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09级 第一讲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40c7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1.png)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28623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8.png)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第一篇:传播学概论讲稿1浙江警察学院备课纸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是老熟人了,自我介绍就免了。
不过,在上课之前,我先提几点上课的要求。
一是纪律。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遵守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当然,和综合大学的课堂比起来,同学们的纪律性绝对是杠杠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课堂上尽量不要和周公交朋友,当然,我也尽量不把课上成催眠曲,不给周公同志送资源。
二是自由。
大学课堂应当是自由的课堂,是不同思想不断碰撞的课堂,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没有道理,希望同学们能放开想象力,能积极提问交流,有任何问题,你随时可以举手打断我,我不怕你们的问题为难我,我更怕连为难的机会同学们都不给我。
三是勤快。
我记得在你们刚进校的专业介绍会上,高主任送了你们几个字,其中一个就是“勤”字,勤动手写写文章,勤动眼看看书籍,勤动脑思考问题,勤动嘴提问交流,勤上网关注信息……俗话说天道酬勤,换句话说,勤字和你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课程。
教材你们都拿到了,传播学概论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后面我们要上的新闻发言人、舆情引导等课程都会用上里面的一些理论。
既然是概论就是偏理论的东西,一旦说到理论,就和枯燥、乏味、单调等等词汇有所牵连了,当然,大家也别想得太难过,到底这门课好不好学,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留点悬念比较好,要不然这接下来的一学期也太难过了。
我们的教材使用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11年出版的,对于传播无处不在的、时时翻新的传播学而言,时间上算不得新鲜,但是,就传播理论而言,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的、更有权威的新的传播理论诞生了,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沿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所以单纯从这方面来说,时间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本书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应该说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是国人编写的教材里面最好的,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浙大新闻系的一位教授说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系统性,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可读性,我建议大家还是抽时间好好看看。
传播学概论复习讲义
![传播学概论复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055877482fb4daa58d4bb1.png)
传播学概论讲义(PPT版)第一章传播的含义第一节传播定义从古代汉语来看:说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强调传递、撒播。
从英文词根来看:•拉丁词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欧词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换•强调交流、双向。
从西方学者的定义来看:•分为四种:•1.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等1953年•以上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把传播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忽视了有些信息并非是向人们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事实。
2.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3.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
但是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信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施拉姆•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但没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含义,而非符号”。
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却毫无意义。
”关于传播定义的异同•相同点:•1、传播是一个过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来。
•2、传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视传播过程中的语境。
•3、传播是象征性的。
Sign 强调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间的关系。
不同点•1、社会活动–赞成的人将它视为一种社会工具,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
我们不单是寻求传播,相反,我们是在传播过程中做具体的事情。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cb1d0f32647d27284b7351b7.png)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1 体制性失实
2 经济性失实 3 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三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1 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2 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3 加强思维修养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一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二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三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一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1 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确有其事、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资料无误、反映的事 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语言动作必须真实、人物思想认识 心理活动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2 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传播是一种“对话”,受众需要通过解码还原出传者意
图。
第四节 新闻语言
一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2 新闻语言的特征: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3)新闻语言要有不同的风格:体裁、事件基调、被访 者语言个性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3 通俗 (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2)要学会“第二种翻译”
(3)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四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1 加大信息量 (1)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写“立体化新闻” (2)学会抓特点 (3)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4) 用尽可能少的新闻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c36bcc8bd63186bcebbc0a.png)
傳播學概論講義(PPT版)第一章傳播的含義第一節傳播定義從古代漢語來看:說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傳》:傳播中外,鹹使知聞。
•強調傳遞、撒播。
從英文詞根來看:•拉丁詞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歐詞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換•強調交流、雙向。
從西方學者的定義來看:•分為四種:•1.影響說傳播是傳播者有意識地影響他人的勸服行為。
–“傳播就是某個人傳遞刺激以影響另一些人的行為的過程。
”•——霍夫蘭等1953年•以上定義強調了傳播者傳遞資訊的目的性和影響性,把傳播目的的實現和受者行為的改變看作是一切傳播的基本特徵,忽視了有些資訊並非是向人們有目的的施加影響的事實。
2.反應說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於各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義在強調傳播的廣泛性和受者反應的必然性的同時,拋棄了傳播的社會性和受者的能動性。
3.互動說•傳播是把互不關聯的事物聯繫起來的過程。
•強調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通過資訊傳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雙向性。
但是人類傳播畢竟不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一來一往的資訊互動,而是一種複雜的多向的資訊交流與溝通。
4.共用說•傳播是傳受雙方對資訊的共同分享。
–“我們在傳播的時候,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我們想努力共用的資訊,思想或態度。
”•——施拉姆•定義強調了傳播者與接受者對符號的共有性和共用性,但沒明確指出:傳受兩者要“分享的是含義,而非符號”。
因為“同一個符號對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或者對一個人有意義,對另一個卻毫無意義。
”關於傳播定義的異同•相同點:•1、傳播是一個過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來。
•2、傳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視傳播過程中的語境。
•3、傳播是象徵性的。
Sign 強調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間的關係。
不同點•1、社會活動–贊成的人將它視為一種社會工具,人與人之間關係形成的基礎。
我們不單是尋求傳播,相反,我們是在傳播過程中做具體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安排
• 第一讲:传播学与传播 • 第七讲:传播媒介 • 第二讲: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 第八讲:受众 人类传播史 • 第三讲:传播模式 • 第四讲:传播类型 • 第五讲:传播者 • 第六讲:传播内容 • 第九讲:传播效果 • 第十讲:国际传播与全球传 播 • 第十一讲:传播学研究与传 播学主要流派 • 第十二讲:传播学调查方法
• • 1.社会互动是意义引起的还是符号引起的? 2.什么是符号?什么又是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 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意义离开符号便不能表达,符号离开意义就没有意义。
§1.3传播学中的传播 1.3传播学中的传播
• 1.传播的内容:信息
(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1.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1.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 传播行为: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及在此基 础上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 • 传播过程:传播的动态及运动机制,即信 源到信宿的如何作用及影响; • 传播系统:整体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引 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1.6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6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 二、定量研究 1.实地调查法 2.内容分析法 3.实验法 4.个案调查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参与调查 二、类型分析 三、叙事分析 四、政策分析 五、影像分析 六、内容分析 七、解构主义
§1.7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1.7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施拉姆“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21:30,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23:00,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23:53,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5.人类传播的4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施拉姆“最后7分钟”
在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 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1.传播的社会关系性:传播是人与人关系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人与人的交往以物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3.铁路也是传播?铁路是人与物的流通,但里面包含社会互动。
§1.2传播的定义 1.2传播的定义
二、符号学
(美)符号学创始人 皮尔士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 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 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三、传播学四大先驱及集大成者
(一)传播学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
主要贡献: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
主要贡献:“把关人”;场论,团体动力学;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主要贡献: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1.5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1.5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 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 在美国。 二、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1.政治 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 2.经济 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 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 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课程考核要求
1.上课、作业(4次) 15% 2.期中考试(开卷) 3.期末考试(闭卷) 25% 60%
第一讲
一、传播的定义
传播学与传播
பைடு நூலகம்
1.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2.传播与信息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1.1什么是传播学? 1.1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传播的学问。 §1.2什么是传播? 1.2什么是传播?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 2.传播的特点: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 • • • • (2)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系统; (6)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
主要贡献: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二)传播学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
主要贡献:集大成者;30多部传播学著作;施拉姆学派
四、传播学的发展
(一)经验学派的理论 (二)批判学派的理论 1.政治经济学派 2.伯明翰学派 …… (三)麦克卢汉的理论 1.媒介即讯息 2.媒介:人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四)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1.电视人 2.容器人 ……
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
关于新闻传播的学问叫“新闻学” 新闻学不是对news的学问,而是关于 Journalism。
“新闻传播学”是对“新闻学”的革新与发展,它是在传 统新闻学的基础上,吸收传播学的一些学术成果,运用传 播学的一些学术名词,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新闻传播现 象,考察新闻传播过程,讨论这种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新闻 传播的特殊规律及其原理、原则。
§1.10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10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 2.传播过程论 3.传播主体论 4.传播客体论 5.传播载体论 6.传播对象论 7.传播方法论 8.传播环境论
第一讲结束
思考题: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主要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如何理解传播? 4.传播学四大先驱是谁,各有哪些主要贡献? 5.为什么说马恩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为唯物 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6.名词解释:传播障碍、传播隔阂
1.像、符号 作为精神内容在传播中的作用。
三、共享说
戈德: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四、影响反应说
霍夫兰:“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 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施拉姆: 施拉姆:“人类几乎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 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 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 思考:
新闻学.VS.传播学
1.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和“术”的研究 ;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2.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 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 研究和双向研究; 3.新闻学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 的现象; 4.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 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 规范、指导作用; 5.新闻学有一种独立和批判精神的思想智力活动,新闻媒体是健全 的民主法治社会的公器,新闻学的学科精神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于通过新闻工作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传播学重媒体与人的关 系,传播活动的目的是要运用媒介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 6.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 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 缘地带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 学科。 • 1.整体性 • 2.互动性 • 3.开放性 • 4.综合性 • 5.发展性
§1.8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8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传播学与社会学 •二、传播学与心理学 •三、传播学与人类学 •四、传播学与历史学 •五、传播学与新闻学 ★★★ ★
End!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系
传播:传+播 传播: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 / communis 传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
§1.2传播的定义 1.2传播的定义
• 一、社会学
• (美)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 库利 “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 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 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 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 他任何最新成果。”
传播学概论
09新闻1.2班;09广电1班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主讲人:林堃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系
林堃
Lin kun
关于《传播学教程》 关于《传播学教程》
1.它是新闻传播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 2.郭庆光的教材是最成熟的一本教材。 3.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最新成 果。 4.注重概念的明晰性 理论的系统性 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 概念的明晰性 理论的系统性。 5.传播学不仅是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必修课,而 且也成了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与应用的知识 和学问。
课程框架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