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1].1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几何应用问题的处理方法

几何应用问题的处理方法

( 如图 5 ①所示 ) 由于金 星和地球 的运转 速度 不同 , 以两者 的 , 所 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 当金星 、 地球距离最近时 , 此时 叫“ 下合 ” 当 ; 金星 、 地球距离最远时 , 此时 叫“ 上合 ”在地 球上观察金星 的视 ; D C A 线恰好与金星轨道相切时 , 此时分别叫“ 大距 ” 西大距 ”已 东 和“ .
点 拨 : 用 比例 尺 计 算 时 应 注 意设 未 知数 , 知 数 的 单 位要 应 未
与 题 中 已知 的 长 度 单 位 统 一.
C. m 6c
D. m 8c
分析 : 从图 4中的数据 和符号可知 , 易拉罐进入圆水杯中的
部分是一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 P到水 杯 I的水平面 的距 离等 点 = I
表示 ) .
例 4 20 0 5年 1 , 0月 继杨利伟之后 , 航天员费俊龙 、 聂海胜 又遨游 了太空 , 这大大激发了王红庭同学爱好天文学 的热情. 他 通过上 网查阅资料了解 到 ,金星和地球 的运行轨道可以近似地
看 做 是 以 太 阳 为 圆 心 的 同心 圆 ,且 这 两 个 同 心 圆 在 同一 平 面上
知 地 球 与 太 阳相 距 约 为 1( 万 公 里 )金 星 与太 阳相 距 约 为 1 5千 , O
解 :如 果是在 晴朗的 白天测
量, 可借鉴一面小镜子测量.
() 1 测量图案如图 2所示.
() 2测量步骤 : 量 出 C = , ① A口
图2
在 G处放一个小镜子 ; ②沿 A C向后退 , 直至能在小镜 中看到树
例 1 为保 护环境 , 市政府 计划在连接 A、 B两居 民区 的公 路北侧 10 m的海边修建一座污水处 理厂 , 50 设计 时要 求该污水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1坐标法课件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1坐标法课件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如果点对应的①___________为(,
有序实数
)(即的坐标为(, 1 ),记作
(1 , 1 ),其中1 为的横坐标,1 为的纵坐标),且(2 , 2 ),则向量
(2 − 1 , 2 − 1 )
=②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已知(, 6),(−2, ),(2,3),若点平分线段,则 + 等于
(
)A
A. 6
B. 1
C. 2
D. -2
2. 已知(1,2),(, 6),且|| = 5,则的值为( )
D
A. 4
D. -2或4
B. -4或2
C. -2
3. 已知△ 的顶点(2,3),(−1,0),(2,0),则△ 的周长是(
2. 已知点(−3,4), (2, 3),在轴上找一点,使|| = ||,求||的值.
[答案] 设点(, 0),则有|| =
|| =
(−3 − )2 + (4 − 0)2 = 2 + 6 + 25,
(2 − )2 + ( 3 − 0)2 = 2 − 4 + 7.
C. 以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D. 以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D. 10
)C
6. 光线从点(−3,5)射到轴上,经x轴反射后经过点(2,10),则光线从到
的距离为( )
C
A. 5 2
B. 2 5
C. 5 10
D. 10 5
[解析] 点(−3,5)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 (−3, −5),则光线从到的距离即
|| =
[5 − (−1)]2 + [3 − (−1)]2 = 62 + 42 = 52 = 2 13,

高中数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高中数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设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0),(0,c),由两点间
距离公式得|AB|2=(b-0)2+(0-0)2=b2,
|AC|2=(0-0)2+(0-c)2=c2,
|BC|2=(b-0)2+(0-c)2=b2+c2,
所以|AB|2+|AC|2=|BC|2.
探究点二 构造圆的方程解题
【例2】 如图所示,一隧道内设双行线公路,其截面由一段圆弧和一个长方
角坐标系,证明:|AM|=
1
|BC|.
2
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几何图形的特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两点间的
距离公式证明.
证明 以Rt△ABC的直角边AB,AC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
直角坐标系.
设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0),(0,c).
因为点M是BC的中点,
所以点 M 的坐标为
0+ +0
是(
)
A.x2+y2=4
B.x2-y2=4
C.x2+y2=4(x≠±2)
D.x2-y2=4(x≠±2)
答案 C
解析 设P(x,y).
由题可得|PM|2+|PN|2=|MN|2,
2
即( ( + 2) +
2 )2+(
2
(-2) + 2 )2=16,
整理得x2+y2=4.
因为M,N,P三点构成三角形,则x≠±2.所以直角顶点P的轨迹方程是
第2章
2.7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01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02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空间几何体切接球问题的处理方法

空间几何体切接球问题的处理方法
所 以 V球: 4 竹R 3 _ 0 _
j j
例 3 求棱长为 a 的正 四面体 ( 侧棱长等于底 面边 长的正
三棱锥 ) 的内切球与外接球 的体积之 比. 解: 由正 四面体得对称性 可知 , 内切球 心与外接球 心是 同

个点 , 过侧棱及球心作轴截 面如右图示 , 设 内切球半径为 r ,
解 :因 为 P A 上面 A B C D, 所 以 面 P A D上面 A B C D交 于 A D, 而A D J _ C D, 则 P
锥 中, 出现三条侧棱两两垂直 , 以这三条侧棱 为边可构造一个 长方体 , 如图示 , 此 三棱锥 的外接球与长方体 的外 接球 是 同一 个球 , 因而 2 R : X / — A B 2 + A C — 2 + A D 2 一 = 、 / 即 V球= 、 / 竹.

2 R : c D : 2 、 / 丁, 所以 V球: 4 X / 3 - 盯.
球 心, 2 R = P C = a , 则R = 争, 所 以 V 球 = 4 1 r R = 詈a 3 .
二、 作截 面
蜘 B ∞ ~ , 咖
A B
例 6 已知 三 棱 锥 P — A B C , P A = B C = 2 v3 4, P B = A C = 1 0 , P C = A B = 2 、 求该三棱锥 的体积及外接球 的体积.
例 5 已知球 O的面上有 四点 , A、 B、 C、 D, D A上面 A B C,
C D上面 P A D, C D上P D .同理 C B上P B , 取
P c中点 为 0 , 在 直角 三 角形 P A C , 直角
三角形 P B C ,直角三 角形 P D C, 有 A O P = O C = O B = O D = O A, 即 O点为外接球的 B

5.3.1.几何问题+++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3.1.几何问题+++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小 设养鸡场的长为x m,则宽为(x-5)m,
结 与
由题意,得x+2(x-5)=35,
检 解这个方程,得x=15.

因为15>14,所以他设计的长边不符合实际情况.
谢 谢 观 看!
D.5π×(42)2·x=π×52×7
课 2.如图5-3-1,一个长方形养鸡场的一条长边靠墙,墙长14 m,

小 其他三边用竹篱笆围成,现有长35 m的竹篱笆,小林的设计

与 方案是长比宽多5 m,你认为他设计的长边是否符合实际情
检 测
况?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图5-3-1
课 解:他设计的长边不符合实际情况,理由如下:
用 宽各为多少米?
解: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x m,则它的长为(x+1.4)m.
根据题意,得2(x+1.4)+2x=10.
解这个方程,得x=1.8.1.8+1.4=3.2.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3.2 m,宽为1.8 m.
探 究
(2)如果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 m,那么此时长方形的长、
与 宽各为多少米?此时的长方形与(1)中的长方形相比,面积有
正方形的边长为2.5 m,正方形的面积为2.5×2.5=6.25(m2),
正方形的面积比(2)中长方形的面积增大6.25-6.09=0.16(m2).
探 善 归纳 究 (1)等周长变形指的是形状变化,周长不变,等量关系是变化前

应 的周长=变化后的周长. 用 (2)周长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值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
12
π(62.6)2×12
新包装
6 2
x
π(62)2×x
探 究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PPT演示文稿(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PPT演示文稿(1)

又因为 ER与EB
共线,
D E R F T B C
1 所以设ER mEB m(a b ) 2
因为 AR AE ER
1 1 所以 r b m (a b ) A 2 2
1 1 因此n(a b ) b m(a b ) 2 2
D E A R
F T
C
即( n m )a ( n
你能总结一下利用向量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的基本思路吗?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 “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 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 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 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元素。 简述:形到向量 向量的运算 向量和数到形
例2 如图, ABCD中,点E、F分别 是AD 、 DC边的中点,BE 、 BF分别 与AC交于R 、 T两点,你能发现AR 、 RT 、TC之间的关系吗?
D F T C
猜想: AR=RT=TC
A
E
R
B
AB a , AD b , AR r , 解:设
AC 则 ab
由于 AR 与AC 共线,故设r n(a b ), n R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向量概念和运算,都有明确的物理背 景和几何背景。当向量与平面坐标系结合 以后,向量的运算就可以完全转化为“代 数”的计算,这就为我们解决物理问题和 几何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 由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具 有鲜明的几何背景,平面几何的许多性质, 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都可以 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 此,利用向量方法可以解决平面几何中的 一些问题。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配套课件第2章-2.7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配套课件第2章-2.7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第二步:进行有关的代数运算;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的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湖南教育版
即时训练
在△ 中,是边上任意一点(与,不重合),且 2 =
求证:△ 为等腰三角形.
设(0,),(, 0),(,0),(,0).
证明两边相等.
第2章
2.7
用坐标方法解决
湖南教育版
学习目标
1.理解坐标法的概念.
2.通过对曲线形状和轨迹方程的探索,进一步体会坐标法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
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湖南教育版
新知学习
坐标法
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用坐标表示,将直线与圆等曲线用方程表示,
||=|2 − 1|

(2, 2)
x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湖南教育版
思考:你能利用(1, 1), (2, 2)构造直角三角形,再用勾股定理推导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吗?
与向量法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y
(3) x1 ≠ x2, y1 ≠ y2
(1, 1)
(2, 1)
| |= |2 − 1 |
| |= | 2 − 1 |
| |=
2 − 1
2
+ 2 − 1
2
(2, 2)

x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湖南教育版
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证明:如图,以顶点为坐标原点,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有(0,0).
设(, 0), (,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 + , ).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知识点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知识点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知识点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进程。

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几何效果的处置方法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协助!一、情境导入请同窗们按以下步骤画△ABC.1.恣意画线段BC;2.以B、CB=∠C,角的两边交于点A. 这个△ABC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怎样知道△ABCAD对折的方法,失掉AB=AC,这实践上就是我ABC沿AD对折时,AB与AC二、探求归结1.求证:假设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剖析要证明AB=AC,可设法结构两个全等三角形,使AB,AC区分是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因此可画∠BAC的平分线AD.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假设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说明(1)还可经过画中线AD或BC边上的高AD得全等三角形.(2)推理方式:由于在△ABC中,∠B=∠C.()所以AB=AC.(等角对等边)2(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AC.求证:∠B=∠C.剖析仍可经过画∠BAC的平分线AD来结构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推理方式:由于△ABC中,AB=AC.()所以∠B=∠C.(等边对等角)说明(1)也可作中线AD或BC边上的高线AD;(2)由△BAD≌△CAD,可进一步推得BD=CD,∠BDA=∠CDA=90°,因此AD也是中线,是BC边上的高线.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 在半透明纸上画∠AOB及角平分线OC,点P是OC上恣意一点,PD⊥OA,PE⊥OB,垂足区分为点D和点E.沿着射线OC对折,发现PD 和PE完全重合,即PD=PE,由此,我们失掉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请同窗们来表达这一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我们如今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证明这一性质.1.同窗们按上述性质画出图形,写出、求证,教员及时补充.:OC是∠AOB平分线,点P是OC上恣意一点,PD⊥OA,PE⊥OB,点D求证:PD=PE.剖析只需去证明PD、PE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2. :如图,QDD、E为垂足,QD=QE.求证: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剖析要证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即QO是∠AOB的平分线,画射线OQ,只需证∠AOQ=∠BOQ,应用H.L.证明△DOQ≌△EOQ,得∠AOQ=∠BOQ.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前面我们曾经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很多定理,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等,这些定理都是命题.再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也是命题.观察这些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你发现了什么?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结论是_______;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_______,结论是_______.在两个命题中,假设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假设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叫做它的逆命题.所为逆命题,反之也可以.2.是真命题,但它的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假命题.几何效果的处置方法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谊提示,了解最重要哦!!!。

《课堂新坐标》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突破 高考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策略(共25张PPT)

《课堂新坐标》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突破 高考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策略(共25张PPT)

新课标 ·文科数学(广东专用)
当且仅当m=1-m,即m=12时,上式等号成立, 又m=12满足Δ=4m-4m2>0. ∴d的最大值为1. 【反思启迪】 1.求解的关键在于利用点差法,确定直 线斜率k与点Q的坐标间的关系,进而表示直线AB的方程. 2.(1)涉及弦长计算,要充分借助方程思想,利用韦达 定理表示y1+y2,y1y2“设而不求”,整体转化.(2)注意“Δ> 0”,应代入检验,判别式大于零是检验所求参数的值是否有 意义的依据.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地,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作为解答题中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第一
|AB| 小题,最常见的方法是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离心率是高考对圆锥曲线考查的又一重点,涉及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抛物线的准
∴d= =2 m(1-m)≤m+(1-m)=1, 线,双曲线的渐近线也是命题的热点.
小题,最常见的方法是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离心率是高考对圆锥曲线考查的又一重点,涉及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抛物线的准
线,双曲线的渐近线也是命题的热点.
2.(1)涉及弦长计算,要充分借助方程思想,利用韦达定理表示y1+y2,y1y2“设而不求”,整体转化.(2)注意“Δ>0”,应代入检验,判别
式大于零是检验所求参数的值是否有意义的依据.
D.2x02 +y52=1
菜单
新课标 ·文科数学(广东专用)
【解析】 ∵椭圆的离心率为 23, ∴ac= a2a-b2= 23,∴a=2b. ∴椭圆方程为x2+4y2=4b2. ∵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方程为x±y=0, ∴渐近线x-y=0与椭圆x2+4y2=4b2在第一象限的交
点为(2 5 5b,2 5 5b), ∴由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得4(2 5 5b×2 5 5b)=16, ∴b2=5,∴a2=4b2=20. ∴椭圆C的方程为2x02 +y52=1.

教学课件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1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第1课时

教学课件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1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第1课时

D.19
【解析】选C.当长为6的边为腰时,6+6<13不能组成三角形;
所以长为6的边为底,周长为13×2+6=32.
3.(2013·巴中中考)已知方程x2-9x+18=0的两个根是等腰三 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 【解析】方程x2-9x+18=0的两根为3,6,由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得,3为底,6为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点D ,E 分 别在边 AC , AB 上,BD=CE , ∠DBC=∠ECB. 求证:AB=AC. 【证明】∵BD=CE,∠DBC=∠ECB,BC=CB, ∴△BCE≌△CBD, ∴∠ACB=∠ABC,∴AB=AC.
6.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 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结AE,EF和CF. (1)求证:AE=CF. (2)若∠CAE=30°,求∠EFC的度数.
【想一想错在哪?】如图所示,AD是∠BAC的平分线,且BD= DC,∠B=∠C,求证:AB=AC.
提示:使用了“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来证明 △DAB≌△DAC而导致错误.
赠送湘教课件:阶段专题复习
第3 章
请写出框图中数字处的内容: ①_d_>_r_时__,_点__在__圆__外__;_d_=_r_时__,_点__在__圆__上__;_d_<_r_时__,_点__在__圆__内__; ②_d_>_r_时__相__离__;_d_=_r_时__相__切__;_d_<_r_时__相__交__; ③_圆__的__切__线__垂__直__于__过__切__点__的__半__径__; ④_经__过__半__径__的__外__端__且__垂__直__于__这__条__半__径__的__直__线__是__切__线__; ⑤_外__离__、__外__切__、__相__交__、__内__切__、__内__含__; ⑥_d_>_r_1_+_r_2时__外__离__;_d_=_r_1_+_r_2_时__外_切__;_r_1_+_r_2_>_d_>_r_2-_r_1_时__相__交__;_ _d_=_r_2-_r_1_时__内__切__;_d_<_r_2_-_r_1时__内__含__;

苏教版必修2数学课件-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第1节直线与方程教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数学课件-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第1节直线与方程教学课件

即5x2--y21=31--x52=1,解得 x2=7,y1=0.
(2)显然,直线斜率存在.由三点共线,得 kAB=kAC,即2-2 a=2-2 b,
整理得 2a+2b=ab.∴1a+1b=a+ abb=2aa++b2b=12.]
栏目导航
已知 A(x1,y1),B(x2,y2),C(x3,y3),若有 x1=x2=x3 或 kAB=kAC, 则有 A,B,C 三点共线.利用斜率判断三点共线应注意以下三点:
栏目导航
(2)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①从关系式上看:若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α(α≠90°),则直线 l 的 斜率 k= tan α .
栏目导航
②从几何图形上看:
直线情形
α的 大小 k的 大小
0°<α<90

90° 90°<α<180°
°
k = __ta_n_α____ =
0
k=__ta_n_α__ 不存在
栏目导航
已知直线上两点(x1,y1),(x2,y2),表示直线的斜率时,要注意 直线斜率存在的前提,即只有 x1≠x2 时才能用斜率公式求解.当 x1 =x2 时,直线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 90°.当点的坐标中 含有参数时,要注意对参数的讨论.
栏目导航
1.过点 P(-2,m),Q(m,4)的直线的斜率为 1,则 m=________. 1 [-m2--4m=1,m=1.]
思路探究:(1) kP1P2=kP2P3=1 → 分别解方程求x2,y1 (2) kAB=kAC → 化简得a与b的关系 → 代入化简求值
栏目导航
(1)7
0
1 (2)2
[(1)由 α=45°,故直线 l 的斜率 k=tan 45°=1,

立体几何三视图的处理方法

立体几何三视图的处理方法

立体几何三视图处理方法1.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2.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3.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4.有很多“三视图”的问题,可以看成由长方体(或正方体)切割而截成的,大家可以由长方体或正方体图形来思考用什么线段或截面截成的(这种思维方法给我们明确提供了一个解题的思考方向!)【例1】将一个长方体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去一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从三视图的知识来看,原几何体应当是由直四棱柱截成的几何体,用图1中的左图尝试知,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B.解析:由正视图、俯视图得原几何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B.【例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从三视图的知识来看,原几何体应当是由正方体截成的几何体,用图2中的左图尝试知,则该几何体的原图形应为图2的右边图形的三棱锥.【例3】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 面体的体积是多少?I 阂司I 解析:如图,何1面SBC ,底面dBU ,最长的棱】5二&答案:C点S 在底面ABC 的射影点。

是EC 的中点,△1BC 为直用三彩形,r .AB=4,BO=2..1.MO =而,SO L ABC,SOIAO.SO=4>从三视图的知识来看,原几何体应当是由正方体截成的几何体,用图3中的右图尝试知,则该几何体的原图形应为图3的右边图形的三棱锥A-BCD.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三视图”的典型例子(以图形的形式给出)•去养1个由。

解析几何常规问题解决方法

解析几何常规问题解决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考点透视】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和范围问题,因其考查的知识容量大、分析能力要求高、区分度高而成为高考命题者青睐的一个热点。

【热点透析】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和范围问题的讨论常用以下方法解决:(1)结合定义利用图形中几何量之间的大小关系;(2)不等式(组)求解法:利用题意结合图形(如点在曲线内等)列出所讨论的参数适合的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出参数的变化范围;(3)函数值域求解法:把所讨论的参数作为一个函数、一个适当的参数作为自变量来表示这个函数,通过讨论函数的值域来求参数的变化范围。

(4)利用代数基本不等式。

代数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往往需要创造条件,并进行巧妙的构思;(5)结合参数方程,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

直线、圆或椭圆的参数方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均含有三角式。

因此,它们的应用价值在于:①通过参数θ简明地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②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及其变形公式来帮助求解诸如最值、范围等问题;(6)构造一个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 0。

【重点突破】【点晴1】为了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只要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而建立不等式的方法有多种方法,诸如: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法、有界性法等等.【点晴2】在处理许多与焦点有关的距离和差最值问题时,常常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化折为直,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好方法。

【点晴3】1.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往往与圆心有关;2.函数法是我们探求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首选方法,其中所涉及到的函数最常见的有二次函数等,值得..注意的是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考察不能被忽视.....................。

【点晴4】当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体现出一种明显的函数关系时,可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求其目标函数的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一元二次函数法、基本不等式法、判别式法、定义法、函数单调性法等。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与最值问题【知识、方法要点归纳】1.圆锥曲线有关定点、定值、最值问题等综合性问题,它涉及到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同时又与三角函数、函数、不等式、方程、平面向量等代数知识紧密联系,解这类问题时,需要有较强的代数运算能力和图形识别能力,要能准确地进行数与形的语言转换和运算、推理转换,并在运算过程中注意思维的严密性,以保证结果的完整性.2.研究变量的最值问题时,一般先建立目标函数,再转化为函数或不等式问题求解,或运用“数形结合”、“几何法”求解.3.解析几何定值包括几何量的定值或曲线系(直线系)过定点等问题,处理时可以直接推理求出定值,也可以先通过特定位置猜测结论后进行一般性证明,对于客观题,通过特殊值法探求定点、定值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结】1.对圆锥曲线中定值的计算,一般利用相关公式或方程思想求解,如果求值对象有相关公式计算(如距离、斜率、面积等),并且公式中所需数据可由已知或相关参变量表示,则套用公式求解,或将求值对象看成一个未知数,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或方程组,再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2.对圆锥曲线中定点的确立,通常求相应曲线系(或直线系)方程,利用方程思想或曲线系(直线系)特征确定点或由特殊值确定一定点,再进行一般性证明.3.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的解法常用方法有几何法、函数法或不等式法,其中几何法是根据图形几何性质求解的方法;函数法是指将所求变量表示成某个相关变量的函数,再求函数的最值;不等式法是根据曲线性质及条件建立一个关于所求变量的不等式,再解不等式,求其最值的方法.圆锥曲线中对称问题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圆锥曲线上存在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的问题,而对此类问题,不少同学总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在此我们给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策略:即牢记“用判别式找不等关系,用中点垂直找等量关系”这两句话,便能轻轻松松使问题迎刃而解,用点差法解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与圆锥曲线的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

【华师大版】2012-201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小复习:第29单元 几何的回顾 讲练课件

【华师大版】2012-201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小复习:第29单元 几何的回顾 讲练课件

数学·新课标(HS)
第29章讲练 ┃ 试卷讲练 【针对第19题训练 】 如 图 29- 8, 将 两 块大小相同的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板 (∠BAC=∠B′A′C=30°)按图①方式放置,固定三角板A′B′C, 然后将三角板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 90°)至图②所示的位置,AB与A′C交于点E,AC与A′B′交于点 F,AB与A′B′相交于点O. (1)求证:△BCE≌△B′CF;
第29章讲练 ┃ 试卷讲练 【针对第10题训练 】 如 图 29 - 6 , 在 △ ABC 中 , ∠ ACB = 90° , AC = BC.CE⊥BE,CE与AB相交于点F.AD⊥CF于点D,且AD平分 ∠FAC.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加以证 明.
数学·新课标(HS)
第29章讲练 ┃ 试卷讲练 解:△ADC≌△ADF、△ADC≌△CEB、△ADF≌CEB(
C.六边形 D.八边形
数学·新课标(HS)
第29章讲练 ┃ 试卷讲练 【针对第17题训练 】 如图29-7,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 连结AE,交BC于点F. (1)求证:△ABF≌△ECF;
(2)若∠AFC=2∠D,连结AC、BE,求证:四边形ABEC 是矩形.
数学·新课标(HS)
数学·新课标(HS)
第29章讲练 ┃ 试卷讲练
数学·新课标(HS)
第29章讲练 ┃ 试卷讲练
证明:(1)∵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且 AB=CD,AD∥BC 且 AD=BC. ∵E、F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 1 1 ∴BE= AB,DF= CD,∴BE=DF. 2 2 ∴四边形 DEBF 是平行四边形. 在△ABD 中,E 是 AB 的中点, 1 ∴AE=BE= AB=AD. 2 又∵∠DAB=60° ,

解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解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解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解几何问题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我们利用几何知识和技巧来分析和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本文将介绍解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常用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几何题目。

一、几何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1. 理清题意:在解几何问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所要求的信息和目标。

对于复杂的几何问题,可以将问题简化,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思考,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复杂的情况。

2. 利用几何定理和性质:几何定理和性质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几何关系和规律。

在解几何问题时,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利用这些定理和性质,推导出所求解的结论。

例如,利用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关系、平行线的性质等。

3. 运用数学方法:解几何问题时,可以运用一些数学的方法来简化问题,例如利用代数、向量、坐标等方法。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或者坐标问题,进一步求解。

4. 构造辅助线和引入辅助点:几何问题有时会因为条件复杂或目标不明确而难以解决。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构造辅助线或引入辅助点,来提取更多的几何性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二、解几何问题的常用技巧1. 利用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解决几何问题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时,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关系。

通过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导出一些几何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2. 利用正弦、余弦、正切定理: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定理也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用技巧。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几何关系,求解各种角度和边长的未知量。

3. 利用向量方法:向量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引入向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等性质,简化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

4. 利用线段垂直分割定理和角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分割定理和角平分线定理也是一些常见的解几何问题的技巧。

根据这两个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几何关系,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比例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 ∠1是△ABC的一个外角, ∠1与图 中的其它角有什么关系? A 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2
∠1+∠4=1800 ;∠1>∠2;∠1>∠3; 3 4 1 B C ∠1=∠2+∠3. 证明:∵∠2+∠3+∠4=180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4=1800(平角的意义), ∴∠1= ∠2+∠3.(等量代换). ∴ ∠1>∠2,∠1>∠3(和大于部分).
c
小兔: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小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 2 4 3 b
证明: ∵ a // b
a
(已知)
∴ ∠1= ∠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 ∠2 (对顶角相等) ∴ ∠2= ∠3 (等量代换)
平行线的性质
E A C
3 4
2 1
B D
如图AB//CD, 内错角∠2 与∠3 大小有什么关系?
逻辑推理的方法是研究数学的一个 重要的基本方法.
• 逻辑推理需要依据,我们试图用最少的几条基本 事实作为逻辑推理的,最原始的依据,因此在第 19章中,给出了如下的公理: (1)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 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 夹边,或三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全等。 (4)全等腰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做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个人 的等腰三角形可以不一样,如图,把纸片 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 AD.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
A
A
B
D
C
B
D
C
想一想:
可以发现折叠的两个部分是互相重合的,所以 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折痕AD的在的直线 就是它的对称轴。 由于AB与AC重合,因此点B与点C重合,这样 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 ∠C。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这种合情推理的方法是研究几何图形属性的 一种基本方法。同时也学习了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去探索一些几何图形所具有的属性。
A 2
4 1 C
D
• 有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 于180°”这条定理后,你能证 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 所具有的数量关系吗?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 ∠EAC,∠B= ∠C. 求证:AD∥BC.
证明:∵ ∠EAC=∠B+∠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 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C (已知), E 1 ∴∠C= ∠EAC(等式性质). 2 A D ∵ AD平分 ∠EAC(已知). 1 ∴∠DAC= ∠EAC(角平分线的定义). 2
回忆1
你还记得吗?
等式、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选等 量代换也是推理的依据。也将“经过两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以及“经过直线 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 行”(平行公理)作为添加辅助线的依 据。 有了上述推理依据。我们就能用逻辑推理 的方法证明本教材中出现地的所有的几何图 形的属性。
平行线的性质
∴∠1=∠2,(等量代换)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2 3
a
b
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
仿照上例,如果∠1+∠4=180°,那么a∥b吗?
(已知) 解: ∵∠1+∠4=180°
c
2
4
(平角的定义) 又∵∠2+∠4=180°
分析:设法利用外角把这五个角“凑” 到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 理来求解. B H A
2 1F
E
解:∵∠1是△BDF的一个外角(外角的意义), ∴ ∠1=∠B+∠D(三角形的一个外 C D 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又∵ ∠2是△EHC的一个外角(外角的意义), ∴ ∠2=∠C+∠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 两个内角的和). 又∵∠A+∠1+∠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A+∠B+∠C+∠D+∠E =180°(等式性质).
E
A
· ·
D
1 ∴∠DAE= ∠EAC(角平分线的定义). 2 ∴∠DAE=∠B(等量代换). B
∴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 ∠EAC,∠B= ∠C. 求证:AD∥BC.
证明:由证法1可得:
E
∠DAC=∠C (已证), ∵ ∠BAC+∠B+∠C =180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BAC+∠B+∠DAC =1800 (等量代换). ∴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
C
例1
已知:在△ABC中,AB=AC, ∠B=80°,求 ∠C和∠A的度数。 解:∵AB=AC(已知), ∴ ∠C= ∠B= 80°(等边对等角) ∵ ∠A +∠B+ ∠C=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 ) ∴∠A=180°- ∠B- ∠C(等式的性质) =180 ° -80 ° -80 ° =20 °。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探索一些几何图形所具有 的属性这种合情推理的方法是研究问题的 又一种基本方法。
F
关于同旁内角, 呵呵,看我小 猴的!
同学们,请你们帮忙证 明我的结论吧!呵呵
小兔: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小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小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证明: ∵ a // b ( 已 知 )
1 a
∴ ∠2= ∠3
2 4 3 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3 + ∠4 = 180 °
讨论 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A1 A5
A2 A3
A4
课堂感悟
谈一谈你对于证明, 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作业:练习1-3; 习题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
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
逻辑推理是研究数学的一个重要的 基本方法。几何学的研究充分运用了这 一方法。
这就是中国明代伟大的科学家徐 光启与他翻译的《几何原本》。
地球是运动的 缺乏依据,无法证明
哥白尼
知识回顾
探索几何图形性质的 常用的两种方法?
• (1)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比一 比、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猜 一猜得出结论,并在实验、操作中 对结论作出解释的方法; • (2)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a
∴∠1=∠2(同角的补角相等)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b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感受证明 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已知:△ABC 求证:A+B +C=180°
B A
由此我们知道,逻 辑推理是最终确认几何 图形属性的重要方法。
C
联想 >>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 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180°。
例 求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 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 已知:如图,∠CBD是△ABC的一外角。 • 求证:∠CBD=∠A+∠C
证明:∵∠A+∠ABC+∠C=1800(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 ∠B=∠C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 ∠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 简称“三线合一” • ∠ADB=∠ADC ,AD为底边上的高线 • 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A
B
1 B
F
∴∠3>∠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 任何一个和 它不相邻的内角). ∴ ∠1>∠2(不等式的性质).
例4: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外角
∠DCA=100°,∠A=45°. 求:∠B和∠ACB的大小.
解:∵ ∠DCA是△ABC的一个外角(已知),
A


∠DCA=100°(已知),
E A C
3 4
2 1
B D
如图AB//CD, 同位角∠1 与∠2大小 有什么关系?其他同位角大小也有 这样的关系吗?
F
关于同位角, 哈哈,看我小 兔的!
平行线的性质
A
c
1 B
C 2
结论: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D
简 两直线平行 记:
同位角相等
如图 若AB//CD 则 ∠1 = ∠2
C
内角和定理),
∠A+ ∠C=1800- ∠ABC(等式的性质) ∠ABC+∠CBD=1800(平角的定义), A
∴ ∠CBD=∠A+∠C (等量代换). ∴∠CBD=1800-∠ABC.(等量性质).
B
D
图29.1.3
>> 由于这里所证明为正确的命题也经常需要用来作为判断其他 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这一真命题也作为定理。
(邻补角的定义)
∴ ∠2 + ∠4 = 180 °
平行线的性质
E A C
3 4
2 1
B D
如图AB//CD, 同旁内角∠2 与∠4 大小有什么关系?结论:两条平源自直线被第三 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若AB//CD
则∠2 + ∠4 = 180 °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