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第六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 系》,尤来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000年版。 • 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I, II, III,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1980, 1988.
弗兰克:低度发展
• 世界资本积累进程中的依附性生产关系与交 换关系,是造成不发达的原因 • 智利的欠发达是四个世纪的资本主义发展的 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本身内在矛盾的必 然产物
阿明:不平等的发展
• [埃及]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 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0年版。 • Samir Amin, Unequal Development: An Essay on the Social Formations of Peripheral Capitalism,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76.
发展的 原因
第一世 界与第 三世界 的关系
现代化论 (发展理论) 内因决定 欧洲的特殊性(新教 伦理、科学革命、工 业革命) 援助与被援助、效仿 与被效仿
依附论 (世界体系论) 外因决定 第一世界的发达与第三世界 的不发达互为因果,都是世 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物 经济剥削、政治控制、军事 干预 依附
第五讲
现代化的困境
20世纪60年代的拉丁美洲与美国
• 经济停滞 • 社会分化 • 冷战 • 越战 • 学生暴动 • 现代化理论的困境
现代化理论的反思
• 巴林顿·摩尔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1966
•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
摩尔:通向现代社会的三条政治道路
•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拓夫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 Barrington Moore,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 Lord and Peasa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Boston : Beacon Press, 1966.
摩尔vs.李普塞特
• 李普塞特
–经济增长 中产阶级(资产阶级) 民主
• 摩尔
–经济发展不一定会产生一个强有力的资产阶级 –民主的首要条件:各个社会阶级之间的权力平 衡,阻止权力集中到王室或上层地主手中
三条道路的接续、辗转和递进
• 西方议会民主的道路
– 英、美、法
• 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 德、意、日
– 苏联、东欧
新的范式
• 依附论 • 世界体系论
依附论与世界体系论
• 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是剥削与依附
–第一世界的发展是以第三世界的不发展为代价的 –处于世界体系中心(core)的国家是通过剥削边缘 (periphery)国家实现富裕的 –第三世界要实现发展,只有改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Underdevelopment:不发达、欠发达、低度发展
–共产党政府:统治得住,未曾被军事政变推翻过
威权主义转型
• 东亚奇迹
– – – – 韩国:朴正熙 台湾:蒋经国 新加坡:李光耀 印尼:苏哈托
亨廷顿的启示
• 现代化初期,社会动员超过制度建设,导致 动荡和革命 • 政治发展遵循独立于经济发展的、自身的逻 辑 • 把政治衰朽作为研究对象
– 失败国家
• 问题:缺乏自由的政体能否长久
土地贵族和农民的政治作用
• 在导致资产阶级民主的资产阶级革命、导致 法西斯主义的半截子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导 致共产主义的农民革命中,土地贵族和农民 扮演的角色,他们对农业商品经济挑战的响 应,成为左右政局的决定性因素。
摩尔的学术贡献
• 对几个案例的深度研究 • 阶级和阶级结盟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 开放的、多线复合结构的历史观
–背景:共同反对王权;工商业领导者逐渐成为社会支 配力量
土地贵族的作用
• 圈地运动解决了农民问题
–迫使农民离开土地,铲除了农民革命的根源 –暴力的作用:清教革命、法国革命、美国内战,是漫 长的的政治演变进程中的异常激烈的暴力行动,从中 产生出所谓的现代西方民主。
• 向形式适宜的农业商品经济过渡
–推动资本家阶级的成长
1400-1800年的全球经济
• 在现代早期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中心地位 的不是欧洲而是亚洲,是欧洲被吸收到一个早已 存在的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之中,而不是相 反 • 对欧洲来说,征服拉丁美洲并占有其贵金属并不 意味着它内部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或一个 现代世界体系,而是意味着欧洲获得了进入以亚 洲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的机会 • 否定欧洲中心主义,坚持整体主义的全球观念
如何摆脱依附:社会主义?
•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 到最高阶段以后的必然替代物,而是成了第 三世界国家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寻求自 主发展的一种选择 • 另一种选择:威权主义 • 共同点:集权
对依附论的批评
• 单一的经济解释,忽视各国的社会、文化、 历史、地理特性 • 决定论 • 把技术视为公共财产,反对专利法 • 与现实不符
• 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俄、中
决定政治道路的三个变量 (民主生成的三个条件)
• 土地贵族与王权的关系 • 土地贵族对商品经济的反应 • 土地贵族与城市上层居民(资产阶级)的关 系
西方民主的道路:英国的例子
• 土地贵族与王权的势力均衡 • 土地贵族转向商品经济
–迫使农民离开土地
• 土地贵族和城市上层居民的联盟
–高度离散的社会 –中央集权的社会 可以避免农民起义 容易发生农民起义
• 地主与农村社会联系越紧密,导致农民起义的可 能性就越小
中国
• 绝对王权支配下的强大农业官僚机构,特别容易 触发农民革命
– 窒息独立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成长 – 倾向于鼓励非组织状态,把一切置于王权约束下 – 农业官僚机构巨大的赋税需求,驱使农民与城市上层 对立 – 绝对王权取代本地领主的保护功能和司法功能,弱化 了农民与上层统治者之间的联系
弗兰克:白银资本
• [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 Andre Gunder Frank, Reorient: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经典理论存在的问题
• 经典理论
– 经济落后 – 经济增长 政治动荡 中产阶级 民主(政治稳定)
• 统计数据
– 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在政治上要比稍富裕一些的国家稳定
• 新的理论假设
– 经济增长 不平等 政治参与 不稳定
政治衰朽
• • • • • • • • 种族和阶级冲突 骚乱和暴力 军事政变 独裁者 腐化 政府效率低下 立法、司法机关失去权威 政党四分五裂
• 自主性
–独立于其它的社会势力
• 内聚力
–组织内部的团结
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
•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第三世界新兴国家,除若干共 产党国家外,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就是一个克服社 会动荡和防止政治衰朽的历史阶段 • 动荡和衰朽的根源不是这些国家的贫困和落后,而是它们 致富和发展的欲望 • 出路
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 强迫型劳动体制 • 土地贵族与王权结成军事联盟
–自上而下的革命导致保守型的现代化 –政治制度的合理化:扫除地方组织,通过教育塑造国民
• 地主阶级与新兴工商阶级结盟
–产生某种民主色彩的议会,但土地贵族在政权中占据重 要地位
• 困境:既要现代化,又不愿改变社会结构 军国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政体形态是多样的 – 暴力的作用 – 剥削的客观存在
• 社会结构的决定作用 • 缺陷
– 忽视官僚行政机构的作用 – 忽视国际环境的作用
亨廷顿:政治发展和政治衰朽
•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 秩序 》,王冠华等译,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新版,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8年。 •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H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英、法的比较
• 法国:
– 用暴力推翻旧秩序 – 革命削弱了土地贵族的权力,使资产阶级得以壮大 – 没有英国那样的带资产阶级色彩的地主国会 – 各集团之间的平衡经过了长时间的艰难较量
• 英国:
– 牺牲王权,加强国会,为新生的社会力量提供了政治活动的场所 – 土地贵族的商品经济化,意味着不存在反对工业进步的稳固贵族 阵营 – 圈地运动消灭了小农 – 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取代地主阶级
西方为什么能够(暂时)胜出
• 技术变革服从于需求的程度
–中国以及亚洲对节约劳动力的技术需求不高 –欧洲人为了更具竞争力,发展了这类技术
• 亚洲的优势在18世纪晚期逐渐变成劣势
–人口和收入的增长 –经济和社会的两极分化 –越来越大的资源压力 –限制了社会底层的有效需求
• 西方和东方会在不远的将来再次交换在全球经济 中的地位
–前英属殖民地的发展 –东亚的现代化
本讲结束
外围形态的共同特点
• 农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
–出口农业:拉丁美洲的大庄园主
• 外围资本的当地资产阶级
–买办
• 特殊的官僚主义趋势
–国家资产阶级
wenku.baidu.com
• 无产阶级化的不完全
–失业
Galtung: : 中心-外围模型 中心 外围模型 外围 中心
中心国家
外围 中心 利益冲突 利益一致 外围国家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
依附论的兴起
• • • • 发源地:智利的圣地亚哥 代表人物:弗兰克、阿明 传统: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的决定论
– 体系中占优势的中心国家,委托处于较低等级的附属 国家组织剥削。附属国家因代理剥削而分得小部分的 剩余作为酬报。 – 核心是国际的不等价交换,通过典型的工业经济体和 原料生产经济体之间的劳动分工发生作用
– 独裁 – 革命:城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农民+民族主义 – 改革:重要的不是其本身的价值,而是看能否避免革命;政府稳 定与否,取决于在农村推行改革的能力
强大政府论
• 政治稳定取决于在完善政治制度化的速度与扩大 群众参与水平二者之间求得最佳值 • 不稳定的原因:在民主呼声和西方榜样的压力下, 让政治参与跑到了政治制度化的前面 • 政治制度化 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 • 要求:强大政府、强大政党
中国具有比欧洲更大的生产力
• 白银贸易
–欧洲为获得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商品而支付白银所 导致的贸易
• 欧洲与中国的贸易联系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却没有引起通货膨胀,意味着中 国经济有能力吸收更多的白银,扩大手工业者和农民 的就业和生产
•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中心地位
–最大的贸易顺差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不是从欧洲开始的
理论框架
•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 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
–美、英、苏:都是有效的统治
• 政治秩序部分地取决于政治制度的发达程度 和新兴社会势力被动员起来参与政治的程度 二者之间的关系
政治制度化的标准
• 适应性
–持续时间、领导人换代的次数、职能的转变
• 复杂性
–数量庞大的下属组织、高度专门化
• 农民革命的最主要原因:
–农村中缺少工商业资产阶级领导的商品经济革 命 –在给农民加上新的压迫和枷锁时,未能使农民 的社会组织也同时延续下来
• 农民社会与上层阶级在制度上的联系过于脆 弱,且具有剥削关系
农民的革命作用
中、俄 决定性 法国 重要 日本 较小 印度 甚微 英、德 斗争失利
• 理论假设
现代世界体系中的等级
国 中 家 乡 村 城 镇 心 强国家
自由工人,大农场肉 类生产 小农场农业专业化, 具备中等熟练劳动力 奴隶和农奴,单一栽 培,不熟练劳动力, 生产率低
自由工人,强大的 城市资产阶级 城镇中强大的协会 阻碍革新 外国强大资产阶级 支配弱国资产阶级
半外围 国家权力多 样 外 围 弱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