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瘫
胃瘫(医学ppt)
• 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根据文献综
诊断标准
合如下: (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终止 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 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而 需行胃肠减压者。 (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 5天。 (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 机械性梗阻征象。 (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
临床特征
•胃瘫发生时,小肠及结肠动力
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故患者可 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体检发 现胃振水音。胃镜检查及胃肠 道造影可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 阻,核素标记液体胃排空试验 提示胃排空延迟。发病率:国
治疗
• 心理干预 • 一般治疗 • 促动力药物
治疗
• 中医治疗 • 胃镜治疗 • 手术治疗:慎 重
• 中药:大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十
全大补汤
• 针灸:曲池、内关、中脘、足三里、
三阴交、太冲等,重者取俞穴
胃镜治疗
胃镜检查改善胃瘫症状的可能机制: • 通过胃镜注气扩张胃腔和空肠输出袢, 机械刺激胃肠平滑肌,激发了有效蠕 动的形成; • 胃镜适度刺激胃壁或通过吻合口刺激 空肠输出袢,加速胃及空肠输出袢蠕 动功能的恢复; • 胃镜检查时可反复多次通过吻合口,
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胃瘫综合征 其中以急性最为常见。 • 发生在术后开 始进食的 慢性胃瘫综合征 1-2 d内或饮食由流质向半流质过 渡时;
临床表现 常有持续性上腹饱胀、嗳气、反酸及呕吐大量胃内
容物等症状 体检有胃区振水音
胃肠减压量持续多日>800 ml/d
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无蠕动波、吻合口慢性炎症, 有时可见吻合口水肿,但胃镜能通过吻合。 上消化道造影:胃蠕动差或无蠕动,造影剂虽可通 过吻合口,但是胃内造影剂残留多,有明显排空延 缓征象
胃瘫疑难杂症护理ppt
胃瘫疑难杂症护理•胃瘫疑难杂症概述•胃瘫疑难杂症的护理原则•胃瘫疑难杂症的药物治疗与护理•非药物治疗与护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康复与预后01胃蠕动减弱等症状。
定义以根治。
特点定义与特点病因与病理机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02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期翻身和拍背口腔护理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和拍背,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每日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030201调整饮食结构消化。
适量多餐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注意食物选择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患者的每日出入量,包括进食量、饮水量、尿量等,以便医生评估病情。
记录出入量注意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观察药物反应症状观察与记录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支持和安慰。
鼓励患者表达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03科学性原则遵循科学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用药和滥用药物,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对性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规范性原则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改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原则常用药物及副作用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抗生素观察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健康教育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04物理治疗按摩针灸运动疗法1 2 3饮食调整睡眠充足情绪调节生活方式调整其他疗法05营养障碍的预防与护理营养障碍的预防营养障碍的护理感染的预防与护理预防感染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患者免疫系统的健康。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休息、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避免接触感染源。
胃瘫治疗方法
2.1氨甲酰甲基胆碱其是一种拟胆碱类药物,可通过激动M胆碱受体增加胃收缩能力,但是不能以协调的方式促进胃排空,会引起恶心、呕吐。适宜作为胃复安的辅助用药。 胃窦与脑干旁路的多巴胺及5-HT3受体起到止吐作用,同时也能促使肠道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肠道肌层神经丛释放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从而使平滑肌直接收缩改善胃动力情况。胃复安可增强食管、胃窦收缩力,降低幽门及十二指肠张力,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排空功能。胃复安于口服后60 min或者静脉注射后30 min起效,血药浓度半衰期为4h,给药方式有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口服,口服用药需安排于餐前30~60min。由于胃复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存在嗜睡、抑郁、闭经、高泌乳血症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者可出现锥体外系功能紊乱、静止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静止不能多在使用后前3个月发生,表现为易激惹和多动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在停药后数月甚至数年内仍可存在。
7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术后胃瘫,主要病理原因为高血糖引发的迷走神经功能障碍和间质细胞的损伤。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控制腹部手术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在手术后恢复饮食期间,随着糖尿病患者进食餐数的增加,医护人员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对于不能经口饮食者,应采取肠内或肠外营养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其中又以肠内营养为首选。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肠道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2.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为胃肠蠕动波受体激动剂,能增强胃窦部及小肠运动,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瘫。术后使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对腹部手术后的胃肠蠕动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使用红霉素可引发快速耐受反应,故多用于短期急性胃瘫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有腹部痉挛和呕吐。
2.6,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替加色罗具有增加胃排空功能,适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美国FDA最新批准的促胃动力药物,但是对治疗糖尿病性胃瘫存在安全性问题。不良反应可见腹痛、腹泻、眩晕、背部疼痛。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胃瘫痪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指胃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导致食物不能顺利地从胃中通过。
这种病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神经损伤、药物副作用、手术并发症等。
胃瘫痪患者通常出现呕吐、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会导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在治疗胃瘫痪方面,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恢复胃肌肉功能和改善胃排空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例如,普鲁卡因胃培尔滴定液可通过刺激胃肌肉收缩来改善胃排空。
其他药物例如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也可被用来促进胃肌肉收缩。
2. 突破性技术:电子胃调节器(EGM)是最近引入的治疗胃瘫痪的新技术。
这是一种类似心脏起搏器的设备,通过向胃肌肉发送电信号来促进收缩。
EGM被植入体内,可以调节电刺激的强度和频率。
3. 胃起搏器: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胃起搏器是植入体内的小型装置,用来刺激胃肌肉收缩,以改善胃排空。
它通常可以通过外部磁力或蓝牙来进行调节。
4. 高强度超声治疗: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高能量超声波来刺激胃肌肉,促进收缩。
据报道,这种治疗方法在改善胃排空和减少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5. 胃肌肉训练: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进行特定的锻炼来加强和恢复胃肌肉的功能。
胃肌肉训练一般由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指导,可以通过使用电刺激、特殊的运动和按摩等手段来加强肌肉。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手段,如中药疗法、针灸、功能性糖类的使用等。
然而,这些方法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需要指出的是,胃瘫痪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治疗方法可能需要组合使用。
在接受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吃较大份量的食物,并采取多餐少食的饮食模式以减轻症状。
总的来说,胃瘫痪的治疗方法是多样化的,且不断有新的治疗手段出现。
然而,对于每位患者来说,最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病情的详细评估和临床经验来确定。
因此,如果患者怀疑自己患有胃瘫痪,建议尽早就医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胃瘫痪,又称为胃轻瘫或胃麻痹,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常常表现为胃部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患有胃瘫痪的患者来说,这些症状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饮食和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胃瘫痪的最新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胃瘫痪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来改善胃肠功能,缓解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存在着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的问题,且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物理治疗则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电针、针灸、按摩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胃瘫痪的症状,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且效果因人而异。
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胃部神经、修复胃肠道功能等方式来改善胃瘫痪的症状,但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恢复周期较长,且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例如,中医药治疗、针灸配合心理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通过调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这些新型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胃瘫痪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的来说,针对胃瘫痪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治疗前,建议患者首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自身病情,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胃瘫痪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应该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期尽快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希望随着医学的发展,能够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让胃瘫痪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胃瘫的症状及治疗
1、胃瘫的症状胃瘫主要表现为腹胀和呕吐,一般在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呕吐呈溢出性,呕吐物为食物及含有或不含有胆汁的液体。
查体可见上腹部胀满,中下腹平坦,肠呜音微弱或消失。
振水音阳性。
辅助检查:应用X线或碘剂动态观察,可发现残胃扩张、无收缩或蠕动极弱,钡剂长时间停留在残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钡剂可呈点状或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分散在输出肠段内。
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扩张、无收缩和蠕动、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袢无梗阻现象。
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胃瘫诊断很有价值。
2、胃瘫的发病原因2.1、迷走神经切断术胃瘫的发生直接与胃部手术的方式和次数有关。
迷走神经干切断和胃窦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率为26%;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则为5%。
提示胃瘫的发生与胃失去神经支配有关。
迷走神经切断后,使近端胃迷走神经控制功能丧失,担负胃底松弛和容纳的后期紧张性收缩功能紊乱,导致液体排空加快。
2.2、术后自主神经系统改变术后胃瘫发生与术后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有关。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抑制胃平滑肌细胞收缩。
2.3、糖尿病血糖增高可使胃的移行性复合运动Ⅲ相缺乏胃窦收缩振幅、频率降低,幽门收缩,胃电节律紊乱,使胃排空延迟,而且其程度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关。
糖尿病胃瘫患者的内脏神经轴突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
神经节超微结构显示非特异性树突肿胀。
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3、胃瘫怎么治疗胃瘫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镇静剂和抗胆碱药,此外还可应用药物、针灸、中药等综合治疗。
其中,营养支持是关键。
胃瘫发生后,通常小肠和结、直肠的功能不受影响,所以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要注意营养制剂的配方,过高的脂肪制剂会延缓胃瘫的恢复,必要时可行肠外营养。
胃瘫
概述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
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
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胃瘫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有时会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因此,正确地诊断和治疗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特征:病人多于术后数日内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症状,一般疼痛不明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1000-3000ml。
胃瘫发生时,小肠及结肠动力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故患者可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体检发现胃振水音。
胃镜检查及胃肠道碘油造影可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阻,核素标记液体胃排空试验提示胃排空延迟。
发病率:国内报道0.47-3.6% ,国外报道5%-24% 。
2 发病机制:胃的正常运动功能包括容纳食物,调节胃内压,推进、搅拌、研磨食物等,其动力是由胃壁肌肉的收缩和括约肌的协调启闭完成。
其功能除与进食等情况有关外,主要受神经及体液的调整。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原因有多种,如术中麻醉药物的直接抑制作用,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肿,长期应用抑制胃肠道运动药物,水、电解质与营养失调,饮食改变或术后早期进食不当,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及变态反应,大网膜与吻合口周围团块状粘连,炎性肿块压迫等因素,术后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的空肠麻痹或痉挛为常见原因。
胃瘫
手术后胃瘫是指:各种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它是消化道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又称为胃排空延迟症。
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1,术后5—7d肠蛹动功能恢复后进食即出现上胶饱胀,24h内呕吐大量胃液(1000 m1),或术后l周仍未恢复肠蛹动功能;2,再置入胃管后,每天胃肠减压抽出之胃液量超过l ooo m1;3,胃镜检查可见胃内有大量胃液港留,吻合口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水肿,但机械性肠梗阻不存在;4,碘或钡剂造影检查,造影剂不能通过吻合口或幽门进入小肠;5,无明显水、电解质代谢紊乱;6,未用减缓平滑肌收缩之药物;7,无引发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
治疗和结果胃瘫的病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代谢正常,营养、支持治疗,近年又加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可采用红霉素250 mg静脉滴注,1次/6h,连用3—5d有明显效果;也可经胃镜置入营养管于吻合口远端小肠潜入吗丁琳、西沙比利,也有病例加用溴斯的明o.5mg,1次/6h,连用5d,取得较好疗效。
结果:胃瘫缓解时间在l0 d以内者为30%,ll—15d 为30%,16—20d 为30%,剩下10%的患者缓解期平均为:60d。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3%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胃瘫,占整个胃瘫综合征发病率的19%。
本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有: ( 1 ) 胃动力障碍; ( 2) 胃肠运动的不协调性; ( 3) 胃壁顺应性降低; ( 4 ) 胃电活动异常, 胃电节律紊乱使胃产生逆向移行性慢波, 胃收缩运动减弱或缺乏,干扰胃肠道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 ( 5 ) 异常的胃肠激素和肽类的作用; ( 6) 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迷走神经切除及糖尿病累及内脏植物神经后易发生胃瘫, 抗胆碱能药物能诱发和加重胃瘫; ( 7) 胰高血糖素血症、高血糖、应激、感染、代谢及药物等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瘫的发生。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癌手术后胃瘫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精神因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者术前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应激反应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特
别是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来抑制胃动力,导致胃肠排空延迟。
2. 手术创伤:如果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及胃迷走神经损伤,术后可使胃肠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增强,
影响胃蠕动和排空。
另外,胃切除后胃肠道重建使统一体失去功能,胃内环境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消化障碍。
3. 麻醉影响:麻醉可能导致过多空气或氧气吸入胃内,使胃过度膨胀,胃壁肌肉麻痹,术中、术后未做
胃肠减压处理可引起胃瘫发生。
且术后残存麻醉药物直接抑制作用及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不当,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引起胃肠激素紊乱都可引起术后胃瘫。
4. 手术破坏消化道内环境:胃大部手术切除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
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功能,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
以上是胃癌手术后胃瘫的一些可能原因,具体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发生胃瘫,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胃瘫痪,又称为胃轻瘫或胃肌无力症,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疾病,主要特征是胃排空功能受损,导致胃排空延迟和胃内食物滞留。
患者常常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胃瘫痪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对于轻度胃瘫痪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缓解症状。
建议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蔬菜等,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避免大餐和过度饱食。
此外,定时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饱胀,也有助于改善胃瘫痪的症状。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胃瘫痪的常用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胃动力药、抗呕吐药和胃酸抑制剂等。
促胃动力药可以增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排空,减轻胃内食物滞留的情况;抗呕吐药可以缓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胃酸抑制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内压力,有助于改善胃排空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也可以帮助胃瘫痪患者恢复胃肠功能。
例如,腹部按摩、温热疗法、针灸、理疗等都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改善胃排空功能。
康复训练包括饮食指导、姿势训练、吞咽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促进胃肠功能的康复。
最新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胃起搏器治疗。
胃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通过刺激胃肌电活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瘫痪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胃起搏器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胃瘫痪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胃排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对于一些严重胃瘫痪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选择。
常见的手术包括胃肠道电刺激术、胃肠道手术重建等。
这些手术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的神经和肌肉功能,改善胃排空功能,减轻症状,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针对胃瘫痪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胃起搏器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胃瘫综合症临床护理
胃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往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或胃潴留等,作为一种功能性病变,可致病程延长,营养障碍,并诱发其他并发症。
1 发病机制胃瘫综合征(pgs)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大量学者对pgs 的发病机制作出了深入研究,但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pgs 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如①精神-神经因素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及pgs 发生后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②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胃壁挫伤较重。
③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迷走神经干切断和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排空均延迟[1],(5)复杂的胃肠道重建影响了胃肠电机械活动协调。
(6)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刺激胃肠蠕动的多种肽类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胃动素对胃排空运动的作用。
(7)其他相关因素高龄、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营养不良、术后腹腔感染及糖尿病等。
2 诊断标准目前关于pgs 的诊断仍存在很多争论,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必须行持续胃肠减压才能缓解。
(2)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每天大于800ml,持续时间超过5d。
(3)经x线造影,结合胃镜检查,证实胃无蠕动或造影剂线性进入十二指肠并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
(4)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胰腺炎及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功能的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吗啡等。
(7)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满、无蠕动波,排空困难。
(8)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3 辅助检查钡餐或碘剂造影,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对比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但胃内大量造影剂残留,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胃液潴留,可有吻合口水肿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胃部烧灼感、嗳气、返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胃液,量多,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伴有酸臭气,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胃瘫的诊断标准
胃瘫的诊断标准
胃瘫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患者必须有明显的胃排空延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
2. 胃排空测定: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查(如胃排空实验)或腹部超声等方法,确定胃排空延迟。
3. 排除其他疾病:必须排除其他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如胃溃疡、肠梗阻等。
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
4. 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应大于3个月。
遵循以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结果,可以确定胃瘫的诊断。
由于胃瘫的症状和其他胃肠道疾病相似,因此确诊可能需要进行多种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也常常出现,其中胃瘫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胃瘫,指胃肠道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排出。
本文将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史、既往手术史等信息。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腹部有无胀痛、有无压痛等。
3.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检查、B超检查、CT检查等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肠道有无扩张、积气等。
4.检查胃肠道功能:通过胃肠道电图监测、胃肠镜检查、胃肠钡剂检查等手段观察胃肠道功能,可以了解肠道蠕动、排空等情况。
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病因、病情、患者的身体等方面。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可通过给予促进肠胃运动的药物、胃肠道促进食欲、增加能量摄入的药物等,来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肠道运动功能。
2.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营养状况不良,可以通过给予人工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等方法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
3.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对患者腹部进行电信号刺激,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运动功能。
4.手术治疗:对于肠道梗阻、严重腹胀等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微创手术、全腹腔镜手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预防避免腹部术后出现胃瘫,需要注意以下预防措施:1.手术合理规划:对于术前检查、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需要进行充分评估和规划,尽量避免手术对肠道的损伤。
2.术中肠道保护:手术时对肠道进行保护,避免肠道受热、受压等损伤。
3.术后饮食管理:术后要进行适当的饮食管理,避免过量进食、过度节食等。
结语腹部术后胃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对于腹部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综合的评估,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对于确诊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胃瘫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
胃瘫痪(也称为胃轻躁)是一种由于胃肌肉功能受损而导致胃排空减慢或完全停止的疾病。
目前对于胃瘫痪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和抗呕吐药物(如多潘塞隆)。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促进胃肠道的运动和加快胃排空。
2. 饮食管理:调整饮食是胃瘫痪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患者应遵循低脂肪、低纤维、小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并尽量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3. 胃肠道电刺激治疗(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GES):这是一种通过电刺激胃肠道来促进胃运动和排空的治疗方法。
GES通常通过植入胃肠道中的电极来实现,可以改善胃瘫痪的症状。
4. 胃肠道肌肉注射物(Botulinum Toxin, Botox):注射肉毒杆菌素到胃肠道的肌肉中可以放松肌肉并促进胃排空。
这种治疗方法在一些患者中可能有效。
5.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胃瘫痪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一种可考虑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手术包括胃电刺激术和胃排空术。
这些手术可以改善胃瘫痪的症状并促进胃排空。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因此患者在遇到胃
瘫痪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胃排空障碍名词解释
胃排空障碍名词解释
胃排空障碍俗称胃瘫,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排空延迟。
它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几率很小。
胃排空障碍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少数继发于腹腔其他手术,也可能继发于某些疾病。
胃排空障碍一般会导致胃内容物无法正常的进入到十二指肠,通常会导致胃内容物不断的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黏膜损伤,从而导致胃部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受到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刺激性的胃肠道胀痛、恶心、呕吐、烧灼感、反酸等不良症状,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到食物的分解以及吸收。
患病期间需要做好饮食上的护理工作,要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需做到以半流食为主,有助于病情得到控制。
一般需要配合医生做针对性的治疗,并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能够降低造成的影响°
胃排空障碍不仅会导致胃肠道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例如,长期胃排空障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等,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因此,对于胃排空障碍的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在预防方面,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同时,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老年、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应特别注意观察和预防。
在治疗方面,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整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此外,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总之,胃排空障碍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身体的恢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获取相应帮助。
胃瘫浓钠洗胃的原理
胃瘫浓钠洗胃的原理
胃瘫是指胃肌肉的功能障碍,导致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胃进行消化和排出。
胃瘫浓钠洗胃是一种治疗胃瘫的方法之一,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清洗胃内残留物质:胃瘫患者由于胃肌肉功能障碍,食物可能滞留在胃内,导致胃扩张和胃内容物堆积。
浓钠洗胃通过灌入高浓度的盐水溶液,可以起到刺激胃壁和增加胃内压力的作用,从而促进胃内残留物质的排出。
2. 刺激胃肌肉收缩:浓钠洗胃的盐水溶液可以通过刺激胃壁的化学感受器,促使胃肌肉收缩。
这有助于恢复胃肌肉的正常功能,并促进胃内内容物的正常运动。
3. 促进胃肠道蠕动:浓钠洗胃中的盐水刺激胃壁后,可能会进一步促进整个胃肠道的蠕动。
这有助于食物的推进和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胃瘫浓钠洗胃是一种医疗操作,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具体的操作方法和使用的浓度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胃瘫的诊断标准
胃瘫的诊断标准胃瘫是一种胃动力障碍,是指患者因手术、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胃排空障碍,从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对于胃瘫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胃瘫的诊断标准,供参考:一、临床表现胃瘫患者通常有腹胀、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尤其是餐后加重。
同时,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表现。
患者的症状与饮食有关,进食后出现症状加重,而空腹时症状减轻。
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排气、排便困难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肠道动力不足所致。
二、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通过X线钡餐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黏膜形态、胃壁蠕动情况以及钡剂排空速度等方面的情况。
胃瘫患者的钡餐影像通常显示胃蠕动减弱,钡剂排出时间延长。
胃镜检查:通过胃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形态、色泽和质地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病理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胃瘫患者的胃镜检查通常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炎症表现。
超声检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胃壁的厚度、胃蠕动情况以及胃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方面的情况。
胃瘫患者的超声检查通常显示胃排空时间延长,胃内可见大量食物残渣。
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电解质检查:通过电解质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钾、钠、氯等电解质浓度,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查:通过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代谢情况,对于判断病因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其他检查胃电图检查:通过胃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到胃电活动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
胃动力检测:通过胃动力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胃排空速度和蠕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胃瘫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典型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胃瘫
新斯的明为拟副交感神经药物,有明显促进胃蠕动作用。常用剂量为0.5-1.0mg,肌注,每日2次。 5.4.6 Vaezi MF ,Tomita R报道称启动因子Cisapride可保持残胃张力,改善固体食物排空,减轻餐后腹部胀满感,剂量为15 mg/天 . 5.5 静滴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减轻吻合口水肿。
(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
(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
(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Yeo CJ]等提出的标准为胃管置放>10天,并具备下列1项:
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2受体(DAR2)拮抗剂,作用于平滑肌可促进胃排空,可以减少胃酸返流。一般用量为10-20mg,每6-8小时1次,肌注或经胃管内注入。
多潘立酮为选择性周围性DAR2拮抗剂,通过阻断外周靶器官的DAR2发挥其促胃动力作用,增强胃蠕动,协调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减少食物运动时间。
2.1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胃镜检查见胃内粘膜及吻合口水肿对胃排空也有影响,但胃镜可顺利通过证明吻合口水肿并非造成胃瘫的主要原因。
胃瘫
胃瘫定义概述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胃瘫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有时会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因此,正确地诊断和治疗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
5.4.1 多潘立酮为选择性周围性DAR2拮抗剂,通过阻 断外周靶器官的DAR2发挥其促胃动力作用,增强胃蠕 动,协调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减少食物运动时间。 一般剂量10-20mg,每6-8小时1次。
5.4.2 西沙必利为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 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节前运动神经元的5-HT4受体, 促进胆碱能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促进平滑肌强烈 收缩,加快胃排空和协调胃肠运动,对治疗胃瘫有较 好效果。多用5-10mg,每6-8小时1次。为一种胃肠道动力药,
• 核素99mTc标记餐胃排空测定也能发现病人排空 延缓,简便、无创、可定量。因此,被认为是测 定胃排空最佳方法。不仅适用于全胃排空的测定, 也同样适用于胃术后残胃排空的测定。有人报道 应用盐水负荷试验,非吸收性色素液排空试验, 扑热息痛吸收试验,及胃内压描记检查也有一定 意义,但因其临床应用有较大局限性而未广泛开 展。由于胃的运动受胃电控制,也可进行胃电图 检查。目前使用的胃电图受到呼吸及心电的干扰 太多,故其诊断价值难以确定。
5.1 严格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一旦胃瘫诊断 明确,胃管不要轻易拔除,最好于症状缓解确定无疑 后再拔除,否则可能延长恢复时间。高渗温盐水或普 鲁卡因洗胃,可减轻吻合口水肿。 5.2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5.3 给予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或TPN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 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酌情输全血、血浆或白蛋 白。Casaubon PR 认为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 剂可明显抑制胃肠动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迷走神经 兴奋、刺激胆囊收缩素(CCK)分泌有关。另外,肠内 营养支持不失为一种治疗胃瘫有效手段,术前与胃管 一起将鼻饲管插入胃中,术中将此管插入吻合口远端 约20cm处,或术后胃镜检查时在胃镜帮助下将鼻饲
• 5.10 手术治疗,关于再次手术,一般情况下一旦 诊断明确,应坚持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多数病人 在3-5周内恢复,再次外科手术需谨慎。因为胃切 除术后残胃排空延迟只是功能性的,本身并无器 质性病变,过早手术探查往往不能发现梗阻因素, 反而使病人受到不必要的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 和病死率,加重无张力残胃的排空障碍,延长病 程时间。只有上述内科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在诊 断上不能完全除外机械性梗阻因素者,才考虑再 次手术探查。如决定手术治疗,通常采取全胃切 除术。
胃瘫病人表现为残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无
蠕动,造影剂呈线状或漏斗状通过吻合口, 但胃内造影剂残留多,有明显排空减缓征象, 动态观察24小时可见远端空肠显影。术后10 天以后可行胃镜检查,可见残胃内大量潴留, 残胃粘膜及吻合口水肿,残胃蠕动差,但胃 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输出袢,经胃镜检 查可排除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对胃术后胃 瘫诊断的确立有重要意义。
• 5.7 有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病人应同时给予 治疗纠正,Takahiko等认为血糖 ≥10mmol/L时,可导致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 压降低,使胃排空延迟,因此,应监测并 控制血糖平稳。
• 5.8 中药治疗,可于胃管或鼻饲管中注入中 药煎剂以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
5.9 心理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由于患 者恶心、呕吐明显,时有顽固性呃逆,长期不 能进食,需大量补液,多有焦虑、害怕、消极 悲观情绪,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消除其紧张心 情和恐惧心理。另外,施术者本身对手术应充 满信心,能耐心坚持等待一段时间,这为保守 治疗提供前提条件。
可加强并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留与反流,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地促进肠 肌层神经丛节后处乙酰胆碱的释放(在时间上和数量上),从而增强胃肠的运动
5.4.3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于临床应用数 十年,Petrakis J报道将其作为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发现其具有胃动素相似的作用,但无刺激胃分泌的作 用,能引起MMCⅢ(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Ⅲ期)相强烈收缩, 促进胃排空,可明显减轻胃潴留。 5.4.4 新斯的明为拟副交感神经药物,有明显促进胃 蠕动作用。常用剂量为0.5-1.0mg,肌注,每日2次。 5.4.5 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2受体(DAR2)拮抗剂, 作用于平滑肌可促进胃排空,可以减少胃酸返流。一 般用量为10-20mg,每6-8小时1次,肌注或经胃管 内注入。
1 临床特征:
• 病人多于术后数日内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 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 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症状 ,一般疼痛不明 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胆 汁,吐后症状暂时缓解 • 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1000-3000ml。 • 胃瘫发生时,小肠及结肠动力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故患者可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体检发现胃振水 音。
新斯的明或维生素B6刺激足三里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 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 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 指尖处即为此穴。 或者中指沿胫骨伸长,在中指尖水平画线,与食指
方向延长线交汇处既是。
5.5 静滴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减轻吻合 口水肿。
•
1.毕罗 (Billroth)氏Ⅰ式 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 胃的剩余部分与十二 指肠切端吻合,在此 原则下有多种变式吻 合后胃肠道接近于正 常解剖生理状态,所 以术后由于胃肠道功 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 症少。
•
2.毕罗 (Billroth)氏Ⅱ式 是在胃大部切除后, 将十二指残端闭合, 而将胃的剩余部分与 空肠上段吻合。
5 预防与治疗:
• 西方学者多主张采用胃造口并附加空肠造瘘术来预防胃瘫 的发生,有报道指出,胃肠吻合口大小对残胃排空有一定 影响,吻合口较大,则残胃排空固体食物增快,故避免吻 合口过小,可适当防止胃瘫发生。Brodsky等提出单层连 续缝合法行胃肠吻合,术后胃瘫发病率明显降低。国内有 人主张术前将硅胶鼻饲管和鼻胃管系在一起置入胃腔,术 中将硅胶鼻饲管经吻合口置入十二指肠水平部(食管胃吻 合)或距吻合口30-40cm的空肠上段(胃空肠吻合), 术后6-12小时开始从硅胶管滴入中药煎剂,有一定的预 防效果。 • 本病属功能性病变而非机械性梗阻,一经确诊主要应采用 非手术治疗。
4 诊断:
•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常有持续性上腹 饱胀、嗳气、反酸及呕吐症状,或于术后数日拔 除胃管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逐渐出现 上腹部胀痛不适,随之发生呕吐大量胃内容物, 可伴有顽固性呃逆,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体 格检查可见病人上腹部胀满、压痛,有胃振动水 音,中下腹平软无压痛,无肠鸣亢进及气过水声, 均应考虑存在胃瘫可能。首先要排除机械性梗阻 因素,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方法, 口服或胃管内注入30%泛影葡胺, X线下动态观 察胃蠕动及排空情况。
2.1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 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 胃的收缩, 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 响,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 致使胃排空失调。胃镜检查见胃内粘膜及吻合口水肿对胃排空也有影响,但胃镜可 顺利通过证明吻合口水肿并非造成胃瘫主要原因。2 发病机制:
• 胃的正常运动功能包括容 纳食物,调节胃内压,推 进、搅拌、研磨食物等, 其动力是由胃壁肌肉的收 缩和括约肌的协调启闭完 成。其功能除与进食等情 况有关外,主要受神经及 体液的调整。 •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 确,可能的原因有多种, 如术中麻醉药物的直接抑 制作用,精神紧张,吻合 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 肿,长期应用抑制胃肠道 运动药物,水、电解质与 营养失调,饮食改变或术 后早期进食不当,食物中 脂肪含量过高,及变态反 应,大网膜与吻合口周围 团块状粘连,炎性肿块压 迫等因素,术后整个消化 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 的空肠麻痹或痉挛为常见 原因。
2.5 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生率高。胃大部切除术后B-Ⅱ式吻合较 B-Ⅰ式胃瘫发生率高,这可能是B-Ⅰ式吻合更符合生理状态,胃肠运动更协调,另外端 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更快地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也是因素之一。Divita的研究表明在行胃 肠吻合数年后,B-Ⅱ式吻合病人的胃蠕动呈痉挛而不协调,而B-Ⅰ式吻合的病人胃蠕动 则协调有效。
5.6 胃镜治疗,胃镜不仅对胃瘫诊断有帮助,同时 对胃壁也是一种适度刺激,有些病人经胃镜检查后 病情很快好转,可能为胃瘫发生机制中主要因为吻 合口附近局限性肠麻痹或空肠输出袢痉挛所致,通 过胃镜向输出袢注气刺激了空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而 使病情好转。此外,还可通过胃镜将营养管置入远 端空肠行肠道营养支持。因此,胃镜不仅是检查方 法,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因病例数尚少, 还需更大宗的病例数加以证实。
胃瘫
定义: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 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 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 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 合征
• 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残胃和远 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 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和胃镜 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 要方法。胃瘫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有时会被 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 取再手术治疗,因此,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 具有重要意义。
6 预后 :
• 胃瘫患者多于3-5周内恢复,亦有报道70 余天恢复。 患者胃动力的恢复常常突然发 生,于1-2天内胃引流量明显减少,腹胀、 恶心等症状很快缓解,即可拔除胃管,逐 渐恢复饮食。
7 护理:
• 7.1 心里护理:消除紧张情绪,让病人及家属积 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可以增强胃肠蠕动)
2.3 胃肠道激素分泌紊乱导致胃排空延迟亦是可能的原因。胃远 端切除和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返流造成胃酸、胃肠道激素、消化酶 分泌与粘膜损伤等变化干扰胃的正常功能,加重了吻合口和残胃粘 膜炎症和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