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案标题: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目标:1. 启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激发对昆虫多样性的好奇心。
2. 学习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并理解放大镜的原理。
3. 通过观察和记录昆虫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他们对昆虫有什么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
探究(15分钟):2. 教师向学生解释放大镜的原理,并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3.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放大镜和一个昆虫标本。
4.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并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如颜色、形状、腿的数量等。
讨论(15分钟):5. 学生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并讨论不同昆虫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6.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观察昆虫的特征对科学研究和分类很重要。
应用(15分钟):7. 学生再次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昆虫并利用放大镜观察。
8.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记录并绘制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昆虫。
9.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昆虫,以及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
总结(10分钟):10.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昆虫的过程,并对自己的观察等提问。
11. 学生反思他们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观察昆虫的意义。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周边寻找更多昆虫标本进行观察,并记录他们的特征和观察心得。
- 学生可以创建一个昆虫展览,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昆虫标本,并向其他班级或学校师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
评估:-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观察昆虫时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 学生可以通过书面反思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评估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是一本以昆虫为主题的科学教学教材。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态环境、生命过程和行为特点,帮助学生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对教材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教材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将昆虫作为学科内容,教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设计符合现代科学教育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然而,教材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过于注重对昆虫物种和特征的介绍,而忽视了昆虫生态环境的展示。
昆虫的栖息地和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理解昆虫的生命过程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图片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昆虫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联系。
其次,在实验设计上,教材设计的实验内容和步骤较为简单,缺乏探究性和创造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等步骤,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另外,教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进行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述和学生听讲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合作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可以增加对昆虫生态环境的展示。
可以通过图片、图表和现场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昆虫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在实验设计上,可以引入更具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内容。
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
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三套)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一、教材简析: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
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
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二、教学背景: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计:f观察的都 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 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的歌唱声中去观察,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还会 发现更多的秘密。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观察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一一草蛉”。
(其中部分瓢虫也捕食蚜虫)2、小组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地点、方法。
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计划。
提出观察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 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 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结课,拓展延伸1. 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回答要点: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使用放大镜 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2. 延伸:教师:关于昆虫世界可以研究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例如:昆虫的触角类型虫和它的天敌一_草蛉(读音 ling)1、教师:我们前面蜻蜓复眼苍蝇复眼邪齿飒融闻 坏E 状融向 活动二:r /七配:4 T i. I- H. r tPI ¥Un 2 另 F蝴蝶翅膀 辗阮戟融角 飒栉齿就割极)融舒 每球就S 角 削毛映(H 角 续故(窥坡J 胜南 蜓d 泱膝枚〔肘拙J ■--—■■■ —»r. 耳芒律触席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二【课时目标】1、会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并能作好记录。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是一本以昆虫为主题的科学教材,旨在通过放大镜下观察昆虫的生态习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这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材偏重于描述昆虫的生态特征和形态结构,却忽略了对昆虫分类和进化历程的介绍。
从科学教学的角度来看,昆虫的分类和进化历程是了解昆虫世界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
因此,在未来的版本中,应该增加对昆虫的分类和进化历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更系统和完整的昆虫知识框架。
其次,教材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尽管教材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却缺乏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导,如如何收集昆虫标本、如何观察昆虫行为等。
这些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未来的版本中,应该增加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提供详细的实践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昆虫世界。
此外,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
教材大部分内容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过程,学生可能会缺乏直观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材可以增加一些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昆虫的特征和行为。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案例研究,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来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
教材虽然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教师在使用这本教材时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本科学教材在内容设计、实践操作、知识呈现方式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科学下册_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科版ppt(19张)标准课件
合成刺吸式构
造,能插入蚜
3
虫体内,它吧
草
蚜虫的体液吸
蛉
感 后还会把蚜
的
虫的空壳粘在 自己背上做伪
幼
装,成了披着
虫
蚜壳的狮子
1 产 卵 的 草 蛉
顶部“开
4
始”面板 中可以对
草
字体、字
蛉
号、颜色、 行距等进
的
行修改。
幼
建议正文 8-14号字,
虫
1.3倍字间
蚜
距。
狮
02蚜虫的天敌蚜狮
2 草 蛉 的 卵
本课内容
01
奇特的身体构造
蝴蝶的翅、蝇的 眼、蟋蟀的耳昆虫的 触角等你都知道是什 么样子的吗?
这节我们来观察 学习。
02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 深入的观察,并进行记 录和描述。
小结: 昆虫的触角
蝴蝶的触角
雄蛾的触角 天牛的触角
蝗虫的触角
昆虫的触角:
蟋蟀蝗虫的触角成丝状,蝴蝶 的触角成棒状,雄蛾的翅膀成 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成鞭状。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01
奇特的身体构造
01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A 蟋蟀的耳朵
C 蝴蝶的鳞片
B 蝇的复眼
D 昆虫的触角
• 你们能发现这些细节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会使用放大镜,现在我们用放大 镜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A蟋蟀的耳朵
蟋蟀的耳朵不是长在头部,而是生在前肢的小 腿上,呈裂缝状,叫鼓膜器。里边有特殊的 “录音器” 一一感觉细胞,贯穿着神经。
蚜 虫 和 它 的 天 敌 草 我们学习了四种代表性的昆虫的触角,回忆下都有哪四种
小学科学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作用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3. 让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认识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放大镜、昆虫标本、昆虫图片、纸张、铅笔、设计好的观察表格。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放大镜,问学生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是一种能够放大看不清的东西的工具。
第二步:激发兴趣(10分钟)向学生展示几张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让学生猜测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会有什么发现。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放大镜、纸张和铅笔。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只昆虫标本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貌特征、颜色、纹理等,并记录在纸上。
3. 让学生互相交换观察结果,比较不同昆虫的特征和相似之处。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邀请学生依次展示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并进行总结归纳。
指导学生发现昆虫具有六只腿、翅膀等特点,并结合观察结果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教室或校园周围的昆虫,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种类、特征等。
2. 让学生尝试画出观察到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第六步:巩固练习(10分钟)给学生出示几张昆虫图片,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写出观察到的特征。
检查学生对昆虫特征的掌握程度。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昆虫,并培养保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延伸:1. 建议学生做一个小昆虫收藏盒,将自己观察到的昆虫标本放入,每个学期都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标本。
2. 鼓励学生观察昆虫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观察昆虫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引导学生发现昆虫的特征,并通过观察记录、总结归纳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昆虫的认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在放大镜下观察, 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 形状不同。
A:棒状触角;B:羽状触角;C:环毛状触角;D:鳃叶状触角;E:栉齿状触角; F:分枝状触角;G:锯齿状触角;H:梳状触角;I:念珠状触角;J:丝状触角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 子灵敏得多。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 × )
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 )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6、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
8、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连线: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蟋蟀 蝗虫 蚂蚁 蝴蝶 雄蛾 天牛
念珠状 棒状 羽毛状 鞭状 丝状
苍 蝇 的 复 眼
奇特的身体构造
苍蝇的复眼
复眼: 头部上方两侧,许多小眼组成,每 只小眼六角形,如一个凸透镜—— 角膜镜。
复眼
蚂蚁工蚁的小眼:1只 蝴蝶:1.2万—1.7万 蜻蜓:1万—28万(1—2米) 家蝇:4000个(4—7厘米)
动物的耳朵
蟋蟀:足的内侧 蝉:腹部第二节 蚂蚁:触角 螳螂:尾须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蚜虫(课本P6)
蚜虫:危害性大,身体小,在植物 嫩茎上吸食汁液,用10倍放大镜观 察肢体。
草蛉——灭虫能手(“蚜狮”)善于伪来自自己草蛉草蛉卵
雌草蛉把卵产在 蚜虫密集的植物叶 的反面。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及教学反思
科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
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
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下的昆虫肢源自及生活习性。(设计目的:从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奇特的身体构造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⑴苍蝇的脚和复眼
师: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什么关系?
小结:苍蝇的脚上有爪子、垫子和感应器官,这些能帮助苍蝇爬行在各种表面上,而感应器官则可以感觉到周围空气的细微流动,从而避开危险。
由于实验室中的昆虫标本有限,所以这节课基本上是借助我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展开的,这样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但是这个的课外拓展没有很好地展开。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
片资料。
过程设计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导入:
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它们都是昆虫。昆虫是自然界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生物。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6.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案.doc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时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一、学情分析昆虫世界种类繁多,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因此有许多丰富的可供观察的内容。
但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有过观察昆虫的经历,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他们的好奇心。
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使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2.认识到工具对观察活动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放大镜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的昆虫。
【教学难点】懂得借助工具展开观察活动,并及时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小小的蚂蚁在地上爬来爬去,辛勤工作,我们该怎样更好地观察它们?生: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
2.师:昆虫有许多奇特的本领,科学家们通过观察昆虫,发明出各种具有高强本领的设备。
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昆虫。
设计意图:本堂课以问答互动的形式展开,引出本节课观察昆虫的主要工具——放大镜,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观察昆虫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新知扬帆活动一: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1.师:苍蝇为什么能在竖直的玻璃上爬行而不掉落?昆虫的复眼有什么作用?蟋蟀的耳朵在哪里?昆虫的“嗅觉”和它们的触角有什么关系?美丽的蝴蝶翅膀又有哪些秘密?在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的活动中,我们将会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2.教师展示苍蝇在玻璃上爬行的动图:师:苍蝇为什么能在竖直的玻璃上爬行而不掉落?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苍蝇的脚。
学生进行观察。
师:苍蝇的6只脚上各有一个“爪”,在爪的基部还有一个被一排茸毛遮住的爪垫盘。
当苍蝇在玻璃片上走动,脚部茸毛尖处便分泌出一种液体,具有一定的粘附力。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昆虫世界,是非常奇妙的。
虽然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上就曾用放大镜观察过蝗虫蚂蚁等昆虫,但那时的要求与本课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本课将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来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
由于以往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提供学生蚂蚁蝴蝶的干制标本,苍蝇蚊子蜜蜂成长史标本,种类不够丰富,而且观察也不方便,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又因为季节因素,现在也没有什么活体昆虫可供制作标本观察。
在观察前,结合媒体图片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
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画图记录,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我除了介绍教材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
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报告,当然,由于季节因素,这项课外活动作业持续时间还是应该长一些的。
总体感觉,此课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季节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
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6年级:《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材分析】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一单元——微小世界的教学內容,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师:今天那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同学们紧张吗?下面我们就来观看一个视频,轻松一下,但是同学们脑子别放松,想一想,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2、播放视频《昆虫记—与人类共处》片断(视频来自优酷网)3、提问:观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4、生答5、课件出示: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但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看看能发现什么?6、师: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板书课题)二、奇特的身体构造1、课件出示问题,“想一想:人在冰面上行走,常常被滑倒,而苍蝇在垂直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能自由地爬行,这是为什么?”2、生答:3、师:也许看了这幅图片,4、课件出示:苍蝇脚放大后的细节图(图片来自百度图片)5、简述苍蝇脚的构造6、师:用肉眼和放大镜看苍蝇的脚一样吗?三、观察与发现1、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们认识那些常见的昆虫?2、生答3、师: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昆虫标本,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一来看看4、师:老师现在最想知道同学们看到蝴蝶标本后,最想观察蝴蝶的哪一个部位?5、生答6、师:观察前,老师还想知道同学们准备怎么去观察昆虫?还有,观察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7、生答(师选择板书)8、生小组观察,师巡视观察9、小组展示汇报:观察什么?发现什么?不同的请其他小组补充。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件
研讨
(2) 除了草蛉,蚜虫还有别的天敌吗?
除了草蛉,蚜虫的天敌还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
瓢虫
食蚜蝇
蚜茧蜂
拓展
观察蚜虫和它的天敌,写一篇观察报告。
练习
(1) 判断:蟋蟀的“耳朵”在头部。
()
(2)选择 蝇的眼是(
A.单眼
)。 B.复眼
C.很多单眼组成的复眼
练习
(1) 判断:蟋蟀的“耳朵”在头部。
(X)
(2)选择 蝇的眼是( B )。
A.单眼
B.复眼
C.很多单眼组成的复眼
课堂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知道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蟋蟀的“耳朵”在足部,蝇 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昆虫的触角形状各不相同; 还知道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能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的各个部位(眼、足、触角 等);了解蚜虫及蚜虫的天敌——草蛉。
科学态度 有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实事求是,乐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 认识到放大镜这一工具扩展了人们的观察视野,技术进
环境
步可以促使人们有更多的发现。
总体评价 本节课的学习,我总共获得了______个 。
自我评价
每只小眼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
探索
(4)蟋蟀的触角有什么特点?
探索
原来,蟋蟀的触角就相当于它的 “鼻子”,
探索
(5)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相同吗?otng1
棒状(蝴蝶) 羽毛状(蚕蛾) 丝状(蟋蟀、蝗虫) 鞭状(天牛)
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
反思
昆虫世界,是非常奇妙的。
虽然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上就曾用放大镜观察过蝗虫、蚂蚁等昆虫,但那时的要求与本课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本课将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来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在观察前,结合媒体图片、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
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画图记录,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
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我除了介绍教材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
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报告,当然,由于季节因素,这项课外活动作业持续时间还是应该长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