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理解与把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理解与把

经济研究所

***教授

一、经济学范式的涵义与主要作用

(一)经济学范式的涵义

美国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式”一词。“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

在库恩看来,所谓范式即研究框架,就是人们观察世界和完成科学的方法,也就是一门科学中一般研究人员所共同掌握的信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的综合体。

经济学“范式”具有两个方面内容:

一方面它是指世界观,经济学家们共同的基本信念和价值标准,等等。

另一方面它是指方法论,被一批经济学家所共同接受、使用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二)经济学范式的作用

经济学范式的重要作用有三个方面:

一是使经济学理论研究真正纳入科学的轨道,从而使经济学理论研究从“前科学”状态进入“常规科学”阶段;

二是把一大批研究者与实践者团结在一起,按照共同的信念与价值标准,采取共同的概念体系与分析方法,相互交流思想,形成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

三是经济学范式的调整与转换可以实现经济学的“科学革命”,实现经济学研究方法、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创新。

二、目前三种主要范式

一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回避社会经济结构而单纯研究资源配置,即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资源配置范式”。

西方主流经济学以抽象的“经济人”理论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以人的本性来说明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原因,充分表明其历史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二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抛开生产方式而片面研究生产关系,称之为“苏联范式”的“生产关系范式”。

“苏联范式”的基本特征是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而主观地分析生产关系,根据平等、正义等原则来评判生产关系的优劣,完全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是鉴于这两种极端范式的片面性错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形成了试图把二者调和起来的折中范式——“生产关系+资源配置范式”。

这种范式看起来似乎很全面、很科学,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混乱和内在矛盾,因而不可能成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生产方式范式”

要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必须否定“资源配置范式”和“生产关系范式”这两种极端范式,而且必须扬弃“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折中范式,继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生产方式范式”。

(一)生产方式理论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定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的制度变迁与政治变革。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生

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上:

(1)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要素的结合形式与作用方式。生产方式对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乃至决定的作用。劳动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不仅决定着生产力要素发挥作用的程度即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而且决定着生产力各要素质量的改进与革命。

(2)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生产关系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产生并与之相适应。根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是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与结果,因而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具体说来,生产方式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生产的社会形式决定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社会关系。第二,生产方式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关系。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①“所谓的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②

(3)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的主要内容和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观点,社会经济基础绝不只是由生产关系构成的,而是由生产方式与相应的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的。

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③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为依据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信念。

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与社会形态演进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是人类的发展最终要由必然王国转变成为自由王国。

这样,就确立了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即主张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建设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主义新社会。

(二)生产方式理论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观“苏联范式”作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将研究对象锁定在狭隘的“生产关系”上,将生产方式以及经济运行排斥在外。西方主流经济学则认为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科学,研究资源配置是全部经济学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资源配置方式从属于生产方式,对生产方式的研究也就包含了对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但是,决不能

把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只规定为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马克思明确指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④马克思还指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是财富的特殊社会形式,或者不如说是财富生产的特殊社会形式。”⑤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方式作为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它所体现的是一定的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其基本涵义是生产的条件与形式。

其中,生产的条件包括生产的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

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指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生产技能的发展程度,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