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

合集下载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示例【教学重点和难点】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课前准备】1.预习准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选题(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图片、查阅资料等),探究该地区的民居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2.实践活动:制作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模型。

(2)对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探访,拍摄活动录像。

3.提出质疑:(1)聚落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4.教师准备:制作计算机课件,相关聚落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什么是“聚落”用计算机展示学生收集的北京景观图片。

2、城市和乡村的差异计算机展示一组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 图片。

教材:图“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不同地方的村落差异”3、聚落与环境计算机展示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小组描述世界不同地区聚落的民居特点,突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地区有:①热带雨林地区、②热带沙漠地区③我国云南地1、回答问题,开始学习:回答:“一座房子。

”回答:“建筑群、有道路、有桥梁、有公园┉┉”欣赏美丽的北京,说出每一张图片的内容。

2、看图片、思考、回答:回答:“一个是城市聚落,一个是乡村聚落。

”讨论对比:“乡村”与“城市”聚落的差异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回答:“不一样。

”小组讨论:“活动2”内容。

回答:A图是非洲的(因为非洲经济比较落后……,所以那里的房子低矮简陋。

)B图是欧洲的(因为欧洲经济发达,人口少……)C图是亚洲的(因为亚洲人口多,房子密集……)3、深入探究:小组讨论: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思考回答:聚落的形成要受自然条件(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和社会条件(发展历史、生产条件、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影响。

计算机游戏:寻找形成聚落的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问:拿出学生手工课上制作的一个建筑模型问:“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又拿出由多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沙盘,问:“这又是什么?”“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并建有各种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生活在首都北京这座大聚落里,它变得越来越美丽了,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美丽的北京”:创设情境、进入主题:“欣赏完美丽的北京,我们再来看一组聚落图片”:问:“这一组图片中表现的聚落与北京是否有不同?如何不同?请说出二者的差异。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第一章:人类的居住地1.1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居住环境,掌握不同地区的居住特点。

1.2 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地区的居住特点:城市居住、乡村居住、游牧居住第二章:聚落的发展2.1 学习目标: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掌握聚落的主要形式。

2.2 教学内容:聚落的发展过程:从原始居住到城市化居住聚落的主要形式:村庄、城镇、城市第三章:乡村聚落3.1 学习目标: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掌握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3.2 教学内容:乡村聚落的特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因素第四章:城市聚落4.1 学习目标: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掌握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4.2 教学内容:城市聚落的特点:高楼大厦、交通便捷、商业繁荣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政策规划第五章:聚落的保护与发展5.1 学习目标:了解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聚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社会发展聚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规划管理、修缮保护、合理利用第六章:聚落的组成与结构6.1 学习目标:理解聚落的基本组成元素,掌握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6.2 教学内容:聚落的基本组成元素:住宅、公共设施、交通网络、绿地系统聚落的空间结构:中心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聚落的功能分区:居住功能、商业功能、工业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绿地休闲功能第七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7.1 学习目标:探讨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聚落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形、气候、水资源、生态系统聚落适应自然环境: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利用自然资源聚落改造自然环境:土地开发、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第八章:聚落的社会与文化8.1 学习目标:了解聚落社会结构,掌握聚落文化特征及其对居住者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培元中学执教: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不同;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熟悉人类与环境的彼此关系。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德育目标】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育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酷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一、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方式】启发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学法引导】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的内容。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目光看周围的事物。

教学进程教学设计分析评价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泉州景观图引入新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观赏利用身旁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时从宏观上对城市有一个感性熟悉,为下面的交谈铺垫。

一、乡村和城市一、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主要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城乡景观不同展示不同地域的乡村景观图二、聚落指导学生阅读文并思考与同窗交谈或与老师交谈读图:比较不同地域乡村的景观阅读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将相关知识用直线划出。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育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通度日动让学生感到“即便一样是乡村,不同地域的景观也是不一样”。

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书上,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培育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字的能力,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二、聚落与环境一、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问题:三明聚落的形成因素?二、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32-33页分析、讨论:三明聚落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运用已学的人口散布知识判断聚落的集中散布地思考、回答选择感兴趣的民居阅读、讨论:各地民居与本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学生一路选择几个代表性民居分析利用旧知识做铺垫引出新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教案.docx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目标】1. 知道聚落的类型。

2. 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 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 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2.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学生所处家乡的乡村或城市的照片,引入聚落的概念。

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 学生说一说多媒体所呈现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学生可自由发言,答案不限,要言之有理。

教师简单总结: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有较大的差异。

2. 在学生探讨完城乡景观差异后,可以用学生所在的乡村或城市为例,讨论以下儿个问题。

(1) 为什么我们的家乡要选址在这里?(2) 你还知道哪些聚落的形成和我们的家乡有相似之处?教师提示:学生可先看课本P82页文字内容及图4.13,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归纳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I水源充足殛画亦聚落0也然资源壬富|土壤肥沃,适于耕作3. 学生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分布的聚落呈蝕。

4. 学生完成课本P83页活动1、2,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P83页活动答案: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看出,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

当地房屋的厚墙◎以减少a天通过墙壁传导逬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5. 学生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儿个,并向大家介绍。

6. 学生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主要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认识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拓展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学会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聚落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实践活动法:动手制作聚落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聚落案例,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实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聚落模型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3.划分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充足的学习材料。

4.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域的聚落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让学生对聚落有初步的认识。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标要求】1.通过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聚落的图片及其它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系。

【教学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分析、归纳等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呈现展示图片(小孩拥抱地球)和歌曲《可爱的家》、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导入新课。

二、新授(一)乡村和城市1.聚落类型: 多媒体呈现乡村与城市的对比图片。

2.乡村聚落的类型:多媒体呈现乡村内部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乡村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

3.城市聚落的分类:教师补充材料介绍4.城乡景观的差异:呈现乡村和城市景观图片,说出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本质差别: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

5.不同大洲的乡村景观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城乡聚落各有优缺点。

过渡:聚落的特点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聚落形成的初期。

(二)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的有利因素:假如你是一个部落的首领,现在你要带领你的部落去寻找一个适合你们居住的地方,你会选择怎样的地方?展示4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再展示株洲、东营、耶路撒冷的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峄城形成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人类居住地和聚落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类居住地和聚落的定义。

2. 解释人类居住地和聚落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人类居住地和聚落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类居住地和聚落的例子及影响。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人类居住地和聚落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二章:人类的居住地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居住地。

2. 掌握不同居住地的特点和适应性。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类型的居住地,如乡村、城市、郊区等。

2. 解释不同居住地的特点和适应性。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居住地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居住地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适应性。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不同类型的居住地的特点和适应性。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第三章:聚落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

2. 掌握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介绍聚落的发展过程,如形成、发展、衰落等。

2. 解释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

教学方法:1. 流程图法:展示聚落发展的流程图,让学生了解其发展过程。

2. 地图分析法:分析不同聚落发展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影响因素。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2. 观察学生在地图分析中的表现。

第四章:聚落的特点和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聚落的特点和结构。

2. 掌握聚落的功能和组成。

教学内容:1. 介绍聚落的特点和结构,如规模、布局、建筑风格等。

2. 解释聚落的功能和组成,如居住、商业、文化等。

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不同聚落,观察和描述其特点和结构。

2. 图片分析法:展示不同聚落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功能和组成。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聚落的特点和结构及功能和组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通用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以及乡村聚落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分析进行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创新训练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实践训练比较城、乡差别主要教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图,并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板书设计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乡村和城市乡村聚落生产活动生城市聚落导入: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农村,有些人居住在城市。

各位同学,你们来自哪里呢?方法设计: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新授:一、乡村和城市:多媒体显示两组图片:由同学辨认各是什么景观?学生回答;城市景观,农村景观。

小结: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说明: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目前,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回答:乡村和城市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样吗?归纳: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居民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方法设计:观察图片,进行分析、比较。

承转: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也有所差异。

学生活动,设计如下:(1)出示乡村、城市两幅图片,仔细观察。

(2)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交流。

说一说乡村和城市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3)评一评,比一比。

哪组说得好。

(4)最后归纳如下:方法设计:分组讨论,完成上面表格。

承转: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了解了城、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那么,同样是农村,不同地区的景观又如何呢?多媒体显示:《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读图分析:这些图片的内容,各有哪些特点?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归纳总结: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呈现的景观是不同的。

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另你心旷神怡,流连往返,难以忘怀。

此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各地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有如此差异呢?给学生留下悬念,作为结束语。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聚落,让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聚落类型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聚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聚落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聚落类型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发学生对聚落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聚落的类型及特点。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聚落现象。

4.案例分析:以我国典型的聚落为例,让学生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聚落与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聚落类型:乡村聚落、城市聚落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a.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等b.社会经济环境:交通、资源、经济发展等c.人文环境:文化、传统、习俗等3.案例分析:我国典型的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和类型。

2. 让学生理解聚落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教学内容:1. 人类的居住地:自然环境与居住地的关系,不同地区的居住地类型。

2. 聚落:聚落的定义,聚落的特点,聚落的形式和规模。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居住的地方,了解居住地的类型和特点。

2. 通过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居住地类型和聚落形式。

第二章:居住地的选择和建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选择居住地的原因和条件。

2. 让学生了解居住地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1. 选择居住地的原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2. 居住地建设的原则:安全性,舒适性,可持续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居住地的选择原因,了解居住地建设的原则。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居住地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 让学生了解聚落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内容:1. 聚落形成的原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资源的便利性。

2. 聚落发展的过程:从村庄到城镇,从城镇到城市。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在地区的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聚落的特点。

2. 通过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聚落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第四章:聚落的形式和规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聚落的不同形式和规模。

2. 让学生了解聚落形式的演变和规模的变化。

教学内容:1. 聚落的形式: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2. 聚落的规模:小规模聚落,大规模聚落。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聚落形式和规模,了解聚落形式的演变和规模的变化。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聚落形式的演变和规模的变化。

第五章:聚落的保护和规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聚落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让学生了解聚落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1. 聚落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主要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特点,掌握聚落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聚落案例感兴趣,易于接受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聚落,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不同类型聚落的识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聚落的特征,加深对聚落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类聚落的图片,如乡村、城市、集镇等。

2.案例素材:选取典型的聚落案例,如我国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地——聚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我国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地方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等知识,让学生对聚落有全面的了解。

可以使用课件或板书进行呈现。

3.操练(10分钟)针对聚落的不同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聚落,让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不同类型聚落的特征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聚落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聚落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聚落特点的理解;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聚落的特点和与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素材;2.设计好讨论题目和课堂练习题;3.准备好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引发学生对聚落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聚落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呈现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聚落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汇报和交流。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他们对聚落特点和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七年级地理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七年级地理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聚落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识别世界不同地区的聚落分布。

(3)分析聚落形成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珍惜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关注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聚落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聚落形成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教学难点:(1)聚落分布的规律性。

(2)聚落形成的多元因素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展示世界各地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会有聚落吗?2.聚落的定义与类型(1)讲解聚落的定义:聚落是人类居住、生活、生产的场所。

(2)讲解聚落的类型: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3.聚落的分布特点(1)展示地图:展示世界聚落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

(2)讲解聚落的分布规律:聚落多分布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

4.聚落形成的自然因素(1)讲解自然因素对聚落形成的影响:地形、气候、水源等。

(2)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自然因素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5.聚落形成的人文因素(1)讲解人文因素对聚落形成的影响: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等。

(2)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人文因素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6.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讲解聚落发展的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讲解聚落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维护生态平衡。

(3)讨论:如何平衡聚落的发展与保护?7.课堂小结(2)强调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多元因素。

8.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绘制一张我国聚落分布图。

(2)分析你所在地区的聚落形成与发展。

四、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多元因素。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人类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地点建立居住地。

1.2 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地的定义和类型。

人类选择居住地的因素:自然资源、地形、气候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的居住地的定义和类型。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选择居住地的因素。

第二章:古代居住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人类居住地的特点和形式。

让学生了解古代居住地对现代居住地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古代居住地的形式:洞穴、棚屋、城堡等。

古代居住地的特点:简陋、适应自然环境、集体生活。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展示古代居住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形式和特点。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古代和现代居住地的差异。

第三章:乡村聚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和形式。

让学生了解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区别。

3.2 教学内容乡村聚落的形式:村庄、小镇等。

乡村聚落的特点:农业活动为主、环境友好、社区互助。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乡村聚落,了解其形式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区别。

第四章:城市聚落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和形式。

让学生了解城市聚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城市聚落的形式:城市、大城市等。

城市聚落的特点:非农业活动为主、人口密集、高楼大厦。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展示城市聚落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形式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聚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未来的居住地和聚落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未来居住地和聚落的趋势和挑战。

让学生思考如何建设可持续的居住地和聚落。

5.2 教学内容未来居住地和聚落的趋势:城市化、人口增长、环境保护。

建设可持续居住地和聚落的挑战: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未来居住地和聚落的趋势和挑战。

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提出建设可持续居住地和聚落的想法和方案。

地理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教师过渡
其实不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较多差别,就是同为乡村聚落也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媒体展示
四种乡村聚落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图片中人们从事的活动,分析是哪一种乡村聚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
不但乡村聚落有多种类型,就是各大洲的乡村聚落也有较大区别。
媒体展示
抢答:三大洲乡村聚落图。
教师过渡
同学们都是东营人,那大家知不知道东营市的历史?请同学们看学案上的资料《东营市建市历史》。
教师总结
其实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的居住地,人们在聚落中还可以进行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聚落的范围要大于居所的范围。
教师过渡
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是聚落,景观有较大差异。
媒体展示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图,二者区别表格。
合作学习
对照图片,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表格,最后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小组的结论。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媒体展示
重庆市地图。
合作学习
分析重庆发展的优势。
教师总结
重庆水源充足。
媒体展示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
合作学习
讨论:1.为什么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2.现在,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密集,为什么?
教师总结
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媒体展示
东南亚高架屋、沙漠地区房屋图
合作学习
结合房屋特点,自学课文81页图4.21和4.22,讨论当地气候特点。
教师小结
不同的气候类型下有不同的建筑,以后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不同建筑类型。
教师过渡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那聚落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今天的样子呢?(学生:不是)同学们请看下面的图片。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资料、观察和分析,了解聚落的发展,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聚落的形态,即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的聚落。

【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聚落是人类为了生活而创造的场所,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

那大家了解我们的家乡吗?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师: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建筑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小结)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然后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

观察图片,分组讨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与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

)师:(总结)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不同的地区有着各异的自然环境,房屋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区,社会环境不同,建筑风格也不同。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6.17、6.18中房屋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沙特阿拉伯的民居“墙体厚、窗子小”与当地降水少、风沙大、气温日较差大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东南亚地区的民居“长屋”,反映了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而墙厚、窗小、色浅则是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特色。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出当地降水多、气温高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的窑洞则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而开凿;日本由于地震多,多建筑木结构房屋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一、学习导入
世界上人口众多,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乡村,主要从事生产活动;有些人居住在城市,主要从事生产活动。

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你能说出乡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差异吗?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怎样对待传统聚落?……
二、新知探究
A.聚落与环境
1.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请阅读P81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2.从规模来看,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有什么不同?居住在不同类型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乡村聚落按聚落中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聚落类型?请阅读P81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

强调:聚落既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和的场所。

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差异。

3.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有什么差异?请读图
4.12填表。

4.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居住地?这说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什么相关?请读图4.13,并阅读P82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生活经历分析。

明确: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5.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聚落分布与人口分布有什么关系?世界上哪些地方聚落比较密集,哪些地方少有或没有聚落?为什么?请阅读P82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世界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6.世界各地聚落的形态相同吗?为什么?请阅读P82课文第3自然段及图4.14、图4.15,举例说明。

7.不同地区的民居有什么不同的风格特点?请做P83活动1和2,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B.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聚落是不断发展的。

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如何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请阅读P84课文,结合读图4.18和图4.19,分组讨论。

2.小组合作探究PP85~86活动。

三、学习小结
回顾本节课要点,说说自己的收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