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绘本教案《猴子捞月》早期阅读中秋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绘本教案《猴子捞月》早期阅读中秋主题活动一、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中秋节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二、活动准备•绘本《猴子捞月》•中秋节的相关装饰:月饼、兔子玩偶、灯笼等•碟子、水、黑色纸、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中秋节的背景音乐三、活动过程步骤1:导入活动(1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准备中秋节的相关装饰物,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象征物品。
步骤2:阅读绘本《猴子捞月》(15分钟)1.向幼儿展示绘本《猴子捞月》,简单介绍绘本的故事内容。
2.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
步骤3:绘画活动(30分钟)1.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碟子和一块黑色纸,并提供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
2.鼓励幼儿用剪刀剪出月亮的形状,然后将月亮粘贴在黑色纸上,制作一个独特的月亮画。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可以在黑色纸上绘制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图案,如兔子、灯笼等。
4.指导幼儿用彩色纸剪出月饼的形状,并将月饼粘贴在画面中,强调中秋节的传统美食。
步骤4:合作游戏(15分钟)1.安排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猴子”和一个“月亮”。
2.模仿绘本故事情景,让“猴子”用碟子捞起小组的“月亮”。
3.鼓励幼儿团队合作,通过交流和合作完成游戏任务。
步骤5:语言表达活动(2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绘本《猴子捞月》的故事情节,并与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绘本的插图,要求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插图中的情景。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同时提醒幼儿注意语音和语法的正确性。
步骤6:总结与展示(10分钟)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月亮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
2.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总结活动的收获和体验。
3.结束活动前,再次向幼儿强调中秋节的重要性,祝愿幼儿度过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中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1学习目标:(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
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低、中水平: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2活动设计背景:进入中班的孩子,在语言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基本理解故事内容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主探究和表现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为此我特地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
3、通过观察画面,学习大胆地表述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4、能用肢体语言表述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
活动准备1、猴子头饰四个,帽子五顶,担子一副,大树杈。
2、《猴子学样》课件下载。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手指游戏《小猴荡秋千》导入活动。
2、出示猴子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猴子)小朋友都很喜欢猴子,对猴子也很熟悉,你能说说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并请幼儿模仿一下。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观察图片,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中班教案《猴子捞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猴子捞月》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幼儿园中班的一节语言课,主要教授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猴子捞月》,旨在通过绘本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故事《猴子捞月》,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2.通过绘本图片,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力;3.学习掌握相关语言表达,培养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故事《猴子捞月》的背景和梗概;2.演示绘本图片,让幼儿有更直观的体验;3.给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表达。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材,介绍故事背景1. 教师导入教材,介绍故事《猴子捞月》的背景和梗概。
教师:“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猴子捞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月亮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
”2. 相关问题教师:“在这个故事中,猴子为什么想要捞月亮呢?月亮到底在哪里?”第二步:用绘本图片让幼儿了解故事教师:“下面,我给大家演示绘本图片,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猴子捞月的故事。
”1. 展示绘本图片教师:(展示绘本图片并讲解)“这里是猴子想要捞月亮的地方,月亮真的很圆很大哦!”2. 相关问题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月亮吗?你们有没有想过去捞月亮呢?”第三步: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可以试着模仿猴子捞月的动作,并告诉老师,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捞月亮?”1. 模仿动作教师:“现在我来模仿一下猴子捞月的动作,你们来跟我一起做。
”(教师模拟猴子够月亮的姿势,学生模仿猴子的动作。
)2. 相关问题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去捞月亮呢?那月亮为什么会在天上呢?”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了解了故事《猴子捞月》的背景和梗概,并通过绘本图片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故事的内容。
同时,幼儿们也通过学习了解了月亮和猴子捞月的一些道理和寓意,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绘本教案《猴子捞月》早期阅读中秋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绘本教案《猴子捞月》早期阅读中秋主题活动一、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等综合能力。
2.通过《猴子捞月》这一中秋节主题绘本的阅读,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3.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机会,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活动准备1.教材准备•绘本《猴子捞月》1本•中秋节歌曲CD、月饼、灯笼、剪纸等相关物品2.教学场所准备•教学活动室或多媒体教室•睡眠区、游戏区、活动区等3.幼儿准备•根据活动需要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子•带上餐盒和水杯等必要的用品三、活动流程1.活动准备阶段(5分钟)•活动开始前,幼儿需要用洗手液洗手,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老师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相关文化知识,引导幼儿对中秋节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播放中秋节歌曲,营造节日氛围。
2.阅读绘本《猴子捞月》(15分钟)•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读绘本《猴子捞月》,提前告诉幼儿一些关键的字或词汇,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和插图,预测故事情节。
•听取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幼儿谈论绘本中的情节和主题,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
3.游戏环节(20分钟)•教师布置“摘月亮”游戏,将教室中的月亮装置高于地面一定高度,幼儿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摘到月亮,感受故事中猴子捞月亮的情景。
•在游戏中,教师加入一些道具或限制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体验,如加入彩球等。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结和归纳,引导幼儿总结游戏中的技巧和策略,并进行小结和评价。
4.手工活动环节(30分钟)•教师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手工活动——剪纸,教授幼儿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幼儿自主设计自己的剪纸作品。
•幼儿可以通过剪纸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理解和愿望,如剪一只兔子,代表“团圆”或剪一只鹅,代表“平安”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保障幼儿的安全和顺利完成手工作品。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通用10篇)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
(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篇2目标:1 、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 、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 、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1 、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 、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猴子捞月亮教案完整版中班
猴子捞月亮教案完整版中班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
2. 能够模仿老师朗读故事《猴子捞月亮》。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
4. 能够动手制作月亮手工,并通过手工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 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
3. 能够动手制作月亮手工。
三、教学难点:1. 能够模仿老师朗读故事《猴子捞月亮》。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
四、教学准备:1. 故事书《猴子捞月亮》。
2. 月亮手工材料,黄色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故事。
老师拿出故事书《猴子捞月亮》,向孩子们介绍故事的背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并重点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3. 朗读故事。
老师朗读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氛围。
4. 情感教育。
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5. 语言表达。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6. 制作月亮手工。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制作月亮手工的方法,并指导他们动手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们回顾故事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7. 活动总结。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月亮手工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情境创设,让故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故事教学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语言材料教案:猴子捞月亮
幼儿园中班语言材料教案:猴子捞月亮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音、词汇、语法、交际能力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
3.呈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教学中学会语言表达,感受到语言的美丽。
教具准备1.猴子捞月亮大型绘本2.其他与猴子、月亮等相关的绘本、图片或玩具3.黑板、白板或者纸张等用于练习写字的工具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或绘本中的图片、文字、物品或其他韵味悠长的元素,向幼儿介绍猴子和月亮,并调动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20分钟)教师朗读《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并根据幼儿们的学习情况,适时加以解释,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意义。
3. 词汇学习(1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并解释故事中所涉及的相关词汇,如猴子、月亮、浮云、水中、双手等,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词汇。
4. 绘本分析(20分钟)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并分析《猴子捞月亮》的大型绘本,逐页讲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阅读拓展(20分钟)教师让幼儿观看其他与猴子、月亮等相关的绘本、图片或玩具,以此拓展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幼儿们反思并加深对学习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音、词汇、语法、交际能力等。
2.通过故事和绘本的学习,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语言沟通能力。
3.通过导入环节和总结反思,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加深对学习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中班语言材料:猴子捞月亮教案中班语言
幼儿园中班语言材料:猴子捞月亮教案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中班语言材料——猴子捞月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以《猴子捞月亮》为教学内容。
该故事讲述了一群猴子为了捞到天上的月亮,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冒险。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旨在引导孩子们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卡片等。
学具:作业本、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场景,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描述画面。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猴子们在做什么?”2. 故事讲解(10分钟)老师生动讲解故事《猴子捞月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提问:“猴子们为什么想要捞月亮?他们是怎么做的?”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
如:“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画一幅猴子捞月亮的图画,并写一篇简短的故事梗概。
六、板书设计板书猴子捞月亮板书内容:1. 故事情节:猴子们发现月亮,决定捞月亮,展开一场冒险。
2. 困难与解决:猴子们遇到水深、月亮浮动等困难,通过合作克服。
3. 故事道理:树立正确的目标,勇敢面对困难,合作共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猴子捞月亮》情节,画一幅猴子捞月亮的图画。
答案:图画内容需包含猴子、月亮、水等故事相关元素,画面生动有趣。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教案编辑专员:《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猴子的聪明和团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懂得珍惜和利用周围的资源,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猴子的聪明和团结。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猴子、月亮、井等。
2. 教学课件:故事动画或图片。
3. 教学道具:月亮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引导幼儿说出月亮的特点,如:圆、亮、高悬在天上等。
2. 讲述故事: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猴子的行为和心情。
3. 分组讨论:分组让幼儿讨论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特点。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并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对月亮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紧张情绪,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幼儿的鼓励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观察月亮,增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4.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故事的学习和延伸情况。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1. 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或场景描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活动中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猴子捞月亮》的阅读与理解。
2. 故事情节的图片观察与描述。
3. 故事主要情节的讲述练习。
4. 团队合作活动:角色扮演与故事表演。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猴子捞月亮》。
2. 故事情节的图片或海报。
3. 角色扮演道具:猴子、月亮等。
4. 教学反思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引导幼儿思考月亮的特点和位置。
2. 阅读故事:教师用课件或图书呈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并观察故事情节。
3. 故事情节观察与描述:教师展示故事情节的图片或海报,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4. 故事讲述练习:教师邀请幼儿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5. 团队合作活动:角色扮演与故事表演。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并展示故事情节。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填写教学反思记录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考虑如何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计划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观察图片和场景,并能够描述故事情节。
2. 评估幼儿在故事讲述练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清晰、连贯地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 评价幼儿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角色扮演和故事表演任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月亮,并分享他们的作品,以此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教学目标•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掌握《猴子捞月亮》中的关键词汇;•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猴子捞月亮》绘本•幼儿绘画工具教学活动活动一:导入1.播放音乐《儿童歌曲-猴子捞月亮》;2.引导幼儿观察房间里的月亮图案,让幼儿描绘月亮的特点和感觉;3.介绍绘本《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鼓励幼儿猜测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活动二:阅读绘本1.聚焦阅读前导语,了解故事的核心内容;2.阅读整本绘本,教师适时加入点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对故事人物进行情感化描写;3.鼓励幼儿互动朗读,表现故事人物情感。
活动三:绘画活动1.聚焦故事描述中的月亮图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颜料或涂色画出自己心中的月亮;2.教师指导幼儿用线条勾画出月亮图案,引导幼儿体会物体的形态和色彩;3.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本次教学的亮点在于立足于孩子的实际需要,将阅读和手工艺术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在教学中,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需要不断引导和鼓励。
另外,在绘画活动中,部分幼儿画作较为敷衍,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辅导。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分组教学,以便更好的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和进展,同时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让幼儿们对《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简单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教案《猴子捞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猴子捞月》含反思教学背景: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学校,是为儿童供给良好学习环境和体验式的学习内容,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会学问、把握技能、培育思维本领和人际交往本领。
本课是一节中班的绘本故事课,本节课将通过学习、仿照、制造三个环节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身体感受、动手操作等多重感官体验,以达到建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目的。
【教学内容】1. 讲故事《猴子捞月》2. 感知3. 学习4. 仿照5. 制造【教学目标】1. 能借助故事理解描绘的场景2. 能清楚表述讲故事情节并借助图片进行复述3. 能用适当的言语和语音语调表达本身的情绪和观点4. 能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习爱好和技能5. 能发扬本身的想象力,自动参加角色扮演【教学步骤】:一、热身训练通过手舞足蹈、打拍子的方式,让幼儿们渐渐感受到欢乐与动感。
二、导入通过师生互动、动手模拟、情境还原等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赏识绘本《猴子捞月》。
三、学习1. 通过听故事,用故事小纸条梳理故事情节,再依据故事画出简单的画,让孩子体验、感受故事情节。
2. 分组复述故事情节,观看绘本画面,找寻故事中的关键词汇,依据画面出示的物品描述故事地点。
四、仿照:引导幼儿们将本身的体验、学问、想象力汇聚在实践游戏中。
1. 故事角色扮演:将故事中各个角色发到孩子们手中,每个孩子扮演一次。
并让孩子们在讲故事情节的同时活学活用英语。
2. 打造故事舞台:在教室内布置与绘本中场景相像的环境,让孩子们动手参加布置,感受场景的变化。
五、制造1. 故事再制造:通过叙述一种本身制造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呈现本身的想象。
2. 自制捞月机器:组织幼儿创新设计本身的捞月机器,并通过实践证明它的应用性。
【反思】1. 优点:本次课堂通过听故事、认得角色、游戏互动、实践探究四个环节,引导幼儿全方位的进行体验式学习,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意识、审美和动手本领。
2. 不足:本次课堂虽然尽量采纳多角度,多形式制造优秀教学体验,但老师教学环节还可以更具创意性和应用性。
最新整理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
(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1. 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猴子们的顽皮和自作聪明。
2. 学会生字词,如“猴子”、“捞”、“月亮”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教育幼儿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
2. 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1. 教育幼儿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内容和生字词。
2. 故事课件或图书,用于讲述故事。
3. 生字词卡片,用于识字教学。
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用于绘画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故事《猴子捞月亮》。
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或图书,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学习生字词: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适时出示生字词卡片,教幼儿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4.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猴子们的行为,让幼儿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5.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
6. 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幼儿对故事内容、生字词和道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是否有明显提高?5. 教育幼儿的道理是否深入人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猴子,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开展集体讨论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团结合作的理解,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设计相关主题活动,如“月亮主题绘画”、“猴子主题手工制作”等,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猴子捞月》含反思-幼儿园体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猴子捞月》含反思1. 教案简述1.1 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故事《猴子捞月》。
2.学会模仿猴子捞月的动作,提高肢体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合作能力。
1.2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猴子捞月的动作。
2.提高肢体协调性。
1.3 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2.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1.4 师生角色1.教师:引导与组织活动,示范动作,引发幼儿兴趣,激励幼儿表现。
2.幼儿:参与活动,积极表现。
1.5 学情分析中班幼儿具有好奇心、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课堂教学需要考虑这些特点。
采用动作游戏方式,增添游戏趣味性和参与性,可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和集体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
2. 教学步骤2.1 热身活动(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身体放松操,如:拉伸、转动、摇摆等,让幼儿逐渐进入状态。
2.2 正式活动(20分钟)1.教师介绍《猴子捞月》的故事及相关传统文化。
2.示范并讲解《猴子捞月》的动作要领,让幼儿模仿动作。
3.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团队比赛。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个猴子捞月的动作,完成后比赛最快的团队获胜。
2.3 活动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课堂学习内容,回答问题,总结课堂收获。
2.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点评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加油。
3. 教学反思3.1 教学优点1.教案结合传统文化和动作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学习快乐。
2.比赛方式增强了幼儿兴趣,提高了幼儿集体合作能力。
3.教案简洁明了,方便教师组织指导。
3.2 教学缺点1.教学时间有限,线上教学无法很好地传达动作要领。
2.教学资源条件限制,无法为幼儿提供更多资源支持。
3.3 教学改进1.打造更多线上活动内容,满足幼儿线上学习需求。
2.在活动中增加大量声音、乐器等既能抓住孩子的眼球,还能够让幼儿联系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4. 总结《猴子捞月》是一种传统文化,通过动作游戏的方式教授,既方便了幼儿快速学习及掌握,又让幼儿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和珍贵。
幼儿园中班语言绘本教案《猴子捞月》早期阅读中秋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绘本教案《猴子捞月》早期阅读中秋主题活动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了解中秋节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和了解。
3.增加幼儿对汉字和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4.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教学准备1.教具:《猴子捞月》绘本。
2.布置教室环境,营造出中秋节的氛围,如利用彩纸、月亮灯笼、玉兔等装饰教室。
3.准备幼儿表扬卡、红包等奖品,以激励幼儿参与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步:中秋节有关概念的介绍1.通过视频、图片等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传统文化以及节日习俗。
2.通过玩具月饼、糖葫芦等展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让幼儿了解中秋节与食品的关系。
第二步:绘本任意翻阅1.给幼儿分发绘本,让他们自由翻阅。
2.询问幼儿翻到哪一页,听听幼儿对绘本的印象和想法。
如:“你觉得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是什么?”、“你喜欢这本书的什么地方?”等。
第三步:故事情节实践1.以《猴子捞月》为例,引导幼儿通过表演故事情节,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引发幼儿对故事人物与事件的注意和兴趣。
2.分工合作,通过角色扮演演出故事情节,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其中,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第四步:读绘本和认识汉字1.指导幼儿通过读绘本学习认识汉字,通过关键字或者关键句子引导幼儿找到汉字,帮助幼儿理解词汇含义。
2.阅读理解检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通过汉字辨认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词语,并在卡片上涂抹正确答案的方框,较为幼儿辨认与识别汉字与词语的能力。
第五步:口语训练1.通过对《猴子捞月》的故事情节进行再现,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2.以“捞月”,“嫦娥”,“月饼”等为关键字,引导幼儿描述与中秋节有关的事物并互相交流。
第六步:互动游戏1.分组进行“月饼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品尝分别的月饼。
2.让幼儿形成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实施效果通过《猴子捞月》早期阅读中秋主题活动,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汉字词语的掌握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幼儿的团体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
猴子捞月亮中班语言教案
猴子捞月亮中班语言教案课题:《猴子捞月亮》适用年级:中班年级组:语言组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幼儿能够分辨白天和晚上。
2.帮助幼儿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幼儿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到爱和关爱,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1.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能够分辨白天和晚上。
2.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幼儿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到爱和关爱,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具准备:1.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图片2.PPT课件3.猴子捞月亮的音乐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图片,并提问: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猴子捞月亮》,大家想不想听?2.新授活动(12分钟)(1)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2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2)幼儿自由讨论(4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月亮?让幼儿自由讨论,并请个别幼儿回答。
(3)教师讲解(4分钟)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3.游戏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玩“猴子捞月亮”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4.结束活动(2分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并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1.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幼儿能够分辨白天和晚上。
2.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幼儿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到爱和关爱,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设计——以《猴子捞月亮》为例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设计——以《猴子捞月亮》为例为例绘本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重要的资源,通过绘本讲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
本文将以《猴子捞月亮》为例,为大家介绍如何巧妙利用绘本进行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学设计。
《猴子捞月亮》是百家姓故事中的一则寓言,主人公是一只聪明的猴子。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勇敢、聪明、机智、不骄不躁等一系列美德。
在讲故事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和启发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情境创设: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猴子的家,悬挂月亮以及长长的藤条,这样能够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感和兴趣,同时也更易于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培养讲故事的能力2、认识故事人物,学习表演、角色扮演3、学习寓言故事,掌握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三、教学过程:(一)热身教学:孩子们围坐在老师的周围,老师讲述一些与故事有关的词语,包括猴子、月亮、河边等等。
然后让孩子们花几分钟时间想象一下自己是猴子,在这个情境中加强孩子的猴子意识。
(二)讲故事:老师拿出《猴子捞月亮》,向孩子们展示插图,并开始讲故事,讲完故事后,让孩子们回顾故事中所出现的猴子、月亮等关键词,激发孩子们对故事情节的记忆,并对细节进行提问。
(三)课文分析:老师向学生解释故事的寓意,讲述其中所包含的“不要贪心”、“不要骄傲自满”等道理和价值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将之应用于生活中。
(四)角色扮演:老师让每个孩子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有猴子、赛龟、河水,然后指挥孩子们演练在河边捞月亮的情节,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五)活动设计:1、加深对故事结构的认识老师播放故事视频,让孩子们跟着视频中的情节顺序自行拼成故事流程图,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编排游戏或表演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故事情节编写游戏或者小品,让孩子们在模仿中表达自己。
四、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内容,并在课文分析及活动中了解了其中的寓意和道理,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开发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加深了对故事的印象,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聆听、表演的习惯。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亮公开课教案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亮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中班语言猴子捞月亮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与“月亮”相关的基本词汇。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听力和语音发音能力。
教学准备:1. 一张大纸板画(画上一个大圆圈代表月亮)2. 一只玩具猴子3. 一些与“月亮”相关的图片卡片4. 一些与“月亮”相关的玩具或模型(如星星、太阳等)5. 一些音乐资源(可选)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大纸板画上的月亮,并问学生他们知道月亮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并逐渐引导他们提到与月亮相关的词汇,如“夜晚”、“星星”、“太阳”等。
3.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逐步介绍并教授这些词汇。
主体(20分钟):1. 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将玩具猴子传递给每个学生,并让他们说出一个与月亮相关的词汇,然后将猴子传递给下一个学生。
2. 当学生说出一个新的词汇时,教师将相应的图片卡片贴在大纸板画的月亮周围。
3. 继续进行游戏,直到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说出一个词汇,并将相应的图片卡片贴在纸板上。
4. 引导学生观察大纸板画上的月亮和周围的图片,并帮助他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词汇。
巩固(15分钟):1. 将一些与“月亮”相关的玩具或模型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2.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找到并拿起特定的玩具或模型,并说出与之相关的词汇。
3. 通过这个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
结束(5分钟):1. 回顾整个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词汇。
2. 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词汇描述月亮和夜晚的美丽景象。
3. 播放一段与“月亮”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夜晚的月亮,并和家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2.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月亮”相关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月亮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篇一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
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中班语言猴子捞月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
有。
(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