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第2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秦始皇(前259-210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首次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推行法家思想,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所有书籍,坑杀了数百名儒生和方士。

这一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秦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修建了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宝库之一。

汉武帝(前156-87年):汉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察举制度等。

汉武帝的改革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的经济繁荣:汉朝时期,中国经济达到了巅峰。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更是促进了东西
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汉朝的文化成就:汉朝时期,中国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七年级历史书上册第2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书上册第2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书上册第2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了解自己国家与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第2课是关于人类起源和文明的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梳理历史书上册第2课的知识点来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内容。

一、早期人类1.人类起源:人类起源在非洲,根据化石和遗传分析,人类于大约200万年前开始演化。

2.猿人和早期人类:最早的人类是猿人,他们主要生活在非洲和欧洲。

早期人类是直立行走的,这为人类的文明起源奠定了基础。

3.早期文化:早期人类的主要文化包括制造工具、语言和社会组织。

二、青铜时代1.青铜时代概述:青铜时代是指人类开始使用青铜制造器具和武器的时代。

这一时期通常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2.青铜器:青铜器的制作需要技术和资本,因此只有少数精英阶层可以享用。

青铜器是青铜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3.青铜文化:青铜时代的文化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这一时期也是人类社会分化的阶段。

三、古代河流文明1.河流文明的诞生:人类开始聚居并开展农业生产后,河流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黄河和长江为中心的两个文明。

2.黄河文明:黄河文明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代表作品有《易经》、《尚书》等。

3.长江文明:长江文明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代表作品有《楚辞》、《庄子》等。

四、古代哲学思想1.古代哲学思想的概述: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出现在中国、印度和希腊。

2.中国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主要是儒家、道家和墨家三种学派。

这些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思想。

3.印度哲学思想:印度哲学思想主要是佛家和婆罗门教。

这些思想强调个人的信仰和对生命力的探究。

4.希腊哲学思想:希腊哲学思想主要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等哲学家的思想。

这些思想强调人类理性思维和对世界的理解。

本文通过对历史书上册第2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让我们对人类起源和文明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不是仅仅关注过去的学科,它更关注的是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预测未来。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知识点一、原始农耕生活。

1. 半坡居民的生活。

- 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 生活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 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这种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屋内有灶坑,主要是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

- 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铲等,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 农业生产: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 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 手工业。

- 制陶业:制作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如鱼纹、鹿纹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其典型代表。

- 纺织业:会纺织、制衣。

2.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

- 生活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 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

这种房屋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房屋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适合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环境。

- 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骨耜是河姆渡人最典型的农具,用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既轻便又锋利。

- 农业生产: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 畜牧业: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 手工业。

- 制陶业:会制作黑陶。

- 玉器加工:制作简单的玉器,如玉玦等。

- 雕刻技术:懂得雕刻技术,发现有雕刻精美的象牙制品。

3. 原始农业的发展。

- 兴起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

- 兴起地区: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 发展标志。

- 农作物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最初的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种植粟、水稻等农作物。

- 家畜饲养的出现:人们开始饲养家畜,如猪、狗、牛、羊等,这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肉食来源,也是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

- 聚落: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生活,形成了聚落。

聚落有一定的布局,有居住区、公共活动区等。

- 磨制石器的发展: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加精细、锋利,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原始农业发展的又一标志。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 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必背重点|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农业起源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定居生活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和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1.
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
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
稻作
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
7000—5000年,因首次在河南渑池仰
韶村遗址发现而被命名
代表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时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
建筑
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
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
井之一
2.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6300—4500
年。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素养导学】史料实证: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时空观念:识读《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家国情怀:了解祖先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与成就,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知识构建】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表现: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思维导引】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二、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是“原始农牧业阶段”的早期居民代表,请填写下表,了解他们的生活特征。

【思维导引】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大江大河流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史料研习】我国原始社会若按“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牧业”两大阶段……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围绕着“原始农耕生活”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文物•体会先民智慧】【教材再开发→课后活动】(1)文物记载历史。

分别简述下列文物(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相关)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图二备注:“骨耜”大多数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答:图一: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掌握了雕刻技术等。

图二:河姆渡人会制作和使用农业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狩猎是重要的生产活动。

图三:半坡居民种植粟;原始农业已经出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整理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前II世纪)铸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王室占卜之辞,现存约15万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约产生于商代中期,盛行于西周。

代表作品有《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

三、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四、东周的分裂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各诸侯国相互争霸,结果一些弱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争霸的诸侯国继续相互争斗,中国逐渐进入兼并阶段。

五、商周的族群与区域
商朝时期,商族是中原地区的主体民族。

周族原是西方的一个姬姓小部族,灭商后,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民族。

商朝时期,中原地区的居民除了商族、周族外,还有夷、蛮、越等族。

西周时期,燕、楚、晋等国成为北方和南方的主体民族。

六、古代区域的文明代表
黄河流域:殷墟、老官台文化、半坡文化、二里头文化等。

长江中下游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C”形龙等。

华北平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等。

华南地区:石峡文化的代表器物有段石锛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作为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朝代,商王朝通过青铜器的制作和贸易活动,得以繁荣发展。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周朝的封建制度周朝采用了封建制度,将领土划分为诸侯国。

诸侯国是周王朝的统治者,他们对周王朝负责,同时享有一定的权力和特权。

封建制度使周王朝凝聚了大量的力量,保持了政权的稳定和统一。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国时期是分裂和战乱的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诸子百家的思想迸发出灿烂的光芒。

4.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君主。

秦朝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标准,建立了长城,推行了法律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汉武帝时期,中国迎来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6. 西汉的衰落西汉末年,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西汉开始走向衰落。

外部侵袭和内部政治腐败导致了朝廷的动荡和社会的动乱。

最终,刘秀建立了东汉朝,结束了西汉的统治。

7. 本课知识点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夏商周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以及西汉的衰落等。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今天的影响。

全国统一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全集

全国统一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全集

全国统一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全集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能直立行走,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考古学上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至1万多年前。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源地。

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P9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黄帝即轩辕氏,姓姬。

炎帝与黄帝——华夏的人文始祖2、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

结果:蚩尤被打败。

3、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称为禅让制:尧→舜→禹(治水有功)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禅让制”变为父子兄弟相承的“世袭制”。

2、商部落首领汤于公元前1600年灭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建立商朝,定都于亳,史称汤商。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3、与商同时期的其他文明:湖南宁乡的考古发现(四羊方尊)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伐商纣王,在牧野决战,大获全胜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5、分封制的目的: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

6、分封制的外在表征是礼乐制度,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西周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源于周厉王,国人暴动驱逐了周厉王。

8、“烽火戏诸侯”的传说源于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9、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从中得到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知识梳理】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生活流域: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

居住环境: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窑场。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渔叉、鱼钩、渔网捕鱼。

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鱼纹、鹿纹较多。

还有装饰品和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有纺织、制衣用的骨针、骨锥、纺轮。

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

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

房屋特点: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木构水井: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

主要家畜:猪、狗和水牛。

其他器具: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艺术品: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将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懂得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人工栽培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栽培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原始农业发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的地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

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

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

课文笔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原始农业的产生1. 农作物:稻、粟、黍2. 生产工具:石器、骨器3. 生产方式:刀耕火种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 农作物种类增多:黍、稷、粟、稻等2. 生产工具改进:耒耜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3. 耕作技术提高:深耕熟耘,使土地更加肥沃4. 水利设施建设:原始水利设施的出现,提高了抗旱能力三、原始农业的特点1. 粗放耕作: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条件,如天气、土壤等。

2. 简单协作: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协作,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

3. 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包括祭祀、礼仪、艺术等方面。

四、原始农业的影响1. 人口增长:原始农业的发展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2. 社会分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渐出现,人们开始从事专门的工作。

3. 私有制产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制也逐渐产生,人们开始拥有自己的财产。

4. 文明的形成: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思考题1. 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答: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告诉我们,农业生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今天的生活依赖于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同时,原始农业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外,原始农业的发展还提示我们,要保护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分工逐渐出现,人们开始从事专门的工作,私有制也逐渐产生。

这些变化为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字、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2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2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2课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居住,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猎获和渔猎为生。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使用磨制的石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使用磨制的石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朝和商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

夏朝衰败时,商族兴起。

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后期固定在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十分发达,代表有司母戊大方鼎等。

商朝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史称西周。

第5课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6课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这一时期,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是哪两类?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

2.半坡居民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流域?河姆渡居民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流域?
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

3.半坡人的生活生产特征: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工具:使用磨制石器。

③食物:
种植粟,饲养家畜。

④会制作彩陶,⑤乐器:陶埙,⑥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4.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特征:①房屋:干栏式房屋,②会挖水井,③工具:使用磨制石器,
骨耜最为典型,④食物:种植水稻,饲养家畜,⑤制作陶器、玉器、乐器,⑥掌握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

5.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居住的房屋不同,半坡人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是粟,河姆渡人是水稻。

原因是生活的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

半坡人在黄河流域,干旱少雨;河姆渡人在长江流域,天气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6.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

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