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00292)笔记

合集下载

00292 市政学最全笔记整理

00292 市政学最全笔记整理

绪论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城市的含义(1)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2) 理论学派:①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②统计学把城市看作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住的人数作为确立城市的主要方法。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城市人口作为确定城市和划分城市的标准。

③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是占据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群体;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殊社区。

④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

⑤城市政治学认为,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3) 特征:高度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①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在于它的高度聚集性。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各种特征都是由聚集衍生出来的。

②城市中聚集的人们不是由血统或宗族关系所组成的,而是构成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其次,城市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社会性。

③经济性城市能够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

首先,聚集为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社会性也是产生整体高效益的重要因素;最后,城市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

④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密集的空间地域社会经济系统。

从城市的组合和结构看,城市是个多维、多变量、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的大系统;其结构即包括社会结构和人工结构,又包括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甚至外部结构。

⑤开放性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而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严密细致,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城市对外界的依赖越来越强。

⑥城市的复杂性首先源于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这些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多样性,最终导致了城市的复杂性。

《市政学00292》第十章城市社会管理

《市政学00292》第十章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城市社会管理第一节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管理的地位(1)城市人口的含义:城市人口泛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既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也包括来自其他城市或农村的暂住的流动人口。

(2)城市人口运动的基本趋势①是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②是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③是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④是城市人口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趋势;⑤是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的趋势。

(3)城市人口管理的意义有①城市人口管理是维护城市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的需要;②城市人口管理是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③城市人口管理是发挥城市功能的有力保障;④城市人口管理是优化城市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前提。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①户籍管理;②居民身份证管理;③人口普查与预测;④流动人口管理;⑤计划生育管理。

第二节城市社区管理一、城市社区管理的地位(1)城市社区的含义:城市社区是指聚集在城市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已进行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2)社区分类①是法定社区;是依照国家相关法律,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社区。

②是自然社区;是指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形成的社区,如各种类型的住宅小区、居民小区以及城市化了的村落等。

③是功能社区。

是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的活动而在一定地域上形成的聚集区。

(3)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①搞好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推动城市深化改革;②搞好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城市市民的政治参与;③搞好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搞好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①社区服务管理;②社区卫生管理;③社区文化管理;④社区环境管理;⑤社区治安管理。

三、城市市区管理的主体①市民政局②社区党组织③社区居民委员会④社区业主委员会⑤社区成员第三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一、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地位(1)城市社会保障①含义:城市社会保障是指城市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城市居民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制度安排。

市政学课堂笔记

市政学课堂笔记

市政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绪论市政的主要特征:1、政治性2、历史性3、整体性4、综合性5、动态性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管理规律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

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特点:1、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城市的发展阶段P231、古代城市阶段(特征P23)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23)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23)4、现代城市阶段特征:(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城市化的特点:1、增长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城市化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1、城市化水平指标2、城市化速度指标3、城市化质量指标城市化的动力:(论述)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1)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大城市的优势:(1)大城市能够节约成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2)大城市的发展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大城市发展可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少数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上获得区域优势2、强化中等城市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同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小城市优势:1、便于农业剩余劳动人中的转移2、利于农村社会转型3、利于地方性城市网络系统的形成第三章城市功能和结构城市功能的特征:1、整体性2、结构性3、层次性4、开放性城市功能的类型:1、共同功能2、主导功能3、特殊功能4、综合功能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3、行政区划城市功能的具体规律:1、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2、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3、功能升级增量规律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化途径:1、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2、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城市经济结构主要内容:1、城市的产业结构2、城市的企业结构3、城市的所有制结构4、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城市社会结构的内容:1、城市的政治结构2、城市的文化结构3、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4、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密度2、城市布局3、城市形态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发展2、企业行为3、居民行为选择和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则:1、依据城市性质选择合理的城市总体形态2、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3、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城市总体结构的合理化,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1、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2、实现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平衡3、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4、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5、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6、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能城市体系的特点:1、整体性2、动态性3、开放性4、层次性5、重叠性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1、互补性2、中介性3、可输性城市体系的类型:1、金字塔型2、多核型3、网络型4、带状型建立城市与区域密切联系的作用:(1)它是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2)它能促进城市内部的新陈代谢(3)它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前提(4)它是形成地区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先决条件(5)它是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的基础经济区的运行原则:1、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3、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4、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5、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中心城市的类型P821、全国性中心城市2、地区性中心城市3、省区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作用:1、中心城市是组织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的枢纽2、中心城市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先导3、中心城市是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影响中心城市强度的因素:1、中心城市规模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2、城市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3、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第四章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1、确定城市性质,能为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确定城市性质,能为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提供科学依据3、能明确城市部门结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4、能合理租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2、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3、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4、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规划和区域规划2、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3、城市发展现状4、城市发展远景5、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综合分析法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人口数量、占用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城市规模包括两个内容:城市总规模和单个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分布意义:1、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2、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的经济、资源优势3、有利于确定和保持城市的合理发展规模4、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影响因素:P941、国土面积和资源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发展的历史4、人口规模等因素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P941、规模——位序分布规律2、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3、规模——中心地分布规律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1、自然资源和能源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3、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城市规模的效益特点:1、规模性2、空间性3、外在性城市规模成本主要包括:1、外部成本2、“门槛”成本3、疏解成本城市分类的原则: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经济分类的要求与行政分类的现状相结合的原则3、城市体系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与城市功能现状相结合的原则4、功能、规模、隶属和地域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城市的性质或功能分类:1、综合性城市2、工业城市3、矿业城市4、交通港口城市5、商业金融城市6、风景旅游城市7、科学文化城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分类: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级市4、县级市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类:1、特大城市2、大城市3、中等城市4、小城市5、镇按照城市的地理位置分类:1、沿海城市2、内地城市3、边境城市按照城市的结构进行分类:1、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3、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第五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市政体制的基本关系:P1131、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城市的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是两对基本的关系,它们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

00292市政学 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00292市政学 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2016/9/5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2016/9/5
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含义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指城市政府遵守和执行法律,贯彻“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和政策消除威胁城市公 共安全的原因,并且及时治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实现保障生产、 生活和城市安全目的的管理过程。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 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二是统一指挥的原则。 三是各专业力量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四是确保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必需的物资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 五是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是由城市的国家机构领导,城市政府的专 职部门发挥骨干作用,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组织各单位和每位市民 发挥基础作用,围绕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的目标和任务,依照法律各 司其职,以职权分工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第一,城市的中共市委是领导核心。 第二,城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既是城市公共安 全管理的领导者,又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 者。 第三,城市所辖区县的中共党委执行中共市委关于城市公共安全管 理的决定,就辖区内公共安全管理对中共市委负总责,区县国家机 构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协助中共区县委,分别行使各自职能。
2016/9/5
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
1.
2.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类型: 治理自然灾害的公共安全管理 最大的威胁,首要任务 城市消防类公共安全管理 安全威胁具有毁灭怀,可预防、季节性发生、重点单位和人群尤其 需要落实防范、科学技术和设务有助于提高预防火灾效果等 社会治安类公共安全管理 重在治本、控制治标,标本兼治。 卫生防疫类公共安全管理 严格控制病毒和细菌传播,监视,及时发现、隔离、治疗
3. 4.

00292市政学 第二章 市政体制

00292市政学 第二章 市政体制
第二章 市政体制
2016/9/5
课程内容
1. 2. 3. 1. 2. 3.
(一)市政体制概述 市政体制的含义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市政体制的作用 (二)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的基本特 点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的类型 大都市区的市政体制
(三)中国的市政体制 1. 中国市政体制的演变 2. 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3. 中国市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2016/9/5
二、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1.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 2. 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 3. 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2016/9/5
三、市政体制的作用
市政体制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 市政体制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 市政体制的变革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16/9/5
根据人口规模,中国的建制市划分为四个级别: 1、特大城市,是城市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 2、大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100万的城市 3、中等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 4、小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
2016/9/5
二、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2016/9/5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2016/9/5
一、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形式多样化 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市政体制 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相互制衡 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实行市县分离 存在大量利益集团
2016/9/5
二、西方市政体制的类型
市议会制,是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的市政体制。 议会市长制,是城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议,但市议会在与市 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市政体制。 市长议会制,是城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议,但市长在与市议 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市政体制。 市委员会制,是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它兼行市的决 议权和行政权。 市经理制,是市议会聘任一位经理,把行政权授予市经理行使,市 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

市政学00292 知识点

市政学00292 知识点

绪论一、城市作为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社会结构和人工结构,又包括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也包括外部结构。

二、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三、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的过程具体涉及;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市政目标、市政体制。

四、1911年11月,江苏省临时省议会制定了《江苏暂行市乡制度》,是中国市制的开端1921年2月,广州政府颁布了《广州市暂行条例》,广州市成为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1909年1月,清政府制定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创立了城镇的范围,拉开了近代城市建制的序幕,第一次规定了城镇自治的组织,标志着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组织的诞生。

1921年7月,北洋政府颁布了《市自治制》,创立了全国性的城市行政区划分制度。

第一章、市政主体一、市妇联实行团体会员制,城市里的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工会女工工作委员会都是市妇联的团体会员。

二、城市公益性组织包括;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志愿者组织。

三、市民参政的意义;1、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做主的集中体现3、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四、城市人民团体是一种由中国特色的、独特的社会团体,是指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仁义的群众团体。

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等。

五、我国城市各民主党派的作用1、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2、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3、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4、协助城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六、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城市居民委员会是我国设在城市地区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其特点是;1、自我管理2、自我教育3、自我服务七、市民参政的条件;市民政治参与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制度做保障,其表现在;1、透明的市政决策2、高素质的市民3、多元的参政途径八、市民参政的含义和方法市民参政的含义;市民参政,亦称市民政治参与,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城市政治生活,影响城市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市政学笔记重点

市政学笔记重点

市政学笔记重点一、名词解释1.市政: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2.市政职能:所谓市政职能,是对狭义上的城市政府,即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

3.城市:广义:可以理解为乡村以外的一切大型聚落,是指那些人口稠密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某一层级的中心地位的地理区域。

狭义:从市政学的角度看,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市区域才称为城市。

在此,“市”与国家的行政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

4.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城市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种集合体可以称之为城市群。

5.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6.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以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综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式、情感依恋等软件的延续与更新。

7.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运行以及城市市民、社会、设施的安全,式在城市构成要素、公众利益、社会秩序、社会价值、行为准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形成一种平衡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市政学复习笔记

市政学复习笔记

《市政学》期末复习笔记一、选择题1.所谓城市行政说,即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

所谓城市政治说,即从政治学角度强调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密切关系,把市政界定为城市中的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

2.对市政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察:一是市政主体,即由谁来管理城市有关事务,以及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市政客体或市政对象,即市政主体管什么,管哪些事务;三是市政目标,即市政主体实施市政管理的目的及要求;四是市政体制,即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对象,实现预定市政目标所依助的各种制度、规划、方式、手段等。

3.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在我国,市的行政机关包括市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的各种职能部门及不设区的市和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4.市政的主要特征:1、政治性;2、历史性;3、整体性;4、综合性;5、动态性;6、双重性。

5.实证研究方法,即从某个事实出发,先用客观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计量分析、综合论证,然后再根据所归纳的结果确定处理某项市政问题的具体办法或可行方案。

静态研究强调和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6.城市的综合性定义: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大数的行政区域。

(具体含义:首先,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次,城市是绝对多数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

最后,城市是一个行政区域,城市并不完全指建成区,确切地说是指城市地域或城市化地带。

)7.城市区别农村的本质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8.目前世界性组织测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9.城市化的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道路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正确与否。

10.城市人口规模是划分城市大小的依据。

11.按照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1)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2)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100万的大城市;(3)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50万的中等城市;(4)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20万的小城市;(5)非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以下的镇。

00292市政学考前重点串讲

00292市政学考前重点串讲
(2)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城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3)参政议政是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市委和城市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2、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主要指市民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城市政治生活。
3、政治结社。这里所讲的政治结社指市民可以参加城市社会团体,通过社会团体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
4、政治表达。政治表达是指市民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向决策者表达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决策。目前主要的政治表达方式是通过听证制度影响政府决策。
5、政治接触。政治接触是指市民通过与决策者接触,表达其政治观点和要求,影响政府决策。
2、原则:城市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班里刑事案件与市审判机关、市公安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做到不枉不纵,公共完成打击和惩罚罪犯的任务。
6.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及组织机构各是什么?【2011 07多选】
答:(1)性质: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三、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1、城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国家政权的巩固有赖于城市政权的巩固。
2、首先市政体制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使城市政权更好地发挥统治和管理城市社会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政体。
3、其次由于国家政权与城市政权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分别有职责执行中央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的法律、命令和判决,因此城市国家政体的组织部分是国家政体的具体化。
答:一、城市人民法院的任务和原则:

市政学00292笔记

市政学00292笔记

2010年版,主编孙亚忠-----市政学笔记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

(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城市的特征:高度的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早期城市阶段——史前到封建社会初期。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约于公元前3500,出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富庶的平原地带。

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功能单一。

2)中世纪城市阶段——处于封建社会时期。

公元476年罗马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特征: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形成的途径开始多元化,数量增多;个别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绝大多数规模小;城市发展缓慢,未能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3)近代城市阶段——工业革命后到20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社会。

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猛增,规模扩张;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集中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

4)现代城市阶段——20世纪初开始。

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一、市政的含义A、广义的市政其市政主体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指城市全部政治系统为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B、中义的市政,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机关,指城市的国家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C、狭义的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D、中国的市政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00292市政学 第九章 城市生态管理

00292市政学 第九章 城市生态管理

2016/9/5
第二节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2016/9/5
一、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1. 2. 3. 4.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 水体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2016/9/5
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人口增长和社会经 济的发展超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 第二,不尊重生态规律,片面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因循先污 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 第三,城市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 第四,社会消费需求猛增,生产技术、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落 后。
2016/9/5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类型: 按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等。 按城市生态环境要素的性质,可分为物理环境质量标准化学环 境质量标准和生物环境质量标准。 按管理的层次或行政隶属关系,可分为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和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016/9/5
A. B. C. D.
生态平衡是指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 循环和信息传递总是不断地进行的,但在一定时期和空间的生 态系统中,生物物种的各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也保持相对稳定,达到 高度适应、统一协调的状态。 城市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地域内的人 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 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其结构有: 空间结构,是环境、资源、设施等的分布和组合。 社会结构,是人口,劳动力和智力等空间配置和组合。 经济结构,是生产、分配、消费、流通等空间配置和组合。 营养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市政学笔记第四章

市政学笔记第四章

第⼀节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的含义: 1.城市性质是指⼀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各城市间相互区别的基本特征,是由该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地位、作⽤和发展⽅向所决定得,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集中反映。

2.城市职能⼀般指⼀个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包括城市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3.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区别与联系: 区别: 1)城市性质是指标明城市类属,即反映特定城市的性质,城市职能是表明城市功⽤,反映特定城市的作⽤和承担的义务。

2)在多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只构成城市职能的⼀部分,并⾮所有的城市职能都能概括城市的性质。

3)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城市职能是多变的。

联系: 4)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5)在单⼀主要职能城市,城市性质与城市主要职能是⼀致的,多种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是城市多种主要职能的⾼度概括。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确定城市性质,能成为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2.确定城市性质,能为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提供科学的依据。

3.确定城市性质,能明确城市部门结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4.确定城市性质,能合理利⽤城市⼟地资源。

三、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 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原则。

,正确的原则是把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城市⾃⾝的特征及条件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城市性质的准绳和出发点。

2.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的原则,诸城市在职能分⼯上相辅相成,形成区域内社会经济技术优势,取得的城市组合效益。

3.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借以决定城市性质的条件总要发⽣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些条件可能消失如:矿产资源枯竭、⾏政中⼼变动、交通运输条件变化、新技术的出现。

4.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

四、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法 1.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计划和区域规划。

2)区域⾃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

市政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市政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市政学知识点笔记总结市政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市政工程等诸多方面的学科。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市政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

以下是市政学的一些知识点的笔记总结:一、城市发展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占总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比重持续增加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化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一般经历从乡村到城镇、从小城镇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的发展阶段。

这一过程中,城市规模、发展水平和功能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3. 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包括规划驱动型城市发展、产业驱动型城市发展、市场驱动型城市发展等。

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二、城市规划1.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安排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规划蓝图。

2. 城市地区规划城市地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是对城市区域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通达、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具体实施工具。

3. 城市更新规划城市更新规划是对城市老旧区、城市功能滞后区、城市环境恶劣区等进行改造和更新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城市管理1. 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是指城市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市民自治组织等各方面对城市事务进行管理和治理的过程。

城市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稳定。

2. 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城市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包括城市政府、市政府、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

3. 城市服务管理城市服务管理是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设施、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和提供,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四、城市市政工程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系统、供气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自考00292市政学高频考点汇总串讲

自考00292市政学高频考点汇总串讲

1804
简述市政绩效的意义。
(1)市政绩效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2)市政绩效在内涵上与城市竞争力保持着一致性。 (3)市政绩效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1804
市政体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就内容来看,市政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应该是立法、执法、 护法的分工协作关系; ②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③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它包含市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 与区县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而是市政体制的重要内容。
1804
与一般企业相比,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以及经营与管理具有什么特点?
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与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供 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 3.无论实行何种经营管理模式,城市基础设施的部门和单位都应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1804
论述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以及综合治理方式。
(1)现代的环境污染已经发展为综合污染。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水体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环境治理要强调综合治理。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和生态破 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首先要强 化法治,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再次要实行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1810
简述城市公共安全情报机制的必要性。
1. 全面搜集一定类别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隐患和事件的情报。 2. 形成对导致公共安全事件破坏力客观、全面、系统的评价。 3. 综合分析城市政府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科技力量和财力物力,抵御导致公共安全事 件破坏力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自考00292市政学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自考00292市政学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章市政主体第二章市政体制第三章市政职能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绪论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难点难点绪论本章重难点分析1.2.3.4.1.2.3.4.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3.4.5.6.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城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2.市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46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113.4.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1.2.3.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1.2.3.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4.里5.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4.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4.5.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谢谢第二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122.(123 3.(123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2.3.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3.4.二、市政的沿革法国18841894二、市政的沿革1.2.3.4.5.三、市政的特征1.2.3.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谢谢第三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2.3.4.二、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2.3.4.1.(123(456 2.(123.(1(2(31.(12(345 2.(1(2(3(4谢谢第一章市政主体本章重难点分析1.2.3.1.2.3.本章重难点分析1.2.3.1.2.3.第一节城市政党组织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1.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2.3.4.。

00292市政学 第三章 市政职能

00292市政学 第三章 市政职能

① ② ③ ④ ⑤
2016/9/5
二、中国市政职能的基本特征
1. 2. 3. 4.
中国市政职能的基本特征: 行政主导型的市政职能体系 单一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 发展不均衡的市政职能体系 重管理、轻服务的市政职能导向
2016/9/5
三、中国市政职能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 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中国市政职能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 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其具体 要求是: 第一,撤销部分职能。 第二,转移部分职能。 第三,增加部分职能。 第四,强化部分职能。
2016/9/5
科学预测决策主要措施的可行性与决策客观结果的效益,是市 政决策的关键阶段。 市政决策预测的关键环节是对所涉及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展调查 研究。 决策咨询是市政决策的必要条件。 多方案择优是市政决策的主要特征。
2016/9/5
二、市政执行
市政执行是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执行法律、法规、上级的决 定和本市的市政决策等,并监督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 市民执行有关的法律和市政决策等,对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实施公 共行政、提供公共服务等的职位行为。 行政首长对下级的统一指挥,是市政执行重要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原 则。 首长负责制是作为执行性质的组织所能采取的较适合的组织体制和 管理体制。 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的工作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是市政 执行素质、业务能力素质、 遵纪守法素质、身体素质。
三、市政职能的意义
市政职能的是城市政府管理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第一,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 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宗旨 和目的。 第二,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的范围和组织规模。 第三,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 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 权责分工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 第四,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财政收支占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第五,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政府管理的绩效和 成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版,主编孙亚忠-----市政学笔记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

(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城市的特征:高度的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早期城市阶段——史前到封建社会初期。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约于公元前3500,出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富庶的平原地带。

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功能单一。

2)中世纪城市阶段——处于封建社会时期。

公元476年罗马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特征: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形成的途径开始多元化,数量增多;个别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绝大多数规模小;城市发展缓慢,未能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3)近代城市阶段——工业革命后到20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社会。

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猛增,规模扩张;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集中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

4)现代城市阶段——20世纪初开始。

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一、市政的含义A、广义的市政其市政主体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指城市全部政治系统为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B、中义的市政,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机关,指城市的国家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C、狭义的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D、中国的市政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属于广义的市政,其内涵有:一,市政的主体是城市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政党组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二,市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三,市政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手段(经济,法律,行政,道德手段)四,市政客体或对象是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城市道路,供水电气,绿化等)2、市政的沿革A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市政---近代市政----现代市政西欧大陆“城市自治”,是传统市政的发端。

1688年英国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

1909年,清政府制定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组织的诞生。

1921年2月广州政府《广州市暂行条例》,广州成为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二、市政的特征1.公共性,市政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其根本原则2.历史性。

3.双重性,市政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4.综合性,从内容看包括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和对各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规划和调控。

5.动态性,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为对象的管理活动6.系统性,市政是同多系统,多要素,多环节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三节市政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是体现城市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是进行和参与市政活动的各种组织2.市政客体,研究市政主体对城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

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市政手段----怎么管理的问题4.市政规律二、市政学的研究方法A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B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C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D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市政学笔记第一章市政主体一,城市政党组织A 市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五年举行一次。

B市委员会,市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领导机关。

由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每届任期五年,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

C市委常务委员会,主持市委日常工作的领导核心,由市委书记,副书记和市委常务委员组成。

在市委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D市纪律枪检查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在城市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专门机关。

反腐2、市委根据少而精的原则,一般设置相应的工作部门,主要有:市委办公室(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等。

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核心)、思想领导(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保证)三个方面。

二、城市民主党派组织A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爱国统一战线的各政党的统称。

中国目前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合作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在直辖市,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各民主党派都设有市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由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般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包括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

作用:第一、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

第二、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第三、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第四、协助城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三、城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城市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在共产党市委领导下和全国政协指导下,实现党派合作的形式,也是城市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1、在直辖市,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各民主党派都设有政协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五年。

市政协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常务委员会。

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市政协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A召开会议(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B提出提案C视察D专题调研E反映社情民意F促进祖国统一二、城市政权组织P101A城市权力机关是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

B城市行政机关是城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

C城市司法机关:第一是城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时遵循的原则:1、独立审判原则2、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3、公开审理原则4、允许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第二是城市人民检察院,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一方面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领导,另一方面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

三、城市社会组织1、城市人民团体,是指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群众团体。

属于免于登记的社会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

2、城市自治组织,是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一般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一般在100—700户的范围内设立。

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3、城市公益性组织,是指为城市困难群体或特定群体提供自愿或无偿服务的城市社会民间组织。

分两类,A是由政府发起成立的,如市红十字会(救灾,求助,普及摄生救护防病知识,接受社会捐款捐物)、市慈善总会(筹划善款,赈灾救助,扶贫济困,公益援助,)B是由民间发起成立的如志愿者组织,市基金会四、市上参政的方式,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城市政治生活,影响城市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主要方式有:A政治选举,指市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行使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

B政治协商,指市民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城市政治生活。

C政治结社,指市民可以参加城市社会团体,通过社会团体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

D政治表达,指市民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向决策者表达政治态度(公示和听证)。

E政治接触,指市民通过与决策者接触,表达其政治观点和要求,影响政府决策。

(市长接待日)2、市民参政的条件:A透明的市政决策B高素质的市民C多元的参政途径3、市民参政的意义: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

第二章市政体制第一节,市政体制概述: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1、市政体制的核心是城市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2、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A具有内在的统一性B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

C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3、市政体制的作用:A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B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C市政体制的变革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D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一、基本特点:A形式多样化B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市政体制C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相互制衡D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实行市县分离E存在大量利益集团二、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1、市议会制,是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的市政体制。

2、议会市长制,是城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议,但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市政体制。

3、市长议会制,是城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议,但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市政体制。

4、市委员会制,是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它兼行市的决议权和行政权。

5、市经理制,是市议会聘任一位经理,把行政权授予市经理行使,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

三、大都市的市政体制,其改革途径主要有:A市政府下设市辖区政府B市政府与市镇缔结联盟C市政府与市镇分立合作第三节中国的市政体制一、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制度:1、直辖市,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建制,直辖市在城市行政区中的地位最高、规模最大。

目前,共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直辖市。

2、副省级市,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面,享有相当于省级的权限。

共有15个(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3、地级市,指行政级别介于省和县之间、行政地位与地区行署相当的地方行政建制。

4、县级市,属于基本城市。

B、根据人口规模,中国的建制市划分为四个级别:1、特大城市,是城市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2、大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100万的城市3、中等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4、小城市,是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

二、中国市政府体制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其主要内容包括:A城市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B市政协是中共市委与各民主党派在城市的组织实现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C市人大选举组成城市的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它们对市人大负责,向其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D市辖区,中共区委,县委,国家机构受中共市委、市级国家机构的领导E各种社会团体向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机构表达利益。

2、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A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B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样C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D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市政职能具有全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