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的迷人魅力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中以田园诗最为著名。
陶渊明田园诗充满了人格美,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陶渊明的田园诗展现了他的谦逊和淡泊的人格美。
在他的诗作中,他常常以农民的身份自居,对自然和人生怀有敬畏之心。
他在《饮酒》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表现出了他对平等和谦逊的追求。
在他看来,农民是最朴实、最接地气的人群,他们对荣辱得失不图计功名,只是默默地耕种着土地,过着简单而富有意义的生活。
陶渊明的谦逊与淡泊使他的田园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格美,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平和和令人舒适。
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他的自由与豁达的人格美。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期,但他选择了隐居农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生命流转和世事变迁的理解。
他明白人生的起起落落,不再固执地追求外界的名利,而是选择了顺应自然的变化,在田园间享受自由与豁达。
这种自由与豁达的人格美使他的田园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让读者在诗歌中得到一种解脱和开阔。
陶渊明的田园诗展现了他的乐观与希望的人格美。
尽管他生活在一个乱世,但他在田园中却能找到安宁和欢乐。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表达了他享受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
陶渊明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蓬勃,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乐观与希望的人格美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激励,给予了人们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陶渊明的田园诗展现了他的谦逊与淡泊、自由与豁达、乐观与希望的人格美。
他通过田园诗的描写,呈现出一种返朴归真、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传递出对人格美的追求。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道德的追求,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田园风光、生活场景为素材,充满了浓厚的人格美。
他的田园诗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情感共鸣力,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展现着他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人文精神。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爱和敬畏自然的人格美。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安然如水。
” 他认为自然是最值得崇敬的存在,人应该像水一样自然流淌,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受世俗之累。
在他的田园诗中,他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大自然,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体现了他的人文精神和追求理想的人格美。
他认为人生最为重要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追求理想的人生”,这在他的田园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他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寻找灵感,创作了《归园田居》等经典作品,表达了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同时,他也通过田园诗传达出他对于官场腐败和暴政的不满,以及关于人心的思考。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何惜乎多情。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在和摆脱心灵的羁绊,这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出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追求理想的意志。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充满了善良、友爱与人情味的人格美。
他在田园诗中总是将自然与人文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将耕读、乐道与天地万物相结合。
诗中的人物不以外在的财富和权力为重,而是追求内心深处的真正的快乐和自由,而这种快乐和自由来自于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人类之间的友爱。
在《饮酒》中,他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种富有人情味和亲和力的精神反映出作者的博爱和普渡之心,代表着我们人类的精神向度和思想境界。
总而言之,陶渊明的田园诗通过对自然,生命,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真理和良知的探究,展现出了高尚的人格与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之一,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描绘了自然美、人格美、心灵美等多重美的境界。
本文将对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进行详细的探讨,从中展现出这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在田园诗中常常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体现出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品质。
他的田园诗中,表现了他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他在《饮酒》一诗中写道:“避世无闷坐,此善仍何有。
自高自人间,又何惜斗筲。
开园植桂树,不求悬榻陂。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他修建别墅的乐趣,而他这种修建别墅的行为很显然带有环保的意义。
他种植桂树,不仅仅是为了享受桂花的芬芳,更是为了保护环境,使自然更加美丽。
他追求自然之美的也展现出对自然世界的责任感。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展现了他独立自主的个性和精神追求。
陶渊明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追求自由、追求平静生活的人格美。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首诗表达了他将家宅设于园中,离尘世繁忙之地,追求平静自然的心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他对自然的描述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立追求,表现出了他积极向上、心灵自由的人格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他积极进取、顽强不屈的精神。
陶渊明的生活经历不尽如人意,但他并没有因此沮丧自卑,而是通过田园诗的创作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的人格力量。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到:“身无归戚意,人事有代谢。
宋玉诗,虞集曲。
何必更怀远。
”这段诗中陶渊明写到了他受到困扰和伤害时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困境他选择了写作,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这体现了他的人格坚毅和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体现了他的克己奉公、忠诚正直的人格美。
陶渊明自幼好学,以清静著称。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休之已矣,何求之补?”这诗表达了他心境的转变,同样也折射出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追求官位的决心的削弱。
他并没有在权力面前屈从,而是选择了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迷人魅力的本质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迷人魅力的本质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
陶渊明的田园诗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
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受到他的艺术熏陶。
李白说:“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
苏轼评陶渊明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与苏辙书》)。
其他一些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对陶渊明也同样备加称扬。
沈德潜谓:“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相茂不可到处。
”陶渊明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为历代无数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知识分子的榜样。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所反映的美学内涵(一)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着现实中的真善美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意义即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选取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
我们从那白描一般的画面中,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
陶渊明归隐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不同。
难怪诗人象“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潘陈艳内容摘要:淡泊超然、固穷守节是陶渊明最大的人格魅力。
他极力崇尚个性的自由、淡泊功名富贵,摆脱了现实的功利和政治的束缚;身体力行地去追求、实现人与人之间和睦、亲善、平等关系;重视人世间一切应有的真情,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真性情;他在物我合一的诗韵里,努力地追寻着彻悟明了的心境,追寻着至情至性的艺术风采,他的诗文中许多佳品长久地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他的人格魅力更是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新境界。
平淡之极,绝妙之极,把对朋友真挚的情感隐藏在一切平常的生活之中。
陶渊明一生淡泊超然,年老时贫困交加,宁苦其身也不使自己的胸志和人格受辱,立志而进行到底,这正是他美好品格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淡泊超然民本思想深情宛转忧世怀民清颜傲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久在樊笼里,复得自然返。
”……听着这些耳熟的诗句,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个性的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期,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和黑暗政治不满,辞官归隐,过上躬耕田园的生活,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
他最先把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带入诗歌创作中,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即田园诗的创作,被尊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作品今存诗一百二十一首,赋、文、赞、述等十二篇。
陶渊明的诗受到后世诗人的极高推崇,他的田园诗令古今文人骚客叹为观止,望尘莫及,除了作品以外,他的为人和事迹同样为读者津津乐道。
我们熟悉他的许多故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拒绝檀道济馈赠的故事、蓄无弦琴的故事等。
这些故事和他的作品结合在一起,便共同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正是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也使他自身成为一个恒久的话题。
作为诗人,他的诗作有其独特的为后人所无法企及的艺术魅力;作为一种人格楷模,他的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田园诗以其清新淡雅、朴素自然的风格,展现了浓厚的人格美。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更能品味到他的高尚品格和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境界。
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他淳朴的人格美。
陶渊明在其诗作中大量描绘了农村田园的风物和农民的生活,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他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些诗句体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远离,追求生活的清静和宁静,这正是一种淳朴、自然、质朴的田园风光,表现了陶渊明淳朴的人格美。
陶渊明的诗歌表现了他高尚的品格美。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忠贞的情感,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
他在《饮酒》中写道:“动无衣以居,不怨冬日暮。
始知漏墙有耕者,饭糟不厌炊。
”这些诗句表现了他对勤劳朴实的农民生活的赞美和敬重,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情操。
他的这种品格美,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陶渊明的诗歌体现了他清新的情感美。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纯真、情感真挚。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落纶子其何病?愿闻其详也!平生我好静,久为世所嫌。
心愿地中陋,车马少,衣食足,长如陶潜隐。
废书邻里纷,园中佳人笑。
暮途穷,农夫坠,可奈何?未知如之何!生当复如归去来。
”这些诗句充满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清新淡雅的情感美。
陶渊明的诗歌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美。
在他的诗作中,经常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大自然的伟大力量,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近原而避深巷,乱纶散鸦俦。
凉风飒飒,天气清和。
砌下落纶接鱼肠,阶前横网泊船篷。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得。
策蹇而策愈。
饮泉避世,山高踊石,路倍而山崩。
登临撮草,忽闻中一叹。
泉形应思,竟连星乱。
”这些诗句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境界。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巅峰之作。
陶渊明田园诗以其幽静、淡泊、自由的田园意境,展现了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美。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陶渊明田园诗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的人格美。
陶渊明生活在混乱的社会时期,他深感世事繁忙,政治腐败,于是选择隐居田园,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在他的田园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淡泊名利,不受世俗的束缚。
例如《归园田居·其四》中写道:“虽无他草木,阴阳故我许。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他通过隐居的方式拒绝了社会的繁杂与纷扰,追求自我真实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对自然与心灵的平衡和处理,而不是来自于世俗的名利。
这种追求内心自由的人格美体现了陶渊明对于人性的独特理解。
陶渊明田园诗展现了一种热爱自然的人格美。
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可以说是他田园诗的灵魂所在。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他对自然的深深喜悦与赞美。
例如《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生机与美好,仿佛与人们共舞。
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使他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宁静与美好。
他通过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纯粹、淳朴的人格美,让人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
陶渊明田园诗展现了一种独立自主的人格美。
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他在田园生活中的自由与独立。
他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自足,更是精神的自由。
例如《归园田居·其六》中写道:“黄花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他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自己从容淡定的心态,他无论面对风雨还是诱惑,都能保持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他的田园生活不受外界干扰,他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陶渊明人格美的重要体现。
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主要体现在追求内心自由、热爱自然以及独立自主等方面。
他的田园诗以其幽静、淡泊、自由的田园意境,展现了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美,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哎,说起陶渊明这个人,那真是咱中华大地上一颗独特的星星,闪得既不亮眼也不张扬,但那股子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劲儿,愣是让后世无数人心里头暖洋洋的,跟喝了蜜似的甜。
你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官场,就跟现在的职场差不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谁都想往上爬,爬到那金字塔尖尖上。
可陶渊明呢,人家不一样,他就跟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似的,对那些个权势富贵,一点不眼馋,反而觉得跟那笼子里的金丝雀似的,不自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简直就是陶渊明生活的写照。
每天早晨,太阳刚露出个笑脸,他就提着个小篮子,慢悠悠地走到东边那片菊花地里,一朵朵、一簇簇地挑着最艳的摘。
那花儿啊,也像是知道他的心思,开得格外灿烂。
摘累了,他就往旁边的大石头上一坐,眯着眼睛,往远处那连绵不绝的山峦看去,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
这哪是干活啊,简直就是享受人生嘛!还有啊,陶渊明这家伙,特会享受生活的小确幸。
他不像那些个达官贵人,整天不是山珍海味就是绫罗绸缎。
人家啊,就爱吃那自家种的粗茶淡饭,偶尔来点野菜,那也是美得很。
晚上呢,就点上一盏小油灯,拿本破旧的诗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那认真的样子,就像是在跟古人对话似的。
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那份坚持和勇气。
在那个年代,放弃官位,回归田园,那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可陶渊明呢,说走就走,一点不含糊。
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这话一出,那叫一个掷地有声,听得人心潮澎湃。
从此以后,他就成了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代名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而且啊,陶渊明这人还特别有爱心。
他写的那些诗啊,字里行间都透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看到乡亲们受苦受难,他比谁都着急;看到大家过上了好日子,他又比谁都高兴。
这种跟老百姓心贴心、共命运的情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胸襟和气度。
所以啊,陶渊明这个人啊,虽然生活在千年前,但他的人格魅力却穿越时空的阻隔,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些后人。
他的淡泊名利、归隐田园、享受生活的小确幸、坚持自我、关爱他人……这些品质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以其深沉的人格魅力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人格美元素,这其中体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表现出他对人间疾苦和社会不公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他在诗中常常描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向来一帘风月意,莫向春风容易人。
”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对逆境的豁达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他通过反思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苦难,提出了“归园田居”的理想生活方式,以此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描绘自然景色和描写自然现象的描写,他通过细腻的笔墨,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心灵的愉悦感情融为一体。
例如他的《桃花源记》中写道:“村前村后桃树开,穿越花影上山来。
人世泉声滞碧野,野人家事省纤腰。
”通过描述桃花的盛开和人世之外的宁静,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只有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和享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展现了他积极向上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虽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通过诗歌表达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他经历了流亡和不幸的遭遇,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人生的信任和对未来的希望。
例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写道:“盛德之下,巧偷华章。
举重若轻,以无声。
握雨梅如掌,胸有成竹。
迎风绽丽,锦合蕊红。
”这首诗描述了五柳先生淡泊名利、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陶渊明通过描写五柳先生的优秀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乐观人生态度的追求。
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体现在对社会不公和理想追求的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方面。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人格美闻名于世。
陶渊明的田园诗,虽然描绘的是田园生活,但却显露出他内心的悲凉与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他的人格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渊明的诗歌展示出他在田园生活中的力行精神和高尚情操。
他生活在东晋末年乱世中,但却无意涉足政治,选择了归隐田园,田园生活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
他在田园中劳作、耕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他的诗中常人常用自然景物作为喻体,通过触发读者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告诉人们田园生活中的自由、快乐和宁静的内涵。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心,这种力行精神激励着读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透露出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崇尚。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充满了对人伦关系、人际交往的思考和探讨。
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信任和尊重。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讴歌,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崇尚。
他的人格美正是通过这种对人性的关怀和崇尚而体现出来的。
陶渊明的诗歌体现了他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中不仅有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人文美的追求。
他喜欢在田园中凭栏观景,欣赏自然美景。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美的描绘和赞美,用温婉动情的文字描摹出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这种对美的追求正是他的人格美的重要体现。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人格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他在自己的田园生活中,通过田园诗反映了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示了他的力行精神和高尚情操。
他的诗歌中流露出对人性的关怀和崇尚,向往和追求美。
这些都使得他的田园诗独具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人格美,陶渊明的田园诗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作品以其清新淡雅、质朴自然、感人肺腑的风格而著称。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更蕴含着他的人格美。
在他的诗作中,人格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展现出了一种清高、超脱、忠贞和恬淡的精神风貌。
陶渊明的人格美首先表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中。
在他的田园诗中,常常描绘了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色,真挚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倾慕之情。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些诗句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不难看出他对于自然纯粹、恬淡生活的渴望,这种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出了他对于个人修养的追求。
他倡导的田园生活方式,与尘世的纷争格格不入,极其平和安逸。
在其诗作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更是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展现出了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眷恋和醉心之情。
陶渊明的人格美也表现在他对人生境遇的态度上。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和超然的态度。
他在《饮酒》中写道:“结发为君书,愿言配德声。
耿耿星河欲曙天,眠风吹雨觉池塘。
”这些诗句中表现出的不拘于世俗、超然于尘世的心态,正是他独特的处世哲学。
他不媚世俗,不计功名,不追逐金钱,反而宁愿放下世俗的一切,过着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这种超脱并非是对社会的冷漠,而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然处世的态度,他并不愿意去迎合世俗的虚华,而是选择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纯洁。
陶渊明的人格美也体现在他对忠贞之情的坚守上。
在他的诗作中,经常表现出对友谊、对忠贞的重视。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念归去来兮,田园陶渊明。
行潦路善举,风景迥可更新。
君若转忧仇,尽以沧村识。
”这些诗句表现了陶渊明对于忠贞之情的坚守,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真情,对友情、忠贞廉耻持守,不受世俗的影响。
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忠贞与真情的坚守,都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可动摇的品质。
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的人格魅力真善美的隐士许多人都不理解陶渊明为何要选择辞官归田,不理解他的诗作为何如此的平淡,似乎没有一丝的盐味。
当我读完陶渊明的诗作后,慢慢的我懂了,真正的美丽在于生活本身,因为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才是最美的。
俗语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田。
这并非说隐于田者为小隐,隐于市者便为大隐。
而是说的是人的心境。
如若心隐则即使闹市也如归隐田园,而若心喧即使归隐田园也如在闹市般不得宁静。
而陶渊明正是那种心隐,人也隐的人,是位隐于田的大隐。
他的诗自成一格,宁静且志远,诗如其人也。
我们就来具体解读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的诗词清新自然,像春雨后泥土的芬芳,不带一丝的娇柔之情,感情真挚质朴,且让人回味无穷。
这里举他的《杂诗.其一》品读。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及时当勉力,岁月不待人。
”此首小诗直率,坦白,且经得起人咀嚼。
前四句是由一个具体物象所引起的对人生深深的思考。
“尘”,眼前之景,信手拈来。
把人生比喻成浮尘,随风飘散,又飘落,而这粒埃尘经过风霜雨雪,早已不是刚腾起的那粒尘埃了。
此四句言人生之可贵,需珍视之。
后面的“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体现了陶渊明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观,即众生平等。
这也和他生长在一个玄学佛学氛围有一定关系。
即使他看不上这样一班谈玄人物,即使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在儒学。
这句诗文表达的意思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人无贵贱之分”的意思相仿。
换而言之,既然都是兄弟,既然人无贵贱,当然也就没有了等级制度,更无压迫和被压迫,统治,被统治之念,完全的“共产主义”境界。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后辈,以“斗酒千金”的豪言闻诸于世的李太白先生。
“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高兴,愉悦的时候,就要尽情的欢乐,尽情的放纵。
尽情的让心跳荡,让心激动。
人生毕竟短暂,可贵。
但是这种激动,这种欢乐是否是该任意为之,是否是成天沉醉于温柔富贵之乡呢?答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农学家之一。
他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人格美成为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入手,对其进行浅谈。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绘了他独特的田园人格美。
他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他在诗中写道:“桃李满天下,蔬果盈交枝。
”这些诗句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透露出他积极向上的个人品质。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弥漫着他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对人类和社会的关怀。
他的田园诗中充满了关爱和同情之情。
他在诗中常常描绘出一片和谐的田园景象,表达对贫困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通过田园生活传达出了对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向往。
再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他在诗中经常表达自己超越世俗的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出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流露出对清净和内心平衡的向往。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些诗句展现了他悠然自得、心境高远的情感,彰显了他的高尚品质。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人格美紧密相连,彰显出他原创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他的田园诗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观念,而是以他自己独特的个人体验和感悟为基础,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他的田园诗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人格美成为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他独特的田园人格美,弥漫着关怀和同情之情;反映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展现出他的高尚品质;与他的人格美紧密相连,彰显出他原创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和辞章等多种文体。
他的田园诗作品更是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典范之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展现出的人格美,是他在写作过程中透露出的一种澄明、宁静、追求真理和传统美的人格境界。
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展现出的人格美是一种澄明的美。
他的诗歌不同于其他田园诗家,他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他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透露出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对生命的独立思考。
例如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通过这样的描述,他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现实世界的厌倦。
他不满于世俗的琐事和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真理的追寻。
这种澄明的境界,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清新、超脱世俗的美感。
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展现出的人格美是一种宁静的美。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求和对隐居的向往。
他通过描绘自然中的异兽、喧闹和寂静交替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例如他在《饮酒·其三》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通过这样的描写,他表达出了自己心灵的自由和洒脱。
他希望通过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真理。
这种宁静的境界,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恬静、舒适的美感。
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展现出的人格美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美。
他在他的作品中常常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来寻找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秩序。
例如他在《读山海经·其七》中写道:“符瑞古所推,阴阳为作师。
草树默默久,日月如悬迟。
”通过这样的描写,他表达出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深邃思考。
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来思考宇宙是如何运行的,生命是如何存在的。
这种追求真理的境界,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思辨、深邃的美感。
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展现出的人格美是一种传统美。
他在他的作品中常常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和借鉴,来表达他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传承。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
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为主题,展现了纯朴自然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浓厚的人格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他纯朴自然的人格美。
他笔下的田园世界纯净、宁静、和谐,充满了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在他的诗中,山水和动物都充满了灵性,与人和谐共处,体现了他与自然的深度融合。
他通过对自然的敏感和独特的感知,描绘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纯粹,展示了自己对世界的热爱和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展现了他的清高操守和崇高情怀。
他倡导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淳朴,崇尚自然的真诚和朴实。
在他的诗中,表达了对名利、权势的远离,以及对自由自在、宁静致远的追求。
他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舒适,超脱了尘嚣纷扰,显示了他的高尚情操和高洁品质。
陶渊明的田园诗彰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了喜怒哀乐、恩怨情愁等丰富的人性情感,对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深怀同情。
他关注农民的生活困境和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
他希望透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唤起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在他的诗中,他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寄托自己对个人品质和人格修养的追求,通过描绘田园中的人物形象,倡导淳朴和真诚的性格美德。
他通过自己的追求和塑造,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努力,传递了对美好人性的渴望和追求。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浓厚的人格美,这种人格美表现在他的纯朴自然、清高操守、关怀人性和追求理想的诗歌中。
他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思考,展示了他对人类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理想人格融入到诗歌之中,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充满哲理和智慧的田园诗篇。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意义重大的诗人之一,在他的创作中,田园诗势不可挡,成为他最为著名的诗歌类型。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内涵和高超的表现技巧广受欢迎。
其中不仅包括他深情款款描绘自然、描绘村庄的景象,还包括他在田园生活中获得的人格美。
本文主要从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方面,谈谈陶渊明的田园诗所体现的人格美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既是对自然田园生活的歌颂,也是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感悟和体验,阐释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他在田园诗中,经常将自己的感情、思想、心灵等抒发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深切思考。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展现着他朝气蓬勃、追求真理、关爱人民、珍爱生命、追求心灵自由、企图脱离世俗的高尚思想。
在这些诗中,他以优美、自然、朴实的语言叙述他身世不凡、性格温雅、生活单纯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个风骨高洁、博学多才、自在潇洒、怀揣远志的完美形象,凸显了他在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上的卓越追求。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集中体现的是一种人格美。
它既表现了陶渊明良好的人格特质,也传达了陶渊明追求道德境界的决心与勇气,其表现手法自然、简练、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广泛欣赏和赞赏。
1、深情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的人格美的首要特征就是深情。
他的田园诗叙述的不仅是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热爱,更是表达了他内心深处丰沛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视和爱护。
他对自然的描绘所展现出来的深情是一种纯粹的、感性的,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例如《桃花源记》中,陶渊明通过阳春白雪、嫩绿桃花等生动描写,巧妙地揭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表达了追求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深情。
2、豁达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的人格美的第二特征是豁达。
他认为人应当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追求真善美。
田园诗中的拒绝奢华与追求精神快乐是他终身追求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在《饮酒》这首诗中,陶渊明勉励后人,“淡然罢、君莫嗟”“酌者留其名,善酒煮好茶”,意在强调“淡泊名者实可欣”,让人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向传统礼法说不。
陶渊明人格魅力渊源论文
陶渊明人格魅力渊源论文摘要:陶渊明归隐后,虽然报国无门,有矛盾有彷徨,但他对理想的追求不会停止,对社会和人们的关心不会停止,默默地在艺术的园地里构建着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陶渊明耀眼的人格魅力给后世的文人士大夫筑建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即便是到今天这个时代,当物质利益高于一切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则具有一种降温泻火的功用,对我们更好地生活会有一定的作用。
陶渊明(365-427),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东晋社会动乱,玄风盛行,诗坛逐渐为玄言诗所统治。
晋末宋初,佛理又被引入文学创作中。
在这样一个思想空虚,文学贫困的年代,陶渊明却把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增添了许多充满生机的因素。
他的诗歌古朴自然,将玄理改为日常生活的哲理,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
除作品之外,他质朴真率、高洁不屈、清高耿介的人格魅力,以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世的士大夫们筑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也使古往今来的读者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一、陶渊明人格魅力的渊源陶渊明之所以具有人格魅力,与他的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是分不开的。
陶渊明自幼在山水自然的怀抱中成长,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其少年时代,他最能赏识大自然的真美,也能表现大自然的真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便是当时生活的写照。
陶渊明的家庭是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所以他所受到的封建教养,是按照世族家庭的要求,以《诗》、《书》等六经即儒家思想来教育的。
如“诗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师圣人之遗书”(《感士不遇赋》),等等,说明这一点。
所以儒家的教育对他的思想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主张君子固穷在陶诗里经常出现。
此外,在陶渊明的亲属里,外祖父孟嘉是一位“任怀得意,融然远寄”的慈善老人,欣赏音乐以“渐进自然”作为标准;父亲陶逸是胸襟开阔,随遇而安的开明人士,对政治上的进退得失采取任其自然的达观态度。
这些先辈的为人处世,对陶渊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独立的人格美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涵、文学风格以及人格美等方面进行探讨。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涵是其人格美的重要体现。
陶渊明通过描写田园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弃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反对官僚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生活态度。
在《归园田居》中,他写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句诗展现了他返璞归真、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
陶渊明田园诗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
他的诗歌以其简洁、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而著名。
他善于用深沉的诗情抒发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思想感悟,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
在《归园田居》中,他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以简短的文字表达出对友情的珍重和感激之情,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陶渊明田园诗所展现的人格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陶渊明是一个追求自由自在、独立精神的文人。
他在田园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不愿意沉浸在功名利禄之中,而是倾注心力来研究自然和农耕工作。
他的人格美在于拒绝了俗世的琐碎,追求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正因为他对自我的坚守,他的田园诗才展现出独特的人格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凭借其思想内涵、文学风格以及人格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他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弃。
他的诗歌以其简洁、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而著名。
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美在于拒绝了俗世的琐碎,追求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亦谈陶渊明田园诗迷人的魅力所在
亦谈陶渊明田园诗迷人的魅力所在作者:靳颖来源:《教师·下》2012年第04期摘要:陶渊明一生屡仕屡隐,留给后人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其艺术风格朴素、自然、真淳,但是却寄意深远、境界开阔。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在他的笔下,田园与劳动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之中变得有意义,而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则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魅力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是人性中的真善美(1)反映现实中的真善美。
陶渊明从“躬耕自资”的生活实际出发,是前诗人从未有过的经历,从田园生活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种体验。
从那白描般的生活画面中,从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反映了一个不同流俗、品行高洁的形象,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窥视到当时的社会现实。
他的归隐生活反映了社会现实,例如: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心目中,那恬淡、宁静的几间茅舍,轻烟袅袅的幽深小巷,这一切与凶险四伏的官场天差地别。
所以诗人就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
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诗人却被这悠然自得的情趣所陶醉。
这样的田园诗很多,无不洋溢着祥和与安宁。
(2)反映理想中的真善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
它不是单纯通过描写农民日常生活的辛劳来鞭挞现实社会的黑暗,而是通过描绘恬淡的田园景象来否定或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
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是陶渊明独特的审美情趣决定的。
正因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才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没有等级、没有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的人间仙境。
在他走过了漫漫长夜之后,一棵菩提树上终于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桃花源记》诞生了。
二、透析陶渊明心中田园诗真善美的内涵(1)是由其率真本性决定的。
陶渊明诗的内容均是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是每个平凡人最平常的生活。
正是选择了这样最典型意义的景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让人倍感亲切。
颂扬田园诗魂:深入剖析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文学贡献
颂扬田园诗魂:深入剖析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文学贡献In the annals of Chinese literature, few figures have captured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readers like Tao Yuanming, also known as 陶渊明. His persona, rooted in the tranquility of rural life and his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nsights, has transcended time, inspiring generations with his poetic spirit. This essay delves into the essence of Tao's人格魅力(charisma) and the lasting impact of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Tao Yuanming (365-427 AD), a prominent figure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stands out as a beacon of simplicity and authenticity. His unpretentious nature, embodied in his famous line "返璞归真"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simplicity), is a testament to his charisma. He chose to live a secluded life, rejecting the corrupt court and embracing the idyll of the countryside. This decision showcased his courage and integrity, setting him apart from the conformist society of his time.His writings, primarily composed in the form of田园诗 (pastoral poetry), exude a deep connection with nature and a longing for harmony. The vivid descriptions of tranquil landscapes, farminglife, and the simple pleasures of everyday existence reflect Tao's innate wisdom and his ability to find solace in the mundane. His poems, such as "桃花源记" (The Story of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serve as a metaphor for his idealized vision of a utopian world, embodying his philosophical belief in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e.Tao's literary genius lies not only in his poetic prowess but also in his ability to convey profound emotions through his simple yet profound verses. His use of colloquial language and everyday imagery imbues his works with a relatability that transcends time. His poems often convey a sense of inner peace, inviting readers to contemplate the beauty of life's simplest joys and the impermanence of material pursuits.Furthermore, Tao's literary contributions extend beyond his personal experiences. His work inspired a genre that came to be known as the "Taoist literature," influencing later poets like Li Bai and Du Fu, who also sought refuge in nature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emotions. His influence can be se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poetry" movement, which emphasized the depiction of natural scenery as a means to evoke emotions and explore existentialquestions.In conclusion, Tao Yuanming's charisma lies in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his principles, his poetic mastery, and his ability to inspire readers with his profound insights on life. His literary legacy, rooted in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pursuit of inner peace, continues to resonate with people worldwide, making him an enduring symbol of the human spirit. As we journey through his works, we are reminded to appreciate the simple pleasures in life and strive for harmony with the world around us, much like the田园 poet himself.中文翻译: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魂而备受敬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陶渊明的迷人魅力
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故有“文如其人”之说。
在距今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是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黑暗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火光和血污的时代,它酿造了空前的文化浩劫。
大批的优秀人才饮恨死去,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多数文人借药、酒或佛家思想来麻醉自己,用似乎狂放、风光的外表来掩盖他们骨子里的悲哀。
但是,在那黑暗的乱世里,却产生了一个千古传诵的魏晋风流,在这个风流中心,陶渊明是最完美的一个。
一千多年来,陶渊明迷人的魅力,像一颗璀璨明珠,发出夺目的光彩。
那么陶渊明有哪些迷人的魅力呢?
一、人格的魅力
1、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幼年丧父,青年时代,因家贫不得不出仕谋生。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官到彭泽县令,在官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归隐了。
据《宋书》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得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这就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最直接的原因,陶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是因为家里有十斗米或更多的米而不折腰呢?据记载,他归隐前的家境就不好:“少年穷苦,每以家弊,东奔西走”,“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
这些都说明他不是因为看不起微薄俸禄而辞官,相反“五斗米”对于他来说应是雪中送炭,但是为了自己的尊严、自由,特别是心灵的自由,他宁愿归隐后忍受“饥米驱我去”的乞食日子。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流俗、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成为后代文人士大夫精神家园,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的一块堡垒,用以保卫自己心灵的一块自留地。
2、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的两个结论,也是他人生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做人的准则、品德和节操。
“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朝与仁又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土》其四)。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等安贫乐道的贫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品德节操,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生存哲学。
陶渊明依恋山水、旷性仁达,应该说是一种禀赋。
他自己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这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置身于名利场,无异于笼中之
鸟,又有何快意可言?生命的本质是顺应自然,享受自然,在与自然与然的亲吻中释放无穷活力。
陶渊明因“误落尘网中”失去了自我,这也是他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这是诗人心灵与肉体合一,从此走向内心自由、灵魂自由、意志自由、精神自由的精神写照。
二、田园诗迷人的魅力
陶渊明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为中国文学增添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般都鄙视力役,看不起农民劳动,更不消去说发掘农业生产中的诗情画意和参加劳动的感受和体验了。
魏晋时代以清淡之风流行,清淡家以不染事务为高雅,远离生活劳动为时髦。
所以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盛行,而田园之章则大为逊色。
朱自清先生就认为田园诗为陶渊明的独创。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如《归园田居》:
少小无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归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按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染,虚空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归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田园生活是那么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环绕着几间茅舍,远村、近烟、鸡鸣、狗吠无不惬意,这一切都是诗意盎然。
他的田园诗寓情于景,情、景、事、理浑融。
写景不追求物似,叙事不追求曲折,而通过普通、常见之物、事,表现高于世人之情,悟别人未见之理。
如《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诗有景、有事、有情、有理,但景不是奇山异水,事不过百姓之事,其情却与自然浑为一体,其理却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的统一。
陶诗平淡自然,很少用华丽辞藻、夸张手法,多用白描,平平淡淡,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今日天气佳”都是明白如话;且描写对象往往是平常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等,一切从实说来,毫无夸张粉饰之处,从平谈自然中流露悠然自得的情趣和宁静的田园风光。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堪称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成为后世学习、借鉴、发展文艺的源泉,历代诗人都从他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和受他的熏陶。
陶渊明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操,执着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榜样。