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寓言二则》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是建华读本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寓言二则》中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掉入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时,他立刻从刻记号的地方找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自己的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拘泥守旧,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会变通。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兴趣;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心灵生长。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自主探究文言文意,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2、难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解决字音,熟悉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30分钟)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读过寓言故事吗?(读过)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预设:生:《拔苗助长》《叶公好龙》《画龙点睛》《南辕北辙》……)同学们读过的寓言故事还真不少,那你们觉得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生1:故事比较短,读完了能明白一个道理。生2:就是用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大道理。)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导入部分,教师和学生从熟悉的寓言故事谈起,学生有话可说,这样,虽然是学习平时很少接触的文言文,学生也不会有畏难情绪,而是满怀热情投入到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
同学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它讲了一件什么事啊?
(预设:生:讲了一个楚国人坐船渡江时,把宝剑掉到了水里,他赶紧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等船到了岸边,他就从做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打捞宝剑,结果没找到自己的宝剑的事。)
那现在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78页,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刻舟求剑》与你以前读过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1:以前读的是现代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生2:这篇文言文很短小。生3:语言很简练。生4:读起来绕嘴。有的字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正是文言文的特点?要想学好文言文是有方法的,首先,第一步,我们要读准字音。(板书: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学生在比较中,自己找到了不同,真正了解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并且对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记忆深刻。)
同学们快来试一试,等下我们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字(PPT展示全文,重点字词标注拼音:涉、坠、遽、契、惑)生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自由读)
谁第一个来试一试(2-3位学生读课文)
师生合作读,老师一句,学生一句。
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三、学习方法探究
(一)自主学习做批注
现在我门进入到第二步:读通文意。(板书:读通文意)
这一步相比较第一步来说难度有所增加,因为我们知道文言文中的字词跟现代文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有些句式也是不同的,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读通文意呢?(借助注释和译文)(板书:注释、译文)你们真聪明,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如果有些字词在注释中没有出现,在译文中也判断不出来怎么办?(借助字典,猜字义)(板书:字典、猜字义)好啦,用你们想到的这些方法来完成这一步吧!拿起笔来,边默读课文边把你能理解的字词的意思写到它的上面,就想给它戴了一顶帽子一样,同时,在你不能解决的地方画个“?”。
学生自主学习并批注。(师巡视)
(二)小组探究解疑
完成的同学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看看你们理解的一样吗。把你不理解的地方和小组同学探讨探讨。
四个小组上台汇报探究结果,每个小组只汇报一句话。师适当引导理解。(由于第一句为长句子,因此分为两句来汇报)
(下面加点字不是老师全部要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学习和提问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一句: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涉——要想知道这个字得意思,就要看它得本意,同学们猜一猜它的本意和什么有关?我们来看一看它得甲骨文你们就知道了,老师在黑板上写甲骨文“”(生:和水有关),它得本意是:徒步趟水过河。所以在这里,“涉江”就是渡江的意思。
者——我们平时也经常看到这个者字,比如:记者表示写稿——的人,学者表示做学问——的人,老者表示岁数很大——的人。因此,在这里,古代的者也表示“……的人”。……的人呢?——渡江的人。
其——“其剑”是谁的剑呢?是楚人的,所以是“他的”;
坠——这个字同学会组什么词?(下坠、坠落)坠在现代文中的意思是“落”,而它和古文中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又学了一种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组词法。(板书:组词法)
第二句: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遽——立刻,马上。
契——同锲(qiè),用刀子刻。
其——“其剑”是谁的剑呢?是楚人的,所以是“他的”;“其舟”是谁的舟呢?是楚人,所以意思是一样的,也是“他(所在)的”。
是——这个字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出现在文言文当中意思可就大不相同了,在这里它的意思是“这,这里”。
所从——所向,所往。因此“所从坠”的意思是:从(剑)落下去的地方。
第三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代词,他(楚人)。
者——……的人,在这里理解为“……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者”字不
仅可以指人,还可以指地方。
第四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矣——语气助词,了。
而——但是。
若此——像这样。
亦——表示加强语气。
惑——迷惑,糊涂。
(设计意图: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机会交给了学生自己,让学生对照译文自己去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在整个的对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了引导,渗透的作用。而学生在自学,互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方法,也锻炼了理解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四、再次品读
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同学们一定能把这篇文章读的更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古文的意思,尝试着给古文断句。(1-2学生断句读)
老师也尝试给这篇文章做了断句。(PPT展示断句)来,谁愿意先读给大家听?(一生读后)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好不好呢?(预设:生从流利、感情、抑扬顿挫方面来评价)谁再来试试?(又一生读)(预设:生从韵律,语速等方面评价)既然这样,你就给大家读一读。(如果读得好掌声鼓励。)在你们的抑扬顿挫的韵律中,感觉你们读得真投入,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好,快来试一试吧。
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在学生学习交流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朗读中,通顺流利,抑扬顿挫,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得韵味,培养文言预感,激发学习兴趣)
五、升华主旨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读,令老师感觉很欣喜。但学习古文,仅仅只到达这一步还不够,还必须要读懂寓意(板书:读懂寓意)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故事,故事的起因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剑坠于水;经过是——契其舟,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结果是?楚人求到剑了吗?(没有)你们从哪句知道的?(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为什么从这句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