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部诗词汇总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五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必背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
以下是一些五年级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南逢李龟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情怀,从思乡之情到友情的珍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能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1. 《示儿》那可是经典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诗句多让人感慨啊!就像你一直期待的事情还没实现,心里那个着急呀!陆游老爷子在临终前还惦记着国家统一,咱能不感动吗?2.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哇,这写得多形象啊!就好像你看到一群人在那里尽情享乐,却不顾其他重要的事情,你能不义愤填膺吗?3.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这是在大声疾呼啊!这感觉就像在一个沉闷的环境里,大家都不吭声,你是不是也想喊一嗓子,打破这种沉寂呢?4.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描写得多美呀!就如同你走进了一个清新宁静的世界,让你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能不喜欢吗?5.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画面感超强!就好像你在一个孤独的夜晚,面对那些微弱的光亮,心里是不是也有点愁绪呢?6.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这一路的奔波啊!就跟你为了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前行一样,那种坚持多让人佩服呀!7.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哇塞,这景色多迷人啊!简直就像你看到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能不陶醉吗?8. 《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得太有道理啦!就好像你的知识要不断更新,才能保持活力,是不是恍然大悟呢?9.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乡村生活多充实呀!就像你参与其中,体会那种辛勤与快乐,能不向往吗?10. 《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思乡之情多浓烈啊!就好像你离开家乡很久了,急切地想回去,能不感同身受吗?我觉得这些古诗都超级棒,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情感,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背诵和品味!。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可打印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乞巧》 -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 《示儿》 - 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 《己亥杂诗》 - 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 《山居秋暝》 -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枫桥夜泊》 - 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 《长相思》 - 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8. 《渔歌子》 -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 《观书有感·其一》 - 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0. 《春日》 - 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 《题西林壁》 - 宋·苏轼(同样常作为经典古诗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 《石灰吟》 - 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 《竹石》 -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 《泊船瓜洲》 -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5. 《秋思》 -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诗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诗词(篇1)1、赠花卿杜甫?〔唐代〕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锦官城里每日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哪里能听见几回?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宋代〕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
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诗词(篇2)1、书法家欧阳询佚名?〔未知〕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
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住马观看古碑,过了很久才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2、晋灵公不君左丘明?〔先秦〕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新审定)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
古诗词 300 首(五年级)目录-上册-第一组1.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2)2.平陵东[汉]乐府民歌 (3)3.短歌行[东汉]曹操 (4)4.梁甫吟[三国]诸葛亮 (5)5.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删) (6)第二组6.送友人 [唐]李白 (8)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9)8.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10)9.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11)10.玉楼春[宋]欧阳修 (12)第三组11.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14)1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15)13.赤壁 [唐]杜牧 (16)14.旅夜抒怀 [唐]杜甫 (17)15.使至塞上 [唐]王维(删) (18)第四组16.乌江亭 [宋]王安石 (20)17.赠刘景文 [宋]苏轼 (21)18.金陵驿(其一) [宋]文天祥 (22)19.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23)20.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24)附录:古训名言 (25)- 下册-第五组21.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27)22.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28)23.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宋]黄庭坚 (29)24.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30)25.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 (31)第六组2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33)27.望江南.过分水岭(其二) [宋]李纲 (34)28.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王安石 (35)29.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36)3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37)第七组31.大德歌.冬 [元]关汉卿 (39)32.寿阳曲.潇湘雨夜 [元]马致远 (40)33.鹦鹉曲.渔父 [元]白贲 (41)34.新水令.代马诉冤 [元]刘时中 (42)35.驻马听.吹 [元]白朴 (43)第八组36.寻胡隐者 [明]高启 (45)37.岳阳楼 [明]杨基 (46)38.秋望 [明]李梦阳 (47)39.夜坐(其二) [清]龚自珍 (48)40.论诗(其二) [清]赵翼 (49)附录:古代名联 (50)复习(存目) (51)第一组“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文和日积月累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日积月累
古诗词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唐】张继。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人教版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王安石这家伙当时从京口到瓜洲去,这俩地儿就隔了一条江,近得很。
他心里还惦记着钟山呢,也就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可太妙了,听说他为了这个“绿”字,改了好多遍呢,什么“到”啊“过”啊之类的,都不如这个“绿”字有画面感。
春风一吹,江南岸就变绿了,就好像我们能看到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他就想啊,明月啥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呢?这是他想家了呗。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张籍在洛阳城里一感受到秋风,就想给家里写信。
那心里的想法啊,多得不得了,就像一团乱麻。
好不容易写好了信,又担心自己写得太匆忙,好多话没说清楚。
你看搞笑不,送信的人都要出发了,他又把信打开检查,就像我们出门老是担心自己没锁门一样,特别能体现他对家乡亲人那种深深的思念和牵挂。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析:纳兰性德可真不容易啊,走了一程又一程的山水,朝着榆关那边赶路呢。
晚上的时候,好多好多营帐都亮着灯,那场面还挺壮观的。
但是呢,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的,这声音太吵了,把他思乡的心都搅得睡不着觉了。
他就想啊,老家可没有
这种声音,他多怀念家乡的宁静啊,这词把那种在外漂泊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写得特别真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全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全部1、蝉——虞世南(唐代)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乞巧——林杰(唐代)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示儿——陆游(宋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题临安邸——林升(宋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6、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枫桥夜泊——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清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9、渔歌子——张志和(唐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宋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观书有感·其二——朱熹(宋代)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13、古人谈读书(一)《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古诗词+日积月累)有译文有注解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古诗词+日积月累古诗语文园地一 《蝉》语文园地三 《乞巧》课文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课文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 语文园地七 《渔歌子》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其一)》《观书有感(其二)》日积 月累 语文园地二 “勉励”名言 语文园地六 “节约”名言古文 课文25 《古人谈读书(一)》 《古人谈读书(二)》【语文天地一】【日积月累】蝉唐·虞世南垂 緌 饮 清 露,流 响 出 疏 桐。
居 高 声 自 远,非 是 藉 秋 风。
注释: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语文天地三】【日积月累】乞 巧唐·林杰七 夕 今 宵 看 碧 霄,牵 牛 织 女 渡 河 桥。
家 家 乞 巧 望 秋 月,穿 尽 红 丝 几 万 条。
注释: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课文12】【古诗三首】示 儿宋·陆游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注释:但:只是。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题 临 安 邸宋·林升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五年级上册的所有古诗
五年级上册的所有古诗
以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所有古诗:
1.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先天下父母心,
行孝道六亲结。
风雨无阻离绝,
两地留别有余
谩言生离恨,
问君能几何长。
荷叶轻团,鱼鳞穿条,
忆君翩翩度沙滩。
采芙蓉,双莲池,
水深浅看莫辨。
竹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芙蓉出水向天歇,枯草著花岂自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
1. 《示儿》
作者:陆游
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陆游临终前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望,希望儿子们在国家收复失地时能够告诉他。
2.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内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析:诗人以讽刺的语言,揭露了南宋统治者们在临安(今杭州)忘乎所以、寻欢作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作者:龚自珍
内容: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解析:诗人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力量,希望国家能够重新振作,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4. 《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纳兰性德
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析:这首词描写了将士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5. 《观书有感·其一》
作者:朱熹
内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诗人以方塘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集
五年级语文上册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古诗汇总人教版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3 变压器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关于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有正弦交变电流的原线圈产生的磁通量不变B.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在任何时候都不相等C.穿过副线圈磁通量的变化使得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D.原线圈中的电流通过铁芯流到了副线圈【解析】通有正弦交变电流的原线圈产生的磁场是变化的,由于面积 S 不变,故磁通量Φ变化,A 错误;因理想变压器无漏磁,故B 错误;由互感现象知C 正确;原线圈中的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又转化为电能,原副线圈通过磁场联系在一起,故D 错误.【答案】C2.变压器原线圈 1400 匝,副线圈 700 匝并接有电阻 R,当变压器工作时原、副线圈中( )A.频率比为 2 :1 B.功率比为 2 :1C.电流比为 2 :1 D.电压比为 2 :1【解析】 由于变压器不能改变交变电流的功率和频率,所以原、副线圈电流功率和频率之比均为 1 :1,A 、B 错误;而根据电流与I n 匝数之间关系I 2=n 1,得电流比为 1 :2,C 错误;根据电压与匝数之U n 间关系U =n ,得电压比为 2 :1,D 正确. 2 2【答案】 D3.用一理想变压器向一负载 R 供电.如图所示,当增大负载电阻 R时,原线圈中的电流 I 和副线圈中的电流 I 之间的关系是()A. I 增大,I 也增大B. I 增大,I 却减小C. I 减小,I 也减小D. I 减小,I 却增大U 【解析】 增大负载电阻 R 时,由欧姆定律 I = R可得 I 减小,I n n ·I 又由于I =n ,I = n ,所以 I 也减小,选项C 正确. 2 1 1【答案】 C4.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A 、B 两端接入电压为 u =3 2sin314t V 的交变电流.原线圈匝数 n =100 匝,副线圈匝数 n =200 匝,则()A. 将击穿电压为 6 V 的电容器接在C 、D 两端,能正常工作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 C 、D 两端,打点周期为 0.02 sC. 把额定电压为 6 V 的小灯泡接在C 、D 两端,小灯泡能正常工作D. 把交流电压表接在 C 、D 两端时,电压表读数为 8.48 V2π 【解析】 交变电流的周期T = ω=0.02 s ,有效值U =3 V ,变 U n n 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故 B 正确;由U =n ,得 U =n U =6 2 2 1V ,变压器输出电压的峰值为 6 2 V ,故大于电容器的击穿电压,A 、ΔtD 错误,C 正确.【答案】 BC5. 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有 100 匝,输出电压为 10 V ,则铁芯中磁通量的变化率的最大值为()A .10 Wb/sB .14.1 Wb/sC .0.14 Wb/sD .28.2 Wb/s【解析】 由 E =n·ΔΦ知ΔΦ 1 1 Δt =n E m =100×10 2 Wb/s =0.14 Wb/s. 【答案】 C6. 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n 为原线圈,接一正弦交流电,n =n ,在 n 、n 两个线圈上分别获得 35 V 电压,要想得到 70 V 电压, c 、d 、e 、f 怎样连接( )A. d 、e 连在一起,c 、f 为输出端B.c、f 连在一起,e、d 为输出端C.e、c 连在一起,f、d 为输出端D.f、d 连在一起,e、c 为输出端【解析】两个线圈串联后,要注意使电动势的方向相同,如果接反了,输出电压就变为零.【答案】CD7.图中 B 为理想变压器,接在交变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的电源上,L 为指示灯,灯泡 L和 L完全相同(其阻值均恒定不变),R 是一个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都是理想电表.开始时开关 S 是闭合的,当 S 断开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电流表 A的示数变小D.灯泡 L的亮度变暗【解析】由题意可知,原副线圈两端电压均保持不变,故的22 示数不变,选项 B 错误;当开关 S 断开后,副线圈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减小,则 的示数减小,输出功率减小,则输入功率减小, 的示数减小,选项 A 错误,选项 C 正确;电路中 R 两端电压减小,L 两端电压增大,L 变亮,选项D 错误.【答案】 C8.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一 10 V 的交流电源相连,副线圈并联两个小灯泡 L A 和 L B ,小灯泡 L A 的额定功率为 0.3 W ,正常发光时电阻为 30 Ω,已知两灯泡均正常发光,流过原线圈的电流为 0.09 A.(1)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少?(2) 流过灯泡 L B 的电流为多少?【解析】 (1)U =10 V ,根据小灯泡正常发光,n U 10 则U = PL A RL A =3 V ,n =U = 3. 2 2I n n (2)I 1=n ,所以 I =n I =0.3 A ,IL =U2=0.1 A,IL=I -IL =0.2 A.A RLA B2 A【答案】(1)10 :3 (2)0.2 A能力提升1.钳形电流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A.图乙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 3 匝,则( )A.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电流,图乙的读数为 2.4 AB.这种电流表能测交变电流,图乙的读数为 0.4 AC.这种电流表能测交变电流,图乙的读数为 3.6 AD.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变电流,图乙的读数为 3.6 A【解析】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所以它只能测交变电流,根据变压器的原理,I n=I n,其中 n指钳形电流表内部线圈的匝数,n指待测电流导线的匝数,I指外接电流.当在图乙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 n′=3 匝,则 n=3n′,则满足 I n=I n′.解得 I=3I=3.6 A.【答案】C2.如图所示,M为理想变压器,电表均可视为理想表,接线柱 a、b 接电压u=311sin314t V 的正弦交流电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上滑动时,示数发生变化的电表是( )A.A、A B.A、VC.A、A、V D.A、A、V、V【解析】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都随电阻的减少而增大.【答案】A3.下图所示的 4 种亮度可调的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它们所用的白炽灯相同,且都是“200 V,40 W”.当灯泡所消耗的功率都调至 20 W 时,台灯消耗的功率最小的是( )【解析】在通过电阻进行分压或分流的电路中,电阻本身将消耗能量,利用理想变压器使灯在工作时变压器不损失能量,则这种可调台灯消耗的功率就最小,分析可知使灯的功率都调至 20 W 时 C 电路消耗功率最小.【答案】C4.如图,将额定电压为 60 V 的用电器,通过一理想变压器接在正弦交变电源上.闭合开关 S 后,用电器正常工作,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分别为 220 V 和 2.2 A.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变压器输入功率为 484 WB. 通过原线圈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0.6 AC. 通过副线圈的电流的最大值为 2.2 AD.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 n:n =11:3【解析】 对于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输入功率P =60×2.2 W=132 W ,A 错.通过原线圈的电流 IP 入132入1=U =220A =0.6 A ,B 正确.正弦式交流电电流的最大值 I m =2I =2.2 2 A ,C 错误.根据变压器变压比有 n:n =U :U =11:3,D 正确.【答案】 BD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 u =U m si nωt ,副线圈电路中 R 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V 和 V 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和 U 表示;A 和A 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 I和 I 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I 和 I 表示电流的瞬时值1B .U 和U 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 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不变、I 变大D. 滑片 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变小、I 变小【解析】 交流电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故选项 A 、B 错误;P 向下滑动过程中,R 变小,由于交变电源,原副线圈匝数不变,U 、U均不变,所以 I =U 2I n n2R 0+R 变大,由I 2=n 1,得 I =n I 变大,故选项 C 正确,选项D 错误.【答案】 C6.如图甲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ab 为原线圈,ce 为副线圈,d 为副线圈引出的一个接头,原线圈输入正弦式交变电压的 u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只在 ce 间接一只 R =400 Ω 的电阻,或只在de 间接一只R =225 Ω 的电阻,两种情况下电阻消耗的功率均为 80 W.(1) 请写出原线圈输入电压瞬时值u 的表达式;n4代入数据得=.n3【答案】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诗词汇总
蝉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
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
凭借秋风的力量。
)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东晋葛洪
(人们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不做事,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放弃用功。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魏晋陶渊明《杂诗》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独自悔恨悲悲切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多少人世间的事都是急忙忙地匆匆而过,天地不断旋转,光阴紧迫。
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
)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
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的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sǔn)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yù)皇皇。
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年轻人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年轻人在世界上称雄,国家就在世界上称雄。
旭日东升,前程光明;黄河从地下流出,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潜藏的巨龙在深渊腾跃而起,各种水中生物纷纷散逃;幼虎在山谷吼叫,各种野兽无不震惊惶恐;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珍奇的鲜花含苞待放,万木逢春,生机勃勃;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着耀眼的光芒。
我们青年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从纵的时间上看有着千年万载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可通达四面八方,前途就象大海一样宽广,未来的岁月正长。
美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跟青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同国土一样万寿无疆!)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
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朱子家训·全文》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好书读多少遍都不会多,熟读之后认真思索,自然会明白书中的真意。
)
古人谈读书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叫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件缺一不可。
)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