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考试重点 理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填空1.气相色谱仪:由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进样系统(进样器、汽化
室)色谱柱和柱箱(温度控制装置)、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检测器的电源控制装置)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
2.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
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3.分子扩散项与保留时间和分子扩散系数成正比。
4.R值(分离度)越大,就意味着相邻两组分分离得越好。可用R=1.5来作为相
邻两峰已完全分开的标志。
5.分离度与n(柱效因子)成正比。
6.柱温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变数,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首先要考虑到
每种固定液都有一定的使用温度。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否则固定液会挥发流失。
7.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宜采用程序升温。
8.汽化温度:进样后要有足够的汽化温度,使液体试样迅速汽化后被载气带入
柱中。在保证试样不分解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汽化温度对分离及定量有利,尤其当进样量大时更是如此。一般选择汽化温度比柱温高30—70℃。
9.检测器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
10.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
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11.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器的
响应值和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某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1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
13.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都具备贮液器、高压泵、梯度洗提装置、进样器、色
谱柱和检测器、恒温器和色谱工作站等主要部件。
14.PH玻璃电极属于敏化电极和非晶体(膜)电极。
15.极谱定量方法: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16.干扰电流: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大、氧波、氢波。
17.ICP: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
18.光谱定性分析通常用比较法进行,对测定复杂组分以及进行光谱定性全分
析时需用铁的光谱来进行比较。
19.紫外吸收光谱属于分子的吸收光谱,分子呈带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属线
状吸收光谱。
20.一般将跃迁分成四类:①N→V跃迁;②N→Q跃迁;③N→R跃迁;④电荷
迁移跃迁。
21.有机化合物价电子可能产生的跃迁主要为σ→σ﹡,n→σ﹡,n→π﹡,
π→π﹡。各种跃迁所需能量的大小:E(σ→σ﹡) >E(n→σ﹡)≥E(π→π﹡) >E(n→π﹡)
22.p276图9-4 p278图9-5 p287课后习题8.9.
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及检测系统组成。
24.常用的火焰有空气-乙炔火焰(用途最广的一种)、贫燃性空气-乙炔火焰(还
原性差,仅用于不易氧化的元素)、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
25.(选择题中的计算题)W=D*S*10ˉ3 W为单色器的通带宽度nm;D为光栅
线色散率的倒数nm*mmˉ1;S为狭缝宽度um。
26.(选择题中的计算题)灵敏度、特征浓度及检出限p262
名词
1.基线:当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反映检测器
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
2.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3.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
时所需的时间。
4.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时间。
5.调整保留时间:指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6.死体积: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
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7.保留体积:指从进样开始到柱后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通过的载气体
积。
8.调整保留体积: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9.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
10.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
的比值。
11.选择性系数:指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待测(敏感)离子和干扰离子响应程度的
判别,即外来离子(干扰离子)j对待测离子i产生干扰性响应的程度。一般用
K ij 表示。一般K
ij
都小于1。其值越小表示电极对待测离子的选择性越高。
12.半波电位:当电流等于扩散电流的一半时得电位,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与被
还原离子的浓度无关。
13.共振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
14.梯度洗涤:流动相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容剂,在分离过程中
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k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15.助色团: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6.生色团:若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将使这一
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区范围内,这种基团称生色团。
17.自然宽度:在无外界影响下,谱线仍有一定宽度,这种宽度称为自然宽度。
18.多普勒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故又称热变宽。
19.压力变宽: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能级
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谱线变宽。
20.深色移动或红移:由于这类原子中有n电子,n电子较σ键电子激发,使
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减低,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深色移动或红移。
简答体
1.内标法原理: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线作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的谱线
中选一条与分析线匀称的谱线作为内标线,这两条谱线组成所谓分析线对。
分析线与内标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称为相对强度。内标线就是借测量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2.内标线和分析线对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⑴原来
试样内应不含或仅含有极少量所加内标元素。⑵因为元素发射的谱线强度与该元素的激发电位有关,因此要选择激发电位相同或接近的分析线对。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