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学理论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作者:胡严媛,丰建霞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8年第12期
如何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整本名著的方法成为每位语文老
师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叙事学作为揭示叙事作品内部规律的理论,将其运用于名著阅读教学中,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因此,以叙事学为立足点,
可以为名著阅读教学问题提供解决对策。
“叙事学的基本范畴,比如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等直接对应叙事作品的构成元素。”运
用叙事学的理论进行名著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将视线聚焦在这部小说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
写以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内容上,而是让学生更加地关注经典名著本身的特点,更加关注语
文本体性知识。借助叙事学中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人称等方面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
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的趣味。
一、利用叙事视角品析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叙述视角是叙述主体对故事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而这个角度所定位的视点和所能
辐射到的范围,包括可看到、想到、感受到的等,这就是视角。”[1]也就是说作者会根据文本不同的叙述需求,设定不同的叙述视角。根据热奈特的理论,可将叙述视角分为三类:非聚焦
视角、外视角、内视角。[2]非聚焦又叫作零度聚焦,这是一种全知型视角,叙述内容的范围最广,叙述者知道的内容比任何一个人物都多。全知视角实际上是一种上帝视角,无所不知,它
可以随意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内聚焦视角是一种限知视角,叙述者只能从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角
度去叙述,不能逾越这个人物角色的认知范围,此时叙述者所知道的内容等同于人物。外聚焦
视角也是一种限知视角,从局外人的纯客观角度冷静地叙述所能看到的事物,不参与故事情节
的发展,此时叙述者所知道的内容要少于人物所知道的。
分析人物形象一直是叙事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否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叙事名著作品中
人物形象,挖掘出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蕴含的独特情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让学生
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就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从文本中体会人物叙事视角的独特性。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的叙事视角,让学生明确作品中采用
的是何种叙事视角,并从其独特的叙事视角中体会人物的形象特征,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西游记》是采用了全知视角的叙事作品。叙述者站在上帝的视角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地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叙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全知视角。现在由于多媒体的普及,即便许多学生没有读过课文选篇或名著也都能说出孙悟空的爱憎
分明、桀骜不驯等性格特征。即便教师还没进行教学,孙悟空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通过
多媒体等手段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所以如果教师仍旧通过分析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总结学生已知的孙悟空的形象特征,就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是如果让学生关注到“上帝”视角,让学生站在“上帝”的视角思考会让学生产生新的阅读体验。例如教师在讲授《西
游记》的精彩选篇《孙悟空一借芭蕉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孙悟空以为自己借到真扇子
时心情是怎样的呢?当发现自己借了把假扇子时会发生什么呢?让学生以上帝的视角纵观全局,能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好的把握,也能让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的立体。
通过运用叙事视角解读人物形象,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将自己
带入到故事角色中,能为学生创造新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看到了小说精妙的设计,从而激发学
生阅读兴趣。
二、运用叙述声音,揭示作者创作情感
叙述声音是叙事文本之中区别于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声音。“作者往往会以一种更为隐
蔽的方式,通过小说中的故事叙述者乃至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叙述声音。”[3]也就是说,作者往往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发出带有自己情感的声音。由于作品的叙事声音是受作者支配的,那么在
文本当中当然会有作者对待人物或者事物的态度,作者是在文本中借他人之口传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性的名著时,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涵义上,而应该透过
文本感受到叙述声音,进而感受作者背后的含义。虽然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性化解读,更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叙事倾听作者声音,进而
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西游记》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叙述声音。在《西游记》中师徒几
人的姓名也有着叙述声音,如悟空、三藏、八戒、悟净等这些具有佛家特色的姓名,其实这些
姓名隐含着作者对这些人物性格缺陷的期许,通过姓名挖掘叙事声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让学
生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再例如《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的语句“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
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姓名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和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
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4]作者用对偶以及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了对孙悟空发自内心的赞赏。除此之外,在《西游记》中还有大量的语句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
生阅读,要让学生透过表层与文本展开对话,让学生挖掘叙述声音,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
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学生作为读者不仅与表层信息的文本对话,还要绕到文本的背
后与作者展开对话。要让学生通过精读叙述者和人物的叙述声音与作者更好地交流,准确把握
叙述声音中传递出来的作者真实情感,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分析叙事结构的深层意蕴,发展思维深度
叙事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5]叙事结构关注的不再是文本中人物、环境等细节的描写内容,而是着眼于文本的整个结构框架,关注的是文本当中
按照时间或者是因果等关系排列组合的内部逻辑联系。叙事结构分为表层叙事结构和深层叙事
结构。表层叙事结构是根据叙述的时间或者是叙述的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在叙事作品中无
论是整部名著还是其中小的章节内容,都遵循着一定的故事发展模式。即故事矛盾的出现到矛
盾激化再到矛盾解决的叙述模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表层叙事结构有利于理清文本故事的发
展脉络,也有利学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矛盾,进而探讨文本的深层叙事结构。深层叙事结构则
是体现“各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6]也就是说,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叙事作品时要挖掘隐藏在表层叙事结构之后的深层含义、思想情感和文化观念。在挖掘作品的深层
结构的过程中,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又恰恰是语文核心素养
的体现。
在以往的名著精彩选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从环境、小说、人物等要素着手,最后上升
到主题思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主题思想的概括往往是教师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等内
容讲解给学生的,而不是从文本当中挖掘出来的。当然,并不是说不能知人论世,恰恰相反,
知人论世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阅读作品之前点出作者所处时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带着固定的思维去阅读叙事作品,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文本中
体现某种主题的语句、段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文本的主题思想不是学生自己体会出来的,
而是学生“找”出来的。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叙事情节结构,并不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小说文
本中所要传达的涵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将主题思想放置在小
说的叙事结构当中,在适当的环节穿插知人论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申丹在《叙事学和小说文体研究》中阐述:“把握故事的中心结构,舍弃故事叙述节外生枝的形式技巧,关注必不可少的叙事成份,并抽象出其恒定不变的行为功能。”[7]由此可知,教师在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