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讲习班教案三篇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讲习班教案三篇第一篇: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原则,以及未成年人的权利和责任。
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定义和背景介绍;2. 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目标和原则;3. 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4.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机构和法律责任。
教学方法:1. 针对未成年人的情感特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2. 利用多媒体和案例分析,提供法律实施和适用的示范和引导;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关注未成年人权益的意识;4. 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机构和法律责任。
教学评估:1.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考察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组织小组辩论,评估学生对未成年人权益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 基于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第二篇: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危害,以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方案和措施。
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危害;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和策略;3.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色和责任;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法律和制度。
教学方法:1. 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危害;2.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讨论和制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策略和措施;3.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和警察局,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相关法律和制度;4.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教学评估:1. 要求学生分析和讨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评估他们的预防能力;2. 利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考察学生制定预防方案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评估他们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表现和贡献。
第三篇:保护被虐待未成年人的法律措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被虐待未成年人的定义和特征,以及保护被虐待未成年人的法律措施和机构。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通用6篇)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通用6篇)【篇一】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一、教学目的:安全工作以及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每个同学都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方面的锻炼,提高警惕性,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安全、文明、健康、快乐地度过难忘而又富有意义的住校生活。
同时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小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也是十分必要。
二、教学过程:(一)你对法律知多少: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者变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住校生安全防范”的意见,希同学们时刻牢记,严格执行。
1.来校和回家途中不逗留、游玩,高度注意交通安全。
2.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寝室内不存放贵重物品和大额现金(50元以上),保管好自己的IC卡。
学校不提倡学生穿名牌服饰来校,提倡节俭。
相关私人物品放入箱柜,上锁,自行车按规定停放,上锁。
3.爱护学校公共财产。
如扫把等严禁用手游玩;不用力攀折上铺档板;不做有危险性的游戏,如铺与铺之间的跳跃等;不私拉乱接电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4.不在走廊楼梯处冲撞玩耍,要轻走轻声。
严禁在窗台、扶栏等危险处攀爬、游玩、晾晒衣物等。
5.打扫卫生时,要注意安全。
6.开水瓶要整齐地靠墙摆放,避免走路时碰翻。
7.严格执行事前请假制度,如有请假,至少要报告班主任值周教师。
学习《未成人保护法》教案
学习《未成人保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立法宗旨。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未成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的保护措施。
2. 难点:理解《未成人保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未成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条文资料。
2. 相关案例分析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未成人保护法》。
2. 讲授新课(1)介绍《未成人保护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该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未成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的保护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未成人保护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行动中去。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未成人保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分享讨论结果。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家长、学校老师等角色,模拟一起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的处理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未成人保护法》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关于《未成人保护法》的其他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材料,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短文或报告,提高法律意识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未成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立法宗旨,并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能力。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的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规定
•引导学生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班会内容
1.什么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简单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定义和意义
2.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解释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受教育权、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保护隐私权、服从家庭教育、尊重老师
3.青少年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法
•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危害性
•解释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方式和法律责任
4.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介绍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潜在危险和风险
•分析未成年人自愿参与网络游戏的影响
•介绍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合法权益和保护
•解释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规定
5.如何合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解释如何合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如举报、起诉、申请救助、请求赔偿等•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救助的渠道和方式
班会总结
通过本次班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规定。
我们还深入了解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权益保护。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爱护自己和他人,建设和谐社会。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教案主题: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目标:1.了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2.认识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保护措施;3.明白罪责年龄和刑事责任年龄的关系;4.提高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成年人问题的关注度。
教学重点: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2.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保护措施;3.罪责年龄和刑事责任年龄的关系。
教具准备:1.教案PPT;2.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3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描绘未成年人权益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关注。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未成年人的权益吗?Step 2:讲授(15分钟)1.教师通过PPT简要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起源及背景。
2.教师通过PPT详细解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看法。
Step 3:探究(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案例材料。
2.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一下案例中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了哪些侵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学生小组依次发言,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Step 4:拓展(15分钟)1.教师出示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罪责年龄和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和关系。
2.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对策,并从法律角度解决此问题。
Step 5: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责任。
2.教师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将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Step 6:作业布置(2分钟)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小样书;2.对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保护措施进行深入调研,成果需要展示在小样书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增加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表现积极,思维活跃。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主动性。
综合素质《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2.讲解:详细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其历史背景、基本原则、未成年人权利和保护措施等。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和实际应用。
3.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析一些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案例,让他们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教学内容
《未成年人保护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总则中的常见考点;
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
3、法律责任。
(知识、能力、素质)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意识,加强其法治观念。
教学
重点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措施。
教学
难点
如何深入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涵,以及其:
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规定。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PPT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同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如法律宣传片、相关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学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自身权益。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未成年人保护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课件。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典型案例。
3. 课堂讨论稿: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分别讲解法律的四大部分,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 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自身权益。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掌握程度。
2. 开展法律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法律咨询、宣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七、课后作业: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法律实践能力:通过法律公益活动和学生参与法律咨询等情况,评价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其他教学方法。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和自身经验,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提高学生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2.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讲解:详细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各个条款,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5.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本次班会的理解和认识。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评估学生是否真正树立了法律意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2. 邀请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九、教学资源1. 收集相关法律资料,如法律文本、典型案例、法律知识手册等。
2. 制作课件、海报等教学辅助材料,增强班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十、教学时间1. 班会时间:2课时(90分钟)2. 课后作业时间:约1课时(45分钟)十一、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原则:1、依靠法律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
2024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生活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法律发展观念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未成年人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和维权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条文和适用范围•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救济意识和维权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介绍•学生手册:包含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维权相关知识•示范案例:未成年人权益被侵害的案例分析•课堂小组讨论题目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次课程主题,以引起学生兴趣,并给出学习目标和重点。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条文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依次给出未成年人权益被侵害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步: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行查阅学生手册,学习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知识,并完成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总结。
第五步:小组讨论(15分钟)分小组讨论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和解决。
第六步: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生活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法律发展观念。
同时,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灵活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法律意识。
特殊应用场合:1.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处理在学校内发生的欺凌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言语侮辱、身体伤害等,应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X条规定进行处理,校方应及时介入调查,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罚,同时协助受害未成年人及家长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和维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提高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意识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述法律的基本概念未成年人的定义和保护意义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3. 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生存权与发展权受教育权与受保护权参与权与表达权4. 法律责任与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类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5.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与监督政府部门的责任社会组织的参与公众的监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及法律责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庭,让学生体验法律程序,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权威、准确的法律知识。
2. 搜集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 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确保角色扮演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法庭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法律知识运用、沟通协调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律基本概念:阐述法律的基本概念,明确未成年人的定义和保护意义。
3. 分析法律主要内容:逐一讲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4. 探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重点讨论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等权益保障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三、教学难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规定。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2. 收集典型案例。
3. 准备教学PPT。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吗?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二、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0分钟)1. 教师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如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
2. 提问:同学们如何理解这些基本原则?三、讲解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15分钟)1. 教师讲解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如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
2. 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些保障措施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规定,下周课堂上分享。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周课堂上交流。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定义和意义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四大保护原则3. 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主体和保护措施4. 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求助途径和法律救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定义、四大保护原则、保护主体和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求助途径和法律救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定义和四大保护原则。
3. 分析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主体和保护措施。
4. 探讨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求助途径和法律救济。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实际运用。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国际公约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异同。
2.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街头调查,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认知和实施情况。
3.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法学专家或律师为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际案例和经验。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
2.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展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际情况。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提高学生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2.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2. 如何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3. 分组讨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2. 准备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和场景。
七、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3. 分组讨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过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心得。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活动方案。
十、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看是否掌握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看是否能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3.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估,看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教案完整版(精选10篇)
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教案完整版(精选10篇)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的: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课间活动的秩序,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小学生。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上课的基本要求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仍然有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堂班会课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才能遵守学校的各项常规。
(二)看图,说一说,议一议?1、上课铃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做好课前准备,安静等老师来上课)2、上课可以随便说话吗?有事情怎么办?(先举手,再发言)3、课堂上可以做小动作吗?(不可以,这会影响学习,影响别人学习)(三)、结合本班实际,表扬能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教育不够自觉守纪律的学生。
(四)、讨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希望每个同学今后都要遵守课堂纪律,上课铃响后立即进教室,课*具摆放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课堂上不要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专心听课,不做小动作。
活动反思:希望同学们能认真遵守学校常规和班级公约,及时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
不断努力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习惯是如此重要,只有在安良好习惯的指引下,幸福之花才会绽放在你的生命旅程中。
活动延伸:同学们觉得这次班会开的很有意义,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益处,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大多数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教案篇2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通用10篇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1一、活动主题: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教育二、活动目的:通过案例剖析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教会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曾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三、活动过程: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们的考试刚刚结束,我首先在此祝愿各位同学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大家在新的学习任务开始之前调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我们大家都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以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为大家准备了这次“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教育”的主题班会,希望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案例一:(盗窃罪)2009年10月14日18时许15号公寓楼238宿舍李某向派出所报案称本宿舍俩台笔记本电脑被盗。
现场没有发现任何被撬痕迹。
民警经过细致询问后,得知该宿舍张某作案嫌疑,随即对张某的行踪进行了调查。
经过多方努力,民警在该学校东门城中村一招待所抓获。
据张某交代,其中一台笔记本电脑已经销售,另外一台藏在另一招待所中。
张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张某犯有盗窃罪,且两台笔记本电脑折合人民币八千余元,属数额较大,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点评:据了解张某系该学校新闻专业学生,该生家庭条件很好,其爷爷是一个高级干部,父亲自己开一个公司,产业也很大。
应该说经济条件很好的,但是张某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后据张某交代,该生来校以后交了女朋友,经济花销比较大,家里给的生活费不够自己在女朋友面前“显摆”。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 提高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2.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背景和宗旨。
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包括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方面。
3.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介绍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界如何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 典型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际应用。
5. 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学习内容,并提出疑问和建议。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内容和宗旨,强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 总结与反思: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课程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反思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来进行评价。
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权益,学会保护自己。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
3. 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4. 如何传播《未成年人保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传播《未成年人保护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未成年人保护法》。
2. 新课内容讲解:(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使学生对该法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
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角度阐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该法律的重要性。
(3) 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授学生在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情况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
(4) 如何传播《未成年人保护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传播给更多的人,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本地区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
4.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稿。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宣传稿,了解他们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传播《未成年人保护法》,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六、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懂得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环节,增强未成年学生的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讨论、调查交流等方法,初步学习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掌握一定的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努力增强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内容理解。
难点:分析各种案例,学会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教具、课件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体会温暖
【多媒体显示】图片:大树下的幼苗,风雨中的小草……
教师:我们青少年学生正如这幼苗和小草,还很稚嫩,需要有特别的呵护,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健康成长。
国家考虑到我们未成年学生年纪小、阅历少,思想单纯,是非判断能力差,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所以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予
以特别的法律保护,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亲切关怀,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多媒体显示】图片:孩子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的照片教师:我们每个人在充满爱的家庭中诞生,在家庭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
可是家像港湾,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会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在家庭里不光有欢笑,还会有委屈、伤心、甚至是伤害的泪水。
【多媒体显示】课题: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不许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案例:四川新闻网报道:成都洞子口乡一位家长因无法管教孩子,竟将他用铁链锁在家中,而记者在采访家长时,家长竟然说孩子是自己的,想怎样管教就怎样管教,没有任何不对。
你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对吗
案例分析:虐待是指用打骂、冻饿、捆绑、限制自由、强迫干重活、有病不给治等手段,对他人进行迫害。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的,想打想骂,别人管不着。
他们遇到孩子做的事不随自己意,或因孩子有病、呆傻而虐待孩子,使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严重摧残。
还有个别家长为了自己的快乐,把未成年的孩子扔掉或赶出家门,迫使孩子在外流浪,导致孩子受伤甚至死亡,这些都是触犯法律的。
在我国,小孩子同成年人一样,享有人身自由,父母对子女,不管是亲生的,还是抱养的,都不得虐待。
【多媒体显示】法律依据:《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
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调查与交流】
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同学们你们怎么看
(二)教育和引导是学校不可忽视的责任——撑起学校的保护伞
案例:从2011年开始,长垣一中实施包括不准携带手机入校的“六条禁令”、“七个不准”等校规校纪,违反者一被发现,就被开除、劝退。
“我孩子在长垣一中读高中,晚自习后在宿舍玩了一会儿手机,被学校工作人员抓住后,就被劝退,要想返校上学,得给学校交6000元。
”河南省长垣一中学生家长展墨近日向记者反映这一情况。
案例分析: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法所赋予公民的权力,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学校都没有劝退学生的权利。
【多媒体显示】法律依据: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
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二十五条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调查与交流】
【多媒体显示】对开除学生你怎么看
(三)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撑起社会的保护伞
案例:2014年6月19日,山东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在市城区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议上强调,要认真扎实开展好集中整治活动,切实做到学校及周边的路灯要亮、道路要畅、校园要美、师
生要安、秩序要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是教育优先战略的需要、是培养未来的需要、是建设文明美丽水城的需要,努力把环境整治做好,为孩子们学习、接受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经济网转)
案例分析:为了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社会各界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一些活动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多媒体显示】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
【调查与交流】实施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你知道还有哪些举措吗
授课人: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辅导员;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制品;校园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开发、推广“绿坝”上网软件……的确,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爱护。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时难免要遭到侵犯,这时,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学生的合法权益呢
【多媒体显示】提示学生的自我保护小贴士
求助于老师;
致信给青少年保护委员会
求助于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
反映至学校领导;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作者信息:无棣县车王镇小学文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