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和声共鸣:西出阳关无故人高中音乐教案多媒体教学设计
和声共鸣:西出阳关无故人高中音乐教案多媒体教学设计一、前言音乐是一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学科,是一种文化形态和衍生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情感、智慧、审美和良心的创造性表达。
音乐的教育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音乐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拓展信息储备,扩大视野和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本文将通过“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古曲,探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二、教材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首传统的古曲,古典曲艺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旋律简洁流畅,结构紧凑,富有神韵和浓郁的情感色彩。
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充分表达了对故国、亲人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追求永恒和平的愿望。
本曲虽然音乐形式简单,但是它却是一个在音乐现象中十分重要的经典之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及背景。
2.掌握古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
3.掌握和声共鸣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4.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品位和技能能力。
四、教学内容1.西出阳关无故人歌词朗诵2.古曲的音乐形式、结构及演唱技巧3.和声共鸣的基本理论和技巧4.古曲西出阳关无故人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现五、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应该事先搜集整理和收集有关古曲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歌词、乐谱和翻译材料,并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设备。
(2)整体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和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学生课前播放了和声共鸣的相关视频,并询问了一些他们对和声共鸣的相关理解。
老师讲述了和声共鸣的概念和相关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性体验和声共鸣的表现和效果。
2.歌词朗诵:学生或班长引导全班同学集中精神,将古曲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歌词一遍完整的详细地朗诵出来,讲解一下其中的含义,用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聆听歌曲曲, 会产生愉悦的心境。
欣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
歌曲创作表演
欣赏《扬州慢》
中国古代歌曲发展历程。
教唱《苔》
让学生演唱《阳关三叠》第一叠上阕。
播放视频,辨析歌曲上下两阕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播放琴歌视频。
讲解琴歌相关知识。教唱歌曲第一叠上阕。
找音乐特长生演唱自己
创作的歌曲。播放视频。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执教者指导教师
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自解读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贴近其生活经验及实际文化水平,同时为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鉴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
操,完善其人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流行歌曲都喜欢,而对于艺术歌曲不感兴趣。主要是对音乐风格及形成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不是很熟悉。因此可先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聆听音乐,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过程就会顺利了。班内有音乐特长生,可让她们演唱歌曲,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现在网络资源比较丰富,课堂的相关知识,可提前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课堂上交流学习。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
1.人教版《音乐鉴赏》教材
2.课件
3.相关链接:中国古代歌曲知识网站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认识两首歌曲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
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聆听《 西出阳关无故人》,《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中国
古代歌曲的相关知识。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赏析《阳关三叠》《扬州慢》2.理解中国古代歌曲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阳关三叠》《扬州慢》这两首中国古代歌曲的聆听、哼唱、探究等2.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及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及有关的创作手法3.认识其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对中国古代音乐产生一定兴趣,热爱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知识,感受和了解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1、《阳关三叠》上例的赏析。
2、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三首跟古诗词有关的流行歌曲片段。
教师播放一组歌曲视频片段,提问并小结。
学生观看大屏幕、聆听感受、思考回答问题。
2、介绍中国古代歌曲有关知识。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古代致曲出示中国古代歌曲介绍,板书课题,学生观看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初步了解中国古歌曲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欣赏做准备。
二、新课教授1、《阳关三叠》上阕。
(1)教师弹唱《阳关三叠》上阕,提问。
学生聆听和感受,思考并回答问题。
(2)出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并提问。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为欣赏作铺垫。
(3)教师请学生朗诵。
(4)教师朗诵(5)引导学生朗诵。
学生朗诵、熟悉节奏、初步体会意境和情绪。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比较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6)教师教唱上阕。
(7)引导学生感受古琴的声音特点。
(8)引导学生唱出古曲韵味。
学生学唱、感受、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琴声音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代歌曲特有的韵味。
(9)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创作手法并提问。
学生探究、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有关手法,增加必要的知识储备。
高中音乐《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授课人:学生课前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
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年级:高一课时:1 课时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提升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教材分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曲调抒情隽美,是我国古代歌曲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继本单元器乐曲学习后的扩展内容。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理解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阳关三叠》的“吟、听、唱、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分析方法,并尝试编创。
3、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阳关三叠》,了解诗与歌之间的关系。
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古代歌曲的歌词、调式进行分析,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作品的旋律、歌词、调式以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课前学生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
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
)师:刚才听到的音色来自于哪一件乐器?生:古琴。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
古琴作为一件有生命力的乐器,承载着伯牙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朋友之情。
古人常常以琴会友,但知音难觅。
《第十八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19必修音乐鉴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的赏析,理解诗词中的离别之情。
2. 通过欣赏古筝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3. 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离别之情,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中的离别之情,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2. 难点: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离别之情,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诗词和音乐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准备古筝乐器,用于课堂演奏教学。
3.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诗词和音乐的音频。
4. 提前组织学生预习诗词和音乐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视频,请学生注意诗中的情感表达。
2. 介绍王维与渭城曲的背景,引出渭城曲的琴曲版本《阳关三叠》。
3. 引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新课学习1. 播放琵琶独奏曲《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学生注意感受音乐情绪与原诗的匹配度。
2. 请学生简要分析琵琶独奏曲的情感表达。
3. 教师钢琴弹奏《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通过演奏、吟唱、形体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
4. 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音韵、节律等音乐要素。
5. 引导学生尝试改编诗中的语言,将古诗改编为歌曲或旋律,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表现出来。
6. 分组展示改编成果,并邀请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7. 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三)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诗中蕴含的友谊、离别等情感表达,并思考如何将诗歌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创作经验,并邀请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交流。
3. 教师总结互动内容,强调音乐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要素的重要性。
(四)布置作业1. 熟读并背诵《送元二使安西》,尝试将诗歌改编为歌曲或旋律。
【配套K12】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让学生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
(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一)《扬州慢》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二)《阳关三叠》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离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首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渭城曲》改编的古诗词歌曲。
歌曲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离别的哀愁。
2. 歌曲结构:这首歌曲为四二拍,结构简单,旋律优美。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送别的情景,第二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 歌曲特点:歌曲的旋律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使歌曲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歌曲的演唱难度适中,适合高中生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歌词、旋律,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 欣赏法:播放优秀演唱版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王维及《渭城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歌词的准确发音和旋律的掌握。
3. 欣赏歌曲:播放优秀演唱版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4.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学唱等环节。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对《西出阳关无故人》歌曲的歌词记忆、旋律掌握情况。
3. 情感表达: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演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和展现。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中国古代歌曲接触较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特别是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活动。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1、高中学生已具有相当的音乐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古代音乐还缺乏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想象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3、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的方式,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一)、认知目标:1、通过鉴赏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2、认识“琴歌”、“乐舞”等中国古代歌曲体裁;3、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
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学习、欣赏音乐,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音乐大师:西出阳关无故人高中音乐教案教学评价策略分享
音乐大师:西出阳关无故人高中音乐教案教学评价策略分享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和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次分享将以音乐教学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为例,探讨适合高中音乐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和评价策略。
一、教学设计的编写1.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在编写教学设计时,设置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对于《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歌曲的教学,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学习和掌握歌曲的大意和背景知识。
2)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旋律,能够正确唱出歌曲。
3)分析歌曲的结构和形式,并理解其音乐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听音能力,学会辨认不同的音乐元素。
2.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思教学内容。
在教学《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歌曲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背景知识和歌曲解释:介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音乐分析:通过对歌曲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重点和表现手法。
3)歌曲学习:引导学生逐句逐字地学习歌曲的歌词,并练习歌曲的演唱技巧。
4)合唱表演: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唱练习和表演,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歌曲的教学,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给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分析等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2)演示法:老师演示歌曲的演唱技巧,让学生参考和模仿。
3)练习法:让学生在朗诵和演唱中不断练习,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并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评价的策略在教学《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歌曲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成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课堂演唱表现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歌曲演唱时,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2.听懂《西出阳关》这首曲子并能对乐曲中的乐器进行识别;3.学习理解《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音乐表现形式,包含速度、节奏、旋律、和弦、音色等方面;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首先介绍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曲目——《西出阳关》,并让学生想一想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是谁。
2.讲授(25分钟)第一部分:曲目背景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2.教师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出阳关》这首曲子。
第二部分:乐曲鉴赏3.教师分段播放《西出阳关》这首曲子,并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曲子,聚焦于曲子中的速度、节奏、旋律、和弦、音色等方面;4.教师解读曲子中各部分的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5.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识别曲子中的乐器,包括胡琴、笛子、铜锣等,并介绍它们的音色特点。
6.教师启发学生对曲子进行个人鉴赏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见解和审美意识。
3.练习(25分钟)1.教师将乐曲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分别练习,并强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贯性;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奏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4.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该如何有效鉴赏音乐;2.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反思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音乐世界。
三、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情况;2.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乐曲的鉴赏和合奏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掌握程度;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四、教学拓展1.教师可将每个乐器和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单独进行讲解,以更深入地了解《西出阳关》这首曲子;2.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其他音乐作品,以扩展音乐鉴赏视野。
《西出阳关无故人》优秀教学设计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人文情致》第二课时——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年级】: 高一年级【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本课涵盖中国古代歌曲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代表作品、艺术价值等内容。
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歌曲,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在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方面普遍有所提高,对音乐作品还是能够予以一定的的评价,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初中阶段所受的音乐教育有差别,再者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内容比较陌生,和学生的实际音乐生活有距离,很难调动课堂氛围。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欣赏、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探究、合作中学习中国古代歌曲,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喜欢中国国代歌曲,热爱传统音乐,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欣赏、探究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联系,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喜欢中国古诗词歌曲,喜欢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感受、体验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分析古诗词歌曲创作方法。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首古琴曲,源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元二使出使安西的情景。
2. 歌曲结构:这首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第二部分表达了友谊的珍贵。
3. 歌曲特点:曲调优美,旋律悠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以及特点,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错误。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友谊情感,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西出阳关无故人》。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演唱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在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进步。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鼓励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3. 家长评价: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练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歌曲。
2. 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歌曲介绍、作者生平、歌曲结构等课件,方便学生直观了解。
2. 古琴曲谱:提供《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古琴曲谱,方便学生学习。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doc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教案栏目。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
(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一)《扬州慢》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2、听赏《扬州慢》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4、教师小结(二)《阳关三叠》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
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
西出阳关无故人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定安县定安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西出阳关无故人》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二年级音乐组汤旱雪【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琴歌的艺术魅力。
2.通过聆听,哼唱《阳关三叠》,探究其段落重复遍数及音乐情绪的变化,在实践中体会古代歌曲的韵味。
3.了解中国古代歌曲,感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重点】1.认识琴歌。
2.了解古代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歌曲体会其韵味,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片段,思考:它们的歌词分别出自哪里?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中国古代歌曲二、新课教学(一)了解中国古代歌曲及琴歌1.介绍中国古代歌曲。
2.初听乐曲,思考:这首乐曲的伴奏乐器是什么?3.介绍琴歌历史。
4.介绍琴歌概念。
(二)赏析《阳关三叠》1.读诗词,思考:整首诗词中一共出现了几处地名?分别是?2.介绍《阳关三叠》3.聆听《阳关三叠》上阕,思考:乐曲的速度有怎样的特点?4.找一找:观察上阕四个乐句的乐谱。
思考:第1,2,4乐句有何相似之处?(起承转合)乐曲的曲式结构为五声or七声?(五声商调式)5.观看视频《阳关三叠》,聆听并感受琴曲与诗歌的融合之美,思考:下阙中哪句歌词将整首乐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整首乐曲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拓展欣赏混声合唱《阳关三叠》,感受同一乐曲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四、小结一首诗词,二人惜别,三个名字,多种唱法。
五、延伸欣赏:古琴音乐的更多表演形式器乐合奏:《阳关折柳》六、课后作业搜集感兴趣的其他琴歌或琴曲作品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2023年4月20日。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课程背景经过多年努力,人类已拥有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音乐鉴赏作为一门学科,是指对音乐进行理解、欣赏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音乐鉴赏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将来从事音乐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中的曲目——《西出阳关无故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启音乐之门,提升音乐素养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等。
2.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
3.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1.能运用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西出阳关无故人》进行分析和欣赏。
2.能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评价。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基本情况介绍。
2.音乐鉴赏基本知识和技能。
3.对《西出阳关无故人》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西出阳关无故人》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学生听取介绍,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基本情况及音乐风格。
第二步:音乐鉴赏基本知识和技能1.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
2.学生听取讲解,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内容。
第三步:对《西出阳关无故人》进行欣赏和分析1.教师播放《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认真听取。
2.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中的曲式、旋律、和声、节奏、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3.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音乐进行分析和欣赏。
4.学生结合个人感受,进行自由探究和交流,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评价。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范文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范文教案范文:高中音乐鉴赏教案《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标题】:《西出阳关无故人》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欣赏并分析这首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电脑及音响设备。
2.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音频资源。
3. 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步骤】:Step1. 导入 (5分钟)向学生介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引发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兴趣。
Step2. 欣赏 (10分钟)播放《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
听完后,向学生提问:1. 这首音乐作品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 你能听出来其中的一些乐器吗?3. 有没有听出来一些特殊的音乐表现手法?Step3. 分析音乐要素 (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音乐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等。
通过示范和学生实践,分析这些音乐要素在这首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Step4. 分析表现手法 (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表现手法,包括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的情景描绘和音乐的主题表达等。
通过示范和学生实践,分析这些表现手法在这首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Step5. 情感体验 (10分钟)让学生再次聆听《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音频,让他们沉浸在音乐中,感受其中传达的情感和情景。
然后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画画、写诗、写感受等形式。
【教学扩展】: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
2. 组织学生合唱《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他们通过演唱体验其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评价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hzs201104059.aspx
四黄河之声YELLow 万方数据
RIvER。F THE so,、lG
2011年4期
昀耪蔓酾÷酗i÷爵歪褊
课件三.分段展}’=叠”各自 的位置。 让学生在如歌∞&的钢g伴奏中 走进音乐体会歌曲情结。 教师总结 《日关=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 歌曲是根据唐代著名诗^f维《送 元=使安日》谱g■威目诗÷有”口 关‘这个地名 并在当时的演唱时将 到破坏作者睹经扬卅|苍£暮色之
引导学生在聆听作品中学会体会词曲作者所表述的因战争所抒发的送别者的依依不舍终须离别的离情及因敌人入侵城市昔日繁华一片萧条作者无限伤害对侵略战争的厌恶之情
音圜 日陵蜀
论坛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文\易勤
【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课型】欣赏课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歌曲的形式及特点。 2、通过《阳关三叠》《扬州慢》两首歌的学习.让学 生了解古代战争时期当时劳动人民的心声和其所反映的历 史现象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在聆听作品中学会体会词曲作者所表述 的因战争所抒发的送别者的依依不舍、终须离别的离情及 因敌人入侵城市昔日繁华一片萧条,作者无限伤害对侵略 战争的厌恶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歌曲创作的共同特点”起承转合”结构及 《阳关三叠》的三叠结构。 【教学难点】 体验音乐是不同历史时期表达个人及人民精神和心声 的语言。 【教学用具】课件、音响设备,钢琴。 【教材分析】 1、《阳关三叠》是唐代的著名歌曲,是根据唐代著名 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名诗谱写而成.它含蓄的反 映了人民在不合理征徭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全曲分三大段 和一个尾声,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叠唱三次.每叠又 分前后两段.前段所用王维的原诗,由四句”起承转合” 式的旋律组成.曲调以级进走向呈现。温情而含蓄.后段 的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突出表现了悲伤,惜别、期 待的感情.尾声随着一声叹息.似进入一种迷惘的梦境, 饱含着深思和期待的想象。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 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2、《扬州慢》是南宋著名词人和音乐家姜夔所创作的 词调歌曲.”慢”是词调歌曲的一种体裁,慢速抒情.歌 曲为雅乐音阶宫调式.曲调纯朴.富有激情,全曲分为上 下片.每片为起承转合结构。 《音乐鉴赏》第二十五单元
高中音乐_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珍惜友情。
2、初步学唱《阳关三叠》第一叠,体会古代歌曲韵味。
3、初步认识古琴、埙,聆听其音色。
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分析了解本首歌曲的内涵.学习歌曲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代音乐的接受程度,以及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送别》展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导入新课用歌曲《送别》导入,让学生用一首送别诗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问题,引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师讲:古代音乐家给这首诗谱入了旋律,取名《阳关三叠》二、简介歌曲:播放图片“历史渊源”,学生自学,老师补充。
二、教学课程欣赏前复习力度记号:mf、f、ff、mp、p、ppp以及渐强、渐弱1、整体欣赏问题:a、感受歌曲的情绪?b、给歌曲分段欣赏后学生回答,老师补充2、分段欣赏:A、第一乐段:简单翻译文言文歌词,提出问题:上半阙和下半阙都表达了离别之情,表现程度相同吗?学生回答,师补充B、第二乐段:简单翻译文言文歌词,提出问题:跟第一乐段比,情绪上有何变化?学生回答,师补充提问:假如诗人活在当下,也会如此悲伤吗?为什么?C、第三乐段加尾声:简单翻译文言文歌词,提出问题:歌曲尾声渐慢渐弱的处理,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师补充3、再次欣赏歌曲(廖昌永演唱的)三、拓展延伸:1、简单学唱歌曲主旋律:A师弹琴并范唱B教唱C齐唱2、让学生认识古老乐器代表:古琴和埙。
A、播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片段,让学生体会音色。
B、老师展示古代乐器‘埙’,让学生近距离的观看,老师吹奏《别亦难》让学生更深刻体验它的音色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并播放《友谊地久天长》结束本课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这样我就从“送别歌”入手,引入“送别诗”,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够投入的欣赏分析,并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授课人:
学生课前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
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年级:高一
课时:1 课时
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提升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教材分析:
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曲调抒情隽美,是我国古代歌曲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继本单元器乐曲学习后的扩展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理解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情感,培养
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阳关三叠》的“吟、听、唱、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初步掌
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分析方法,并尝试编创。
3、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阳关三叠》,了解诗与歌之间的关系。
在感受、体验作品
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古代歌曲的歌词、调式进行分析,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作品的旋律、歌词、调式以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前学生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
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
)
师:刚才听到的音色来自于哪一件乐器?
生:古琴。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
古琴作为一件有生命力的乐器,承载着伯牙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朋友之情。
古人常常以琴会友,
但知音难觅。
从中可见,自古以来我国民族性格中的含蓄美渗透其中。
如果给你一个
机会穿越到古代,同样以音乐的方式寻觅知音的话,除了器乐演奏之外,你还
能找到另外一种更通俗、更直白的音乐形式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生生合作,体现探究式学习对于活跃课堂气氛的的影响)
生:歌唱。
师:为什么歌唱会更加直接?相比于器乐曲来讲,多了什么呢?
生:只需声带。
另外,相比于器乐曲来讲,多了歌词。
师:没错。
歌唱不需要通过身体外部的媒介,而且比器乐多了歌词。
说到歌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歌曲。
请你在聆听的同时思考,歌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渊源?
教师出示曲谱,展示自弹自唱《在水一方》。
(设计意图:此处开门见山,通过教师技能的展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增加学生探访古代歌曲的兴趣)
二、授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
出自于诗经《蒹葭》。
师:在古代最初是用什么方式呈现的呢?
生:唱出来的。
师: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诗经》是入乐演唱的,正因为如此,它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指什么?
生:风、雅、颂。
风指各地民歌民谣;雅指宫廷中的正声雅乐;颂用来祭祀。
(设计意图:以诗经作为古代歌曲发展的切入点,展示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古代歌曲艺术的起源,新知引入,为本课《阳关三叠》的学习埋
下了伏笔。
)
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
曲等不同发展阶段,也衍生出了许多堪称极品的代表作,今天我们将了解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阳关三叠。
这首歌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谱写而成的,诗名叫做什么?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请推荐一位同学朗诵一遍。
生朗诵。
师:这位同学的朗诵完整而流畅,不过还可以更好,加点什么?
生:情感。
师:让我们通过一幅图来了解,此情此景,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把握。
阳关指的是今天甘肃省敦煌县,是唐代出塞的毕竟关口,而西就是安西,今天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这首诗的基本情境是,主人公在渭城停留了一晚,第二日清晨便要送友人出关从军。
这四句应该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与朋友的别离之情。
师: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主题。
好,同学们已经对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有了把握,下面让我们带着离别的情绪再次吟诵。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希望你在这几个字上强调语气。
(浥、柳、尽、故)学生齐诵。
(设计意图:直接从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阳关三叠》的情感)
师:这四句就是阳关三叠这首歌曲第一段的上阕,请跟随老师一起来演唱曲谱吧。
师弹琴,生跟唱。
师:第二遍我们加词,如何快速将韵味加进去呢?老师先来示范一遍。
师范唱上阕。
生跟琴再次演唱。
师:上阕的旋律起伏有很大变化吗?情感体验停留在什么阶段?
生:没有。
温情而含蓄。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阳关三叠》中的友情,以及古代音乐中情感的体现
方式)
师:那接下来在第一段的下阙,旋律在哪一句是最为夸张的。
此外,歌词的写法有何不同。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教师完整演唱第一段。
生:八度大跳和连续反复呈述。
师:说明歌曲下阕有怎样的情感突破?你认为西出阳关无故人作何解释?
生:当你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朋友了。
师: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王维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去可能就是九死一生,他可能说出“你再也没机会见到我”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吗,不合乎情理。
另一种理解供大家参考,是当你历尽苦辛最后从阳关出来,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
真实的历史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所以联想到战争的社会背景,这首作品除了离别之外还有没有对国家的某种期待?
生:饱含着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
(设计意图:对比总结出中《阳关三叠》第一段上阕与下阙间音乐上的变化,深层次的感受情感的变化。
这一环节也体现出,引导学生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中心,进行自主合作式的新学习方式)
师:接下来考考你的眼力,请你快速的找出,曲谱中骨干音是哪些?
生:1 2 3 5 6
师: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中,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名字——宫商角徵羽。
我们已经通过歌词、旋律、调式分析完了第一段。
接下来小声跟唱第二段,请你用同样的方
法进行分析。
学生从旋律、歌词、调式分析第二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阳关三叠》第一段的音乐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音
乐的方法提升个人的欣赏能力。
)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下面一起欣赏第三段,请你谈一谈合唱版本和独唱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聆听感受。
生谈感受。
师:我们从全曲结构来看的话,三叠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生:三叠即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
师生合作总结作品分析。
三、拓展提升成果展示
请学生采用中国特有的五声音阶“1,2,3,5,6”为诗词《春晓》谱曲,教师用钢琴弹唱展示学生成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调式的了解和应用,体
会古代歌曲深层次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
师:创作人人都可以尝试,但想要创作出被人铭记的作品,需要动脑筋,也需要用真心。
下面来看看当今流行乐坛优秀的唱作人是怎么做的。
欣赏声律启蒙。
(选自节目“经典咏流传”。
)
师生共同合作演唱。
(设计意图:本环节真正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体会古代诗与歌之
间的巧妙结合,师生合作巧妙。
)
四、课堂总结
播放背景音乐《但愿人长久》
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只有去传承,才有可能永远流传,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副对联,周秦汉唐泱泱中华情常忆,曲赋诗文历历经典与更新。
同学们给个横批吧!
生:经典咏流传!
(设计意图:弘扬古代音乐,培养学生对古代歌曲中人文主义的感受、体验,体验音乐立德树人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朋友价值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