人物表达感情经常会切换镜头到周围景物,靠景色渲染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类似于中国古代借景抒情的诗歌。
例子:《投名状》庞青云(李连杰饰),站在严冬的湖冰上,镜头对准的是庞的背部,在茫茫雪景中,孤身一人立于湖上,发出“人生多艰,如履薄冰”的感叹西方电影中更多依靠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感情,在无声电影时代,电影的卖点就是演员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家喻户晓的卓别林就是例子。
西方现代电影上很好的传承了这一特色。
“好莱坞喜剧之王”金.凯瑞主演的《变形怪杰》里,以夸张的动作,千奇百怪的面部表情和精湛娴熟的身体技能折服了观众。
西方人细腻的表情变化成了衡量一个演员演技的尺度。
2.英雄主义旋律不同*英雄塑造不同西方电影中英雄人物高大威猛,发达的肌肉,冷峻的眼神,必要的时候还有超能力,如詹姆斯邦德、超人、美国队长、钢铁侠、蝙蝠侠。
而中国电影里的英雄更多的是普通人,没有显著的服装特点,没有凸起的肱二头肌,平凡普通就是标签,如霍元甲、黄飞鸿。
*英雄的使命不同好莱坞电影的英雄,不是拯救地球(《复仇者联盟》),就是化解人类危机(《勇闯夺命岛》)。
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兵瑞恩也要肩负起伟大的国家使命——因为瑞恩的兄弟已经战死,不能再死掉最后一个而让他的母亲或者说美国所有的母亲伤心了。
中国的荧幕英雄结合历史,承担起各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下面就说几种。
抗日英雄,他们肩负抗击日军,誓与国家共存亡,如《金陵十三钗》里佟大为饰演的狙击手,《集结号》里的士兵。
革命英雄,他们与封建统治者斗争,发动革命,或者保卫重要革命人士(如《十月围城》)。
名族英雄:他们抵抗外来侵略者,不断地鼓舞着中华民族的斗志和士气,如《霍元甲》、《黄飞鸿》系列、《叶问》。
中外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赏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e7dd73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9.png)
《中外电影赏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电影赏析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外电影作品,帮助学生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文化背景和影片制作过程。
通过观赏、讨论和写作,学生将培养对电影的审美和批判性思维,加深对不同文化视角的理解。
课程目标:1. 了解电影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熟悉中外电影的历史、流派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对电影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影片的符号、意义和风格。
4. 掌握电影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批评视角。
5. 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分析电影作品并表达个人观点。
课程安排:第一单元:电影基础知识1.1电影的起源和发展1.2影片的元素:镜头、剪辑、音效等1.3影片的基本结构:片头、导言、高潮、结尾1.4电影的技术语言和视觉效果第二单元:经典中外电影赏析2.1默片时代的代表作品:如《大都会》(Metropolis)、《黄金时代》(City Lights)等2.2欧洲新浪潮:如《四百击》(The 400 Blows)、《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等2.3好莱坞黄金时代:如《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等2.4亚洲电影的代表:如《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活着》(To Live)等第三单元:电影与文化3.1电影与社会变迁的关系3.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表达和主题3.3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3.4电影中的族群、性别和身份议题第四单元:电影风格与导演4.1不同导演的个人风格:如斯坦利·库布里克、宫崎骏、昆汀·塔伦蒂诺等4.2实验电影和纪录片的艺术性4.3影片的视觉风格和主题的关系第五单元:电影赏析方法与写作5.1影片的符号学分析方法5.2影片音乐和声音的赏析5.3剧本、角色和情节的批评分析5.4电影评论的写作技巧和范例评估方式:- 平时参与和课堂讨论- 电影作品评论和分析论文- 电影赏析小组项目- 期末考试:电影片段赏析和理论知识测试参考教材:1. Bordwell, D., & Thompson, K. (2010).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2. Corrigan, T. (2012). A 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Film.3. 孙志强、顾长卫(2007)。
中外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
![中外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49c2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1.png)
有声电影时代(1927-1940s末)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开始有了声音。这一时期的电影类型更加丰富,包括音乐剧、西部片、战争片等。
彩色电影时代(1940s末至今)
彩色电影的出现使得电影表现力更加强大。各种类型的电影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包括科幻、恐怖、爱情、动作等。同时,电影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宽银幕、3D、IMAX等技术的应用,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
新中国电影(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电影以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为主,强调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
新时期电影(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电影类型多样化,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也有商业大片和艺术电影。
默片时代(1895-1927年)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鼓励中外影视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投资、制作和推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创新传播方式与手段
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打破语言和文化障碍,提高影视作品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培养跨文化影视人才
重视跨文化影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影视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素养。
加强文化理解与包容
在创作和传播影视作品时,应充分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增强文化理解与包容意识。
06
CHAPTER
中外影视作品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中外影视作品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面临着语言、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为彼此提供了学习、借鉴和合作的机会。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外影视作品在跨国传播中呈现出日益频繁的互动与交流。
中外电影文化的异同分析
![中外电影文化的异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ce90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e.png)
中外电影文化的异同分析随着电影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中外电影文化逐渐趋向交流互鉴的方式。
虽然中外电影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仍存在显著的异同,本文将从故事主题、叙事结构、文化背景及制作风格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故事主题中外电影文化的故事主题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电影多以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社会现实、家庭关系为主题,而国外电影则充满多样性,包括科幻、恐怖、动作、浪漫等题材。
中式电影一般比较重视文化教育功能,注重体现人情世故和人性关怀,如《甜蜜蜜》、《活着》等影片都是国内优秀电影的代表。
相比之下,国外电影则更强调娱乐性和情节性,如《侏罗纪公园》、《冰雪奇缘》等影片通常更加惊险、动作十足,强调人物角色的活力和勇气。
二、叙事结构中外电影在叙事结构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多以线性逐步展开为主,强调改变主人公命运的宿命论,比如《霸王别姬》、《大话西游》等影片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形式。
而国外电影的叙事结构通常更为复杂,鲜明地表现出多重叙事、非线性叙述、双重时空等特点。
如《盗梦空间》、《蝙蝠侠:黑暗骑士》等影片都很好的展示了这些异于传统的叙事方式,引导观众去具体感受失去和发现、谎言和真相、时间和空间的矛盾与冲突。
三、文化背景中国和国外的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电影也无法避免这方面的影响。
中国电影往往受到传统文化、社会现实等方面的限制,如言论自由和政治敏感性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电影被刻意遮蔽、限制、封杀,包括《春光乍泄》、《红色恋人》等作品。
相比之下,国外电影的文化背景更为多元,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在屏幕上的限制,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文化应用空间,例如在超级英雄、科幻和恐怖题材中等等。
四、制作风格中外电影在制作风格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电影一般注重对细节和文化生活的注重,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而国外电影则更强调视觉效果和壮观场面,利用大场面、特效等手段来怒吸观众的眼球。
此外,中国电影对于每个角色的成长,往往会用时间耐心地描绘,强调情感之间的状态变化,导致了作品的生动表现出人物心理状态。
不同国家的电影美学概述
![不同国家的电影美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1bd3c1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d.png)
不同国家的电影美学概述不同国家的电影美学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对一些主要电影生产国电影美学的概述:1. 美国电影:美国电影以其商业化、工业化和创新性而闻名,强调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
美国的商业大片通常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同时,独立电影和小众电影也展现了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包括对人性、社会问题和文化多样性的探索。
2. 法国电影:法国电影注重艺术性和人文关怀,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主义。
法国电影往往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挣扎和成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影像风格独特,画面优美且富有诗意。
3. 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既有商业大片也有小众文艺片。
中国的电影美学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时尚的视觉效果,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中国电影也在积极探索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表达。
4. 日本电影:日本电影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制作水准著称。
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全球享有盛誉,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现实题材影片,关注家庭、人际关系和人生困境。
5. 意大利电影:意大利电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注重表现社会问题、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
其影像风格独特,色彩鲜艳且充满活力,配乐动听。
6. 韩国电影:韩国电影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崛起,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电影生产国之一。
韩国的犯罪片和爱情片常常探讨社会问题、人性和道德选择,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7. 印度电影:印度电影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多元的民族背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其音乐、舞蹈和视觉效果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会产生各具特色的电影美学。
中外电影美学理论对比分析
![中外电影美学理论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2805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f.png)
中外电影美学理论对比分析电影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媒介,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与热爱。
中外电影美学理论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
在中外电影美学理论方面,中外两种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点的不同导致了电影美学理论的差异。
传统中式影视审美更注重对情感的深入挖掘,探索人性的内在世界,强调情感的内敛性和间接性。
在中国电影中,常常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传达情感,通过美术构图和光影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同时,中国电影注重利用特定的意象、场景以及道具来塑造丰富的意境,追求一种含蓄内敛、诗意的美感。
对比而言,西方电影美学理论更注重故事的情节性和剧情的连贯性。
西方电影往往以线性叙事为主,通过剧情的递进展示故事的发展和转折,强调戏剧冲突和人物角色的成长。
西方电影美学还注重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追求表达自由和个性的艺术风格。
同时,西方电影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突出了摄影技巧和剪辑的运用,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审美上的刺激。
然而,尽管中外电影美学理论存在一些差异,但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美学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电影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无论是中外的电影美学理论,都试图通过对电影的基本要素的探讨,如故事情节、镜头运用、剪辑手法等,来展示电影艺术的魅力。
此外,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性方面,中外电影美学理论也有着共同的关注点。
在当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中,中外电影美学理论也在相互借鉴中逐渐融合。
中国导演开始受到西方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剧情的跌宕起伏。
相应的,西方导演也开始关注中国电影的传统审美观点,借鉴其中的特色美学元素,以更深入地表达人性和情感。
总结起来,中外电影美学理论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式影视注重情感和内涵的表达,西方电影注重故事情节和视觉冲击。
而在中外电影美学理论的交流与融合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中外电影叙事传统比较
![中外电影叙事传统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8f0cc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3.png)
中外电影叙事传统比较电影是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电影叙事传统。
中外电影的叙事传统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将主要从叙事结构、角色刻画和文化元素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中外电影的叙事结构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常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以一条故事线串联整个电影。
例如,中国经典电影《活着》中,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福贵从年轻到老的生活经历。
而在许多西方电影中,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跳跃式的叙述来展示多个时间段或者观点。
例如,美国电影《时空恋旅人》以时间交错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主人公在不同年代的生活。
其次,中外电影在角色刻画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通常注重群体性的表达,往往通过群众演员来展示社会现象。
例如,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大量的农村学生和农民群众形象展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
而在西方电影中,个体的角色刻画更为突出,往往通过个人经历和情感来展示故事。
例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良赢得了观众的共鸣。
最后,中外电影的文化元素也有所差异。
中国电影在叙事过程中常常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孝顺父母的形象等。
例如,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以京剧为背景,通过剧中的唱、念、做、打、舞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
而西方电影更加注重个体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往往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或个人经历的描绘来展现。
例如,英国电影《消失的爱人》中展现了主人公的失踪对家庭关系和社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外电影叙事传统在叙事结构、角色刻画和文化元素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电影通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和群体性角色刻画,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而西方电影往往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和个体性角色刻画,更加注重思想和情感表达。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也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观影体验。
中外影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与作品评析
![中外影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与作品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e606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e.png)
中外影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与作品评析在中外影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对电影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作品进行评析,旨在探讨他们对电影艺术的贡献。
一、斯坦利·库布里克与《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是美国电影导演和编剧,其作品《2001太空漫游》被认为是科幻片的经典之作。
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精确的镜头运用,展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技术与人类意识的互动,同时也引发观众对生命的起源和未来的思考。
《2001太空漫游》在影视史上开创了全新的视觉和声音效果,对后来的科幻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武田麻美与《千与千寻》武田麻美是日本动画导演,她的作品《千与千寻》是一部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成功的动画电影。
该片通过描绘普通女孩千寻进入神秘世界的冒险,探讨了成长、个人价值和环境保护等主题。
《千与千寻》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水平,而且以其寓言般的故事和精致的画面而深受观众的喜爱,成为了日本动画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三、奥尔森兄弟与《看不见的客人》奥尔森兄弟是西班牙导演兼编剧,他们的作品《看不见的客人》是一部精心构建的心理悬疑片。
该片通过刻画主人公在离奇谋杀案中的角色转变和故事线的反转,引发观众的思考,并展现出导演对于时间和记忆的巧妙运用。
《看不见的客人》以其紧张刺激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成为了西班牙电影的一张名片,对全球影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四、汤姆·汉克斯与《阿甘正传》汤姆·汉克斯是美国著名演员,他在《阿甘正传》中饰演的阿甘一角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通过阿甘的视角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同时也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友情和爱情。
汤姆·汉克斯充分展现了他的演技实力,为这个角色赋予了鲜活的人性和感人的情感,使得《阿甘正传》成为了一部经典的人生故事。
五、陈凯歌与《霸王别姬》陈凯歌是中国著名导演,他的作品《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外电影及其经典作品赏析-电影课
![中外电影及其经典作品赏析-电影课](https://img.taocdn.com/s3/m/a36cb307581b6bd97f19ea90.png)
简答1、好莱坞类型片三大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片里有哪几种最典型种类:音乐歌舞片、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悬念片、恐怖片等等。
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等。
二是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
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宫堡或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
类型电影包含西部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探险片等。
2、英国20世纪30年代最牛的三个导演、制片人是希区柯克“恐怖大师”《后窗》、《西北偏北》、1960年的《精神病患者》等亚历山大·柯达《亨利八世的私生活》、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片之父费拉哈迪的学生)《飘网渔船》。
3、韩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李弼雨导演的《春香传》(1935).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四位大师及代表作: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沉沦》《大地在波动》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德意志零年》《意大利万岁》德.西卡:《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温贝尔托.D》5、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代表人物及作品列举五个: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阿年《感光时代》,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宁浩《绿草地》等。
描述电影《雨中曲》中共有几段歌舞场景?每段描述的内容是什么?。
《雨中曲》共9段歌舞场景:第一段:唐和卡斯摩少年时代在舞台上的滑稽表演和踢踏舞,作用是交代情节第二段:凯希等人参加好莱坞酒会表演的仿百老汇风格的群舞,这是凯希意外地同唐以这种方式再次见面(因为此前她自称是演莎剧的戏剧演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2015学年春季学期
《中外电影艺术赏析》期末考试(堂下论文)试卷A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教师:付云仙
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学号:146 姓名:
社会影响力对于亿万观众的文化生活乃至思想、信仰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此,电影欣赏的意义首先在于发掘影片的教育作用,使之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
应该说人类离不开艺术,对艺术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自从电影发明以来,电影艺术堪当此任。
电影是有限的,然而世界是无限的。
导演是有限的,然而想象是无限的。
演员是有限的,然而人性是无限的。
透过镜头看世界……
本课程学习后你有何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感受生活,由电影艺术入人生心灵意境,由美入真,探入生命节奏的核心。
请选择你喜爱的有分量、有深度的电影(中外任选),合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现实及自己的生活经历赏析评论影片,并能够作出一个相应合理的普遍性的结论。
在生活中如何以艺术之眼、艺术之心灵观照自然,观照人生、提升艺术修养,增长智慧,获致快乐诗意人生。
要求:
1、用分镜头方法,具体分析影片中某一个特定段落(写分镜头稿本,例如表现人物动作,表现事件细节)的特点?
2、导演是如何表达影片中的空间关系?请用镜头、景别、音乐和蒙太奇的运用分析(包括主题、画面、色彩使用、风格、技术手段、镜头运用等等方面,可挑选其中一点或几点)。
3、分析影片的艺术魅力。
4、字数:1500~2500字。
5、抄袭以零分计算。
(打印编辑成很美的论文、条理清晰、论点鲜明、词语简练、文字优美。
请用小4号字双面打印)
不疯魔不成活
有这样一部电影,感动了我们这些年。
“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这是虞姬。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是蝶衣。
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的精彩演出将这二者生动的结合在了一起,有人这样形容蝶衣: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尘世间,男子阳污,女子阴秽,独观世音集二者于一身,欢喜无量啊。
蝶衣从最开始进京剧班,就与小楼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感人的画面:小石头帮蝶衣踢掉一块砖而遭到处罚。
在雪天里,跪在地上头顶水盆和搓衣板。
小石头带着一身雪进屋,蝶衣把自己的袄子脱下来给他裹上,两个孩子互相在被子里取暖,这或许是蝶衣和小石子最温暖的回忆吧。
蝶衣受罚,手掌被严重打伤,小楼帮他浇水洗澡,说:“留神,手毁了就唱不了戏了。
”另外,他开始知道蝶衣不想学京戏了,那一次,他却把蝶衣放走了,尽管他十分的不舍的。
还有后来让老板来,听蝶衣总唱不好“我本是女娇娥”这一句,就用烟斗烫他,从而使蝶衣第一次唱对。
毋庸置疑,他们都是相互喜欢的,但是,小楼对蝶衣只是好兄弟一样的感情,而蝶衣对小楼则超越了亲情。
由于总在戏中扮演青衣,唱的是女腔,学得是女形,久而久之,在社会及角色中,他则比较倾向于女性。
对小楼,他也一直是以一个女性的角色,例如帮小楼舔伤口,给小楼画脸谱,其亲昵的动作无不体现出他对小楼的超出一般的感情。
尤其是在出现了菊仙以后,他对菊仙的嫉妒和对小楼的怨恨,都很明显的表现了他社会角色中女性化的特点。
觉造型不拘传统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
作为导演,陈凯歌在影像风味的控制和处理上可谓很成功。
一是在重头戏里对人物的奔走行动作长距离的前后跟拍,既完整地展现出极具真实感的空间布景,又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当事人的某种临场体验;使一场戏的的着重点高度集中;加强影片的节奏感,而节奏的张弛变化可以引导、调节观众的注意力,避免冗长枯燥,树立鲜明的电影语法风格等。
而且,不同的长镜头跟拍段落,效果也不尽相同:像影片一开始,前跟"霸王"与"虞姬"缓步走进体育场,长长的过道,相对固定的拍摄距离,使这样的一个运动镜头产生了"动中取静"的沉重抑郁感,一下子将人带进真幻难辨的颓旧氛围里恍若隔世一般。
另一场小豆子被母亲砍断手指,疼痛难忍,在戏园子奔跑大叫,其余角色在不同景深位置也相应地急速移动,剧烈狂暴的画面处理再配以撕心裂肺的尖叫,可谓先声夺人,体现学戏之艰难苛刻。
经典的片子没有必要把画面蒙太奇一一抠出来逐个分析。
它的蒙太奇思维应该是一个整体,存在于导演的的脑海中。
从转场来说,小豆子和小石头从童年变成少年,是在湖边念叨:"力拔山兮气盖世…"转换的,通过两个摇镜头叠化,表示时间过渡。
另外小豆子和小石头从少年变成程蝶衣和段小楼时,则是通过照相,前一镜头是和师父以及众师兄弟合照,后一镜头则是他们已成为角儿是的合照。
一前一后,时空交代。
前后镜头一两秒,就跨越了好几年,这一方面说明了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蒙太奇在影视中运用的欺骗性。
影片的音乐音响也挣脱了沉重的寓意,而主要用来刻画人物心理、营造场面氛围以及创造场面节奏。
整部影片总共有四十多段音乐,以胡琴、笛子、鼓等民族乐器为主,巧妙的将京剧、昆曲及各种配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与影片风格相契合的凄凉与沧桑韵味。
音响上,影片经常巧妙地对现实音响进行恰到好处的提炼,有效的营造出了场面的空间感,托起了整个场面的情绪和气氛。
虞兮,虞兮……霸王别姬,姬别霸王。
影片的最后,历经种种磨难后的蝶衣与段小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
二人再度合作起那场见证了他们全部甜酸苦辣全部心情故事的“霸王别姬”。
此时没有了菊仙,没有了政治影响。
当段小楼忽然的唱出“我本是男儿郎”时,蝶衣那么自然的唱出了“又不是女娇娥”。
段小楼只是说,错了,又错了。
蝶衣此刻在心里其实早就明晰了。
他一直沉溺在戏中多年的情感原来只是“错了,又错了”。
最终他在一片鼓点切切中,坦然地拔剑,给自己如戏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那样平静,他只是做到了他一直坚持的,对戏剧的,对感情的从一而终。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导演给霸王别姬和那段时代都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尾。
红尘孽债皆自惹,何必留伤痕?
互相拖欠,三生也还不完,回不去,也罢,不如了断,死亡才是永恒的高潮……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