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化学键教学设计(1)
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

仙源学校讲学稿 课题: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涵义键的含义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3.掌握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能判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4.学会书写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电子式的书写 【学习过程】 一.化学键:定义: 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 的相互作用。
常见化学键包括 、 、 。
化学反应的实质——旧 的断裂和新 的形成。
二、离子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包含 、 、 ) 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即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 、Na 2O 、K 2S 等 (2)强碱:如NaOH 、KOH 、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包括铵盐:如NH 4Cl ):如Na 2CO 3、BaSO 4【规律】1.离子化合物一般是含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但AlCl 3为共价化合物) ②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含有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表示方法(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①原子的电子式:Na ,Cl ,O ②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 即为电子式,如Na +、、Mg 2+等复杂阳离子:如NH 4+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简单阴离子:例 Cl — ;S 2— 复杂阴离子:例 OH — ;O 22— ③物质的电子式:阳离子阴离子(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__________________,MgO_________________。
A2B型:如Na2O _______________AB2型:如MgCl2 :_________________复杂型:如NaOH:_______________Na2O2:_______________NH4Cl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注意:①离子须标明电荷数;②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③电子式中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④不能把“→”写成“=”;⑤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第三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次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
说教材:1. 本节地位及作用这次的教学课题是人教版必修 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主要讲述了离子键的含义,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本节课是《化学键》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
虽然这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
若能在这章的学习中很好掌握变化规律及学习方法,并能把这些规律和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化学学习中,那么原本琐碎的知识将会系统化,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涵义。
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3.重、难点离子键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涵义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说学情: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但知识的储备不充分,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虽然他们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
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键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1.3化学键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选章节A章.第三节教学时间45分钟课程标准了解物化学键、离了键、共价键的概念;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响的本质教材分析期存使学作用本节是必修二A章物质结构兀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内容, 在前辿原子结构和兀素周族口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分子的. 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 二生在原子、分子的水平来熟悉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响.对于今后物质的学习具有不范和导向lo学情分析1 、学生起点分析知识:①原子结构②键的7技能:具备初步微观想象’2、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问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3 、知识内容分析概念③电子式的书写④化合价的掌握水平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思考水平,遇到问题会自己想方法解决,适时给他们提出一些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之来有些困难. 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 由简单的入手, 本节知识比拟抽象, 学生掌握走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3.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4.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5.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6.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响的本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水平;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拟水平,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3.通过对氯化钠的熟悉,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4.通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熟悉事物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根底上,通过重新熟悉的化学反响,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 思考化学反响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响的实质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手段常规媒体设计思路〔情境导入〕3实验探究〕1 「21______ - 2Na+Cl2====2NaCl4 , ,, E ( 宏观初2. ^2^ 21角J电子式一\静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卜[最效W~V极性键非极性键V—i 了, XI 微观视角〕——X"_P-离子化.合物1电子的转移或得失r4〔化学键〕[化学反响实质| . 了键、共仇键区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牛顿力学解释了苹果落回地面,卫星绕地球运行是由于地球引力.宏设问激发观物质之间因作用力而稳定存在.那么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构成物求知欲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追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他们之间是什么作用力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化学【板书】化学键【过渡】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我们可以从它开始研究.首先我们来一个实验.这『个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演示实验】讲解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板书】2Na+Cl 2====2NaCl 宏观现象感性熟悉【过渡】从宏观上钠与氯气相遇结合成了新物质NaCl,那么从微观上,原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南网了11」先固出钠尿十和氯原十阳希悒不息囹. 学会推理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都没有到达8e的稳定结构,所以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响.【追问】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到达稳定结构呢?新课讲解【解说】世L坦七丁口Y干々,吵与5寸,].步步引导同化建构钠兀素日勺金属性很强,在化字反响甲钠原子易失碑 1 e 叩步成8 e 电子稳定结构;而氯兀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响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8 e 一稳定结构.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很想失去最外电子层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 e ,很想获得1 e o钠原子和氯原子可以说是相见恨晚, 一个愿意给,一个愿意接受,所以这一场电子得失的交易很快成交.钠原子从此带上了正电荷,氯原子从此带上负电荷.带止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因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阴阳离子.【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离子化合物构成微粒:阴、阳离子【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响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响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一电子式.【板书】二、电子式【讲解】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 〕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如Na、Cl、Mg 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力1J表小为:1从拟人化的行中感知理性思维1板书】X/ XMgX - CL 3.门・【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板书】Na x + ' Cl :------ ►Na+ [ 3 :]■ ■■■【讲解】上述式子中的“ +〞表示“相遇〞;匕一T■寸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表示原子相遇电子的移动方向;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在电子式里面,【提问】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展示于黑板上,进行讲解.【探究】刚刚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 Ha、Cl2、HCl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离子键?(1)画出H、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2)分析H、Cl的原子结构.(3 ) H、Cl要到达稳定结构,要怎么办?(4) Hb、Cl2、HCl的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吗?(5)怎样让Cl2各原子士^到达8e的稳定结构?是通过得失电子吗?【强调】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使Cl 2各原子土^到达8e的稳定结构,我们用电子式表不如下:■■■■■■■■:Cl . + :Cl . ->:Cl ■ Cl :■ ■■ ■■■■ ■【归纳】像氯分子这样,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均到达8e的稳定结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板书】三、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过渡】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分子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如HCl 【板书】HX + - ci = -yd, * * *【过渡】像HCl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板书】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例如:H2Q CO等.【课堂练习】将以下物质用电子式表述出来形成认知冲突Nb H2 HCl H 2O2 NaCl Na 2Q【提问】请大家根据上面物质分析一卜,组成以上物质的原子有什么不同点呢【讲解】如果共价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水平/、同,共用电子对就偏向吸引电子水平强的原子,偏离吸引电子水平较弱的原子,使得共价键中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键显极性.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何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水平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练习稳固【板书】3.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寿.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如H H Cl Cl、过氧化钠中的过氧键.极性键:在不同种元寿.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目匕力强的方.发生偏移.如H Cl、H O—Ho【过渡】从后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中, 我们可以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小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前一种相互作用比拟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拟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因素.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三、化学键1、定义: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一个化学反响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提问】请大家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 H2分子与C12分子作用生成HCl分子的过程.【过渡】大家理解得很好.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向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总结如下:离了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的静电作用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响过程的本质.希望同学们要注意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注意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深入理解化学键的内涵.学会判断离了键、共价键.归纳总结作业课本第23页第1、2、3、4题首先,化学键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是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兀素周期表及电解质等内容后安排的.在初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分子、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知道化学反响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并不清楚分 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原因,并不清楚这些微粒之间是通过怎样的相互作用构成物质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先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倜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浅入深的讲解化学键、 离了键、电子式的书写.在讲解化学键时从例子总结入手,掌握化学键.从实验入手,利用微观 粒子原子结构讲解离了键的实质. 引出电子式,可以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形成过程.以及电子式书写的规律和考前须知.教其次,内容过于抽象,于是教学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分析中米用了比喻和拟 人的讲解方法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有利于活泼课堂气氛.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按教材“离子键一学 反 思电子式及化合物形成过程一共价键一化学键〞的顺序来学习,但经常出现学生把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混淆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设计将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对 比学习,突出两种化学键的形成微粒、构成兀素、成因及判断等,比照他们的不问之处,学生的 混乱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在讲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时的斥力,学生并小真止的埋解离子之间如何产生的斥力,.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在讲解电子式的点或叉时,没有完全到位,应该强调在书写时都可以写,但由于书写时容易书写混乱,所以都可以写成点的形式.在讲解离子键引力和斥力时,如果引用 动回,效果能「些.§ 1.3化学键一、离子键3.共价键的分类: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如Cl —Cl 、作用构成离子化合物微粒:阴、阳离子 过氧化钠中的过氧键.板 2Na+Cl 2====2NaCl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书 2 、电子式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水平强的一方.发生偏移.如设 MT ,■:x -巨. ■ ji 1HCl 、H -H .计"r -- p "+" -Nax + .Cl: • Na [ 2 :]....二、共价键三、化学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1 、定义:.. .. .... : Cl . : Cl . : Cl. Cl :.. .. ....2 、化学反响实质:旧键断裂、新键形成MK+ -£1 1—'Hiii '3 、离子键、共价键的区别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离子键共价键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例如:仕.CO等.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的静电作用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高一化学上册《化学键》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设计对比分析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各自特点,形成清晰的认识。
-结合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发现元素位置与化学键类型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2.针对化学键的表达方式,设想采取以下策略:
5.能够运用化学键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现象,如离子晶体的溶解、酸碱中和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探索化学键的奥秘。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工具表达化学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4.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化学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有序性和规律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键这一章节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这为他们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奠定了基础。然而,化学键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抽象性和复杂性可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化学键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包括判断化学键类型、化学键表达方式的转换、化学键与物质性质关系等题目,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时,注意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培养解题技巧。
-鼓励学生进行错题总结,查找原因,及时纠正,提高学习效率。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化学键1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展示]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NaCl的晶体结构模型。
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软件演示] NaCl晶体的结构[引言]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
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键[讲述] 我们知道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想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温度高达2000℃,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这就说明在氢分子里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如果要破坏这种作用就需消耗436KJ/mol的能量。
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原子间,也存在于多个原子间。
[归纳]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强调:理解化学键的定义时,一定要注意“相邻..”。
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和“强烈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根据构成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不同,我们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类型,现在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板书] 二、离子键[实验1-2][或观看视频]金属钠与氯气反应(学生完成P21表,填写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方程式)2Na + Cl2 ==== 2NaCl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4.3.1化学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化学键授课老师: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初中化学讨论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形成了氯化钠,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
在本教材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知道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关。
在本章前两节中,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
这为化学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本节基本概念较多且抽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础上,归纳出化学键的概念。
再从离子键和共价键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最后从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讨论物质的构成,并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材引入电子式、分子结构模型等,以帮助学生形象的认识微观、抽象的概念,电子式呈现突出工具性,以使学生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说明物质形成过程;分子结构模型是一种实物模型,体现分子结构,帮助学生认识到分子是有一定空间结构的。
必修阶段的化学键内容只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分子的结构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并没有深入讨论,更多内容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系统介绍。
二、单元目标1.以典型的物质为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对离子键和共价键进行表征。
能描述和表示化学键理论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含义,并用模型解释和预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
3.能从宏观现象及化学键等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能对典型物质的微粒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能从物质的构成微粒及相互作用角度说明物质性质的共性、差异及其原因,解释同类物质性质的变化的规律。
4.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难点: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键》教案范文

《化学键》教案范文教案:化学键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本质;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3.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4.了解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种类;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食盐、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如何形成。
2.探究共价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电子构型和价电子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氢气、氯气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氢气和氯气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共价键的特点。
3.探究离子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正负离子的概念和电离能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离子键的特点。
4.讲解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20分钟)a.向学生简要介绍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键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5.小结与展望(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材料:氢气、氯气、钠片、氯化钠晶体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评价: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个与化学键相关的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延伸活动:1.带领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晶体的形成、化学反应的进行等;2.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了解其他种类的化学键,如π键、金属键等。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讲义的复习;2.完成相关的习题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概念的理解;(2)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基础知识】一、书本实验:二、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过程三、离子键注意:(1)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静电引力,而是包括引力和斥力两个方面。
当阴、阳离子相距较远时,相互间的引力起主导作用,而当其距离靠近时,斥力逐渐增大,直至距离缩短到一定的程度,斥力与引力平衡,于是就形成了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的斥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子与电子之间;二是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
(2)阴、阳离子是形成离子键必不可少的微粒,缺一不可。
(3)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形成离子键。
少数非金属间亦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1等铵盐。
四、离子化合物由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注意:(1)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2)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五、电子式(1)在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电子(价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如:钠、镁、硫、氯原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2)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可表示为:。
【自主探究】根据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归纳有关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及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测试】1.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2.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4.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 A.Be2+中的质子和电子B.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C.NaHC03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阴离子一定只含有非金属元素B.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某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后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D.金属K不能从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6. 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7. 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8、.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9、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10、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可以写出电子式B.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C.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方括号表示D.电子式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式子11、用电子式表示。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和条件。
2.了解离子化合物概念。
3. 了解电子式,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自主预习】1.画出以下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Na Mg Cl ONa+Mg2+Cl- O2-2.NaCl的形成:(1)NaCl的形成分析:根据Na、C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原子要1个电子,而Cl原子则要1个电子。
(2)Na与Cl2反应时,Na原子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Cl原子的上,分别形成了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离子,带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通过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用图示表示如下:3.离子键:之间通过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4.离子化合物:由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分析,常见的酸、碱、盐类中,属于离子化合物。
5.电子式:用·或×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电子式。
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Na Mg Cl O【预习检测】1.关于离子键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形成的B.金属与非金属化合,不一定都能形成离子键C.凡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D.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排斥形成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问题存疑】【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离子键的概念阅读教材并结合图1-11,思考离子键是如何定义的?并完成以下问题:定义:__ __称为离子键①成键微粒:和。
②相互作用:(包括和)。
③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探究活动二、离子化合物阅读教材第21页,思考(1)什么是离子化合物?(2)哪些元素之间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3)非金属元素之间能否形成离子化合物?(4)离子化合物与电解质有何关系?学以致用:2.下列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Na2O MgCl2H2SO4HCl Na2O2NaOH NH4Cl3.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B.6与16C. 11与17D.14与8探究活动三、电子式1.阅读教材第22页资料卡片,完成以下内容。
1.3化学键导学案(1)

(4)复杂离子电子式:
NH4+:、O22-、OH-、ClO-。
(5)试写出下列几种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例:NaCl、MgF2、K2O、KOH、
NH4Cl、Na2O2。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3)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只要含有的化合物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并不是只含有离子键,有可能还含有其他化学键。
3.根据化合物基本类型判断离子化合物
(1)是离子化合物(包括铵盐),如:NaCl、BaSO4、KNO3、NH4Cl,但、、不是离子化合物。
(2)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KOH,Ca(OH)2,而、
学习难点
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
学法
指导
通过归纳、探究结合教材和名师一号完成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一.离子键
通过教材P21的定义。
1.离子键:人们把之间的称为离子键。
(1)原子要出现真正的电子而形成离子。
(2)必须阴阳离子同时出现,离子可以是单一离子,也可以是原子团。
17.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键形成的。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氯化铵分子中含有一个NH4+和一个Cl-
B.氯化铵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
化学键教学设计1

化学键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
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从分类的角度上来看,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选修3中再介绍金属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一是各种化学键与各类物质的关系,二是化学键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37 第三节 化学键 离子键(一)

武威第六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2018年月日第二学期总第课时编写人:马雪成课型新课授课班级高一13/14/16授课时间课题三节化学键(一) 离子键教学目标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4、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各环节教后反思【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学生举例说明【讲解】以上例子可知,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够反应有的不能反应。
在能够组合的原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比如说,苹果能掉在地上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
对于微观世界里的物质来说也是一样,也存在力的作用。
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物质的呢?这就是化学键,也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讲解】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
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展示】氯化钠样品和氯化钠晶体结构示意图【思考与交流】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形成稳定的氯化钠呢?【讲解】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氯化钠的形成。
【视频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预习的很到位,配合的很好,课堂引入很自认。
通过原子动画的图片很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明白了离子键形成的过程,效果很好。
教学 过 程 设 计 各环节教后反思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
【学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投影】现象:钠燃烧、集气瓶内大量白色烟 方程式: 2Na+Cl2 2NaCl【讲解】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讲解】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键1

第三节化学键一、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通过本节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本节中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高一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对感性认识比较容易接受。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涵义。
在学生深入理解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了解了离子的概念,知道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能形成化合物,也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但没有涉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化学键的概念,在化学必修二中介绍有关化学键的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化学键的涵义,是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也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和以后的选修内容打下基础。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化学及必修一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其形成过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物质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钠与氯气、氢气与氯气的实验,再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微观上认识钠与氯气和氢气与氯气的反应,进而学习化学键的内容。
通过对化学键的学习,能够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2、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感性认识。
高中化学_化学键(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媒体选择1.3—1让学生欣赏物质世界的神奇多彩,播放网上下载录像。
创设情境,欣赏审美,陶冶情操,引发动机,在教学中使用方式:播放——提问——讨论;1.3—2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概念,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播放来自网络动画(NaCl形成过程)以及离子键形成的录像,在教学中的作用: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使用方式:播放——讨论——归纳总结。
1.3—3拓宽学生视野,大概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播放来自网上的动画,氯化钠的晶体结构,在教学中作用展示事例,开阔视野,使用方式:设疑——播放——讲解;1.3—4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电子式规范书写注意事项,播放自制的页网内容,媒体的作用,归纳总结,使用方式:练习——讨论——播放——总结四、教学程序五、课堂评价建议(一)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纸笔测验的方式来检查。
(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评价过程中来检验。
课堂表现评价表学生姓名____________【学情分析】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化学键教学设计4篇

化学键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化学键。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能力目标: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教学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元素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但相同原子形成不同分子时,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则分子的性质也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初步知识。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结合为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分子的形成和破坏,因此,研究分子结构,对于了解不知所措垢结构和性能十分重要。
人们已发现了和合成了一千多万种物质,为什么这100多种元素能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原子是怎样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成一个氦分子呢?实验表明:水加热分解需10000C以上,破坏O—H需463KJ/mol。
加热使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即使20000C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坏H—H需436KJ/mol所以,分子中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此作用不仅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不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板书]一、化学键:相邻人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化学键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板书]二、离子键[实验]取一块黄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
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试用已经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课时教学设计(电子备课)2021 年 4 月 2 日第 4 学周新课题目 1.3 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离子键的概念;2、知道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常见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次修改记录(手写)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2、学生通过电子式的书写,进一步提升归纳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2、学生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逐步形成怀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课本教学方法1、讲授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提出问题→实验(钠与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
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呢?2.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地多于元素的种类呢?〖板书〗第三节化学键(实验)实验1—2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应停止后,内壁上附着有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Na + Cl22NaCl(过渡)从宏观上看,钠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
我们能否用原子结构的知识从微观方面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呢?(投影)氯化钠形成的三维动画。
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何途径达到稳定结构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Na Cl 失去一个电子 得到一个电子一、离子键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形成条件①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如ⅠA 、ⅡA 族的金属元素和ⅥA 、ⅦA 族的非金属元素。
②金属阳离子或NH 4+和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
《主题一 第三节 化学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化学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化学键的含义,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观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中所含的化学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学生学会从微观结构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本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观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化学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的判断,以及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相关化学物质的样品,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3. 准备实验器械,如显微镜、电极、试管、烧杯等。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查阅资料,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是什么?2. 展示化学键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化学键的本质。
3. 引入新课: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
(二)新课教学1. 共价键定义: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 电子式书写:通过电子式展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式的含义。
3. 共价键的类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两种类型的区别和特点。
4. 共价化合物:介绍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了解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
5. 实验演示:展示一些典型的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实验,如氢气燃烧、二氧化碳分子结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价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室小结1. 回顾共价键的定义、类型和形成过程。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共价键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3. 提醒学生注意共价键形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发现和探索。
30917174

2 . 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 的分析 , 培养学生质疑、 求实 、 创新的精神 。 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 、 学重点 : 教 ‘
[ 板书] 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N C 为例 , 用 以 aI 讲解用 3培养学生 由个别 到一般的研究问题 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 , . 从现 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方法。 ( 小结). 1 离子键 、 离子化合物的定义。
为止 已发现 了一百多种元素 , 但是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的物质却有两千 多万种。那么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呢?( 简短 引入化学键 )
2请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
Na 、 、 O、 a I Br Na Mg B C ,
.
原子和原子结合时 , 相邻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称
求多种解法, 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 、 比较各种
美国数学教育家 G・ 波利亚认 为 :一个想 辑证明的过程 , “ 极大地透发 了创造性思维。 事实 上 ,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就是经过先猜想后证
解法的优劣 ,找出最佳的、新颖的或巧妙 的解 把数学作 为他终身事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论证推 法,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比如 , 证明“ 三角形 理 , 这是他的专业也是他那 门学科 的特殊标志 ;
[ 书] 板 第三节
化学键
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 让学生先 阅读教材 中的资料
知道 电子式的定义 , 以 N C 为例讲解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 再 aI ( 播放钠与氯气反应的 实验录像 )设 问) ( 钠原子与氯原子是通过怎 卡片, 子式表示法。 样的一种作用形成氯化钠的呢?( 多媒体展 示)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教学课时:3课时主备教师:辅备人: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学习的化学键指的是使相邻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其核心是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理解原子结构,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
学生已经在第一节和第二节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本节是在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节介绍有关化学键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
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解决重点的关键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的条件。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地位:(1)掌握化学键的定义。
(2)掌握化学键类型。
2.目标解析:(1)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2)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将要遇到的问题是化学键的有关内容。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运用如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法等,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使用多媒体。
四.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课件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眼见为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第一部分自学(时间约3—8分钟)小问题1:离子键。
解析: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新课学习(20-30分钟)问题一:化学键具有哪些类型?【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掌握化学键的性质。
1.阅读教材P23的内容,自己总结并交流得出化学键的定义。
讲解:使相邻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类型有哪些?3、离子键指的是什么?【问题1】你会画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Na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阅读P21,讨论交流。
4、下图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出来的NaCl的形成过程。
5、 Na+与Cl-之间是一种什么作用使它们不能相互远离? Na+与Cl-能否无限制的靠近呢?6、什么叫离子键?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离子键成键实质是什么?哪些元素之间能形成离子键?NH4+与Cl-、CO32-能形成离子键吗?Na+与CO32-、SO42-呢?你还能举出哪些粒子可以形成离子键?7、什么叫电子式?如何书写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式?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讲解:【总结】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如Na、Cl、Mg、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相同。
知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Na+ Mg2+讲述: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的8个电子,并用方括号括起来,要在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如Cl-,S2-的电子式分别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上述式子中的“+”表示“相遇”;“”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表示原子相遇电子的移动方向;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变式训练1】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B.6与16C. 11与17D.14与8【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师生互动】1、教师讲解例题,并分析做题思路,要求学生做相对应的变式训练2、学生认真思考与交流,并做变式训练,找出不懂的题,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
第二课时一、第一部分自学(时间约3—8分钟)小问题2:共价键。
解析: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第二部分新课学习(20-30分钟)问题二:如何理解共价键?【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掌握共价键的特点。
1、什么叫共价键?哪些元素之间能形成共价键键?共价键有几类?如何书写共价分子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的书写要点是什么?(①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右边写分子的电子式;② 不用箭头表示电子的偏移;③相同原子不能合并在一起。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表示共价化合物有如此区别呢?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
3、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有什么区别?键项型目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例题2】怎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NaCl、MgCl2等的行成过程?因此,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正确地表示如下:讲解:箭号左方相同的微粒可以和并,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和并。
用电子式可以直观的简洁的表示出原子之间是怎样形成离子的,又是怎样形成离子键的,这也反映了化学反映的本质,即发生化学反应就有新键的生成。
【变式训练2】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电子式的书写。
【师生互动】1、教师讲解例题,并分析做题思路,要求学生做相对应的变式训练2、学生认真思考与交流,并做变式训练,找出不懂的题,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
第三课时一、自学(时间约3—8分钟)小问题3:分子间的作用力:第二部分新课学习(20-30分钟)问题三、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具有哪些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影响。
1、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有影响?讲解: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什么构成的物质中?讲解: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为什么NH3、H2O、HF沸点反常?讲解:1)形成条件: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N、O、F)的氢化物分子之间2)表示方法:X—H ··· Y—H (X、Y为N、O、F)3)氢键能级:比化学键弱很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强4)氢键作用: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使NH3、H2O、HF熔沸点升高,使部分物质(如乙醇、CH3COOH)易溶于水【例1】离子键、共价键和范德华力都属于微观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作用力的是()①Na2O2 ②NH4Cl ③干冰④NaCl ⑤Ar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变式训练】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烧碱溶于水C.蔗糖溶于水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共价键的定义。
【师生互动】1、教师讲解例题,并分析做题思路,要求学生做相对应的变式训练2、学生认真思考与交流,并做变式训练,找出不懂的题,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
六.课题小结:1.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键的内容,学完本节课就该掌握以下内容:化学键指的是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 你知道化学键有几类吗;你能分别举出实例说明吗?七.目标检测:P24:1,2,3,4,7八.配餐作业:A组:1、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A.氯原子• Cl∶ B.硫离子∶S∶ C.溴离子 [∶Br∶] D.钙离子Ca2+2、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Ca2+[∶Cl∶]-2B.Na+[∶S∶]2-Na+C. [Mg2+][∶O∶]2-D. Na+[∶F∶]-3、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Ba(OH)2B.CaCl2C.H2OD.H24、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类型的是( )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SO2C.HBr、CO2、H2O、CS2 D.Na2O2、H2O2、H2O、O35、下列化合物全部以共用电子对成键的是()A.NH3B.Ba(OH)2C.MgCl2D.NH4Cl6.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以离子键结合的是()A.H2S、NH3、CO2 B.MgBr2、CaO、KClC.Na2S、MgO、HF D.CO2、H2O、Na2O27.K、Ca、S、Cl四种元素的原子彼此间以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有()A.2种 B.3种 C.4种 D.5种8、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N∶∶∶N∶B.H∶N∶HC.H+[∶O∶]2-H+D.Na+[∶Cl∶]-9、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A.10与12B.8与17C.11与17D.6与14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11.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12、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可以写出电子式B.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C.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方括号表示D.电子式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式子13、下列物质中,不存在化学键的是A.水B.食盐C.氯气D.氦气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1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A.H2 B.HNO3 C.K2SO4 D.NaF16.下列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KNO3 B.BaCl2 C.KO2 D.H2O2B组:1、用电子式表示Mg Cl2的形成过程:2、用电子式表示NaBr的形成过程:3、用电子式表示H2的形成过程:4、用电子式表示C H2的形成过程:5、用电子式表示N2:6、用电子式表示CO2:7、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NaBr 、H2S 、NaOH 、Na2O 28、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35,A、C同主族,B+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⑴A、B、C三种元素分别是、、⑵A、B、C两两之间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⑶用电子表示B和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