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中英文化上的差异所引起的误解
中英文化上的差异所引起的误解-致即将赴英国的留学生初到异国他乡的你,面对新的语言环境,新的文化习俗,新的同学朋友,有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不太适应。
特别是由于中英文化上的差异,你的一些言行往往会引起学校老师、同学或房东的不理解。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误解,尽快融入英国社会呢?以下是几点有用的建议,希望对将要赴英或者已经在英求学的同学有点帮助。
语言和通讯·英国不同地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口音。
某些口音可能很重,让在家乡听惯了标准英语的中国学生难以听懂。
一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在电话上交流比当面交谈更难。
达到有效交流的办法是:有疑问的时候,不要害怕打断对方并提问。
必要的时候询问拼写,尤其是人名和地名。
·人们在日常对话中可能会用俗语。
中国学生对这些俗语不熟悉,甚至不明白。
例如,“Loo”指厕所(WC),“Tube”指地铁(metro),“Tea”在某些情况下指正餐,“Pants”指内衣裤。
人们说“flat”而不是“apartment”。
“To let”的意思是“供出租”。
在非正式的场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 you”。
当人们说“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yes”。
·英国人很有幽默感。
他们在讽刺的时候,可能看起来很严肃。
在严肃的谈话中经常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
·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要直接切入主题。
拐弯抹角会被视为浪费时间。
英国人说“no”的时候,他们要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并非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
社会风俗与礼仪※ 一般风俗·跟你的家乡相比,车辆在马路的左边行驶。
驾车者会给行人让路,但并不总是这样。
为了你的安全,过马路时还是要左右看。
·大部分人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公共汽车站、银行、邮局等地方等待服务时要排队。
在自动提款机旁,人们会有意识地与正在使用机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离。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1. 对于礼节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礼节,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个人自由。
2. 对于谈话方式的误解:中国人更喜欢直接表达,而西方人则更喜欢间接表达。
3. 对于谦虚的误解:中国人更加强调谦虚,而西方人则更加强调自信。
4. 对于礼物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礼物的实用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礼物的情感价值。
5. 对于节日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聚会,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个人独立性。
6. 对于穿着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穿着的正式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穿着的舒适性。
7. 对于职业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职业的稳定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职业的发展性。
8. 对于家庭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的稳定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家庭的发展性。
9. 对于社交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社交的礼仪,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社交的自由性。
10. 对于时间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时间的实用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时间的质量。
中外文化在交流中误读对方的例证
中外文化在交流中误读对方的例证误读这一概念原本用于描述阅读活动中的某种现象,通常在两层意义上被使用:一种是本意,英文表述为“misread”,释为“read and interpretwrongly”,意指在阅读活动中错误的或者不正确的理解和解释。
很显然,这里的误读就是错误。
另一种理解则把误读看作是对作品本文的创造性背叛。
这种误读尽管可能是对作者原意的背离,但却是一种“创造性背离”。
但把这一概念引入到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领域,考察人们在接受和理解异质文化时的反应,或者说处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时,我们会发现,同样存在着消极的与积极的误读现象。
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精神传统及其独特的规定性特征,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主体,作为他者的文化主体并不是沉默无声、可以任由人随意解释的,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无视别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背景,就有可能出现完全错误的理解。
下面我就简单分类谈谈中外文化在交流中误读对方的例证一、对文化基本内容的误读18世纪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中国文化发源于古代埃及文明。
又如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之下,一些西方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文革”所产生的乌托邦想象,17、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将中国视为理想的“乌托邦”库藏,作为文明象征的典范或乌托邦,中国形象首先发挥了巨大的参照系的功能,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拿有关中国的材料来比照批判欧洲社会。
另一方面,中国的这个典范或“乌托邦”还对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改造方案起到示范作用,成为激发、刺激欧洲文明走向进步的一个精神动力。
,这些显然都属于对另一文化产生的背离其基本内容的误读。
二、受自己主观动机的支配而对异质文化进行某种程度的改造,属于有意识的误读。
例如,欧洲的耶稣会教士来到中国,为了达到证明和传播天主教义的目的,他们在译介中国文化典籍时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基督教文化观念来加以曲解和附会,比如著名的“以耶释儒”模式。
再如,众所周知,近现代中国思想和文学借鉴和吸取了很多西方成果,由于这种借鉴发生在特殊的半殖民历史背景之下,因此民族自强就成为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学的一个深层的意识原动力,在此基础之上的思想启蒙和文学实践在援引外来文化资源时都往往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文化差异导致的10个误会
Top 10 赞美西方人乐于赞美别人,同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赞美。
而中国人为了显示谦恭,常常会“拒绝”他人的赞美。
这种“拒绝”会让老外觉得莫明其妙,好像你不领他的情似的。
还有,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
为了献殷勤,我们常喜欢对客人说"You must be tired? Have a good rest."。
然而,普通的问候之语却有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她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的。
Top 9 致谢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ne's own obligation, no need to thank or be thanke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生分。
而老外对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忙都习惯说谢谢,他们期待polite expressions like "please", "thank you", etc.。
所以,和老外相处,千万不要吝啬“谢谢”两个字。
“谢”少了只会让老外觉得你羞涩且不懂礼貌。
Top 8 出游中国人结伴出游的时候,如果买什么东西,花钱的那个人一般都会先统计有几个人,然后按照人头购买东西,即便有人之前客气地说不要,中国人还是会给他买上一份。
When a Chinese offers refreshments or drinks to his colleague, his colleague often declines the offer politely, because he doesn't want to trouble the person who offers and it also shows his politeness. Normally the person who offers still prepares or buys refreshments or drinks, and this will be expected by his colleague. Sharing food and drink when going out together is common among colleagues and friends。
中美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
中美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中美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外国语学院A0921班张晓露02号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以中美交流为模板,交流双方不仅要受到两国文化的影响,还要受到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
例如,一个中国人即使对美国文化了如指掌,但倾向于认为对方也用与自己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那么有时仍然会发生文化冲突。
因此,了解中国人与美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以及这些思维特点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对于减少较集中的文化冲突,进行更加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方式文化冲突中美跨文化交际一、思维方式的概念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的程序。
从深层角度来说,思维方式更多地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具体来说,它受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思维方式因人而异,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之间,其差别就更大。
对于同一件事物,由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习惯或思维顺序上的差异,所以做出的理解和反应也会各有不同。
例如,中国人写日期时,其顺序是年份、月份、日期;而美国人写日期的顺序则是日期、月份、年份。
在姓与名的排列顺序上,中国先是姓、辈、最后是名;而美国人则是名、父命、姓氏。
还有中国学生写论文爱选择大题目,美国学生写论文的题目一般比较具体。
又例如,在做自我介绍时,中国人习惯说:“我来自中国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某某村。
”美国人却习惯按照从小地方到大地方的顺序来介绍。
这里就包含了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国人思考问题常常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而美国人却习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思考问题。
因此,当中国人和美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一味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释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或行为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学着以对方的思考习惯去理解对方的意思,可能会让彼此间的交流更顺利一些。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大误会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大误会作者:梁小明来源:《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5年第05期你和老外闹过笑话或者误会吗?中西文化差异会造成两方人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和做法的不同。
加强沟通,理解万岁。
为了让你和老外轻松相处,我们总结出经常发生的10种误会及其解决方法。
1. 赞美西方人乐于赞美别人,同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赞美。
而中国人为了显示谦恭,常常会“拒绝”他人的赞美。
这种“拒绝”会让老外觉得莫明其妙,好像你不领他的情似的。
还有,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
为了献殷勤,我们常喜欢对客人说,“You must be tired?Have a good rest.”然而,普通的问候之语却有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她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的。
2. 致谢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ne’s own obligation, no need to thank or be thanke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生分。
而老外对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忙都习惯说谢谢,他们期待polite expressions like “please”,“thank you”, etc.。
所以,和老外相处,千万不要吝啬“谢谢”两个字。
“谢”少了只会让老外觉得你羞涩且不懂礼貌。
3. 出游中国人结伴出游的时候,如果买什么东西,花钱的那个人一般都会先统计有几个人,然后按照人头购买东西,即便有人之前客气地说不要,中国人还是会给他买上一份。
When a Chinese offers refreshments or drinks to his colleague, his colleague often declines the offer politely,because he doesn’t want to trouble the person who offers and it also shows his politeness. Normally the person who offers still prepares or buys refreshments or drinks, and this will be expected by his colleague. Sharing food and drink when going out together is common among colleagues and friends.然而和老外结伴出游,如果你客气地推说不需要某样东西,那么对方真的就不会给你买。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第一篇: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提纲引言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现象(一)招呼(二)称谓(三)致谢(四)称赞二、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文化背景(二)思维方式(三)社会风俗习惯三、减轻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出现对策(一)社会层面(二)教育教学方面(三)交际双方结束语参考文献第二篇:《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宗教文化,东西方建筑文化《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宗教文化(一)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在人类社会已经有超过一万年的发展史。
通过人口迁徙和近代航海家的远洋探索,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世界三大宗教。
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由上图可以看出,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中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北亚部分地区;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西亚、中亚、北非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佛教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中国西藏以及蒙古高原一带。
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创立于西元1世纪,相传创立者是耶稣,典籍是《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其信徒自称“基督徒”,即信仰基督的人。
教徒总数2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都以《圣经》为信仰的依据、“三位一体”、原罪说、救赎说等理论,但具体内涵有较大差异。
基督教的神职人员被称作“神父”、“牧师”,基本的宗教仪式有洗礼、圣餐、忏悔、祷告等,基督徒每周至少要去教堂礼拜一次,且不能吃血液以及动物内脏。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受难节、主显节、圣诞节等。
在受难节,基督徒一周内忌宴请,要守斋,不得吃红肉,但可以吃鱼和蔬菜。
平时不能以上帝的名义开玩笑或发誓,忌讳数字13以及十字架。
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朝,当时被称作“景教”。
唐亡后,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断绝,基督教一度在中国绝迹。
元朝再次统一后,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基督教再次来到中国。
西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皇帝亲率大军攻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灭亡。
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案例
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案例一、身体语言方面。
1. 点头的含义。
有个美国小哥到印度出差。
在和印度合作伙伴谈生意的时候,印度人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的方案。
美国小哥觉得有些地方不太满意,但是出于礼貌还是时不时地点点头。
在美国文化里,点头可能只是表示“我在听你说话”。
可在印度文化中,点头却可以表示同意。
所以印度人以为美国小哥对所有内容都很满意,最后谈完了才发现有很大的误解。
美国小哥说:“我只是在表示我在听,可没说我都同意啊!”印度人则很不解:“你一直点头,我们还以为你全盘接受了呢。
”2. 眼神接触。
一个日本学生到美国留学,在课堂上被美国老师提问。
美国老师觉得在交流的时候,学生看着自己的眼睛是一种尊重和自信的表现。
可是这个日本学生老是躲闪老师的眼神,偶尔看一眼又赶紧移开。
美国老师心里有点不太舒服,觉得这个学生是不是不尊重自己或者是在隐瞒什么。
其实在日本文化里,长时间的眼神接触是不礼貌的,尤其是面对长辈或者权威人士的时候,会被认为是一种挑衅或者无礼的行为。
后来日本学生知道了美国的这种文化习惯后,努力克服自己的习惯,尽量保持适当的眼神接触。
3. 身体距离。
一位拉丁裔的朋友到北欧旅游。
在公共汽车上,他像在自己家乡一样,和旁边的人靠得比较近说话,因为在拉丁文化里,人们的社交距离相对比较近,这样表示热情友好。
但是旁边的北欧人却很不自在,一直往旁边挪。
拉丁裔朋友觉得很奇怪,心想自己只是正常地聊天,这人怎么这么冷漠呢?而北欧人心里却在想:“这个人怎么靠这么近,都侵犯我的私人空间了。
”二、饮食文化方面。
1. 吃狗肉的争议。
有个韩国人到美国朋友家做客。
美国朋友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有各种肉类和蔬菜。
韩国人看到满桌的食物很高兴。
吃饭的时候,他无意中提到在韩国有些地方是有狗肉菜肴的。
美国朋友听了之后,脸色大变,非常震惊和生气。
在美国文化里,狗是人类的朋友,吃狗肉是不可想象的残忍行为。
韩国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忙解释在韩国也不是所有人都吃狗肉,而且现在吃狗肉的现象也在逐渐减少,并且很多人都反对吃狗肉了。
中国人和老外经常发生的十大
看完此文,希望大家能避开误解的雷区,沟通无极限,交友无国界。
而且,中国人接到别人的礼物,为了显示自己不是个贪财之人,习惯于把礼物悄悄放在一旁,然后等客人离开后再拆开包装;而老外则希望你当着他的面打开礼物,并对他的礼物赞美一番。
做客中国人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都喜欢随处逛,到处看。可老外是怎么看待这些行为的呢?虽说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是好的待客之道,但老外还是忌讳你在做客的时候在他家里东逛西逛,甚至偷窥他的隐私。同样的,涉及到薪资、年龄等隐私问题我们也不要张口就问。
中国人和老外经常发生的十大“误会”
你和老外闹过笑话或者误会吗?中西文化差异会造成两方人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和做法的不同。加强沟通,理解万岁。为了让你和老外轻松相处,我们总结出经常发生的10种误会及其解决方法。
赞美西方人乐于赞美别人,同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赞美。而中国人为了显示谦恭,常常会“拒绝”他人的赞美。这种“拒绝”会让老外觉得莫明其妙,好像你不领他的情似的。
称呼当外国人听到中国人称呼他们为“老外”的时候,他们心里是不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老,且很健康。
而当他们听到中国人管外国小孩也叫“老外”的时候,他们才明白“老”其实是对某个人的尊称,比如老张,老王。
送别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对内敛。送别的时候,他们强忍泪水,吝于拥抱,种种“冷淡”表现让老外深感诧异。所以,如果你和老外送别,举止不妨洒脱奔放一些,可别让他们觉得你是“冷血动物”。
鼓掌当众发言的时候,如果别人给自己鼓掌,为了表达谢意,中国人通常都会暂停发言,而后随着听众一起鼓掌。可是老外就不理解为何要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鼓掌,多不谦虚啊。所以,以后老外在场,发言的人不妨用鞠躬或者挥手代替鼓掌。当然,微笑站立也是一种选择。
中西方文化隔阂例子
中西方文化隔阂例子中西方文化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特点的简要介绍:价值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思维方式:西方人倾向于分析性思维,注重逻辑和理性。
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综合性思维,注重直觉和感性。
社会关系:西方文化中的社会关系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人的独立和平等。
而中国文化中的社会关系则以家庭和社会为中心,注重亲情和等级秩序。
艺术形式:西方的艺术形式如油画、雕塑等强调对自然和人物的逼真再现,追求形式美和个性表达。
而中国的艺术形式如国画、书法等则更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追求神似和内在的精神表达。
宗教信仰: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强调原罪、救赎和天堂等概念。
而中国文化则以儒教、道教和佛教为主要宗教,注重道德修养、和谐共生和轮回转世等思想。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关系、艺术形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文化体验。
中西方文化隔阂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和误解。
这种隔阂可能源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对同一件事物或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隔阂仍然存在。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尊贵和权威的象征,但在一些西方人的眼中,“龙”却被视为邪恶和暴力的代表。
此外,在一些西方人看来,中国的茶道、太极拳等传统文化活动具有神秘色彩,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价值。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隔阂依然存在。
为了消除这种隔阂,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理解,需要加强教育、媒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中西方文化隔阂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例子:龙的形象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尊贵和权威的象征,但在一些西方人的眼中,“龙”却被视为邪恶和暴力的代表。
跨文化误解-都是手势惹的祸
跨文化误解-都是手势惹的祸跨文化误解-都是手势惹的祸当我们在跨文化的情景之下工作时,时常会遇到大量潜在的交际问题。
这不仅表现在不同文化中蕴载着迥异的语言,而且他们的肢体语言通常也彼此难以理解。
一个简单的姿势,如挠一下别人的耳垂,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这个动作将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结果。
正如德斯蒙德·莫斯所提醒我们的那样,一个并无恶意拉别人耳垂的动作,在5个不同的地中海文化中有5种不同的涵义。
对西班牙人而言,这个姿势意为“你真是好吃懒作”;对希腊人来说,意为“警告”;对马耳他人而言,意为“你是个卑鄙小人”;对意大利人而言,意为“滚开,你这个同性恋”;只有对葡萄牙人来说,抓别人耳垂意味着某种积极的含义,而不是将这个姿势解释为侮辱之意。
最近,德国柏林的蒂尔加滕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奇特的官司,有位司机路遇警察,把手伸出车窗,朝警察做了一个简单的手势: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
于是,警察状告该司机侮辱了他。
这个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里有不同的含意,在俄罗斯,广告中一位胖厨师头戴厨师帽,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表示这里食品品种丰富。
德国警察以侮辱罪把司机送上法庭,法官找遍文献资料,还请教了心理学家,最后判决:这个手势在德国有两种理解,怎么看待就是个人的事了,司机被宣告无罪。
如果邀请柏林工程大学的符号学专家出庭的话,那么他们会告诉你,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的花瓶上就有“圆圈”手势。
在希腊人眼里,这个手势同样有两种含意。
不过都是正面的:象征爱情——嘴唇接吻的图形或赞扬讲演者表达准确、用词精辟。
至于侮辱性的解释,其出现要晚得多。
拇指和食指合成圆圈,美国人表示“OK”,法国人——空、“零”,日本人——为数不少的“钱”,而在葡萄牙人的眼里——带有淫秽性的侮辱,突尼斯人——我要杀死你。
差别竟如此之大。
英国航空公司告诫出国的乘客:“要小心,手势不当会让你尴尬。
”当你不懂语言,而又必须向对方立刻说明什么,不由自主地带出手势和动作,认为这样对方会明白的。
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与解决
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与解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紧密。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误解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这些误解可能导致沟通困难、交往障碍甚至破裂,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应对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产生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误解产生的原因1.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因此,即使双方都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仍然存在理解和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2.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导致人们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和反应存在差异。
比如,在交际习惯、礼仪规范、时间观念等方面,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3.非语言交流除了语言表达,人们还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眼神等方式进行交流。
然而,这些非语言交流在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容易引发误解。
二、解决误解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跨文化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并主动去了解彼此的文化。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和习惯,以及理解对方的价值观,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2.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解决误解的关键。
这包括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等方面。
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和交际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跨文化交往中的问题。
3.多角度思考和倾听在跨文化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同时,我们也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通过有效的沟通,找到共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4.适应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跨文化交往中,我们应该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尽量避免引发误解。
比如,在礼仪规范和见面方式上,了解对方的要求并予以尊重。
5.寻求专业支持和咨询在一些复杂和困难的跨文化交往中,我们可以寻求专业支持和咨询。
比如,可以咨询跨文化交际专家、国际文化中心等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结语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尊重、理解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解决。
港人与大陆人分歧中无处不在的文化误渎
港人与大陆人分歧中无处不在的文化误渎最近,各种伤感情的传闻,不断在网上流传。
一会是几个戴口罩的港灿在围攻一个带孩子的妈妈,硬说对方是水客。
一会又是一个没有署名落款的帖子,因为毁损了有歧视侮辱字眼的A4纸张被警察带走调查并被索赔4000。
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虽然无法考证,有一点确凿无疑,就是极大地激怒了不少民众。
地球正在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巧克力球。
各民族各文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在时代——对——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骄阳下。
日头灼人啊,不管什么肤色,都无可奈何地融化并无法自控地互相流淌,主动或被动地融合在一起。
西方现代文明规则的一个重要基石,也是与东方文化最大的区别所在是:不妨碍他人。
所有种种文化冲突,无非浓缩起来就这样一个分水岭。
但是,让中国这个生活在集体主义精神下数十年,又有传统的乡土习性两千年的民族,能理解“他人”的概念,确实还要一段时间。
中国大陆人,在这样文化红鸿沟面前,面临的困惑,是面子自大与里子自卑的冲突。
自大嘛,从明清以袭,天朝大国、万夷来朝的梦做得太久太深的缘故,加上这几十年中小学教育中各种非常不靠谱的历史教育“我们地大物博、文明古老、泱泱大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真正的文明历史屏蔽得太多,对自己的糟粕和愚蠢吐糟的太少。
真正和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一接触,发现人家文明更强大,科技更优秀、规则更完善、人民更礼貌——天朝大国的溃败感,是十分强烈的。
强烈到他们常常忍不住要第一时间退回堡垒,关起门的,继续夜郎自大。
这样的挫败感,从清到今。
鸦片、英法联军、圆明园、甲午......好吧。
这样的挫败情绪在社会中酝酿,发酵到极致又没有出路时,呼唤不出神龙教,就会呼唤出义和团。
无论是1895年山东打教案,还是2012年西安以抗日为名游行打砸抢,都只是义和团的第N 季而已。
它的民族特点是:一肚子邪火,却又找不到大门,然后就脖子一梗——爱谁谁——还有最后就专门欺负自己人。
香港的排外愤青,喜欢欺负本族人,大陆的反日愤青,也喜欢欺负本族人,这一点,在劣根性上倒格外相似:自大的时候把别人看成劣等狗,受到挫折时行动也猥琐得像丧家狗。
中西方文化交际差异
Top 2
老外讲究约会要周到,赴约要守时,做客时要彬彬 有礼,自然大方,而且还讲究办事讲求效率,重视有 计划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什么时候做什么,一 般都会先安排下来。所以他们不喜欢别人的突然 来访,打乱他们的计划,让他们措手无策,毫无准备 ,所以如果我们如果要去他们家做客时,必须事先 打个招呼,说你什么时候要过去,也让他们有时间 准备。万一你临时有事不能赴约,应该尽早地通知 对方,并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己的歉意,并说明原因,与人约定好 后不能失约,失约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去赴 约的时候最好要准时到达,因为迟到让别人等你是 非常失礼的。
Top 8
整体上,中国人使用“谢谢你”远 不及英美人那样频繁。中国只有在 别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时,才说: “谢谢”,而且是真正表示谢意。 另外,在我们中国人的意识里,对 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应该的, 不需要去道谢。彼此根本不必说谢 谢,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生分。
另外,由于生活习惯和审美价值观的不同,英美人寒 暄和中国人很不一样,这点在和英美人交谈时显得 特别重要。汉语里的寒暄有时候还有对对方的关 心,如:“你今天的气色看起来不太好,生病了 么?”“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 要注意身体”,在中国,人们不会为此感到生气, 但在英美国,人们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 "you are so thin"即使很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地难 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虽然英美人会常说 “wish you good health!”道别时常说“take care” 但一般不会把you are in good health之类作为问候 或者恭维人时说的话(在他们看来这句倒像是医 生对体检的人或是有病的人说的话)。所以在寒 暄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会与西方国家的人闹出 很多笑话来。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例子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例子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过程。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社会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发生语用失误。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例子,并分析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
首先,一个常见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是由于使用姓氏或称谓的问题。
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使用姓氏来称呼对方,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习惯用名字来称呼对方。
因此,当中国人用姓氏来称呼西方人时,可能会给人一种陌生、冷漠的感觉,甚至被认为是不友好的行为。
另外,在一些亲密关系中,中国人习惯使用亲昵的称谓,比如“老婆”、“宝贝”等。
但在英语中,这样的称呼可能显得过于亲密,会让西方人感到不舒服或误会您的意图。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使用也经常容易出现问题。
中国文化中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在与人交谈时会频繁使用各种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等。
然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直接、简洁的表达方式,而过多使用礼貌用语可能被误认为拖延时间或虚伪。
另外,有些西方国家也存在类似于中国的礼节,例如日本的鞠躬礼。
如果外国人在不了解这些礼节的情况下,可能会给对方留下不专业或不懂规矩的印象。
再次,幽默和讽刺是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误解的领域。
幽默在不同文化中有着巨大的差异,一个文化中的笑话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会被误解或毫无反应。
例如,在英语中,讽刺和挖苦是很常见的幽默方式,但在某些亚洲文化中,这种方式是被视为不尊重或冒犯他人的行为。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特别谨慎地使用幽默和讽刺,以免引起误解或冲突。
最后,语言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常常导致失误。
中国文化中,人们倾向于使用间接的语言方式,通过暗示和含蓄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然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直截了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因此,当中国人使用间接的语言方式与西方人交流时,可能会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或引发误解。
另外,一些文化中还存在着不同的沟通风格,比如低沉的声音和避免直接目光接触等,在跨文化交际中也需要特别注意。
美联英语:中西文化差异最容易产生误解话题
美联英语提供:美联英语:中西文化差异最容易产生误解话题小编给你一个美联英语官方试听课申请链接:/?tid=16-73374-0 You've put on weight.避免指出某人很胖或对体重发表意见,除非你试图用粗鲁的方式对待别人。
谈论体重常常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而类似You're getting fat. 评论则是非常之粗鲁且侮辱人的。
Oh you're pregnant!除非这是非常的明显,没有必要故意提起这事。
如果你说错了的话,可能就会让对方感到非常的侮辱。
原因看第一条。
Is this your daughter?但是,如果她恰巧是他的女朋友怎么办呢?避免对对方关系的任何猜测,而是等待对方介绍,或是大胆的介绍自己。
Your sister is so much prettier than you.在一些文化传统中这也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评论,但这可能会伤害你正在与之谈话的人。
反之,不要比较,只是提到他的姐姐非常漂亮就可以了。
That color doesn't suit you.对某人外表否定的评论可能会破坏整个夜晚的气氛--特别是他们已经在着装上花费了很多心血。
赞赏你喜欢的一件衣服或饰品试着让别人感到非常愉快。
How much money do you make?这可能并不是侮辱,然而却是能让人尴尬的私人话题。
在许多地方谈论钱或薪水都是不和时宜的。
You look sick.如果这么直接说的话,可能会变成一种侮辱了。
如果某人的确看起来不太健康,你可以问:Are you feeling ok?How old are you?对许多人来说,年龄是敏感的话题,很多人不愿透露他们的具体年龄。
不要问这样的问题--除非你是和一个6岁的小孩在谈话。
他们可愿意告诉别人年龄了!总之话题不要太私人化或否定。
在社交场合,甚至在所有的场合,能按照一句英国流行的谚语做是非常得体聪明的:If you can't say anything nice, don't say anything at all.中西文化差异最容易误解的4个场景Cultural Differences 中西对比There is a table which compares Chinese and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with respect to certain cultural conventions. 中西差异的实例,不得不看。
来自另一种文化误解的例子
来自另一种文化误解的例子
为什么我们与来自其它文化的人们的交流总是充满了误会、让人感到沮丧呢?令很多人奇怪的是,即使怀着良好的愿望、使用自己认
为是友好的方式,甚至有互利的可能性,也似乎都不足以保证交流的成功。
有时候,出现排斥现象正是因为一方所属的文化群体团体是“不同”的。
在这个国际舞台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探讨为什么尝试交流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的原因是必要的,这些原因实际上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绊脚石。
为什么误解或反对会产生呢?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就是,大部分
的人天真地认为世界上的人有足够的相似之处,可以让我们成功地交流信息或感受,解决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加强商业关系,或者只是产生我们所希望产生的印象。
所有的人都会生儿育女,组成家庭或社会,发展一种语言以及适应他们周围环境的这种倾向特别具有欺骗性,因为它带来了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就是这些行为的形式以及围绕这些
行动的态度与价值观念将是相似的。
相信“人就是人”和“我们内在本质是相似的,”这让人感到心安理得,但是下定决心去寻找证据却
只会令人失望。
力求证明达尔文关于面部表情是共同的这一理论的跨文化研究
给人极大的希望,研究者发现脸部的某些看得见的形状,即因愤怒、恐惧、惊讶、悲伤、厌恶、幸福而紧缩的肌肉组合,我们人类各成员
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似乎无济于事,只要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生长的文化决定了这种情感是否会表露或压抑,决定了在何种场合和多大的程
度上会表露或压抑。
带来这种情绪感受的情形也因文化而异,例如:由于崇拜的文化信仰不同,一个心爱的人死亡可能带来欢乐、悲哀或其他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你和老外闹过笑话或者误会吗?了解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而容易造成的误会,更好地老外轻松相处。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介绍,以供大家参阅!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T o p10:赞美西方人乐于赞美别人,同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赞美。
而中国人为了显示谦恭,常常会拒绝他人的赞美。
这种拒绝会让老外觉得莫明其妙,好像你不领他的情似的。
还有,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
为了献殷勤,我们常喜欢对客人说Y o u m u s t b e t i r e d?H a v e a g o o d r e s t.。
然而,普通的问候之语却有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她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的。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T o p9:致谢
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 n e s o w n o b l i g a t i o n,n o n e e d t o t h a n k o r b e t h a n k e 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生分。
而老外对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忙都习惯说谢谢,他们期待
p o l i t e e x p r e s s i o n s l i k e p l e a s e,t h a n k y o u,e t c.。
所以,和老外相处,千万不要吝啬谢谢两个字。
谢少了只会让老外觉得你羞涩且不懂礼貌。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T o p 8:出游中国人结伴出游的时候,如果买什么东西,花钱的那个人一般都会先统计有几个人,然后按照人头购买东西,即便有人之前客气地说不要,中国人还是会给他买上一份。
W h e n a C h i n e s e o f f e r s r e f r e s h m e n t s o r d r i n k s t o h i s
c o l l e a g u e, h i s c o l l e a g u e o f t e n
d
e c l i n e s t h e o
f f e r p o l i t e l y,b e c a u s e h e d o e s n t w a n t t o t r o u b l e t h e p e r s o n w h o o f f e r s a n d i t a l s o s h o w s h i s p o l i t e n e s s. N o r m a l l y t h e p e r s o n w h o o f f e r s s t i l l p r e p a r e s o r b u y s r e f r e s h m e n t s o r d r i n k s,a n d t h i s w i l l b e
e x p e c t e d b y h i s c o l l e a g u e. S h a r i n g
f o o d a n d d r i n k w h e n
g o i n g o u t t o g e t
h e r
i s c o m m o n a m o n g c o l l e a g u e s a n d f r i e n d s。
然而和老外结伴出游,如果你客气地推说不需要某样东西,那么对方真的就不会给你买。
他们觉得不给你买是尊重你的决定。
R e s p e c t o n e s o w n d e c i s i o n,y e s m e a n s o n e w a n t s i t, n o m e a n s o n e d o e s n t, p o l i t e n e s s
i s u s u a l l y s h o w n b y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a n k y o u o r p l e a s e。
所以,想要什么东西,就直接说出来吧,事后真诚地说声谢谢才是他们眼中的礼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