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09级 第一讲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第一篇:传播学概论讲稿1浙江警察学院备课纸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是老熟人了,自我介绍就免了。
不过,在上课之前,我先提几点上课的要求。
一是纪律。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遵守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当然,和综合大学的课堂比起来,同学们的纪律性绝对是杠杠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课堂上尽量不要和周公交朋友,当然,我也尽量不把课上成催眠曲,不给周公同志送资源。
二是自由。
大学课堂应当是自由的课堂,是不同思想不断碰撞的课堂,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没有道理,希望同学们能放开想象力,能积极提问交流,有任何问题,你随时可以举手打断我,我不怕你们的问题为难我,我更怕连为难的机会同学们都不给我。
三是勤快。
我记得在你们刚进校的专业介绍会上,高主任送了你们几个字,其中一个就是“勤”字,勤动手写写文章,勤动眼看看书籍,勤动脑思考问题,勤动嘴提问交流,勤上网关注信息……俗话说天道酬勤,换句话说,勤字和你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课程。
教材你们都拿到了,传播学概论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后面我们要上的新闻发言人、舆情引导等课程都会用上里面的一些理论。
既然是概论就是偏理论的东西,一旦说到理论,就和枯燥、乏味、单调等等词汇有所牵连了,当然,大家也别想得太难过,到底这门课好不好学,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留点悬念比较好,要不然这接下来的一学期也太难过了。
我们的教材使用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11年出版的,对于传播无处不在的、时时翻新的传播学而言,时间上算不得新鲜,但是,就传播理论而言,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的、更有权威的新的传播理论诞生了,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沿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所以单纯从这方面来说,时间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本书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应该说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是国人编写的教材里面最好的,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浙大新闻系的一位教授说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系统性,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可读性,我建议大家还是抽时间好好看看。
传播学概论复习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PPT版)第一章传播的含义第一节传播定义从古代汉语来看:说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强调传递、撒播。
从英文词根来看:•拉丁词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欧词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换•强调交流、双向。
从西方学者的定义来看:•分为四种:•1.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等1953年•以上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把传播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忽视了有些信息并非是向人们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事实。
2.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3.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
但是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信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施拉姆•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但没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含义,而非符号”。
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却毫无意义。
”关于传播定义的异同•相同点:•1、传播是一个过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来。
•2、传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视传播过程中的语境。
•3、传播是象征性的。
Sign 强调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间的关系。
不同点•1、社会活动–赞成的人将它视为一种社会工具,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
我们不单是寻求传播,相反,我们是在传播过程中做具体的事情。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1 体制性失实
2 经济性失实 3 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三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1 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2 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3 加强思维修养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一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二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三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一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1 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确有其事、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资料无误、反映的事 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语言动作必须真实、人物思想认识 心理活动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2 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传播是一种“对话”,受众需要通过解码还原出传者意
图。
第四节 新闻语言
一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2 新闻语言的特征: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3)新闻语言要有不同的风格:体裁、事件基调、被访 者语言个性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3 通俗 (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2)要学会“第二种翻译”
(3)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四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1 加大信息量 (1)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写“立体化新闻” (2)学会抓特点 (3)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4) 用尽可能少的新闻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传播学概论讲义
傳播學概論講義(PPT版)第一章傳播的含義第一節傳播定義從古代漢語來看:說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傳》:傳播中外,鹹使知聞。
•強調傳遞、撒播。
從英文詞根來看:•拉丁詞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歐詞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換•強調交流、雙向。
從西方學者的定義來看:•分為四種:•1.影響說傳播是傳播者有意識地影響他人的勸服行為。
–“傳播就是某個人傳遞刺激以影響另一些人的行為的過程。
”•——霍夫蘭等1953年•以上定義強調了傳播者傳遞資訊的目的性和影響性,把傳播目的的實現和受者行為的改變看作是一切傳播的基本特徵,忽視了有些資訊並非是向人們有目的的施加影響的事實。
2.反應說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於各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義在強調傳播的廣泛性和受者反應的必然性的同時,拋棄了傳播的社會性和受者的能動性。
3.互動說•傳播是把互不關聯的事物聯繫起來的過程。
•強調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通過資訊傳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雙向性。
但是人類傳播畢竟不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一來一往的資訊互動,而是一種複雜的多向的資訊交流與溝通。
4.共用說•傳播是傳受雙方對資訊的共同分享。
–“我們在傳播的時候,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我們想努力共用的資訊,思想或態度。
”•——施拉姆•定義強調了傳播者與接受者對符號的共有性和共用性,但沒明確指出:傳受兩者要“分享的是含義,而非符號”。
因為“同一個符號對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或者對一個人有意義,對另一個卻毫無意義。
”關於傳播定義的異同•相同點:•1、傳播是一個過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來。
•2、傳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視傳播過程中的語境。
•3、傳播是象徵性的。
Sign 強調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間的關係。
不同點•1、社會活動–贊成的人將它視為一種社會工具,人與人之間關係形成的基礎。
我們不單是尋求傳播,相反,我們是在傳播過程中做具體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安排
• 第一讲:传播学与传播 • 第七讲:传播媒介 • 第二讲: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 第八讲:受众 人类传播史 • 第三讲:传播模式 • 第四讲:传播类型 • 第五讲:传播者 • 第六讲:传播内容 • 第九讲:传播效果 • 第十讲:国际传播与全球传 播 • 第十一讲:传播学研究与传 播学主要流派 • 第十二讲:传播学调查方法
• • 1.社会互动是意义引起的还是符号引起的? 2.什么是符号?什么又是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 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意义离开符号便不能表达,符号离开意义就没有意义。
§1.3传播学中的传播 1.3传播学中的传播
• 1.传播的内容:信息
(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1.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1.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 传播行为: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及在此基 础上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 • 传播过程:传播的动态及运动机制,即信 源到信宿的如何作用及影响; • 传播系统:整体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引 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1.6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6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 二、定量研究 1.实地调查法 2.内容分析法 3.实验法 4.个案调查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参与调查 二、类型分析 三、叙事分析 四、政策分析 五、影像分析 六、内容分析 七、解构主义
§1.7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1.7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施拉姆“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21:30,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23:00,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23:53,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5.人类传播的4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施拉姆“最后7分钟”
在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 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1.传播的社会关系性:传播是人与人关系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人与人的交往以物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3.铁路也是传播?铁路是人与物的流通,但里面包含社会互动。
§1.2传播的定义 1.2传播的定义
二、符号学
(美)符号学创始人 皮尔士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 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 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三、传播学四大先驱及集大成者
(一)传播学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
主要贡献: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
主要贡献:“把关人”;场论,团体动力学;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主要贡献: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1.5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1.5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 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 在美国。 二、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1.政治 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 2.经济 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 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 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课程考核要求
1.上课、作业(4次) 15% 2.期中考试(开卷) 3.期末考试(闭卷) 25% 60%
第一讲
一、传播的定义
传播学与传播
பைடு நூலகம்
1.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2.传播与信息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1.1什么是传播学? 1.1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传播的学问。 §1.2什么是传播? 1.2什么是传播?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 2.传播的特点: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 • • • • (2)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系统; (6)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
主要贡献: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二)传播学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
主要贡献:集大成者;30多部传播学著作;施拉姆学派
四、传播学的发展
(一)经验学派的理论 (二)批判学派的理论 1.政治经济学派 2.伯明翰学派 …… (三)麦克卢汉的理论 1.媒介即讯息 2.媒介:人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四)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1.电视人 2.容器人 ……
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
关于新闻传播的学问叫“新闻学” 新闻学不是对news的学问,而是关于 Journalism。
“新闻传播学”是对“新闻学”的革新与发展,它是在传 统新闻学的基础上,吸收传播学的一些学术成果,运用传 播学的一些学术名词,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新闻传播现 象,考察新闻传播过程,讨论这种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新闻 传播的特殊规律及其原理、原则。
§1.10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10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 2.传播过程论 3.传播主体论 4.传播客体论 5.传播载体论 6.传播对象论 7.传播方法论 8.传播环境论
第一讲结束
思考题: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主要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如何理解传播? 4.传播学四大先驱是谁,各有哪些主要贡献? 5.为什么说马恩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为唯物 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6.名词解释:传播障碍、传播隔阂
1.像、符号 作为精神内容在传播中的作用。
三、共享说
戈德: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四、影响反应说
霍夫兰:“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 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施拉姆: 施拉姆:“人类几乎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 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 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 思考:
新闻学.VS.传播学
1.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和“术”的研究 ;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2.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 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 研究和双向研究; 3.新闻学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 的现象; 4.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 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 规范、指导作用; 5.新闻学有一种独立和批判精神的思想智力活动,新闻媒体是健全 的民主法治社会的公器,新闻学的学科精神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于通过新闻工作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传播学重媒体与人的关 系,传播活动的目的是要运用媒介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 6.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 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 缘地带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 学科。 • 1.整体性 • 2.互动性 • 3.开放性 • 4.综合性 • 5.发展性
§1.8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8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传播学与社会学 •二、传播学与心理学 •三、传播学与人类学 •四、传播学与历史学 •五、传播学与新闻学 ★★★ ★
End!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系
传播:传+播 传播: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 / communis 传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
§1.2传播的定义 1.2传播的定义
• 一、社会学
• (美)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 库利 “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 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 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 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 他任何最新成果。”
传播学概论
09新闻1.2班;09广电1班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主讲人:林堃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系
林堃
Lin kun
关于《传播学教程》 关于《传播学教程》
1.它是新闻传播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 2.郭庆光的教材是最成熟的一本教材。 3.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最新成 果。 4.注重概念的明晰性 理论的系统性 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 概念的明晰性 理论的系统性。 5.传播学不仅是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必修课,而 且也成了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与应用的知识 和学问。
课程框架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