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初中面试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面试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面试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2. 难点: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封建社会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兴趣。

2. 授课:介绍封建社会的定义、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活动:分组讨论封建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 总结:总结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5.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封建社会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板书设计
封建社会的定义、特征和内容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封建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自信心。

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生活和变迁。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历史学科,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实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一段影像或视频展示引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话题。

2.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讲解:详细讲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背景、相关内容和影响。

3. 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问,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理解。

4.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小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参与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答案范本: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他提倡“仁爱”、“礼”、“忠信”、“中庸”、“孝悌”等思想,深受后世影响。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弘扬了儒家思想,被后世奉为“圣贤”。

在他的影响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成为有道德、有文化修养的人。

初中历史试讲设计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设计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3.理解秦始皇建立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秦统一六国的主要过程
2.秦统一六国的主要方法
3.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2.分析秦统一六国的主要方法
教学准备:
1.教材:历史教科书相关内容
2.教具: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3.活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及重要性
二、讲述(15分钟)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战国末年,秦始皇逐渐完成统一
2.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方法:观念统一、制度整合、文化统一等
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等
三、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性及影响,并展示讨论结果
四、展示(5分钟)
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理解和看法
五、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简要总结,强调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写一篇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文章,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评估方式:
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2.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和内容表现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初中历史试讲设计教案万能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设计教案万能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设计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掌握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3. 能够分析秦始皇的治国政策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秦始皇的治国政策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教科书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3. 学生课前准备: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秦始皇的兵马俑,引起学生对秦朝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秦朝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
2. 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
3. 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根据提前准备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秦始皇的治国政策及其影响。

四、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
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秦朝统一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秦朝统一中国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秦朝其他重要事件,扩展对秦朝历史的认识。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教学内容:XXX时期的XXX事件教学目标:1. 了解XXX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2. 了解XXX事件的起因和经过3. 分析XXX事件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1. 掌握XXX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化2. 理解XXX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教学难点:1. 分析XXX事件对历史和社会的深远影响2. 思考XXX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幅图片、一段视频、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思维状态。

二、讲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文字、图片、地图等形式向学生介绍XXX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

三、分析事件起因和经过(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文献资料等形式详细解析XXX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引导学生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四、讨论事件影响(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XXX事件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并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问题。

六、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教学反馈: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课堂讨论、学生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初中历史招教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初中历史招教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事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历史事件、人物、年代等。

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注意结合历史背景和实际案例。

2.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1. 课外阅读:推荐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等。

2. 难点: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助材料、课堂活动道具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课堂讨论话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历史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等,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

2.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3. 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等。

六、板书设计1. 标题:本节课主题2.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等关键信息3. 重点、难点问题及解答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 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改进措施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初中历史校内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校内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所讲历史事件的基本背景、过程和结果。

-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所讲历史事件的主要过程和影响。

- 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2. 难点:- 对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 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策略1. 讲授法:-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讨论法:- 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4.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用具等。

- 提前备课,熟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

2.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相关历史知识,做好讨论准备。

- 带好笔记本和笔,做好课堂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授:- 按照教学目标,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小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案例分析:- 教师结合案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6. 总结提高:-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试讲设计教案万能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设计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影响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重点知识: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

2. 重点能力:分析、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难点知识: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2. 难点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节课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有什么了解?2. 课堂讲解(1)讲解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影响等。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举例说明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堂练习(1)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进行讨论。

(2)每组推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

5. 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 布置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2.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练习效果不佳。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初中历史招聘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招聘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招聘试讲教案模板
1. 教学内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演变
2. 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教学重点:中国封建社会的定义、特点以及演变过程
4.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封建制度的演变过程。

5. 教学准备:
- PowerPoint课件
- 演示稿
- 知识点总结
- 互动游戏道具(如抢答卡)
6. 教学流程:
-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认识
-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 授课:讲解封建社会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封建制度的演变过程
- 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各个朝代的封建社会结构变化,让学生直观了解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 总结:让学生总结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 互动:开展抢答游戏,强化学生对封建社会知识的掌握
7. 教学结束: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留出时间给学生提问和互动交流。

8. 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寻找改进之处。

以上是一个初中历史招聘试讲教案模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和修改。

初中历史招教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招教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历史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内容: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自治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 识记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并得出合乎实际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早期城市居民争取自由、自治,力求获得市民身份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2. 难点: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导入方式:展示中世纪欧洲城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城市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比,有什么不同?城市是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 总结:引入新课,探讨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1. 城市的出现:- 播放中世纪西欧社会状况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

- 提问: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城市兴起的原因。

2. 城市的特点:- 讲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 提问: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展示城市兴起的特点。

3. 城市的自治:- 讲解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过程,包括琅城市民争取自治的例子。

- 提问: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展示城市自治的方式。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2.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城市自治的例子。

五、板书设计1. 标题: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自治2. 内容:- 城市的兴起:原因、特点- 城市的自治:斗争过程、方式- 城市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注意事项: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初中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脉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时期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2. 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史重大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概念和时期划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详细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对比教学: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脉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资历史试讲教案模板初中

教资历史试讲教案模板初中

一、课题(填写具体课题,如:《三国鼎立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知道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 了解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主要统治区域。

- 记忆关键历史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等。

2. 能力目标:- 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 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统治区域。

四、教学难点- 三国鼎立的形成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 展示三国时期的名将图片,如赵云、张飞等,引发学生对三国历史的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名将都出自哪个国家吗?他们为何会出现在三国时期?2. 引入课题:- 回答学生的疑问,引出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

- 讲解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等事件,引导学生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必然性。

2. 分析三国的主要统治区域:- 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讲解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统治区域。

- 通过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三国的地理分布。

3. 介绍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 介绍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国鼎立的形成原因。

-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地图绘制:-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三国时期的地图。

- 教师检查学生的绘制情况,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简要回顾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主要统治区域和历史人物。

2. 提出思考题:-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六、板书设计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动摇东汉政权- 董卓之乱:导致三国鼎立- 曹魏:统治北方- 蜀汉:刘备建立,统治蜀地- 东吴:孙权建立,统治江东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初中历史试讲讲解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建立和巩固统一措施,以及秦朝的兴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秦朝的统一过程。

2. 秦朝的巩固统一措施。

3. 秦朝的兴衰。

教学难点:1. 秦朝统一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2.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秦朝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二、新课讲授1. 秦朝的统一过程a. 讲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包括商鞅变法、统一六国等。

b. 结合地图,展示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

c. 引导学生思考:秦国是如何统一六国的?2. 秦朝的巩固统一措施a. 讲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等。

b. 分析这些措施对巩固统一的作用。

c.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措施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 秦朝的兴衰a. 讲解秦朝的暴政,如焚书坑儒、徭役繁重等。

b. 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c. 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兴衰给我们什么启示?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布置作业1.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秦朝的一些著名战役,如长平之战、巨鹿之战等。

2. 请同学们思考:秦朝的统一和巩固对后世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五、板书设计1. 秦朝的统一- 商鞅变法- 统一六国2. 秦朝的巩固统一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3. 秦朝的兴衰- 兴:统一六国,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衰:暴政,导致秦朝灭亡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

初中的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的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历史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内容:中国古代史——秦朝统一六国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 熟悉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影响。

- 掌握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和统治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 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和统治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秦朝统一六国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个吗?2. 引导学生回答:秦朝。

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1. 讲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 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讲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3. 讲解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和统治特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 秦始皇的统治特点:严刑峻法、徭役繁重,导致民怨沸腾。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秦朝统一六国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强调秦朝统一六国对后世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秦始皇的其他功绩和统治特点。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材料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试讲语言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语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基本历史知识。

2.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基本历史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本国及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 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

(3)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思维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课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课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主要农业工具的演变,了解农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历史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 主要农业工具的演变。

教学难点:1. 理解农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 分析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幅古代农耕场景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景吗?它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幅图片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农耕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1.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a.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图片,总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农业阶段、奴隶社会农业阶段、封建社会农业阶段。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如:原始农业阶段以刀耕火种为主,奴隶社会农业阶段以铁犁牛耕为主,封建社会农业阶段以精耕细作为主。

2. 主要农业工具的演变a. 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工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b. 教师讲解农业工具的演变过程,如:石刀、骨刀逐渐演变为铁犁、牛耕。

3. 农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如: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

b. 学生举例说明农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4. 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如: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b. 学生举例说明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农业工具的演变。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课题: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名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识:掌握[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的基本史实,了解其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影响。

- 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的历史背景-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的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影响教学难点:-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制作PPT、准备教具、布置教室环境- 学生:预习教材、准备讨论问题、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有多少了解?为什么这个时期对我们来说很重要?2.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影响。

二、新课讲授1. 历史背景:- 介绍[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等。

- 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主要人物:- 介绍[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中的关键人物,如[人物姓名]。

- 分析这些人物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价值观等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历史影响:- 讨论[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长远意义和启示。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是如何发生的?-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中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与[具体历史事件或时期]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影响。

初中历史校内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校内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中国古代史》——以“秦朝的统一”为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 秦朝的统一过程。

2. 秦朝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难点1. 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

2. 秦朝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案例、历史地图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秦朝的统一过程、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秦朝的统一过程地图,引导学生思考:秦朝是如何统一的?(2)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秦朝的统一过程①展示秦朝统一过程的时间线,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进程。

②讲解秦朝统一的过程,如商鞅变法、灭六国等。

(2)秦朝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①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皇帝制度等。

②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修建驰道等。

③文化:统一文字、推广教育等。

3. 案例分析(1)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策,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的政策有哪些积极作用?(2)分析秦始皇的政策对后世的影响,如秦朝的暴政等。

4. 总结回顾(1)回顾秦朝的统一过程、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秦朝的统一一、秦朝的统一过程1. 商鞅变法2. 灭六国3. 秦始皇统一六国二、秦朝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1.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皇帝制度等2.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修建驰道等3. 文化:统一文字、推广教育等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案例分析、课堂小结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初中的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的历史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掌握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2. 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三、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2. 历史事件的比较和联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2. 分析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 结合案例,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历史事件的相关问题。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更多细节。

六、板书设计课题:《xx历史事件》一、事件背景二、事件经过三、事件影响四、事件分析五、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试讲教案模板【篇一: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本人刚参加完2014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的面试考试,想为以后参加此类考试的同学提供一些经验,并提供自己总结的教案模板一份以供参考。

先从笔试说起吧,关于笔试报名的流程什么的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见,再此不赘述了,我就从笔试准备讲起。

我是笔试考试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准备考试的,资料就是中公的3本辅导书,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3门。

本人认为根本没有报考辅导班的必要,只要你找些考试相关的资料认真复习半个月,肯定能过的,我就是踏踏实实的认真复习之后,非常自信的通过了自己的笔试。

查看了自己的笔试成绩之后,就是面试的报名了,流程什么的也不赘述了,不明白的网上百度。

报名成功后,我就将面试先抛到一边了,因为这中间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而我高中生物学的挺扎实的,所以准备在面试前一周左右再复习。

到了面试前5天左右的时间时我收起其他的心思,准备专心复习高中所学的知识。

由于考试没有指定教材,这就增加了面试的难度,我们得对高中所学的所以知识加以复习。

我从百度文库中下载了高一、高二、高三生物的教案,电子课本及一些知识点的总结什么的,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仔细的复习。

由于面试时会要求写教案,所以我就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下载的教案的模式,然后写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合适的教案模板。

有了这个模板,在20min的备课时间里,我心里就比较有底,知道该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二十分钟写出比较优秀的教案。

我的准考证上写的进入备考室时间是上午9点45到10点,我提前了一点过去,然后看到前面有很多人在排队。

原来我们是先在外面按照报考科目进行排队,然后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4个人一组进去,先签到,然后一起去抽题,题目打印出来后被交给带队的工作人员,我们都看不到自己的题目,然后又被带上楼进入备课室,按照自己的编号入座,每个座位上都有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就是用来写教案的,如果需要草稿纸可以向工作人员要求。

我觉得再要一张草稿纸很有必要,你可以在这张草稿纸上写上你试讲的思路什么的,因为最后你的教案跟你抽的题目都得交给面试官,自己试讲的时候手里拿点提醒自己思路的东西总是必要的。

20分钟备课结束后,我们就被分到不同的房间准备面试。

我被分配到的是203房间,幸运的是我前面还排着一个待考的女生,这样我准备的时间就更充分了。

我就利用这段时间理了下自己试讲的思路,开始怎么讲、怎么导入、讲课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提问、组织小组讨论、布置课外作业、小结等。

轮到我的时候估计老师都有些着急了(我是最后1个,而且当时都将近中午12点了),就问了我1个规定问题(课堂上一个学生总是答非所问,引起哄堂大笑,该怎么办?),而原本应该是2个规定问题的。

然后我就开始讲课,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并提问,然后引入新课,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总结,布置课外作业等。

结束后面试官对我的试讲做了评价,然后就结束了。

下面是我总结的教案模板高中生物教案一、题目:减数第二次分裂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三、教学重难点①重点②难点四、教学用具幻灯片、xxx挂图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⑸小结⑹课外作业【篇二:中学历史教案格式】中学历史教案格式格式要求是:(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2.思想教育目标:3.能力培养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2.难点:(三)教学时数:(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六)板书设计(七)作业新老师试讲,关键不在与教案格式,而在于有没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否领会新教材的精髓,能否考虑到学生的情况等。

给你一篇文章参考。

“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教?”这是从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应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的。

根据调研听课,发现目前在对待教案设计上,教师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一是精心设计,推陈出新——他们大多是欢迎新课改、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敢于实验的青年教师。

另一种是沿袭旧路,老方法教新课程——主要是因为对课改的认识尚不深刻,认为课改不外乎是教材的改变,用旧观念对待新课改,用老教案备新课,因此教案基本是过去教案的翻版,甚至还有不备详案、只写提纲等现象。

还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缺少实践,尽管有努力的愿望,但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不知如何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案。

针对上述情况,更有必要强调认真备课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

要把课改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我们强调教学要做到“六认真”,首先是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具体反映在精心设计教案。

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以新的呈现方式撰写,特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三维”目标为一体如果把课程改革比作航程,.那么课程目标就是引领课改的航标灯。

如果不认准目标,课改就会迷失方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而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三维”目标。

因此,教师在设计新课程每一课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确定这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标准,是教学的总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评价、检验课堂教学能否达成目标的依据之一。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来说,就是心中时刻要有课标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运用。

在具体课的设计时。

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意这“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

在不同内容的课中,三个维度的所占比重也是有所区别的。

有的课注重史实教学,有的课思想教育功能较强。

只有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才能将“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

二、钻研课程内容,细化课标于课堂教学之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采用“模块一专题”的形式,力图构建起一个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时代性和基础性,反映了历史学科与社会进步、学术成果和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

根据课标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打破了原来的通史形式,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共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由于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历史不成系统、支离破碎,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钻研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块、不同专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有的内容还要和其他课程结合。

学习模块从体系、结构和内容上以新的形式呈现,对教学和教案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历史必修(i)为例,它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专题的编排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

这种编排并不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完整性也不是很清楚的,这就给备课和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课标的表述是宏观的、高度概括的,这就尤其需要在备课和设计教学目标时对课标进行细化。

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l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课标表述为:(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看起来一课课标就有两条要求,然而在教学中仅就这两条是无法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课讲清楚的。

有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将上述两条细化为下列“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共产党宣言》节选资料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掌握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领悟“感知-积累-理解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编制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结构表格和对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的分析与归纳,感知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历史信息的魅力,学习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产阶级等势力对共产主义的敌视与马、恩对资本主义发展冷静而客观的分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理性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

2.以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反复和曲折作铺垫、以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为线索、以“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调查结论为点睛,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特点与规律。

尽管这样的细化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可以看出教师在学习、研究课标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有助于落实“三维”目标。

由此可见,不论教科书如何编写,内容如何变化,在确定具体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该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当然,也不是简单地、肤浅地理解课标要求,更不能照搬照用教学参考书的现成设计。

而是要根据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因校因生因课细化课标,使之更具体化,更易操作,同时也是保证课标得到全面的落实。

三、转变教学方式,双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在此次课改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就是要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所转变。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服务的。

在传统的“满堂灌”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

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常常感到学习是乏味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

在新一轮课改中,能否在教学方式上来一场“颠覆性的变化”,师生在课堂的角色能否来一个转换,是摆在从事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面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因为课程是要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来实施的,课堂教学最终是由教师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