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与部件以及一般机器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设计计算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介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 职业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总课时:90)
理论课时74,实验课时16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课时:74)
五、使用教材及编选建议
建议教材
[1] 邓昭明·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7.1第二版
[2] 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0
建议参考书
[1] 陈立德·机器设计·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3
[2] 吕慧瑛·机械设计·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3] 黄锡恺·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北冰冻·1989
[4] 黄森彬·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8
六、考核评价建议
期末课程结束时集中进行综合考试,闭卷形式。总成绩计分方法为:平时成绩占10%,实验考核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包括:课内小测验、作业等。
七、其他说明
1 本课程的配套实践环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单列。
2 各章均应布置适当的课外习题,为了指导学生解题,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习题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可在课堂上集中分析讲解。
3 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顺序是建议性的,各章的学时分配也是建议性的,可供参考,但不能与本大纲有大的出入;
4 大纲所列内容除课堂讲授外,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一定量的内容,组织学生自学;
5 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形象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和挂图,条件允许时可进行参观和现场教学;
6 “了解”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规定为“了解”的内容,应该说出它们的要点、大意;并能够对课堂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回忆和再认;能够识别和辨认相关的事实或证据;能列出某一概念的例子等;
“理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规定为“理解”的内容,应该能对它们做出完整、确切的表述;
“掌握”是对知识的更深更全面的把握,规定为“掌握”的内容,应该对它们深入细致的掌握,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未指明具体层次的内容,则要求学生知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