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制定

生产计划制定
生产计划制定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做好生产计划的前提与重要性;

?明确生产计划的内容与标准;

?知晓三大生产计划;

?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的目的。

生产计划制定

一、做好生产计划的重要性与前提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是全面质量管理

(TQM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是质量计划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按照PDCA1环,周而复始地运转。

1.生产计划是生产物流管控的起点

F PDCA的内容

PDCA是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首字母所组成,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不断循环。

企业要做好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

学程序。无论是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首先提出目标,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有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包括实现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判断是否达到、实现预期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定成标准,形成制度。

F PDCA循环的基本方法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图1和图2分别展示的是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

图2 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个PDCA循环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四个阶段分别是: 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八个阶段分别是:找问题、找原因、找主要原因、定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经验、提出新问题。

2?做好生产计划的前提

从PDCA循环理论可知,解决一个企业生产管理方面问题的切入点是生产计划。如何做好计划,如何提高计划的执行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计划,已经成为企业做好生产计划的

首要前提。

F了解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图3提供的数据说明我国工业企业价格的涨幅差异。

11.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工业企业产品的价格涨幅中,原材料价格涨幅最高,而直接面

对消费者的零售价涨幅最低,出厂价的涨幅介于二者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

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造成的成本上升,都必须由企业内部消

化。市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消费者是情愿去承担这部分成本。如果产品价格因为成本压

力而上升过快,企业就会失去很多市场。

企业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从企业内部消化由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上升成本,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生产过程,在该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最大限度地节约

成本支出。

【案例】

生产计划定成败

中国加入WTC后,经济日益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企业面临着劳动力资源和成本问题的严峻考验。目前中国产品越来越多地出口到欧美地区,按照国际惯

例,从事出口的生产企业,必须进行SA8000的强制性认证,此认证的根本宗旨是

确保企业产品完全符合当地劳动法规的要求。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之所以低,非常重

要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低。但在WT大家庭中,企业在生产和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如此一来,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必然会大幅上升。

据200510月统计,作为全球的第二大汽车公司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总额104亿美元。而全球第一大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第三大汽车

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以及第四大汽车公司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三家汽车公司

截止到2005年10月份的全年净利润总和为90亿美元。即三家公司净利润加起来,还要比丰田公司的净利润少14亿美元。最直接原因是生产管理及组织方式的差异。

从案例可见,每一个企业的着重点不同,丰田公司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将所有只增加成

本不增加价值的生产活动尽可能去掉,使企业浪费减小到零。从中可以看出,企业要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就要尽量压缩成本。对生产企业而言,即要先做好生产计划。

F定期产销协调会议制度

企业生产计划面临的问题。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经常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都有生产计划,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企业不能准确预测订单数量,因此不

能准确制定生产计划。

第二,计划执行力很低。计划管理部门人员承担的是“救火队员”和“吵架专员”的职责,整天忙于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计划仍然没有办法很好实施,使计划经常付诸东流。

解决方案。在制造业企业里,要做好生产计划,根本前提是加强销售和生产两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但在实际运作中,销售和生产之间经常脱节、生产部门不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使得生产和销售部门之间的矛盾就成为生产计划制定的关键性障碍。因此,企业要顺利制定

和实施生产计划,首先要注重生产与销售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了解彼此的状况,尽量做

到产能的协调和利润最大化。

产销协调会议制度的内容。产销协调会议制度能使两个部门很好地协调,一个良好的

产销协调会议制度包含两方面内容:

第一,资料准备阶段。主要参与部门包括:销售部门、生产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各自的职责分别是:销售部门主要负责销售及业务状况、出货状况及客户要求的资料准备;生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生产计划及生产异动状况、产能负荷状况和物料需求及进料状况等资

料的准备,其他部门主要负责相关人员、设备、材料等产销事项的准备。

第二,会议检讨内容。主要包括:上一周产量报告、产量差异原因及分析、下一周生产预定活动状况及协调事项、业务动态情况及协调事宜。

r掌握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

生产计划面临的窘境。企业在生产计划管理过程中,不能够完善地执行生产计划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计划的执行单位一一具体的生产部门的问题。

第二,计划本身的问题,制定计划的部门若只考虑计划的完美性,就会使计划的可执行

性降低,越完美的计划越不可能实现。

第三,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直接对产品进行加工的时间往往很少,例如,一个零部件,

在冲床上作业往往不超过一秒,当产品完成冲床的加工工序后,在物料箱中放置等待下一流程的

时间却很长,也是产品加工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

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任何企业做生产计划都有一个最简单的过程。

图4所示的是生产计划制定流程:

图4 生产计划制定流程图

从表4可见,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企业接到订单以后,由订单生成主生产计划,再由主生产计划派生出物料的需求计划,来保证整个生产的物料需求,使物料供应不至于中断;

第二,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直接生成相关的日程计划,即企业每天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第三,将计划下放到各制造车间,形成车间的具体生产任务。

生产计划制定的原则。制定生产计划应当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综合平衡原则,即计划必须要考虑和平衡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

第二,留有余地原则,即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有一定宽裕率。由于计划的执行过程是一个将来状态,很多突发情况无法提前预知。

F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在做生产计划之前,企业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除了销售、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最突岀问题是物料供应。

物料供应的主要问题。物料供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物料供应不准时;

第二,质量不合格,难以供应生产线;

第三,呆料、滞料问题难以解决。

生产组织和物料供应问题是企业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要点提示

物料供应的主要问题:

①物料供应不准时;

②质量不合格;

③呆料、滞料问题难以解决。

解决物料供应问题的注意事项。在解决物料供应问题时,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问题的提出。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要做好生产管理工作,就离不开生产组织和物料管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