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岩浆岩: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

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4、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5、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

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8、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指岩石整体发生破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化学性质不

变的过程。

7、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

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诲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这是一个范围极广、时间很长的过程。

8、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

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矿质养料。

9、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

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兴作用而形成岩石。

10、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沿纬线方向分布,从而导致许多自然现象(气候、植被、

土壤、动植物等)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言

之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2、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岩石循环及过程。

答: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

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固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

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

2、简述河流的补给形式和特点。

答:(1)降水补给: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我国河流年径流补给约占70%。河流多在夏秋两季发洪水。

(2)融水补给:在我国东北和西北次类河流较多。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极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次类河流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我国东北地区有的河流融水补给占全年水量的20%。

(3)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河流较经常的水源,一般约占河流径流总量的15—30%,一般具有稳定和均匀的特点。

(4)湖泊和沼泽补给:泊和沼泽补给量决定于湖泊和沼泽的蓄水量,次类河流水量变化缓慢而且稳定。)

(5)人工补给:包括跨流域调水,排放废水等

3、泥石流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答:泥石流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它具有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强大等特点。

泥石流的发育必须具备3个条件:(1)流域内具备丰富的破碎的易于搬运的

固体物质,(2)具备丰富的并且能够在——定时间内汇集在一起的水,(3)比降比较大的沟谷。

4、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答:(1)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如,当一个地区的地面高程升高时,这一地区的地面温度会随之降低。反之,当一个地区的地面高程降低时,这一地区的地面温度会随之升高。

(2)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当一个山地隆起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对附近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比如说,当山体高度超过当地的水汽凝结高度时,迎风坡的降水将会增加,而背风坡的降水将会减少。

(3)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大范围的地形起伏变化,也会对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带来深刻的影响。

5、简述城市热岛”和“城市风”。

答: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交通工具每天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温度一般高于周围的郊区和农村,城市尤如一个温暖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当大气环流较微弱时,常常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郊区下沉,

使得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6、简述地貌外营力及其表现。

答:地貌外营力:地球外部能(主要是太阳能)所产生的作用力。

外营力主要表现为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形式表现的力。主要形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波浪作用等.

7、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能量的来源。维持地表系统运行、地表环境发展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维持地球温度,光合作用,季风的形成、水汽的运移、洋流的产生以及风化作用的进行都与太阳能有关。

(2)引力的影响。由于宇宙天体,尤其是太阳与太阳系行星引力的作用,使地球沿着自身固有的轨道运行,具有特定的运行周期与速度。这是地球表层环境形成的基础与背景。太阳与月亮引力的作用,产生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汐作用对于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3)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陨石撞击地球,也会改变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地表形态,造成陨石坑与环型山。二是陨石撞击导致地震。

三是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地表环境的灾变。

8、简述湖泊效应。

答:在湖泊及其周围,由于湖泊与周围地区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地性大气环流和小气候的产生。在太阳照射时.湖泊周围的地面升温比较快,导致大气的加热上升;而湖区由于水体热容量大,温度升高缓慢,温度相对于周围地面比较低,空气在这里下沉,从面产生了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局部的大气环流这种环流,类似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季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