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学概论
神经内分泌学培训课件
![神经内分泌学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5eec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0.png)
神经内分泌学
8
Harris的下丘脑—垂体轴理论
• 神经系统传入信号影响内分泌系统(环境因素的变化 如光照、季节变迁可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
• 发现垂体前叶为内分泌腺活动的“主腺”。
• 垂体门脉系统的发现。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 脉系统调控垂体前叶的激素分泌。
• 特点:多重信息加工过程;应激刺激不直 接危及生命;应激信息与个体既往经历和 记忆信息进行比较。
神经内分泌学
18
• 系统性应激:缺氧、麻醉、心血管功能障 碍等,直接由内脏神经传导室旁核启动应 激反应。
• 特点:应激原危及生命,信息不需要再加 工处理,以保证机体迅速对危急情况做出 反应。
神经内分泌学
• 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加压素和催产 素作用于肾和子宫,导致尿量骤减和子宫 收缩。
• 神经胶质细胞可产生多种神经激素和细胞 因子,也归为神经内分泌过程。
神经内分泌学
5
信息传递的形式
• 旁分泌--- 激素释放后经弥散作用于邻近 细胞。
• 自分泌--- 某细胞产生和释放的激素作用 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
神经内分泌学
15
促进应激活动的结构
• 脑干内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LC/NA系统) 向上通过α受体影响室旁核;向下启动交 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 应激刺激---杏仁核—启动行为和心血管反 应
• 终纹床核受损,室旁核中CRH的mRNA大幅降 低。
神经内分泌学
16
抑制应激反应的结构
• 室旁核神经元有糖皮质激素受体分布,可 接受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的反馈抑制。
• 以上为20世纪20年代的形态学证据
神经内分泌
![神经内分泌](https://img.taocdn.com/s3/m/5bb178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0.png)
血管器官
神经内分泌神经血管器官一般是由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末梢与其所依傍的毛细血管共同组成。有时也可能 同时存在几种类型的神经内分泌末梢,如在脊椎动物的正中隆起处至少含有 6类神经内分泌末梢。无脊椎动物的 有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可能没有明显的神经血管器官,这些细胞的末端分散在含有血管的结缔组织之中。也有的神 经内分泌细胞在末端与靶细胞密切相接,释放的神经激素直接达到靶细胞,无需经血液循环转运。神经激素自神 经分泌细胞释放的型式。
特点介绍
神经内分泌细胞仍保留着神经细胞的结构和机能特征。从结构上看,这种细胞也是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 突)组成,并具有尼氏体。细胞的一端与其他神经细胞具有突触。某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可能不具备所有这些结构 特征,或是在结构上变化比较大,如软体动物脑的某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其轴突非常短。另一些神经内分泌细胞 还可能具有某些附加的结构。例如,某些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能具有特殊的侧支返回纤维,从轴突末梢发 出返回至细胞体,因而有利于完成末梢与胞体之间的各种反馈。从功能上看,与一般神经细胞相似,它们也能兴 奋和传播动作电位,并能对某些神经递质发生反应。神经内分泌细胞又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它们具 有分泌的特征,其胞浆内含有神经分泌颗粒。这些细胞的一端(传入端)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会将神经冲 动传递至细胞体,另一端(传出端)往往与血管紧密接触,形成神经血管器官。它们的分泌物不像神经递质那样 进入突触间隙,而是进入血液循环,以经典的激素方式影响着远处的器官。
神经内分泌
神经学和内分泌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01 基本介绍
03 特点介绍 05 分泌激素
目录
02 血管器官 04 神经激素
神经内分泌学是神经学和内分泌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研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
神经内分泌学导论
![神经内分泌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b8497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e.png)
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心跳减慢,体重增加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代谢加快,心跳加快,出汗增多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心跳减慢,体重增加等症状。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血压升高,血糖升高,体重增加等症状。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应激反应的主要机制
激素分泌:应激反应中激素分泌的变化
神经调节:应激反应中神经调节的作用
应激反应的生理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适应环境变化
神经内分泌与能量代谢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能量代谢的重要系统
激素的作用:调节能量代谢,维持体内平衡
神经内分泌与生殖功能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生殖功能中的作用
神经内分泌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学与免疫学的交叉研究: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学与内分泌学的交叉研究: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学与药理学的交叉研究: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神经内分泌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神经内分泌学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神经内分泌学在临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神经细胞
神经内分泌激素: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神经内分泌系统: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组成的系统
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受体:神经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质,与神经递质结合后产生生物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神经细胞产生电位变化或改变细胞膜通受体结合:激素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信号转导途径
概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概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abf3e77168884868762d6b1.png)
概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1佘锐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病理教研室,北京,100094)摘要:本文系统概述了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概念的形成, DNES的组成及其细胞结构和功能特点和DNES细胞的鉴定方法,并简要概述了DNES与疾病及免疫的关系。
指出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角度来揭示DNES与消化道疾病及其黏膜免疫的关系将是研究胃肠道疾病发病机理的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DNES; APUD;脑肠肽;黏膜免疫;传统的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只是指由少数内分泌腺体组成,它们的产物直接分泌入血液,这些腺体有时称为无导管腺(ductless glands)。
现在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概念认为它是一个很复杂的,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的系统,它们分泌许多种激素和胺类产物。
内分泌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包括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ispersed or 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和非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大多数的内分泌细胞、组织和器官属于DNES;一些分泌甾醇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细胞如肾上腺皮质细胞和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属于非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1]。
一、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概念的提出二十世纪初英国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1902),给狗小肠灌注0.4%盐酸后,制备小肠组织浸出物,再将浸出物注射于动物血液,发现被注射动物的胰液分泌异常亢进,由此发现促胰液素(secretin),首次提出了体液中的化学信息学说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激素”(hormone)这一概念,创立了内分泌学说,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一个世纪以来,内分泌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是传统的内分泌学蓬勃发展时期,在此时期研究的主要有甲状腺,肾上腺及性腺等。
上世纪50~60年代发现下丘脑释放激素,开创了神经内分泌学的新阶段,不仅打破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可逾越的概念,而且对内分泌的认识也扩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1,2]。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03d9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d.png)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神 经递质的释放,影响 激素的分泌。
03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包括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以 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 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系统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涉及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 和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活化
淋巴细胞在接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活化, 并分化为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
效应功能
效应细胞发挥杀伤、溶解或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清除病原体或 抗原。
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01
02
03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 质等方式,影响免疫细胞 的活化和功能。
激素调节
激素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 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 的活化和功能。
神经内分泌腺与激素
神经内分泌腺是能够分泌激素的器官 ,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激素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化学物质 ,通过血液传输至靶器官,发挥调节 作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 节机制是通过神经系 统和激素的相互作用 实现的。
激素通过与靶器官的 受体结合,影响器官 的功能和代谢。
Hale Waihona Puke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代谢性疾病
总结词
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代谢性疾病具有治疗意义。
详细描述
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代谢性疾病的症状和预后。例 如,一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而另一些药物则可以通 过抑制脂肪的吸收来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肿瘤
总结词
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肿瘤的症状和预后。例如,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激 素的分泌来减缓肿瘤的生长,而另一些药物则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清 除能力。
神经内分泌
![神经内分泌](https://img.taocdn.com/s3/m/5fb2f81667ec102de3bd8917.png)
⑵对性腺的作用: 女性:PRL对卵巢的黄体功能有一定作 用,PRL与LH配合,促进黄体形成并维持孕 激素的分泌。
男性:PRL能促进前列腺和精囊腺的生 长,加强 LH 对间质细胞的作用,使睾酮合 成增加。
(3)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PRL能协同一些细胞因子共同促进淋巴 细胞分泌IgM、IgG。同时T淋巴细胞和胸腺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PRL,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的方式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4)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在应激状态下, 血液中PRL的浓度有不同程度增加。PRL与GH、 ACTH是应激反应中腺垂体分泌的三大激素。
三、神经垂体激素 神经垂体不含内分泌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是贮存和释放激素的部位。
(一) 血管升压素(VP): 1.抗利尿作用: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上的V1受体结合,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通透性。 2. 缩血管作用: ADH 大剂量时(机体脱水或 大失血时),与血管平滑肌的 V2受体结合,使 血管平滑肌收缩,升高血压 ( 又称为血管升压 素)。 (二)催产素(OT): OT 的作用:在哺乳期促进乳腺排出乳汁 , 在 分娩时刺激子宫收缩。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认为激素是第一信使,作 用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后,激活膜内的 腺苷酸环化酶(AC),在细胞内产生cAMP, 而c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 激酶(PKA),从而催化细胞内该种底物的磷 酸化反应,引起细胞各种生物效应以及细胞 内各种酶促反应等。 第二信使除cAMP外,cGMP,三磷酸肌醇、 二酰甘油和Ca2+等均可作为第二信使。蛋白 激酶除PKA,还有PKC,PKG等。
2.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生长素
与肝、肾、软骨、骨骼 肌等组织GH受体结合
《内分泌学总论》课件
![《内分泌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43ac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0.png)
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激素、代谢产物的水平,以评估内分泌功能状态。
借助超声、CT、MRI等技术观察内分泌腺体的形态、大小及位置,辅助诊断病变。
靶向药物治疗
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
针对特定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研发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VS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表现为月经不规律、多毛、肥胖等症状。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障碍,表现为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等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
05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功能试验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给予受试者特定刺激或抑制物,观察内分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来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代谢活动。
详细描述
肾上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它分为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肾上腺皮质分泌多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如醛固酮、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主要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而肾上腺髓质则分泌肾上腺髓质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主要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代谢调节。肾上腺的调节机制主要受到下丘脑-垂体轴的调节,同时也会受到自身反馈调节的影响。
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表现为体重增加、气急、关节痛等症状。
01
02
03
04
1
2
3
肾上腺肿瘤
起源于肾上腺的肿瘤,可影响肾上腺激素的分泌,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垂体瘤
起源于垂体的肿瘤,可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表现为相应激素缺乏的症状,如生长激素瘤、泌乳素瘤等。
神经内分泌学
![神经内分泌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2a20d0360cba1aa811da64.png)
四、腺垂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血管性联系 1.垂体门静脉系统 垂体门静脉系统(portal veins of hypophysis) 垂体门静脉系统 在垂体柄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柄纵行的血管。 在垂体柄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柄纵行的血管。 1930 年, Popa 与Fielding对这些血管进行了 对这些血管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他们用连续切片追踪, 系统的研究:他们用连续切片追踪,发现垂体柄 血管向上终止于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丛, 血管向上终止于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丛,向下终 止于垂体的毛细血管窦。这种两次毛细血管网类 止于垂体的毛细血管窦。 似肝门静脉血管的情况,遂命名为下丘脑-垂体门 似肝门静脉血管的情况,遂命名为下丘脑 垂体门 静脉。 静脉。当时他们认为其血流方向是从垂体到下丘 脑。 以后经过Harris等人对活体的直接观察,证实 等人对活体的直接观察, 以后经过 等人对活体的直接观察 垂体门静脉血流的方向是从下丘脑流入腺垂体。 垂体门静脉血流的方向是从下丘脑流入腺垂体。
下丘脑、 下丘脑、垂体的发生
2.腺垂体与交感神经的神经联系 腺垂体与交感神经的神经联系 组织形态学检查发现, 组织形态学检查发现,颈动脉周围的交 感神经丛有纤维随动脉分支进入垂体的结节 但这些神经主要是血管运动性神经。 部。但这些神经主要是血管运动性神经。而 且即使腺垂体有这种纤维也是很少的。 且即使腺垂体有这种纤维也是很少的。 生理学实验进一步证明这些交感神经与 腺垂体功能无关。 腺垂体功能无关。 切除雌猫的颈交感神经后, 切除雌猫的颈交感神经后,对其生殖行 为没有明显的影响。 为没有明显的影响。
三、腺垂体与中枢神经系统间的神经联系 1. 腺垂体与下丘脑间的神经联系 从下丘脑到垂体柄的神经纤维几乎全部终止于 神经垂体,极少数可能进入中间部, 神经垂体,极少数可能进入中间部,但并无纤维进 入垂体前叶。 入垂体前叶。 过去对多种脊椎动物垂体进行的组织学检查, 过去对多种脊椎动物垂体进行的组织学检查, 都没有发现腺垂体细胞的神经支配。 都没有发现腺垂体细胞的神经支配。 从胚胎发育看, 从胚胎发育看,神经垂体来自间脑底部的神经 垂体芽,而腺垂体则来自拉特克囊(Rathke 垂体芽,而腺垂体则来自拉特克囊(Rathke pouch) ,似乎也支持上述结果。 似乎也支持上述结果。
《神经内分泌学概论》课件
![《神经内分泌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76a9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2.png)
神经内分泌系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成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内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分布在各个内分泌腺体中,产生和释放激素。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调节生长和发育
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 生长和发育。
调节代谢过程
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人体的代谢过程,如调节 血糖和脂肪代谢。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
神经调控
神经递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内分泌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
2
激素负反馈
体内激素水平的增加会抑制其自身的合成和释放,实现负反馈调节。
3
环境因素影响
外界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压力等,也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用
• 临床诊断:通过检测激素水平变化来判断某些疾病的存在和发展。 • 药物治疗:利用药物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治疗相关疾病。 • 基础研究:深入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
《神经内分泌学概论》 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本课件, 我们将深入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定义、组成、功能以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以及调节和应用方面的内容。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定义
• 神经内分泌系统是指由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 • 它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行为。
疗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和展望
神经内分泌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对理解人体生理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能更好地认识神经内分泌系统,并为研究和应用做 出贡献。
维持体内平衡
它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如调节血液中的离子 浓度、血压和水分平衡。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bbb0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9.png)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 经系统,负责感知、整合和 传输信息,控制身体的自主 运动和反应。
由一系列内分泌腺体和内分 泌细胞组成,分泌激素等化 学信号分子,调节机体的代 谢、生长和生殖等生理过程 。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组成,负责识别和清 除外来病原体、毒素等抗原 物质,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
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互作用
01
免疫细胞可以与神经细胞直接接触,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
放,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炎症反应与神经内分泌反应
02
炎症反应可以引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机体应激和激素水平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ppt课件
目 录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概述 • 神经内分泌系统 • 免疫系统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
01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概 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1. 神经系统
2. 内分泌系统
3. 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一个 复杂的网络系统,由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三个部分组成,它们通过各 种信号分子和细胞之间的相 互作用,共同调节机体的生 理功能和应激反应。
总结词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参与 血糖的调节和胰岛素的分泌。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调有关。例 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肾上腺素等激素 的过量分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的调节。此外, 一些炎症因子也可能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糖尿病 的发展。
神经调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了解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调节了解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a4c66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7.png)
神经内分泌调节了解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神经系统主要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而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在血液中传播信号。
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体内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
一、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概述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的。
它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并控制身体的各个部分。
内分泌系统则由内分泌腺体组成,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它们分泌荷尔蒙,通过血液传递到靶细胞,控制身体各个机能。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联系,通过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来维持人体内平衡。
二、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刺激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如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刺激垂体分泌催产素。
其次,内分泌激素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如甲状腺素可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
此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还可以通过共同的调节因子相互作用,例如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内分泌腺体的发育和分泌。
总之,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来维持体内的平衡。
三、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机制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机制涉及到多个层面。
首先是神经内分泌轴的调节,其中最典型的是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
下丘脑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进而影响靶器官的功能。
其次是神经递质与激素的相互作用。
许多神经递质可以模拟或抑制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可以影响肾上腺素的释放。
此外,还存在神经递质与激素共同调节靶细胞功能的机制。
例如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分化和增殖。
四、神经内分泌调节的重要性神经内分泌调节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稳态非常重要。
它可以通过调节代谢、免疫、生殖等多个生理功能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
例如,垂体前叶激素可以调节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和应激反应。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aa4738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4.png)
VS
肾上腺髓质增生
是指髓质内嗜铬细胞广泛地增生活跃,功 能亢进。这两种病变都能增加儿茶酚胺物 质的合成和释放,引起高血压。
褪黑素合成障碍导致睡眠障碍问题
失眠
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 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 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 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 神经元轴突延伸至神经垂体,构 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该系统 通过合成和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 宫素,对机体水盐平衡、血压和 生殖等方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 位
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如大脑皮 层、边缘系统等也通过神经递质 、神经肽类物质对内分泌系统进 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控。
02 神经内分泌器官与细胞
下丘脑-垂体系统
下丘脑
位于大脑底部,控制多种激素的释放,如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T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垂体
位于下丘脑下方,分为前叶和后叶。前叶分泌多种促激素 ,如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后叶储存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昼夜节律睡眠障碍
指睡眠-觉醒周期与内在的生物钟或外在环 境不同步,导致的睡眠障碍。
针对不同类型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 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
针对下丘脑-垂体功能 异常相关疾病,可采用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 放射治疗等方法。
对于肾上腺髓质增生或 肿瘤导致儿茶酚胺类物 质增多引起的疾病,可 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方法。
胰高血激素,主要作 用是升高血糖水平。通过与靶细胞上的胰高 血糖素受体结合,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神经内分泌学导论
![神经内分泌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5727d2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6.png)
03
神经内分泌重要器官及功 能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01
下丘脑
合成和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和抗利尿激素,调节垂体的激素 分泌。
02
03
垂体
靶腺
分泌多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 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作用 于靶腺调控内分泌功能。
如甲状腺、肾上腺等,在垂体促 激素的作用下分泌相应的激素, 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研究范围
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多个层面,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水平。此外,神经内分泌学还关注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及这些系统在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神经科学
神经内分泌学与神经科学密切相关,两者都研究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科学为神经内分泌 学提供了研究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
抗体测定
某些内分泌疾病会产生特定的抗体,如糖尿 病患者的胰岛素抗体,通过抗体测定可以辅 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价值评估
X线检查
对于骨骼系统的内分泌疾病,如佝偻病、骨软化症等,X线检查可 以显示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CT和MRI
对于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的病变,CT和MRI可以提 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VS
甲状腺功能减退
表现为畏寒、乏力、少汗、心跳慢、食欲 减退、便秘、体重增加、面部及眼睑水肿 、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
其他相关疾病
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 导致的高血糖状态,表现为多饮 、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嗜铬细胞瘤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 的嗜铬组织,阵发性或持续性释 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高 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状态 、高血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23
2.功能区
• 结合配体区 • 传递信息区 • 与效应器相互作用区 • 酶活性区
2021/1/23
三. 受体及其偶联信息系统
• 1. 偶联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 ⑴ 偶联腺苷酸环化酶受体 • ⑵ G蛋白 • ⑶ 腺苷酸环化酶 •
2021/1/23
2021/1/23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细胞和 分子机制
细胞间信息分子(递质、激素等)作用于膜受体或细 胞内受体调节细胞活动
一. 激素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征 ★ 专一性与高亲和性 ★ 快速激活,迅速终止
2021/1/23
二. 膜受体结构
• 1. 基本结构 • ★ G蛋白偶联的受体 • ★ 含有酪氨酸激酶的受体 • ★ 离子通道型受体(第三类受体) • ★ 第四类受体(类似酪氨酸激酶受体)
2021/1/23
第七节 激素对脑功能的影响
一.类固醇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二.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第八节 衰老的神经内分泌
2021/1/23
2021/1/23
2021/1/23
2021/1/23
2021/1/23
2021/1/23
2021/1/23
2021/1/23
四. 受体信号的综合调控
• (一). 剩余受体概念 • (二).激素耐受状态 • (三).激素信号的综合调控 • (四).受体的调节 • 1.同源性受体调节 • 2.异源性受体调节
神经内分泌学概论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学发展史 •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神经肽的一般特征 •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2021/1/23
第五节 主要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 其分 泌的调节
• 第六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 第七节 激素对脑功能的影响 • 第八节 衰老的神经内分泌
不同 • 药物对共存信息分子的影响可相同或不同
2021/1/23
四. 神经肽的合成、释放和降解
DNA 转录 mRNA 翻译 前激素原
(核糖体上) (粗面内质网)
(带信号肽) 脱信号肽 激素原 (或神经肽)
(高尔基复合体)
激素原(含加工酶的囊泡)
神经肽 Ca+依赖性胞裂
与受体结合
发挥生物效应
被膜上或内化后被蛋白水解酶降解 2021/1/23
一次把NS与内分泌系统有机结合
(七)TRH的分离、纯化、鉴定—宣告神经内 分泌学的诞生 神经—体液学说由假说变成科学理论
2021/1/23
二 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
(一). 一系列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相继被分离 、鉴定
(二). 对促垂体激素的分布及作用的研究
(三).对促垂体激素本身的分泌及其调节有纯之一, 最早合成
★
OT 9肽 最早提取
2021/1/23
三.其它神经肽
★ VIP
28肽
★ CCK
33肽
★ EOP
三个系列
★ 脑内垂体激素样肽(LH、TSH、PRL、GH 样物质)
★ 神经降压肽(NT) 13肽
★ P物质(SP)
★ AT-Ⅱ,CGRP、蛙皮素(铃蟾肽)NPY、内皮 素等
2021/1/23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学发展史
• 一. 神经内分泌学的诞生
• (一).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
1. 存在形态、功能差异
•
2 . 两者存在密切联系
•
2021/1/23
(二).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腺垂体功能的 证据
•
1. 各种神经性刺激影响腺垂体分泌功能
•
2. 精神性应激影响腺垂体功能
•
2021/1/23
第五节 主要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生 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一. 下丘脑调节肽(促垂体激素类)
(一)TRH 三肽 第一个分离、提纯、鉴定
(二)GnRH 十肽 第二个分离、提纯、鉴定
(三)SS
14/28肽
(四)CRH 41肽
(五) GHRH 44/40肽
2021/1/23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激素
• 了解激素的分布,靶细胞定位,受体的分布
2021/1/23
二. 生理学方法
• (一)外科技术 • 垂体柄切断 ,垂体切除,垂体移植等 • (二)脑的局限性刺激或损毁 • 电刺激某脑区以了解影响垂体分泌的特殊脑
区的分布图 • 损毁方法有电解损毁、热烙或冷冻,外伤损
毁及化学选择性损毁
2021/1/23
2021/1/23
(三)免疫组织化学法
• 利用标记抗体与组织抗原高度特异结合的特 征,配以光镜或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中抗原 (激素)定位,获得激素与递质分布的资料 。80年代后不断有新方法应用如非标记的免 疫酶法。
2021/1/23
(四)放射自显影技术
• 利用同位素标记抗体以显示抗原,标记抗原 以显示抗体
(三)电生理学方法
• 细胞内或外记录神经电活动以了解激素、递 质参与某些神经内分泌反射 包括:体内、外电生理方法,电压钳和膜片 钳技术等 的刺激方法可用于鉴定神经内分泌细胞, 配合免疫组化可鉴定神经细胞的性质
2021/1/23
(四) 生物检定技术
• 利用激素的生物效应为指标进行测定的方法 如检测甲状腺活动的指标耗氧量可了解腺垂 体FSH的分泌
•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纤维含有Ach
与VIP
•
★支配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可含有
NE、NPY和ATP
• 共存的意义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表明,不 同信息分子释放的条件可能不同
2021/1/23
有关共存信息分子
• 共同释放的信息分子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 不同信息分子作用持续时间、作用机制等各
不相同 • 不同部位的同种神经其共存的信息分子可能
2021/1/23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学的 研究方法
• 一. 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 (一) 电镜技术
• ★ 观察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亚细胞或超微 结构
• ★ 电镜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或放射自显影技 术,可详细观察突触或囊泡及其变化
2021/1/23
(二)组织化学方法
• 利用细胞中所含物质的化学特征,通过化学 效应使其显示的方法。如Gomori染色显示神 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
2021/1/23
(四). 全面探索腺垂体激素的调节 (五). 追踪许多神经递质系统的通路和功能,
发现了不少作为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肽能神 经系统;了解了各种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在神 经内分泌整合中的作用。
(六). 人工合成了大量促垂体激素的类似物
2021/1/23
(七). 改变了许多传统观念 (八). 发展前途深远 (九). 应用前景广阔
由神经细胞分泌的肽类物质的总称 分类:★ 促垂体激素类
★ 垂体激素类 ★ 脑肠肽类 ★ 内源性阿片类
2021/1/23
二. 神经肽的作用特征
•★
有效浓度低,效力高
•★
有高度结构特异性
•★
作用广泛
2021/1/23
三. 神经肽与经典递质共存现象
• 例: ★支配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含有 Ach 与VIP
★ 1928年 Scharrer首次提出“神经分泌”概 念
2021/1/23
(五) 神经分泌的有力证据
• 关于神经垂体激素来源的研究 Gomori法染色证实神经垂体激素来自下丘
脑,神经细胞可合成并释放激素
2021/1/23
(六)下丘脑调节腺垂体的神经—体液学说 • Harris根据前述证据提出神经—体液学说,第
3. 刺激或损伤脑区对腺垂体功能的影响
•
4. 切断垂体柄的早期观察
2021/1/23
(三) 腺垂体与CNS间的联系
• 1. 腺垂体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 • 2. 腺垂体与下丘脑的血管联系 • 3. 垂体门脉的功能
2021/1/23
2021/1/23
(四) 神经内分泌的早期发现
★ 1870年 Fleming首先发现某些大神经 细胞具有神经细胞与腺细胞的特性
2021/1/23
四. 松果体激素 五.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一) CN递质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二)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功能轴的调节—反
馈调节
2021/1/23
2021/1/23
第六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 络
• 一.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联系的基础 • 二.相互关系
• (一).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二).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三).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节的机制 • (四).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 (五).免疫-神经-内分泌之间的双向调节
主要用于生物胺的检测
2021/1/23
(三)激素的放射免疫测定
所有垂体及其靶腺激素都有此测定法,多数有 标准药盒
2021/1/23
四.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一) 核酸分子的提取、纯化及序列分 析
(二)核酸分子探针的应用 (三)cDNA的构建和筛选2021/1/23
第三节 神经肽的一般特征
一. 神经肽的概念及分类
2021/1/23
(五)激素和神经激素分泌 动态的研究
• 体内技术有测定外周血的激素含量,垂体门 静脉血的收集与分析及推换灌流
• 体外技术有表面灌流与静态培养。
2021/1/23
三.生物化学及神经化学方法
(一)神经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从组织中提取粗提物,初步纯化和浓缩,提纯 及鉴定
(二)高效液相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