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借壳上市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借壳上市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借壳上市浅析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已享有与其他成员国相同的待遇,借壳上市作为一种便捷的上市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而由于国内的上市壁垒很多企业选择了境外上市这条捷径。

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作为国内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寻求境外融资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本文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分析,力图寻找对国内民营企业境外间接上市具有参考价值的地方,同时也希望对国内有关民营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监管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借壳上市;国美;监管政策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74-02一、借壳上市理论综述(一)借壳上市的概念及其历史借壳上市是指一间私人公司透过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广义的借壳上市既包括母子公司之间的借壳上市行为,又包括非母子公司之间的买壳上市行为借壳上市包括双重反向交易。

就借壳上市的历史来说,美国自1934年已开始实行借壳上市,由于成本较低及成功率甚高,所以越来越受欢迎。

在经济衰退时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收入减少,市值大幅下跌,这造就了机会让其他私人公司利用这个“壳”得以上市。

(二)借壳上市的具体操作借壳上市是借壳公司与壳公司之间发生的股权或产权交易行为。

其具体形式通常可有三种:1、通过现金收购。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智能软件集团,即采用这种方式借壳上市,借壳完成后很快进入角色,形成良好的市场反映;2、完全通过资产或股权置换,实现“壳”的清理和重组合并,容易使壳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迅速发生变化,很快实现效果;3、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实际上大部分借“壳”上市都采取这种方法。

二、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背景及其动因(一)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背景分析在我国以支持大中型国有企业融资为取向的传统会融体系下,我国很多企业暂时还无法得到与国有经济同等的金融待遇。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ppt课件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ppt课件

ppt课件
7
第三步: 京华自动化购入地产,悄然转型
2000年12月6日,京华自动化(0493),停牌发布公告, 理由是公司打算发展收入稳定和不间断的物业租赁业务。实 际情况是从黄的手中把其持有的物业购买过来。支付的方式 是:现金支付1200万港元,余下的1368万港元以向卖方发行 代价股的形式支付,每股价格定为停牌公告此事前一天的收 盘价略微溢价后的0.38港元。
而买壳的现金支出1.35亿港元,全部进入上市公司发展地产业务, 逐步收购内地地产行业的优质资产,京华自动化的公众股价格在这轮利 好消息的刺激下连翻了四倍。
ppt课件
10
第五步:权衡利弊,先将地产装入壳中——2
至此,黄光裕和其独资的A公司合计持有85.6%的股份, 根据联交所收购守则,触发无条件收购。即要么全部收购剩 余的14.4%的公众股份退市,要么为了维持上市地位,必须 转让到个人持股比例75%以下。2002年4月26日,黄转让 11.1%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做价0.425港元/股,共得 7650万港元现金,使其个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74.5%。
决的重大问题。
ppt课件
4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过程分析
ppt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第一步:寻找壳公司,锁定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
2000年6月底,黄光裕通过一家海外离岸公司A,以“独 立的机构短期投资者”名义联合另一个中介人,以1920万港 元的现金收购了原大股东的小部分股份,开始染指京华自动 化(0493)。一个月后又通过另一家离岸公司B,再次通过 供股方式以现金5600万港元购得原第一大股东的绝大多数股 份,从而控制了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这家公司后来成为 国美上市的壳公司。
ppt课件

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2)

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2)

2008-12-01 | 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2)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3)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2)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1)二、上市融资黄光裕的国美电器之所以发展成为今日中国电器零售业的领军企业,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对资本市场的利用。

正是因为国美电器在香港的上市使得无论黄光裕本人抑或国美都获得了充裕的资金,从而为各项业务的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光裕的国美电器2004年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在港挂牌交易,而黄本人也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使自己的身价大幅增长,稳坐中国内地首富的交椅。

黄光裕的资本运作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分为买壳、上市、套现三大步骤,而最终实现将0493这支“仙股”转为国美电器的上市公司。

(一)买壳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资本市场之旅要从0493的前身京华自动化和一个叫詹培忠的人讲起资料来源:香港联交所,。

此人的角色是帮助黄光裕逐步获得0493这个壳,从而为国美电器后来的上市奠定基础。

0493本名京华自动化,是一家经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的公司,业务遍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东南亚、北美。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以及业务单一,公司连年亏损,其股票也遭投资者拋弃,上世纪90年代末跌到不到一毫,成为港人口中不折不扣的“仙股”(图8)。

詹培忠,绰号香港“壳王”,身居立法会议员要职,以操弄“仙股”倒卖“壳”股著称。

2000年9月,詹开始先后两次通过BVI(海外分公司)花费7520万港元入股0493京华自动化,并于同年9月由0493向其增发及配售3100万股,使自己成为0493第一大股东。

图8 0493.hk 10年股价变化图资料来源:Yahoo HongKong Finance图9 2000年0493.hk股本变化图从0493股本在2000年增发的情况来看(图9),我们发现,它的两次股本增长率近乎呈一条直线。

第一次增发19.7%,使总股本达到10800万股;第二次增发19.2%,使总股本达到22400万股。

国美案例分析

国美案例分析

Capital是国际性私人股权投资基釐,管理资釐超过650亿
美元,涉及私人股权、风陌投资资釐、上市股权对冲基釐 呾杠杄债务资产管理。纵观贝恩资本参不的一系刊投资, 如对玩具反斗、华纳唱片、汉堡王等公司的投资,都是绝 对控股。
返回
2006年11月1日,国美电器并购永乐国美电器宣布以52.68亿港元“股 票+现釐”的方式并购永乐,陇晓出仸国美电器董亊兼总裁; 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出亊。黄光裕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调查; 2008年11月28日,国美电器収布公告证实黄光裕接叐公安局调查,陇 晓出仸代理董亊局主席; 2008年12月24日,国美电器収布公告称黄光裕已丌能行使董亊职权,
的权力,对董亊、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迚行监督。 职业绊理人,也表现为公司高管团队,由董亊会决定聘仸戒者解聘,
对董亊会负责,是绊营者呾执行者。
公司治理结构的精髓在于权力分立、互相制衡,以期实现最大效益
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 (1)单层委员会制 英美法系国家 (英国,美国) 只设有股东会与董事会
2010年6月28日起,国美董事会同意公司主席兼总裁陈晓辞去总裁一
职,陈晓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 2010年9月28日国美股东特别大会陈晓留任国美董事会主席。
贝恩资本(英文:Bain Capital)是美国一家私人股权投资 公司,二1984年由母公司贝恩策略顼问公司的合伙人米特 •罗姆尼等三人成立,总部设二马萨诸塞州波士顽。Bain
责仸,并寻求赔偿。 8月6日黄光裕通过独资公司向媒体収出“关二国美起诉黄光裕”及
“重组董亊局”的声明。
8月6日国美在《董亊会致员工的一封信》丨称,董亊会坚决反对黄光 裕提出的要求。
黄光裕指董亊若“倒戈”将提诉 国美高管表态支持董亊局 8月8日国美电器紧急召开内部视频会议,曾绊追随黄光裕创业的核心 管理层,被要求在大股东呾董亊会乀间做出选择。

国美:案例分析(经典版)

国美:案例分析(经典版)
行的管理控制系统 见教材P69表3-7

战略计划型

控 制
战略控制型


财务控制型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
财务战略执行
➢财务战略的执行过程
❖平衡计分卡 Balanced Score Card于1992年是由哈佛大学罗伯 特·卡普兰教授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戴 维·诺顿提出的战略管理工具。 BSC 提供了将企业使命和战略转化为可衡量的目标 和方法。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 成长四个平衡的层面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特定 的指标和目标,并以此来评价公司的业绩。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
房地产开发
• 鹏润地产基本上套用做国美家电的方式来做房地 产.1996年开工建造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鹏润家 园”,销售收入2O余亿元;之后是开发以出租业务 为主的京城单体面积最大、附带超五星级豪华酒店、 楼顶建有两个直升机停机坪的写字楼一国美总部 “鹏润大厦”;2004年投资建造位于北京东四环以 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国美第一城”。国美第 一城于2005年1月1日开盘,售价每平方米在5000元 到5500元之间,低于周边房价近千元。很明显。此 地产项目直接借用了“国美”的品牌优势。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
挤占货款获利
• 很多零售业的真正利润并非只靠销售商品,而是 靠赚负利率。一般国美以9O天为结款期限,如果3 个月的销售款不用还,1天销售额为lO万元的话, 9O天就有900万元,国美手中就一直有大额的现金 在流动,这部分钱存在银行,不仅不付贷款利息, 反而有源源不断的存款利息。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美已经将商品经营运作成功地转化为一种短期 货币经营。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
• 整个鹏润集团而言,房地产和资本运营才是高利 润所在,而这两项业务恰恰需要国美电器为之提 供一个足够大的现金流。同时在商业地产上的扩 张也会为国美电器大大降低成本。因为零售业运 营成本中最大的一块就是店租,以一家年营业额 1亿元的店面为例,其年租金成本就高达300万元。 而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处理这部分成本上的成 功经验是先挣了钱再花出去,即选址后先买下土 地进行一级开发并售出,而后再租用其作为零售 店面。

国美电器借壳香港上市技巧分析

国美电器借壳香港上市技巧分析

2004年6月7日,中国鹏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鹏润,HK0493)在香港联交所的复牌公告称,将斥资83亿港元收购持有国美电器65%股权的Ocean Town全部已发行股份。

此次收购完成后,中国鹏润拟改名为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而国美电器也以借壳方式成功实现了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一、具体案例介绍国美借壳鹏润上市,实际上是其共同的控股人黄光裕旗下的"鹏润系"的一次重大重组。

黄光裕自创业以来先后建立了国美电器和鹏润投资,形成了电器连锁、地产两大主业以及"国美"、"鹏润"两大品牌。

2002年3月,鹏润投资在香港收购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0493),并更名为"中国鹏润",而国美上市的计划也在同年正式展开。

首先,黄光裕将准备上市的资产打包装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由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最终控制人为黄光裕)持有其65%的股权,黄光裕直接持有剩余35%。

其次,黄光裕在BVI成立两家境外公司,即Ocean Town和Gome Hodings Limited,并先将北京亿福所持国美电器65%的股权转让给Ocean Town,使国美电器变成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再由Gome Hodings Limited全资拥有OceanTown。

最后,中国鹏润以代价股份和可换股票据支付,出资83亿港元向Gome Hod1/ 8ings Limited收购Ocean Town所持国美电器65%的股权,国美电器最终成功实现借壳在港上市。

二、国美电器的借壳过程国美电器的借壳过程采用了国际通行的途径,先在百慕大或维尔京群岛设立海外离岸公司,通过其购买上市壳公司的股份,不断增大持有比例,主导该上市公司购买黄自有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将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壳公司无论从资产结构、主营业务甚至是公司名称都会变化,从而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案例研究

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案例研究

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案例研究近年来,香港市场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之地。

作为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龙头企业,国美电器也选择了这一途径,通过借壳上市在香港。

本文将对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一、借壳上市的背景和意义借壳上市,又称为“反向收购上市”,是指一家未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家已在上市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从而实现自身在交易所上市的一种方式。

对于未上市公司来说,借壳上市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和高效的途径,既能快速获得上市资格,又能利用已上市公司的品牌、资源和股东基础,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值。

对于国美电器来说,选择借壳上市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资本市场需求:国美电器是中国电器零售行业的领先企业,其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出色,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国美电器面临着需要进一步融资扩张的需求。

通过借壳上市在香港市场募集资金,为国美电器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资本平台。

2. 增强国际化形象:借壳上市可以使国美电器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之一,股票交易活跃,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在香港上市,国美电器能够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3. 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借壳上市可以为国美电器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上市公司通常具备较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经验,并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渠道,能够为借壳公司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有助于国美电器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二、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具体过程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具体过程可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1. 拟借壳公司选择:国美电器首先在香港市场寻找合适的上市公司,最终选择了一家已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作为借壳对象。

在选择过程中,国美电器需要考虑借壳公司的行业背景、财务状况、股东结构等因素,确保两公司业务互补、利益一致。

2. 股权并购:国美电器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完成对借壳公司的并购。

并购完成后,国美电器将获得借壳公司的控股权,并变更其公司名称和业务定位。

国美案例分析

国美案例分析

国美案例分析【篇一:国美案例分析】黄光裕方面称,shinningcrown在7月19日即派出代表,与陈晓商谈重组董事局事宜,双方一直持续商谈到8月4日晚上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向董事局发出了“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函”。

该函提出5项动议,要求撤销公司今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的一般授权、撤销陈晓的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孙一丁的公司执行董事的职务(但保留他为公司行政副总裁职务),同时提名邹晓春和黄燕虹(黄光裕二妹)为公司执行董事。

陈晓:结果只会是鱼死网不破按照公司法规定,诸如董事会改组和董事会更换等事项,一般需要超过整个股本50%的股东支持就可以通过该项议案。

在国美已发行的150.55亿股中,约50%由公众股东持有,黄光裕持有33.98%的股份。

“仅仅依靠他(黄光裕)拥有的股份是不可能让这些决议获得通过的。

”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黄光裕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他却一直没有看清楚,这样的结果绝对是‘鱼会死,网不会破!’”(二)国美之争的五阶段我们至少可以从三条线索——司法战,资本战和舆论战来看国美的股权之争。

资本战是这场战役的焦点,也是双方争夺的核心。

司法战是这场战役的左翼,会不断影响着资本战的进程,而舆论战是这场战役的右翼,但产生的势能却足以影响战局成败。

舆论诉求情理法缺一不可从情上看,黄光裕占据优势,打出的忠诚牌和民族牌如催泪弹一样,赢得了无数网民们的同情,虽然陈晓的回应很坚决,强调国美的身份早已经是一家外资企业,而自己也曾在国美危难时期不惜堵上全身家当来换取投资者对国美的信任,但这些在中国的忠义文化面前不堪一击,陈晓已被大多数网民贴上“窃贼”的标签。

从法上看,黄也不落下风,陈晓的第一张牌就是国美起诉黄光裕并索赔,但二十五天后,黄光裕二审其妻杜鹃改判缓刑当庭释放的结果将压力重新传导到陈晓,给予陈晓阵营有力一击。

尽管二审对杜鹃的改判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舆论对企业创始人际遇的同情,并适当给予公平机会的呼声在某种程度上对判决产生了微妙影响。

国美电器的融资分析

国美电器的融资分析
小组成员
班级 姓名

工程管理一班 冯 婷 1051010009 黄 倩 1051010016 张格格 1051010033
目录
国美融资介绍 融资模式的选择 国美电器公司的背景 交易细节 相对市值估值法分析 相关股票二级市场表现
国美融资介绍

2004年6月7日,国美电器黄光裕完成了一项融资奇迹: 他通过控制二级市场股价、缩股及特定持股比例等方法, 成功地绕过香港交易所新的《上市规则》、公共持股率不 得低于25%、商务部零售企业外资不得高于65%等重重 政策关卡,完成了以小博大的交易:黄光裕将国美电器的 94家门店以8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香港上市公司鹏润集团, 此次收购以后,国美电器借中国鹏润在香港上市,中国鹏 润也更名为国美电器,其主营业务随之转向零售业,为投 资者导演了一出好戏。在这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 中,黄光裕身价一飞冲天。在国美借壳上市之初,有人帮 黄光裕算了一笔账,通过定向配发和两次可换股票据的发 行,中国鹏润3年后的市值有望高达210亿元人民币,而 黄光裕个人97.2%的股权也将坐拥204亿元资产。
2003年
中信的财务分析 9 8 7 6 5 4 3 2 1 0 0.348 2002年 2003年 1.76 3 1.28 中信主营 业务收入 中信利润 总额 8.1 8 中信投资 收益
中信与宏源的盈利对比
3 2.5 2 1.5 1 0.5 0
2.57 2.1 1.09 1.21 0.085 2003
相对市值估值法

分级靠档
全面比较 敏感性分析


分级靠档

选择可比上市券商,目前 国内仅有中信、宏源两家, 且同属于创新类券商,资 本金实力都较为雄厚;但 两家公司在规模上、在行 业地位上、在业务模式上、 在核心业务市场占有率上 都有一定的差别,可以根 据借壳方自身条件与哪一 家较为相近,就选择该公 司作为可比上市券商,并 假定可比券商现有市值是 合理的。

国美买壳上市之路案例分析

国美买壳上市之路案例分析

[2]
• 外资连锁企业的“中国策略”必将给本
土连锁家电企业带来致命的价格压力,
惨烈的价格战应该说在未来5年之内已 经等待着本土连锁家电企业。
1.3 财务状况
IMC
国美电器03年营业额93亿元,纯利2.75亿 元,02年纯利1.06亿元,销售额为66.2亿 元;01年纯利2500万元。2004年第一季度 净利润达到了8454万元人民币,同期销售 额达到29.2亿元。国美电器截至2004年3月 31日的总资产约31.9亿元人民币(约合29.6 亿港元),净资产2.41亿元人民币。
1.4
国美为什么当时会买壳上市?
IMC
国美以前的扩张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一是凭借自身网络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较大等优势,在新店没有开设之前就 向各欲进场的企业索取进场费、开店费、赞助费等。 • 二是利用从上一个店作抵押等方式在银行拿到新店的开店资金,如此的循环。
此种扩张的资金模式对于这些流通企业来说风险和压力是巨大的,前者 导致厂商关系紧张,后者一旦出现资金断裂将会导致企业“砰然倒塌”。 那么,国美们转而通过上市介入资本市场,不仅可以缓解厂商的这种矛 盾,同时也减少了国美利用银行借贷模式的风险。
在加大对公司的控制力 度。 • 2000年12月6日,黄光裕
成为京华自动化第二大
股东。 • 2001年9月,京华自动化 全数包销配售4430万股 新股。
2.2 国美香港买壳上市过程关键时间点
• 2002年2月5日,京华自 动化增发13.5亿股新股。
IMC
套现
• 2002年4月26日,黄转让
11.1%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 做价0.425港元/股。 • 2002年4月10日,京华自动 化出资现金加代价股合计 1.95亿港元,收购Artway Development(由黄光裕持 有) • • 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正

国美电器香港间接上市原因

国美电器香港间接上市原因

国美电器香港间接上市的原因随着数年的高速发展,以国美电器为代表的国内家电零售企业已经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该阶段企业要做大做强,目前的融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首先,由于 2005 年国内零售业要对外资全部放开,由此带来的竞争格局的变化将迫使国内家电零售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扩大规模,以实现规模效应。

而这将使得国内家电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单纯依靠目前的融资渠道很难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

其次,国美电器大量采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以便通过财务杠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但是由于过多地使用负债,特别是短期负债,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偏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旦市场条件或企业经营状况发生波动,将很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危机,进而影响企业的讲一步发展。

现将国美香港借壳(间接)上市的原因总结如下:1、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香港资本市场融资效率高,加上其对国内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高,在港上市可以融资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

2、有利于扩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上市融资可以扩展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变目前以短期债务为主的融资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度,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扩张。

3、有利于引入战略投资者,为走向国际化做准备。

香港资本市场开放性和国际化程度高,可以吸引来自世界知名的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国美电器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强自身实力,为走向国际市场作好准备。

4、有利于扩大企业影响力,提升企业品牌。

在香港上市面向国际市场融资,有利于企业扩大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5、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实施期权激励。

在香港借壳上市,股票可以实现全流通,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实施对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

6、有利于风险资本退出。

在香港借壳上市,股票可以实现全流通,有利于控股股东的资本退出。

7、有利于规避监管。

在香港借壳上市,可以规避国内大部分的监管及审批程序,在当时( 2003 年 4 月至 2004 年 10 月)基本上只要受国内外商投资政策的限制。

投资银行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国美股权之争国美股权争夺战,这场由创始人、职业经理人、战略投资者三方引发的利益博弈,已经成为中国商企的一个经典案例。

2010年之夏,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国美内部,陡然爆发了一场股权之争——为公司的“控制权”而战~一方是身获商业重罪、被判14年刑期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及其家族;一方是临危受命的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及其团队。

两大阵营,外加强硬的国际资本贝恩介入,已然形成三方势力。

具体时间:2010年8月5日,国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对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针对其于08年1、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中违反公司董事信托责任及信任行为要求赔偿。

一、背景介绍:黄光裕和国美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9日。

1986年,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

黄氏兄弟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1991年,黄光裕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

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黄氏兄弟的电器店生意蒸蒸日上。

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1993年,国美电器连锁店发展至五六家。

但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黄氏兄弟产生分歧,被迫分家,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

24岁的黄光裕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同年,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2003年资产达到18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7位。

案例分析:国美电器借壳上市

案例分析:国美电器借壳上市

案例分析:国美电器借壳上市(一)背景介绍2000年,黄光裕认识了俗有“金牌壳王”之称的詹培忠,开始运作如何控股京华自动化。

2002年3月,京华自动化向Shinning Crown Holding Inc(黄光裕全资壳公司)定向配售13.5亿股,每股价格0.1港元(此时股价0.29港元、每股净资产0.187港元)。

至此,黄光裕持有京华自动化85.6%股份,成功控股京华自动化。

2002年6月20日,京华自动化更名“中国鹏润”。

2001年国美的销售额已攀升至几十亿元,成为中国家用电器零售业第一品牌,其对资本市场的向往也是顺理成章的。

2004年苏宁电器成功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股票首发权”的家电商。

无论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竞争对手的压力来看,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公司的上市,都已成为国美集团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国美电器的借壳上市过程(1)2003年初,黄光裕成立北京鹏润亿福公司,并100%持股。

国美集团将北京国美等18家公司股权重组国美电器。

其中,北京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持有35%股份。

(2)2004年4月,北京鹏润亿福将其持有的国美电器65%的股权出售给Ocean Town公司。

协议价格为2.274亿港元。

Ocean Town是一家BVI1公司,黄光裕通过Gome Hodings(国美控股)全资持有。

(3)2004年6月3日中国鹏润收购Ocean Town公司,从而持有国美电器65%股权。

协议价格83亿港元,支付方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市公司向黄光裕定向增发2.4亿港元的股份;第二部分是上市公司向黄光裕定向发行第一批价值70.14亿元的可换股票据;第三部分是上市公司向黄光裕定向发行第二批价值10.27亿元的可换股票据。

至此,黄光裕持有上市公司中国鹏润74.9%股份,如果可转票据转化为股份,则持有97%股份。

至此完成国美电器借壳上市过程。

(三)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操作流程分析在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案例中,已上市壳公司是中国鹏润,非上市母集团公司是国美电器。

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
—以国美电器上市为例
何为借壳上市?
• 借壳上市是指一间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过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 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 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 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背景
2001年销售 量攀升至几 十亿
向往资本市 场,拓宽融 资渠道
选择上市
完成借壳上市的助手们
Shinning Crown Holding Inc 离岸公司一号,由黄光裕全资持有。 Ocean Town 离岸公司二号,由黄光裕全资持有。 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简称“鹏润亿福”,由黄光裕100%持股。 中国鹏润 原名京华自动化,由黄光裕控制后更名,也即这个案例中 的“壳”。
谢谢观看
国美借壳上市过程
中国鹏润
已上市公司
国美
Shinning Crown
鹏润亿福
持有65%国美股份
黄光裕
持有35%国美股份 持有98%中国鹏润股份
卖出所持股份
黄光裕
持有85.6%中国鹏润股份
Ocean Town
持有了65%国美股份
中国鹏润
收购了Ocean Town
IV. 年年初,黄光裕成立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 6 月 日中国鹏润收购Ocean Town 公司,从而持有国美 II. 2003 I. 2004 2002 年 33 月,京华自动化向 Shinning Crown Holding Inc定向 III. 电器 2004 年 4月,鹏润亿福将其持有的国美电器 65%的股权出售 65 %股权。协议价格 830.1 亿港元,以向黄光裕定向增发股 壳公司18家公司股权重组国美电器。其中,鹏 美集团将北京国美等 配售 13.5 亿股,每股价格 港元。至此,黄光裕持有京华 壳公司 离岸公司1号 给 Ocean Town 公司。协议价格 2.274 亿港元。 份和可换股票据为支付方式。至此,黄光裕总共持有中国鹏 润亿福持有 65%股份,黄光裕持有35%股份。 自动化85.6%股份,成功控股京华自动化。 2002年6月20日, · 离岸公司2号 离岸公司2号 润97% 股份。 京华自动化更名“中国鹏润”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过程浅析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过程浅析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过程浅析一、相关背景国美电器由1987年北京珠市口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发展为今天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产业的龙头老大,其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巨额的销售量已经成为中国同行业企业的佳话。

而国美公司老总黄光裕以130亿资本连续两年蝉联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的事实更成为媒体广为称道的企业传奇。

中国另两个家电零售企业苏宁、永乐则紧跟国美步伐,使该行业在国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过去的两个月中,两大悬疑一前一后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先是10月份黄光裕以430亿的身家,第三次登上胡润百富榜首富的位置,紧接着证监会刮起监管风暴,不但惩罚了北京首放和武汉新兰德操纵市场行为,而且随后传出黄光裕也因涉嫌操纵市场受到证监会和公安部门联合调查的消息。

黄光裕被查的消息一出,该公司高层也对媒体称“黄光裕并不是国美的全部”,而海尔、格兰仕、创维、长虹、海信等家电巨头也声明鼎力支持国美。

诚然,从实体企业角度讲,创始人固然是诸多民营企业的灵魂,但却不能成为维系企业成长的唯一依仗,企业的运作仍应当依靠制度管理。

国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应该不会因为黄光裕的个人行为而就此停止了发展的脚步。

毕竟,国美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已经不只是黄光裕一个人的力量了。

二、上市过程1、国美上市策略2001年国美的销售额已攀升至几十亿元,成为中国家用电器零售业第一品牌,其对资本市场的向往也是顺理成章的。

国美可通过至少三种途径进入资本市场。

上策是,引入国际顶尖投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借助后者强大的综合优势,将国美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商家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以IPO方式上市;中策是,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相对宽松的条件,选择一个总资产20亿港元左右的上市公司,由其以代价股收购国美部分股权,快捷完成控制权的取得及核心业务的装入—当年香港监管机构对借壳、反向收购的限制远没有2004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政”严格—然后以优异的业绩成长为卖点融资,为国美大举扩张提供动力;黄光裕借壳京华自动化(00493.HK,后更名为中国鹏润、现名为国美电器)属于下策:以现金认购股票只取得了控股权,而没有同步装入资产。

最新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最新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案例分析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案例分析公司融资学国美电器买壳上市案例分析公司融资学摘要2004年黄光裕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地将国美电器借壳中国鹏润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本文将从国美电器选择在香港借壳上市的历史原因,具体操作过程和其对我们的启示等入手分析其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方式。

关键词离岸公司、代价股、股权证股权证、可转换票据、过桥融资1.国美电器选择买壳上市的原因: ......................................................................................- 2 -1.1.国美自身发展的需要..............................................................................................- 2 -1.2.外部同业间的竞争压力..........................................................................................- 2 -1.3.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的规则。

..........................................................................- 2 -2.国美买壳上市的具体操作过程: ......................................................................................- 3 -2.1.国美电器重组..........................................................................................................- 3 -2.2.中国鹏润收购Ocean Town 100%股权 ...................................................................- 3 -3.国美成功融资的启示: ......................................................................................................- 4 -3.1.天时地利人和..........................................................................................................- 4 -3.2.灰色地带..................................................................................................................- 4 -3.3.0493国美控股的上市地位和个人财富 .................................................................- 5 -4.参考资料 ..............................................................................................................................- 5 -1.国美电器选择买壳上市的原因:1.1. 国美自身发展的需要1993年,黄光裕将北京自1987年以来成立的几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等,统一为“国美”,于是拥有了响当当的品牌,因此为其以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_借壳上市_过程中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_以国美上市为例

_借壳上市_过程中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_以国美上市为例

一、国美借壳上市案例分析黄光裕通过借壳方式将国美在香港上市堪称经典。

黄光裕在“找壳”的过程中相中了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名为京华自动化的公司,与其他中介人合作,通过增发新股,收购黄光裕及其哥哥黄烈俊控制的公司等方式控制了京华自动化,并在2002年7月将其更名为“中国鹏润”。

其后黄光裕又成立了一家名为“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自己拥有100%的股权。

然后,把北京、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中,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剩余35%股份。

之后黄光裕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OceanTown,然后通过在该地注册的国美控股100%掌控Ocean Town。

从2004年4月20日起,鹏润亿福将国美电器65%的股权转让给Ocean Town,最后由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收购Ocean Town公司,从而持有国美电器65%的股权,并将“中国鹏润”更名为“国美电器”。

实现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目的。

国美电器通过与京华自动化大股东之间的交易达到了上市的目的,并且黄光裕通过套现的方式为自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反观中小投资者在此次上市过程中在股价的大起大落中饱受痛苦。

2000年9月,京华自动化的实际控制人为了加大对公司的控制,京华自动化以全数包销的方式,增发3100万股新股,价格0.4港元/股,募得1190万港元,公司总发行股本增至18800万股。

股价却从6月的1.2港元/股到9月的0.6港元/股,并且此次配股数量为3100万股,折合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9.7%,恰好低于20%,因此,不需要停牌和经过股东大会决议过程。

可见中小股东在这一过程中任人宰割的境地。

2001年9月,京华自动化再次全数包销配售4430万股新股,股价0.18港元,募集资金797.4万港元,同样此次配售新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19.8%依然不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的决议,但是股价却跌到了0.2港元以下。

国美股权之争案例分析

国美股权之争案例分析
在黄光裕的对手名单上,只有张大中、陈晓、张 近东、张继升等人,2005年之后的两三年时间内, 他开动并购战车、按图索骥,将这些对手的公司 几乎全部收归囊中,博得“屠夫”之名。
仁义温厚
黄光裕还是比较讲义气的,有很多人离开国美然后又回来,他不会弃 之不用,可能会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他有时处罚人,不是故意让 人很难受,而是为了试探一下心态。如果心态好,又有发展潜质,他 就会刻意去培养。”
国美股权之争
目录
1.背景----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现状 2.路线还是权利---国美股权之争始末 3.问题与思考 4.幕后旗手---贝恩资本背景 5.最成功的失败者---陈晓的结局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国美电器(GOME,以下简称国美)是中国 的一家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2009年入选中国世 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 电器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成功 借壳“京华自动”上市,公司注册地为百慕大。 香港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受英国公司法律体系影 响,根据联交所《企业管治常规守则》的要求, 国美的公司治理结构采用英美模式的单层委员制, 即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不设监事会,由其管 理公司财产、选聘经营管理层,负责公司的各种 日常经营的重大决策并对股东大会负责。
在不同的人嘴里,黄光裕的性格呈现出多样性。其秘书对他的评价是: 为人仁厚,没有架子。据说他下班时经常和大厦里的保安、清洁工人 亲切地打招呼。
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也觉得,黄光裕为人直率质朴。但对于与他合作 的供应商来说,黄光裕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人。
陈晓
坚毅理性
出生于1959年的陈晓,比黄光裕大了整整10岁, 经历也更为坎坷。陈晓1岁多便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至今脚部残疾。10岁那年,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父 亲不幸过世,30岁的母亲便带着陈晓及弟弟妹妹 开始艰难的生活。更不幸的是,34岁那年,陈晓 的妻子因病去世了,他只好独自带着十多岁的女 儿生活。不幸的经历造就了陈晓隐忍、坚毅、理 性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美电器香港上市案例分析一、借壳上市“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

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

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了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二、国美电器借壳上市过程国美电器的借壳过程采用了国际通行的途径,先在百慕大或维尔京群岛设立海外离岸公司,通过其购买上市壳公司的股份,不断增大持有比例,主导该上市公司购买黄自有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将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壳公司无论从资产结构、主营业务甚至是公司名称都会变化,从而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国美电器通过以下七步操作实现了成功借壳上市的全过程:1、寻找壳公司,锁定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2000年6月底,黄光裕通过一家海外离岸公司A,以“独立的机构短期投资者”名义联合另一个中介人,以1920万港元的现金收购了原大股东的小部分股份,开始染指京华自动化(0493)。

一个月后又通过另一家离岸公司B,再次通过供股方式,以现金5600万港元购得原第一大股东的绝大多数股份,从而控制了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这家公司后来成为国美上市的壳公司。

2、增发公众股,加强对壳公司的实际控制力度2000年9月,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以增加公司运行资金的名义,以全数包销的方式,增发3100万股新股,公司总发行股本增至18800万股。

本次配发的股份数量,折合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9.7%,恰好低于20%,因此,不需要停牌和经过股东大会决议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股权比例,这种财技以后被多次用到。

3、京华自动化购入地产,悄然转型2000年12月6日,京华自动化(0493),停牌发布公告,理由是公司打算发展收入稳定和不间断的物业租赁业务。

实际情况是从黄的手中把其持有的物业购买过来。

支付的方式是:现金支付1200万港元,余下的1368万港元以向卖方发行代价股的形式支付,每股价格定为停牌公告此事前一天的收盘价略微溢价后的0.38港元。

其中,现金与代价股的比例为什么是1200:1368,代价股1368万港元合36003500股,折合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9.2%,又是恰好不超过20%。

通过这次操作,代价股全部发行后,黄以持股3600万股(16.1%),成为京华自动化的第二大股东。

而黄在整个过程中的付出,仅仅是所谓一纸商品房销售合同的债项和乙方股份,而被出售的物业的开发商人正是黄的哥哥——黄俊钦。

黄光裕把哥哥的房子卖给了自己化名持有的BVI公司,再把该公司转卖给京华自动化。

4、明减暗增,逢低加注——不断增加股权01年9月京华自动化再次公告,以增加公司运行资本金和等待投资机会的名义,全数包销配售4430万股新股,新股价格为公告停牌前一天的收盘价折让10%,即0.18港元,募集资金797.4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配发的股份数量折合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9.8%,因此,也不需要停牌和经过股东大会决议过程。

5、权衡利弊,先将地产装入壳中2002年2月5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增发13.5亿股新股,每股0.1元,全部由黄光裕独资的BVI公司C以现金认购。

这标志着黄已决心将其旗下的实业业务装入此壳中。

他选择了先装入地产,国美电器是他最值钱的核心业务,当时他正在全力以赴收购内地A 股市场的*ST宁窖(600159),而且进展顺利,是否把核心资产拿到香港,他还要权衡两地优劣,选择更好的时机。

而买壳的现金支出1.35亿港元,全部进入上市公司发展地产业务,逐步收购内地地产行业的优质资产,京华自动化的公众股价格在这轮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连翻了四倍。

至此,黄光裕和其独资的A公司合计持有85.6%的股份,根据联交所收购守则,触发无条件收购。

即要么全部收购剩余的14.4%的公众股份退市,要么为了维持上市地位,必须转让到个人持股比例75%以下。

2002年4月26日,黄转让11.1%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做价0.425港元/股,共得7650万港元现金,使其个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74.5%,这个减持比例做到了一石三鸟,既保住了上市地位,又实现一股独大,同时套现减压。

6、一箭双雕,既实现地产借壳上市,又得到大笔回笼资金,壳公司更名为中国鹏润2002年4月10日,京华自动化出资现金加代价股合计1.95亿港元,收购了一家注册在百慕大的公司D(由黄光裕持有),而Artway拥有北京朝阳区一处物业权益的39.2%。

黄通过上市公司购买自身控制的内地物业资产,得以将上市公司账面的几乎全部现金1.2亿元转入自己的账户,顺利解除收购“净壳”支付的大笔现金的资金链压力,加上26日减持套现的7650万港元,一个月内其现金流入,即约2亿港元。

至此,黄通过先后把左手的三间办公室和物业,倒到右手的上市公司里,套现上市公司现金,使现金链条得以回笼,同时增持股份,白得了一个“净壳”。

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并在地产、物业等优质资产的带动下开始扭亏。

7、重组电器零售业务,买入国美的控股公司,国美电器正式借壳上市2003年初,黄开始重组“国美电器”。

将“北京国美”的经营性资产、负债和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子公司94家门店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剩余35%股份。

2004年6月,中国鹏润(0493)公告宣布以83亿港元的代价,买下拥有65%国美股权的Ocean Town而成为了“国美电器”的第一大股东。

国美正式装入壳中,并正式更名为“国美电器”。

总而言之,国美电器上市操作的特点主要包括低成本取得壳公司控制权、重组过程中充分利用规则降低成本和“蛇吞象”式的反向收购,以此来达到自己快速上市的目的。

三、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技巧在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中,有三个关键的环节,巧妙地规避了有关法规限制:1、为了规避商务部关于组建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外方股份比例必须在65%以下的限制,黄成立了独资的“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持有“国美电器”65%的股份,黄光裕持有35%的股份。

而新注册的“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除了持有国美电器的股权,并没有任何实际业务,之所以变身成黄从来没有涉足过的IT高科技产业,是为了借用国内高科技企业免税的优惠政策,回避出售股权需要支付的巨额所得税。

2004年4月,“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又把股权全部出售给一家BVI公司Ocean Town (由另一家BVI公司Gome Holdings全资持有,Gome Holdings由黄个人独资持有),名不见经传的Ocean Town转眼成了控制国美电器核心业务的第一大股东。

2004年6月,中国鹏润(0493)停牌后15天,公告宣布鹏润以83亿港元的代价,通过BVl全资子公司China Eagle,从Gome Holdings手中买下Ocean Town而成为了“国美电器”的第一大股东。

3个月后“中国鹏润”正式更名为“国美电器”。

2、中国鹏润发行4410万股的代价股是为了绕过香港无条件收购的规定。

香港联交所收购守则第26条规定,上市公司单一股东持有股份占己发行股份的75%,则触发全面收购,即其必须向其他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以市场交易价格,收购全部其他股份后退市成为私人公司。

收购前黄光裕持有中国鹏润66.9%的股份,国美电器是由黄光裕100%持有股份,收购国美电器后,加上这4410万股的代价股,则黄光裕共持有中国鹏润74.9%的股份,正好绕过了无条件收购的规定。

3、黄光裕在2002年买下中国鹏润(HK0493)这个壳,时隔两年,2004年才装入国美电器,正好绕过了2004年4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香港反收购条例买壳后两年内不得借壳上市的规定。

香港联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的实施对借壳上市进行了限制,主要体现在增设"反收购行动"一项,将进行反收购的上市公司视作新申请人,必须按照IPO的程序审批。

《上市规则》对反收购的界定是:注入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且收购事项发生后,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24个月内,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权的人士收购的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

由于国美和中国鹏润的控制权实际上都掌握在黄光裕手中,而黄光裕取得中国鹏润也已超出24个月的时限,顾这次实际上的反向收购成功得绕过了《上市规则》的限制。

四、国美电器没有选择IPO直接上市的原因分析国美选择借壳上市,而没有选择IPO直接上市,显然是为了争取时间。

众所周知,国美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苏宁电器。

那时,苏宁电器已经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核准,将于2004年夏季登陆国内A股市场。

上市谁先融资,谁将会先扩张,这对国美电器形成了极大的压力。

如果国美选择IPO直接上市,从操作程序来看,要从头走完IPO的全部审批程序,在理想的、没有任何反复和挫折的情况下,至少需要9个月的时间如果审核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国美上市将被拖得更久,而如果在审核过程中,有关机构对拟上市公司过去3年财务报表资本、负债、营业额、税项和董事会架构等其中任何一项有质疑的话,半年内得不出结果极有可能。

届时,由于时效性,比如财务报表已经过时,拟上市公司不得不补充新的财务报表,工作繁杂,时间成本巨大。

于是,国美选择了借壳上市这种简单便捷的途径。

对于中国鹏润的控股股东以及国美电器的控股股东和创始人黄光裕来说,国美的香港上市完全属于集团内部的重组。

中国鹏润是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其董事会主席为黄光裕。

黄实际拥有国美电器100%的股份以及中国鹏润66.9%的股权。

中国鹏润收购国美电器完成后,就实现了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目的。

五、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的原因分析(一)外部影响因素:1、竞争对手的威胁2004年苏宁电器成功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股票首发权”的家电商。

上海永乐,也从高层传出消息计划在2005年实现海外上市。

而在2003—2004年度,苏宁电器的销售额增长率以82%拔得头筹。

面对同行业的竞争,国美的发展计划对资金的需求和市场的占有尤为迫切。

因此选择借壳上市,以便缩短国美上市的时间,占领优势。

2、借壳上市较之IPO上市具有一定的优势(1)IPO面临严格、繁琐的审批,而买壳上市审批简便、易通过。

(2)IPO门槛高、成本高,而买壳上市门槛低、成本低。

(3) IPO耗时,从操作程序来看,要从头走完IPO的全部审批程序,在非常理想、没有任何反复的情况下也至少需要9个月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