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电子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电子教案绪论A:教学课时 2课时B: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世界经济的形成及发展历史。
C:本章的教学内容: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世界经济是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形成起来的。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它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 商品国际化时期2. 资本国际化时期3. 生产国际化时期二.现代世界经济结构及其发展变化1. 世界经济结构现代世界经济结构是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组成。
2.冷战后世界经济新发展和特征(1).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的焦点;(2).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3).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4).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5).南北经济关系发展中的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6)世界经济领域竞争趋于激化。
三.世界经济学科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世界经济全球化;2、国际商品交换关系;3、国际资本关系;4、国际货币关系;5、国际经济一体化。
(二)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方法1、历史学的方法(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分析方法);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研究世界经济的各种问题,避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3、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第一篇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运行第一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和趋势A:教学课时 2课时B: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成的发展趋势。
C:本章的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动因一.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往来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2)IMF的定义:(3) 经济全球化是指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制度障碍不断减少的过程。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2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理解国际经济组织与世界经济治理1.3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的定义与构成世界经济的历史演进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1.4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实际数据解读1.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报告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1 课程介绍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与类型2.2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与制定2.3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等国际贸易政策: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WTO等2.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2.5 作业与评估课后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课程介绍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结构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与运作机制3.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与趋势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机遇3.3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外汇市场、资本市场等3.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3.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4.1 课程介绍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影响4.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与风险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与管理4.3 教学内容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市场规模、资源寻求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与管理:跨国公司的角色4.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4.5 作业与评估课后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五章:世界经济一体化5.1 课程介绍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与历程掌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与挑战5.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利弊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5.3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历程: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贸易、投资、政策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应对:政策协调、竞争力等5.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5.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第六章: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6.1 课程介绍理解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主要理论与实践6.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了解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6.3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基本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实践: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国际组织与贸易政策:G7、G20等6.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6.5 作业与评估课后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7.1 课程介绍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与挑战7.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7.3 教学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贸易、投资、政策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应对:政策协调、竞争力等7.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7.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第八章:国际劳动力流动与移民政策8.1 课程介绍理解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与政策8.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弊了解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与管理8.3 教学内容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人口流动、就业机会等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与管理:移民政策、国际合作等8.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8.5 作业与评估课后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九章:国际能源市场与环境政策9.1 课程介绍理解国际能源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与挑战9.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能源市场的动态与趋势了解国际能源市场的风险与机遇9.3 教学内容国际能源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国际能源机构:IEA、OPEC等国际能源市场的运作机制:供需关系、价格变动等9.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9.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第十章:世界经济展望10.1 课程介绍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0.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10.3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全球化、数字化等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气候变化等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创新、可持续发展等10.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10.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世界经济绪论难点解析: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1.1 课程介绍1.2 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3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4 世界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分类2.2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2.3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2.4 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规则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功能3.2 国际金融市场的体系与机构3.3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业务3.4 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管理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4.1 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与类型4.2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与影响4.3 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与调控4.4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经济发展第五章:国际经济合作5.1 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与类型5.2 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5.3 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与组织5.4 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与挑战第六章: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6.1 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6.2 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6.3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6.4 中国在全球经济政策协调中的角色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7.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7.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7.3 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特点7.4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第八章: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8.1 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互动8.2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经济领域的体现8.3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8.4 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第九章:世界经济趋势与挑战9.1 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9.2 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与影响9.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9.4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展望第十章: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与战略10.1 中国世界经济地位的变化与影响10.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10.3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合作10.4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难点解析:理解世界经济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背景、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经济概论总学时:48学时授课方式:面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材:1.《世界经济学》(第12版)-保罗·R·克鲁格曼、莫里斯·奥布赖恩2.《全球化:新时代的经济学》(第9版)-索利·斯蒂格利茨、安德鲁·查维兹、迈克尔·勒菲3.《国际经济学》(第13版)-罗伯特·马尔特罗夫、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4.其他辅助教材(视需要提供)授课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使学生能够理解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和演变,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世界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全球经济分析。
教学大纲:第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2世界经济的主体及其特点1.3世界经济的演变历程和主要经济事件第二单元:全球化与经济发展2.1全球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2.2全球化与经济增长2.3全球化对产业结构和分工的影响2.4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影响第三单元:国际经济组织与机制3.1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及其功能3.2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支付机制3.3跨国公司: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3.4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一体化第四单元:国际经济政策与调整4.1贸易政策与关税制度4.2国际收支平衡与外汇市场4.3国际金融体系与汇率制度4.4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政策第五单元:发展中国家与全球经济5.1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5.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5.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发展路径5.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竞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基本原理和规则;3.理解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1.第一周:世界经济概述1.1世界经济定义和基本概念1.2世界经济的特点和主要参与者1.3世界经济的历史演变2.第二周:国际贸易理论2.1比较优势理论2.2绝对优势理论2.3资源禀赋理论3.第三周:国际贸易政策3.1关税和非关税壁垒3.2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主义3.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原则4.第四周: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4.1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4.2国际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4.3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支付体系5.第五周: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5.1直接外国投资和国际投资理论5.2跨国公司的特点和运作方式5.3投资与发展的关系6.第六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6.1全球化的内涵和影响6.2信息技术与全球化6.3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案例分析。
2.互动讨论:通过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增强学习效果。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报告和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实践理论。
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检验。
2.个案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问题,编写一个个案分析报告。
3.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测试。
参考教材:。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让学生掌握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和主要经济组织1.2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的概念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经济组织的作用和案例1.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组织等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世界经济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分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2.2 教学内容国际分工的概念和特点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市场理论等国际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分工的概念、特点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实例和影响2.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等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解和认识第三章:国际金融体系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让学生掌握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3.2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实例和影响3.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等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理解和认识第四章:国际经济合作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和领域让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机构和机制4.2 教学内容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双边经济合作、多边经济合作等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贸易、投资、金融、技术等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机构和机制: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欧洲联盟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领域和机构和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的实例和影响4.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领域和机构和机制等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世界经济政策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让学生掌握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5.2 教学内容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等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等世界经济政策的目标:国家利益、国际协调、全球稳定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经济政策的实例和影响5.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等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世界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认识第六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困境让学生掌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6.2 教学内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资源贫乏、人口负担、产业结构失衡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型、内向型、外向型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例和影响6.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等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全球经济治理与可持续发展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和机制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7.2 教学内容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战略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案例分析法:分析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实例和影响7.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等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第八章: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资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功能让学生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8.2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国际金融投资等国际投资的特点:风险与收益、跨国公司角色、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的实例和影响8.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等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的理解和认识第九章: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掌握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9.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地缘政治、国际关系、贸易政策等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法院、仲裁机构等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战、欧洲难民危机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经济争端和热点问题的实例和影响9.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等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第十章:未来世界经济趋势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0.2 教学内容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化等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政治关系等我国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策略: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实例和影响10.4 教学资源教材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名为《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共分为十个章节。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1.1 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2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3 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1.4 世界经济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国际分工的定义与形式2.2 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2.3 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2.4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述3.2 国际货币体系3.3 外汇市场与汇率决定3.4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监管第四章:国际经济组织4.1 国际经济组织的概述4.2 世界贸易组织(WTO)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4 世界银行集团(WBG)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5.2 欧洲联盟(EU)5.3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5.4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六章:全球产业分布与跨国公司6.1 全球产业分布的特点与趋势6.2 跨国公司的角色与影响6.3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策略6.4 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第七章:国际转移定价与税收7.1 转移定价的概念与方法7.2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策略7.3 国际税收体系与税收协定7.4 转移定价对国家税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八章:国际政治经济关系8.1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8.2 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8.3 国际冲突与经济制裁8.4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九章: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9.1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9.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9.3 国际环境治理与合作9.4 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第十章:世界经济前景与挑战10.1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0.2 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与风险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10.4 我国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策略与展望第十一章:国际金融市场与衍生品11.1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11.2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11.3 利率、汇率和股票市场的衍生品11.4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管理第十二章:国际能源市场12.1 世界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费12.2 国际能源市场的基本机制12.3 能源价格的决定因素12.4 能源政策与国际合作第十三章:国际劳动力流动13.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类型与原因13.2 劳动力流动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的影响13.3 国际移民政策与管理13.4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动力市场第十四章:国际旅游产业14.1 国际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14.2 旅游需求、供给与国际旅游市场14.3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4.4 旅游政策与国际合作第十五章:世界经济与中国15.1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5.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15.3 中国对外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15.4 中国与世界经济未来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重点: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概论讲稿
世界经济概论讲稿《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讲稿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是经济专业、国际问题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
世界经济这一学科以世界经济现状为对象,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现实。
目前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
因此,本课程以经济全球化为对象对世界经济进行分析研究。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目标:本教材从经济全球化入手进行世界经济的分析,让学习者能对现实的世界经济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上与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有关联。
因此,学习本课程前最好先学习《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一些基础课程。
同时,学习者要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拟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的、由张幼文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世界经济概论》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1、2、3、课程教学内容纲要本书除导轮部分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外,其余部分分微观与宏观上下两篇。
微观篇中(2-6章),介绍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国际分工,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作为世界经济特有的主体跨国公司与国家,以及作为资源配置的资本市场。
宏观篇中(7-13章),介绍促使经济经济全球化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标志的世界贸易组织,作为经济全球化一个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阐述了世界经济增长、发展和均衡这些宏观经济问题。
最后一章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分析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思考。
研究对象:世界经济的现状世界经济的现状: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线第一章导轮: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第一节世界经济概述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第三节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第四节经济全球化理论第一节世界经济概述一、世界经济的内涵二、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三、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性四、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一、世界经济的内涵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连接起来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微观主体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主体政府对本国经济的控制能力正在减弱,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能力日益增加二、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商品的国际化16-18世纪出现早期:工业革命前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晚期: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为商品国际化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
全球化是铁的事实 全球化与国际化、跨国化的区别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全球化与资本流动 全球化的推动力
世界经济的新特点--全球化竞争
全球化的调控--全球契约
二、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World Economic Outlook-1997)
(四)按参与方式划分
混合型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指一国既参与垂直分 工又参与水平分工。这种情况一般较多发生在发 达国家。例如,发达国家既参与同其他发达国家 之间的水平分工,又参与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 直分工。
单一型分工。单一型分工是指一国只参与垂直分 工或水平分工,不同时参与这两种类型的分工。 单一型分工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主要参与同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水平分工规模很小。
下篇 世界宏观经济学
贸易自由化与关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的增长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均衡 经济全球的结构及其不平等性质
增补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转轨国家经济与中国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 体化
三、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性
多元性 立体性 整体性 国际化 全球化 一体化
四、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
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 ; 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 总量发展与不平衡发展并存 ; 全球化与区域化、集团化并存; 面临环境、资源与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挑
战;
臭气层空洞
温盐环流
认识在职业生涯中需要面对的国际经济大环境, 培养对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敏感性。
五、课程结构
对比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现代经济学
大学世界经济优秀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2)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3)学会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世界经济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经济动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世界经济问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激发学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3)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世界经济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2)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世界经济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引言(1)介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2)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1)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一体化;(2)跨国公司的崛起;(3)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4)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3.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技术进步、贸易自由化、政策调整等;(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领域的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国际关系等。
4. 案例分析(1)金融危机的全球化传播;(2)贸易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5. 结论(1)总结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强调关注世界经济问题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原因、表现和影响;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经济全球化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经济问题;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世界经济场景,增强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讲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原因、表现和影响;3.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世界经济问题;4. 总结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关注世界经济问题的重要性;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讲义教学大纲精品教案课件讲义下载后可编辑.doc
教学大纲导论0.1世界经济的形成0.2世界经济研究对象0.3研究世界经济方法论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1)世界经济的涵义;(2)世界经济的形成;(3)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4)世界经济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研究对象的区别;(5)研究世界经济的方法论;第一章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的形成1.1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萌芽;1.2第一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3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世界经济形成(包括萌芽时期、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2.1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产生的原因2.2科技革命的趋势和规律;2.3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1)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联系和区别;(2)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的原因;(3)科技革命的四个规律;(4)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软化;(5)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3.1马克思再生产周期理论3.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特点3.3新经济和经济周期3.4经济周期长波论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1)马克思再生产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2)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中间性经济危机的联系和区别;(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七次周期性经济危机;(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5)新经济形成和发展以及与经济周期的关系;(6)经济周期长波论的主要流派。
第四章制约社会生产力增长的因素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4.1世界经济增长极限4.2制约社会生产力增长的因素4.3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1)世界经济增长极限理论;(2)制约社会生产力增长的人口、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二个因素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3)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引导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全面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的变革。
要求学生:
1、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2、理解:理解我国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重点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解“新经济”的特征、成因和实质;理解20世纪中叶,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发展以及经济“滞胀”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掌握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与以前相比的变化;掌握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大萧条的特征和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
编号:
课时安排:学时36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板块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的形成于发展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萌芽的准备阶段
(1)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2.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1)科技革命的含义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讲授法为主,配合条理清晰的板书,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知识。
思考题:
1、国际货币基金体系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2、浮动汇率制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世界市场建立和世界经济形成之间的内在关系、商品国际化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以讲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
1、历史学的方法(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分析方法);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研究世界经济的各种问题,避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
1、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2、徐明棋刘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南京出版社1998年12月。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3板块国家贸易的发展及其体制演变
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国际贸易结构及格局的变化国际贸易体制世贸组织
可根据进度灵活补充有关科技革命的部分知识点。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难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战后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当前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总的方面领会战后至今世界政治基本形势发展变化和现时的趋势。我所处的国际环境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口授法为主,结合课件和实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讨论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演变与世界经济格局,经济调整和恢复时期: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美国霸权面临挑战和两极抗衡形成。
以口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分析第二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既了解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思考题:
1、当代国际贸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贸易保护主义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有哪些形式?
3、世贸组织的主要目标和智能是什么?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国际贸易百科全书》陈寿琦
思考题:
1、如何评价雅尔塔体制的作用?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3、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5、为什么多极化趋势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铁城:《联合国的历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刘金质:《美国国家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口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讨论分析不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征和共同经济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知识点较适合用案例教学。
思考题: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2、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特点?
2、当今世界经济的运行主体主要包括哪些?
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有哪些?
5、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如何应对?
6、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的推动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人民日报1990年3月3日。
2、《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崔晓红
3、《全球绿色产产品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杜强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4板块国际货币制度及国际投资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机制的形成、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与深化、推进世界高新技术进步以及对国际金融和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及演变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具体为,学生容易混淆世界经济开始形成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的标志,这特别需要教师关键讲述世界市场的建立与产业革命推行在世界经济历史进程中的不同作用。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是什么?
2、世界经济发展到生产国际化阶段后,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必然联系是什么?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学生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理解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理解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掌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难点: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力发展与国际分工。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以讲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
1、历史学的方法(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分析方法);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研究世界经济的各种问题如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3、了解: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中取得的成就、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存在的问题,南南合作、南北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口授法为主,配合课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案例分析讨论各国的经济体制及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汉清主编:《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2、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4、相关网站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7板块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方案、向渐进式和务实的改革转变、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稳定化政策、经济自由化政策、私有化政策、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前的中国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5板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经济的演变与世界经济格局
2、王章耀等主编:《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
3、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8月。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2板块世界市场的建立和世界经济开始形成
1.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形成
(1)第二次科技革命概述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学生应掌握国际贸易结构的概念熟悉并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轨迹。
应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热点现象体会国际贸易结构的深刻变化。
思考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贸易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