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1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受众是谁1.受众是学生(1)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媒介工作者的角色就像学校的教师,其职责是要确保媒介内容是严肃的、负责的。
(2)新闻传媒的确具备教育指导功能,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引导功能更为重要。
(3)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教育只是其附属功能。
因此,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传媒俨然是不见面的指导员甚至司令员,传播的内容就是指示、命令。
受众被剥夺自尊、自由和权利。
例如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理念,以及文革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3.受众是消费者(1)这是一切商业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媒介高扬消费者至上的旗帜,满足受众需要,捍卫受众权利与满足消费者需要、保障消费者权益没有本质区别。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的利润。
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趋向。
(2)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广告与市场是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量的指针,已成为生命线。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1.受众的定义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受众的作用(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在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必须从受众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报纸风格的定位是报人从读者的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风格。
新闻专业考研知识点归纳
新闻专业考研知识点归纳新闻专业考研是一个涉及广泛领域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还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新闻专业考研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新闻学基础理论- 新闻的定义、功能与特点-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 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 新闻传播的法律与法规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新闻传播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新闻采写技巧- 新闻采访的技巧与方法- 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与技巧- 新闻报道的类型与特点新闻编辑与评论- 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与风格- 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与责任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经济的基本理论- 新闻媒体的经营策略与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经营模式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新媒体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网络新闻的传播机制与效果- 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 国际新闻的特点与报道策略- 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新闻传播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运用- 新闻传播实证研究的案例分析新闻传播政策法规- 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概述- 新闻自由与新闻监管的关系- 新闻传播中的法律问题与应对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 新闻传播中的道德困境与选择- 新闻传播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新闻传播实务操作- 新闻摄影与视频制作技巧- 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流程-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实务结束语:新闻专业考研不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求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通过系统地学习上述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份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考研学子们在备考过程中更加高效地掌握重点,取得理想的成绩。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公共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功能、观念与工作原则3.1复习笔记一、公共关系的功能1.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工作职责公共关系管理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传播行为,公共关系管理具有传播行为的守望、协调、教育以及效益等基本功能。
2.公共关系管理的守望功能公共关系管理具有监察社会环境的变化,确保组织决策适应社会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守望功能。
公共关系管理的守望功能主要是依靠日常的公关信息搜集、舆论监测分析等具体公关工作职责来实现的。
3.公共关系管理的协调功能公共关系管理具有协调各种力量,协助决策层解决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消除各种偏见和误解,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功能。
公共关系管理的协调功能主要是依靠提供公关咨询建议、传播沟通管理、关系协调管理等具体公关工作职责来实现的。
①公关咨询建议。
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决策时,要向决策层和决策职能部门提供有关公共关系方面的情况和意见,行使决策参谋的职责。
②传播沟通管理。
公共关系应围绕着组织的目标主动开展各种传播沟通活动,通过传播沟通来增进本组织与各类公众的相互了解,进而影响公众舆论,创造有利于本组织生存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
③关系协调管理。
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协调,不仅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还必须借助于大量直接交往的社会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广结人缘,建立广泛的、较为稳定的、有一定感情基础的社会横向关系网络。
4.公共关系管理的教育功能公共关系管理具有将组织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优良传统、先进思想、科学知识贯彻传承、发扬光大的功能。
公共关系管理的教育功能主要是依靠公关传播沟通、员工公关教育、公关市场教育等具体公关工作职责来实现的。
教育引导是以传播知识为主要手段,在内外公众之间寻求利益共同点的活动。
5.公共关系管理的效益功能①公共关系管理具有增进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确保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功能。
公共关系管理的效益功能主要是依靠做好公关管理的每个环节,以及公关策划、形象管理、品牌管理、信誉管理等具体公关工作职责来实现的。
新闻学硕士
北京大学新闻史论(614)+新闻实务(847)<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1-2003年新闻学基础知识,2002年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2001-2006年新闻学,暂无答案。
(本项不单卖,购买全套赠送此项)注: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考研论坛,真题会随时在网站更新,大家下载即可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7页¥402-2《外国新闻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50页¥502-3《新闻事业简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8页¥402-4中国新闻史辅导笔记。
手写版,共56页¥60注:报名辅导班请登录跨考网进行详细咨询。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套餐优惠价:¥168指定参考书目此科目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适用学院/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05030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612)<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2000年-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由于出题老师固定,历年真题参考价值很大。
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论坛,只要收集到我们即会在网站更新,大家可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本科生笔记。
出题老师授课,非常全面和清晰。
手写版,共29页¥402-2新闻传播考点精要汇集。
内部参考资料,介绍了传播理论考点、外新史考点等众多考试点。
打印版,共39页¥402-3外国新闻史复习要点。
陈立丹版《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要点,条理性好,重点突出。
打印版,共17页¥302-4新闻史硕士课程大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研究生资料,硕士课程同样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详实,包括中国史和外国史两部分,主题分明。
打印版,共58页¥352-5新闻学重点笔记。
2022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内含考研历年考试试题)
2022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内含考研历年考试试题)《苏州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共六册)》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苏州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全析》依据参考书目:《新闻传播学概论》(陈霖),苏州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学导论》(陈龙),苏州大学出版社《媒介文化通论》(陈龙),江苏教育出版社2021苏大传媒学院考研参考书目《新闻传播学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媒介文化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刘静、陈红艳《数字媒介传播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苏州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近年考试内容与考录情况,本文摘自东吴苏大考研网,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解析,令考生不再为信息匮乏而烦恼,同时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适用院系: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适用科目:822新闻传播专业基础、610新闻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内部信息必读:网罗苏大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了解苏大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
本文摘自东吴苏大考研网,内容包括:院校简介、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统计、就业概况、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具体目录情况:1、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院校简介(1)苏州大学的概况(2)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3)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招生目录2、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师资情况3、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历年报录统计4、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就业概况5、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学费与奖学金6、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其他常见问题二、考试解读:该部分涵盖了考试题型解读、考试难易解读、历年真题考点章节解读、最新真题解读、考题前瞻等内容,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苏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总体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基础复习资料新闻学基本概念与新闻报道原则归纳
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基础复习资料新闻学基本概念与新闻报道原则归纳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基础复习资料: 新闻学基本概念与新闻报道原则归纳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创作、传播和使用的学科,它旨在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
在山东省考研中,新闻学是一个主要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本文将从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新闻报道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新闻学基本概念1. 新闻的定义和特征新闻是指那些对公众来说具有重要性和独特性的信息,它主要由事实、真相和意义组成。
新闻的特征主要包括新颖性、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意义等。
2. 新闻的价值与功能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它对公众舆论的引导、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民主社会的建设等方面。
新闻的功能主要包括传递信息、监督权力、促进公共参与和塑造社会文化等。
3. 新闻的分类与形式新闻可以按照内容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等。
按照形式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音频新闻等。
4. 新闻的传播与接受新闻传播是指新闻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将新闻内容传达给公众。
而新闻接受是指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理解和评价。
二、新闻报道的原则1.真实准确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
记者在采访和加工新闻时,应尽量跟踪真相,避免偏见和失实的情况。
2. 全面平衡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各个方面。
记者在选择新闻素材和编写新闻稿件时,应当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
3. 时效性原则新闻是时效品,它要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较高。
记者应及时采集、及时发布新闻,以满足公众对信息快速获取的需求。
4. 价值导向原则新闻报道应当秉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倡导正能量和社会公德。
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引发社会负面情绪和价值误导。
5. 公正公平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利益和矛盾。
记者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公正、平等和公平。
6. 个人隐私原则新闻报道应尊重个人隐私,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益。
2022年考研专业二考试真题及答案115
2022年考研专业二考试真题及答案一、主观题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20分)1、新闻选择的依据有哪些?2、简述新媒介的特点?3、简述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
二、主观题论述题(共60分,每小题30分)1、论述新闻传播者的素养和修养。
2、新闻传播为什么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其基本要求有哪些?三、主观题分析题(共30分,每小题30分)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有关传播效果的理论,分析该报道产生什么样的传播效果?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明显的传播效果?材料1“小火柴照高孤残儿发表时间: 2022-11-07来源:人民日报爱心社暖和160名贫困孤儿外套已经洗得有些发白,长袖因缩水变成了中袖,这身装扮,很难让人信任这是一位刚刚讨论生毕业的80后医生。
为什么要这样“苛待“自己,范尉说:“把省下来的钱用到那些需要关心的孩子身上,我会更欢乐、更幸福。
范尉诞生于湖南汝城县英围山村,因家境贫寒,2022年掌助学贷款才上了高校。
但是8年来,他累计捐出自己的奖助学金8万元,筹集善款10万多元,蘿集农物6000余件,全部实名资助160名贫困孤儿。
在其他同学尽情享受高校生活时,范尉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每天可以领20元助学金:在校内里拣矿泉水瓶子,一个瓶子可以卖1毛线:周末还要到校外做着职、摆地摊,一点点赞钱。
2022年,加上他因成果优异获得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范尉手头攒了1万多元,开头救助流浪孤儿。
一个人的力气究竟有限,2022年,范尉在湖北、湖南成立了“小火柴点点爱心社”,带领志愿者定期到流浪儿童收容所和特别教育学校探望孤儿和残障儿童,利用周末组织志愿者义卖报纸,用筹集的物资和善款解决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带着幻想远赴新疆2022年冬,新疆堖城地区遭受雪灾。
电视里的画面刺痛了范尉的心,“我要去新疆找到那些受灾的家庭,找到那些因灾失去父母的孩子,让他们的冬天不再寒冷。
”为了实现原望,范尉放弃了报考武汉高校的机会,2022年9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果上了新疆医科高校硕士讨论生。
考研新闻学知识点及传播理论总结
考研新闻学知识点及传播理论总结在考研的道路上,新闻学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领域。
其中,新闻学的知识点以及传播理论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
一、新闻学知识点1、新闻的定义与特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等特征。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求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内容必须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新鲜性强调新闻要报道最新的事件和信息。
及时性则要求新闻能够迅速地传递给受众。
公开性意味着新闻应该面向社会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
2、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要素。
时新性指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
重要性是指新闻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其新闻价值越高。
显著性是指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地点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独特性。
接近性是指新闻事件与受众在地理、心理、利益等方面的接近程度。
趣味性则是指新闻事件具有吸引受众的新奇、有趣的特点。
3、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同时也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具有经济属性。
其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社会、提供娱乐等。
传播信息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让公众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各种情况。
引导舆论是通过新闻报道和评论,影响公众的意见和行为。
服务社会体现在为公众提供各种实用的信息和帮助。
提供娱乐则是满足公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4、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基础环节,要求记者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新闻素材。
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确定采访主题、了解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等。
采访过程中要善于提问、倾听和观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新闻写作则是将采访获取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新闻报道。
写作时要注意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客观准确。
5、新闻编辑新闻编辑是对新闻稿件进行选择、修改、编排的工作。
编辑要根据新闻价值和媒体的定位,对稿件进行筛选和优化。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章~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1.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新闻真实性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2.与新闻真实直接相关的几组概念(1)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上下左右的联系。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
(2)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要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现实的真实。
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媒介的负责人,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决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
(3)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本质事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性的衡量标准。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4)真实与真相报道真实的新闻不易,揭示事情的真相更难。
真相隐蔽在事件背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
(5)真实性与客观性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指传播主体在报道自身以外的对象时,不能用自己的意识、意志、情感等改变对象本来的面目。
客观性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新闻报道的客观理念,即传播主体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要超越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特别是自己的利益需要,将新闻事实的实际面目反映出来;二是作为新闻报道操作规范的客观方法,其核心原则是把事实和意见相分离。
客观性原则是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途径。
认识的客观性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确立客观的有限性观念,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科学的、符合新闻传播实际的态度。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名词解释:1.新闻(定义):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13)2.硬新闻(概念):硬新闻也被成为纯新闻,是指“对已发生的或24小时内被发现的当前公众关注的事件的报道”,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利益、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及时报道,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制作严谨规范。
软新闻(概念):软新闻是指那些时效性不强而人情味浓厚、容易激发阅读视听的兴趣的新闻。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43)3.新闻信息守门人(概念):新闻传播者是指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P51)4.组织报道(概念):组织报道,首先是指编辑部通过对报道方案的设计,在报道的主要内容范围、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版面地位和版面形式、报道人员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
调控报道(概念):调控报道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计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4,125)5.稿件处理:包括组稿、选稿、改稿。
组稿(意思):编辑根据拟订的选题计划与发稿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物色作者撰写相应的稿件,这就是组稿。
选稿(意思):新闻编辑每天要从众多的新闻稿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符合编辑部制定的编辑方针的新闻稿件,对新闻稿件作出第一次评价。
改稿(意思):面对已经决定留用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去芜存菁、修正润饰、琢玉成器,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的高品质。
工作包括:立主脑、校差错、修饰辞章。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6)6.三个原则(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含义):新闻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客观性原则(含义):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1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
这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1)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
(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1)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主要在西欧和日本。
(2)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的原因:①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
公私并存的双轨制有助于保护政治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的民主制度。
②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③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3)实施双轨制的问题①私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从而“引狼入室”,使美国的电视片充斥西欧电视台。
②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1)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党和政府任命的;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党的行动纲领、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并经党和政府的批准。
(3)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4)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二、国家对媒介的管理(1)国家对媒体的管理理念基于传媒业具有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属性。
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的界定和类型)
第一章 新闻的界定和类型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新闻是某种“事实” 新闻是一种“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一种“信息”对新闻的完备、全面、深入的描述新闻是一种信息 新闻是一种信息 如何看待新闻这种信息同样的事实,不同的新闻 新闻与事实 新闻是对现实世界的建构新闻、受众与事实新闻价值概念的由来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新闻价值具有社会性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性质 新闻价值具有功利和理想的双重性 新闻价值具有相对性 越重要的事情新闻价值越大 越具显著性则越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 概率越小则新闻价值越大 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 具大的接近性则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越具有冲突则新闻价值越大具有人情味、戏剧性、奇异性的事件易让人感兴趣 根据新闻内容根据新闻形式新闻的分类 按新闻的效应分从新闻传播者处理事实的方式来看硬新闻新闻的类型 硬新闻与软新闻 软新闻两类新闻的区别调查性新闻深度报道 解释性新闻精确新闻 新闻的界定和类型【重点难点归纳】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
新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但信息不都是新闻。
新闻要对每日每时每分每秒发生的新的事实作出选择,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新闻价值。
新闻的类型丰富多样,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广泛、迅速且灵活多变。
一、新闻是一种信息1.什么是新闻(1)新闻是某种“事实”①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一种引人兴味的事实。
(美国,布莱尔)②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中国,范长江)③新闻是一种新鲜、重要的事实。
(中国,胡乔木)④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中国,甘惜分)(2)新闻是一种“报道”①新闻是指为了向大多数人传播知识和趣味,把最新的或者与现在有关的所有旧事物的存在变化、兴衰、发展等情况印刷出来的报道。
(日本,关一雄)②新闻是经过记者选择以后及时的事实报道。
(美国,乔治·穆勒)③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以下是一些关于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的整理:1.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第一章:新闻与传播新闻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特点。
传播是指信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过程,包括口语、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媒介和受众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新闻传播规律和促进社会发展。
2.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第二章:新闻媒介与技术新闻媒介是指传递新闻信息的介质,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
媒介技术发展对新闻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数字化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和广泛。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形态,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
3.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第三章:新闻采集与写作新闻采集是指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过程,包括采访、观察、体验等。
新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将新闻素材转化为可传播的新闻报道的过程。
新闻报道应遵循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同时要注重时效性和可读性。
4.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第四章:新闻编辑与制作新闻编辑是指对新闻素材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的过程,目的是将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呈现给受众。
制作是指将新闻内容制作成具体的媒介产品,如报纸版面设计、电视节目制作等。
编辑和制作过程应注重审美价值和传播效果的统一。
5.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第五章:新闻发布与媒体公关新闻发布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如新闻发布会、媒体专访等。
媒体公关是指组织机构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旨在塑造良好形象和提高知名度。
公关人员需要了解媒体运作规律和传播策略,以便更好地与媒体合作和沟通。
6.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笔记-第六章:媒介伦理与法规媒介伦理是指媒介在传播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媒介形象。
媒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媒介管理的法律和规定,旨在保护受众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
媒介从业人员应遵循媒介伦理和法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新闻学概论 考试笔记(完整版,直接打印即可)
1. 政论家约翰。
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其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
其意义在于从业务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3. 到了20世纪20年代,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李普曼的《舆论学》第一次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舆论过程。
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第一次对新闻理论范畴体系做了较为完整深刻的表述。
4. 被称为创立传播学的“四大先驱”的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及他的“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及他的“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及他的“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及他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5. 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同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次年4月20年,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它标志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新闻学作为一门专门学说在中国开始形成。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至此,标志着中国新闻学达到了成熟程度。
6. 萌芽状态的新闻学,最初孕含在他的母体——政治学之中。
7.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现象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和新闻带来。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的采写编播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
8. 新闻学研究的任务,用最简要的话来说,就是提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活动的规律。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新闻传播规律【圣才出品】
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与特征1.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1)在哲学层面上理解规律的基本含义从辩证唯物主义上看,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联系,这些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关系是指构成事物的要素之间的稳定的、持久的关系。
(2)新闻传播规律①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遵循社会活动的普遍规律,也具有自己特殊的活动规律、领域性规律,这是新闻理论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②新闻传播,是由传播主体、收受主体、新闻媒介和传收内容四大要素构成的,这四大要素的相互关系最终可凝结为传收主体之间的关系。
③新闻传播规律要探讨的问题,是新闻传收(传递与收受)过程中,传收之间内在的、稳定的、本质的关系。
④新闻传播规律,揭示的是传播主体如何通过传递新闻满足收受主体新闻需求的内在关系,这种内在关系就是存在于、作用于新闻传播过程的不以主体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新闻传播规律。
2.新闻传播规律的特征(1)客观性客观性,是指新闻传播规律的存在及其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的存在和作用,它都在自在地发挥着作用。
(2)主体性新闻传播规律是新闻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的一种活动规律,即新闻传播规律具有主体性。
(3)稳定性新闻传播规律的存在与作用具有历史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4)历史性新闻传播规律,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实践规律,具有随新闻传播水平、新闻传播方式、新闻传播规模不断变化而变化的特征,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历史性特征。
(5)普遍性与特殊性基于新闻传播规律的稳定性与历史性,新闻传播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①普遍性,是指新闻传播规律存在于、作用于所有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过程中。
①特殊性,是指新闻传播规律在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既有历史性又有共时性。
二、新闻传播规律的构成1.新闻传播选择律(1)任何完整的新闻传播过程都是新闻活动双重主体选择的过程和选择的结果。
传媒学知识点新闻报道的原则和伦理
传媒学知识点新闻报道的原则和伦理传媒学知识点:新闻报道的原则和伦理传媒学是研究传播媒介、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学科。
在新闻报道中,遵守一定的原则和伦理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的原则和伦理,并解释其在传媒学中的应用。
一、新闻报道的原则1. 真实、准确和客观新闻必须真实、准确和客观。
记者应该通过充分的调查采访,获取事实信息,并尽量避免主观色彩的加入。
报道应当公正客观,准确传达事件的真相,避免错误和误导。
2. 全面和平衡新闻报道应该全面而平衡。
记者应当努力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不偏袒任何一方。
报道应该综合多方面的观点,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平衡性。
3. 及时和权威新闻报道应该及时发布,并来自权威和可靠的消息来源。
记者应该尽力保持报道的时效性,确保读者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同时,报道的可靠性也是至关重要的,记者应该验证消息来源的真实性。
4. 公正和独立新闻报道应该公正和独立,不受个人或团体的干扰。
记者应该行使独立的判断力,追求公正和公平。
报道不应被利益驱使,而是服务于公众利益。
5. 尊重和保护隐私新闻报道应当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记者在报道中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尽量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
对涉及隐私的报道,应当谨慎和慎重处理。
二、新闻报道的伦理准则1. 尊重人权和尊严新闻报道应尊重人权和人的尊严。
记者应当避免使用侮辱和歧视性的言辞,尊重被报道人的权利和尊严。
对于悲剧事件和灾难报道,也需要尊重被报道人的隐私和感受。
2. 真实和诚信新闻报道应真实可信,记者应当始终保持诚信和真实的原则。
报道中不应捏造事实或刻意篡改信息。
记者应当避免与广告商或其他利益相关方发生利益冲突,保持独立和诚信。
3. 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新闻报道应尊重和反映社会的文化多样性。
记者应该避免歧视、偏见和刻板印象,传达不同文化的声音和观点。
报道应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相互理解。
4. 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新闻报道应带有人道主义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全)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一)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
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辞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第四节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1、拉斯韦尔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提出“5W”模式:谁在传播- 控制分析传播什么- 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传播- 媒介分析向谁传播- 对象分析传播效果如何- 效果分析2、卢因库尔特·卢因(1890-1949),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群体动力论“的开创者。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二)第二章传播论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1、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
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英语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原义为“分享”、“共有”。
“传播”的基本内涵是信息的流动。
2、传播学者对传播的定义徐耀魁:“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张国良:“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西方学者对“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他们从共享、互动关系、符号以及目的、影响、反应等诸多方面对传播下了定义。
本书作者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三)第三章传播材料论第一节信息一、信息及其实质1、几种对信息的界定(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量度,因此,将信息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作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
(4)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 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公众舆论1.舆论(1)中国古代的概念 舆论 公众舆论 舆情公众舆论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舆论公众意见与共同承认 公众舆论的转化 公共领域及公众舆论早期情况 公共领域和公众舆论的变化 公众与群体 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大众舆论 影响舆论的因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舆论学中的运用 舆论研究的转变 公众舆论具有真正的公众性的条件 公众舆论的重建 重建公共领域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在中国古代,将百姓的怨言称为舆人之诵,即舆诵。
“舆”是车上的坐厢,引申为制造、抬车子的人,这些人在古代为数众多,所以“舆”就是“多”、“众”的意思,舆人之诵就是众人的议论,即舆论,主要是对当权者的怨谤。
(2)外来的概念“public opinion”在翻译中直接等同于我国的舆诵,人们把这种公众意见称为舆论。
“public”不能随意在中文中省略掉。
“公共性”在舆论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没有公共性,舆论就只是人们私下的议论,它也许会使人们的怨气得到发泄,但是却不会使这种发泄取得合法的力量,也不会对改变现状产生影响。
2.舆情(1)舆情的概念私人性的议论甚至不具备舆论的全部特点,更不是公众舆论。
它只是一种舆情。
(2)舆情发展为舆论舆情是舆论的原始形态,它能否发展成舆论要看个人是否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公开讲出来,社会是否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意见,别人是否愿意和他进行交流,交流的渠道是否畅通。
3.公众舆论(1)公众舆论的形成条件①公共性联系着私人和社会,同时也联系着国家。
私人的意见成为社会的意见需要交流,这一方面依靠人际的交往,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有形成共识的公众论坛。
②在公众论坛上,各种意见能够不受限制地相互交流,而且这些意见不是毫无价值的保费口舌,能够对现实的政治产生影响,再经过公众性的转化才能真正成为公众舆论。
(2)公众舆论的历史来源①在欧洲,公众舆论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启蒙时代的产物,是在17世纪末到l8世纪的自由政治哲学特别是l9世纪的民主理论的孕育下产生的。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外国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部分 外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 新闻传ຫໍສະໝຸດ 业的诞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
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近代新闻业诞生之前,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和印刷传播 三个发展阶段。 1.口头传播 口语传播的具体形式有部落、团体、民族的集会,田间地头的传闻,广泛流传的民谣, 行吟诗人的说唱,等等。 由于口头语言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古代人类还借助体语、标记、图 式、声光等多种方式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辅助手段。 2.手写传播 (1)文字的产生 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四千年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 公元 105 年,东汉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这一 技术传到高丽、日本,后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采用。 在数千年的手写新闻时期,具有今日新闻纸性质、正式载入史册而见诸后世的计有以下
三、近代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报刊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正式提出这一主 张并加以深刻论述的人是约翰·弥尔顿。1644 年,弥尔顿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 出版自由思想,即《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于 18 世纪开始在英、法、美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至今在西方仍 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 2.美国独立战争和新闻出版自由的确立 ①独立战争期间,出现了一些卓越的革命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1776 年,托马斯·潘恩 出版了他的政论小册子《常识》。《常识》在舆论上起了极大的动员作用。 ②1789 年,美国国会在 1788 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的基础上增加了 10 条修正案, 此法案(又称《人权法案》)于 1791 年 12 月正式生效。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 通过建立遵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 请愿、诉愿之自由”。 3.法国大革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热门的考研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地掌握这些常考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新闻传播学考研中一些常考知识点的总结。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2、信息信息是传播的内容,是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消除。
信息具有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3、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二、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2、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指出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会先观察周围的意见环境,如果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派”,则倾向于保持沉默;而这种沉默会进一步导致“少数派”意见的影响力减弱,“多数派”意见的影响力增强,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培养理论又称“涵化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共识”中的巨大作用。
4、知识沟理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三、新闻学的基本概念1、新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等特点。
2、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这些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3、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一般包括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新闻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不能随意捏造。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的时效性原则要求新闻从报道内容上来讲,所反映的事实要新,从报道活动上来讲要迅速及时。
新闻真实的含义 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
完善新闻传播机制
真实性原则 应对虚假新闻 提高新闻职业道德,遵从职业规范 与失实报道的策略 受众提高媒介素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真实的限度 什么是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时效性的含义
新闻时效争夺 时效性原则 争夺新闻时效的负面效应 新闻时效的相对性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1.新闻真实的含义
新闻是公开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
真实是人们对新闻的最基本的要求,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就成为新闻传播者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之一。
新闻所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具体说来,新闻真实性要求包含五个层次和方面:
(1)新闻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而不能捏造、夸大、歪曲。
(2)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如其所是。
这要求新闻传播者准确地报道事实: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事实的认知和判断要是准确的;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时所采用的符号化手段能够准确地再现事实。
(3)新闻的真实不仅体现在单个事件的报道之中,而且应体现于报道的连续性。
(4)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准确揭示事实之间的联系。
(5)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还要求新闻报道在整体上对客观世界准确再现。
新闻的真实不能仅限于单独的报道的真实,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追求整体的真实。
2.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准则,同时也是评判新闻作品的重要依据。
但是近些年来,新闻失真失实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形式也多种多样。
对传统媒体的失真失实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区分出两大类:一类是虚假新闻,一类
是失实报道。
(1)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传播者明明知道自己要报道的新闻是假的或者可能失真失实,但是,依然出于某种目的给予报道。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杜撰新闻,存心造假,称为故意性失真失实的新闻。
虚假报道出现的原因大体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分析:
①出于片面的政治功利的需要。
②新闻媒体出于商业目的,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不惜编造新闻。
新闻传播者个人或者机构利用媒体的优势和权利与他人作权钱交易,搞有偿新闻,导致新闻失真失实。
③新闻从业人员出于畸形的个人名利观,将编造的故事当作新闻传播。
④一味追新猎奇的新闻观,也是导致虚假新闻的重要原因。
(2)失实报道
非故意性失真失实的新闻又称失实报道,其危害同样很大,甚至毫不逊于虚假新闻。
失实报道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新闻消息源设置圈套,致使新闻失真失实。
②新闻记者采访不深入。
由于采访不深入,有些记者凭想象写新闻,就会在细节上出现失真失实的情况。
③在新闻的时效性竞争中,有的新闻机构急于发稿,甚至违反一般的程序,先于事件发稿,结果导致新闻失真失实。
④编辑把关不严。
⑤新闻传播者知识素养欠缺。
虽然我们认为制造虚假新闻是故意行为,而写出失实报道是非故意行为,但是,不管是虚假新闻还是失实报道,都会对新闻传播自身、对社会、对公众造成很大的危害。
传统媒体之外,网络媒体也已经成为人们接触和吸收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假新闻的“高发地段”。
网上失真失实新闻泛滥,亟待规整,原因有三:
①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传受双方互动性强,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传播者范围的扩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新闻的产生。
②把关人的缺失,是网络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③网络的虚拟化、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导致难以监测,为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除此之外,网络假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为传统媒体虚假新闻的重要“发源地”。
3.应对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的策略
要克服新闻失真失实这个“顽症”,就须针对上述诸多方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
(1)完善新闻传播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新闻传播机构的管理机制,树立层层把关的自觉意识,并落实更正制度。
(2)从新闻从业人员的角度,一方面必须增强新闻职业道德,遵守新闻职业规范;另一方面,需要提高采、写、编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3)从受众的角度,要积极提高媒介素养。
(4)针对新闻失真失实现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
4.新闻真实的限度
新闻真实是相对的和有限度的,其相对性和限度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新闻是“摹本”。
新闻追求速度,是在高度的时间压力下完成的再现事件的“摹本”,它是新闻传播者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尽最大可能对现实事件进行的描摹。
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新闻传播者无法绝对按照事件本身的情况展现事件的方方面面。
同时,新闻是通过符号化手段再现事实的,很难全面展现事物间复杂的联系和无穷变动。
因此,新闻反映事实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的程度。
(2)“这样好不好?”在考虑问题时,我们要同时顾及认知和价值两个层面。
首先,过于血腥、暴力的场面,不应直接展现给受众;其次,在涉及个人隐私这一方面内容时,需要慎重。
(3)新闻工作者需要与时间赛跑。
新闻讲求时效性,时效性的竞争可能导致新闻失真失实。
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调查采访再现的事实与客观事实有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4)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特定的新闻价值观往往不仅决定了新闻传播者对事实的选择,而且决定了对选定事实的再现方式和方法,这种不同的再现方式和方法决定了事实无法按照其本来的面目得以再现。
(5)新闻政策的影响。
新闻政策能够根据新闻机构的具体活动情况迅速制定和调整,对新闻进行社会控制,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新闻的真实性。
(6)意识形态的影响。
任何一个新闻传播机构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奉某种意识形态,戴上有色眼镜,从而影响新闻对事件的真实报道,甚至有可能歪曲事实。
二、客观性原则
1.什么是客观性原则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1)在认知层面,新闻客观性原则包括:
①尽可能全面地报道事实。
新闻应为受众呈现事实的全貌,使受众能在“媒体镜像”下看清世界的本真。
②要公正和平衡地报道事实。
记者要保持中立,集中整合多方的意见,不偏不倚。
(2)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新闻客观性包括:
①呈现主要的相关要点;②将事实与意见分开;③交代消息来源;④避免偏颇、怨恨以及迂回的言论。
2.客观性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起源于英美国家新闻业的实践。
美国报人塞缪尔·鲍尔斯于1855年指出,应该在事实(Fact)与意见(Review)之间划清界限,这奠定了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基础。
19世纪科学实证主义的盛行,对事实的崇拜,使新闻记者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搜集事实发现真相,电报和照相技术的使用,则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
“到19世纪20年代,形成了事实与价值分开的专业信念和道德准则——客观性”,不仅如此,新闻客观性还有一整套的专业技术操作标准,其被纳入新闻传播的工作程序,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