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吃什么药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吃什么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异常,其特征是心脏的上室部分发生快速而不规则的震颤收缩,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其他部分。
对于房颤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以及常用的药物。
治疗目标:房颤的治疗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复律,即恢复窦性心律,将心脏重新恢复到正常的有规律的心跳;二是控制心率,即使心脏保持在较低而有规律的心率下工作,以减少房颤对心脏的负荷和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不良影响。
常用的药物治疗:1.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房颤复律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心脏细胞内电信号的传导,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需要监测心电图和血药浓度,以避免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2. 心率控制药物:对于房颤的控制心率治疗,主要采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数字化治疗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心脏频率,并减少心室与房室传导。
其中,钙拮抗剂常用的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和阿罗洛尔,而数字化治疗常用的是地高辛。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减慢心室率、控制心律等,从而有效缓解房颤带来的不适症状。
3.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抗凝治疗也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方面。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NOACs),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
综合治疗策略:除了药物治疗,房颤的治疗还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电复律、射频消融术、心房封堵术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综合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除了治疗,预防也非常重要。
房颤患者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控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
2.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房颤的发作与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较大关联,所以房颤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心脑血管] 心房颤动首选药物治疗
[心脑血管] 心房颤动首选药物治疗Tags: 心房, 药物, 首选, 治疗心房颤动首选药物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郭继鸿伊布利特是一种抗心律失常新药,主要适用于阵发性或持续性房扑及房颤的快速转复。
在此之前,临床尚无治疗房扑、房颤的药物可以选择,一般情况下,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时,常用电转复。
电转复的有效率为90%,其缺点是转复时,患者需要全麻,需要禁食6小时。
《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指出,伊布利特是持续7天以内房颤的首选药物,以及房颤持续7天以上的一线治疗药物。
围手术期预先给予伊布利特,还将有助于预防房颤发生。
伊布利特还可用于普罗帕酮复律失败,以及普罗帕酮或氟卡尼治疗期间房颤复发的患者。
文献证实:伊布利特快速转复房扑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药。
伊布利特适合应用于心外科手术后、起搏器植入术中、射频消融房颤术中发生房颤的患者。
其特点是静脉推注后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即可见效,不需静脉维持,不用按公斤体重计算用药剂量。
伊布利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可自行消失。
患者用药前应查血清钾、血清镁的水平,用药后应心电监测4小时。
左室射学分数低和心力衰竭患者慎用。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是当前心血管药物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扑、房颤可引起心悸等症状。
房扑、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使血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注减少。
长期房扑、房颤易使心房内产生血栓和血栓脱落。
房扑、房颤还可引起心脏结构的变化(心房扩大、心室肥厚),使器质性心脏病加重[1]。
目前使房扑、房颤复律特别是快速复律的药物尚较少。
近年研究表明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ibutilide)是一种速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对快速终止房扑、房颤疗效较好。
伊布利特也是美国FDA第1个批准的静脉应用治疗房扑、房颤的药物[2]。
《房颤的药物治疗》课件
β受体拮抗剂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对房颤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详细描述
β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的β受体结合,减缓心率和降低心输出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缓解心 绞痛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作用。在房颤的治疗中,β受体拮抗剂可以作为辅助药物,用于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房 颤的复发。常见的β受体拮抗剂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
《房颤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房颤的概述 • 房颤药物治疗的原理 • 房颤的常用药物 •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的效果与展望
01
房颤的概述
房颤的定义
总结词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快速、不规则的电活动,导致心房收缩功能 下降。
详细描述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房颤状态下,心房的电信 号活动变得快速且不规则,导致心房的收缩功能下降,血液无法有效地泵入心 室。
。
控制心率
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房 颤患者的心率,改善症状,预防心 脏骤停。
降低血压
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房颤患者的血 压,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血管事 件风险。
药物治疗的展望
新型药物的研发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 会有更多新型药物用于房颤的治
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 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
禁用抗凝药物。
β受体拮抗剂禁忌症
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禁用β 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拮抗剂禁忌症
严重主动脉狭窄、失代偿性心 力衰竭等患者禁用钙通道拮抗 剂。
其他禁忌症
对某些药物过敏的者应禁用 或慎用相应药物。
2023房颤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常用药物用法
2023房颤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常用药物用法节律控制是心房颤动综合管理的重要部分,能有效降低房颤负荷、减轻患者症状,在早期房颤中有改善预后的证据。
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是节律控制策略的一线推荐。
《心房颤动节律控制药物规范应用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房颤节律控制药物应用规范的指导建议,关于心房颤动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方法,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普罗帕酮A用法用量•复律:静脉注射:1~1.5mg∕kg,缓慢静脉注射10mg∕min,必要时10-20min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21Omg/口袋〃用药:一次性口服450~600mg o•维持窦律:口服用药:每日300~600mg,分2~4次服用。
A禁忌证•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病史)或1VEF≤40%;•左室显著肥厚;-QRS增宽超过基线25%左束支传导阻滞或任何其他传导阻滞>120ms;•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CrCI<35m1∕min\A注意事项•与CYP2D6抑制剂(如氟西汀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联用,会增加后者血浆浓度;•年龄>50岁或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Ic类药物前,应考虑进行缺血评估(如负荷试3佥);•长期使用Ic类药物的患者,应每年进行冠心∖病评估,当出现明显冠脉缺血相关症状时,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此类药物;・静脉用药期间注意低血压、肝损害、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A随访和监测■初次静脉用药需心电监测;•口服用药后1~2周应行心电图检查,排除对传导系统的不良影响。
2胺碘酮A用法用量•复律:静脉注射:负荷量150~300mg(3~5mg∕kg),静脉滴注方式在30-60min完成;负荷量完成后给予1~1.5mg∕min,静脉滴注6h;然后减量为0.5mg∕min,根据需要持续2~4d;每日最大剂量(包含静脉和口服剂量)不超过2.2g o口服用药:负荷剂量过小将影响起效时间,一般不建议累积剂量少于7.2g(即600mg∕d,用药1周之后4OOmg∕d,用药1周燃后200mg∕d,长期维持),判断胺碘酮疗效前,累积剂量应达到10g。
房颤应用西地兰的原理
房颤应用西地兰的原理背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脏房室结中断,由心房放电速度过快引起。
房颤患者容易出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和栓塞等并发症。
西地兰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房颤的治疗。
西地兰的作用机制西地兰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胞中的钙离子流入来达到治疗房颤的效果。
1.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西地兰可以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的进入。
这样可以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减少心房异常放电的可能性。
2.减慢心房内异常电活动:西地兰还可以抑制心房内异常电活动的产生和传导。
这一方面能够减少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症状和改善心脏功能。
3.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西地兰还可以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减少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电活动。
这样可以减少心房异常放电对心室的冲击,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西地兰的应用西地兰主要用于房颤的治疗,通过上述机制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减轻相关症状。
1.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西地兰可以有效地抑制心房的异常放电和心室的快速反应,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该药物在控制心房颤动和心室率时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2.减轻相关症状:房颤患者常常出现心动过速、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西地兰的应用可以减轻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改善心脏功能:房颤常常导致心脏功能减弱,西地兰可以通过控制心律失常和减轻心脏负担来改善心脏功能。
这对于那些有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尤其重要。
西地兰的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西地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使用:西地兰是处方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请勿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使用时间。
2.注意不良反应:西地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眩晕、乏力、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应及时联系医生。
3.特殊人群慎用:西地兰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以及肝肾功能受损者中使用时需要谨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房颤药物治疗进展
房颤药物治疗进展1. 引言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房颤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有许多新的房颤药物出现,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房颤药物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 房颤药物分类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房颤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下所示:2.1.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是最早应用于房颤治疗的药物,其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钠通道来减慢心房传导速度,从而控制房颤的发作。
常用的钠通道阻滞剂有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室肌细胞,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减慢心房的收缩速度,达到治疗房颤的效果。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2.3.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的激活,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从而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控制房颤的发作。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钾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延长心房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增强心室肌细胞的复极过程,从而抑制房颤的发作。
常用的钾通道阻滞剂有胺碘酮、丙米嗪等。
2.5.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随着对房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开发出来,如离子通道调节剂、磷酸酶抑制剂等。
这些新型药物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安全性,能够更有效地治疗房颤。
3. 房颤药物治疗的进展房颤药物治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更安全的药物选择传统的房颤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使用时需注意心电图监测和剂量控制。
近年来,针对房颤的新型药物在选择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
例如,多种离子通道调节剂已被开发出来,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心脏离子通道,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个体化治疗策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基因差异可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不同反应。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会导致心脏不规律地跳动,增加患者患中风、心力衰竭和心脏性死亡的风险。
针对心脏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和降低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已经能够有效控制心脏房颤的症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电生理治疗主要包括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通过对心脏传导系统进行电生理学检查,找到触发心脏房颤发作的异常传导途径,然后通过射频消融术进行焊接和隔离,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两种,通过手术方式来修复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并复位心脏的正常节律。
综合来看,对于心脏房颤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三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律,增加患者患中风、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的风险。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除了手术治疗和心脏电生理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1.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房颤的常用药物之一,它可以帮助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延缓心脏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从而减轻或消除房颤症状。
2. 抗凝血药物。
房颤患者由于心脏搏动不规律,容易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形成血栓,增加患中风的风险。
因此,抗凝血药物的使用对于预防中风至关重要。
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它们可以帮助阻止血液凝结,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风的风险。
3. 心脏率控制药物。
对于一些房颤患者来说,控制心脏的搏动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脏率控制药物可以帮助调节心脏的搏动速率,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见的心脏率控制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心脏的搏动速率,减轻房颤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房颤患者,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房颤时,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药物治疗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每一位房颤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房颤者如何用抗心律失常药
房颤者如何用抗心律失常药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通常是由于心脏疾病所引起的,如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或是由于代谢性疾病所导致的,如甲亢或者是糖尿病,也有可能是由于过度的劳累,吸烟酗酒所引起的。
如果房颤心室率很快,可能会出现血液动力学障碍,需要积极治疗,持续性房颤,左心房内有形成血栓的风险,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
1.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1.心率快、心悸、心慌,感到心跳跳动的很快,可能伴有力气不足或者劳累2.心室率很快时心输出量下降,出现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心室率快,心室泵血功能出现下降,导致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
4.患者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这可能是患者过度紧张与害怕导致的,所以在当患者发病时一定要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
2.房颤患者如何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患有房颤的患者一定要对症用药,合理给予患者用药时间、剂量,并观察患者服用后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从而起到缓解患者病情,起到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对于患有心脏疾病但未出现性质变化的患者其首选用的药物为普罗帕酮、索他洛尔以及氟卡胺,上述三种药物对器官都不存在毒性,患者可放心服用。
索他洛尔具有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心室率,尽可能的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絮乱,所以降低正常心脏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同时普罗帕酮和氟卡胺对于心脏正常的患者也不存在副作用。
2.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可选用氟卡胺和普罗帕酮。
建议患者使用普罗帕酮,因为其导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小,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
部分患者的左心室肥大则使用索他洛尔和其他III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使用此类药物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应听从医生指导用药。
其实对于左心室壁>1.4cm的患者建议首选药物为胺碘酮,尽量避免I类和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汤日波一、概述房颤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逐年增加,房颤可增加脑卒中风险 2-7 倍,增加死亡率 2 倍。
如 ppt3 图表所示房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与心梗后患者、心衰患者相似。
二、房颤的治疗策略如 ppt3 图表所示为房颤的治疗策略示意图。
房颤的治疗策略分为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抗拴治疗为房颤治疗的基石。
可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而采取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交叉的策略。
如 ppt5 图表所示根据 AFFIRM 研究,节律控制不优于心室率控制。
如 ppt6 图表所示多项研究显示,转复并维持窦律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明显提高。
如 ppt7 图表所示 AFFIRM 研究显示,节律控制减少栓塞事件。
该研究同时显示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的随访第 5 年和第 8 年,节律控制略优于室率控制。
可见节律控制长期的预后优于心室率控制。
1 / 9三、抗心律失常药物(一) Vaughan-William 分类 1.Na 离子阻断剂: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
2. 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
3.K 离子阻断剂:胺碘酮。
4.Ca 离子阻断剂:异搏定。
如 ppt10 图表所示奎尼丁是最早应用于房颤转复的药物,早在 1914 年就开始应用于临床。
如 ppt11 图表所示奎尼丁转复的效率不高,且荟萃研究显示,奎尼丁增加死亡危险 3 倍。
(二)阵发性 AF 药物复律的选择阵发性 AF 药物复律已被证明有效的药物为:多菲利特、氟卡尼、伊布利特、普罗帕酮、胺碘酮。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为国内临床上可应用药物,属一类适应证,证据级别 A 。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心房不正常地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心脏泵血不规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本文将重点介绍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法。
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之一,旨在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形成和相关疾病,如中风。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Warfarin)、达比加群(Dabigatr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利伐沙班(Rivaroxaban)等。
不同的抗凝药物有不同的使用规范和禁忌症,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抗凝药物。
2. 心率控制:房颤时心率不规则且过快,容易导致心力衰竭。
心率控制的药物治疗是通过减慢心脏的心率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禁忌症进行合理的选择。
3. 心律控制:心律控制的药物治疗旨在恢复房颤患者的正常心律,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心律控制药物有胺碘酮(Amiodarone)、普罗帕酮(Propafenone)和索他洛尔(Sotalol)等。
这些药物虽然可以恢复正常心律,但副作用较多,应在严密监测下使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调整。
4. 降压治疗:降压治疗是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旨在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症状。
降压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ARB(如氯沙坦)、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β受体阻滞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还包括射频消融术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等。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导管插入心脏将异常心电信号的部分切除或消融,恢复正常心律。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则是在心脏患有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时进行的治疗措施,通过起搏器来恢复心脏的正常传导功能。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治疗心脏房颤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消融术。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治疗心脏房颤的方
法之一。
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维拉帕米等,可以帮助恢复正常心率,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2.电复律:电复律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心脏房颤的方法。
通过给
患者施加电击,可以重置心脏的电活动,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电复律可以立即解除房颤,在某些患者中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
3.消融术: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进
行操作,以消融或破坏异常的心脏组织,恢复正常的心律。
消融术通常适用于长期存在心脏房颤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心脏房颤的重要一环。
患者可以通过戒烟、限制咖啡和酒精的摄入,控制体重,减少压力等方式来减少房颤发作的概率。
最佳的治疗方法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可能需要结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心脏房颤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和专业医生的指导非常重要,以确保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房颤治疗方法
房颤治疗方法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是心脏上房颤动不规则而引起的。
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老年人,严重时会引起心脏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目前,房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电复律和心脏介入手术等。
本文将就这些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药物治疗是房颤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血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是调整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
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心脏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有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药物治疗可起到减少房颤发作次数和减轻症状的作用,但长期使用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
心脏电复律是一种常用的房颤治疗方法。
它通过直流电冲击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电复律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两种方式进行。
体外电复律是将电极贴在患者胸部进行电击,体内电复律是将电极插入患者心脏进行电击。
心脏电复律可以有效地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心律失常加重、心肌损伤等。
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房颤的较为复杂的方法,适用于严重病例或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
常见的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和植入心脏起搏器等。
射频消融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送到心脏特定部位,使房颤区域产生坏死,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冷冻消融是通过导管将低温传送到心脏房颤区域,冻结心脏组织,达到同样的效果。
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将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通过电刺激来调节心脏的节律。
这些介入手术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控制房颤。
例如,房颤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这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规律锻炼等。
房颤的药物治疗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房颤的药物治疗
阵发性房颤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可能会减少发作次数,但房颤本身不会消除还会再次发病。
很多患者服用过多种抗房颤药物但效果不佳。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药物所致的不良作用,如肝脏毒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肺脏纤维化、胃肠道反应、眼睛和皮肤损害等。
有些患者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其它严重心律失常。
有些患者药物不耐受出现心动过缓而被迫停药。
有些同时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称为病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房颤很难用药物控制,因为药物会进一步加重心动过缓而出现危险。
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往往需要药物控制心室率和长期服
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但要经常监测凝血指标(INR)进行调整(华法令抗凝作用容易受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剂量小抗凝不足还会有血栓栓塞风险,而抗凝过度又会增加内脏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传统治疗,已经经历了百年,鉴于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在还没有找到既非常有效又很安全的药物。
因为多年以来没有找到房颤更好的治疗方法,但房颤病人又不能不治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药物治疗往往是治疗的无奈之举。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房颤者如何用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26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的同时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所以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必须考虑到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潜在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如器官毒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做到用药个体化。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首选药物为氟卡胺、普罗帕酮和索他洛尔。
这三种药物都没有器官毒性。
索他洛尔具有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所以既可控制心室率,又可以维持窦性心律,对正常心脏来说,致心律失常作用小。
氟卡胺和普罗帕酮对正常心脏没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高血压患者 如左室厚度≤1.4厘米,可选择普罗帕酮或氟卡胺。
普罗帕酮可能更好一些,因为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小。
左室肥厚使索他洛尔和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这些药物不应作为首选药。
如左室壁厚度>1.4厘米,可选用胺碘酮,避免应用Ⅰ类和其他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冠心病患者 如没有严重心力衰竭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应首选索他洛尔。
索他洛尔的β受体阻滞作用是等剂量普奈洛尔和美托洛尔的1/3~1/2。
多非立特和胺碘酮应作为二线治疗药物。
冠心病患者应避免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力衰竭患者 只能选择多非立特和胺碘酮,应避免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其他心脏问题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应选用胺碘酮,ⅠA类和其他的Ⅲ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的同时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所以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必须考虑到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潜在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如器官毒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做到用药个体化。
(编辑/于菲)房颤者如何用●文/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主任 马长生讲医释药・慢病用药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的预防心律失常的预防关键是注意恶劣情绪对心脏的影响,祖国医学认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俯皆摇”。
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精神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房颤治疗方法
房颤治疗方法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心脏的心房内出现不规则的心跳,这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增加患者患中风、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房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房颤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及其家人有所帮助。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的常见方法之一。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脏的节律,减少心房内的不规则跳动。
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房颤的发作,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或者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药物治疗。
其次,心脏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常见手术方法。
通过导管在心脏内进行消融,可以破坏引起房颤的异常心脏组织,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心脏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在不开胸的情况下完成,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近年来,心脏消融术在治疗房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此外,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发放电脉冲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减少房颤的发作。
除颤器则可以在房颤发作时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房颤,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最后,生活方式管理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环节。
房颤患者应该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
此外,戒烟和限制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房颤的发作风险,加重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总之,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以及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房颤的治疗方法,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病情。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引言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特征为心房的不规则快速收缩。
它会导致血液在心脏中积聚,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关键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患者形成血栓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抗凝药物:1.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来防止血栓形成。
然而,华法林的用药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剂量,因为它具有很多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2.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NOACs是近年来引入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诺沙班(Edoxaban)。
NOACs与华法林相比减少了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不需要经常的监测。
对于房颤患者的抗凝药物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肾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心率控制药物心率控制药物用于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过快的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如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阿替洛尔(Atenolol)。
它们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对心脏β受体的刺激来减慢心率,从而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Verapamil)和地尔硫䓬(Diltiazem)也可以用于心率控制。
它们通过阻断心肌细胞内的钙通道,降低心室率。
注意,对于房颤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恢复心律药物恢复心律药物是用于将房颤患者的心律恢复到窦性心律的药物。
以下是常用的恢复心律药物:1.胺碘酮(Amiodarone):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活性来恢复窦性心律。
然而,胺碘酮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部纤维化。
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心律发生异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等症状。
为了纠正心律失常,医生常常会给患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以帮助患者正确地使用这些药物来改善心脏健康。
一、适应症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及其对应的药物治疗:1. 房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心率不规则。
治疗房颤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和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等。
2. 室速:室速是指心室肌电兴奋过快导致的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情况。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多卡因和胺碘酮等。
3. 输液相关心律失常:某些药物的注射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这种情况下,必须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措施恢复正常心律。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和异丙肾上腺素等。
二、使用方法使用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遵循以下使用方法:1. 用药时间和剂量: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的,请务必按照医生的指示准确使用。
一般情况下,药物的给药时间和剂量会在早上和晚上进行,以保证药物的效果持久。
2. 药物相互作用: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同时,务必告诉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 不良反应监测:在使用心律失常药物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按照医嘱进行调整或停药。
4. 饮食注意事项:在用药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辣椒等,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5. 生活方式改变:除了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汤日波一、概述房颤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逐年增加,房颤可增加脑卒中风险 2-7 倍,增加死亡率 2 倍。
如 ppt3 图表所示房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与心梗后患者、心衰患者相似。
二、房颤的治疗策略如 ppt3 图表所示为房颤的治疗策略示意图。
房颤的治疗策略分为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抗拴治疗为房颤治疗的基石。
可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而采取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交叉的策略。
如 ppt5 图表所示根据 AFFIRM 研究,节律控制不优于心室率控制。
如 ppt6 图表所示多项研究显示,转复并维持窦律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明显提高。
如 ppt7 图表所示 AFFIRM 研究显示,节律控制减少栓塞事件。
该研究同时显示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的随访第 5 年和第 8 年,节律控制略优于室率控制。
可见节律控制长期的预后优于心室率控制。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一) Vaughan-William 分类1.Na 离子阻断剂: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
2. 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
3.K 离子阻断剂:胺碘酮。
4.Ca 离子阻断剂:异搏定。
如 ppt10 图表所示奎尼丁是最早应用于房颤转复的药物,早在 1914 年就开始应用于临床。
如 ppt11 图表所示奎尼丁转复的效率不高,且荟萃研究显示,奎尼丁增加死亡危险 3 倍。
(二)阵发性 AF 药物复律的选择阵发性 AF 药物复律已被证明有效的药物为:多菲利特、氟卡尼、伊布利特、普罗帕酮、胺碘酮。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为国内临床上可应用药物,属一类适应证,证据级别 A 。
疗效差或未被深入研究的药物为:双异丙吡胺、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
地高辛和索他洛尔不具有药物转率的功能,不能用于阵发房颤药物复律。
(三)持续性 AF 药物复律的选择持续性房颤的复律已被证明有效的药物包括多菲利特、伊布利特和胺碘酮。
普罗帕酮用于持续性房颤药物复律疗效较差,为 2b 类的适应证。
疗效差或未被深入研究的药物为:双异丙吡胺、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氟卡尼、普罗帕酮。
地高辛和索他洛尔不推荐用于持续性房颤的药物复律治疗。
(四) AADs 转复 AF 用法及不良反应如 ppt14 图表所示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房颤的用法和不良反应。
胺碘酮静脉负荷量为 5 毫克每公斤,追加计量为 50 毫克每小时静脉滴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静脉炎、低血压、减慢房室传导。
伊布利特静脉负荷量为 1 毫克,推注 10 分钟以上,若转复失败, 10 分钟后追加 1 毫克,不良反应为延长 QT 间期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
普罗帕酮静脉负荷量为 2 毫克每公斤,或者口服 450 至 600 毫克。
不良反应为延长 QRS 时间,导致心动过缓。
维纳卡兰为新批准用于房颤转复药物,静脉负荷量为 3 毫克每公斤,若 15 分钟后未转复成功,可再次应用。
(五) 2012ESC 指南ESC 房颤指南中,房颤药物转复的流程如 ppt15 图表所示:1.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可急诊电复律。
2.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根据患者和医生的选择,可采取电复律或者药物治疗。
3.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选择用药。
若患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可采取静脉注射胺碘酮。
对有中度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和维纳卡兰,若上述药物无效,可以采取静脉注射胺碘酮。
4.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静脉注射氟卡尼、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和维纳卡兰,若无效,可静脉注射胺碘酮。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可顿服氟卡尼和普罗帕酮。
如ppt16 图表所示为 Pill-in-the-pocket 方案,对于发作不频繁但症状严重却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普罗帕酮 450-600mg 或氟卡尼 200-300mg 顿服。
(六)相关研究1. 伊布利特如 ppt17 图表所示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研究,结果显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和房扑,明显优于安慰剂治疗。
如 ppt18 图表所示伊布利特具有较高的转复房扑成功率。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房颤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有效率达 87% ,胺碘酮为29% 。
2. 胺碘酮如 ppt19 图表所示,美国超过 70% 的 AAD 处方为胺碘酮和索他洛尔。
如 ppt20 图表所示,胺碘酮维持窦律有效性优于 I 类 AAD 。
如 ppt21 图表所示,胺碘酮较索他洛尔更有效,安全性相当。
如 ppt22 图表所示,胺碘酮不良反应较多,如心动过缓、甲状腺毒性、肺毒性、胃肠道和皮肤眼毒性等。
如 ppt23 图表所示,胺碘酮显著增加了肺浸润风险并对窦房节功能具有严重的影响。
如 ppt24 图表所示,胺碘酮对房颤患者死亡率无显著性的影响,胺碘酮可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率。
3. 决奈达隆决奈达隆结构与胺碘酮类似,不含碘,可拮抗α、 b 受体,延长 QT ,不发生 TdP ,具有多通道阻滞 (Ikr 、 Iks 、 Ito 、 Ik.Ach 、 ICa-L 、 INa) 性,无肺毒性、不影响甲状腺功能,无促心律失常作用,推荐剂量为 800mg/d 。
如 ppt26 图表所示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决奈达隆节律控制作用优于安慰剂。
如 ppt27 图表所示,决奈达隆较安全,胺碘酮更有效。
ESC2012AF 指南更新 : 决奈达隆可用于发作性 AF ( I , A )。
如 ppt28 图表所示 ATHENA 研究,结果显示决奈达隆改善 AF 患者预后。
如 ppt29 图表所示 ANDROMEDA 研究,结果显示决奈达龙可增加心衰死亡率。
决奈达隆不适合应用于严重心衰患者。
如 ppt30 图表所示决奈达隆可增加永久性房颤患者卒中、外周栓塞、心肌梗死,心血管住院和心衰住院风险。
如 ppt31 图表所示, 2011 年 ACCF 房颤指南指出阵发或持续 AF 复律后使用决奈达隆减少心血管事件入院是合理的,可门诊开始用药(Ⅱ a,B )。
决奈达隆不应用于心功能Ⅳ级或过去 4 周有失代偿心衰发作,特别是 LVEF ≤ 35% 患者(Ⅲ ,B )。
2012ESC 指南指出,决奈达隆推荐应用于房颤发作频繁时维持窦律( I,A ),电复律后在特定患者可考虑短期( 4 周)应用(如治疗相关并发症风险高的患者)(Ⅱ a,B ),决奈达隆不推荐应用于持续性房颤患者(Ⅲ ,B )。
四、不同 AADs 窦律维持疗效如 ppt32 图表所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房颤转率和维持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维持最有效药物为胺碘酮,其次为多菲利特、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奎尼丁、维纳卡兰、决奈达隆和β受体阻滞剂。
地高辛不用于窦律维持。
如 ppt33 图表所示为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药物的选择示意图。
根据患者临床诊断及合并症决定用药选择。
不患有或轻微心脏病患者,首选决奈达隆、氟卡尼、和普罗帕酮和索他洛尔。
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首选多菲利特、决奈达隆、索他洛尔。
心衰患者首选胺碘酮和多菲利特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如 ppt34 图表所示房颤转复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研究显示,短期治疗不优于长期治疗,但可达到长期治疗 80% 的效果。
五、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分类1. 胺碘酮类似物:决奈达隆, celivarone2. 心房选择性 K 通道阻滞剂:维纳卡兰3. 多通道阻滞剂: Tedisamil4. 缝隙连接调节因子: rotigaptide5. 晚 Na 通道阻滞剂: ranolazine6. 腺苷受体阻滞剂(心率控制): Tecadenoson7.IKAch 通道阻滞剂: NIP-1518.5-HT4 受体拮抗剂: piboserod9. “上游治疗”:他汀、 ACE-I,ARBs,omega3PUFA (二)维纳卡兰维纳卡兰为心房选择性的环氧乙醚,延迟除极的多通道阻滞剂。
可随心率增快活性增强,延长 APD/ERP, 快速转复房颤,无血流动力学不良效应。
如 ppt37 、 38 、 39 图表所示维纳卡兰三期随机安慰剂对照实验显示,维纳卡兰转复 AF 优于安慰剂。
高剂量组纳卡兰 500 毫克维持窦性心律比例为 49% ,略优于安慰剂组。
如 ppt40 、 41 、 42 图表 AVRO 研究所示,对于新发房颤患者,维纳卡兰的转复的成功率显著的高于胺碘酮。
该研究同时发现,维纳卡兰和胺碘酮的安全性相当,维纳卡兰不良反应主要为味觉异常、喷嚏、恶心、感觉异常、咳嗽和低血压等。
两组均未发生尖端性扭转室速、室颤、持续性室速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如 ppt43 图表所示,欧洲房颤治疗指南更新后指出:1. 无或有轻微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推荐应用氟卡尼、普罗帕酮、伊布利特、维纳卡兰复律。
2.AF 发作≤ 7 天,伴中度结构性心脏病(但无低血压 [<100mmHg] , NYHAIII~IV 级HF ,近期 [<30 天 ]ACS 或严重主动脉狭窄等),可考虑静脉应用维纳卡兰。
3.NYHAI~II 级 HF 患者应用维纳卡兰需谨慎。
4. 心脏外科术后房颤发作≤ 3 天,可考虑静脉应用维纳卡兰。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安全性如 ppt44 图表所示,研究显示相对于心室率控制,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可增加心血管死亡和住院的风险,胺碘酮可增加心血管死亡和 ICU 住院的风险。
如 ppt45 图表所示, III 类 AAD 目前被认为是安全的,事实并非如此, III 类 AAD 可增加 AF 死亡率和住院率。
如 ppt46 图表所示,随导管消融等治疗兴起,美国房颤患者抗心率失常药物应用的比例显著下降。
如 ppt47 图表所示,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存在不规范现象, 45% 的 HF 患者和 31% 的 CAD 患者未应用指南推荐的一线或二线 AAD 。
七、总结(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1. 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房颤相关症状。
2.AAD 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有限。
3. 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主要表现为减少房颤发作(而不是消除房颤)。
4. 一种 AAD 无效时可换用其他 AAD 。
5. 药物的促心律失常效应和心外不良反应常见。
6. 同疗效相比,更应重视 AAD 应用的安全性。
(二)治疗前景1. 针对特定患者采取个体化的 AAD 应用策略。
2. 不同 AAD 联合:疗效最大化,降低不良反应。
3. 更加全面的抗心律失常效应 : 控制和逆转心房重构。
4. 关注预后:“ treating the patient and not the E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