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上《搭配问题》评课稿
小学数学搭配评课稿
小学数学搭配评课稿评课时要对课堂行为进行通盘考虑,重视课堂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考虑指向教学过程的终极指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搭配评课稿,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搭配评课稿1 庄老师执教的《搭配问题》主要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
选取学生熟悉的穿衣、吃饭、上学路线、石头剪刀布作为学习素材串联起来认识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接下来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从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庄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正如课标中所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一理念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充分使用了教材中的穿衣、吃饭、上学路线这些情境,除此之外,在拓展提高环节庄老师巧妙地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游戏中,将游戏和搭配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渗透了等可能性这一知识。
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达到了一个高潮。
2、学习方式上,采取了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反馈交流等方式。
在探究新知环节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将所有的方案表示出来,比一比谁最快,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真正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
3、在反馈交流时,庄老师都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去说,用“你怎么想的”、“谁听懂了”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看得出庄老师有对学生的发言只做评价,不做知识解释的意识。
避免了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孩子。
组合和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组合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本课的内容比二年级更系统、更全面。
庄老师执教这节课的增长点在于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序搭配的过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搭配》评课稿[锦集5篇]
《搭配》评课稿[锦集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配》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搭配》评课稿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探索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陈丹凤老师与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两节课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两节课的亮点说一说:一、情趣设计诱其乐思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
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
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
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两位老师都能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陈丹凤老师以笑笑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午餐——送礼物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何立娜老师则以自己国庆游世博为主线,将选择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评课稿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梁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设计很精心,课堂上的她也越来越沉稳了。
1、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服装搭配、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组字练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活动,便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思考当中来。
2、创设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服装搭配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动手搭配学具,在组内交流好的搭配顺序,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便于学生抽象出连线的方法。
3、教师的启发语言很有思考的价值。
当学生讲解完服装的搭配方法后,教师预设到学生会感觉这样表达很麻烦,及时启发,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聪明的孩子马上会想到连线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时,又先引后放。
如:你想不想试一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板演,再一次展示出他的有序思考。
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了计算的方法,从而实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度。
4、注重方法的总结。
无论从服装的搭配还是组字练习,教师都注重总结方法:先确定一个不变的,在进行有序搭配。
5、从始至终,教师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进行操作、表达,很有耐心,学生感觉不到紧张,学得比较轻松。
建议:可以介绍用符号、字母表示事物的方法,使表达更简洁。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评课稿篇2丁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搭配问题》评课稿
《搭配问题》评课稿《搭配问题》这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这个主题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设计搭配图(学生动手操作)、到合作学习(探究方法)、再到总结出用乘法解答,最后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有序思考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如何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验证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卡片来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清晰、有条理的有顺序的思考问题,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求知欲,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②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力求为学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本节课让小组的同学交流,你是怎样搭配衣服?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在积极、活跃、自由的交流氛围中,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让个体的经验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交流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中有序的思考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③联系生活——让学生“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搭配》评课稿集锦(精选12篇)
《搭配》评课稿集锦(精选12篇)《搭配》评课稿集锦篇1《搭配—排列》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这节课主要通过数字的有序排列,让学生体会排列的多种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和其中的数学方法。
1.从现实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张忠华老师通过创设“小豆班开运动会贴号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2.注重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在教学中,张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摆一摆,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分享各自的想法,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倾听、点拨和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注重对方法的总结。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组内的交流、研讨,得出了如下的排列方法。
交换十位、个位先固定十位先固定个位1 2 1 2 2 12 1 13 3 11 32 1 1 23 1 2 3 3 22 3 3 1 1 33 2 3 2 2 3在汇报各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引发学生的思考,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凸显有序思考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排列数学思想的精髓,那就是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4.注重练习的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卡片,生活中的排队照相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排列的方法,以及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仅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搭配》评课稿集锦篇2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
《搭配中的学问》三年级上册评课稿
《搭配中的学问》三年级上册评课稿尊敬的评课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小学三年级××班的××,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分享我对《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的评课稿。
首先,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展开评述。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1.了解什么是搭配,学会如何正确地选择搭配的词语;2.掌握一些常见的搭配词组,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配,掌握一些常见的搭配词组。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选择搭配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搭配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搭配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2.知识探究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搭配词语的要求和特点。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搭配词语的分类整理,并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配对练习,确保学生深入理解搭配词语的概念。
3.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多种合作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实践运用等。
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搭配词语,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感。
4.巩固和拓展通过游戏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例如,学生进行词语搭配游戏,以加深对搭配的理解,并通过综合运用搭配词语进行句子填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到搭配词语的学习中。
通过观察、分类整理、配对练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加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我还设立了一些巩固和拓展的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语言兴趣和表达欲望。
其次,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我应该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搭配评课稿(实用15篇)
搭配评课稿(实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配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配评课稿1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
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
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
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搭配评课稿2太行开放有幸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人教版三年级搭配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搭配评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搭配评课稿一、引言人教版三年级教材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着科学、系统、实用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
而搭配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评课稿旨在分析人教版三年级搭配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材的优势人教版三年级搭配教材突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实际应用能力。
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学校、风景、节日等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搭配。
这样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习变得具体而有趣。
三、教材的不足1.教材的搭配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教材只涉及一些简单的常用搭配,如“高兴、快乐”等形容词搭配,“去、来”等动词搭配。
而对于复杂的声音、色彩、形状等搭配,教材缺少相关内容的介绍,不能满足学生对语言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需求。
2.教材中缺乏情感色彩的体现。
学生在学习语言搭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情感的培养和情感色彩的表达。
然而,教材中的例句缺乏情感的表达,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教学方法的探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搭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络绎不绝、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形容词搭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运用形容词搭配,从而增强记忆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于搭配教学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在学习动词搭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模仿动词的搭配,使学生对于搭配的正确用法形成直观的感知。
3.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搭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已学的搭配,例如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灵活使用搭配。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到的搭配,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数学广角——搭配》评课
听**老师执教数学广角《搭配问题》后的感想《搭配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教学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面对新教材,*老师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内容、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灵活地整合。
例如这个单元教材的安排是例题1讲实际生活中相关事例搭配问题,例题2是有关数字排列组合方面的数学知识。
*老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重组。
因为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数字的搭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老师对这块知识放在新知学习之前,一方面作为旧知的巩固,另一方面作为新知的引入。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老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出示2件衣服和3条裤子(裙子)引出搭配问题,并以此理解搭配的数学思想。
接着,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等学习方法,来解决“两件上衣件与三条裤子的搭配问题”。
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用图片来代替实物进行操作,学生在此活动的基础上发现了“连线法”、“计算法”,从中渗透组合思想,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交流时通过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
在这同时,*老师也很注重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让学生说想法,(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搭配》评课稿
《搭配》评课稿《搭配》评课稿(精华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配》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搭配》评课稿篇1《简单的搭配(一)》是人教版新编数学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原来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新教材试图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奠定知识基础。
这部分内容的操作性较强,龙艳柳老师上了其中第一课时,龙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去城堡解救美羊羊”的完整的故事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操作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感觉这堂课凸显以下特点:一、课堂设计巧妙,气氛愉悦。
龙老师把整堂课内容巧妙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愉快的旅程,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
首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破译密码这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自身产生对知识的迫切需要,这样的教学是有效地,高效的。
新课开始,去解救被狡猾的灰太狼关在了城堡里的美羊羊,先要破译密码开锁,引起孩子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跃跃欲试。
其次,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次的问题,合符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深化探究。
先用1和2两张数字卡片组成不重复的两位数,问题很简单,孩子几乎能脱口而出,学生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当再次出现破译超级密码锁时,学生接受挑战的情绪就更高涨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轻松的,情绪是愉悦的。
接着出示一个又一个既有趣又包含着数学素材的情境——“替羊村规划地图”等等。
搭配问题评课稿公开课1-精品
《搭配问题》评课稿公开课(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蒋雨轩老师执教的《搭配问题》一课,感触颇深,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搭配,蒋老师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蒋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从学生的现实学情出发。
在课堂中,又注重学生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趁热打铁,提前为日后的基础打下基础。
2、设计有趣的情境。
本节课以去动物园玩为主线,设计了“搭配衣服”,“吃早餐”,“和小美在动物园的路线”等环节,贴近实际,避免了枯燥无味知识性讲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情境中学到了新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
蒋老师能够吃透教材,把握考试的重点,将知识要点在课堂上贯穿,这体现在蒋老师设计的小组竞赛题上,体现在教学新课后的运用上,蒋老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与指正,反馈及时。
练习的效果、练习的质量都非常高。
4、捕捉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
激励兴趣与自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蒋老师应该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致使整个课堂氛围还不够轻松、活跃,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蒋老师多多包涵,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搭配》评课稿4篇
《搭配》评课稿4篇《搭配》评课稿1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
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
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1、在教材中的地位。
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
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
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三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在听其他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欢迎阅读。
三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一】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
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
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
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
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评课稿___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服装搭配、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鼓励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___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教学中,___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注重方法总结,帮助学生记忆和应用知识。
在教学中,___注重总结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总的来说,___在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合作研究、启发式教学和方法总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数学,受益匪浅。
建议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数学广角”是一种实践活动,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以生活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事物中寻找排列方法,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
在“数学广角”中,学生是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如看、想、连、画、说等,让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排列组合知识中的规律。
例如,在衣服搭配环节上,教师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广角”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突出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搭配问题评课郑超超
“搭配问题”平课稿郑超超叶老师这节课,我想用两个字来总结:扎实。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听了这堂课的感受。
一、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叶老师的课从一开始秋游搭配衣服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新知探究后,老师又提出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再加一件衣服,有几种搭配?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件裤子,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围绕着小红搭配衣服的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组合的数学思想。
练习的设置也是用小红去游乐场的密码问题、路线问题和拍照问题来巩固新知。
这样从生活中来,又用于生活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出示3件衣服,2件裤子后,叶老师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摆一摆你有几种搭配方法。
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思考之后再请学生上台演示汇报,让学生体会到在搭配问题时要“有序思考”,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时,也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展示。
整个过程,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三、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良好数学习惯培养至关重要,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好的帮助。
1、思考习惯叶老师的课堂中说的最多的是这么几句话:“你是怎样思考的?”“你还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谁还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学生说出“2×3=6”时,老师马上追问:“你是怎样思考的?”要求学生多说、多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关于这堂课我有一点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就是在学生自己用文字或图案的形式去表示搭配种类时,是否不用给学生那么多的时间,只需给3-5分钟让学生想,然后展示几个成功的学生列子即可,因为我想其他学生看过列子之后也很容易掌握,无需苦苦思考。
导致后来巩固练习都没有充分的时间。
搭配问题评课文稿
《搭配问题》评课稿白象学区教研大队组织两位老师上了两节课,而后组织大家参加评课活动,此中让我映象深刻的是汤拉娜老师上的《搭配问题》。
我个人以为汤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她从现实生活中衣服的搭配引入,到找到有序的搭配方法,最后经过这类有序思虑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要点突出,内容明确,节节相扣。
在教学本节课时,主假如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合理地使用教材,运用适合的教课方法,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着重创建和睦的教课氛围。
和睦的氛围,是讲堂教课中学生生动开朗、踊跃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快乐学习,提升讲堂教课效率,建立知识构造的重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密切合成一个整体。
在课的开始,汤老师用“你们认识我吗”翻开话题,并经过学生的回答,夸奖了学生擅长察看,奇妙地引出学习数学就应当有一颗擅长察看的心,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创建出浓浓的学习氛围。
二、踊跃创建风趣的教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汤老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着重创建生动风趣的教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存心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建真实成为点燃学生心中研究激情的喜悦剂和催化剂。
课的开始,汤老师以“双休日去郊游”为线索,创建了与学生生活实质相切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相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如衣服的搭配穿法、少儿乐园的路线问题和密码箱等,有效地调换了学生参加学习的热忱。
三、培育学生独立思虑和合作沟通。
新课程十分倡导合作沟通,合作沟通是激发学生创新思想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汤老师十分着重以学生的独立研究为基础,指引交流,给了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尊敬。
如课件出示“ 2 件上衣, 3 件下装”,让学生先独立思虑,一共有多少种不一样的搭配方法;而后采纳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考证活动。
从中使学生感悟出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有的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有的学生先画不一样的图形形状,再用连线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简单的数字表示上装和下装,而后再用连线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配问题》评课稿
各位老师:
早上好,接下来由我来对我的搭档庄老师的这堂课进行点评,与其说是来参加比赛的,不如说是我们几个井底之蛙来学习、来取长补短的,若评价不到位,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庄老师执教的《搭配问题》主要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
选取学生熟悉的穿衣、吃饭、上学路线、石头剪刀布作为学习素材串联起来认识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接下来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一、评教学理念
从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庄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正如课标中所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一理念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充分使用了教材中的穿衣、吃饭、上学路线这些情境,除此之外,在拓展提高环节庄老师巧妙地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游戏中,将游戏和搭配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渗透了等可能性这一知识。
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达到了一个高潮。
2、学习方式上,采取了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反馈交流等方式。
在探究新知环节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将所有的方案表示出来,比一比谁最快,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真正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
3、在反馈交流时,庄老师都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去说,用“你怎么想的”、“谁听懂了”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看得出庄老师有对学生的发言只做评价,不做知识解释的意识。
避免了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孩子。
二、评教材解读
组合和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组合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本课的内容比二年级更系统、更全面。
庄老师执教这节课的增长点(重点)在于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序搭配的过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庄老师通过让学生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算一算等方式,很好的落实了这一重点。
另外教材里仅仅给出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
并没有出现2×3这样的乘法算式,而今天的课堂中出现了,我认为这是合理的,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经过前面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后,学生能意识到有序搭配,在这个前提下,算式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几轮磨课下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这个乘法算式还是能能够理解的,优生更倾向于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探究新知环节提出也可以通过算一算来解决这个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虽然我们提出了乘法算式,但计算组合数并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重点从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学生体验和感悟有序搭配的过程,这一点庄老师把握得比较好。
比如在搭配衣服时可以先看上衣,也可以先看下衣。
在搭配早餐时可是先选饮料,也可以先选点心等,其用意都是使学生感受“有序”两字。
三、课堂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很清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很自然,如“穿好衣服后吃早餐啦”“吃完早餐该上学啦”等。
本节课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庄老师较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条件,特别是这样借班上课中尤为重要,庄老师通过课前的握手活动,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紧接着的脑筋急转弯,还有拓展部分的石头剪刀布游戏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评教学质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有序的搭配,部分优生能用算式直接计算组合数,学生在学到一些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课堂当中,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更何况是教龄仅四年的庄老师了,在课堂中教师虽有对学生的发言只做评价,不做知识解释的意识,但是庄老师对学生还是扶得太多,不敢放开。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
纵观整堂课,庄老师注重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得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