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溶胶的聚沉 聚沉:溶胶中的分散相微粒互相聚结,颗粒变大,进而发生沉 淀的现象。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值 倒数 电解质的聚沉能力
聚沉值= 加入溶胶中电解质的物 质的量 溶胶的体积+电解质溶 液的体积
使溶胶发生明显的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某电解质的聚沉值愈小,其 聚沉能力愈大
2、溶胶的聚沉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A)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c3>c2>c1 c↑,聚沉时所需克服的势垒↓。 (B)舒尔策一哈迪价数规则 反离子的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大 带负电荷As2S3胶体粒子,起聚沉作用的是阳离子 聚沉值 KCl MgCl2 AlCl3 (mol. m-3 ) 49.5 0.7 0.093 聚沉能力 1 : 70.7 : 532 聚沉能力可近似表示为反号离子价数的六次方之比
§12.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实线为胶核 (1)DLVO理论基本要点: 作用的范围 (A)胶团间既存在引力势能,也存在斥力势能。 的大小
胶核
扩散层边界
※胶团外A点,不受正电荷影响 ※扩散层内任B点,因正电荷作用 未被完全抵消,仍表现出正电性。 两个胶粒趋近、胶团的扩散层未 重叠时,两者间不产生任何斥力
(2)吸力势能及斥力势能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两胶粒相距较远时,离子氛尚未重 叠,引力势能和斥力势能皆趋于零。
两胶粒靠近时斥力势能变 化情况
★胶粒间距离变近,引力势能占优势
(a点前),曲线在横轴下,总势能为 负值; ★胶粒间距离再接近(ab点间) ,斥力 势能占优势,总势能曲线出现极大值 能峰Emax; ★如越过能峰Emax ,势能迅速下降, 意味着胶粒将发生聚集; 若势能峰足够高,溶胶处于相对 稳定的状态; 若势能峰不存在或者很小,则溶 胶易于发生聚沉。
Biblioteka Baidu
形成较疏松 的沉积物
表示吸力势能变化情况
永久性聚沉
★在总势能曲线上出现两个最小值。
1、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3)影响溶胶稳定的主要因素 ◎胶粒带电 增加胶粒间的排斥作用。 ◎溶剂化作用 形成弹性水化外壳,增加溶胶聚合的 阻力。 ◎布朗运动 当布朗运动足够强时,能克服重力场的影响而不 下沉,称为动力稳定性。
2、溶胶的聚沉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C)对于同价离子,聚沉能力各不相同 ◆同价正离子,半径愈小,水化能力愈强,被吸附的能力愈小,聚 沉能力愈弱 负溶胶,一价正离子的聚沉能力: H + > Cs+ > Rb+ > K+ > Na+ > Li+ ◆同价的负离子,半径愈小,吸附能力愈强,聚沉能力愈强。 正溶胶:一价负离子的聚沉能力: F- > Cl - > Br - > NO3 - > I - 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的大小排列的顺序称“感胶离 子序”。 (2)溶胶的相互聚沉 两种电性不同的溶胶混合,可发生相互聚沉作用
(3)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和保护作用 ◆保护作用 高分子线团环绕在分散相粒子周围,形成水化外壳,包围 分散相粒子,对溶胶起到保护作用。
◎两个胶团的扩散层发生重叠,重
叠区内负离子浓度增加,扩散层对 称性遭破坏, 破坏负离子的平衡分布 破坏双电层的静电平衡
◎导致两胶团之间产生静电斥力
(1)DLVO理论基本要点 (B)溶胶的相对稳定或聚沉取决于斥力势能或引力势能的相 对大小 ◎斥力势能占优——稳定 ◎引力势能占优——聚沉 ◎调整两者的相对大小,可改变胶体系统的稳定性 (C)斥力势能、引力势能及总势能都是粒子间距离的函数。 某一距离范围内,引力势能占优势,另一距离 范围斥力势 能占优势。 (D)加入电解质导致系统的总势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加入电解质,对斥力势能影响十分明显,调整电解质浓 度,对溶胶稳定性有明显作用。
(3)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和保护作用 ◆聚沉作用 (A)搭桥效应:高分子化合物起搭 桥作用,把多个胶粒联结起来,变成 较大的聚集体而聚沉; (B)脱水效应: 高分子化合物对 水有更强的亲合力,使胶体粒子 脱水,失去水化外壳而聚沉; (C)电中和效应:离子型的高分子化合物吸附在带电胶粒 上,中和分散相粒子的表面电荷,使粒子间斥力势能降低,溶 胶聚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