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资源科学概论共66页
资源科学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资源科学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走向综合与交叉。
为解决当代复杂而严峻的人口膨胀、粮食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许多学科彼此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一批边缘学科,资源科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它是在已基本形成体系的生物学、地学、经济学及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起来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叉发展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简言之,资源科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环境、经济发展之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演进。
§1.1 资源科学的研究领域与主要任务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又包括社会资源;既包括全球资源,又包括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既包括现实资源,又包括潜在资源;既包括单项资源,又包括复合资源和一定地域的资源系统、资源生态系统和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其研究的着重点,则在于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物质基础的自然资源和与之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本、科技与教育等社会资源。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
地球结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一系列不同理化性质的物质圈层(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等)所构成,每个圈层都有相应的资源:①大气圈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包括部分液态水和固体颗粒。
大气层,特别是大气对流层中的光照、热量、水分,甚至空气都是重要的气候资源,其中的太阳能、风能还是重要的新能源。
②土壤圈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包含部分气态、液态物质和生物。
土壤圈的主体资源是土地资源,还包括一定的生物资源;③岩石圈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包括部分液态、气态物质。
岩石圈的主体资源是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还包括地下水资源。
④水圈主要由液态水组成,还包括溶解和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以及部分气体和水生生物。
第1章-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件

第一节 资源与资源危机
资源问题与危机 资源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对资源的过量开采、不合理开发利用和过度使 用而产生的影响资源质量的一系列问题。 具体有:资源的过量开采,资源的过的流失
非再生资源是指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
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
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
它们是可能耗竭的,如矿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非再生资源是一切资源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第一节 资源与资源危机
资源的概念
人力资源与资本资源
• 人类通过组织人员和提供劳动也被认为是一种资源,称为人力资源。
指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提供 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等 土地、作物、煤炭等
劳动力资源,经济资源,以及 科学、技术、文化、信息和管 理等非物质形态的资源
指能提供热、光、动力 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 量来源 指投入生产过程以制造 新产品的物质 一个国家拥有的资源 两个或多个国家共有的 资源
潮汐能、水能)
光合作用 过程(长期:
木材 短期:农作 物)
资源的分类:单一划分法Fra bibliotek依据可更新性
分类
可更新资源
定义
指在人类参与下可重新 产生的资源
举例
可循环利用资源(如太阳能、空气、 雨水、风能、水能和潮汐能等)和 生物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指那些储量和体积均可 测算出来的资源 属性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功能 能源 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 生成的物质与能量
社会资源的特点
特点 具体体现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差异性;社会制度对人才、智力和科技发 展的影响以及作用的不同。 通过3条途径实现:①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密码继承、延续 和发展;②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长期保存并继承下来,人类社会 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③劳 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产劳动中学会的知识、技能物化在劳 动上的结果,即物质财富上而继承下来。 ①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和发展的方向;②把社会资源变为社 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并贯彻了社会资源的主体即人的愿望、 意志和目的。 ①劳动力可以从甲地迁到乙地;②技术可以传播到各地;③资料 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①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数量和不同的质 量的社会资源;②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 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第1章资源科学发展概述

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法 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3S”技术
资源科学研究内容多,涉及 面广,只有将资源系统模型 化、数量化、信息化,才 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各因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 约的变化过程,从而从根本 上揭示开发利用的基本规 律。包括数学方法、系统 分析方法、模型方法等。
研究的组织 研究的障碍
以存在某种共 同概念框架或 系统框架为整 个研究的基础
§3 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及 其研究方法
1 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
资源系统
地域性 整体性 全球性 复杂性
资源科学
区域性 综合性 国际性 多样性
2 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资源调查 分类和区划
资源评价 资源规划 资源预测 决策研究
资源调查法
是一种最基本的研究 方法.资源的形态、特 点、变化,只有通过野 外考察才能够掌握.
综合性
系统性
研究尺度 部门利益 文化差异 观点不同
内涵
跨学科综 合研究法
基于自然资源系 统是以各个亚系 统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组成的有
机整体为前提
确定研究问题
规定研究尺度
选择合适目标
构建研究队伍
建立评价标准
实时地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 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进行数据库更新
5)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资源是以一定的质和量分布在一定地域的,资源 的研究离不开具体的时空尺度。
6)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 发利用中的应用。
§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与 理论基础
1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
资源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按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 异性与应用目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资源科学概论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资 源 科 学 概 论
20世纪中期以来 世纪中期以来: 资源有限论” 3. 20世纪中期以来:“资源有限论”及其论战和可持续 发展思想的启示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的论著主要有Carson于1962年发表的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的论著主要有Carson于1962年发表的 Carson 《寂静的春天》、Ehrlieh于1968年发表的《人口爆炸》、 寂静的春天》 Ehrlieh于1968年发表的《人口爆炸》 年发表的 马寅初于1957年发表的《新人口论》 Meadows于1972年 马寅初于1957年发表的《新人口论》、Meadows于1972年 1957年发表的 发表的《增长的极限》 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等。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生态学产生的应用前景
资 源 科 学
制定国土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 制定国土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 指导贫困地区发展; 指导贫困地区发展; 指导现代农业建设; 指导现代农业建设; 制定正确的资源生态环境战略决策。 制定正确的资源生态环境战略决策。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生态学的学科特点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生态学的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资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资源生态系统
资 源 科 学 概 论
资源分布规律 单项资源分布规律 整体资源分布规律 资源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资源生态系统结构 资源生态系统功能研究 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 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关系的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资 源 科 学 概 论
资源生态安全, ① 资源生态安全,它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安全问 题,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 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
第1章 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绪论

(三)环境的功能
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本要素 为人类提供从事生产的资源基础
对废物的消化和同化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7
(四)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即CC)是用以限制发展的
一个最常用概念。
1991年,北京大学等在湄洲湾环境规划的研究中,科学定
18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 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 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 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 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 多人。
19
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 日 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 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 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
首先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速度加快。
世界人口数(1900—1980) 50 45
口(亿) 人
40 35 30 25 20 15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年
1940
1950 份
1960
1970
1980
1990
26
其二是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
年份 1900 1950 1956
49
四、环保产业
环境保护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它是开展环 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与物质基 础;是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扩大内需,吸纳就业人 员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是当代的一项朝 阳产业。
50
51
38
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
资源概论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一、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基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利用。
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自然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虽然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系统的自然过程,但是,却改变了这些过程的纯自然特性,赋予它们以社会性和经济性。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片面到逐渐全面的历史过程。
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人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肯尼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大气、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辐射、风能、潮汐能等。
对于人类来说,随着取得和使用自然资源技术的进步,无用的物质逐渐可以变成有用的资源。
例如,远古时代人类并不知道煤有什么用途,后来知道煤可以用来做燃料,以后进一步清楚了煤不仅用来做燃料,还可以提取各种化工原料;在人类历史上,结构材料也经过多次变化,起初使用的是石器,以后依次被青铜、铁、钢所代替,而目前铝和强化塑料正在取代钢材用做结构材料。
因此,资源可以区分为两种涵义,一种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一般称为资源;另一种是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虽然知道它的用途,但是无法加以利用,或者虽然现在没有发现其用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有可能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一般称为潜在资源。
由此可见,自然资源广义地讲是对人类在生活上、生产上、精神上有用的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认识、可以萃取和可以利用的自然界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在将来的某一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认识、可以萃取和可以利用的自然界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
第一章 地球资源与环境概论

第一章地球资源与环境概论第一节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一、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一)地球环境及其组成环境科学所研究的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与人类息息相关。
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自然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例如空气、阳光、水、土壤、矿物、岩石和生物等,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各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这些要素和圈层构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
有人认为这些社会要素组成了另一圈层——智能圈或人类圈(noosphere)。
(二)地球环境的独特性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发现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体。
地球环境丰富多样,适合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地球上存在着大气、陆地和海洋;距地面15—40km 处有一个臭氧层,保护着地球不受高能紫外线的侵袭;大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CO2,使地表保持适中的温度,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地表上覆盖着一层或厚或薄的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和生长的基地;甚至地壳的厚度也很适中,它厚到足以把岩浆覆盖在地下足够的深度,又薄到足以维持一定的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使地壳深部和浅部之间保持一定的物质交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正是由于具备了这种“优越”条件,所以地球才拥有生命。
地球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具备其他天体所不具备的上述条件。
近年来,科学研究的进展,使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反因为果,认为地球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个靠生命来捕获、转移和储存太阳辐射能,靠生命活动来驱动地球表层的物质元素循环,靠生命过程来调控并保持其远离天体物理学平衡的开放系统。
这就是说,不是地球上“优越”的环境条件创造了生命,而是生命活动创造了今天地球的环境。
这种观点被称为盖娅(Gaia)假说或盖娅理论。
资源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1、资源:指人类生存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2、资源的分类:按属性把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类别,其中将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合称为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按圈层特征分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自然资源按利用目的分为:农业资源、药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自然资源按特性可分为: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协调人地关系就是处理和协调好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协调人地关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5、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二章气候资源1、气候资源的概念:是指气候条件中可被利用来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是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
2.气候资源的主要特性:①光、温和水的综合效应②时段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性③在时间上不仅有节律性的周期变化,而且还有异常性④空间分布上的区域差异性⑤非资产性;有价值,无价格3.太阳辐射量:指一定时间内投射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亦称为光量,单位焦耳/㎡4.光强: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单位为瓦/㎡5.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大小取决于纬度、海拔高度和云量的多少。
我国太阳能辐射资源丰富,等值线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向西南至青藏高原东侧,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西部地区地势高,干旱少雨,云量少太阳辐射强6.光质是指太阳辐射的光谱成分及其各波段所含能量。
7.光时是指光照时间,包括可照时间和实照时间,即日长和实际观测到的日照时数。
8.日长:表示光合作用时间的长短,即光期。
9.≥0℃期间的积温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地区弄湿季节内的热量资源。
一个地区的≥0℃积温的高低,不仅影响作物种类和品种的选择,而且影响作物的熟制。
10.日平均气温≥10℃是一般喜温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也是喜凉作物积极生长的温度,≥10℃积温具有最重要,最普遍的意义,它是评价一个地区热量资源的基础。
资源科学概论第一章

浇灌胡杨林
浸润林草地
严重的环境问题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困扰
气候变暖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 雨 的 危 害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海 洋 污 染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有效途径
保护自然环境 创造良好生存条件
资源科学的产生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 议。 ——提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主 题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 馈式
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二、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传递规律
资源生态学
资源经济与伦理
第五章
第六章
资源遥感与制图
资源法学
第七章
资源安全与管理
资源的概念
广义: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 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 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人需 要, 加以 利用 经济 技术 能力
自然 物质
有价值
开发利 用其价 值
资源
物质的:土地、水、生物、大气等,自然资源;
1.3.1
资源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资源的发生、演化规律及时空规律性 资源各要素之间、各类资源之间的相互 作用机制与平衡原理 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
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 利用中的实践与应用
能源资源科学概论第一章 概论PPT课件

33
第一章 概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能量与能源 第二节 能源与文明的进步
第二节 文明的进步与能源
一、能源的变迁 二、能源消费与经济水平 三、能源与环境
35
一、能源的变迁
能源,俗称文明活动之“米”,赐予了人类一切文 明活动的动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扩大;
(2)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3)全球气候变暖;
(4)水资源形势严峻;
(5)水土流失严重;
(6)生物多样性遭严重破坏。
54
(1)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扩大
(2)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烟雾笼罩下的南非开普敦
1200万只废轮胎燃烧了100多 天
56
(3)全球气 候变暖
(4)水资源形势严峻
13
第一节 能量与能源 一、能量
宇宙间一切运动着的物体都有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人类一切活动都与能量及其使用紧密相关。
能量(广义):
就是“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能力”。
反过来说,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 着能量的消耗或转化。
倘若任何效果和变化都没有,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
了。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世界,那么这种创造首先就是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对空气资源的影响生产加工利用生产加工利用生产加工利用地面破坏侵蚀沉降固体废物酸性矿水淤泥排出过程废水污染物提高水温so颗粒物质废水排放油的泄漏漏气废油的泄漏漏气提高水温蒸发损co烃类天然提高水温泄漏杂质cono地面破坏少量放射性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的排放排出物中的少量放放射性废物的排放提高水温释放少量短半衰期核释放少量短半衰期核素水电淹没损失地热地面沉降地震活动废水排出提高水温地面破坏沉降大批的废气化地面破坏沉降侵蚀固体废物酸性矿水淤泥排出过程废水污染物提高水温noco全国平均气温比往年高了12度平均降水量少了近20毫米
资源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资源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 [名]资源科学概念: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
2.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资源系统、资源管理3. 资源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⑴阐明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⑵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平衡机制⑶揭示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同时期资源的保证程度与潜力⑷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⑸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⑹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4. 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⑴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区域性⑵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⑶资源系统的全球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国际性⑷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5. 资源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⑴从个体、局部走向一般、整体,日益注重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⑵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⑶从自然资源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以合理化为内容的资源管理研究正逐步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热点⑷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半定量研究,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⑸从常规手段转向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第2章资源与资源系统1. [名]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2. 资源系统的特征:⑴构成的复杂性⑵内涵的动态性⑶结构的层次性⑷功能的多样性3. [名]自然资源: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4. 自然资源的类型: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5. 自然资源的特点:⑴有限性⑵区域性⑶整体性⑷多用性6. [名]社会资源:指自然资源以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
资源科学概述

自然资源学第一章:资源科学发展概述1、资源科学: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以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目的更好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促其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在传统的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信息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研究对象:资源系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1)、阐明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2)、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平衡机理研究内容:3)、揭示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不同时期资源的保证程度和潜力4)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5)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6)新技术新科学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遥感.遥测与计算机的应用)2、资源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能量转化与守恒、物质循环原理、地域分异规律原理、因地制宜原理、自然节律原理、生态平衡原理、林德曼定律、最低因子限制率原理、系统论原理、价值规律原理3、资源科学分支:1)综合性研究: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信息学、资源法学2)专门性科学:气候、生物、水、土地、矿产、海洋、旅游、能源、药物资源学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新理论支柱:自然资源生态学理论、自然资源地理学理论、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地质学理论5、研究方法※5、3s技术及其应用:3S技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获取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RS用于实时地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信息发现地球表面各种变化,及时对GIS进行数据库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GPS用于实时的快速的提供目标包括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
资源科学概论

资源科学概论桂东南自然资源概况以及发展方向浅析地理科学陆均摘要自然界中有用的物质就可以成为一种“资源”。
但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诸如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这些用一点少一点的耗竭性资源现在都面临着枯竭的窘境。
在大力提倡和实践“低碳”生活的同时正确和有效认识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意义是很重大的。
本文主要选取作者的家乡所在地广西玉林所在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桂东南)的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发展方向来展开适当的阐述以及分析,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建议。
关键字资源桂东南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定义对于资源,《资源科学概论》(刘成武黄利民)给出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者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它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于人类的相对稀缺性。
但是,狭义的资源的含义,或者是在许多场合下人们对资源的理解,它仅指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关于自然资源的定义是:自然资源是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的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地点总称。
联合国出版的相关文献中,还有一个定义就是,人在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它能以任何的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
广义上,自然资源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切要素,它既包括过去进化阶段中无生命的物理成分,如矿物;又包括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国土开发利用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和旅游资源。
而针对桂东南地区的实际,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基本概况桂东南位于广西的东南部,行政区域包括玉林所有行政区,梧州市的2个市县,梧州的2个县,南宁地区的1个县和钦州地区的2个县,共15个市县。
本区东南与广东接壤,黎湛铁路贯穿本区至湛江出海,西江直达广州至港澳,是大西南往广东、港澳的东向出口的通道和门户,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向大西南扩散的前沿地带,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第一章 资源科学概述

资源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具有复 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1.2 资源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资源科学的研究内容
1.资源的发生、演化规律及时空规律性。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强调资源的整体功能。
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使资源向有利于
人类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了解资源的变化过程,
包括资源属性、资源结构的形式与演化机理等.
第一部分:资源科学概论
第一章 资源科学概述 第二章 土地资源 第三章 水资源 第四章 气候资源 第五章 生物资源 第六章 植物养分资源
第一章:资源科学概述
1.1 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属性 1.2 资源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1.4 农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非耗竭性资源(inexhaustible
恒定性资源 易误用及污染的资源:
resources)
资源的分类
资源的类型分类(2)
可更新 资源 不可更新 资源 恒定性 资源 易误用及污 染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
重复利用资源、 非重复利用资源 太阳能、潮汐能、风能 大气、水、自然风光
自 然 资 源自然Fra bibliotek源的属性1.1 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属性
2.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一定的空间范围和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例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地带性 因素、受非地带性因素制约; 矿产:非地带性因素制约
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也具有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 使社会经济资源也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二、 资源的分类
(一)、按照资源形成的原因分类
自然资源(nature
resources):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 活所用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