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通用20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通用20篇)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将过去了。
这时又该静下心来把这学期的工作总结一下了,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学做个准备。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紧张而充实的氛围中度过。
从总体上来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思维,使我受益匪浅。
为了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地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气氛,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详细总结如下。
一、教学内容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数学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各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通电话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二)第1 页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粉、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粉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粉变成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面粉变蓝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
2、再倒上开水,搅拌。
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了。
实验结果: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四、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试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实验过程:1、现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到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六、饮料小配方(单位:克/升)配方一:蔗糖16克,柠檬酸1.8克,低聚糖15克,柠檬香精1克,氯化钠0.6克,氯化钾0.1克,磷酸二氢钠0.1克,碳酸氢钠0.1克。
配方二:食盐、蜂蜜、冰糖、茉莉花茶:每1000毫升兑5克食盐煮开后,放入冰糖一两,茉莉花茶5克,自然冷却后,加入一汤勺新鲜的蜂蜜即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水的凝固过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过程,了解水的物态变化和凝固现象。
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 温水3. 温度计4. 计时器5. 冰块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放在实验台上,倒入适量的温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
4. 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水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当水完全凝固后,停止计时。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在开始实验时,水的温度为XX摄氏度。
2. 经过一分钟,水的表面出现细小的冰晶。
3. 经过两分钟,冰晶逐渐增多,并开始向水的底部扩散。
4. 经过五分钟,整个水杯内的水已经凝固成冰块。
5. 实验结束时,水的温度下降到了XX摄氏度。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水的凝固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水会逐渐凝固成冰块。
2. 凝固是一种物态变化,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水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弱,排列有序,形成了冰晶的结构。
3. 冰晶从水的表面开始形成,并逐渐向水的底部扩散。
这是因为水的底部与玻璃杯接触面积更大,导热性能更好,使得底部的水温更快地降低到冰点以下。
4. 在凝固过程中,水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水在凝固时会膨胀,因为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这也是为什么在冬天,水管会因为结冰而破裂的原因之一。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过程和物态变化的原理。
凝固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水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这些都是培养我们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奥妙和美妙。
科学实验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四年级上册实验梳理1蚂蚁实验1【探究问题】蚂蚁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我的猜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观察器材】蚂蚁、昆虫盒、培养皿、放大镜等。
【观察过程】过程一:1.在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把蚂蚁收集到昆虫盒中。
2.从昆虫盒的上方观察口处进行追踪观察。
过程二:1.将蚂蚁收集到培养皿中。
2.使用放大镜对蚂蚁进行追踪观察。
【观察现象】蚂蚁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观察结论】蚂蚁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实验2【活动主题】制作昆虫标本。
【制作材料】彩泥、牙签等。
【制作过程】1.将彩泥分为三部分,分别做成椭圆状、圆柱状和水滴状,作为昆虫的头、胸、腹。
2.将头、胸、腹用牙签连接。
3.将牙签作为昆虫一对触角和六对足,进行拼装。
【制作成果】昆虫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鱼实验3【探究问题】鱼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我的猜想】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观察器材】盛有水的鱼缸、鲫鱼、金鱼等。
【观察过程】1.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形态特征。
2.根据观察,把看到的鱼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来,总结出鱼的共同特征。
【观察现象】鱼的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一张一合地呼吸,靠鳍拨动进行游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观察结论】鱼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实验4【探究问题】鳍对鱼运动的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在鱼运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观察器材】鱼、鱼缸【观察过程】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注意事项】不要敲击鱼缸,以免鱼受到惊吓。
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鱼受到伤害。
【实验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运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点变化。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过程: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底部与水平面接触。
接下来,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观察并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最后,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变为水蒸气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首先,将玻璃瓶倒置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点燃一支蜡烛,等待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接下来,将火柴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并立即将瓶口紧密地盖住。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玻璃瓶中的空气被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消耗殆尽,导致蜡烛的火焰熄灭。
这说明空气是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而氧气是维持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玻璃。
实验过程:首先,将白纸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照射在白纸上。
接下来,将半透明玻璃放置在光线传播路径上。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光线经过半透明玻璃后,改变了传播方向。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物体的阻挡和折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这说明光是一种能够传播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铃铛、细绳、木板。
实验过程:首先,将细绳系在铃铛上,并将其悬挂在空中。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工作总结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工作总结在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学习中,我充分发挥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努力学习了各种科学知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我在本学期的实验中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乐趣。
我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
其次,我对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明白了四季变化的原因。
我还学习了地理概念,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上的不同地域,了解各个大洲和国家的位置。
此外,我还学习了一些生物知识。
我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依赖,学习了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通过观察实验,我能够发现和研究生物的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最后,我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
我了解了运动的三要素,能够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我还学习了简单的电路知识,了解了电流的流动和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综上所述,我在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些进步。
通过学习实验、观察和记录,我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好地理解了世界的奥妙。
希望在下学期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
第 1 页共 1 页。
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汇总
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汇总一、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1.把吸管插入胶塞。
2.把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瓶内,注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3.把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4.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1.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2.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实验目的: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槽两个、气球、热水、冷水、平底烧瓶。
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瓶口上,密封好。
2.先将装置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再将装置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后,气球会膨胀变大;放入冷水中后,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二)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移动方向,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有色水等。
实验步骤:1.向玻璃弯管中注入一部分有颜色的水,水柱不宜过长。
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双手握紧平底烧瓶,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变化。
手松开烧瓶后,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手握紧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远离烧瓶的方向移动。
手松开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靠近烧瓶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论:平底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四、气体热胀冷缩实(三)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管口是否产生气泡,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水杯等。
实验步骤:1.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将玻璃弯管的开口端放入水中,双手握紧平底烧瓶,观察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实验结论记录
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
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
实验名称
模拟风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认识热气球上升的科学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实验材料
塑料袋、酒精灯等。
实验材料
大小两个饮料瓶、蜡烛、蚊香、小刀等。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把塑料袋口朝下打开,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
实验结果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热空气充满塑料袋后会带动塑料袋上升。
实验结果
喇叭口处的空气因瓶内外温度的差别而产生流动,从而形成风。
实验名称
水蒸发吸热实验
实验名称
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蒸发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水蒸发时是否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实验目的
探究加快空气流动速度是否可以加快水蒸发。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1.把两块布放入水中,取出后拧干,两块布的湿度基本一致。
2.将两块布竖直展开,其中一块布放在小风扇下吹,观察哪块布先变干。
实验现象:
用小风扇吹的布先变干。
实验结果
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实验结果
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蒸发。
实验名称
加热加快水蒸发实验
实验名称
增大面积加快水蒸发实验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1.将铜球接近铁环的环孔,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环。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将加热后的铜球接近铁环的环孔,观察铜球是否能穿过铁环。
3.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接近铁环,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环。
实验现象: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积极参与了各种实验和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科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在实验操作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试管、显微镜、天平等。
在进行实验时,我能够遵循实验步骤,按要求进行操作,并能够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例如,在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时,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先将种子放入湿润的土壤中,然后摆放在适当的位置,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并且通过观察和记录,我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其次,在观察记录方面,我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学会了如何观察事物,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时,我选择了一只小狗作为观察对象。
我观察了小狗吃饭、睡觉、玩耍等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并将这些行为记录在日记中。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发现小狗喜欢吃骨头,喜欢晒太阳,喜欢和主人玩耍等习性。
这个观察记录的过程,让我更加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且提高了我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此外,在科学思维方面,我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学会了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水的状态变化时,我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杯水放在太阳下,观察水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会慢慢蒸发,变成水蒸气。
这个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的蒸发过程,并且提高了我的科学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学期的科学学习,我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科学思维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学会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能够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我也学会了观察事物,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对事物的了解更加深入。
同时,我也提高了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会了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理和解决问题。
这一学期的科学学习让我更加喜欢科学,也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主题:水的分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组成成分,掌握分离纯净水的方法和过程。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滴管、细棒、酒精灯、蒸馏水、盐。
实验过程:
1.取一只玻璃烧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加入一勺盐搅拌均匀,使其溶解。
3.将酒精灯烧红,把火焰调至适中大小。
4.将玻璃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5.观察杯中液体,当液体蒸发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水蒸气。
6.使用滴管将水蒸气集中起来,并通过细棒引导水蒸气在其他物体上凝结,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和氧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而在具体的实验中,我们加入盐可以增加水的热蒸发度,使我们成功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水的组成成分,并掌握了分离水的方法和过程。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地关注水的重要性,更加地珍惜水资源。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水的循环。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小碟水、一块塑料薄膜、一根吸管。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中倒入一小碟水,使水面与杯口平齐。
2. 用塑料薄膜盖住玻璃杯,并用橡皮筋将塑料薄膜固定在杯口。
3. 将玻璃杯放置在阳光下,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杯内的情况。
4. 用吸管轻轻地从玻璃杯口吹气,观察并记录下吹气后的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玻璃杯内的水慢慢变热,水面上出现了水珠,而且塑料薄膜上也有水滴凝结。
当我们用吸管吹气时,塑料薄膜上的水滴会变得更多,有时还会滴下来。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模拟了水的循环过程。
当太阳照射到地面时,地面上的水会被太阳热量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
而在实验中,玻璃杯中的水受到太阳热量的照射,也会产生水蒸气,凝结在塑料薄膜上,就像云一样。
当我们用吸管吹气时,就好像风吹动云,使得云里的水滴更多,有时还会下雨。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
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的重要过程,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能够更加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做起,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2. 在观察实验结果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干扰实验过程。
实验记录人,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报告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实验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实验报告汇总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实验报告汇总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实验报告实验一借用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研究问题】模拟人体是如何呼吸的【实验材料】塑料管、小气球、玻璃瓶、橡皮膜或气球皮(1)当我们向下拉动皮球皮时,观察小气球的变化,思考此时是吸气过程还是呼气过程。
(2)然后把皮球皮向上顶起时,观察小气球的变化,思考此时是吸气过程还是呼气过程。
(1)向下拉动皮球皮时,小气球会鼓起,此时是吸气过程。
(2)向上顶起皮球皮时,小气球会瘪下去,此时是呼气过程。
【实验结论】膈肌收缩时,位置下降,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膈肌舒张时,位置上升,肺中的气体排出完成呼气过程。
实验二测量肺活量【研究问题】练使用肺活量测量袋测量白己的肺活量【实验步骤】(1)首先展开测量袋(2)然后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3)接下来我们将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5)注意!用肺活量测量袋依次测量5名同学的肺活量,每个人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入表中。
(6)最后在全班范围内,比较男、女生的肺活量,说说肺活量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肺活量与性别可能有关,男生的肺活量般比女生的肺活量大。
实验三—1食物中是否有淀粉【我们的猜测】食物中是有淀粉存在的【实验材料】塑料盒、馒头、土豆、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1)在馒头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馒头的颜色变化。
(2)将土豆切开,在土豆上滴一滴碘酒,窥察土豆的色彩变化【实验现象】土豆、馒头遇到碘酒都变成了蓝色。
【实验结论】土豆、馒头中含有淀粉。
1实验三—2辨别脂肪的方法【实验材料】白纸、食用油、花生、肥肉、水、棉签【实验步骤】①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抹在白纸上。
②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油迹并不会消失,这是食物中存在脂肪的证据。
③再用肥肉、花生挤压,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清水、食用油的痕迹比较。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理解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
1. 尺子
2. 不同大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纸张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物体,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
将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读出物体的长度。
2. 将尺子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再次读出物体的长度。
确保尺子没有歪斜,读出的长度应该与第一次测得的长度接近。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宽度。
实验结果:
- 物体1:长度为10厘米,宽度为5厘米
- 物体2: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8厘米
- 物体3: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10厘米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并且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差异。
实验结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理解了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并且得出了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报告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实验器材:盛水容器、不同物体(如小石头、纸片、小木块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盛水的容器。
2. 放入不同的物体,如小石头、纸片和小木块。
3. 观察并记录每种物体的浮沉情况。
4.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物体浮沉的条件。
实验结果:
1. 小石头:小石头在水中沉下去,不会浮起来。
2. 纸片:纸片在水中漂浮,不会沉下去。
3. 小木块:小木块在水中不断浮沉。
实验结论:
1. 小石头在水中沉下去,不浮起来,说明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不具备浮力,所以会沉下去。
2. 纸片在水中漂浮,不沉下去,说明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具备浮力,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
3. 小木块在水中不断浮沉,说明它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所以会在水中浮起来和沉下去。
实验分析:
1. 密度决定了物体是否会浮沉。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沉下去;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来;当物体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时,物体会在水中浮沉。
2. 浮力是物体浮起来的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物体就会浮起来;反之,物体就会沉下去。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保证安全。
2.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将容器中的水倒掉,注意清洁。
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
简介
本文档是对四年级上册科学工作的总结。
在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秉持独立决策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简单的策略,并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在总结中,我将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学习成果
在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 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培养了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了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学习方法
为了取得上述成果,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 独立思考和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阅读相关科学书籍和资料,扩大知识面。
- 参与实验和观察,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 和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评价
根据教师的评价,我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色。
我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和观察,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同时,我也能够与同学们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我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了提高,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改进计划
为了在下学期的科学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
- 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学习科学知识,扩展自己的学科素养。
- 多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和同学们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结束语
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我不仅增加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积极改进学习方法,为下学期的科学学习做好准备。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2]实验步骤: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步骤: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并用耳塞或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②另一个同学非常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用手指轻轻抓挠桌面,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
③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
[2]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
[3]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实验四: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大水槽、音叉(带橡胶锤)、水。
[2]实验步骤:①将水槽中装入约3/4的清水。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第一单元天气一、实验内容: 测量室内外的温度1.实验器材: 温度计2.标准操作要点:〔1〕手拿温度计上端( 拇指、食指和中指) 。
(2) 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 2-3 分钟) 。
(3) 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防止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3.操作的建议:(1) 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 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 3) 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 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防止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4、补充: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正确的方法是: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二、实验内容: 制作风向标测风向1、实验器材: 吸管 1 根、硬纸板 1 张、带橡皮铅笔 1 支、剪刀、大头针 1 枚2、标准操作要点:〔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8 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5〕确定好方向( 可借助指南针) ,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
3、注意点:〔1〕到空旷的场地上测风向。
〔2〕指南针的正确使用 : 方向的测定可借助指南针,指南针平方, 待指针静止时, 轻轻转动指南针盒, 使磁针的南北两极和盒上标明的南北方向一致, 这时指针盒上标明的方位就与实际方向相对应。
指南针务必要远离以以下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防止磁针发生错乱: 指南针应离铁丝网 10 米,高压线 55 米,汽车和飞机 20 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 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
科学实验总结
工作总结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现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3、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
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同时
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差。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
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习;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地解决好这一问题。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