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 科学 五年级 上册 必会简答题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简单题答案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简单题答案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简答题答案整理问:我们看到的光来自哪里?答:来自于自然的或者人造的,例如:太阳、萤火虫等生物发出的光来自于自然,而开启的电灯、烛光等属于人造光。

问:其他物体能反射光吗?答: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问: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答:潜水艇上的水兵利用它观察海面上的情况;科学家利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飞行;军人在地下掩蔽工事中利用潜望镜观察地面情况等。

问: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答: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问: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问: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

答: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时就会落下来。

如果降落下来的是冰晶,就是雪。

问: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答:热可以沿着固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问: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相同吗?答: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

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

问:地球内部的结构是怎样的?答: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构成。

问:遇到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应怎样逃生?答:遭遇崩塌、滑坡、泥石流时,应选择与崩塌、滑坡、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逃离危险区,绝不能顺着其运动的方向逃生。

问:怎样处理擦伤伤口呢?答:清创、止血、消毒、包扎。

问: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答:地震、火山、温度、风、冰川等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

问:哪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更强?答:金属铜的导热性能更强。

问:陶瓷材料有什么特性?答:常见的陶瓷材料具有不易导电、不易导热、耐高温、易碎、耐腐蚀等特性。

问:居室内的甲醛从哪里来?答:是从装饰、装修的材料和新家具中来的。

问:哪些重大发明受到了生物的启示?答:人们利用蝙蝠嗅觉灵敏的特点发明了雷达;利用鸟儿飞翔的特点发明了飞机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简答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2022秋)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简答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2022秋)

五年级科学上册简答题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火山喷发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说说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光?至少说出两种。

3.地震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地震能在短时间内摧毁房屋、道路等。

如果遇到地震,我们怎样抗震避险?(至少回答出两条方法)4.彩虹为什么总在雨后天晴的时候才会出来?5.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摄氏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6.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你推想自然界中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7.火山喷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8.地震发生时,身处高楼的你应该怎么做?9.地震来临之前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你知道哪些现象,写一写吧。

10.生活中的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利的方面?11.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经常运动能锻炼身体不同的部位,例如运动能增加肺活量。

你知道运动对身体健康还有什么好处?(试举两例)12.我们平时走路时迈动双腿需要大脑考虑吗?为什么?13.骨、关节和肌肉各有什么作用?14.家长和老师教育我们要重视锻炼身体,请你把其中的好处写在下面(至少写3条)。

15.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4种)16.生活中没有电的时代里,夜晚人们会点燃一枝铅笔状拇指粗的蜡烛,来计量时间。

如果你也想用这种方法来计时,你将怎样用它来计量出5分钟这样的时间长度?17.为什么运动后人的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增加?18.请举一个生活中光发生折射的例子。

19.下图是古代的一种水钟构造示意图。

在这水钟的结构中,有两处条状的刻度表。

一处在出水口上方的漏斗中,即刻度表A。

另一处在有浮标的容器外,即刻度表B。

这两处刻度表都是用来指示它测量的时间的吗?为什么?20.请将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的光谱按顺序写下来。

21.你知道人眼看放在水杯中的铅笔会发生什么现象吗?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22.请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上学期五年级科学简答题复习材料1、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答: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热爱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我们可以在动植物生存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定不准狩猎和砍伐树木,不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对捕杀野生动物或砍伐树木的人进行法律制裁,这样才能让野生生物很好地生存、繁殖。

我们还要防止坏境污染,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坏境。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答: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早上太阳在东偏北方向,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在偏南方向,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方向,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4、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答:对于同一种光源,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5、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起来。

6、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答: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7、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答:侵蚀会冲毁农田、房屋和道路,会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8、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答: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

因为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就越长;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产生的弹力越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就越短。

9、气球喷气为什么能推动小车?答:因为气球在喷气时,有一种反冲的力量。

我们可以把气球安装在小车上,放开气球的气嘴,就可以使小车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2022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题及答案

2022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题及答案

2022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题及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16分)1、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________,离地球最远的行星是________。

2、阳光的直射与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________的不同。

3、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太阳的热是通过 ________传到地球上的。

4、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_____,摆绳越短摆动越_____。

5、由于地球的________产生了黑夜白昼,而四季交替现象则是因地球的__________形成的。

6、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的日子叫_________。

7、同一个鸡蛋,放入1号液体中是沉,放入2号液体中是浮,可以判断1号液体浓度比2号液体浓度要__________。

8、水在一般情况下,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摄氏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体放入水中会浮起来的是()。

A.回形针B.橡皮C.蜡烛D.石块2、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A.保护绝缘体B.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C.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电路3、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A.光热B.电热C.风热4、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A.越大B.越小C.不变5、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它会上浮的原因是()A.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B.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6、下面不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7、感冒输水时是()滴注。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8、元宵节的晚上应该出现的月相是()。

A.蛾眉月B.满月C.新月9、同样重的60摄氏度热水和10摄氏度冷水相比较()。

A.体积相同B.热水体积大C.冷水体积大D.无法判断10、在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哪种做法比较合适?()A.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B.瓶子里的动植物数量保持平衡C.瓶子里的动物越多越好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同一时间里不同的物体影子长短是相同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简答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简答题

1、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答:影子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影子的形成需要光和不透明的物体两个必要的条件。

2、通过观察阳光下地面物体的影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答:通过观察阳光下地面物体的影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太阳的大概高度,了解到大概时间、大概气温,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辨别方向。

3、使用手掌日晷时,为什么上午和下午必须要有左右之分?答:因为在做手掌日晷时,面对正南方,左手正好是东方,而上午太阳的位置正好在东边,影子正好落在手指端,也正好可以用手指的距离来测量时间,下午用右手也是同样的道理。

4、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弊端?答:使用太阳钟只能计算有太阳的白天的时间,无法计算晚上或阴天的时间,不同季节或不同的地方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计时不准确,不方便携带。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6、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7、月相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从新月开始,经过蛾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满月,每天大一点,再从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到新月,每天小一点,直到看不见,蛾眉月、上弦月、凸月出现在农历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残月、下弦月和蛾眉月等出现在农历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

8、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答:是的,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物体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左侧9、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东西,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0、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

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1、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如近视眼镜的镜片。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简答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简答题

1、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2、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晚上20点举行,美国会在清晨看到开幕式(华盛顿7:00),德国人会在白天看到开幕式(下午13:00),澳大利亚大约是晚上22点收看实况直播。

5、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农历初一)--峨眉月(农历初三初四左右)――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左右)――凸月(农历十一十二左右)――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左右)--残月(农历十八十九左右)――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左右)--峨眉月(农历二十五、二十六左右)--新月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但它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

有时,白天的时候月亮也在天上,只是由于太阳光太强我们看不到而已。

6、昼夜变化对动植物都有影响,如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状态是不一样的;很多动物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牵牛花凌晨4点开放,夜里闭合。

合欢树白天叶子张开,夜晚叶子闭合。

7、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形式放或闭合。

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他是把在不同时24、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五年级上册科学问答题汇编(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问答题汇编(教科版)

2012年至2016年丽江市古城区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上册科学问答题汇编(教科版)1、动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举例说明动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9、11页)答:植物: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动物:①候家(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2、说说池塘里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14页)答:池塘里的动物可以以某些植物为食物,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

池塘底的淤泥还可以是一些动物的栖身之所。

3、请画出鹰、兔子、草之间的食物链。

(19页)答:草→兔→鹰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什么?(20)答:人类要大力发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不乱砍树木,不过度放牧,为珍惜生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

不准采伐,不准破坏它的自然环境,保护食物链的完整,不破坏食物网,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

5、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什么?(20)答:人类要大力发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不乱砍树木,不过度放牧,为珍惜生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

不准采伐,不准破坏它的自然环境,保护食物链的完整,不破坏食物网,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

6、产生影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5页)答: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的之间。

7、为什么千万不要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35页)答:因为放大镜和望远镜的镜片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如果直接它们对着太阳看,太阳光穿过凸透镜后。

2023年秋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精编知识点(后附问答题)

2023年秋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精编知识点(后附问答题)

2023年秋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精编知识点(后附问答题)一、第一单元:认识生物1.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动物根据其身体结构特征,可以进一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2.动物的饮食习性-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如老虎、狼等。

-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物,如牛、羊等。

-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动物,如猪、猴子等。

-腐食动物:以死去的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物,如蚯蚓、蟑螂等。

3.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功能-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茎:支持植物体,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传输到其他部位。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花:进行有性繁殖,结出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

4.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动物从幼体逐渐长大成为成体,这个过程叫做生长。

-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如昆虫经历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动物还可以通过繁殖产生后代,如鸟类的卵孵化成雏鸟。

二、第二单元:认识植物1.植物的生长条件-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温度:不同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水分: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来吸收养分。

-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两个不同的植物结合,通过花粉传递进行受精。

-无性繁殖:植物通过茎、根、叶等部位进行繁殖,如匍匐茎、扦插等。

3.植物的生活习性-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养分分解释放能量。

-蓄水作用:有些植物可以在干旱时蓄积大量水分。

4.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根系的不同:有些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叶子的形状:有些植物的叶子表面较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种子的传播方式:植物通过风、动物、水等方式传播种子。

三、第三单元:认识物质1.物质的分类-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如石头、木头等。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如水、饮料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试题及答案(4套)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试题及答案(4套)

2019年秋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试题(一)学校班级姓名成绩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制养者B生产者C消费者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A利用者B生产者C消费者3.各种生物之间在食物关系上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必考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16分)1、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水在一般情况下,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摄氏度。

3、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__的一端。

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________,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________。

5、太阳钟是根据________来计量时间的。

6、如果生态瓶中增加一倍的小鱼,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_______,如果在生态瓶中增加一倍的水草,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________,如果倒掉生态瓶内一半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_______。

7、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________重力。

8、早上,我们煮粥时,水会大量的溢出来,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增强电磁铁磁性的方法是()。

A.增大电流B.减小电流C.减少线圈匝数2、在模拟近视形成的实验中,用()组合来代表眼球。

A.蜡烛和凸透镜B.凸透镜和纸屏C.蜡烛和纸屏3、自行车的( )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A.刹车B.扶手C.轮子4、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是()的。

A.浮B.沉C.悬浮5、小明的爸爸个子很高,他的个子也很高,这是( ) 。

A.遗传B.变异C.自然现象6、海滩上和河边的岩石大都是()。

A.有棱角的B.方形的C.椭圆形的7、下面材料中,不适宜制造船的是()。

A.石头B.木头C.钢铁8、马铃薯放在清水中是沉的,放在浓盐水中是浮的,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

A.马铃薯B.清水C.浓盐水D.无法比较9、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的,属于()。

A.完全花B.不完全花C.两性花10、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的反光能力()。

(完整word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解析

(完整word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解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抽芽需要必定的条件:适合的温度、充分的水分和充分的空气。

5、蚯蚓喜爱生活在灰暗、湿润的环境中。

7、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相互之间也是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的。

9、食品链往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停止。

11、假如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遇到了损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掉均衡。

二、解说观点。

1、食品链:生物之间这类像链环同样的食品关系,叫做食品链。

2、生产者:食品链中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花费者:食品链中直接或间接花费他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做花费者。

4、食品网:同一栽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品,生物之间这类复杂的食品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品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行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当作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丛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大海等都能够当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地区的生物形成一个均衡和睦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食品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③落叶→蚯蚓→小鸟④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老鹰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四、简答。

4、为了保护生态均衡,我们人类应当做些什么?答:①爱惜动植物,不损害它们。

②保护丛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成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希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跟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老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跟着太阳在天空中的(地点)变化而变化,太阳地点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地点最(低)时影子最(长)。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流传的。

光的流传速度是(每秒30 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抵达地球约需要8 分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生命起源与进化1.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具有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基本特征的物质体现象。

2.生命起源的基本环境要素生命起源的基本环境要素包括有机物质、水、温度、辐射等。

3.生命起源的主要假说生命起源的主要假说包括生命由地球上的简单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生命是由外星生命体传播到地球而形成等。

4.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基础。

5.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特征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特征上,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等。

生物多样性1.生物物种的定义生物物种是指在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相似,可以自由繁殖后代,具有一定独立生存能力,且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与其他物种有效区分的一组个体。

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丰富程度及在空间分布,生物丰富度及其多样性与维持、养护人类社会的生态系统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砍伐、培育保护型经济等。

物质的组成与分离1.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分离的方法物质分离的方法包括过滤、蒸馏、溶解、磁性分离、沉淀、扩散等。

3.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由最细小、不可再分的颗粒,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互相结合而成的微小颗粒。

物质的变化1.物质状态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相变,如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等。

2.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分子和原子彼此结合或分离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如酸变成盐和水、金属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形成盐等。

3.物质变化的计量方法物质变化的计量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实验室做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有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有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有参考答案〕第—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根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根会朝有的方向生长。

3.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空间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和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食肉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地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比照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比组。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个自然爱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的第—个自然爱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爱护区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肯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时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比方,植物的跟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依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局部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它多种生物的生存,而爱护一种生物,也就爱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爱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滥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爱护环境、建立自然爱护区等〕第二单元光和影1.影子的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光屏和遮挡物。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通电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等。

3.光源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b.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与光源的距离有关。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又如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

2.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生活中还有一此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

如行星、镜子等。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4.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成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才能使我们看到它。

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5.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

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7.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厚纸板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8.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9.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现象。

从日食和月食现象的产生可知,月球和地球都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10.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光从空气中斜射进入水中时,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这个现象叫光的折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必会简答题合集一、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③落叶→蚯蚓→小鸟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二、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③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保护我国现存最大一片红树林)④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我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答: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3、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希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四、实验分析。

1、在“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中,仔细观察根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我发现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

出现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在“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水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少甚至没有;而水少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较多。

这是因为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就空间减少了,氧气量也跟着减少,所以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较多。

3、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动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这是因为由于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

4、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植物多时和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在植物多时,生态瓶里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这是因为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

但是,生态瓶里的植物并不是越多越好。

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5、经过实验,你认为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应该注意些什么?答:①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②必须有足够的氧气。

五、举例。

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照明灯上的灯罩④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⑤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⑥潜望镜⑦万花筒⑧观景箱……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⑤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六、简答。

1、影子有什么特点?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4、光有哪些特性?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能反射。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8、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

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9、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10、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七、名词解释: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八、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答: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答: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答: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

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答: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答: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

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答: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答: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9、侵蚀有什么危害?答: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答: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九、名词解释:1、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

2、弹力:像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3、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十、问答题:1、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答: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

2、橡皮筋的长度和在车轴上绕的方向分别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答:橡皮筋的长度短,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长度长,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同。

3、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有弹力?人们能用它们做什么?答:被拉长或压缩的弹簧、被弯曲的锯条或竹片、被压缩的空气等都能产生弹力。

射箭、拉力器、皮球、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4、说说在使用弹簧秤时应注意些什么?答: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②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③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④测量完毕后,把测力计放回原处。

5、小车的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还是滚动摩擦?答:在我们小车上,车轴与车身、车轴与车轮、车轮与地面都存在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属于滚动摩擦。

6、自行车上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答:自行车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主要有: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刹车橡皮等处。

增加摩擦力的方法:在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上做花纹,使表面粗糙些,从而增大摩擦力。

7、自行车上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的?答:自行车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主要有: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等处。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安装滚珠、加润滑油。

8、在生活中,人们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小摩擦力?答:要增大摩擦就应该使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些,并设法加大物体间的正压力,如:汽车轮胎上的花纹、鞋底上的花纹。

要减小摩擦就应该使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变得光滑,还可以在物体下面垫上能滚动的物体,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如:往自行车车轴上加润滑油、车轴内安装滚珠。

9、说说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的利和弊?答: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的摩擦力是有利的。

机器运转,部件间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10、我们都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答:节日燃放的烟花、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11、汽车运动和停止都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情况会怎样?答:如果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车轮会打滑,汽车无法启动,行驶的车子也很难停下来。

12、赛车的设计特点有哪些?答: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

(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十一、简答题:(共22分)1、“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这种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请介绍火山喷发的好处有哪些?答:这种说法不对。

火山喷发除了给人类带来灾难,也会带来好处。

火山喷发的三大好处如下:第一,它可以给人类创造一些土地资源,这个土地资源的,像夏威夷岛全是火山喷发出来的,那现在就是土地了,就是美国国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