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
汶川8级地震前后陕西地形变异常特征分析
![汶川8级地震前后陕西地形变异常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a2c5b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6.png)
汶川8级地震前后陕西地形变异常特征分析邢西淳;毛娟;邵辉成【摘要】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in Guanzhong area and the ground tilt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appeared periodic, tendency turning and acceleration variation in Nandatong, Dayuan, Jianyukou, Qinghekou, Kouzhen; the tidal factor y of ground tilt appeared anomalous variation about three months befor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关中垂直形变及陕西地区地倾斜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震前,跨断层垂直形变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南大同、大塬、涧峪口、清河口、口镇等场地的垂直形变出现了明显的趋势转折、加速变化。
汉中、宝鸡、乾县、西安台的地倾斜潮汐因子γ存在3个月左右异常变化。
【期刊名称】《高原地震》【年(卷),期】2011(023)004【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汶川地震;垂直形变;潮汐因子γ【作者】邢西淳;毛娟;邵辉成【作者单位】陕西省地震局泾阳地震台,陕西咸阳713704;陕西省地震局泾阳地震台,陕西咸阳713704;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55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地震烈度最大、经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这次强烈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是由一系列压性、压扭性断裂及褶皱组成的一条著名的逆冲断裂带[1],主要由3条断裂组成,自西北向东南分别为汶川—茂汶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灌县—安县断裂(龙门山前山断裂)。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b9f28771fe910ef12df8d2.png)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饶扬誉(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1 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附近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震区人口稠密、地形复杂、救援难度大,破坏性余震频度高、分布范围广,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截至2008年6月22日,地震造成69 181人遇难,18 522人失踪,374 171人受伤,累计受灾人数4 616余万人。
房屋倒塌779万间,损坏2 459万间。
初步估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000亿元人民币。
本文在分析震区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影象、余震分布特点和目前已经获得的相关观测与理论模拟成果、尤其是陈运泰等(2008)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发震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2.1 大地构造背景震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其北部为秦岭地槽褶皱系。
早古生代扬子准地台与其西部的羌塘—昌都陆块,均为“泛扬子陆块”的一部分。
从泥盆纪开始,泛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
晚古生代至三叠纪羌塘—昌都块体与扬子陆块裂张解体,其间形成南古特提斯洋盆,洋壳向西俯冲,并使羌塘—昌都陆块不断向东增生而闭合,扬子板块同时向北俯冲于昆仑地体之下,于是在东西和南北方向形成双向俯冲收缩(许志琴等,1992)。
自始新世以来,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整个青藏地块强烈隆升并向周缘扩展,在东部受到扬子板块俯冲构造莫霍面上隆区的强烈阻挡,青藏地块向东挤出物质被分流成向东南和东北两股,东南股形成川滇菱形逸出体,东北股形成东昆仑-秦岭逸出体。
其中,在高原东缘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地带,形成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断裂系。
2.2 区域地震活动性震区所在区域位于南北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大致分布于东经102°~107°之间,分为北、中、南三段。
北段,包括宁夏西部、甘肃和青海东部及其邻近地区;中段包括四川西部和其邻近地区;南段包括云南和其邻近地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7b478b44f7ec4afe04a1df89.png)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侯立玮司家亮邱祝礼李宁吴富峣提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查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
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km,宽约15 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
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一北川破裂带。
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
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一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断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
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
另外,在灌县一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江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一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盲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
在龙门山断裂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 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a。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断层;发震构造;龙门山1、前言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Ms8.0)(图1),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并诱发了强烈的山崩、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8万多人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7b478b44f7ec4afe04a1df89.png)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侯立玮司家亮邱祝礼李宁吴富峣提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查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
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km,宽约15 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
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一北川破裂带。
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
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一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断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
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
另外,在灌县一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江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一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盲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
在龙门山断裂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 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a。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断层;发震构造;龙门山1、前言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Ms8.0)(图1),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并诱发了强烈的山崩、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8万多人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广。
汶川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
![汶川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79c93c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0.png)
第5卷第4期2008年8月CHIN ESE J OU RNAL OF EN GIN EERIN G GEOP H YSICSVol 15,No 14Aug 1,2008文章编号:1672—7940(2008)04—0387—10汶川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费 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ABA217)资助。
作者简介:费琪(1938-),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
摘 要:利用卫星重力图来了解汶川地震的深部构造的特征。
2-180低阶的卫星重力异常图可以反映场源深度为36km 的密度分布特征;2-360高阶的卫星重力异常图可以反映场源深度为18km 的深部构造特征。
卫星重力异常显示了青藏高原板块深部的塑性物质向上流动。
龙门山逆冲滑脱断裂带向四川盆地的逆冲推覆,由此引发了汶川地震。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卫星重力异常;深部构造中图分类号:P31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8-06-05Characters of Deep Structure for Wenchu an E arthqu akFei Qi(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U sing t he satellite gravity map s ,t he character of deep struct ures for Wenchuan eart hquake s well explained.The 2-180low -degree satellite gravity anomalies could re 2flect t he characters of density dist ribution at t he dept h of 36km.The 2-360high -degree satellite gravity anomalies could reflect t he feat ure of deep st ruct ures at t he dept h of 18km ,The upward movement of plastic material in Qinghai Xizang Plateau plate is exp ressed in t he gravity map s.The active t hrust fault s wit h detachment of Longmen mountains t hrust eastward over t he Sichuan basin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t he cause of t he eart hquake in Wenchuan area.K ey w ords :Wenchuan eart hquake ;satellite gravity ano maly ;deep st ruct ure1 引 言 汶川地震概况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震级7.8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汶川地震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
![汶川地震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9341c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0.png)
2016年第10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6-04-28修回日期:2016-04-29基金项目: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SF2014123)。
第一作者简介:王浩男(1994-),男(汉族),山东德州人,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
汶川地震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王浩男*,倪振强(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地裂缝是地震荷载下在地面造成的地面开裂或断裂现象,根据其特征与成因可以分为地震构造地裂缝和地震重力地裂缝2类。
通过对这些地裂缝集中区域的研究,总结出一般地震地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源深度与断层滑移程度和地形地貌等有着密切联系。
由于地震裂缝的危害性,当我们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与施工中发现时,都应该予以重视,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裂缝;发育特征;治理方法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6)10-0015-031概述地震地裂缝指地震在地面上所造成的没有明显位移的裂隙,是地表岩土体在地震荷载的强烈作用下,或由于地表地震应力释放,导致地表或岩层中形成开裂或断裂的现象。
地震裂缝在6级以上强震中是一种常见的破坏现象,大都发生在现代松散沉积物中,有时密集成具有一定方向的裂隙带。
这些裂隙带的产生有的明显受地形控制,有的与构造活动有关。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斜坡地带时,就可能发展成为滑坡、崩塌等山地灾害[1-3]。
2008年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8.0大地震,强烈的地震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地裂缝等次生山地灾害。
其中地震地裂缝是破坏最为严重的次生山地灾害之一,也是威胁灾区重建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地裂缝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集中在单个具体灾害项目上。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汶川地震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和发育特征为基础,对地震地裂缝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对策。
这对提高地震地裂缝的认识水平,对提高山地灾害科学的发展和指导地震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4-6]。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1afb4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0.png)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相关推荐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地震特点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地震能量巨大,震级大,烈度超强,震源深度较浅,破裂长度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篇11 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也很多,地表破裂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建国以来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震害严重的特大地震。
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然而我国对地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房屋抗震研究也是十分缓慢。
而且对地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室内试验着手,但室内试验却很难模拟出现实的地震作用,再加上地震发生本身的复杂性,地震作用很难预测。
所以地震的作用机制及震害还很难准确确定。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对我们研究地震作用机理,进行抗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汶川地震特点根据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实地研究,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本次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约为1023.7尔格,有专家称相当于当年上千颗二战时美国在广岛扔的原子弹的能量。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2、震源深度浅、破裂长度大。
汶川地震震源发生在地表以下19千米处,所产生的地面运动十分剧烈,地震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达240千米。
3、发震方式特殊、震动持续时间长。
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
![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414ee9fd4d8d15abe234e30.png)
层黑土高速逆冲迅速垮落在下盘形成的楔状体堆
积,南西壁能见两组楔状体,反映两次逆冲垮塌过
程。
( 8) 映秀镇
中部北西—南东向山脊上发现横向隆起和节
节下掉的构造景观,共有 9 级,垮落总量约 12 m
图 4 高原村树木震时被 2 级错移( 镜向北)
( 表 1) ,山脊并产生右旋扭错,断裂往北东延伸至
Fig. 4 Trees dislocated 2 pitchs by fault
收稿日期: 2010 - 06 - 12; 修回日期: 2010 - 11 - 24 基金项目: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2008419064)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08010302204) 作者简介: 姚大全( 1956 - )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地质、活动构造研究 . E-mail: daquany@ aheq. gov. cn
米地,形成高差 1. 6 m 的北东向陡坎; 通过公路使得路面产生北东向拱起,重达 10 几 t 的水泥块被数米抛
移; 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不仅在北西—南东方向产生推挤,在北东—南西方向也产生缩短,同方向输电线震
后出现大幅下垂,山坡玉米地向北东走向支线水泥路面向北西走向主干公路逆掩冲覆。
在岸坡玉米地开挖探槽,揭示出非常特征的逆掩 - 滑塌递进变形现象,北东南西壁上可见清晰的逆冲面
汶川地震构造模型和地表变形样式基于以上翔实的野外考察资料综合剖析表明沿汶川地震断裂面产生逆右旋推挤形成隆起隆起顶部产生平行隆起轴的一系列纵向裂隙进而推挤前缘冲断垮落形成逆断型崩积楔或貌似张性断裂陡坎假象在逆冲掩行进不均的情况下将会平行推挤方向产生横向裂隙有些情况下将会产生多方向挤压或引张显示同一应力作用下变形组合的复杂性这些均不同程度丰富了现有应力作用理论
汶川地震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
![汶川地震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8a7f440b307e87101f6968e.png)
研究结果表明, 汶川地震引发的滑坡在空间分布 上 明 显 受 到 断层 展布 和地 形 地 貌 的 控 制。 前已述及, 该区域以龙门山一线为界, 西部高 山 深 谷, 东 部 地 形 平 坦, 西 部 的地 形 条 件 有 利 于 滑 坡、 崩塌的形成。实际的调查也 发 现 滑 坡 在 受 灾 区 域 的 分布 局 限 于 山 岳 地 区, 平 原地 区 少 见。 虽然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两侧都有滑坡分布, 但是在断裂带的上盘分布的滑坡数量 占 总 数 的 87% , 远远高于下盘。而山岳地区的坡度主要分布在 30° ~ 45° 范围内。 area ratio, 一些学者用滑坡 - 面 积 比率 ( landslide简 称 LAR ) 和 滑 坡 密 度 ( landslide concentration, 2000 ; Wang et al. , 2007 ) 。 LAR 是 指 研究 区 域 受 到 简称 LC ) 来描述滑坡的分布( Keefer, LAR = 滑坡总面积 / 研究 区 面 积; LC 是 指 单 位 面 积 里 所 包 含 的 滑 坡 滑坡影响的面积的百分比,
1期
陈晓利等: 汶川地震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
193
图1 Fig. 1
汶川地震滑坡分布与地质构造图
( 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 2008 年 6 月汶川地震灾区地震 - 地质灾害图集修改)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Adapted from atlas of seismic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①龙门山后山断裂; ②龙门山中央断裂; ③龙门山山前断裂 2008 ) . of Wenchuan earthquake compiled by 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of Wenchuan Earthquake,June,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征与成因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征与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b49ff169a98271fe910ef992.png)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征与成因强震能量传遍整个地球形成长达300公里的余震带中国地震台网测定“5·12”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8级,震源深度约为14公里,地震主要能量的释放是在一分多钟内完成的。
这次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弹性波的形式传遍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地球,地震波引起强烈地面震动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近7万人的死亡。
地震还引发数以万计的山崩、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毁坏了交通、通信等生命线系统,还形成众多的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群众带来极大威胁。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地震形成长300公里、深30公里的大断裂最大垂直和水平错距分别达5米和4.8米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了500多人的队伍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和地震地质进行考察。
考察结果显示,这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内映秀—北川断裂活动的结果。
在地震发生的短短一分多钟时间内,地壳深部的岩石中形成了一条长约300公里、深达30公里的大断裂,其中的200余公里出露地表,形成沿映秀—北川断裂分布的地表破裂带。
该带从映秀镇以南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经北川县,过平通镇和南坝镇,终止在青川县的石坎乡附近。
另外,龙门山与成都平原交界的都江堰—江油断裂也发生了60多公里的破裂。
地震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是从西南到东北,断裂面向西北方向倾斜,相对于四川盆地,龙门山沿这条地表破裂带既有向上的运动,又有向东北方向的运动,其最大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分别达到5米和4.8米,沿整个破裂带的平均错距可达2米左右。
在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所有的山脊水系和人类建筑均被错断毁坏,并形成大量的滑坡、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之相对应的地表均是震灾最严重的地方。
由于地震的能量主要沿断裂释放,造成地震破坏在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衰减很快,所以这次地震对成都平原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
因破裂起始点在汶川地震因此命名为“汶川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破裂起始点在地面的投影对应着汶川县,所以被称为“5·12”汶川大地震。
地质变化
![地质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3ab3262b84ae45c3b358ccf.png)
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地质学教授嵇少丞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强度最大、损失惨重、波及范围最广而且援救最困难的一次地震。
损失惨重和波及范围广是因为地震强度大;援救困难是因为地处山区,高山峡谷,加之地震造成桥断路陷以及滑坡塌方造成道路阻塞。
这些都好理解,关键是为什么这次地震那么强?龙门山地区历史也曾发生过多次5级左右的地震,最大一次还达到6.5级,发生于1657年汶川附近。
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确与众不同,高达8级,震中位于都江堰向西大约二十公里映秀镇的附近,近三千年有文字记载以来这里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否则2200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也不会选址这里耗巨资修建一座宏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这次汶川8.0级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1945年美国扔到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同时爆炸,在两分钟之内在地壳岩石中形成一条深近20公里,长近300公里的大断裂。
这条断裂从映秀镇向北东方向经北川县一路前进,直达青川县东面的林庵寺,与此同时还从映秀镇向西南方向传到保兴的北边。
震后十几天内还发生了4级以上余震200次,最大达到6.4级。
由此可见,5.12汶川地震不是一般的强、而是非常的强。
5.12汶川地震的震源位于龙门山脉内彭灌杂岩体之中,彭就是彭县的彭,灌就是灌县的灌,都江堰市以前叫灌县。
当初在龙门山填地质图的工程师将这两个县名连在一起算是给这个杂岩体起了个名字,后来地学界人们就一直这么叫着。
彭灌杂岩体在地面上呈透镜形,北东—南西向上长约105公里,南东—北西方向上宽约30公里。
所谓杂岩体就是由中酸性的岩浆岩和变质岩混在一起的复合体,具体地说主要有闪长岩、花岗岩、混合岩、片麻岩等。
这些结晶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距今约8.30-7.45亿年),主要组成矿物是石英和长石,岩石的剪切强度和摩擦强度都特别大,绝不轻易破裂和滑动,除非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内应力积累得非常高。
一旦应力达到其破裂强度或摩擦强度,必然要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形成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
![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b65a57275901020207409c9b.png)
紫坪铺大坝绕坝公路边坡防治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1、加强流域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 理,探讨流域性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都汶路泥石流
2、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建设
用地地质灾害风险监督管理机制
砸毁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安县高川老虎嘴崩塌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汶川强震区地震灾害的成功防治实例:
北川县城防止滑坡
丹巴县城滑坡防治
青川红光乡泥石流防治 紫坪铺大坝边坡防治
北川县城王家岩滑坡
治理后的丹巴新城滑坡
长。
汶川地震及其余震(截至8.21 25270 次)
●三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
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km——20km,
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等多部 门先后派遣多批专家赴汶川8级地震灾区,对同震位移这一重 要地震参数进行考察和测量。
遇难:69226人
受伤:374643人 失踪:17923人
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
等多部门先后派遣多批专家赴汶川8级地震灾区。经专
家认定,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 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 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 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 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从汶川地震特征看固态地球的演变规律
![从汶川地震特征看固态地球的演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c97f4cfc1c708a1294a440f.png)
从汶川地震特征看固态地球的演变规律前言:总体上看,象任何自然灾害一样,随着汶川地震离我们渐行渐远,关心它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事实上,汶川地震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灾害,因为,它同时是整个国家倾力相救的大事件,是一起闪耀人性光芒的社会事件。
因此,汶川地震还会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作为汶川地震救援活动的受感染者,愿意借助震后政府公布的资料,借助最新的地理知识,与大家分享我本人对地震,对地壳运动以及地球演变的一些看法,以作为汶川地震影响在我心目中的延续。
因为长期研究传统风水,长期关注地球科学发展,在我的思维中,传统风水研究的地理特征已与现代地理融于一体,而且,我的地理观直接来源于风水实践的经验总结,所以,我必须谈暂时还未被社会大众接受的风水内容,这些内容我用专门的篇幅论述,标题是《从风水总结的地理特征看液态地球的演变规律》,与《从汶川地震特征看固态地球的演变规律》互为姊妹篇。
请大家客观对待。
从汶川地震特征看固态地球的演变规律彭树新1、汶川地震特征及其背后揭示的地壳运动规律汶川地震发生时地壳破裂过程是这样的:“都江堰映秀的下方,在地表以下15公里……是这次地震最先发生破裂的地方……经过6秒、7秒、8秒,破裂的地方逐渐的由映秀下面15公里处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朝着东北方向拓展的时间长,面积也大,所以表面上让我们感觉到地震是从震源开始朝东北方向拓展……到48秒时破裂已经达到了远处……西南方向破的时候历时60多秒,破裂速度很不均匀……90秒之后这个的破裂过程就完成了……汶川地震破裂面涉及到了300多公里长……地震破裂面从地下30多公里的地方一直延伸到地面……上排地壳相对下排地壳朝上错动,在映秀的下方,错动一直贯穿到地面上,最长达到7.9米……破裂释放的应力最大达到65个兆帕,平均为18兆帕……”①造成地壳破裂,并且破裂两侧地壳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落差,是现阶段人类认识到的构造地震的主要特征,普遍存在。
汶川8.0级地震形成的地震地表形变类型
![汶川8.0级地震形成的地震地表形变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6f964cf8bd63186bcebbc43.png)
本 次 地 震 的破 裂 方 式 是 以逆 冲 为 主 震 前 沿
断裂带线性地貌发育 , 山间河谷 、 E等 ( ) 如 垭 l 日 ,
震 后 又 形 成 了多 种 新 生 地 貌 现 象 , 括 地 表 同 震 包 变 形 形 成 的挠 曲坎 和 冲断 坎 , 以及 大 量 随 地形 地
目北川桂溪 乡凤凰村公路被右旋拱 曲。
圈北川县老城的大片街区被滑坡体前缘推挤成废墟 。
水平位错 以右旋为主 ( )有 时因断层走 向变化 目 ,
表现为左旋为错 , 成断层错断地貌 。 形
曰北 川擂鼓镇石岩村 因断层上冲诱发滑 坡造成 丁 3阶
地 面及 房 屋 植 被 等 反 向倾 斜 。
映 了走 滑 活 动 量 。
2 vr w f is r r e i 08 4 4 O e i s l e n n 20. v oD a eP v t e 0 0
维普资讯
维
地 震 重 灾 区大 多 位 于 山高 谷 深 、 貌 差 异 较 地 大 的地 区 , 断 层 上 冲 或 强 震 诱 发 , 数 地 区 可 因 多
固都江堰虹 口乡跨断层冲断坎的房屋损毁严重 。 国:] 陈家坝北 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ll tl
见规 模 庞 大 的 山 体 崩 塌 、滑 坡 等 坡 地 次生 灾 害 ,
发育 的青 川县 马鹿 乡 、 市 马角 镇等 地 可见 由砂 I 江油 土液 化引起 的直 径 0 - -米不 等 的地震 陷落 坑 。 .3 6 2
地震 邀表形变带上的建筑物破坏
地 震 地 表 形 变带 造 成 沿 线建 筑 物 强 烈 破 坏 ,
通常横跨 断层 陡坎 的建 筑物 被直接 错断 ( )而 圈 ,
汶川地震近震源区地形变短期前兆现象的解析
![汶川地震近震源区地形变短期前兆现象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6a261ba216147917112858.png)
多年 记 录正常 , 汶川 地震 后洞 室和仪 器受 到严重 破坏 , 停止 观测 。 现 地 震前 1 5年 , 套倾斜 仪观测 结 果无显 著异 常 ( 2 。 套倾斜 仪 NS向记 录的 曲线 . 两 图 )两 较光 滑 ,且相 关性较 好 。由于摆式倾 斜仪 吊丝 对 气温 敏 感性 的差异 ,金属 摆 倾斜 仪 记 录 到
5 4
地
震
位 于 同一 洞室 内 。洞深 2 n 覆盖 层 4 5r , Om,年温 差低 于 0 3C, 理石 墩 , 杆距 分 别 为 . ̄ 大 光 5 1m 和 5 0m, . . 均为模 拟 记录 。两套倾 斜仪 2 0 0 2年 1 0月前后 开始 记 录数据 , 汶川地 震前
沿龙 门山断裂分 布 的地倾斜 观测 台站 也观测 到类 似 的形 变特 征迁移 现象 。
。汶 川 地震 前 ,
沿汶川 地震 破 裂 方 向在 一 些 测 点 上 的 地 倾 斜 E 向可 观 测 到 形 变 特 征 迁 移 现 象 w ( 3 。康定 台 E 向地倾 斜在 2 0 图 ) W 0 5年底 之 前 有 较 大 幅度 的 年 变 ,且 年 变 化趋 势 速率 较 小 , 0 6 后 出现较 明显改 变 ;汶川 台 E 向倾 斜 在 2 0 20 年 W 0 5年初 ,w 向倾 斜 具有 较 大 的速 率, 之后 速率 减缓 ; 县 E 向倾 斜在 2 0 茂 W 0 4年底 前 w 向趋 势变 化速率 较 大 ,之后变 缓 。 以茂县 为起 始点 , 川 台距 茂县 台 约 3 m,形 变趋 势 转折 点 滞 后约 4个 月 ,康 定 台 汶 5k 距茂 县 台约 2 0k 滞后 约 1 6 m, 1个月 , 此估 计倾斜 转折 特征迁 移 速度 约 2 m/ 。该速 据 4k 月 度 与应 用地 震前 形变 突变异 常结束 后至 地震发 生 时的等待 时 间及震 中距离 分布 得到 的速度
汶川地震分析
![汶川地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e3ab7231b765ce050814f8.png)
受损情况
根据调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8451亿元人民币。遇难者大约8万7千人。其中四川省损 失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
%,陕西占总损失的2.9%。 在这些损失中,房屋的损失相当大,民房和城市居民
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
承重墙(横墙)的破坏
主要为十字交叉裂缝(“X”形裂缝),也可见单向斜裂 缝和水平裂缝 、垂直裂缝。 斜向裂缝主要由墙体受到的剪力大于其所能承受的抗
剪承载力引起,而墙体在反复的剪力作用下则出现了十 字交叉裂缝;横向裂缝主要出现在墙体的上部,接近楼
面板(圈梁底部),主要由于圈梁(楼板)对墙体的约
束不足引起;内外墙交接处咬槎不好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能量,汶川地震的能量相当于 5600颗原子 弹,而每一颗原子弹的当量是2000万吨标准 炸药。而烈度是形容地震破坏程度的名词, 一般来讲,烈度为Ⅵ度,东西要倒,房屋出 现一些轻微的裂缝;到了Ⅶ度,房屋被破坏, 地面出现裂缝;到了Ⅸ度、Ⅹ度,房屋倒塌, 地面破坏严重,路变形,无法通行。汶川地 震IX度以上的地区将近300公里,
照片较少,震害有局部倒塌。
楼梯间损伤较重,几乎均出现十字形裂缝, 也有出现水平裂缝的,部分局部坍塌,主 要是由于楼梯间纵墙受约束较小 。
如楼梯口正对的内纵墙,由于一般在该 段墙上设有厕所小窗,有的还在墙内凿洞装 设配电盒及管线,致使该位臵墙体普遍受到 削弱,震害也较严重。
另外,局部存在楼梯的破坏,如休息平 台与平台梁间存在裂缝,楼梯板出现裂缝 等。
体育场馆与空旷房屋
在四川灾区的体育场馆分布较多,除了成都市以外,其余各地的 体育场馆大都采用空间网格结构(网架、网壳结构)。空间网 格结构具有屋盖重量轻、结构整体性好等特点,其优异的抗震 性能在本次地震中得到检验。这次地震中,一些体育场馆等空 间网格结构(包括简易的场馆)基本没有受损,成为灾民紧急 避难场所。空间网格结构中受损的震例是都江堰市金叶宾馆水 疗中心,其支座处内斜撑杆压屈,外斜撑杆拉断,礼堂类房屋
汶川8.0级地震地表变形局部化样式与建筑物破坏特征关系初步研究
![汶川8.0级地震地表变形局部化样式与建筑物破坏特征关系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5de8f1770bf78a65295481.png)
甘卫军
王 敏 陈为 涛 肖根 如
( 中国地震 局地质 研究所 地震 动力 学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 京 1 0 2 ) 北 0 0 9
中 图分 类 号 : P 1 . , 3 5 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i 0 3 6 /.s n 0 3 — 9 5 2 1 . 6 0 8 35 2 P 1 . ; o:1 . 9 9 ji . 2 54 7 . 0 0 0 . 0 s
摘 要 本 文 以汶川地 震地 表形变 带 的实地测 量数据 为基 础 ,结合 沿 实测地 震 地表 变形
最 直接 的影 响是建筑 物所 处地点 的地 表变形 梯度 , 表 变形梯 度 大 于 0 1的地 段 ,建筑 物 均 地 . 完 全被摧 毁 ;地表 变形梯 度在 0 O ~O 1间 的地段 ,建 筑物 遭受 严 重 损坏 ,产生 倾 斜及 强 烈 .7 .
变形 等 ; 地表 变形梯 度在 0 0 ~o 0 . 3 . 7之 间的地段 ,建筑物 可能受 到 中度损坏 , 生倾 斜及变 产
w ih t e W e h a . a t qu ke t h nc u n 8 0 e r h a
于贵 华 杨
徐 锡 伟 陈 桂华 虎 安艳芬
郭婷婷
谭 锡 斌 翔
10 2 ) 0 0 9
袁 仁 茂 高
( 国地 震 局 地 质 研 究 所 国 家 地 震 活 动 断 层 研 究 中 心 , 京 中 北
1 0
国
际
地
震
动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形变化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形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2a26b71a417866fb84a8e96.png)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形变化
【北京电视台BTV-1《直播北京》】昨日,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驳斥青藏高原因汶川地震隆起数米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推测珠峰只数厘米的垂直变化。
中国地震局正部署连续GPS观测站,进一步把握震后地壳运动状态,监测重点区域是龙门山断裂带、陕南和陇南等受灾严重地区。
监测显示,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区域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达238厘米,沉降量达到70厘米,隆起量达30厘米。
龙门山断裂带西侧块体向东偏南运动,位移达20~70厘米;东侧块体向西偏北运动,位移达20~238厘米。
东侧块体下沉达30~70厘米。
陕西南部区域向西北方向运动,最大位移量达4厘米;甘肃陇南区域向东北运动,最大位移量达5厘米。
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监测点向西偏南运动,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量均为2~3厘米。
李维森说,有媒体报道“5月12日的错动使当地地壳抬升9米,喜马拉雅山长高好几米”,这种关于青藏高原因汶川地震隆起数米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汶川8.0地震地表破裂平通镇段的变形特征
![汶川8.0地震地表破裂平通镇段的变形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5590a2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2.png)
汶川8.0地震地表破裂平通镇段的变形特征何仲太;马保起;田勤俭;张世民【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年(卷),期】2008(28)5【摘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在北川-映秀断裂上的映秀-石坎子段和江油-灌县断裂上的磁峰-睢水段.平武县平通镇地表破裂现象典型,在T1和T2阶地上形成了地震断坎和裂缝.应用高精度GPS RTK技术对平通镇地震断坎及两侧作详细的地形测量,并测量了线性显著的路面中线和鱼塘西边壁.在室内生成高分辨率DEM与大比例尺地形剖面图,量取同震垂直与水平位移,并估算压缩缩短量和断层产状.结果显示汶川8.0级地震在平通镇形成的同震垂直位移为3.0±0.1m,右旋水平位移为4.0±0.2m,压缩缩短量为2.5m,断层产状为NE40°/NW∠50°.平通镇的同震右旋位移与本次地震的最大右旋位移相近,而逆冲垂直位移有所降低.【总页数】7页(P789-795)【作者】何仲太;马保起;田勤俭;张世民【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白鹿镇段的变形特征 [J], 陈浩;李勇;董顺利;闫亮;马博琳;乔宝成;冯镜权2.汶川Ms 8.0地震绵竹县汉旺镇周边地表破裂带展布方式及其震害意义 [J], 孙昌斌;谢新生;江娃利3.汶川M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白沙河段破裂及其位移特征 [J], 何宏林;孙昭民;魏占玉;董绍鹏;高翔;王世元;王纪强4.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地表破裂变形定量分析——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带[J], 陈桂华;陈献程;王志才;徐锡伟;郑荣章;于贵华;李峰;李陈侠;闻学泽;何玉林;叶友青5.地表破裂型逆断层地表缩短量计算方法探讨——以汶川MS 8.0地震地表变形为例 [J], 王虎;冉勇康;陈立春;史翔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文章编号: 1004 - 4574( 2011) 06 - 0181 - 04
Vol. 20 No. 6 Dec. 2011
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
姚大全,张有林,王行舟,陈安国,郑颖平,李 光
( 安徽省地震局,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 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丰富多彩。在震后 40 天自北至南对地震地表变形现象进行了为期
10 天的专题考察和分析,对北川、擂鼓、汉旺、蓥华、白鹿、小鱼洞、虹口和映秀等 8 个断裂出露部位进
行了重点剖析。结果表明,不同侧面,不同级次的现象均显示出统一的变形变位图案,但具体而言它
们比理论模型、规例要复杂得多。它们具体表现为: 沿汶川地震断裂面推挤形成隆起,产生纵向、横
向裂隙; 推挤前缘冲断塌落,形成逆断型崩积楔; 多方向挤压、或引张,显示同一应力作用下变形组合
的复杂性。这些均不同程度地丰富了现有的应力作用理论。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变形; 挤压; 引张
中图分类号: P315. 72 + 5
文献标志码: A
Characters of surface deformatio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YAO Da-quan,ZHANG You-lin,WANG Xing-zhou,CHEN An-guo,ZHENG Ying-ping,LI Guang
( Seismological Administration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earth’s surface deformation character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rich and colorful. After 40 days from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the authors put through a special subjec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arth’s surface deformation phenomena from the north the south,and anatomized emphatically the 8 fault crop-out such as, Beichuan,Leigu,Hanwang,Yinghua,Bailu,Xiaoyudong,Hongkou and Yingxiu. The results show an uniform deformation and dislocation pattern for different sides and grades phenomena,but the situation is much more complex than theoretic models and rule. It shows that upheaval is formed along Wenchuan seismic fault plane jostling, lengthways and cross cracks are formed,the compressed foreland crashes and collapses and forms thrust accumulation wedge bodies,compression or tension occurs in many directions in which show complexity of the deformation combination,these enrich the stress action theory in different degree.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surface deformation; extrusion; tension
2008 年 6 月 24 至 7 月 6 日,安徽省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队一行 6 人对汶川地震进行地震地质和震灾调 查,本次考察自陕西宁强巴山镇入震区,途经青木川镇入川北青川,向南西经江油、平武、安县、北川、绵阳、绵 竹、什邡、彭州至都江堰。重点考察了北川、擂鼓、汉旺、蓥华、白鹿、小鱼洞、虹口和映秀等 40 个构造变形部 位,原态采集 27 件断层剖面样品,现场编录、摄录大量第一手资料。
收稿日期: 2010 - 06 - 12; 修回日期: 2010 - 11 - 24 基金项目: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2008419064)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08010302204) 作者简介: 姚大全( 1956 - )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地质、活动构造研究 . E-mail: daquany@ aheq. gov. cn
·182·
自然灾害学报
第 20 卷
1 汶川地震地震构造背景
汶川 8 级地震发生在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上。龙门山断裂带为逆冲 - 右旋走滑型活动断裂带。主要由 ( 1) 后山断裂( 茂县—汶川断裂) 、( 2) 中央断裂( 北川—映秀断裂) 、( 3) 前山断裂( 灌县—彭州断裂) 等组 成。
本次重点考察的地震断裂剖面除汉旺镇、蓥华镇、白鹿镇属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外,余皆为龙门山断 裂带中央断裂,即北川—映秀断裂。
以下用来自现场资料对其予以具体剖析。
2 重点部位剖析
( 1) 北川县城 地震断裂 在 北 川 新 城 东 山、北 川 大 酒 店 门
前及北川城 南 均 见 出 露,其 中 北 川 大 酒 店 门 前
显示为轴迹 40°的拱起,将水泥路面抬高 2 m 左
右,表现为北西向南东方向的推挤作用,见明显
的挠曲构造。城南公路上见循 12° 水泥路面接
缝拱起约 2 m,较长距离延伸,表明变形循薄弱
带发育。
( 2) 雷鼓镇
柳林村北西—南东向公路及向南西依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