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主题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主题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主题备课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简析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道理。

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

它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

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诫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二、单元总体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自主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并学会运用。

②理解本单元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本单元的重点句段。

④能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的词和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⑤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的小事中悟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得到利于一生成长的人生启示。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小岛》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小岛》通过将军与守岛战士的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爱,以及将军和战士祖国的热爱。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喑、擞”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设计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开头部分- 标题:(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 - 字数要求:800字以上正文部分一、教学目标- 了解公园的特点和用途- 研究描述公园中的景物和活动-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对公园的喜爱和体验二、教学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课堂教具: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辅工具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公园的景物,激发学生对公园的兴趣。

2. 研究新词汇:教授与公园相关的词汇,如树木、草地、花坛等。

3. 听读课文:播放和朗读与公园相关的课文,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正确的语音语调。

4.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 语言运用:请学生以小组形式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公园,并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并进行互动。

6.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公园,让学生以写散文的形式描述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7. 课堂总结:归纳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对公园的新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发言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对公园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 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探索本地公园,写下自己的游园体验,并进行互相分享。

-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公园的美好。

结尾部分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的简要安排和说明。

通过本次备课,希望能激发学生对公园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1.曹冲动脑筋测量( liánɡ )出了大象的 体重。 2.只要努力学习,我们的 前途不可估量 ( liànɡ )。
字词注释
连一连。
毁灭 辉煌 仿照 流连 幻想
模仿参照。 依恋而舍不得离去。 彻底破坏,消灭。 虚而不实的思想。 光辉灿烂的。
字词注释
近义词 毁灭--- 毁坏 宏伟--- 壮观
辉煌--- 辉宏 精华--- 精髓
作者简介
王英琦 女 安徽寿县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 架》等,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 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散文 《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背景资料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圆明园 的知识吗?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 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有“万园 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 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课后习题
◆1860年10月6日,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 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 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 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 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参考答案:这里的时间是让我们牢 记历史,不忘国耻。
课后习题
课文讲解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 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 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这句话运用了_排__比_的手法,详细地介绍了 圆明园的景物。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 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 境界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理解课文大意,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3.能够在课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4.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教学PPT素材;3.黑板、粉笔、书籍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理解文意;2.分段阅读,学习生字词;3.课文导入,复述课文内容;4.情感体验,谈论课文中的感受;5.课文分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6.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7.快乐写作,进行课文相关的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导入(10分钟)老师播放课文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20分钟)1.学生听读课文,跟读生字词;2.教师讲解词语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第三步:理解(1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步:表演(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情境表演,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第五步:写作(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写作,巩固课文知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言,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小岛》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小岛》教案(集体备课)
1.默读课文,组织小组合作了解小岛。
2.朗读全文,理清将军登岛后发生了什么。
1.了解小岛。
(1)默读课文,各组推派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小岛的特点:居住条件差(小,热,土少,绿色蔬菜难生长)。
2.理清将军登岛后发生的事情。
(1)分段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将军上岛后,发现了岛上官兵自种蔬菜。将军受战士邀请,留下来吃晚饭,将军把小白菜分给了战士们吃。
(三)感悟将军的品质。
(四)感悟菜地的来之不易。
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再谈感受。感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岛战士不怕辛苦,敢于创新的崇高品质。
(五)感悟蔬菜的来之不易。
1.圈画相关语句并交流。
(1)“将军一看,脸色马上变了”,将军很生气。
(2)看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将军在心里一阵沉吟”。
(3)听到“大家不是把您看成首长,而是一个长辈”“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
课题
15小岛
教材位置
人教版五语上册第四单元
课时
1——1
授课日期
总时数
教学目标
1.认识“瞒、域”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哼”。
2.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事情,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
3.感悟守岛战士甘于吃苦、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及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瞒、域”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哼”。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小岛的情况。
(2)讲述一下将军上岛后发生了什么事。
1.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小组内合作,交流难读字音、难记字形。
2.带问题默读课文。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第四单元中的生字词、成语、句型结构以及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包括主题思想、人物特点、情节发展等。

生字词、成语的正确书写和准确运用。

句子结构的掌握,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造句和写作。

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深层含义和情感的体会与理解。

复杂句型的运用和作文的谋篇布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复习重点。

展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生字词和成语呈现生字词和成语列表,让学生快速浏览并记忆。

通过填空、选择等形式进行生字词和成语的巩固练习。

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运用这些成语的实例,加深理解。

3.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分组阅读第四单元的文学作品,讨论并提炼主题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特点,探讨情节发展,理解作品深层含义。

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4. 句子结构分析和写作练习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型,让学生掌握句型结构。

提供写作任务,如扩写、缩写、续写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5. 课堂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收集成语故事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备课-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备课-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备课一、设计意图:此文的启示是道德方面的,易使语文课变味而上成思品课。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先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因而,整堂课我从创设意境动手,以板快的方式设计,创设活跃的思想空间,让先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解词,融入故事意境与文本多层次、多角度对话,从而展现先生的个性生命活力,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还原生活场景,进入情景体悟,化情景为学习之场,融情感为自主体验是本课设计的次要思绪。

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捕捞”、“鱼饵”、“鱼钩”、“不寒而栗”、“操纵”、“皎洁”、“沮丧”。

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2、理解父亲没有磋商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写“我”和父亲那个钓鱼、放鱼的夜晚发生的故事,从中领会“我”和“父亲”的心思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引导先生理解父亲为甚么必然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缘由。

2、领会人物的心思变化过程,培养先生的语感。

四、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领会表达方法。

五、课前预备:相关音乐课件六、教学流程: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背景:多媒体播放钢琴曲《月光奏鸣曲》同时出示:朝霞辉映下,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的湖面和水中游动的鲈鱼的图片,创设情境。

师描述:“一个傍晚,太阳曾经西落了,美丽的朝霞悄悄爬上了天空。

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来到他家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垂钓。

当父子俩把钓线抛入湖中,朝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的工夫,这位小男孩毕竟钓上了一条罕见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父子俩都惊喜万分,可是……”。

接下去发生了甚么事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13《钓鱼的启示》1、何谓“启示”?2、这次钓鱼和别的钓鱼有甚么区别吗?让我们带着这些成绩,本人读读文章,圈画钓鱼的启示是甚么,想一想这次钓鱼的不普通的地方,同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好吗?二、默读课文,识字解词(一)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古诗三首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古诗三首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随堂演练 1.看拼音,写词语。
元: 本来 九州:中国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同: 统一
2. 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 歌舞 )几时休, 暖风(熏 )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 ( 汴州)。
随堂演练 3.《已亥杂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句意: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 醉醺醺的;
课文讲解 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直把杭州作汴州。
简直。
句意: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课文讲解 古诗大意
青山之外还是青山,高楼之外还是高 楼,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呢?暖洋洋的春风吹得寻欢作乐的权贵 醉生梦死,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 州了。
课文讲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主题归纳
《示儿》通过描写诗人毕生的心事 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 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课文讲解
题临安邸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温 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 南县繁枝林坳)人,生活在南宋孝 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 长诗文的士人。主要作品有《题临 安邸》、《长相思》、《洞仙歌》 等。
词语注释: 1.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2.定:收复、平定。 3.中原:泛被金军占领的失地。 4.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5.乃翁:你们的父亲。
课文讲解 古诗大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 诉你的父亲。
课文讲解 再读诗歌,体会下面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些文章在内容上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既能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又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古诗和自然风光的描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对于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式结构,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式结构,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式结构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的相关资料和PPT。

2.古诗的相关资料和PPT。

3.生词和句式结构的例句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结构,给出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进行操练,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与课文相关的拓展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两课时)
(2)语气及情感:《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所以要以愤慨、悲伤的语气来缓缓地读。要读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用简笔画画出来。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梳理了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到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现在,我们不妨拿起笔把诗人病危时将儿子喊到病床前诉说遗愿的情景描绘出来。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师提出交流要求:
①读准字音,识记生字。②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交流。
3.教师检查预习及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识记、书写及词语的理解。
(5)陆游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他为什么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出于对国家的热爱。)
4.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采用第一人称说说画面内容。
示例:我本来知道,当我死了以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我相信,大宋的军队一定会收复中原的,一定会的!到了那一天,你们一定要在举行祭祀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让我也能高兴高兴。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进入古诗意境。
3.教师出示《示儿》,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明确:“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儿”,儿子。组合起来就是“把(写的诗)拿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
思考: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诗给儿子看的呢?告诉了儿子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示儿》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古诗三首》 2课时
2.《少年中国说》 2课时
3.《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
4.《小岛》 1课时
5.口语交际 1课时
6.习作 2课时
7.语文园地 1课时
课题
2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目标
会认3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降”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个诗。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具体写作。
6、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奋斗。
《小岛》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我国边防岛部队的生活,感受海防战士的爱国情怀。
“习作”的主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旨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具体写作的能力。通过列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在写人叙事绘景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教会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懂得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以及掌握顿号和逗号的不同方法。“书写提示”告诉学生怎样进行诗歌的书写。“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褒义词和贬义词。
3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组古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昌龄的《从军行》。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这三首诗为例,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背诵。

3.背景资料:收集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三首》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板书设计
①课文内容梳理:
1.标题:少年中国说
2.作者:梁启超
3.课文结构:引言、正文、结尾
4.课文主旨:赞美中国少年的精神风貌,强调少年强则国强
②关键词语解释:
1.少年:指年轻一代,具有活力、梦想和担当精神
2.中国:指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3.强:指强大、繁荣、进步
③课文重点句子: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3.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板书、实物演示等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5.启示和感悟题
题型说明:此类题型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例题: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的理解。
答案:我认为“少年强则国强”意味着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要立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上,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不断努力,国家才能够更加强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感受作者的热情和豪情。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朗读和表达。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导入新课,二是学习课文,三是总结拓展。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中国少年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环节,可以通过分段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总结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少年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
1.出示会写生字:
祭乃熏杭亥恃哀拘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给形近字进行口头组词。
4.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并组词,并观察形近字,进行组词练习。
5.谈话导入:
国家生死存亡,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一些爱国诗人用笔墨来表达对国家的深沉热爱!
二、古诗背诵
小组之间进行背诵检查,然后请同学展示自己的背诵情况。
(3)理解诗里的意思,体味表达的情感。
3.读通古诗《示儿》。
4.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
(1)怎样可以读通古诗。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读懂古诗。
(3)怎样可以把后面的两首也读通顺啊?
预设: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了解写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3.出示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4.解释字义
(1)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2)恃:依靠。
(3)风雷:是指重大的变革。
(4)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5.讨论:
(1)想一想,作者用“万马齐喑”比喻什么?
预设:比喻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3.解决有用的问题,理解诗中意。
出示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问题预设:
(1)临安城有什么特征呢?试着用诗句来回答,再试着描述一下临安城的景象。
(2)诗人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国情怀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国情怀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第四单元爱国情怀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

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少年中国说(节选)》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查阅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小岛》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我国边防守岛部队的生活,感受海防战士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长”。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提纲的方式,先进行整体构思再习作。

和中年级相比,高年级习作内容更加丰富,而学生把握篇章的能力还比较弱,列提纲有助于学生梳理习作内容,理清习作思路,表达更加有条理。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第一,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的需要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运用资料要讲究时机,使用资料要有针对性,用在学生学习需要的地方。

如,理解有困惑需要解决处、课文简略需要扩充处、情感体验需要加深处。

要避免喧宾夺主,不能因为使用资料导致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减少。

第二,本单元的课文都富有思想教育意义,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让学生结合内容谈体会、说感受,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避免脱离文本空谈情感体验。

第三,本单元的课文感情充沛,适合学生朗读。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也是本单元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隆完小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修改记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
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
略读课文组成。

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
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
做人的哲理。

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
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
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
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
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
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
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
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
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
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
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好在每篇课文,特
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
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
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
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
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
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
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
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
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
新的美好的篇章。

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
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
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
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这是课文编写者和我们,对学生的共同的精神期待。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
材还在“口语交际? 习
作”“回顾?拓展”中安
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
读写结合学习内容。

“口
语交际? 习作”要求从日
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
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
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
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
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
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
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
展”中的“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
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
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
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
单元教学目标1、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20个字,会写15个字。

掌握教参中要求
的词语。

5、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的能力以及口头
表达能力。

6、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培养习作能力。

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
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
思路,丰富了材料。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
~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课时,略读课文2~3
课时,“口语交际·习
作”3课时,“回顾·拓
展”1~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难点:1、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培养写作能力。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1、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按照三环
节教学模式教学。

2、读、析、查、疑、练。

3、在阅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
把握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创设情景,带领学
生走入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角色换位,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章主人公内心世界,重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与朗读训练。

5、教师还要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
创设新情境、新问题。

在新情境中,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表达能力,检验学习成果。


单元教学准备1、本单元各课预习方案
2、本单元各课限时作业
3、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及教学用具。

单元实践活动1、学生上网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2、学写读后感
单元课时划分
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3、《钓鱼的启示》 2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2
15、《落花生》 2
16、《珍珠鸟》
2
语文园地四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