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营造课堂氛围的艺术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朱小青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忽视了课堂中的育人知识就会失去教学应有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专业知识的教学从一个侧面展示现实世界,反映人类文明,这本身就是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脱离数学知识的教育是空洞的,牵强附会的教育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在相关问题中,要占用较长时间是不可能的。因而,要做到既教育又育人,就需要艺术。

教书育人是水乳交融的的一个整体。数学课中,一个具体问题的抽象、一个同类问题的联想、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智慧的幽默、一个生动的玩笑…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数学文化与数学人文精神是任何说教无法比拟的。实践表明,学生很喜欢听这样的数学课,且容易“亲其师,信其道”,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做到“鱼和熊掌兼得”。这或许就是数学课中的教学艺术。

一、润物细无声—“沉默”的艺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对话”,气氛非常活跃。

特别在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不愿意面对沉默,似乎沉默就一定意味着教学的失败,教师几乎是使尽浑身解数,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游戏竞赛,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似乎气氛活跃证明了学生参与度高,主动性强,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好。但是,冷静地分析这热闹的课堂,数学课还缺少什么?

其一,热闹的课堂只是少数好学生的表演舞台。其二,热闹的课堂助长了学生浮躁的学习风气。其三,热闹的课堂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深入思考。其四,热闹的课堂不能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数学课还缺少学生静静的思考,缺少学生的独立反思,数学课还需要“沉默”。一位教育专家在一次课堂评价中曾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要经得起课堂的沉默”。他把只有气氛活动而没有凝神思考和思维交锋的课堂称之为不健康的课堂。

一堂数学课,应该张弛有度、动静相生。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结”五步课堂教学法,其中“自学”,“自结”就留给学生两个空白,从而给学生以宽广的思考和创造空间,并使课堂呈现出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的灵动的艺术效果。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长时间地处于亢奋紧张状态而缺乏必要的“松弛”,那么,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反而会出现停止状态,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一段紧张的教学活动之后,留给学生一点“缓冲”的时间,使他们的思维由紧张转为松弛,甚至还可以留给他们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们可以利用这种“间歇”充

分咀嚼、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或者去回忆、思考、联想,也可以进行实际训练,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们通过这种有意的“小憩”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备。

二、于无声处—激励的艺术

对看似平淡、枯燥、繁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不时出现智慧的火花、思想的涟漪,它能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如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教学中,已知斜率的范围求倾斜角或已知倾斜角求斜率的范围极易出错,以致有些同学对这类问题失去信心。在此提出“斜率精神”:在[0,π/2]和( 0, π/2)内,斜率是倾斜角的增函数,在[0,π/2)内“平步青云”,过了π/2,就掉进“万丈深渊”,但它仍不屈不挠坚持爬起来,直到恢复常态。你们在学习中不也常会由顺利到挫折吗?如何调整心态,那就学学“斜率精神”吧。同学们报以会心的微笑。

学生在此情景中,能够结合实际,这里真美兼备,情理交融,给学生这样一种信念:一旦目标确定以后,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意料之中,情景之中的教学片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产生凝聚力,对学生激励与教育效果也是显著的,同时数学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注重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生活在激励中,更有信心地完成数学教学。

三、自主学习—“放飞”的艺术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

对学生来说,课堂知识的重点往往也是他们学习的难点、重点。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往往习惯了由老师总结重点,分析难点,学生亦步亦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仿佛把这些重点难点解决了,我们的学生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但是,当老师们把这一切大包大揽之时,就等于在学生们还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将问题的答案抛了出来,那么这些重点难点对学生而言还有何可难?疑问又从何而来?要知道,正是这些所谓的难点、疑点,才是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生“会学习”的最佳切入点。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等于完全抹杀了学生们在学习中因难点或疑点所带来的震撼力!

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自主思维吧,因为只有在探究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一方面,你可以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而另一方面,学生们在没有任何束缚之下去研究课本知识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学生各个都是天才,各个都能找到不同的知识点,各个都懂得创新,因为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你过多的禁锢!自己走过的路,体会到的困难,远胜过别人所谓的“路难行”!

玻利亚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他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微小地进展,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会了到当灵感到来后全力以赴。如果在学

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四、张扬个性—“想像”的艺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可以使人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并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想象之神的召唤,才让许多人不拘一格,大胆探索,绽放出千万朵瑰丽之花,结出千万颗丰硕之果。如果说观察力是知识积累的前提,记忆力是保持巩固知识的基础,思维力是获得新知识的途径,那么想象力则是人们进一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的重要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比具有一定的知识更重要。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常规的“奇特”想象。因此,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些创新的主动权。

我们教学中讲的过多,学生少有积极主动思考的机会,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中,教材中的图形把直线画成弯的,学生根据图形理解有困难,加上使用学生不熟悉的反证法,构成教学难点。我在教学备课时,挖空心思想到了3种方法,课堂上还是“没舍得”讲,索性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完成,结果学生发现了四种证法,个个精彩,一位同学脱口而出“爽啊”!在此活动中,学生是全身心投入,或是独立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