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研究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与共青团工作研究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体系、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研究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体系、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da20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d.png)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体系、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研究摘要:十九大的召开,为我们国家构想出一篇恢弘的蓝图,青少年思想、共青团以及青年工作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方针面对青少年思想、共青团以及青年工作进行不断创新改革,并以此为基础下展开了一系列战略策划以及部署工作。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团体青年展开工作的重要部门,而且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篇文章以此为基础,对青少年思想、共青团以及青年工作进行详细的论述,就如何对其进行政治引导为主要内容展开了分析,希望能为共青团与青年工作者们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共青团;青年工作;思想政治引领引言《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我国共青团的发展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引导,因此也能让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政治引导变得更加的可靠。
对于当前来说,无论是哪个领域,都会收到互联网与社会上某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面积相对广泛,同时也存在着多面性,所以对于共青团与青年工作者的政治引导工作必须要更加的重视。
一、共青团与青年思想工作政治引导的重要性共青团是中国党与现代青年和谐沟通的媒介,对其来说,主要作用就是将我国优秀的青少年进行培养,为我国的人才资源库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今的大部分青年,其思想都存在着个性化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思考过程中的角度和方式都会不同,因为这些特性的存在加上目前许多青年学生的见识和眼界较为浅薄,就会产生一些相对偏颇和狭隘的想法,这些问题将严重的困扰这些青年人,对他们的成长带来阻碍。
对于共青团与青年工作思想政治引领的目的在于最大化解决当前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正确的树立价值观,在行为上保持一致,深度改变他们的内心。
政治思想引领工作能够有效的抓住时代的命脉,以此同步时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国家与党的忠诚性,进一步解决了网络、社会对青少年思想干扰问题。
二、如何做好共青团与青年工作政治思想引领(一)凝聚青年为首要依据做好共青团与青年工作思想政治引领的前提是需要凝聚青年力量为主要依据,从基础上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群众的力量。
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
![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2f6330b365ce05087632131b.png)
高三(4)班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题:对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调查指导教师:韩众组长:姚阳副组长:何林颖组员:林番钏翁启敏王国峥颜光楠黄强吴挺攀李茂聪对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调查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当人类迈入21世纪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它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蔓延,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迅速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二、当前我市青少年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一)青少年上网的数字情况分析性别比例: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比例越高。
高中男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男生占初中生的36%。
家庭因素: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上网比例越高。
上网时间: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12分钟。
热门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
网站类别:青少年上网,60.3%的时间浏览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浏览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浏览外文网站。
父母限制:8.4%的父母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大多数父母反对子女上网,反对子女到网吧上网。
上网目的: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
常用功能:超过50%的使用率的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6%),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
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OICQ联系方式。
需求排序:依次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味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网络内容的真实度:69.3%的青少年认为网上内容50%是真实的。
24.6%的青少年认为网上内容80%是真实的。
浅论如何利用互联网推进团青工作创新
![浅论如何利用互联网推进团青工作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2a70131328ea81c759f578be.png)
浅论如何利用互联网推进团青工作创新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充斥着社会之中,青少年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受到了重大影响。
互联网条件下,共青团工作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的推进互联网条件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化被动为主动,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建立起互联网条件下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互联网;机遇与挑战;创新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在全球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引发世界的变革,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下,团青工作面临这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我们要不断的推进团青工作的创新,运用网络更好的推进团青工作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一、互联网条件下团青工作的机遇团青工作主要是指中国共青团工作,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青年团员。
互联网条件下,团青工作的重大课题是:如何运用网络手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网络引导和服务青年,从而提高共青团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一)推动了团青工作的组织与建设的灵活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社交平台不断的出现,人们的生活逐渐的丰富多彩。
社交平台的发展,使得团青工作的组织逐渐的呈现多样的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舌尖平台,建立起各种组织形式,不在仅仅限于之前的传统的组织形式,并且在偏远的地区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起与上一级团青组织快速沟通的平台。
此外,通过企业共青团网站、微信群等,使团青组织打破了地域界限、空间限制,推动新形势团组织建设,实现了对青年员工的多重覆盖、动态管理。
团组织在新媒体阵地上开展工作,不仅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青年,还可以为青年群体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团青工作的效率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并且传播范围十分广泛,节约了口头、文字等传递过程的时间,提高了管理效率。
利用互联网对团员信息进行管理,任何变动都可以发生转化,都可以快速进行查询与发现,实现了团员个人档案的构建,便于管理。
论网络对青年的影响
![论网络对青年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900fb7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d.png)
论网络对青年的影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论网络对青年的影响信息时代的进到,公司的发展趋势愈来愈少不了互联网,一些有前提的企业早就构建了自个的网站域名阵营,并根据互联网试着着网络办公,oa系统软件的应用。
共青团中央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结项课题
![共青团中央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结项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b2135f0b1c59eef8c7b4d9.png)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南京市关于少先队辅导员职称评定的探索与研究
陈乙华
共青团南京市委
高校大学生家庭背景与在校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许倩茹
东南大学
网上青年自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吴保磊
中国矿业大学
青年心理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实施路径研究
陈文
中国矿业大学
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陈一
苏州大学
网络社区“意见领袖”现象研究
马中红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及传播路径研究——基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
费坚
扬州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传播路径探析
姚永明
扬州大学
高校共青团提升团员青年群众工作能力水平的路径方法研究
左红梅
扬州大学
青少年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本土品牌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据
张华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枢纽型”团组织的思考与探索
李豫琦
共青团陕西省委
以“双网互动”创新基层团建和工作模式探索“两个全体青年”的实现路径
周艳
共青团浙江省委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青年参与问题研究
侯红
共青团河南省委
流行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研究及对策分析
柏贞尧
北京师范大学
共青团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
喻包庆
华东政法大学
微博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韩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共青团服务青年能力的构成要素、培养路径分析
陈英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_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_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3af20f3914791711cd79170a.png)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_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与思维,对新鲜事物总是保持亢奋状态的青少年便成了网络时代的排头兵.以下是unjs小编收集的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的高度隐蔽性导致网络上青少年学生道德感的弱化,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这有可能波及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这种现象也值得人们去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_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专题]。
据调查,有31.4%的青少年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人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集合,是把双刃剑,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能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学习的革命”,提供便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能传播非健康资讯,存在让人痴迷的危险,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面对网页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何装上一扇纱窗,挡住蚊子和苍蝇,让清新空气进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设置青少年学生上网的“安全阀”呢?我们认为要积极开展如“青少年学生文明网上行”和“创建优秀青少年学生网站”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抓好“引导”和“规范”两篇文章。
所谓“引导”,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青少年学生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远离“数字鸿沟”,不断提高素质。
通过各种培训,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知识教育,实行“网络素养教育”,即培养青少年学生接近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分析互联网信息的能力,评估网站及其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利用网络的能力,给青少年学生充分的“网上空间”,在必要的时候成年人要进行“网络监护”。
要考虑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专门设立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增强点击率。
比如,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学生感兴趣的,丰富为青少年学生服务的形式,为青少年学生服务,凝聚青少年学生。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27b9d02f78a6529647d538f.png)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摘要: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高校团员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网络文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既带来了教育资源愈加丰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工作空间充分拓展等机遇,同时也必然对青年团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对高校团工作的观念、组织机制、工作内容与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创新高校团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着力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本文从思路、载体、队伍、方式、机制五个方面对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团建;挑战;创新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70-02“青年是民族的未来”,高校是优秀青年最集中的地方。
据统计高校学生中98%以上为共青团员,高校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引领高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潮流,继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更有效地服务于青年学生,服务社会,这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共青团需要着重研讨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团工作面临的挑战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快捷、便利和高效,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困扰。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各种良莠不分的思潮的并存性对共青团工作直接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侵袭了青年团员崇高的理想信念目前大学校园中,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逐渐替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虽然网络可以帮助青年团员从多角度、多渠道去了解社会,但是信息的超大容量和超开放性,各种思潮的交互性、“信息毒品”的危害性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思想辨别能力。
各种思潮会在不经意间侵入青年学生的思维空间,动摇青年团员崇高的理想信念。
2.网络文化冲击了青年团员固有的价值观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国际性、自由性使不同价值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潮在这里交汇,冲突与整合。
网络化青年自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研究
![网络化青年自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5fb49c9b89680202d82547.png)
网络化青年自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研究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依托网络自发成立各类非规范性的“网络之家”、“网络俱乐部”、QQ群、地方论坛及功能性版块等青年自组织越来越多,它们大多以青年为主力军,形成了一类有着鲜明特征的网络化青年自组织,覆盖了一大批的青年,并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对青年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也给新时期的共青团、青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
???一、网络化青年自组织的发展背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9月,全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
在我国的网民中,年龄结构发展不均衡,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其中25岁以下网民比例占51.2%,35岁及以下的青年网民比例达到80.6%;高学历特征较明显,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达43.9%,与其他国家相比上网时间较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8.6小时,并在逐年提高。
当代青年中的绝大部分为网民,整天与网络为伍,对网络的长时间使用促使其产生某种情感依赖,网络已成为青年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统计,目前**市**区37万人口中网民的数量达到7万多,其中大部分为青年。
目前**本地的QQ群达700余个,成员达3.6余人次。
**本地的网络论坛会员达4.4万人次,其中“网友之家”、“周末俱乐部”的会员数达1万余人,其人气明显超过任何一个现实中的组织。
同时,一些小型的网络组织的活动也搞的有声有色,在本地青年中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说网络和网络化青年自组织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化青年自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网络化青年自组织的特征???与正式组织相比较,网络化青年自组织具有普通非正式组织的一般特征和网络化的特殊性。
网络化青年自组织的一般性为成员之间情感密切、群体意识强烈、信息沟通灵活迅速、不成文的规范、自发性与不稳定性等。
网络化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优势上:???1、具有人才优势。
高学历是网络化青年自组织的一个主要特点,网络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组织成员之间的距离,区域丝毫不影响网民加入网络化青年自组织的可能,这就大大拓宽了网络化青年自组织的人才来源渠道。
新媒体时代处理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处理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3f82be3aeaad1f346933f3d.png)
新媒体作为接受社会信息 的主渠道 。 团中央
的调查发现 ,8 0 %以上的青少年主要通过互 联网浏览新闻 、获取 资讯 , 运用搜索引擎进 行信息检索 ,通过 即时通讯工具进行 网上联 络和交友 ,参与网上讨论 、娱乐 、购物活动 等 。当代青 少年对 互联网的运用 , 使他们大 大开阔 了眼界 ,给生活 、学 习与工作带来 了 便利 ,也提 高了 自主、参 与、民主等意识 。 但我们还应看 到,各 种社会 思潮通 过网络 即 时传播 ,其中一些带有极端倾 向的思潮 , 较 容易被涉世未深 的青 少年所接受 。 2 . 网络成瘾尤其是 网络游戏成瘾 问题 突 出。青年 的身心发育 尚不成熟 ,自控能力较 弱, 辨别能力有 限, 是 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网络成瘾使他们在 现实生活中难 以适应 , 并 出现孤僻 、冷漠等心 理疾 患,严重危害青年 的 身 心 健 康 3 . 新 媒体 深 刻影 响 着共 青 团的 整体 工 作。实 现 “ 两个全体青年 ”是共青团工作的 重要 目标 。 传统的工作思路是按照行政层级 去组织青年 、开展 工作。在市场经济和互联 网的双重作用下 ,体制外青少年远远多于体 制内青少年 ,而且青少年个体 的原子化与再 组织化相互交织 。在网络时代 , 新媒体提供 了一种高效快捷 、广覆盖 、低成本、平等互
随着 市场经济建立 , 单位社会体制开始 衰微, 社会 成员 与政党之间利益相关度开始 下降 , 青年个体与共青团之间关系也 开始 出 现 了疏离现象 ,特别是 网络社会 到来之后 , 青年通过网络开始 实现了 自我组织化 , 并出 现 了具 有相对 自主性 的话 语 空间 和行 动组 织 。显然 , 在这样条件下 ,所需要建立 的团 青关系 ,不论是从性质上还是在实现方式上 都与单位化政治条件下的有着本质差异 。因 此 ,重建团青关系就成为 了共青团推动中国 政治有机化的本质要求 。 2 . 把 握 整合 利 益 与培 育责 任 的平衡关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理性思考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理性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0fe827348d7c1c708a145aa.png)
民营科技2 0 1 5 年第8 期
新媒体 时代背景下共 青团工作 的理性 思考
丁 若 娟 ( 吉林 省 团校 培 训部 ,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摘 要: 新媒体 是一 种不 同于传 统媒体 的全 新的媒 体 形式 , 其技 术是在 传递 信息 时采 用数 字通信 、 网络 技 术 , 包括 数 字媒 体 、 移 动媒 体 、 互
和动向, 更无法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青年。 1 - 3 影响青少年组织方式, 冲击共青团工作模式 。 在全球网络信息化 的背景下, 青年学生热衷于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遨游 , 通过发帖子、 飞
Q Q群等, 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 通过转化不同的教育身份 、 采取不 同的教育策略 , 注重教育方法和教育 内容 的转变 , 充分发挥教育工作 者的引导作用 , 提高教育效果。 3 . 2 注重新媒体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积极参与新媒体舆论引导。要发 挥优势、 主动作为, 推动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 减弱新媒体传播对 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负面效应。通过加强网络社团、 校园贴吧等校 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大力发展有利于青年思想发展的新媒体网络文化 阵地。在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中借鉴新媒体技术的有利优势 , 结 合动漫 、 视频等网络技术载体, 展现出共青团鲜活、 生动 、 内容丰富的 教育 内容 , 更容易被广大青年所接受 , 通过这种先进的、 生活化的网络 文化 内容的展示更好的贴近青年、 教育青年和感染青年 。 3 . 3 建设专业 网站 , 调动青少年的积极陛。团组织要建立相关的专业
联 网等等。研 究新媒体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和 消极影响, 从而可以有效指导我
团工作 ; 对策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调研报告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6debf248d7c1c708a14598.png)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调研报告江苏加入国际互联网始于1995年。
起步时,全省仅有20多个网站,绝大部分挂在中国电信网上,人们知之甚少。
1997年猛增到上千个,现在更达到1万多个。
据统计,目前登记注册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80万户。
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
据C N N I C 的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 2.4%。
按照这个比例,全省约有71万青少年有上网经验,尽管相对人数较少,但是绝对数字已经足以形成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青少年群体了。
一、青少年上网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为了深入了解互联网对青少年及青少年工作的影响,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于2000年4~5月份,在全省的学生、职业青年、农村青年、团干部等不同青年群体中,开展了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
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39份,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下表:表1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性别男女52.8%47.2%文化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程度 5.1%32.9%17.9%43.0% 1.1%年龄11-14岁15-19岁20-24岁25-30岁31-35岁36岁以上1.4%18.6%45.6%28.0% 5.0% 1.4%职业企业公司机关事业教科文卫农民学生职工单位干部工作者40.0%10.5% 4.1% 1.8%42.5%婚姻状况已婚未婚13.1%86.9%政治面貌群众共青团员中共党员8.8%75.5%15.7%“网龄”:被调查的青少年“网龄”并不是太长。
这439名青少年当中没有上网的人数为151人,占总数的34.4%。
上网的青少年大多数“网龄”都在2年以下,这是因为我国互联网在近两三年内才突飞猛进地发展,青少年接触互联网时间不长,网龄达到3、4年以上的只占3.9%。
上网时间:青少年上网时间一般每天平均不会超过2小时,极少有人每天上网时间达到4小时或以上(1.2%)。
进一步分析表明,网龄越长的人上网的时间越长。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影响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影响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fab014fc4ffe473368ab99.png)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影响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异军突起,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青少年最易接受新生事物,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
近日,团市委采取召开座谈会、抽样调查等形式,对我市网络对青少年影响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同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对策。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青少年上网的基本情况我们在部分高校和市内四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显示:一是“网民”年龄日趋低龄化。
我市青少年开始“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孩子从5岁开始上网已经不再是什么希奇事,大多数的孩子从8岁开始接触网络,其中在10岁接触网络的人数居第一位,比例高达27.6%,其次是11岁,约占22.4%,这时的孩子正处于小学三四年级,知识面正逐渐拓宽,同学之间的沟通逐步加强,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孩子对网络充满了好奇,9岁、8岁接触网络的孩子人数分列第三、四位,为14.8%和13.8%,还有一部分学生在6岁、7岁等年龄就开始上网。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民”的年龄必将更加趋于低龄化。
二是网络知识及上网行为正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中迅速普及。
调查显示,“网民”的主体是青少年,在上网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87%左右。
其中小学生上网人数约占小学生总数的30%左右,中学生上网比例约占50%左右,大学生上网比例达到90%以上。
三是上网的地点主要以网吧为主,玩游戏、查阅资料、聊天、交友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
调查显示,由于家庭微机、网络普及率等原因,有70%左右的青少年选择在街头网吧上网。
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查阅资料、聊天、交友,其中玩游戏约占50%左右,查阅资料约占30%左右,其次是聊天、交友约占20%左右。
青少年上网时间每天平均在90分钟左右,其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60分钟以内,大学生及其他年龄段的青年平均每天在120分钟左右。
青少年流行文化视阈下的共青团制度创新研究
![青少年流行文化视阈下的共青团制度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e8c00452ea551811a68704.png)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Ma4
Ju aoSadn ot A mn tte ar oee or lf hnog u d isav Cde Clg n Y h i i r s l
N . a . o -5 o3M y N .4 1
o e p r a i e c l r ,frh rc mpe et e p o l ft ev sv u t e u t e o lt h e pe—o in e e vc y tm,i n v t h h o i ga d c l v t g me h ns o e h u re td s r ie s se n o ae t e c o sn n ut ai c a im ft i n h c l g t d n e g e c d e swel s te c e k a d e au t g me h n s ft e L a ey u h ol e su e tL a u a r ,a l a h h c n v a i c a im o h g o t . e l n e u
关键词 : 青少 年 流 行 文 化 ; 青 团 ; 度 创 新 共 制 中图 分 类 号 : 26 文 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8— 65 2 1 )3— 0 6— 3 D9 A 10 7 0 (00 0 04 0
A sr c : vnl p r s ec l r h s i i l n eo eL au ok g o a a s u e i e a i utr i c m l , b ta tJ e i e ai u ue a bg n u c nt e g e ri .N w d y vnl p r s ec l e s o pe u e v v t a fe h w n j e v v u x
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探讨
![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57c5c7b0b1c59eef8c7b46f.png)
新媒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探讨临汾一中团委互联网新职能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动力和人们生活学习的工具。
它影响、塑造着青少年,青少年也在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当前共青团工作面临挑战之一就是,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对共青团传统的组织建设等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对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影响青少年群体已经是互联网发展以来主要用户。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手机使用的不断普及,新媒体对青少年发展和共青团工作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1、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认识。
新媒体是广大青少年接受信息的主渠道。
初二、三学生有手机比率近50%,使用互联网达90以上,高中则分别高达90%和100% 。
他们通过新媒体浏览新闻、获取资讯、网上联络和交友,参与讨论、娱乐等。
但他们在获得便利和快捷,提高自主、参与、民主等意识的同时,也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思想,尤其是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想的影响。
2、改变了青少年以往的意愿表达方式。
他们通过QQ群、MSN群、校园网BBS、博客、论谈等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和各种建议。
他们的自愿表达,和网络的自由参与性又形成了有一定组织化的倾向即无组织的组织化。
网上来自境内外各方面信息的纷繁复杂,尤其是情绪化和极端化现象,或不负责任的表达影响和改变着广大青少年。
3、组织和动员方式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的开放、平等、自由等特点,吸引着大量青少年,聚集规模不断扩大,自发组织迅速发展。
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以往平等的交往和有纪律组织参与模式,变成了无组织,不平等的网络自发、自由的组织、聚集方式。
另外,向共青团组织和管理等工作提出挑战。
共青团传统的工作方法主要是按照上级号召,下级去组织青年、开展工作。
而现阶段,这种组织工作模式已经不很适合。
新媒体的高效快捷、低成本、平等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极受青少年欢迎。
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青少年学习交流、自我展示、自由表达和反映问题等需求。
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的探索网络时代,对如何做好运用青少年乐见、常用的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工具传播思想、进行交流和教育,我们也正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719ad9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7.png)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06.10.23•【文号】中青办发[2006]32号•【施行日期】2006.10.23•【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名单的通知(中青办发[2006]32号)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团中央机关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自2005年11月下发《关于做好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中青办通发〔2005〕12号)以来,各地团组织及相关单位和人士踊跃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的申报。
截止到2006年6月,全国各地共向团中央课题评审办公室申报研究课题431项。
在初审的基础上,由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团干部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了评审,并报团中央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最终确定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160项。
其中,“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共青团服务青少年工作研究”等40项课题被确立为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对城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再认识与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品质提升”等120项课题被确立为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以上课题的立项情况均以立项通知书的形式送达了课题主持人。
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不断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成长和青少年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有效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经团中央书记处同意,从本年度开始,团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立项课题的经费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这些课题的研究进度和研究质量的督促与管理,推动重点课题研究多出精品。
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教育服务青少年的途径探析
![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教育服务青少年的途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5b0d4a69eae009581bec60.png)
5 . 建立互联 网信息库 , 掌握青少年爱好, 针对性地开展共青 团
工作。
共青团可以在所建设的 网页 网站上设 置登录保存信息 的系 统和跟踪信息保存 的系统, 这样可 以保存登陆 网页 的青少年 来 的影 响 , 加强研 究 网络 发 息 。 通过建立信 息库 , 信息追踪系统 , 了解每个青少年点击的具体 展 给青少年带来 的不 同影 响。其次 团干部只有深入掌握 网络 知 栏 目, 从而 了解其的兴趣 和关注点 。通过这些具体的信息, 为每个 识 技能, 才能更 好地利用 网络 开展 工作 。团干部 在学 习网络知识 青少年分别建立一个信息库。在信息库中, 可以清楚的查询到姓
对性, 方向 性 。通过归纳总结 问卷调查结果和青少年的反馈意见, 团干部应进行定期 的讨 论, 以便及 时总结经验, 扬长避短 , 更好 地 运用互联 网教育 引导服务青少 年 ,共青团运用互联 网教育 “ 引
导” 服务青少年工作是十分必要 的Ⅲ 。
结 语
宏观舆论的主动权。通过互联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弘扬和捍卫
我们 中华 民族 的优 良文化传统, 加强汉语 的影 响力和“ 发言权 ” 。 正确舆论导不仅能够营造 良好的互联 网氛 围, 还 能加强 网上文 明
在 网络高速发展 的今天,做为共青 团组织应该抓住机 遇, 发
挥优势, 针对性地做好青少 年的教育工作 。 新 的形势下, 要创造性 地开展工作是时代对我们 提出的高要求 。我们要在坚 持正确 的 行为规范, 维护文明的互 联网秩序 。不断大力宣传正面典型, 树立 世 界观 、 人生 观 、 价值 观 的前 提下, 熟 练的掌握 网络技术 , 充实 网 榜样作用 , 使正能量得 到广 泛传播 , 能够更好 的引导青少年运 用 络 信息, 发挥 网络优势, 让 自己不断创新发 展, 高要 求的开展 工作 互联 网, 创 新创业, 从 而承担起跨世 纪的历史重任, 把 个人 的发 展 是 必然 而现实 的选择 , 做一个合格 的共青团管理者。 同祖国的前 途 、 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
网络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网络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fd4210de87101f69e319599.png)
( 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国语 学院 ,哈尔滨 10 8 ) 5 00
摘
要 :网络 时代 高校共青 团思想政 治工作 应坚持正确 的政 治方向,努 力 营造 平等、民主 的教 育氛 围;
形成 完善的机 制体 系,明确理顺 “ 三个机制” ,保证 网络思想政 治工作 有效运行 ,转 变观 念,探 索网络共青 团思想政 治工作的新途径,提 高其 实效性,加强管理 ,建设 一支素质过硬 的共青 团工作 队伍 。
2 1 第 2期 0. 0年 ( 第7 总 4期 )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HE BOI l DER E C0NOM Y AND CUI URE
N 2 2 O . Ol Ce e 1 . 4 , n m .No 7
网 时代背 下 络 景 对高校 团 作的 考 共青 工 思
关键 词 : 网络 时代 ;高校 ;共 青 团
中 图分 类 号 :G 6 1 4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0 (0 0 0 -0 20 625 9 2 1 ) 206 - 4 2
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络 时代对 高校共青 团工作带来 的影响
1 .网络 时 代 对 于高 校 共 青 团 工 作 赋 予 新 的
收稿 日期 :20 —11 0 91-2
带来 了许多新 问题 。青 年学 生接收 网络 信息的优势 是感 觉敏锐 ,好 奇心 强 ,可 塑性 大 ,但 由于青年人 的思 想正处 于形成 和完 善时期 ,鉴别 能力较 弱 ,还 不能很 好地运用 马克思 主义 的基本 观点来准确 、客 观地 观察 、判断 和分析 问题 ,也 就不能正确识别 网 络上信息 的真与假 、善 与恶 、美 与丑 、是与非 。这 就 必然会 给大学生 的成长造 成许多 负面 的影 响 ,同 时也 给 高 校 共 青 团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带 来 更 多 的 新
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
![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1c8f50bab307e87100f696ab.png)
Exploration into the new access to cultivating CYL members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in the Network
Age
作者: 方留;张显东
作者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系,安徽,合肥,230009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系,安徽,合
肥,230009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8-62页
主题词: 网络时代;挑战;高校;共青团;工作途径
摘要:现代社会正在步入信息网络时代,网络的普及应用对团员青年自身素质的培养、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共青团的工作机制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共青团工作者应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主动回应网络时代的挑战,积极利用信息网络,努力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生态与共青团组织范式r——共青团脱离青年群众问题时代因素分析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生态与共青团组织范式r——共青团脱离青年群众问题时代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bda2f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2.png)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生态与共青团组织范式r——共青团脱
离青年群众问题时代因素分析
欧阳青
【期刊名称】《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26)003
【摘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共青团组织与青少年群体生态,在组织范式、组织认同、群体交往模式、宣传动员方式、组织变革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客观的态度,从微观层面,解读共青团组织与青年群体相离散的状况,并解决脱离群众问题,为共青团改革提出一些方法论建议.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欧阳青
【作者单位】武汉市团校,湖北武汉4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96.2
【相关文献】
1.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的策略——以北京共青团社区青年汇建设为例 [J], 余逸群
2.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方式的转变与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自组织的策略 [J], 张华
3.共青团志愿服务中青年学生的参与驱动力分化研究——基于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现状研究(2016年)的调查数据 [J], 宋辰婷
4.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共青团组织联系和服务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 刘晓领[1]
5.新时代共青团引领凝聚新兴青年群体路径研究
——以北京新兴艺术从业青年群体为例 [J], 刘炳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研究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与共青团工作研究o>>>>>>>>>中国青笙研辜_:2/o11\,丝圆终时代的童与二二二———●共青团工作研究l{!!!二二二!!:三!二!!}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作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网络深刻影响,塑造着青少年,青少年也在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陆吴同志指出当前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重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面对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变革对当代青少年的深刻影响,由过去传统的空间聚集方式和行政化格局确定的组织建设方式遇到了新挑战.我们不能局限于现有的行政化格局,要善于用青少年喜欢的新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方式作为新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载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深入开展网络时代青少年与共青团工作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以来,青少年群体一直是最主要,最敏锐,最前沿的网络用户.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普及,新媒体对青少年发展和共青团工作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1.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广大青少年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接受社会信息的主渠道.团中央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青少年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上联络和交友,参与网上讨论,娱乐,购物活动等.当代青少年对互联网的运用,使他们大大开阔了眼口汪鸿雁界,给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自主,参与,民主等意识.但我们还应看到,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即时传播,其中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潮,较容易被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所接受.网络上的思潮虽然是在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但它所关注的每一个具体事件都来自现实社会.这些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上延伸,扩展,其复杂性和虚拟性比现实中的社会思潮更难于把握.2.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意愿的表达方式.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开发,新媒体对青少年意愿表达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迅即性,组织化和非理性,而且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迅即表达是信息技术的固有特点.网络表达的组织化倾向因青少年的共同兴趣而起,他们对某一事件共同关注形成"同声共振".QQ群,MSN群,校园网BBS等,便是青年意愿组织化表达的重要路径.非理性表达尤为值得重视.由于网上信息体现出一定的"去中心化"的格局,缺乏主流引导,同时网上存在很多来自境外的背景不明的信息和思潮.大量的网络信息使青少年在阅读时一直是"看问题","听问题",而不是"想问题".很多现实中的事件往往由于网民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一些正常的情绪和一些极端化的现象被显着放大,并上升到政治层面.这种放大效应既可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掩盖了真相甚至危害社会安定.如果非理性表达再与组织化,迅即性结合起来,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3.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聚集方式和动员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平等,自由等特点,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吸引大量青少年参与其中.特别是社交类网站已成为大学生网上集中国重:塞二021j一中活动和聚集的平台.随着网民聚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提升,青少年网络自组织开始涌现,发展迅猛.这些自组织主要通过网络或手机联系和组织活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模式和群体参与模式.部分网络自组织将网上行为与线下行为相结合,不断向线下发展,常常"以虚带实"影响社会,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力和行动力.4.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共青团的整体工作.实现"两个全体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目标.传统的工作思路是按照行政层级去组织青年,开展工作.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体制外青少年远远多于体制内青少年,而且青少年个体的原子化与再组织化相互交织.共青团原有的组织动员模式已经不能对全体青少年形成有效覆盖和影响,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从组织青少年的角度看,用传统方式发倡议,开会,搞活动,是各级共青团组织一贯做法.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广覆盖,低成本,平等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为青年乐于接受的组织动员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方式上进行更多的转型和创新.从引导,服务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角度看,传统工作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青少年学习交流,购物娱乐,自我展示,表达意愿和反映问题等各方面需求.共青团组织要全面把握青少年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权利表达等普遍需求与互联网的密切关系,充分利用网络把引导,服务,维权等工作做深做实.网络时代,做好引导青年工作要重点解决引导方法的问题.要善于找到有效的方式来传播思想准则. 不要以为掌握了真理,真理就自然会被所有人接受, 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传播方式.我们既要看到真理本身的魅力,又要看到感情,信任,友谊在真理传播中的重要力量,还要注意艺术,时尚,情感元素在传播重要思想准则中的作用,充分运用动漫,音乐,歌曲,视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手段,使我们的核心思想内容真正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当前,特别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注重在网上舆论引导中发挥积极作用.1.开通中国共青团门户网站,中青网,中青在线,中国少先队网等大型网站,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引导和成长服务.多年来,团属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得到巩同和加强,逐步夯实了共青团网络服务和引导的基础.自1999年开始,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中闰少先队网先后开通,目前团属网站达到4000家左右,阵容较为庞大.中青网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8大新闻网站之一;中国共青团网截至2010年9月总访问量达到1.8亿多人次;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等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地方网站也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衷参与.2.实施"共青团县县上网工程".加强青少年工作的信息化建设.2002年团中央开始实施"共青团县县上网工程",截止目前全国99.3%的县级团委建有工作网站."县县上网工程"通过电子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手段将团的各级组织,各条战线最大限度地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实现了展示工作情况,完善工作交流,发布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基本目标.3.大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网络素养.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上网习惯,一直是共青团组织十分关注的问题.从2000年12月发起的"网络文明工程",到2001年】0月开展的创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活动;从2004年2月启动的"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到2005年1月启动的"为了明天——青春自护远离网瘾行动",再到今年举办的"大家E起来——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共青团组织联合有关部门大力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学认识网络,不断加强网络道德和网上规范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内容与服务的正确判断和有效利用能力.4.努力创新通过新媒体服务青少年的新形式.近年来,共青团一直积极探索通过新媒体工具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服务.比如,2003年"全国首届下岗失业青年网上招聘大会"开幕,"中国青年创业网"同时开通:2004年"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网站"开始运行;2007年"青年职业促进网"建成,形成覆盖全国1900多所高校的就业网络服务系统. 在目前开展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工作中,互联网在信息发布,运行管理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团十六大以来,根据团中央的统一部署,一些地方团组织充分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即时通信工具,通过手机短(彩)信,青年手机国青年研塞ozIZO1\,/报,飞信群,QQ群,MSN群等便捷的方式向青年发送各类服务资讯,即时传递团组织的关怀和问候.5.积极探索通过新媒体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新渠道.近年来,共青团组织运用各类新媒体手段创新开展各类引导工作和活动,并探索在各类传统的引导工作和活动中不断融人新媒体元素,着力创新青少年思想引导的路径和载体.比如,2009年团中央联合腾讯公司开展"传挂灯笼?祝福祖国"活动,2900多万青少年参与其中.2010年五四期间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伴我成长的歌声"青春歌会活动,活动信息覆盖人数累计超过7.18亿人次,总投票数超过1.29亿张.一些地方团组织积极建立青少年网络电台,开通共青团网络电视频道等网络视听引导渠道,并通过开设团干部博客群,青年博客网和游戏,动漫,电子杂志等新媒体载体丰富青年思想引导渠道. 6.积极探索网络团建的可行性.网络团建的主要目的:一是探索依托互联网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二是探索依托互联网建立实体性团组织,把具有共同兴趣和共同关注话题的青年群体中的团员联系起来,并通过这些团员联系所在群体中的其他青年.目前,全团互联网团建试点工作正在依托14个省市的20家网络平台有序进行.7.大力推动青少年网络保护的立法工作.推动网络立法是保护青少年网络权益的根本途径.目前,团中央正在积极推动由中央文明办,人大内务司法委等多家单位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工作,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近年来,理论界对网络与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随着信息技术提升,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即将兴起和蓬勃发展,触网青少年将不断增多,新现象,新问题将不断出现,需要理论界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发展和青少年工作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1.进一步研究新媒体发展新趋势.当前,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特点新趋势:一是互联网媒体化,大众化特点Et益明显,网络媒体已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重要力量.二是互联网向经济社会渗透步伐同加快,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是各种信息网络正加速融合,我们将迎来电脑,手机和电视"三屏合一"的全新时代.四是互联网技术正面临升级转型,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业务新业态层出不穷.要进一步研究新媒体发展正涌现出来的一些前沿趋势和演化规律,为共青团组织更加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应对网络时代提供智力支持.2.深入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特别是对重点群体的影响以及他们呈现的新特点.要研究新媒体信息传播和受众认同的规律,辨析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群体的负面影响及其预防措施.研究不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特点,探索如何增强共青团工作思想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方法的适用性.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容易网络成瘾的这一现象,研究他们网络沉迷的深层原因及有效的矫治方法;针对大学生这个对网络信息感触最敏锐的群体,研究他们意愿的网络非理性表达和组织化表达的基本特点; 针对青年知识分子在网络话语体系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这一状况,研究如何使他们成为正面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先锋";针对农村青少年成为近年来增长较快的网络用户这一情况,要研究新媒体对他们心理可能造成的巨大落差,关注他们政治情绪和政治意愿的表达途径.3.深入研究利用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有效渠道和具体手段.在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青年的兴趣和特点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研究并找准带有前瞻性,方向性的工作突破口,尤其要研究如何通过即时通信,手机上网和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三大应用,为共青团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少年探索积极有效的渠道和手段.研究如何在团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设计中融入"开放,平等,参与"等网络特性,增强引导和服务青少年工作的实效.研究通过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青年网络社区中"版主"与"博主"对青少年思想观点的影响度,探讨正面舆论传播的技巧.4.研究如何通过新媒体拓展组织动员青年的新模式.继传统的组织动员,社会动员之后,网络和移动通讯正在成为新的"第三动员".新媒体的开放性, (下转第44页)史国童堡硒塞!LunTanSuo--,,7(Li=,'皤|-r基本问题,形成人人争当行业标兵,人人争做岗位高手,人人都是高尚之人,人人都能自觉自律.6.运用共性:中国精神的传承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优秀而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一直有一种精神吸引着百姓为之努力,那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这种"中同精神"也就是中国公民的共性.但当今天,伟大的国家在综合实力等方面进一步增强的时候,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似乎忘记了这种精神,金钱似乎成了"万能的主".然而,就在2008年,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中国精神并没有消失.所参考文献:以,用中国精神激励中国公民,用中国精神告诉中国公民: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国家是多么光荣和自豪的事情.人一旦有了这种荣耀感,就会认同这种政治领导方式,就会更有信心地努力工作,努力奉献.因此,我们应当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和方法,去激发中国人内心和骨子里那种已然存在的"中国精神",来加强公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最终让中国人成长为一个个真正的公民.●姜国峰:云南保山学院政史系讲师责任编辑/王珑玲[1]刘忠礼.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论[M]冲国青年出版社.1995.78;李德顺.价值观的人文本性[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1):77.[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90—96.[3]靳风林.窥视生死线——中国死亡文化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999.113—114;黄盛华.信仰缺失:世纪之交无法挥去的一种迷茫….求是学刊,1993(2):70-71.[4]张晓芒.解读现实生活文本.研究重大社会问题[I.哲学研究,2000(10):78. (上接第7页)隐蔽性和便捷性为各类动员主体提供了全新的动员条件和机会,各种声音都可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要研究在以新媒体为平台的这一全新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中如何体现共青团职能,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要深入挖掘网络性组织在其成员个体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网络组织成员的相对松散性与内在一致性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增强网络团建的信心.研究在团的日常工作中,通过新媒体组织动员青年的常态化,机制化建设.5.研究如何通过新媒体吸引凝聚青少年的长效机制.在运用新媒体吸引凝聚青少年,积极履行四项基本职能方面,共青团组织面临缺乏平台支持,内容供给不足,人才技术短缺,推广渠道不畅等困难.下一步,一要研究共青团组织如何与专业媒体力量开展合作,如何整合利用现有商业网络资源,借助其相关运营资质,专业技术支持和推广渠道,创造一种社会化合作的新模式.二要研究如何立足共青团自身,建设一支懂网络技术,懂青少年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要研究如何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和产品.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文化需求,研究如何在内容提供,形式创新,平台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开发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网络应用,依靠健康的网络服务和产品吸引,凝聚和引导青少年.网络时代的发展不可逆转,新媒体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我们要围绕共青团工作的大局,正视网络时代青少年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勤于思考,深入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工作的发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本文系作者在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有删节)一汪鸿雁: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长责任编辑/刘俊彦中囊胄年囿毫!Q呈呈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